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当你凝视深渊——圈内苦难题材频发的另一种看法

来   源:大米和小米广州番禺中心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这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对于生活的焦虑在这样的背景下显露无疑,渲染“情绪”成为一种掠取注意力的最有效的方式,而这样的结局便是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处于标签与被标签之中,原本想要撕破标签的我们却限于有限的注意力和无限的信息又不断制造和认同标签化。苦难被消费,焦虑被利用,标题党、后真相、严肃的议题娱乐化,这样的景观存在于所有与传播相关的行业。但我始终相信:坚守专业和底线,优质内容会在大浪淘沙之后沉淀和绽放,终会迎来黎明之后良好的行业生态,而这种黎明,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关键词:行为问题,自闭,自闭症,特殊教育,特教,甄岳来

《当你凝视深渊——圈内苦难题材频发的另一种看法》

转载自公众号:特教漫话(ID:Speducation-Speakers)

被集中展示的苦难


近些日子,个别自媒体发布了一系列深挖自闭症家庭苦难的报道,一些文章关注夫妻矛盾与婚变问题,一些关注孩子走失遇害问题,还有关注单亲母亲独自抚养大龄孩子的艰难岁月。这类文章或有表达对社会歧视、保障不足的遗憾和控诉,或有对母亲年老孩子未来无人托付的忧虑和无望!我想不少读者或许读来潸然泪下!甚至情绪失控!毕竟总有一些情节能够触动我们敏感的神经,有些文字冰冷而锋利,能够轻易划伤一些脆弱的心灵。

另一面,描述特教教师、特殊教育发展的文章却常常伴随着崇高和伟大,颂歌一直在演奏!特教的春天来了!大家欢呼了好几年!我们似乎正拥抱着最好的时代!缘何仍有诸多苦难?我常常在想,“苦难”究竟是一种集体叙事?还是个人叙事?这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文学现象?还是经过渲染的传播现象?或者真的是很多人正在亲历,却又不堪承受的真实?

我对此有很多复杂的想法,这些想法来自于几年前,老师曾说特教界有个怪想象:很多人自我封闭,对外给人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形象。当时我不以为意,工作以后,确实发现跟某些综艺节目似的,大家一谈特教,谈孩子,就开始上演比惨的戏码。再有,就是观看电影《喜禾》的时候,过分突出的矛盾总是伴随着声嘶力竭的哭喊,当然还有无力而绝望的空洞眼神、失魂背影,在场的家长无不垂泪,我也差点失声。

还有,就是在自闭症科普日当天发生的一些事情,听到的一些见闻,再次让我对苦难有了新的解读。4月2号,有些单位并没有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却以展示自闭症家庭的无助和痛苦来博人眼球,甚至反过来烘托自己的博爱和责任形象,严肃的科普宣传成了作秀和表演,难怪不断有家长表示不愿意参加科普活动,不愿意展示自己的痛苦给人看。

多数时候,旁人看到苦难的那一面,也有唏嘘和不忍,因为苦难在集中展示,苦难展示的效果之一,是唤醒了某些人的幸福感和同情心。所以,苦难会因为被看见而消解吗?多数时候并不会!尤其是对同样争扎在苦难当中或者边缘的人们。

尼采有句话: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当群体的苦难被公之于众时,反而更不易被消解,而是被消费!至少存在极大的可能。


行业之观


早前,在特教圈内,更多文章是偏实用主义倾向的,关注教学,关注实操,关注各类课程与培训,较少有对个人心路历程及其所处困境的描写。而现今,圈内文章,尤其是各类参差不齐的公号文章,一半是重复性低质量的教学参考,夹杂着各种课程和培训的宣传,还有很多充斥着夸大和虚假宣传,甚至充满荒谬和错误的广告。剩下的大概就是夺人眼球、惹人眼泪、令人叹息、让人无语的知音体文章了。

我在17年曾经有这么一个不成熟的预言:不久以后,国内自闭症圈将有很多模式涌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或将形成。是的,只是百花齐放,而不是百家争鸣。至少,这种趋势已经初现端倪。或许这是一个领域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就是八卦类、心灵鸡汤类的文字频出,因为有些曾经以专业性著称的机构和媒体终于有空闲了下来,开启了个人深度采访、心路追踪的模式。我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呢?

