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心理发展的纵向分析:南京的十年追踪研究

独生与非独生儿童心理发展的纵向分析:南京的十年追踪研究

  • 2020-02-16 20:45:41
  • 1.3W次
来   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9年 第13卷 第4期
作   者:
摘   要:虽然调查所使用的量表是由“行为问题”项目组成的,科研的目的只用来分析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儿童“行为发展趋势” ,并非企图作临床诊断,同时也要提醒,所有行为问题的个别项目里,不到十分之一的项目才显出独生与非独生一些区别。但这一研究成果特别提示儿童心理与行为是随着发展阶段而发生演变与成熟的。相信这些科研所得知识将启发我们如何针对家庭计划生育,并配合儿童的发展阶段出现的行为倾向而施行适当的科学育儿和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指导,以增进下一代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行为问题,提示,量表

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210029)陶国泰 邱景华 李宝林

夏威夷大学医学院精神科  曾文星 徐 静  Deborah Goebert

  【摘 要】 目的:纵向探讨家庭计划生育对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心理发展、行为模式与性格特征有何长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版Achenbach行为量表对同一群体的儿童作纵向观察,在十年期间按心理发展阶段作四次调查与分析。对所得资料就行为问题总分及个别项目作检验。结果:行为问题随年龄增大而减少,独生与非独生男孩原有的差异到了青少年期大致消失。但独生女孩的内向性行为问题与非独生女孩比较,并没因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到青少年时仍有差异。本研究提示独生与否对心理发展上的长期影响有性别上的不同。

   【关键词】  家庭计划生育 儿童心理发展 纵向研究 十年追踪

Longitudinal Study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ingle

and Non-single Child in family-a 10 years Follow-up Study in Nanjing

Tao Guotai, Qiu Jinghua, Zeng Wenxing et al.Nanjing Child Mental Health Research Center 210029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planning in China o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lon-gitudinally.Method: a four-stage investigation with Achenbach Behavior Scale (Chinese Version) was carried out duringten years follow-up.Result: behavior problems of children decreased with growth,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ngle and non-single boy disappeared when they were adolescents.But compared with non-single girl, the introvert behavior of singlegirl did not decrease with growth,it persisted to adolescence.Conclusion: there some sex differencesin the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ingle and non-single child.

【 Key Words】   family plan   chil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longitudinal study

  为探讨“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家庭计划生育政策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我们于1984年至1995年十年期间在南京针对同一群体的儿童作阶段性的追踪调查,进行了一个相同计划下的纵向调查研究。1984-85年初次调查南京市区与近郊区学前期儿童697名,平均年龄为5.7岁。以后,分别于1988-89年、 1990-91年及1994-95年对此同一组儿童进行三次追踪调查,即分别在学龄初期(平均9.7岁)、学龄中期(平均11.7岁)、及青少年期(平均15.7岁)作了调查。每次调查均应用中文版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儿童行为模式和性格特征进行评定,由被查父母报告儿童的行为表现。

有关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各个发育阶段的行为问题因素分析比较,曾已发表[1,2,3,5]。主要就“行为模式因素”在“内向性”与“外向性”独生与非独生男女儿童之间在不同年龄组做了检验。本文纵向分析四次均被调查到的儿童则着眼于“行为问题总分”所表现的“行为问题程度”。同时也就“行为问题个别项目”分析独生与非独生儿童在发展上的可能差异。

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组过去所进行的四次调查,曾受现实情况的约束,有些对象无法每次都被调查。因此既往报告(1,2,3)曾按各个调查阶段所查到对象而如数进行检验与分析。本次则以四次均被调查到的共274名(男156、女118)儿童纳入行为发展的纵向研究。重点分析独生与非独生间、各个阶段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分析独生与非独生之间差异时,不考虑各阶段的时间因素,只分析独生与非独生在此阶段中对行为发展有何影响。分析不同阶段时则不追究独生与非独生的差别,只检验行为问题在四个不同阶段变化。

结 果

一、行为问题总分比较:

结果如图1 (男孩)及图2 (女孩)所示,行为问题总分数

的数值随时间延长明显地下降。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行为问题的程度减轻。此整体性的成熟现象在男女两方面均可察见。男孩们整群的学前期总分是21分,到青春期降至11分;女孩们则从19.5分减为12分。一般说,当儿童由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时总分显著下降,提示儿童入学后随着社会化增多,行为问题存在的程度也跟着明显下降。

