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2021年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社交行为与孤独症

来   源:诸暨自闭症家庭关爱互助协会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主讲嘉宾:主题报告 (按姓氏字母排序)David Amaral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研究所所长、讲席教授Peter Mundy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育学院讲席教授邹小兵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教授会议报告 (按姓氏字母排序)Sarah Dufek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研究所临床助理教授、认证行为分析师胡晓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Keith Kendrick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教授李 俊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研究员李 雪北京大学第
关键词:孤独症筛查,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功能孤独,应用行为分析,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孤独症康复,孤独症诊断,认证行为分析师,邹小兵,李雪,易莉,胡晓毅,刘靖

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或自闭症)是一类以社会交流障碍、狭隘的兴趣和重复刻板行为、感知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最近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龄儿童的孤独症发病率为0.7%,与全球报道发病率接近。孤独症患病率高,且其症状往往伴随患者一生,是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
《2021年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社交行为与孤独症》将于2021年10月16日—17日以线上形式举办。“在多种场景中存在社会交往和社交互动的持续缺陷”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本次会议将聚集从事孤独症和社交行为研究的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临床医学专家,从分子、环路及行为等层面解析社交行为的机理,从多维度描述孤独症患儿的社交行为特征,介绍孤独症精确诊断与治疗的前沿方法。本次会议希望通过来自不同领域专家通俗易懂的讲解碰撞出思维火花,为解析孤独症的发病机理与建立切实可行的诊疗方法提供新理论、新方向。
论坛面向广义孤独症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临床医生、有需要的孤独症患儿的家长,及生物医学方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欢迎所有感兴趣的同仁积极参与此次盛会!

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

主讲嘉宾:
主题报告 (按姓氏字母排序)
David Amaral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研究所所长、讲席教授
Peter Mundy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育学院讲席教授
邹小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教授
会议报告 (按姓氏字母排序)
Sarah Dufek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研究所临床助理教授、认证行为分析师
胡晓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Keith Kendrick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教授
李 俊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 雪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刘 靖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教授
Letitia Naigles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科学系教授
Kevin Pelphery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脑研究所讲席教授
武胜昔
空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杨 莉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
Larry Young
美国埃默里大学社会神经科学转化中心主任、教授
于洛迪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
承办单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协办单位:北京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儿童认知
与脑功能障碍分会

会议组委会:
主 席:于 翔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主 席:易 莉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
张 嵘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秘 书 长:高 亚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专职副秘书长
会议时间: 2021年10月16日-17日
会议形式: 通过多个线上平台转播,线上参会免费。
直播地点:北京大学
专属直播平台: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   腾讯新闻直播平台   北京阿叟阿巴科技有限公司(ALSOLIFE)

报告题目: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the Ups and Downs
孤独症谱系障碍纵向分析:机遇与挑战
David Amaral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研究所所长、讲席教授
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官方期刊Autism Research主编
David Amaral,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精神病学、神经科学系和MIND研究所讲席教授。1998年,被任命为Beneto基金会主席和MIND研究所的创始研究主任。MIND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孤独症和其他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Amaral教授在MIND研究所组织开展Autism Phenome Project,致力于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全方面和多学科分析,确定不同类型孤独症患儿的生物医学特征。近期,他被任为孤独症脑网络(Autism BrainNet)的主任。Amaral教授曾于2009年和2010年担任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INSAR)主席,他自2015年4月担任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官方期刊Autism Research的主编,201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报告题目:
The Early Social Attention Symptom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社会注意症状
Peter Mundy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育学院讲席教授
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INSAR)主席 (2019-2021)
Peter Mundy,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育学院、精神病学系和MIND研究所讲席教授。2019-2021年担任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INSAR)主席。在过去的40年里,Mundy教授致力于研究联合注意障碍在孤独症的性质、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他的研究发现孤独症学龄前儿童在社会交流和社会认知表型中的联合注意中存在障碍,并提示其有行为和神经发育基础。他的工作对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等评估工具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例如联合注意等名词来自于Mundy博士的《早期社会交流量表》。他的工作为早期干预方法的发展,如Connie Kasari博士及合作者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发的JASPER(联合注意、象征性游戏、互动规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Mundy教授首次报道了神经网络参与联合注意力发展的相关观察,为孤独症和典型儿童发展的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他2016年出版的《孤独症与联合注意:发展、神经科学和临床基础》书籍,以及2018年在欧洲神经科学杂志发表的综述《对典型发育和孤独症谱系障碍中联合注意和社会认知大脑系统的回顾》总结了过去20年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是对孤独症研究和理论中联合注意的认知与神经科学的首次全面分析。

