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静进医生:疫情期间宅家青少年手机依赖及对策

  • 2020-05-01 21:44:04
  • 林枫
  • 知识普及;专家访谈;
  • 1.9W次
  • 分享
来   源:静进医生
作   者:林枫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突如其来的问题近些日,几所中小学校长,前后来电话咨询,疫期宅家青少年陷入手机无法自拔,使父母们束手无策、抓狂、近乎崩溃,不断向班主任和学校求救,问如何应对处理是好。可想象,中学生宅家禁足几个月,所有学习生活被打乱,穷极无聊,无处可去,不刷屏消磨日子才怪呢。加之处于青春期,叛逆家长与渴望社交、交友的内
关键词:孤独症,自我管理,情绪障碍,静进

文 | 静进医生

突如其来的问题


近些日,几所中小学校长,前后来电话咨询,疫期宅家青少年陷入手机无法自拔,使父母们束手无策、抓狂、近乎崩溃,不断向班主任和学校求救,问如何应对处理是好。


可想象,中学生宅家禁足几个月,所有学习生活被打乱,穷极无聊,无处可去,不刷屏消磨日子才怪呢。加之处于青春期,叛逆家长与渴望社交、交友的内驱动,只有疯狂刷屏,内心才得平衡。家长指望训斥、打骂戒除青少年玩手机,十有八九不会得逞。


对此,宅家父母脱不了干系,不也同样不分昼夜,刷屏猎奇、消闷、打发日子吗。自己做不到,反而担心起孩子由此陷入网瘾,无所事事,违拗对抗,荒废学业…不停玩手机的孩子真会成瘾吗?


网瘾,即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指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和失控,这是一种病态式依赖,极难戒除。


网瘾起因可追溯到婴儿“口唇期”,即婴儿通过哺乳和依恋母亲获得安全与满足感,这种依恋可持续到青春期乃至成年期。精神分析理论认为,青少年网络依赖,旨在“重新获得似乎消失而又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满足感”。于是,当遇到挫折,如学业失败、禁足宅家、工作失落、社交恐惧、失恋、失业、家庭打击等,为寻求解脱,而沉溺于网络中,使潜意识中的压抑得到释放。


国内青少年网瘾发生率大约为10%-15%,而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并进行治疗的却不足5%。


我以为,当下宅家青少年依赖手机大多为一过性的,不会持续很久,返校后会自然断掉,家长大可不必过分担心,视其为“洪水猛兽”。


主要表现


▷ 宅家青少年玩手机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是,网络社交成瘾:如网络/手机社交、就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聊天、宣泄愤怒、消磨无聊以及网络攻击、网络暴力、谈情说爱、彼此诉说衷肠等。


二是,色情网络吸引:如痴迷于观看色情网站、小说、视频、并可能伴有手淫等,亦可被色情自媒体引入“密室”私聊和付费观看等。


三是,网络游戏成瘾:这方面最普遍,商家开发了无数“撩拨”青少年兴趣的游戏,既可以单独攻略,也有团体游戏,有的是跨境“竞赛”游戏(如王者荣耀),沉醉于网络游戏解说员神飞色舞的解说等。


▷ 同时伴有以下行为特点:


1.除了手机外,对其它事情丧失兴趣:与父母沟通聊天、一起吃饭、听音乐、打球、绘画等兴趣荡然无存,只想着上网。


2.控制力下降:无法控制时间,容易发脾气,被中断时暴怒发作、自伤。


3.耐受性变差:以前最多玩1~2小时,宅家通宵手机不离手。


4.上网没有目的性:即没聊天,也没玩游戏,就是不停刷屏浏览,晚上不拿手机不睡觉。


5.开始撒谎:对家长或老师,乃至同学好友编造各种谎言、理由,只为上网。


主要原因


青少年手机成瘾因素庞杂,每个家庭每个孩子可由不同原因导致。


▷ 内在原因:


1.性格孤僻内向:不愿意与师长、同学吐露心声的孩子,青春期容易手机成瘾。将自己与人交流需求寄托于手机,满足与人交流的愿望。他们的日常生活很闷,童年乖巧,但内心丰富波澜,好做白日梦。


2.自恋和自我:多发生于独生子女家庭,自幼备受关注呵护而形成自恋、自我中心性格。或家有二宝时,父母过度关注小宝,会使大宝失落、沮丧,容易手机上瘾(见前文“同胞竞争障碍”)。他们在校不甚受老师同学待见,多为成绩平平,甚至班级倒数,通过手机世界寻求安抚、存在和成就。