独生与非独生两组比较,发现独生与非独生男孩的行为问题总分在四个阶段呈减少趋势。可是独生与非独生女孩则不同。独生女孩的总分在各个阶段都比非独生女孩高;而且到了学龄初期后,不但没继续减低,反而有稍为增多的倾向。此结果提示,从发育阶段的角度看来,“独生”这个因素对女孩有较长期性影响,但对男孩则不然。

图1:独生与非独生儿童之行为问题总分的发展性演变-男孩

图2:独生与非独生儿童之行为问题总分的发展性演变-女孩

二、行为问题的项目比较

从表1可见,对男孩说来行为问题项目中,有9个项目显出独生与非独生的差异。其中4项属内向性行为问题,其余5项属外向性行为问题。所有9项均显示时间上的差异,即随发育而有变化。

表1.男孩行为问题项目间差异分析行为项目

独生与独生间(1)发育阶段不同(2) (1)与(2)F df F df F df

内向性行为问题

纠缠大人4.72  1.154* 25.10  3.462** 1.13  3.462

常诉寂寞8.90 1.154** 29.49 3.462** 0.72 3.462

不好好吃饭4.71 1.154* 33.32 3.462** 0.81 3.462

偏食、挑食8.80 1.154** 9.31 3.462** 5.55 3.462**

外向性行为问题

经常尖声叫喊4.48 1.153* 16.43 3.459** 1.79 3.459

咒骂别人或讲脏话7.62 1.154** 16.43 3.459** 5.66 3.462**

好打架7.93 1.154** 45.87 3.462** 3.51 3.462*

动手攻击别人4.93 1.154* 17.14 3.462** 2.88 3.462*

破坏家里东西2.36 1.153* 24.40 3.459** 5.12 3.459**

* p<0.05  ** p<0.01

内向性行为问题里,只有“偏食、挑食’一项在独生与非独生间与不同发展阶段比较中有显著差异。其余“纠缠大人”、“常诉寂寞”、及“不好好吃饭” 3项在学前期独生男孩均比非独生男孩数值高,且以后仍保持平行性的较高。到了学龄初期时两者的数值都显著降低,而且到了青春期其两者差异几乎消失。

至于外向性行为问题里“经常尖声叫喊”、“咒骂别人或讲

脏话”、“好打架”及“动手攻击别人” 4项在学前期非独生比独生男孩数值高,但两者的数值到了学龄初期也显著降低,而到了青少年期两者的差异也消失。换言之,随阶段性的发育,独生的内向性与非独生的外向性行为问题都相对降低,到青少年,两者的数值逐渐会合而差异消失。

至于女孩(如表2所示),共有12项显示独生与非独生女之差异。其中除“常发脾气”一项外,几乎全是内向性行为问题。这些行为问题项目在时间上几乎都有差异。不过独生与非独生与时间差异的相互关系只有“行为幼稚与年龄不符”一项才有显著差异。

表2.女孩行为问题项目间差异分析

行为项目独生与独生间(1)发育阶段不同(2) (1)与(2)F df F df F df

内向性行为问题

纠缠大人7.98  1.116** 6.97  3.348** 0.08  3.348

常诉寂寞8.98 1.116** 21.18 3.348** 0.26 3.348

常被人取笑4.50 1.116* 5.09 3.348** 1.39 3.348

行为幼稚3.16 1.116 3.81 3.348** 3.98 3.348**

注意力不集中4.39 1.116* 12.03 3.348** 0.63 3.348

不好好吃饭6.55 1.116** 22.25 3.348** 2.34 3.348

偏食、挑食6.01 1.116** 8.57 3.348** 1.67 3.348

说梦话4.17 1.109* 3.19 2.218* 0.15 2.218

常咬指甲5.59 1.116* 0.99 3.348 1.80 3.348

坐立不安、多动4.69 1.115* 7.19 3.345** 1.60 3.345

只喜跟大孩子玩4.18 1.116* 40.92 3.348** 0.17 3.348

外向性行为问题

常发脾气4.12 1.116* 38.07 3.348** 1.83 3.348

  * p<0.05   ** p<0.01

同时,项目分析中,发现只有“不好好吃饭”一项跟男孩有同样的趋势,即独生与非独生的差异在初期存在,但到了青少年差异就消失。可是“纠缠大人”、“常诉寂寞”、“偏食、挑食”这些项目的两者数值差异并没随发育而减少,即独生女对这些内向性行为问题持续较高的数值。事实上,“偏食、挑食”此项目数值独生女到了学龄初期才开始升高,并且日后持续较高。至于“行为幼稚与年龄不符”一项独生与非独生女在早期三阶段几乎相同无差异,但到了青少年期,独生女的数值变得显著高于对方。可说独生女的若干内向性行为问题并无改善趋势,而且到青少年期某些项目实际上变得更加严重。

