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文章库
  • 郭延庆:孩子问题行为多?这样做让问题行为变成“纸老虎”!

郭延庆:孩子问题行为多?这样做让问题行为变成“纸老虎”!

来   源:广州星智成长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原创星智成长问题行为是自闭症孩子普遍的特征,每位家长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解决,成效却往往事倍功半。自闭症互助圈在之前发布了郭延庆教授《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一书中,针对问题行为不管是管和主动满足的文章,更多的是预防和避免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可孩子已经出现了问题行为,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带来郭延庆
关键词:郭延庆,强化物,提示,问题行为,消退法,应用行为分析,自闭,自闭症,自闭症孩子,辅助,模仿

原创  星智成长 


问题行为是自闭症孩子普遍的特征,每位家长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解决,成效却往往事倍功半。自闭症互助圈在之前发布了郭延庆教授《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一书中,针对问题行为不管是管和主动满足的文章,更多的是预防和避免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可孩子已经出现了问题行为,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带来郭延庆教授的消退法,减少、消除孩子已有的问题行为。


消退是指某个被强化的问题行为,一旦孩子出现该问题行为之后不再继续给予强化物,则该问题行为的频率就会减少直至消失。


举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


孩子要吃棒棒糖,家长不给,大哭大闹(问题行为)后家长无奈顺从(大哭大闹换来家长的妥协,强化了孩子大哭大闹的问题行为),此后孩子只要想吃棒棒糖就通过大哭大闹的方式要。后来无论孩子如何哭闹,家长坚决不给(不再给予强化物“顺从”)。几次过后,孩子发现大哭大闹对于能否吃到棒棒糖并没有帮助,从而减少了该问题行为。


消退法是最为常用的减少或消除问题行为的基本技术之一,听起来很简单,但想用好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家长们需要认真学习此篇文章的内容,用心理解郭教授的思路并应用在实际中,相信孩子的问题行为终将成为“纸老虎”。


如何使用消退法?


消退法包含两个必要特征:一是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之后,要停止该行为的强化物的供给;二是该行为出现的频率下降。

我们来通过案例来详细理解和消化。


3岁星孩A,不会说话。在家里看到想要的东西(食物或饮料),却经常够不到(在柜子或冰箱上)。当家人在身边时,他就哼唧几声或者轻微打头引起家人注意,帮他拿到想要的东西。如果家人在其他房间,无法听到他哼唧或打头,就要跺脚哭甚至撞头,家人注意到会马上跑过来安慰,同时满足他的要求。


在这个案例中,家人的安慰,想要东西的需求得到满足,都强化了孩子的问题行为。按照消退的原理,必须停止强化物的供给,也就是说,不管孩子哭成什么样,打成什么样,都不要在此时给予满足。只要足够硬心肠,孩子又哭不坏,打不坏,这个问题行为必将减少,直至消失。

然而消退真的是这么简单的方法吗?这样机械而生硬地实施,先不说孩子问题行为减少的问题,其中不可控的风险就让家长望而却步:孩子真把自己打出问题来怎么办?所以,虽然原理上行得通,现实中却不是一个好建议。


那么,处理该问题行为的消退法具体要如何操作呢?

当面临此种问题行为发生的时候,家长可以及时来到孩子身边,但不是马上把他想要获得的东西给他,而是拿到这个东西,俯下身子,问:“你是想喝果汁吗?”然后辅助孩子点头(如果不会自发点头),迅速递给他果汁,并说:“你想喝果汁,给你。”

这就相当于把孩子用哭闹提需求的问题行为,转化用语言正常提需求的合理行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哭和跺脚以外,要及时到位地制止孩子其他自伤的行为,但不要给予语言上的提示(比如不要说:“不能打头”“会打疼的”),也不要安慰或者哄劝他。同理,如果是有语言或者会模仿语言的孩子,可以要求他用适合他水平的语言来表达出要求。


5岁的孩子B,经常摔碗、茶杯和鸡蛋,即使家里人把它们都藏起来,孩子也要找到并拿出来摔。妈妈会非常生气,批评教育甚至打他,但孩子不仅不难过,还笑得前仰后合。爸爸通常不在现场,但在现场的时候,看到这种情况会很开心,甚至鼓励孩子摔,觉得孩子这样气妈妈是聪明的表现。


很显然,除了少数情况下,爸爸的鼓励强化了孩子的问题行为以外,孩子摔东西大多是与妈妈着急生气的情绪状态不可分的。也可以说,正是妈妈在孩子摔东西之前和之后的行为变化强化了孩子的问题行为。这点可从孩子看到妈妈生气而笑得前仰后合看出。

按照消退的原理,不管他摔什么。摔出多大动静,家长都无视,像一面墙或一张桌子一样无动于衷。

同理,现实中也是不能直接这样做的。这时候的消退法应联合不附加任何情绪反应的及时、坚定、恰到好处的制止,同时尽量减少孩子可继续摔的物品的措施。

及时,意味着要快,但不可表现得心急火燎、紧张兮兮。坚定,意味着沉着冷静不可逃脱,但不能表现得气急败坏。恰到好处,意味着恰好阻止孩子进一步的破坏性行为。少了使问题继续,多了则变成了惩罚他。

