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文章库
  • 儿童爱看手机、胆小、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常见感统失调表现全解析

儿童爱看手机、胆小、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常见感统失调表现全解析

来   源:福州康语老仓山中心(福州市仓山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4、三岁以下的孩子年龄还小,本身就以无意注意为主,很难长时间去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内因剖腹产、爬行不足,以及以上众多教养方式的不正确,致使孩子在之前没有获得足够的前庭刺激,前庭觉无法有效顾虑很多无关的感觉讯息,从而促使大脑对身体作出的指令也是杂乱无章的。
关键词:自闭症,认知,模仿,发育迟缓,孩子情绪,感统,感统失调,感统训练,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训练,手眼协调,生活自理,统合,统合训练,行为问题,语言发育,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

文章来源:【公众号】蜗牛世界观;ID号:wnsjg520

对于自闭症及特殊需要儿童来说,经常会出现爱看手机、胆小、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等等诸多问题,非常困扰着家长及老师。

那么,这些诸多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其实都是属于感觉统合训练失调的问题,本期盘点了这些问题及需要提升的方法,这些常见感统失调表现及解决方案全在这里。记得收藏。

01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

日常表现:任何事情都是做做玩玩,粗心大意;对家长的指令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坐不住,做什么事儿都有始无终,常常半途而废抑或虎头蛇尾,上学之后做作业拖拖拉拉,不停用上厕所、喝水、吃东西等理由中断,致使做作业时间大大延长;老师反映不能凝视黑板,常常走神发呆,不知道他脑子在想什么,或者左顾右盼,做小动作多,当老师提问时不知道提问的是什么问题。

原因解析:外因:

1、睡眠不足,太过疲劳,天热、口渴、生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情绪不安稳会影响注意力的集中;

2、孩子正在玩耍或做某件事情,家长时不时的打扰;

3、教育内容太深,孩子不能理解,或太浅,孩子缺乏新鲜感等,都会令孩子失去兴趣,表现得注意力不集中;

4、三岁以下的孩子年龄还小,本身就以无意注意为主,很难长时间去有意识地集中注意力内因剖腹产、爬行不足,以及以上众多教养方式的不正确,致使孩子在之前没有获得足够的前庭刺激,前庭觉无法有效顾虑很多无关的感觉讯息,从而促使大脑对身体作出的指令也是杂乱无章的。

如何改善: 

1、充分利用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和他们做一些他们喜欢的游戏;

2、尽量丰富孩子的游戏内容,避免长时间做一些过分单调的活动;

3、给孩子提供一个井然有序,安静舒适的活动空间,切忌大人来回走动,嘘寒问暖,过分打扰;

4、避免在学龄前对孩子进行过多的认知性教育;

5、引导孩子做一些训练注意力的小游戏,常见的有找不同、拼图和舒尔特方格法等;

6、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孩子注意力,还应该给孩子做适当的感觉统合训练,帮助他们的前庭更好地发挥过滤无用信息的功能。

02

孩子胆小、爱哭

日常表现:胆小不爱说话、遇见陌生人躲到家长身后或搂紧家长,或者躲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大气不出,躲躲闪闪;不敢上台自我介绍或表演节目;怕黑,怕与妈妈分开睡;怕打雷,怕巨大声响;怕虫子;性格懦弱内向害羞,常常被欺负,并且不敢还手;遇事常常大惊小怪,经不起挫折,眼泪廉价等。

原因解析:外因:

1、孩子的生活圈子太小,特别是老人带养的孩子,出门少,接触人少,一旦进入陌生环境,就会缺乏安全感;

2、家长对孩子事事包办,限制太多,导致孩子缺乏实践经验,自主能力弱,依赖性强,不敢参与活动;

3、家长经常吓唬孩子,如对孩子说再哭就让老虎吃了他等,让他失去了安全感,变得胆小怯懦;

4、家长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谨小慎微;

5、家长看不到孩子的闪光点,总是否定孩子,让孩子越来越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

内因:

孩子属于剖腹产,未经产道挤压,或者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孩子触觉学习不足,触觉敏感度太高,在接触陌生环境,陌生事物时感觉不舒服,没有安全感。

如何改善: 

1、为孩子提供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

2、家长端正教育态度,不要过分溺爱、娇宠;

3、多给孩子创造自理自立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当然,刚开始的时候父母给予一定的指导还是有必要的;

4、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鼓励孩子与人交往,不管是大人还是同龄小伙伴;

5、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大自然的环境是最丰富的;

