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抚我以和风,润我如时雨——导师杨晓玲教授侧记

  • 2020-06-06 14:10:13
  • 郭延庆
  • 自闭症访谈;专家访谈;
  • 1.7W次
来   源: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海淀区)( 电话:010-62723860 )
作   者:郭延庆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原创  郭延庆  杨晓玲教授1995年,我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毕业。一个农村小伙,懵里懵懂的扎进了省城,稀里糊涂地接受了5年医学临床教育,前途一片渺茫。原本受乡里一位名老中医的影响,他望闻问切加上一手好的针灸功夫,为乡里、县里很多老百姓和亲友们解除了病患之痛,感到神奇
关键词:孤独症,孤独症谱系,郭延庆,行为问题,孤独症谱系障碍,杨晓玲,北大六院

文/原创  郭延庆  


杨晓玲教授

1995年,我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毕业。一个农村小伙,懵里懵懂的扎进了省城,稀里糊涂地接受了5年医学临床教育,前途一片渺茫。原本受乡里一位名老中医的影响,他望闻问切加上一手好的针灸功夫,为乡里、县里很多老百姓和亲友们解除了病患之痛,感到神奇和崇拜,在他推荐下,选择了医学学科。5年之后,方知中西医根本不是一个道儿。离开仪器设备、医院和同行,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实很有限。一个刚刚毕业的医学生能耐就更加有限了。乡人期待甚深而自己能力浅薄,有点无颜见父老的感觉,便想更远的逃离。于是,便琢磨着考研究生。

那个时候,多少对西医的医学体系对基础学科的倚重和对仪器设备的依赖有些失望(也许我心中那个悬把壶就能济世的理想太深了),见病而不见人在那个时候已然是一个弊病。就想着借读研究生做一些转向。于是选择了精神科,来到了北大六院,与导师结了缘。


蓦然回首,竟然有25个年头了,而杨老师也已经八十高寿。25年,对百岁人生来说,也已经是1/4的时间了。更何况这25年,是我从学校步入社会;从学生走向医生、老师;从依赖父母、他人到自我独立并自己也成为父母;从默默无名到开始被患者和学生喜欢的转变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与老师朝夕相处的时日虽然不多,但我感觉老师对我的影响却无时不在。也正因为如此,我感觉老师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其实远远超出就读研究生的那三年。

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我身上有很多劣根性,远不是三年可以克服并得以驯化的,而老师无时不在的关怀以及无为而化的包容和信任,现在回想看来,是最好的教育。


我的第一个劣根性,是缺少组织、计划,个性上又散漫、率性,大家认为是当务之事、当务之急的,如果我不喜欢,可能会无限地拖延甚至最终逃避、放弃。但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并非当务,更谈不上急迫,我也可能会废寝忘食。不能规划当务,是直到现在我还没有克服的毛病。而我的导师,对此从来没有特别严厉地当面批评过我,指责过我,每每她给我指导,总是耐心地倾听我的想法,对我不管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的想法(当时总认为自己是合理的),但凡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她总是赞许的眼神和点头鼓励,即使一拖再拖的任务和事情,印象里她也从来没有大声催促过我。如果你们认为一般导师也能做到这样,我举一个例子,大概是很多导师不能忍受的,我们读临床硕士的时候,只要求完成论文撰写并答辩,并不要求发表。但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已经有不止一篇论文发表了。而我的研究生论文,在毕业了四年之后,才见诸中华精神科杂志。她不仅不当面严厉批评指责,在儿童组里,在其他场合她更是常说我的优点,关心我的生活。25年,我依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完成当务的科研论文、著书立说、晋升职称,但我正是在这样包容、信任和赞许的力量支持下,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摸爬滚打,与家长培训交流,跟志同道合的同兴趣者搞沙龙,博客上写自己临床心得,订阅号、朋友圈记录自己思考和感受。这些是我所好的,虽废寝忘食,但甘之如饴。而我所好的,经过十年、二十年,也最终在专业上成就了我,使得我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家长那里、教育和特殊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学的同行圈子里,得到认同和喜欢。但是,这个不同一般的成长之路,不是没有代价的;也不是没有风险和挑战的。它最大的风险和挑战,就是你是否能遇到一个能像我的导师那样,时刻关心你、信任你,又能无为感化你的良师益友!


我的第二个劣根性,是行为冲动,做事常常率性而为。这个行为特质,我想也是大多数领导或者导师比较反感的。导师也没有对我的这个特点特别的指手画脚,而是带着我参加她组织的学术活动、家长团体、接见外宾。从事先的筹划、事中的实施、事后的总结反馈,她身体力行地告诉我:成功的、有影响的事情是怎么样做的。这些活动,对我的成长意义非同寻常。我的外语,尤其是口语,其实并不怎么好,可是老师从我上研究生开始,有机会就让我接待外宾,给外宾做翻译,但无论是早期完全不知所云的翻译还是到后期相对比较成熟靠谱的翻译,老师从来都是微笑赞许。

我的第三个劣根性,就是丢三落四。在这个方面,所里几乎所有熟悉和了解我的同事、老师和朋友都了解甚至拿这个特点开一些善意的玩笑(我自己也经常拿自己很多信手拈来且从来不重复的实例自嘲)。可是,我努力追忆老师对我这个行为问题的意见和态度,也只能是在我自己或者其他人提到的时候,她带着一种包容,微笑的附和而已!

我想,恐怕我永远也做不到像老师那样,但我真的感激老师帮助我成长为今天这个样子!写到这里,太多回忆浮现,这些回忆凝成一句话,那就是老师一以贯之地“抚我以和风,润我如时雨”。

去年清明节的时候,我闲来无事,回忆自己近50岁的半生生涯,信口吟出一首小诗,摹状自己前半生。我想,在我的前半生所活成的样子里,老师的影响最大,在此附上,聊作纪念:

 

清明半生诔


(其一)

亚圣早亡,仁以当名。

苟活届五,若死何评?


(其二)

耿耿小子,生鲁西南。

世代以耕,史无先生。

童顽且鄙,朴质钝形。

视彼劳作,茹苦含辛。

强志于学,未期如何。


(其三)

五年学医,三载精神。

而立于小,廿年不摇。

不谙世故,不入其道。

身以周旋,心处桃源。

蓬头稚子,惟是我伴。


(其四)

常思人生,偶得妙境。

也曾动情,知以化终。

过眼浮云,倡行阿叟。

斗室之内,判子于焉。

时有文章,载我之言。


(其五)

恍兮惚兮,已届知命。

清明早醒,忽作此想:

假我已死,此生何名?

若复有生,又当何行?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北京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机构简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成立时间:1942年01月01日
区     域 :北京海淀区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 科研学术机构 | 事业单位
优势课程:学术科研 | 评估诊断 | 能力评估
最新文章
1贾美香:不同的年龄段,家长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
2郭延庆谈《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怎么读:怎样“开卷”,才能“有益”
3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二版自序

作者专栏sign up

郭延庆
郭延庆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所属单位:北京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区     域 :北京海淀区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科研学术机构| 事业单位
热点文章
1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二版自序
2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陆林序
3郭延庆教授亲述关于挂号难的问题?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