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个案笔记——特教老师的反思

  • 2021-05-29 14:38:43
  • ​ 原创康复师X杨老师 康复师X
  • 争鸣与其他;
  • 2.2W次
  • 分享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ID号:kfsx123456我是一名特教老师,从事这份工作已经有5年半了,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大学时做了一段时间的志愿者,面对的就是自闭症孩子。虽然我是心理学专业出身,但是当时对自闭症干预还是一窍不通,在做志愿者的日子里,经常被孩子打的怀疑人生,但也萌生了从事这份工作的想法。
关键词:地板时光,自闭症,强化物,认知,仿说,辅助,特殊教育,特教,ABA,ABC,DTT,康复机构,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孩子,自闭症干预,自闭症康复,自闭症特教,郭延庆,问题行为,北京向日葵伙伴

文章来源:【公众号】康复师X;ID号:kfsx123456

我是一名特教老师,从事这份工作已经有5年半了,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大学时做了一段时间的志愿者,面对的就是自闭症孩子。

虽然我是心理学专业出身,但是当时对自闭症干预还是一窍不通,在做志愿者的日子里,经常被孩子打的怀疑人生,但也萌生了从事这份工作的想法。

最开始的两年,我在杭州某机构工作,出于对机构康复理念的不认同,以及收入太少,就出来成立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做了两年多独立的自闭症特教老师。

为了提升自己,期间我也参加了很多培训,比如唐山星知光的课程,北京向日葵伙伴的课程,还听过很多大咖的课,学过丹佛,了解过地板时光……学了一圈下来,能解决我困惑的寥寥无几,直到遇见康复师X。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我在日常的社交场合中从来没有遇到过跟我做同一个工作的人,在问起我的职业并且得到回答之后,大部分人都是一脸懵逼:

“特教老师?做什么的?”

“就是做自闭症康复的。”

“自闭症?”

“是啊,自闭症儿童。”

“哦哦,就是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小孩是吧!那你平时工作时都做什么,跟小孩说话吗?”

“……”

这是一个零门槛,但是上限极高的行业。不需要设备,不需要特定的场地,老师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对一个孩子以及家庭的帮助。可以忽悠别人:反正教不会也不是老师责任,是自闭症本来就如此。但是不能推卸责任拿这句话忽悠自己:否则你就一直停滞不前,无法进步。

我也时常问自己,为什么会选择特殊教育这个行业,为了理想?还是金钱?或者说有可预见的发展前途、以及在工作中获取的成就感?

当然我坚持认为能为自己的某种理想做事情是很牛逼的,只是这个行业也是一个最难以获得成就感的行业。当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让自闭症孩子会喊妈妈后,孩子以后只冲着自己喊妈妈,这种感觉会让你怀疑人生:我他妈的耗费着自己生命到底为社会做了什么贡献啊?

于是,带着困惑我离开了这家机构。因为就当时的现状来看,这三点都很难达到,否则特教老师的人员流动不会这么大。

如果你是一名在康复机构工作的老师,你会发现每年都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大批的老师因为种种原因选择离职,又有一大批新鲜血液涌入,经过“赶鸭子上架”式的培训投入到工作之中。人员流动性之大,恐怕只有卖保险的和房产中介能够与之媲美。

回想我在机构做特教老师的时候,一开始踌躇满志,想要解救孩子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做着做着,就出现了很多让我疑惑的点,且这些疑惑没办法通过ABA圈子的培训得到解答。我这里列举出几个当时长期困扰我的点,看看现在的你是否也深有同感。

01

关于特殊疑问句的教法

密集教学,乃是桌面DTT中的金科玉律,想要教会孩子一个认知点,或一项能力,密集训练是必经之路。那个时候我是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教的,在教特殊疑问句的时候,教的方法就是密集的在短时间内对孩子大量提问,短短几分钟之内能问数十个问题,但教着教着,问题出来了:

1.疯狂仿说

我问什么,孩子就重复一遍我的问句,这个情况现在如果去机构看看,仍然普遍存在,很多孩子就卡在特殊疑问句上无法突破。

那个时候解决的办法就是辅助,我问完问句之后,再自己或者让第三者辅助孩子把答案说出来。这种办法看似正确,但后面孩子又发展出了新的问题——自问自答和明知故问。

2.固定回答

在学习为什么的时候,教法就是拿两张有前后因果关系的卡片,比如一张是着火,另一张是消防车在洒水,然后问孩子为什么消防车要洒水?辅助孩子回答“因为着火了”。

这样教,后面孩子貌似也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但你就会觉得很奇怪,仿佛孩子这些回答都是固定背下来的答案(实际上也是这样),回答“为什么”这一种问题,教了一年的时间,孩子却一直无法突破。

后来我接触到了康复师X,也让我一直以来的困惑得到了解决。

孩子疯狂仿说,是由于过去的不当教学方式,让孩子形成了“仿说就能得到”的思维,导致孩子在听不懂问句时,下意识地仿说,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只要仿说了,老师就会把强化物塞给他。

而自问自答和明知故问,也是我们教出来的。自问自答是因为孩子总是同时听到问句和答案,在不理解的情况下,他会以为这两句话是应该同时说出来的。因为我们过分密集的提问,孩子误以为这样的提问就是人和人之间正常的沟通方式,于是他就会明知故问。

特殊疑问句的前置能力是选择疑问句,就像我们上学时考试的时候,选择题是比填空题更容易被答对的。前置能力不具备的情况下越级去教,只会步履维艰。

同样,孩子固定回答,原因在于教法的问题和孩子积累的匮乏。教的时候是固定的因果,孩子回答自然也是固定的。而且桌面教学出身的孩子,由于卡片教学,导致他们的归纳能力堪忧,脑子里全都是连不起来的点状思维,这让他们只能靠背。

不是孩子怪异,是我们把孩子教成了怪异的人。

02

关于问题行为的看法

问题行为是老生常谈了,问题行为之所以这么被在意,因为这是表现出孩子“不正常”最外显的特征,作为干预者,在被孩子搞的焦头烂额,无能为力的时候,只求孩子能够在外面表现的正常一点,而消除孩子的所有问题行为,是让孩子看起来“正常”的最好方法。

在康复机构工作的时候,家长提问的最高频问题就是关于问题行为的。而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会在问题行为这方面下很多工夫,只要孩子问题行为的频率降低一丢丢,家长的心里会舒坦很多。

目前培训特教老师的主流课程中,问题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篇幅,作为干预者要统计一个问题行为在单位时间内出现的频率,持续的时长,具体表现,行为强度等等。

现在主流机构中针对问题行为的处理办法是行为功能分析(FBA),其中把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大致分为了四种:实物寻求、逃避、获取注意力、自我刺激。听起来很有道理是不是?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

那个时候学习了这种处理方式之后,如获至宝,见到问题行为就去统计、分析、处理,把大量的精力用在消退孩子的问题行为上。但处理着处理着,我又发现了不对劲。

大宝是我曾经在机构干预过的一个自闭症孩子,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这个孩子的底子挺差的。那时他有一种问题行为非常频繁,就是打头,尤其是到了半夜,打头的行为会更加频繁。

我自信满满的开始分析起来,发现孩子打头的原因是想要东西吃,嗯,不能让他因为打头得到吃的,这样就能使打头的行为逐渐消退,然后再用新的行为覆盖旧的不当行为,让孩子仿说“要”来要吃的,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场景——孩子打头来表达要吃的,妈妈不理会,然后孩子打头的行为更频繁了,还会急的哭起来,后面等到孩子哭累了,妈妈把孩子带到食物的旁边,开始让孩子仿说“要”,孩子一直说不出来,就又开始急的打头了……