6、适当地教会孩子一些技能,比如,唱歌、跳舞、绘画、手工等等,令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

7、给孩子多做一些触觉减敏的训练,如身体按摩、肢体碰撞类的游戏等(可参考第三部分的家庭训练方案)从根本上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03

孩子不合群

日常表现:主要有两大类,

a、性格内向、怕陌生,沉默,寡言,孤僻,不爱表现;

b、爱哭闹,爱捣乱,爱争抢,爱逞能,爱惹是生非,暴力,爱欺负弱小,唯我独尊。

原因解析:外因:

1、家长言传身教,父母自视甚高,导致孩子也目空一切,不懂得尊重和认可身边的小朋友;

2、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导致孩子进入群体之后缺乏规则意识;

3、孩子缺乏家庭温暖,父母脾气暴躁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导致孩子从小内心就锁闭心灵,不爱与人交往;

4、孩子活动空间有限,与人接触有限,缺乏与人交往的实际经验,因而到人多的地方就会显得不合群;

5、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容易被人忽略或误解;

内因:

孩子存在触觉敏感,语言发育迟缓,身体操作能力差,跟不上众人节奏等感觉统合失调问题。

如何改善:

1、家长以身作则,尊重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与人交往;

2、家长改变教养方式,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也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

3、为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温暖;

4、注意孩子规则感的培养,不要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满口答应;

5、开拓孩子的视野,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玩耍,鼓励孩子参与其中;

6、着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

7、让孩子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包括触觉减敏类,前庭刺激类,加强本体感类等多个方面。

04

孩子说话晚、吐字不清 

日常表现:

a.说话晚:两岁以上的孩子,能够听懂爸爸妈妈的话,但是却不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或者是能说出个别单词,却不能说出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的短句,大部分时间用手势和眼神来示意,语序颠倒,语言逻辑性差;

b.吐字不清:孩子会说话,但是发出来的字音或部分字音不符合标准,大舌头。

原因解析:外因

1、语言环境差,家长没有给孩子创造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比如父母本身不爱说话,或者全职妈妈、老人带养,平时和孩子沟通交流少,又或者家长在教孩子说话时故意使用重叠字等

2、家长事事代劳,孩子一举手一抬头就明白他想要什么,并立刻办到,致使孩子缺少了主动说话的机会;

3、家庭语言环境混乱,有人说普通话,有人说方言;

4、孩子小时候吃太多流食,口腔肌肉未得到足够锻炼,便容易出现口齿不清的现象;

5、孩子说话晚,吐字不清,无法很好表达自己的时候,大人在一旁笑话,致使他们形成了怕说话的心理。

内因:

1、孩子听力有问题或构音器官异常(舌系带长,舌头宽,牙齿、嘴唇畸形);

2、自闭症,脑发育障碍的孩子,通常也都会伴有语言发育障碍;

3、感觉统合失调,特别是剖腹产、爬行不足的孩子,前庭平衡功能失常,本体感差,也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

如何改善: 

排除听力障碍、构音器官异常、脑发育异常等因素,面对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家长可以这样做:

1、给孩子创造丰富的说话环境,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带孩子到人多的环境中去,不要对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2、孩子还小的时候,家人尽量都讲普通话;

3、让孩子多吃一些有嚼劲的食物,或者让孩子做一些诸如吹气球一类的口腔肌肉训练;

4、不管孩子说话怎么样,都不要嘲笑孩子,不要学孩子说话;

5、让孩子接受感统训练,改善和提高他们前庭觉的过滤功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

05

孩子平衡感差、平地摔跤 

日常表现:走路、跑步或进行其他活动时脚步漂浮,头重脚轻,甚至平地也经常摔跤,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明明看到前面有障碍,还是会撞上去,在人群中奔跑不断撞到别人身上,跑的时候刹不住车。

原因解析: 

良好的平衡感,主要依赖于三个方面:视力、足底的本体感受器和内耳前庭。视力帮助大脑了解周围环境,但是这种了解是平面的,并不全面,只有结合内耳前庭感知到的头和身体的方向,和足底本体感受器感受到的站立面的相关信息,才能准确判断出身体和环境的关系,并进而控制身体的平衡。但是,如果这三个方面当中有一个方面工作不在状态,或者是他们传达到感觉、运动觉的中转站——前庭觉时,里面的前庭神经核不能够很好地过滤和处理所有的感觉信息,也就是无法达成良好的感觉统合,那么,人就难以保持平衡,常常跌倒或撞墙。剖腹产的孩子,爬行不足的孩子,父母限制过多,户外活动太少的孩子,都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何改善: 

