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想让自闭症孩子“听话”,家长首先要会“说话”

来   源:广州星智成长(广州市白云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皮皮想要喝一盒橙汁饮料,但妈妈担心甜饮料影响食欲不让他喝。皮皮就一直哭,越哭越狠,妈妈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皮皮不理妈妈继续哭,妈妈拗不过,于是问皮皮:“你听话了吗?你听话了就给你喝。”皮皮说:“我听话。”于是妈妈把饮料给了皮皮,皮皮停止哭泣……这个场景不陌生,孩子只需说一句“我听话”就会得到
关键词:示范,问题行为,自闭,自闭症,自闭症的孩子,自闭症孩子,辅助

  皮皮想要喝一盒橙汁饮料,但妈妈担心甜饮料影响食欲不让他喝。皮皮就一直哭,越哭越狠,妈妈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皮皮不理妈妈继续哭,妈妈拗不过,于是问皮皮:“你听话了吗?你听话了就给你喝。”皮皮说:“我听话。”于是妈妈把饮料给了皮皮,皮皮停止哭泣……

  这个场景不陌生,孩子只需说一句“我听话”就会得到他想要的。可是孩子并没有因为会说“我听话”而真正变得听话,同样的事情总是重复发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听话”本身就不是一个能让孩子理解并可以执行的指令,他听谁的话?听什么话?怎么做才叫“听话”?对于孩子,尤其是有发育障碍,比如自闭症的孩子,语言理解能力是很有限的,“听话”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无法理解的语言,我们家长再让孩子“听话”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个”话”怎么说,才能可理解、可操作,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变得听话。

指令一定简短、明确、清晰
  “大宝,快穿上袜子,地板太凉了,光着脚会着凉的,袜子在抽屉里,拿那双白色的……你怎么还没动啊?让你穿袜子你不穿,怎么这么磨蹭啊?没长耳朵啊?……”一顿唠叨,大宝依然纹丝不动。

  问题出在哪?

  这个指令太长,谁会有耐心听这么长的指令呢?不如直接说:“大宝,穿上袜子。”如果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允许,能够进行连续动作,又不知道在哪里找袜子,就可以说:“大宝,在抽屉里拿白色袜子穿上。”当然,孩子知冷热的话自然会找袜子穿,自知不冷,让他穿他也不穿,这种孩子不会去执行的指令不如不发。

  还有一种经常发生的混乱局面:

  妈妈说:“快穿鞋,迟到了!穿那双蓝鞋!”

  奶奶说:“哎哟,蓝鞋挺脏的,我给你找那双白鞋吧。”

  爷爷跟上:“左边书包带没背好,往上提一下。”

  妈妈继续:“别找白鞋了,来不及了,就穿这双蓝的吧,你怎么还傻待着不动啊?知不知道要赶紧穿鞋要不迟到了,怎么越来越不听话了呢?”

  奶奶附和:“我找着了,穿白的。”

  爷爷责备:“这孩子不听话,书包带怎么还耷拉着呢?”

  爸爸也来凑热闹:“琦琦你拿水彩笔了吗?你带水杯了吗?不听话,让你拿你不拿。”

  结果呢,孩子一动不动,一堆成人围着他团团转,还都抱怨孩子不听话。

  试想,假如有一堆人围着我们自己发出很多指令,我们会是什么反应,会听清楚并去执行吗?更何况自闭症孩子在处理信息上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困难呢,如此混乱的信息输入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所以指令一定要清晰,不能一次发许多指令,更不能一群人七嘴八舌同时发出许多指令。

指令要与行为联系在一起
  发出指令,为什么孩子不行动?那是因为我们没有随时把指令和行为联系在一起,没有行为的指令是空指令。

  比如,要求孩子坐好,发出坐好的指令后,孩子就应当坐好,不能坐好的我们给予辅助帮他坐好。再如,要求孩子用可接受的行为获得饮料,就应当在孩子做出这些行为后再给饮料,比如停止哭泣,说:“我要饮料。”而不是在孩子哭着的时候说出“我听话”就给饮料。

  指令及后果要有可行性

  “小宝,你再不听话就不要吃晚饭了!”现实呢?晚饭时间到,小宝照旧吃得饱。

  “小宝,你再不听话今晚就不要上床睡觉!”实际上睡觉时间到,小宝睡得好。

  “小宝,把被子叠起来。”然而,小宝不会叠,只能妈妈收拾好。

  我们发出的指令有可行性吗?不让吃饭不让睡觉,这显然是不能实现的惩罚措施,说出来不可能得到执行,孩子就会认为父母的话可以不听,他当然会不听话!