报告题目:
Autism Research at the Crossroad
走在十字路口的孤独症研究
邹小兵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邹小兵,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在国内首创发育行为儿科学专业。在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多动症、智力障碍以及罕见神经发育遗传病诊断治疗方面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造诣、临床经验极为丰富,在广大患儿家长中以及业内有极高的声誉。长期以来致力于研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儿童孤独症诊治体系,迄今成功研制婴幼儿社交问卷、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儿童孤独症诊断量表;成功研发首个我国儿童孤独症多模态人工智能诊断系统;首次提出儿童孤独症稳态失衡致病机制理论,提出儿童孤独症教育三原则;建立中国孤独症BSR干预模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孤独症诊断干预体系。2008年获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报告题目:
The 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ESDM): A Naturalistic Developmental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Designed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SD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幼儿设计的自然发展行为干预措施
Sarah Dufek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ND研究所临床助理教授、认证行为分析师
Sarah Dufek博士,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精神病学系、行为科学系、MIND研究所临床助理教授, 执照心理学家、认证行为分析师。擅长评估和治疗所有年龄段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自2000年,她一直从事ASD及相关发育障碍的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基础与临床研究。Dufek博士是多种临床干预和评估方法的培训师,包括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关键反应教学法(CPRT)、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第二版(ADOS-2)和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修订版(ADI-R)。在MIND研究所,Dufek博士不仅专注于各种研究项目,还在Massie家庭诊所提供临床治疗,并为ESDM项目培训指导来自不同学科的学员。

报告题目:
Social Skills Training to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ASD
学龄前孤独症儿童社交技能干预研究
胡晓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世界应用行为分析学会认证的行为分析师—博士级(Board Certified Behavior Analyst-Doctoral)及北师大行为分析师课程项目负责人(Verified Course Sequence Program Coordinator)。积累了近十年的临床干预孤独症儿童的经验,出版孤独症方面专著、教材与译著十余本,其中外文专著两本, SSCI期刊论文三十余篇, CSSCI期刊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省部级课题十余项,社会科研捐助基金十余项,担任Advances in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期刊副主编,多本孤独症儿童教育相关的SSCI期刊编委、审稿人。

报告题目:
Improved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Following Intranasal Oxytocin or Vasopressin Treatment
报告题目:孤独症儿童在鼻喷催产素或加压素治疗后的症状改善
Keith Kendrick (孔哲文)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教授
Keith Kendrick,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和技术学院教授(2011年-今),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1979年在英国杜伦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后,曾于杜伦大学、伦敦动物学研究所、剑桥大学和剑桥Babraham研究所任职,曾任Babraham研究所认知与系统神经科学方向主任。在国际刊物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近300篇,包括8篇Nature和Science论文,3篇PNAS论文。论文引用次数2万余次,58篇单篇论文引用超过100次,H指数78,连续七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014年至今)。Kendrick教授在中国主要研究人类大脑如何处理社会和情感信息,致力于探究在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孤独症中——该系统是如何受损的。目前,他正在开展通过调节催产素和加压素系统治疗孤独症的临床研究。

报告题目:
Dysfunction of Trio GEF1 Involves Autism-like Behaviors
Trio GEF1功能域参与孤独症样行为
李 俊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俊,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获得北京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博士学位。2016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易感基因筛选及功能研究,包括:通过病例——对照和以家系为基础的遗传关联研究,筛选精神疾病的易感基因;以基因修饰小鼠为动物模型,运用动物行为学、原代神经元培养胚胎电转、脑内病毒注射、电生理和光遗传学等研究方法,探索特定基因在神经发育、成熟及可塑性中的作用。从人群、动物、细胞、分子等多个层次探讨孤独症和精神分裂症神经环路发育异常的生物学基础;设计相应干预策略,寻找疾病潜在的分子靶点和治疗方法。

报告题目: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School-age Children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社交技能训练
李 雪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李雪,儿童精神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儿童精神医学十余年,对于儿童孤独症的诊断、评估及社交技能训练具有丰富的经验,获得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2)的科研培训师资质。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应用行为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秘书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青春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理事。