1、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多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运动,不断培养孩子良好的平衡“感觉”;

2、多和孩子玩一些锻炼平衡感的游戏:脚跟挨脚尖朝前走;“金鸡独立”及弯腰摸脚趾,走平衡木,快跑急刹车等;

3、参与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如静寂滑板、滑板俯冲、竖抱筒旋转、大陀螺旋转等,刺激孩子的前庭,增强前庭的过滤整合功能(四岁以上孩子适用)。

06

孩子笨手笨脚 

日常表现:吃饭的时候容易把牛奶打翻,把食物洒一地,手工做不好,积木搭不好,虽然满屋乱跑,但经常绊倒,磕磕碰碰的次数很多,动不动就挂彩,玩球的时候老是接不住,还有可能被球撞到眼睛,做事莽撞,对物品不能轻拿轻放

原因解析: 

孩子笨手笨脚,主要是本体感不佳的原因。本体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锻炼的结果,所以,孩子笨手笨脚,主要就是因为平时活动锻炼的少,比如,城市当中孩子活动空间狭小,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时间长,或家长要求孩子过早过多接受认知性教育,占据了太多孩子原本应该运动的时间,家长保护过度,限制太多,没有经常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等,都会妨碍孩子本体感的学习,致使孩子大小肌肉控制能力差,身体协调性操作性差,显得笨手笨脚。如何改善: 

既然本体感是后天锻炼的结果,那么,对于笨手笨脚的孩子,最好的调整方式就是:

孩子什么不会就练什么,越不会越要练。比如,孩子身体操作能力差,那就多给他制造操作的机会,做手工,搭积木,画画等等,孩子身体控制能力差,经常磕磕碰碰,那就让孩子多多练习爬上爬下,双脚原地起跳,立定跳远,跳绳等。

07

孩子写字颠倒 

日常表现:孩子智力没有问题,但是在写字的时候经常会出错,特别是把偏旁部首颠倒,或者是对一些相类似的数字,拼音字母分不清,比如“b“和”d“不分,“p”和“q”不分,”6“和”9“不分等。

原因解析: 

很多人以为孩子写字颠倒是因为粗心,其实不然。孩子并没有我们大人想象的那么不认真,只是,如果他们的视觉空间能力不足,不能够很好地对眼前事物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做出准确判断,比如,对文字的一笔一划,位置,距离做出明确的界定,那么,就容易出现笔画颠倒的现象。与此同时,可能还会伴有分不清左右,方向感差,对数学应用题理解困难等问题。

如何改善: 

视觉空间能力的发展除了与眼睛的视觉有关,还与内耳前庭平衡系统密切相关。必须要这两者之间紧密配合,孩子才能够对空间当中的事物做出准确判断。所以,想要提升孩子的视觉空间能力,改善他们写字颠倒的问题,还是要通过训练他们的视觉与内耳前庭平衡之间的协调工作下手。比如,可以多让孩子做一些辨别物体、触摸和视觉相结合的游戏和训练(指出一个小玩具的正面、背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分辨自己的前后左右等),增强孩子的空间判断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手眼协调类的训练游戏(穿珠子、操作拼插玩具等),增强孩子的视觉与运动相结合的能力。

08

孩子爱吃手、咬指甲、咬人 

日常表现:孩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把手放进嘴巴里,用力吮吸,导致小手指被口水浸泡得发白,亦或是咬指甲吃,把每个小手指上的指甲都咬的光秃秃的。另外,有些孩子还会表现出咬人的现象,常常趁父母或爷爷奶奶不注意朝他们身体的某个部位猛的咬下去,咬出血都有可能。

原因解析:

触觉遍布全身,而孩子爱吃手,爱咬指甲,爱咬人,便是孩子口腔内部的触觉比较敏感的典型表现,当然,这也是有年龄限制的,两岁之内的孩子,本身就还处于原始敏感触觉未完全打破,后天稳定触觉未完全建立的阶段,出现这些表现都是很正常的,只要父母不限制,孩子便可以安然度过这一口腔敏感期,以后也不会再出现类似吃手,咬指甲这样的行为问题,但是如果两岁之前父母没有很好地满足孩子的口腔敏感期,就会导致他们的这一敏感期被大大延长。很多孩子上幼儿园之后依然或者是突然开始吃手,咬指甲,咬小朋友,正是口腔敏感期迟到的典型表现。