3.多动症、学习障碍、孤独症等:研究发现,发育行为障碍青少年更容易手机依赖。他们容易与社会现实脱节,手机斑斓内容吸足其兴趣,故而无法自拔,断其手机会引发暴怒和攻击。


4.情绪障碍:青春期处于“风暴”年龄阶段,自我意识很强,违拗对抗明显,有些孩子容易出现持续的焦虑、抑郁、无端愤怒、憋屈、睡眠紊乱、食欲改变,从而陷入网络“自我救赎”,其结果可能更糟。有必要找专家诊疗咨询。


▷ 外在因素:


1.学绩不理想:中学课程难度和压力甚大,天资平平者吃力和考不好,常受师长批评、指责,把成绩差归咎于玩手机。他们会觉得无法与家长交流,通过手机与网友或有同感者交流,获得认同与安抚。家长不停指责数落,会进一步将其推向网络深渊。


2.聪明、成绩好的孩子:学习有天赋的孩子,平常较少付出努力,老师家长称赞有加,没有受过什么挫折,自持聪明、无所不能。随着中考/高考临近,一旦遭遇一两次挫败,便迅速跌入低谷,陷入网络寻求“自我”。


3.不擅人际交往:平时在校不受待见、遭排斥、特立独行,孤芳自赏的孩子容易手机成瘾。如上述发育行为障碍青少年。


4.父母关系不睦:家庭冲突多、缺乏亲情、父母离异、家暴等极容易导致孩子失去安全感,从而通过手机网络寻求安抚。家庭功能失调、单亲家庭,或是重组家庭孩子也容易出现网瘾,他们敌视父母或是在家不受待见而沉迷于手机。


5.无聊:是目前宅家青少年手机依赖主要原因。原有学校生活停摆,成天宅家无聊,上网课不适应,为消解烦闷和无聊,精力旺盛的他们,容易通过玩手机打发时间。我相信,大部分孩子返校后,会自动控制和消除手机依赖,无须过分解读他们的一过性表现。


6.寄宿的孩子宅家不适应:寄宿中学生,习惯了住校和紧张学习,平时少与父母朝夕相处,宅家后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感到别扭不适,索性躲进自己房间里玩手机。


此外,同学/网友引诱、游戏赌博、打赏偶像、炫耀圈粉、父母粗暴处置、同伴友谊破裂、网络不良信息诱惑、抖音、网上宣泄郁闷和不满、群里讨论“热点”问题、与闺蜜或“小恋人”互诉衷肠等也是影响因素。


▷ 父母诱因:


1.只关注孩子学习与成绩,其它概不闻不问。你心目中衡量孩子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要成绩好,极少过问其它方面,如孩子的情感、兴趣爱好、朋友圈、师生关系、对父母的需求、对父母的看法等等。


2.动辄上纲上线,予道德绑架。对孩子有些不当行为,或是玩手机,立马上升到非白即黑、非好即坏、不问青红皂白上纲上线、道德拷问。只要一两次就够,孩子会与你离心离德,会刻意回避与你交往,反正和你说啥都白搭。


3.视孩子为“私有财产”,一切家长说了算。与孩子间没有界限、缺尊重,认为父母供养你一切,你就是我的“资产”,凡事我说了算,不看管着你就会出事。甚至限制孩子的交友、个人爱好、隐私、短暂的上网游戏,不给他留有私人空间。


4.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孩子宅家任务就是做作业、上网课,为升学做好一切努力,未经许可不让看电视、上网。而父母则天天手机不离手,上抖音、看视频,谈论网上新闻、趣事等。自己做不到,何以让孩子远离手机呢。


5.彼此不适应,看着不顺眼。孩子寄宿学校惯了,一起宅家时间长了,相互扭腿扯膀,处处受父母监管、指导、没完没了的说教。孩子觉得与你没有共同语言,只能靠手机解闷。


防控措施


网络化趋势不可阻挡,网络深刻影响着每个社会人,包括儿童青少年。想彻底杜绝青少年接触手机/网络,几乎成为不可能。必须重建防控理念,而非简单粗暴、横加阻断,其实也做不到,最好的办法仍是循序渐进、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逐渐脱敏。


▷ 建立家庭规则:

玩手机时间长短不重要,关键是要有规则,用规则代替情绪和控制诱因。


1.父母、长辈意见要统一。父母回家自己没完没了看手机,而限制孩子不玩手机,这显得对孩子也是不公平:为啥你们看手机,我就不行?