报告题目:
Social Interaction Disorder in High-functioning ASD
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社会交往障碍
刘 靖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教授
刘靖,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党委副书记、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兼任国际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执委、亚洲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及相关学科协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防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组副组长等。发表论著约百篇,作为编写组组长之一参与卫生部《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编写工作。作为主编之一,编著《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报告题目:
Exploring the Roles of Joint Attention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ASD
探讨联合注意在ASD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Letitia Naigles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科学系教授
Letitia Naigles,康涅狄格大学心理科学教授、心理科学发展部和认知科学项目主任、全校儿童发展科学研究和招募联盟创始主任。在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后,曾在耶鲁大学任教10年。她2009年成为心理科学协会的会员,2017年被授予文理学院生物和生命科学的卓越研究奖,2019年被康涅狄格大学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分会授予职业奖。
Naigles博士对学习各种语言的儿童进行了语言习得研究,包括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汉语等。她研究了儿童何时在语言使用中表现出创造性,特别是在语言理解上的创新,以及他们在学习一种特定语言时如何处理他们的语言输入。在过去的19年里,她一直致力于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深入的纵向调查,该调查创新地使用了在线观察方法来评估这一人群的语言能力。她的研究结果阐明了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哪些方面是以典型方式获得的,哪些是真正受损的,从而为治疗师和家庭提供了新的治疗和干预方向。

报告题目:
Developing Precision Medicine for Autism(s)
发展针对孤独症的精准医疗
Kevin Pelphery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脑研究所讲席教授
Kevin Pelphery,弗吉尼亚大学脑研究所讲席教授,神经科学与脑发育专家。他的研究团队通过理解孤独症和相关神经发育障碍的病因,尝试在适时的发育阶段向有需求的人群提供精确的治疗方案。Pelphery 教授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孤独症卓越中心—孤独症神经遗传学网络的首席研究员,曾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家职业发展奖、约翰—默克学者奖、微软公司突破奖,以及美国心理学会的博伊德—麦坎德勒奖等荣誉。

报告题目:
How Homeostasis of Excitatory/Inhibitory Synapses in the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Regulates Social Behavior
前扣带回皮层兴奋/抑制突触稳态调控社交行为的机制
武胜昔
空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武胜昔,空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孤独症等精神疾病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先后承担国科金重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军队重大项目等12项。以通讯作者在Nat Neurosci、Nat Commun、J Clin Invest等期刊发表论著50余篇。兼任全军生物学专委会主委、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等。
报告题目:
Underlying Common Features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for ASD and ADHD: Psycho-pathological Domain-based Precision Medicine
ASD与ADHD:隐匿的共性特征及其治疗启示—基于精神病理学的精准医疗

杨 莉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
杨莉,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北大六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北脑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病因机制与精准医疗。早期使用药物遗传学方法探索ADHD的个体化治疗。近年系统开展了多基因遗传研究、认知基因组学研究,执行功能训练的疗效研究与推广。目前聚焦认知神经科学方法及遗传动物模型,深度解析发病机制与临床转化。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参加国家973项目、北京市脑科学计划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累计发表研究论文140篇,SCI论文70余篇,包括Mol Psychiatry等多篇高水平论文。担任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等重要国际期刊审稿人。

报告题目:
Oxytocin and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Implications for Autism.
催产素和社会关系的神经环路,及其对孤独症的启发
Larry Young
美国埃默里大学社会神经科学转化中心主任、教授
Larry Young,埃默里大学社会神经科学转化中心主任、催产素社会认知Conte中心主任、埃默里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Yerkes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行为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系主任。Young博士已发表200余篇同行评议的出版物,包括Science、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Genetics、PNAS等。他是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学会的前会长,曾获Gold Brain、Frank Beach、Daniel H. Efron等奖项,并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Young博士研究社会关系和同理心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并将其转化为治疗精神疾病中社会缺陷的方法。他的研究确定了催产素在的草原田鼠的一夫一妻制结合和安慰行为中的作用,并正在探索催产素对孤独症患者脑网络交流的影响。他还研究灵长类动物(包括黑猩猩、恒河猴和一夫一妻制的蒂蒂猴)的大脑催产素系统。Young博士的著作《我们之间的化学:爱、性和吸引力科学》探讨了大脑化学如何从各个方面影响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报告题目:
Invisible Barrier: Aberrant Auditory and Speech Processing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看不见的壁垒:孤独症儿童的异常听觉和语音信息加工
于洛迪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
于洛迪,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特聘研究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言语、语言及听力科学博士,她的研究使用行为和神经行为学方法考察孤独症个体的基本感知觉和语音信息处理,重点关注不同语言背景儿童。她的工作还涉及孤独症公共知识宣导和社区整合。于博士的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成果发表在Autism 和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等国际学术期刊。于洛迪博士现担任国际孤独症研究学会(INSAR)早期职业委员会中国区代表。