如何改善: 

所以,对于两岁以内的孩子,只要保证他们的小手干净,并且他们吮吸的不是太频繁太用力,家长最好还是不要过多的干预。大家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只要孩子将自己想要感知的事物一一品尝完毕,口腔敏感期自然会安然度过。至于口腔敏感期推迟的孩子,家长其实也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只有同样尽可能耐心地满足他们想要用口腔来感知世界的欲望,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安然度过去。当然,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观察,看看孩子是否是因为缺乏被关注,入园焦虑等外在因素而出现了心理上的紧张情绪,需要用吃手或咬人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如果是,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应有的陪伴,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09

孩子方向感差

日常表现:孩子方向感差,分不清左右,或分不清东西南北,即使是在家附近,也容易迷路,逛商场,妈妈一刻也不敢松手,一松手就容易丢。明明是去过的地方,再去依然不记得哪儿是哪儿。同时还有可能出现抄写作业时左右颠倒,部首张冠李戴,对位置和顺序判断失误,做事无条理,计划性差等问题。

原因解析: 

很多人以为方向感好是因为记忆力好,其实不然,方向感是视觉空间智能的一种。人的眼睛,负责接受脸部正前方的视觉信息,但是很显然,单靠这些信息,肯定是无法帮助大脑准确而全面地判断空间位置信息的,只有结合内耳前庭当中,三对半规管对头部位置变动以及重力感的灵敏反应,才能全面了解前后,左右,上下这些更具体的位置信息。也就是说,方向感是大脑对视觉记忆和内耳前庭当中三对半规管感知到的各种空间位置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判断的结果,所以,只要孩子的视力没有问题,他们内耳前庭系统的好坏,才是决定方向感好坏的内在因素。

然而,现在有很多剖腹产的孩子,未经产道挤压,导致包括前庭系统在内的很多感觉系统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刺激,或者是爬行不足,活动空间不足等,导致前庭系统发展不足,便会出现空间感的混淆或扭曲,而方向感差便是其中很典型的表现之一。

如何改善:

首先,对于1岁左右的小宝宝,因为他们主要是依靠声音来寻找事物,当他们听到突然的声响之后,就会立刻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所以,家长可以多和孩子玩一玩躲猫猫的游戏,藏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轻轻呼唤他们,让他们循声寻找你。

其次,对于两岁的孩子,如果家长在引导他们认识一些事物的时候,有意地增加一些表示方位的名词,例如上下,前后等,则可以初步帮助他们了解到方位。比如,你在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时,可以跟他说,鼻子在嘴巴的上面,眼睛在眉毛的下面等。

最后,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实践才能出真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可以多带孩子到外面去走走,同时多问问孩子该往哪走,多有意识地和孩子说一些方位名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强孩子的方向感。

10

孩子自私、不爱与人分享 

日常表现:自私,“铁公鸡”,喜欢吃独食,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把玩具等物品占为己有,不允许别人碰自己的东西。经典的口头禅是,“这是我的”,“那是我的”,“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的不能给你玩”“反正不给谁谁玩,这是我的”等。一旦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被人拿走,就会哭闹,撒娇,撒泼,根本不听父母或他人的解释。有时候可能暂时愿意把玩具或事物给别人,但很快又会要回去。就算是自己不玩的玩具,也不愿意让给其他小朋友玩,虽然嘴上说会和小朋友好好相处,但真到了玩的时候,争抢起来又是谁也不让谁。

原因解析: 

孩子两岁之后,开始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感觉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就算是平时玩得很好的伙伴,或者是自己最亲爱的爸爸妈妈,也很难分享到他们手里的东西。其实,这是每一个进入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孩子都会有的明显表现。他们正在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认知自身和物品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说他们自私,却真的是严重了。自私主要指的是在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损害他人利益,满足自己利益。但实际上,孩子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来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不是吗?