家长看到孩子摔东西,第一时间上去制止,镇定而严肃地拿走孩子要摔的东西。如果孩子有反抗,坚决而不迟疑地夺过他手中的物品,但不要给他惩罚。这其中的重点就是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使用消退法干预问题行为,前提在于确定焦点的问题行为并分析,找到维持问题行为的强化物。家长一定要明白是什么强化了孩子的问题行为,从根源入手,使用消退法就成功了一半。


运用消退法的要点

在实践中要使用消退法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郭教授给出了5个关键点:


01

鼓励好行为是获得长期效果的前提


当为孩子的问题行为困扰的时候,往往代表着家长可能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好的或者是建设性的行为,然而很多家长却不以为然。


在操场上,一群孩子在挖泥土搭房子,旁边就是孩子的家长在聊家常。当孩子搭出个小房子的时候,兴奋地让家长看,通常家长却并不在意。这时孩子提高嗓门再次让家长看,家长可能也仅仅是口头“诶”地附和一声了事。这种时候,就出现过孩子气冲冲地走到家长面前,甚至推拍家长,而此时家长才反应过来,忙称赞孩子做得好。

一家人在吃饭,孩子不挑肥拣瘦好好吃,没有人注意。等孩子开始挑肥拣瘦了,家长就开始训斥孩子;带孩子到商店,他想要某个玩具,家长不给买,孩子开始胡闹,家长就满足他。


问题在哪里?如果日常对孩子的建设性行为不够敏感,那么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所以,好的家长并不是严厉苛刻地总盯着孩子问题行为的家长,而是那些对孩子需求敏感,能够适时发现并强化孩子日常生活中建设性行为的家长。当孩子出现建设性行为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强化。


02

坚定执行是快速产生效果的保证


消退法失败的案例不少,家长使用消退法信心不足,顾虑重重是最主要的原因。


某3岁男孩,每当被家长放到床上就大哭大闹不睡觉,为了让他安静下来,家长每天都要花1个小时左右安慰他。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安抚是维持问题行为的强化物。采用消退法,家长临睡前告诉孩子自己睡觉,并坚决离开孩子卧室,3~5天后,孩子就有可能在上床后很快安静入睡。


但是,如果家长心存顾虑,犹豫不决,那么当孩子睡前的哭闹行为并没有按照预期那样消失,反而加剧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去哄,结果孩子的哭闹行为更厉害了。使用消退法,就是要让所有与孩子有关的家人都一致地坚决执行。


03

理解消退爆发现象


消退爆发是指在开始实施消退法的时候,孩子的问题行为不减反多或出现新的问题行为。


有个人要穿过一道门去上班,这道门平时都是虚掩,他每次轻轻一推就可以打开。有一天这道门变为实锁,他会有怎样的行为呢?可以预见,他会用惯常的力量去推这个他仍然认为是虚掩的门(虚掩的门被打开强化了他轻轻推门的行为),但是发现打不开了。于是他会不会用更大的力气推门?还是无法打开他会不会用脚踹?会不会嘟囔几句脏话?门被实锁了(消退了他轻轻推门的行为),所以上述行为他都可能发生。


并不是所有被消退的行为都会有消退爆发现象发生,实际上,只有1/4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了解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才能更明确地知道该怎么办。


04

消退不等于忽视


忽视是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比如孩子在闹,家长不管。消退是针对维持问题行为的强化物而言,不是所有问题行为的功能都在于引起他人注意。只有当问题行为的功能在于吸引他人注意的时候,忽视才等于消退。

比如家长答应孩子逛完商场去吃肯德基,正在家长和店员商谈价格的时候,孩子吵着要家长快一点带他去吃肯德基。孩子的吵闹并非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而是为了满足吃肯德基的愿望。这个时候忽视不等于消退,家长要做的就是尽快带他去吃肯德基就行了。如果这个时候把忽视当做消退,孩子只会越来越闹。


05

消退常采取联合措施


如果采用消退法时出现可能危害他人安全的情况,就不能再简单地使用消退法消退问题行为了。比如一个3岁男孩往大街上跑,边跑边回头逗家长。家长越紧张,他跑的越欢快。此时就不能采取单纯的消退法,而是要不带任何情绪的迅速将他带离危险境地。在此过程中,家长不能跟他有言语和目光接触,更不能大呼小叫地追他喊他。

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不可能完全避免,当出现了棘手的问题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好好分析孩子行为的原因,明确维持他行为的强化物,然后坚定一致地使用消退法进行消退。当家长灵活运用消退法后,孩子的问题行为就不再是难题了。

本文内容来自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广州市白云区星智少儿心理成长服务中心
机构简称:广州星智成长
成立时间:2016年02月19日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社会公益机构
优势课程: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融合课程 | 公益事业 | 职能治疗
最新文章
1自闭症孩子学前语文启蒙方案
2星智成长承办的融合教育辅导师资格认证培训圆满落幕
3成功回归社会的自闭症孩子,家长到底做对了什么?

作者专栏sign up

邓红珠
邓红珠
人物性质:机构督导 | 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所属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
人物特长:机构督导 | 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科研学术机构| 事业单位
热点文章
1什么是高功能自闭症?高功能自闭症就是阿斯伯格吗?
22023年03月17日福州自闭症治疗机构十大品牌热度排行数据
3打骂自闭症孩子会有什么后果?作为家长要明白这些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