现在我对问题行为的看法完全转变了。

行为的ABC理论本身是没问题的,但问题行为也是行为,之所以被称为问题行为,是因为孩子的心智落后,一个4岁的躯壳表现出一岁孩子的行为,当然会让人觉得怪异。

可我之前在问题行为上面花费的精力太多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作为一名干预者,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处理问题行为上,在孩子能力不够的情况下,只是治标不治本,他身上的问题行为会像打地鼠一样,你打下去一个,又会在别的地方再出来一个,所以如果是不危及到安全的问题行为,就完全可以选择忽略掉。

这么多案例看下来,当孩子的认知提高之后,很多让你头疼的问题行为也就自然消退掉了。

几年前我听过郭延庆关于问题行为的讲座。去年又听了一次,其中的内容完全没有变化,向外传递的观念就是有问题行为一定要干预,一定要重视。

但这样的观念完全走错了方向,这也是他缺乏实践,理论不落地的结果。向日葵伙伴针对行为干预,提出了七步法,里面虽然认识到了孩子心智对问题行为的影响,但还是对此投入了太多不该投入的精力。

03

结语

机构的教法面对这些孩子,尤其是程度重的孩子,往往是束手无策的,因为教法本身就存在问题,无形中让孩子形成了许多错误联结,把孩子变得更加“不正常”。

为了补锅,只好降低家长们的期望,告诉这些家长,自闭症是不可能康复的,自闭症孩子无法融入社会,现在孩子有了这一丢丢进步,你就应该对我们感恩戴德了。

有的老师觉得学习ABA理论下的干预方法很科学,是正统,为此感到自豪,并自发地为主流干预方法站台。但凡有人说了一点不好,就如临大敌,极力维护。

但家长不关心这些,家长只关心你能不能解决他们的痛点,能不能帮助他们把孩子发展出来,至于是不是“正宗”,在家长的眼里就是个屁。况且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推翻和修正过去“正统”的过程。

而方法是工具,方法是为人服务的,没有一种方法是亘古不变的金科玉律。包括康复师X的方法,也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的。

作为一名老师,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你发现你没办法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当你发现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自我怀疑,当你很久都没有从工作中获取成就感,当你感觉自己在机构中不会再有什么发展,甚至当你开始考虑要不要放弃这份工作时,多看看,多听听,多了解,勇敢的去选择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南京市建邺区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机构简称: 南京市建邺区莲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成立时间:2020年07月20日
区     域 :江苏南京市
单位性质:公办康复机构 | 事业单位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最新文章

作者专栏sign up

​赖秀琼
​赖秀琼
人物性质:机构特教
所属单位:杭州雅恩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特教
区     域 :浙江杭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连锁康复机构| 语言训练机构
热点文章
1什么是自闭症强化物的类型和选择?
2干货分享|ASD小孩不会跟人交流要怎么引导?
3从“入学零拒绝”到“入学零退学”,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相关文章sign up
  • ID号:kfsx123456我是一名特教老师,从事这份工作已经有5年半了,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大学时做了一段时间的...
  • 雷建红摸着刘勇的脑袋笑了:“刚来到长沙时住廉租房,真的是一分钱都没有,有时打打零工,有时就捡破烂,最苦的日子,我就捡些菜...
  • 在欢乐中沉思——“孤独症服务”的反思(下篇)文|刘强融合教育与适合的教育1994年7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委托原北京市教...
  • 说实话,无论是哪个机构的负责人,知道这个数据之后,肯定非常的兴奋。说实话,当时有一半的原因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送进融...
  • 在欢乐中沉思——“孤独症服务”的反思(上篇)文|刘强孤独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又称自闭症(Autism),是一组...
  • 贾教授又表示,必须重视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问题,给他们最大的生活能力。一、不要“等等”,发现异常要检查看过太多的病例,贾...
  • 薛敏薛敏医生多动症(ADHD)讲座笔记(2016年2月3日)版权薛敏医生所有,转发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作者有追究法律责任的...
  • 因为你攻击我,我攻击你,怒火越来越大,根本没办法解决问题,需要有一个人跳出来,难道要我们的小朋友吗?我们成年人生气、无聊...
相关资讯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