2.尽可能通过家庭会议讨论看手机/玩游戏的限制性规定,并征得孩子的同意。规则一旦定下来,不能随意破坏,双方都要遵守,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及保姆等。


3.不要制定坚持不下去的规则。很多家长希望一步到位,孩子玩手机时间越少越好,但孩子能否坚持下去呢?规则运行不下去,孩子就会想办法破坏规则,反复无常,积重难返。


4.规则必须是双向的。不能单方面针对孩子,也要家长自我约束做起。比如孩子只能玩一个小时手机,那家长也只能刷一个小时,同守规则,孩子容易服从。


5.在可视范围内玩手机。规定在父母在场情况下玩手机,适当引导健康游戏内容,监督和防止上不良网站浏览,到点停止。


▷ 榜样的力量:

家长说再多,都不如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要想孩子不玩手机,首先家长自己得控制住手机瘾。


父母要有自己的追求,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有些家长把自己未达成的愿望,一股脑压在孩子身上,是不公平的。曾有孩子说过笨鸟先飞的故事:有三种笨鸟,第一种是笨鸟先飞,第二种是嫌累不飞,第三种是自己飞不起来,在窝里下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如果是第三种家长,在孩子面前就没啥说服力。


▷ 多维度评价和支持孩子:

多方面认可孩子,不只拿学绩评价他。一个维度上论成败,特别容易使孩子挫败,自我否定,从而去网络中寻找存在感。助长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利于分散注意力。有些可能没啥实际意义,如积攒邮票、车票、卡通片等,但不要轻易否定他,这些爱好有利于孩子建立个人意志力。


▷ 良好的亲子关系,利于预防网瘾:

父母要当好孩子的协助者,而非对立面。帮孩子从努力中获得成就感,从管教者变成协助者,有时放下身段,与孩子平等、真心去交流,耐心要足够,而非吆五喝六地训斥孩子,他就可能服从你的建议和要求。大部分家长视孩子为“私有资产”,觉得父母就有资格左右孩子,我出钱养你,让你上好学校,你就得听我的。错了!


一是不要讲大道理:我咨询过的青少年,一般不会给他随便“贴标签”,也不会“戴高帽”,不灌输“心灵鸡汤”或讲大道理,这样没用。我更多的是帮他分析原因,帮他解释一个个问题和弄懂,让他产生“顿悟”,哦,原来如此,再鼓励他从尝试做起中获得满足感,这样才能让他从挫败感中走出来。如果家长只是一味指责、戴高帽、讲道理,恐怕不会解决孩子网瘾问题,已有心理依赖,则更无济于事。


二是不要试图控制孩子:有家长跟我说,给孩子制定了非常严密规则,不让他玩手机,结果孩子没过一周就掉链,陷入手机不能自拔。家长招法百出,还是堵不住孩子们玩手机。原因是,方法过于简单而生硬。你要知道,你与孩子不是对手或敌人,居高临下百般阻挠,他会想方设法对付你。你应成为他的朋友,或是平等对待,他才信任你、服从你。


三是重新建立亲子关系:理解和支持是帮孩子摆脱网瘾的第一步——建立亲子沟通与连接。陷入网瘾的孩子,本身也很痛苦和挣扎,内心负疚和想摆脱,但行动上无法自控,这与他们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家长要知道,他们想自己控制住手机,但实际上做不到。成瘾的生理诱因就是大脑释放快乐因子多巴胺,与赌博、药瘾原因相仿,不断寻求刺激和快乐。


四是有的放矢:前面叙述过很多原因,父母自我查查有没有那些诱因,如果有,就从减缓和消除诱因做起。


五是避免冲突:父母在心理上要支撑孩子,通过理解和他能接受的沟通方式探究孩子的内心矛盾、纠结何在,父母在行为上要协助孩子自我管理,如善意提醒、逐渐消退、不要一棍子打死、不要暴怒下打骂,或劈手夺下手机等不靠谱的处理。


更不要厌恶、嫌弃孩子,不要动辄说“你太让我们失望,你压根改不掉恶习,你给我们丢脸,你没有希望和未来,你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你不是我的孩子才好呢,你根本不如某某家的孩子,你屡教不改,你不如我小时候,我真不想再看到你…”等等,这些话杀伤力巨强,会把孩子推向更糟糕境地。出手打,情况更糟糕。千万记住,家庭是孩子最后的港湾和防线。对这个港湾失去归属,他还能去哪里寻求栖息呢,要么彼此冷暴力、要么家庭功能崩溃、要么离家出走。