或许不然,毕竟行业的充分竞争局面还未出现,封闭、隔离、彼此不待见,甚至互相排挤、攻击的情形时常有之。前些天,甄岳来开启了《甄话》系列的演说,尽管伴随着一些争议,但其中关于圈内现状的描述(为了经济利益,机构之间的互相诋毁、 保守技术、争夺生源、互挖墙脚等等现象),我想确实也是事实。可是,这跟本文探讨的苦难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想这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乱,自媒体时代,自由表达,没有行业规范,缺乏同行监督,标题党、套路文盛行,传统媒体人炒作的那些模式正在入侵特教圈。探讨严肃话题的少,耸人听闻,投机取巧、标榜口号、爱心包装之类的文章频发,既缺少审美价值,也无益于推动行业进步。

然后苦难题材文章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致!作者已经忍不住在标题中对他人点名了!有对比就有伤害,将别人的痛苦拿出来观摩,甚至在一些留言回复中窥见出要上头条的急不可耐。


关注之缚


我们如此渴望被关注,甚至不惜以展示他人的伤痕和恐慌为代价。这让我想到了有些孩子的行为问题,他们自伤以求关注,而有些媒体是他伤而求关注!似乎更甚一些!编辑者有心,阅读者有意,一不小心就对号入座,读到了自己。被摄像头和文字放大的苦难像流毒,是焦点,传播迅猛,来不及抗拒,就已经进入你的视野。

杰克·吉伦哈尔(个人最欣赏的好莱坞明星)在不久前一部电影《夜行者》中,他一反常态地扮演一位不惜一切手段追逐独家新闻的狗仔Lou,该片触及网络时代的隐私问题,以及不择手段获取新闻的伦理问题。所以,每当看到这类报道,我就会联想到那些媒体人在别人眼泪背后的那张无比凌厉、无比冷峻的脸,以及展示着极大野心和极大抱负的眼。


敬陈管见


介入这个行业有许多种方式,传媒套路最便捷!苦难题材最惹人注意!偶尔涉及不为过,成为经久的热门,则让人忧虑恐慌。当然,这些题材不乏对保障缺位的控诉,对有力保障的呼吁,但看多了,忧虑成了疲劳,恐慌成了麻木,当然,也有人会反复重演悲伤。所以,有人选择拒绝,有人取消关注!毕竟痛苦易成情结,或成心结,长久萦绕,倍感沉重。

在这个领域,确实存在很多缺位,很多不足,很多无奈,很多冲突,然而悲情容易放大,易成刻板印象。所以,个人既不欢迎对这个群体的过分浪漫化解读,也不欣赏过分悲情化的渲染。

苦难并非为我们独享!至少我们还有安全的国度,而不是身在战火纷飞的叙利亚。苦难也绝非为这一个群体所独享,每个家庭,每个个体都可能经历创伤,总是凝视这些创伤和苦难,我们该如何重拾信心前行?


直面苦难,而非渲染不幸


在我看来,比起挖掘苦难,更难得的是揭露骗局,拯救那些心存希望却身陷囹圄的家长们!然而我也清楚,圈内乱象久矣,没有底气和勇气,谁又敢轻易出头,直面洪水猛兽?

其实,写这篇小文的目的不在于批评,只是表达个人感受。我坚信我们应当直面苦难,而不是回避,但总是挖掘苦难,可能先跌进去的是自己,因为苦难如同深渊,深不见底,而未来充满不确定!当我们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着我们!

诚如我自己,也面临诸多人生困境,但我不愿深究,比如将一些问题追溯到原生家庭,归罪到父辈,归罪于环境。悲观很容易,对吗?我想多数人也一样,并不希望自己的痛苦被分析、比较,甚至放大、品尝、玩味,而被传播的苦难则似流感,免疫力不足的人们易被感染。

所以,我只是提醒,对某些媒体而言,苦难是上好的素材,容易做文章,当它几经分享以后,就变了味道。我们或许应当警惕苦难被过度解读,被过度消费,因为痛点易成卖点!

当然,另一方面,我也反对鼓吹崇高,标榜伟大,极度浪漫,虚假口号!在生命的某种意义上,谁不是负重前行?焦虑之后,该是信心鼓舞,真正的勇士是知道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好吧,该结束了!这是最后一句!


作为新传领域学生的一点声音:

这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对于生活的焦虑在这样的背景下显露无疑,渲染“情绪”成为一种掠取注意力的最有效的方式,而这样的结局便是我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处于标签与被标签之中,原本想要撕破标签的我们却限于有限的注意力和无限的信息又不断制造和认同标签化。

苦难被消费,焦虑被利用,标题党、后真相、严肃的议题娱乐化,这样的景观存在于所有与传播相关的行业。但我始终相信:坚守专业和底线,优质内容会在大浪淘沙之后沉淀和绽放,终会迎来黎明之后良好的行业生态,而这种黎明,需要所有人的努力。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广州复米番康健康咨询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大米和小米广州番禺中心
成立时间:2021年11月30日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融合课程 | 职能治疗
最新文章
1大米和小米广州番禺中心_广州番禺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哪里有?
2孤独症的表现有那些
3自闭症孩子上幼儿园,家长要注意哪些心态问题?

作者专栏sign up

唐久来
唐久来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所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区     域 :安徽合肥市
单位性质:脑瘫智障机构| 公办康复机构| 公办诊疗医院
热点文章
1孤独症一般从几岁开始的表现
2湖北自闭症机构排名热度精选(2023年01月)
3自闭症儿童康复之居家语言训练小游戏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