讨 论

随着“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家庭计划生育的执行,行为科学家与心理卫生工作者先后参与科研,探索家庭子女数目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由于调查方法、应用工具与调查对象的年龄不一样,产生不一致的结果(4,7)。而且这些调查研究多横断面的研究,没有针对同一群体对象进行长期性纵向追踪调查研究。

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里,多子多福原是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但当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只鼓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因而人们必然大幅度转变养育子女的观念和期望。从临床观察,许多父母有溺爱子女的倾向,尤以男孩在幼年时更受娇养。所以在学校教师和心理卫生工作者常关心独生子女受父母及祖辈溺爱而呈现某些行为问题的可能性。

本研究结果提示独生与非独生的行为问题差别只有少许,而且随发展到青少年期这些差异有大致消失的趋势。可是这些经由行为问题总分逐渐下降,以及有些行为问题个别项目差异消失而反应出来的“行为改善”只见于男孩而没见于女孩。这种男孩与女孩因独生与否而在发展上有不同的表现,恐怕是父母对独生的男女孩有不同的态度和他们自身扮演的角色不同的缘故。我们可推测,独生女孩自小从父母与祖辈受心理上的关怀,再加上女孩本身在心理发展上的不同,与男孩比较起来到了“前青春期”仍继续多受保护,在外与同辈孩子们参与社交活动较少,青少年期没充分发展外向性行为,从而影响她们发展上的心理成熟,至于进入成人期以后如何,则还得等待日后的继续研究。

最后须说明,虽然调查所使用的量表是由“行为问题”项目组成的,科研的目的只用来分析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儿童“行为发展趋势” ,并非企图作临床诊断,同时也要提醒,所有行为问题的个别项目里,不到十分之一的项目才显出独生与非独生一些区别。但这一研究成果特别提示儿童心理与行为是随着发展阶段而发生演变与成熟的。相信这些科研所得知识将启发我们如何针对家庭计划生育,并配合儿童的发展阶段出现的行为倾向而施行适当的科学育儿和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指导,以增进下一代的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国泰,邱景华,李宝林,曾文星,徐静,麦湖霖:家庭计划、子女数目与行为发展:南京十年追踪调查。曾文星编:华人的心理与治疗。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6年、 110-132

2.陶国泰,邱景华,李宝林,曾文星,徐静,麦湖霖;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行为发展研究:六年追踪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 10(1): 1-5

3.Tseng, W.S., Tao, K.T., Hsu, J., Chiu, J.H., Yu, L., Kameoka,V.: Family planning and child mentalhealth in China: The Nanjing sur-vey.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88, 145 (11): 1396-1403

4.王玉凤.沈渔村: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综合研究(一)—流行学调查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89, 3 (3): 14-110.

5.李翔,董汉林,宋成福: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率的对照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0, 16: 178-179

6.茅于燕:独生子女u31非独生子女行为特点的比较研究.心理学报,1987, 2: 113-122.

7.李晓驷,张育驎,张志军,业建林: 55对独生与多生子女MMPI配对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 8 (1): 29-30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
机构简称:南京脑科医院
成立时间:1970年01月01日
区     域 :江苏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 事业单位
优势课程: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学术科研 | 评估诊断 | 能力评估
最新文章
1柯晓燕:至少10%自闭症能脱帽,有两个误区太害人
2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柯晓燕关于自闭症早筛查早干预的意见
3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柯晓燕做专题讲座

作者专栏sign up

陶国泰
陶国泰

南京市

人物性质:机构创始人 | 机构督导 | 机构管理
所属单位: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
人物特长:机构创始人 | 机构督导 | 机构管理
区     域 :江苏南京市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事业单位
热点文章
12023年03月06日全国儿童康复中心十大品牌热度排行数据
2自我对照,入学前必备的这些能力,孩子准备好了吗?
3菏泽市首家医疗机构福利院康复站正式揭牌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