静老师说

我要说,接纳孩子现状是沟通的基础。要接纳孩子当下的状况,情况无论多糟糕,他仍然是你的孩子,没有亲情的开放和包容前提下,立马要求他戒掉手机,几乎是不可能的。学会与孩子交朋友,勿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一定有时间积累性沟通,孩子才能开始信任你,向你打开心扉,向你透露自己的烦恼。记住,没了解他内心世界时,想改变他是不可能的。


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孩子手机成瘾,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且原因极复杂,有些压根就是父母造成的,只是父母没有意识到罢了。父母易将一切归咎于孩子不成器,而自己没有任何责任可言,这是不可能的,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不要以为找一两次医生就能解决问题,也不要指望听一两次专家讲座就能解决孩子的网瘾问题,要做长期坚持的准备,包括老师。


协助孩子逐步远离手机的措施有很多,原理无非如下:


1.脱敏:与孩子协商,逐步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像戒烟一样,从一天抽两包到一天一包,再到一天一两支,逐步减量脱敏。期间,父母的理解、支持、鼓励很有必要,有所反弹都是正常现象,不要指望能一步到位,这就是脱敏。有个脱敏周期,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状况,来制定周期,切忌一步到位,做不到。


2.寻找心理替代物:和孩子一起寻找不上网可干点其它什么,如陪孩子打球、一起看网络电影(孩子能够接受和适宜题材的电影)、就电影内容予以解释、讨论,一起做饭,尝试让孩子自己下厨做一顿饭,无论多难吃,这是个了不起的开始,大家真心喜悦地享受孩子的劳动成果,一起看孩子幼小时的录像、照片,说其中的故事。鼓励孩子阅读书籍,一起看看哪些书让他感兴趣。


3.有效利用电脑和网络:让孩子上网做作业、上网课、制作自己感兴趣的绘图、设计、软件编程、课件、力所能及帮助父母做些网上工作、做网络日记、做网络心路感受记录、评价疫情时的感受等。当然,这得征得孩子同意,并有父母在旁指导和共同参与。如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一小时。限定孩子晚饭后可看一小时手机,但指定看适宜的内容。


4.移情法:就是对成瘾方式的转换,是一种移情别恋的行为。 举个例子:有个中学生网瘾无法自拔,是个超级杀手型网络游戏者。他从前学习绩一直很好,从高中开始直线下降,除了游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有天晚上,父亲一脸沮丧地对他说:“儿子,我今天围棋比赛太丢脸了,居然输给了一个初级围棋手!”孩子回应:“这叫长江后浪推前浪。”“好啊!儿子,你每天陪老爸下一盘围棋,就当是训练我。如果在三个月内,你能浪过我,老爸奖你一台电脑?”“一言为定!”


就这样,孩子与父亲每天都要杀盘围棋。父亲每周带孩子去围棋班比赛一次。渐渐孩子迷上了围棋,每天不来一两盘杀棋,反而不舒服。不到三个月,孩子对网游的痴迷,转移到对围棋的痴迷。这就是用一种有益的爱好,取代另一种危险爱好的移情法。照此类推,任何方法都可举一反三,不妨试试。


各行各业即将进入正轨,孩子们返校在望。家长面临着工作和带孩子学网课的双重压力,但不要急躁,网络是把双刃剑,正确的引导会事半功倍。防孩子网络成瘾,就像让家长不要沉迷手机一样,任重而道远,家长应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控制,和孩子一起成长和改变。觉得孩子网瘾达到了病态程度,则尽快找医生看看的好。返校前后孩子们也可出现新的不适应,如怕回学校,怕离开父母,怕寄宿等,要做好提前的疏导和准备。另外,网上也有很多关于如何指导戒除孩子网瘾的知识与技巧,花点时间看看,仔细了解领会其基本要领。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上海语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上海语聆儿童康复中心
成立时间:2018年09月10日
区     域 :上海金山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小组课
最新文章

作者专栏sign up

林枫
林枫
人物性质:机构创始人 | 机构管理
所属单位:广州市派莱瑞斯康复科技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创始人 | 机构管理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连锁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一番干预猛如虎,长短都值两块五
2语言治疗师:该不该让孩子背唐诗?
3孤独症谱系孩子经常被误诊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