如何改善: 

1、父母要学会多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行为,多多理解孩子,不要随意将孩子的做法定义为自私,小气,更不要当面把这样的话说出来;

2、父母不要强制去干预孩子的行为,尤其是不要拉着孩子,或代替孩子去把他们的东西分给或让给小伙伴;

3、孩子在家里偶尔的“自私”表现,家长不必过多干预和较真,但是如果是出门在外,孩子执意不肯接受轮流玩某个玩具的建议,甚至大哭大闹,那么家长最好能够暂时带着他离开,一方面缓解他的情绪,另一方面也让他明白,如果不遵守规则,可能暂时就不能玩耍了;

4、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一切行为都是在跟父母学习,所以,如果父母想要让孩子学会分享,首先自己平时就要大大方方的,让孩子看到之后也能够跟着模仿学习;

5、多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乐趣,比如,当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东西的时候,分给孩子一份,并有意询问他,是不是得到这份东西很开心。不过要注意点到为止,不要过分和孩子强调分享的大道理。只要让孩子慢慢感觉到分享是一件能让自己高兴,大家也高兴的事儿就可以了。

11

孩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日常表现:明明看到了,却像没看到,明明听到了,却像没听到。特别是上学之后,上课经常跑神儿,发呆,做小动作,涉及到写作业,抄写,阅读和记忆类的学习内容时,常常会出现拖拉,漏字、漏题、看错、写错、读错等现象。另外还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对老师下达的指令执行不准确或完全无动于衷等。

原因解析: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分别是视觉注意力障碍和听觉注意力障碍的典型表现。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负责接受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讯息的前庭觉的过滤和辨识能力出现了差错,导致孩子的大脑不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视听类感觉讯息。比如,存在视觉注意力障碍的孩子,无法将所有重要的视觉信息都通过前庭过滤系统传递给大脑,或者说传递的不连贯,就会导致大脑无法全面及时地对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出现“视而不见”的现象。而存在听觉注意力障碍的孩子,道理也是同样,他们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很好的保持在听觉记忆当中并通过前庭觉,导致他们大脑获得的听觉讯息也是片面的,所以他们便无法准确复述别人所讲的内容,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记不住或记不全老师布置的作业。

如何改善: 

视觉注意力训练游戏

1、要求孩子把字母(数字)行中的某个字母找出来并画上线。

比如:6666966696966966696666696669中的“9”,

bbbdbbbdbdbbdbbbbdbbdbbbbbdbdbbbbbbbbdbbb

当中的"d"等;

2、通过舒尔特表,让孩子通过依次找出表格中的数字,或找出制定数字来训练孩子的视觉广度;

3、从几张图片中挑出一张,给孩子看一眼,然后把这个图片和其他图片混合在一起,让孩子找出刚才看到的那一张,可以不断增加图片的相似度;听觉注意力训练游戏

1、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或读一篇文章,要求他仔细听,边听边注意文章中的某个字,听到这个字就拍一下手或做一次别的动作;

2、听口令做动作,可以用要求和口令相反来增加难度,比如,口令是“向前一步走”,孩子应该做的动作是“向后一步走”;

3、给孩子念一串数字,让孩子听完之后在纸上依次写下来,逐渐增加数字长度;

4、给孩子讲故事,听完让孩子复述故事。

12

孩子脾气暴躁

日常表现:不听话,顺着他的意思还好,不顺着就大声尖叫,甚至用摔东西,咬人等方式发泄,愿望达不到就大发雷霆,动辄撒泼打滚,大哭大闹,倔强,逆反,任性,不能和小朋友和平相处,不善表达,攻击性强。

原因解析:

1、家人过分溺爱,特别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过分疼爱孩子,总害怕孩子受委屈,为了博取孩子的欢心,对孩子有求不应,而从不考虑这些要求是否适当,结果逐渐导致孩子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管做什么事,都会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发脾气。而很多时候孩子一发脾气,大人又立刻满足,结果就让孩子误以为发脾气是满足愿望和要求的有效手段,并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

2、家长对孩子要求太严格,孩子稍有过错,或做得不好,或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就严加训斥,甚至施行打骂教育,一方面会让孩子的情绪不断压抑,最终在某一刻爆发出来,一方面又会促使孩子效仿家长,喜欢用暴怒,甚至攻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父母本身就是脾气特别暴躁的人,家里时常充斥着浓浓的火药味儿,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被同化,变得暴躁易怒。

4、剖腹产,被父母限制过多,保护过度的孩子(比如,剖腹产的孩子未经产道挤压,洁癖症母亲不允许孩子玩水玩沙等。)在两岁之前没有获得足够的触觉营养,而触觉又是神经体系的营养,所以他们便很容易出现一些类似于缺乏安全感,脾气暴躁,容易攻击他人一类的触觉敏感问题。

如何改善: 

1、家长不能过分宠溺孩子,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允许的事情绝不向孩子妥协。尤其要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莫要朝令夕改,也莫要爸爸认为是坏事,妈妈说好,爷爷同意的事,奶奶非要阻拦。否则你们很容易造成孩子意识的混乱和挫败心理,出现烦躁情绪。

2、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在孩子面前,一定不要动不动就火冒三丈或大声争论、争吵。始终记住一句话,“父母在做,孩子在看!”