  我们在发出指令之前,不能一时兴起,更不能感情用事说狠话,一定要快速评估,基于对孩子的了解,判断这个指令他能不能执行,是能独立执行还是需要辅助,不能执行的后果孩子能不能承担。假如我们不进行评估,总是随意提要求,孩子只会越来越不听话。

指令要用正面语言
  “别跑!”

  “别动那个瓶子!”

  “别踩那水坑!”

  “别往右拐!”

  “不要吵!”

  当我们总是用“别”“不要”等负性语言对孩子发出指令时,孩子反而变得异常不听话,他们非得跑、非得动那个瓶子、非得踩水坑、非得往右拐、非得吵。

  孩子更容易听到后面的动词,而听不到“别”和“不要”。我们想要孩子做到什么,直接用正向语言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效果远比负性语言好得多。比如“站好了”“把瓶子放好”、“绕开走”、“往左拐”、“安静”。若正向语言配合动作示范,将语言与行为紧密联系起来,那效果就会更好。

  讲完了如何对孩子,那再说说家长还要注意的三点:

父母也要“听话”
  成人对自己的霸权主义经常是不自知的,实际上成人的世界充满了“不听话”,父母玩手机看电视,却要求孩子弹钢琴写作业;父母逆行闯红灯,却要求孩子守规则;父母发脾气闹情绪,却不容许孩子有情绪;父母要求孩子“听话”,而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却表现出“很不听话”,即便满足孩子的愿望,也是百般推诿各种附加条件,扭扭捏捏小家子气,或者非得等到孩子大哭大叫才会“听话”满足孩子的要求。

  父母不听话,怎么给孩子示范什么叫听话?父母总是不听孩子的话,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没有良好的情绪,又怎么会去听成人的话?

跟孩子坚决说不
  小海特别喜欢扔东西,他把爸爸妈妈的手机无数次扔到水桶里,甚至往窗户底下扔东西,对于这种极其危险的行为,他的父母似乎束手无策。

  小海的这种行为是一种红线行为,对于孩子的红线行为,我们决不能纵容,必须坚决说不,采取果断措施制止这种行为。怎么制止呢?当然是以预防为主。比如,提前把不能让小海拿到的东西保管好,坚决不能让小海触碰到;小海不能轻易打开窗户。在小海做出红线行为之前,就要及时捕捉到信号,坚决及时阻断行为的发生。

  为什么有的孩子年龄比较大了还会有较严重的问题行为甚至是红线行为?原因很可能是孩子小的时候,在行为比较容易矫正和塑造的时候,父母没有及时对一些看似不严重没有太大危害性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正,尤其是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总是非常顽固,行为改变的时间比较长,父母没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去干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小问题逐渐积累演变成大问题,最终使得问题行为痼疾难消。

做到说话算数
  对孩子不能随意许诺,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做到,确实有客观原因做不到,要跟孩子解释原因。但这种答应却做不到的事情不能总发生,因此在答应孩子事情之前做一个判断,这件事情能不能实现。父母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孩子也会更听话。

  总之,“听话”也许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了,但是很少有人去思考“听话”到底是什么,怎么才能做到,若我们搞不清楚这些,“听话”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口头禅,若我们搞清楚,它就会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广州市白云区星智少儿心理成长服务中心
机构简称:广州星智成长
成立时间:2016年02月19日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社会公益机构
优势课程: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融合课程 | 公益事业 | 职能治疗
最新文章
1自闭症孩子学前语文启蒙方案
2星智成长承办的融合教育辅导师资格认证培训圆满落幕
3成功回归社会的自闭症孩子,家长到底做对了什么?

作者专栏sign up

于喆
于喆
人物性质:机构特教
所属单位:青岛展望特殊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特教
区     域 :山东青岛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残联定点机构
热点文章
1梅州市启动0-6岁儿童残疾筛查计划,加强早期干预与康复支持
2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启动“集善阳光鹿童”脑瘫儿童康复基地
3如何帮助自闭症孩子学会把握适当的交往空间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