主办方
于翔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主任
大会主席
于翔,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主任。本科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英国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2019年任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调节大脑皮层神经环路形成与可塑性的分子机制,及孤独症的发病机理。长期目标是解析基因与环境因素调控脑发育与可塑性的关键分子与环路节点,并将其应用于孤独症等发育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通讯作者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国际学术刊物。曾获国家杰出青年、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北脑学者、上海领军人才等荣誉。现任Journal of Cell Biology、eLife、Autism Research等期刊编委。

易莉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
大会副主席
易莉,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麦戈文脑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现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7年获美国杜克大学心理与神经科学系发展心理学硕士学位,2009获该系博士学位。2009年6月加入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先后担任讲师及副教授。2015年2月入职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易莉研究员多年来致力于孤独症相关研究,采用临床研究结合认知的方法,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障碍及其相关的认知过程的机制展开系列研究。易莉研究员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以及广东省科技计划等项目。她取得了多项重要的原创性成果,以第一或者通信作者在国际重要期刊发表30余篇论文,包括Chil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Science、Autism Research等发展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国际学术期刊。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达沃斯论坛青年科学家,及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并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

张嵘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 副教授
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大会副主席
张嵘,儿科医学本科背景,神经生物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教授,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从事孤独症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13年,研究关注孤独症发病机制与诊疗手段。承担多项国家与省部级项目及孤独症的国际合作项目,发表孤独症相关中英文论文与综述近40篇,牵头主编国内第一部从神经科学视角解读孤独症的专著《孤独症谱系障碍—医学前沿与研究进展》,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设孤独症选修课,并负责编写孤独症的PBL教学案例,进行临床前教学。在孤独症领域研究成果获得美国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3项,量表著作权1项。是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孤独症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孤独症研究中心的联合发起人之一,并担任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孤独症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孤独症儿童机构联盟的常务委员,多次组织孤独症国际论坛与公益活动。

高亚
大会秘书长
北京神经科学学会专职副秘书长
高亚,201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具有针灸学从业专长。自2017年在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工作,现任北京神经科学学会专职副秘书长。长期致力于科研学术活动的开展和交流,积极参与实施青年人才培养及托举计划。2017年—2020年,连续四年筹办“北大医学孤独症国际论坛”及“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年会”,担任会场总指挥。策划并主持“神经科学科普公益大讲堂”系列专题直播讲座,包括头痛、儿童脑发育、脑肿瘤、肠道菌群、抑郁症、神经免疫多发性硬化等专场,目前累计在线观看达300万人次。筹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2021年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脑科学领域专场)”,并参与优秀学术成果的遴选工作。主持“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筹办并主持“北京神经科学学会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初赛”以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复赛”,为促进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交流平台。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诸暨市自闭症家庭关爱互助协会
机构简称:诸暨自闭症家庭关爱互助协会
成立时间:2020年06月04日
区     域 :浙江绍兴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 社会公益机构 | 残联定点机构
优势课程:融合课程 | 公益事业 | 就业技能 | 家庭支援
最新文章
1诸暨自闭症家庭关爱互助协会_绍兴诸暨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收费情况?
2为什么自闭症治疗需要结合感统训练?
3阿斯伯格综合征和自闭症儿童的运动障碍是永久的吗?

作者专栏sign up

林东耳
林东耳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所属单位:广州市启维心智医院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诊疗医院| 残联定点机构
热点文章
1托马迪斯专家史老师莅临本机构为星宝所有家长详细讲解Tomat
2面对自闭症孩子心力交瘁,家长如何绝境逢生?
3一边自闭症儿子,一边年迈父亲,南宁单亲妈妈靠骑三轮卖红薯博个绝处逢生!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