3、父母不要助长孩子的坏脾气,尤其切忌反复用“就不能好好说吗?”“就不能不要发脾气吗?”这样的语言来强化孩子发脾气这件事,相反,运用转移注意力,冷处理等的方法,让孩子的坏情绪逐渐消散,才是更好的选择。

4、由于现在很多孩子情绪暴躁的根本原因还是触觉敏感,所以,父母平时多给孩子做一做皮肤按摩,多带孩子去玩水玩沙等,降低孩子的触觉敏感度,同时经常用爱抚、亲吻、微笑的方式与孩子互动交流,给予孩子心灵上的安全感,也是十分必要的。

13

孩子磨蹭、拖拉 

日常表现:做事做作业不专心,经常因为各种各样的缘故中断,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导致大量的时间被浪费掉,或者做事情不熟练,动作缓慢,也会导致时间延长。总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从不着急,一般会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明天又推到后天。

原因解析:

1、家长自己做什么事都很磨蹭,于是孩子就有样学样,变得很磨蹭;

2、孩子本来做事儿挺专心的,但家长总是在一旁嘘寒问暖,动不动就打扰,结果孩子做事情的时间就被大大延长了;

3、本来孩子只是性子慢,但是家长总是反复给孩子贴上“爱磨蹭”的标签,不断给他强化磨蹭的心理,让他逐渐认定自己就是很慢;

4、孩子本身就没什么时间观念,他们并不像我们成年人一样有具体时间的紧迫感;

5、大部分时候,孩子磨蹭确实不是故意的,他们可能真的是动作不熟练,缺少操作技巧。也许在你看来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做起来却很难。还有可能是父母过度包办,孩子依赖性强,不能独自完成某些事情;

6、孩子缺乏自信心,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或者害怕出错,那么,做起事情来就容易瞻前顾后,畏畏缩缩。如果家长在一旁又不断责备,催促,更会再次影响他们的自信心,令他们不快反慢;

7、有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自由支配时间少,尤其是孩子完成一件任务之后,立马又布置另一件,孩子便会消极对抗,故意放慢速度。

如何改善:

1、家长自己要有时间观念,做事情干脆利索,给孩子做好榜样;

2、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即便是玩游戏的时候,也不要上前打扰他,给他独立自由的空间;

3、一定不要给孩子贴上“爱磨蹭”的标签;

4、逐渐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从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开始,就要有意教他们认识钟表;

5、父母学会放手,多多给孩子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让孩子试着自己系鞋带,扣扣子,自己吃饭等等。

6、不要过分催促孩子,更不要过分指责孩子,多多鼓励夸奖,不断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7、注意给孩子合理安排作息,不要给孩子安排太多学习任务,避免孩子消极对抗。

14

孩子怕黑 

日常表现:孩子不肯独自睡觉,睡觉不让关灯,半夜醒来发现一片黑暗会大哭,开灯则停止,想象力丰富,总是说黑暗里有妖魔鬼怪,特别是小女孩,一遇到黑暗就特别紧张。

原因解析:

原因一:泛灵心理在作怪。宝宝怕黑,怕鬼怪,基本上都是出自一种叫做“泛灵心理”的独特心理现象。所谓泛灵心理,指的就是孩子通过想象,把所有事物都视为和人一样的,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心理倾向。如果孩子平日经常接收到来自成年人世界的恐惧信息,比如说,有些父母经常用妖魔鬼怪来恐吓、威胁孩子,就会使情绪尚不稳定的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把黑暗看作一个装有恐怖事物的容器。

原因二:触觉敏感,安全感不足。除了想象力作怪,孩子怕黑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触觉敏感。当然,要了解触觉敏感,首先要认识一下在人体表面分布最广泛的感觉——触觉。正所谓,哪里有神经网络,哪里就有触觉。触觉是人体表面分布最广泛的感觉,早在人类胚胎时期,它就已经开始“吸收”来自体内、体外的感觉信息并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神经系统,从而保证神经系统给快速对身体各部位下达指令。但是,如果孩子以剖腹方式出生,在成长过程中又缺少父母兄长或小伙伴的爱抚,导致触觉“营养不良”,就容易出现胆小、爱哭、粘人、怕黑等触觉敏感的表现。具体到怕黑,则主要是由于孩子在黑暗环境中,难以像在明亮环境中那样顺利自如地感知自己的身体,所以会觉得不舒服和缺乏安全感。如果再加上泛灵心理的作怪,自然特别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如何改善:想要缓解孩子怕黑要记住三点:

1,父母应该相信孩子自己也有内在机制可以调节,正常情况下他们会随年纪增长而改变怕黑的心理。

2,父母要懂得去倾听和了解孩子感到怕黑的真正原因,这比单纯安慰更有作用。后者通常只是为了帮助孩子消除不安、降低焦虑,对于解决孩子怕黑的问题没有任何效果。

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内心,弄清楚究竟是什么让他感到害怕,他内心不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

3,父母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比如可以留一盏小灯;或是讲故事时,有选择性地挑选故事内容。父母应该注意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能量,而非有负面影响的恐吓与威胁。

最后,通过大龙球,指压板,平衡步道等感统训练教具,给孩子做一些触觉减敏类的训练,同时平时里多给孩子抚触按摩,洗澡的时候冷热水交替等,降低孩子的触觉敏感度,更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孩子的情绪紧张。

1、怕黑是种正常现象,家长无需为此过度担心;

2、家长可以在房间内为孩子留下一两个孩子平日里接触较多的玩偶来陪伴他入睡;

3、平时注意积极正面的引导,对于和妖魔鬼怪有关的故事最好还是不要多讲;

4、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体验黑暗、甚至创造一些愉快的回忆,以增强孩子对于怕黑的抵御心理;

5、如果遇到孩子特别害怕的情况,不要让其独自面对,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度过。

15

孩子自卑、缺乏自信心

日常表现:胆小、退缩、不擅与人交流,特别是进入陌生环境,适应能力差,都会表现出短暂的退缩。小时候看起来只是比较安静,慢慢长大之后父母才发现不爱表现,缺乏自信心。总是认为自己不行,做什么事情首先都是否定自己,即使别人夸奖和鼓励,也很难过了自己心里那一关。敏感、紧张、焦虑,容易因小事烦躁不安,担心害怕。害怕面对和尝试新事物。沉默、孤僻,不敢主动与小朋友交往,或在游戏中选择旁观,不参与其中。

反复提问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频繁希望获得别人的注意和认同。有时候也会表现得好胜心强。

原因解析:

1、父母过分溺爱、事事包办

孩子长到两岁左右往往感到自己很能干,喜欢用“我来”“我会”“自己做”等语言表达,这就是自信心的萌芽。这时如果家长帮助他操作,他会得到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在无形中也会开始发展。但是,如果成人包办代替过多,孩子原本具备的自信就逐渐减弱,甚至完全失去自信,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等等,形成了缺乏主见、依赖他人、畏首畏尾,在受到失败、挫折后容易形成自卑的性格。

2、父母过多否定、过高要求

做为家长,本来应该懂得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能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但是,由于孩子的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性,而有些家长或老师,对孩子要求过高,稍不如意就加指责,态度极不冷静。结果,面对过高的要求过多的否定,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信就会受到伤害。

3、父母横向比较、故意贬低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他的评价是他们认识自己的依据。但往往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能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经常有父母拿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说:“看看人家xxx,多聪明,你怎么这么笨?”“看人家会做好多,你什么也不会。”“你真让我生气”……诸如此类的话,孰不知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横向评价特别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卑。

如何改善:

1、当孩子感到困难和苦恼时,应帮助孩子找到长处,这样,某些方面的不足就会以另一方面的特长来补偿,达到平衡。

2、帮助孩子分析他的优势。引导孩子向最可能成功的方面努力。

3、和老师交流情况,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的表现,对那些尽了很大努力,还有差距的孩子,应适当降低要求。

4、避免过分保护。要使孩子成为有自信心的人,就应在孩子儿时加以培养。溺爱孩子会使他们走向社会后显得力不从心。

5、惩罚孩子时也要注意场合,特别注意在外人面前不要批评和惩罚孩子。

6、父母要爱孩子,尊重他,这样他就会感到自己的价值。

7、不要在别人面前讲孩子的缺点,因为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由此可能会养成自暴自弃的习惯。

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

1、让宝宝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净。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

2、当宝宝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

3、让宝宝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4、帮助宝宝拟订详细计划,并提醒他执行。比如帮宝宝制订练琴计划,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执行时提醒他“宝宝,我们现在该练琴了,对吧?”让他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满自信。

5、认真对待宝宝的要求。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牛奶。”你在外面又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回到家,妈妈给你拿,好吗?”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

6、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7、宝宝刚学说话,你教他“大西瓜”,他却说“大西抓”。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宝宝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8、宝宝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9、宝宝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制止他。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挫伤了他探索的信心。

10、孩子在玩游戏时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时,你可以侧面指点。战胜困难可以让他自信倍增。

11、和孩子相处时,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扬孩子。可以说:“宝宝知道自己小便了,有进步嘛。”不要说:“宝宝你真聪明,妈妈好喜欢你。”具体的称赞给他自信,空洞的表扬会让他自大。

12、本来并不想带他去麦当劳,却随口答应他去,承诺了却不去实现。你的失信让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对你的信任。

13、帮助宝宝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宝宝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14、用商量的口气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把报纸拿给妈妈,好吗?”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15、让宝宝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宝宝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16、给宝宝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的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17、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宝宝,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妈妈的宽容是培养宝宝自信的土壤。

18、不对宝宝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19、带宝宝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少让他知道钱能买东西。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20、给宝宝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

2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22、教他从小认可自己的长相。比如告诉他虽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

23、尽量让宝宝在生活中脱离依赖。上幼儿园要准时,争取让闹钟叫醒他而不是妈妈一遍遍呼唤。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没有依靠的处境中充满自信。

24、让宝宝从小学会游山玩水。带宝宝旅游时多给他讲述所遇到的动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种知识。见多识广才能自信倍增。

25、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的过错。辱骂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6、宝宝遭遇挫折,用缓和的语气同他一起分析这次经历,下次就不会有同样的错误。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7、父母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做受人尊敬的人。父母在社会中不受人尊重,最损伤孩子的自信心。

28.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支持他干自己梦想做的事。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才会更有自信。

16

孩子能长时间看动画片,却无法长时间看书 

日常表现:孩子看动画片很专心,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但是一到看书或写作业的时候,就经常动来动去,非常不专心。

原因解析:

人的视觉天生就是不稳定的,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任何跳动的东西,都比安静的东西更能引起它的注意,就连婴儿,在发现车窗外移动的景物时,也会目不转睛地看很长时间。不过,正常来说,随着视觉的发育逐渐完善,视觉的稳定搜索能力也会越来越强,特别是4岁之后,孩子们持续观看静态事物的能力会大大增强。但是,如果这之前孩子看电视,或使用其他电子产品的时间太长,导致他们的眼睛习惯了追随动态事物,那么,当他们再观看静态的书本时,就很难再稳定搜索了。

另外,电视,电脑游戏的画面和焦距在不停地变化,使收看的孩子注视点每秒都在改变,久而久之,注意的范围会逐渐缩小。大脑的认知加工局限在了感知上,消弱了思考分析能力,所以,长时间看电视不仅会损害视力,更会损害孩子的注意力广度!而注意力广度好的孩子能够一目十行,阅读速度快,学习效率高,注意力广度差的孩子阅读或抄写一个字、一句话都要看好几次,写作业、背书肯定要多花好几倍的时间。结果,因为效率太低,他们也很容易莫名的烦躁坐不住!

如何改善:

1、既然是因为看电视影响了孩子眼睛的稳定搜索能力和注意力广度,那么,想要让孩子静下来看书,首先就要限制他们看电视的时间。一般来说,学龄前孩子一天看电视的时间要控制在40分钟以内,越小越少。

2、让孩子远离电视的同时,多带他亲近大自然,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感觉统合系统,增强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3、适当和孩子做一些训练视觉稳定搜索和注意力广度的游戏。比如让孩子在尽量减少眨眼次数的情况下,依次指出舒尔特表格当中1-50的数字(时间越短,视觉广度越好)。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福州康语启辰康复服务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福州康语老仓山中心
成立时间:2019年04月12日
区     域 :福建福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 语言训练机构 | 感统训练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最新文章
1福州康语老仓山中心_福州仓山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怎么联系?
2自闭症儿童的基本特征
3自闭症融合教育可以不考虑孩子的学习状态吗?自闭症教育可以忽视孩子的学习状态吗?

作者专栏sign up

钟亚军
钟亚军
人物性质:机构督导 | 行为分析师
所属单位:武汉市三人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督导 | 行为分析师
区     域 :湖北武汉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学校为脑瘫女孩改造无障碍厕所 小事何以感动全网
2儿童阅读障碍是因为智商低下吗?
3儿童学习障碍应该怎么办?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