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母婴依恋关系对幼儿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影响

母婴依恋关系对幼儿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影响

  • 2020-02-27 16:42:21
  • 2.1W次
来   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12月第21卷第12期
作   者:
摘   要:进一步研究发现,婴儿依恋的安全性对幼儿期行为问题的发生存在影响作用,不安全型婴儿在幼儿期的各种行为问题,特别是攻击行为,都有高 于 安 全 型 婴 儿 的 趋势,而总的行为问题在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此外,婴儿期依恋安全的儿童多以单个行为问题的表现为主,而婴儿期依恋不安全的儿童,特别是混乱型儿童各种行为问题合并发生的情况相对较多。在我国,尽管儿童的行为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婴儿依恋的质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相比国外,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实证性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国外的一项元分析性研究结果表明,婴儿的不安全型依恋特别是混乱型依恋与儿童后期的行为问题显著相关
关键词:行为问题,精细运动,认知能力,提示,徐秀,量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丁艳华1,徐秀1,王争艳2,李慧蓉1,王卫平1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上海 200032;2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学系,北京 100037


 基金项目(81102137)

【作者简介】丁艳华(1971-),女,江西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行为发育。

摘 要: 目的 探讨母-婴依恋关系对幼儿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作用。方法 对160例12~18个月婴儿采用“陌生情境法”进行母-婴依恋类型的测评,并在幼儿期进行随访:采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第二版测评幼儿的认知发育水平;采用 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2~3岁)调查幼儿的行为问题。结果 完成随访的幼儿共计118例,其中: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幼儿期的 MDI(智力发育指数)水平为102.9±12.6;不安全型为 97.5±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5)。不安全依恋类型中,回避型的 MDI水平为99.7±16.5,与安全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抗型的MDI水平为95.1±13.9,明显低于安全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回避型和反抗型之间的 MD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安全型依恋婴儿在幼儿期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9.0%,不安全型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5)。结论 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为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可能性;不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可能导致幼儿期的认知损害和更多的行为问题。

关键词: 母-婴依恋;安全型;不安全型;幼儿期;认知发展;行为问题

Key words: infant-mother attachment;securely attached;insecurely attached;toddler age;cognitive development;behavior problems

   

母-婴 依 恋 (infant-mother attachment)特 指 婴儿与其母亲之间形成的特殊和强烈的情感联结。依恋理论认为[1],不同类型的依恋关系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驱动着儿童社会性情感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儿童认知和行为等的发展。国外关于依恋对儿童认知和行为发展影响作用的实证性研究开展较早,但大多数是横向型的研究,纵向研究的报道较少,所使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尽相同。而迄今为止,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本研究采用 MDS Ainsworth等[2]的“陌生情境法”(Strange Situation Strategy)对12~18个月婴儿进行母-婴依恋关系的测评,进而采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第 二 版[3],以 及 刘 灵 等[4]修 订 的 Achen-bach幼儿行为量表(2~3岁),以纵向追踪不同类型的母婴依恋关系在幼儿期的认知水平及其所表现出的行为问题,并探讨母婴依恋关系对于幼儿期认知和行为发展的影响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对160例已行母婴依恋关系测评的婴儿[5]在幼儿期进行随访,完成随访的幼儿共计 118例,平均年龄为(35.6±1.8)个月。其中母婴依恋安全型78例,不安全型40(其中回避型10例,反抗型 27 例,混 乱 型 3 例),随 访 率 分 别 为 71.6% 和78.4%,综合随访率为73.8%。安全型和不安全型两组人员的随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每位母亲在婴幼儿纳入研究之前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依恋测评 

  采用 Ainsworth 的 “陌生情境法”[2]对婴儿的母婴依恋类型进行测评。陌生情境法包括小儿与母亲在一起、陌生人介入、小儿与母亲分离、与陌生人在一起、与母亲重聚、与母亲再分离再重聚等共8个情节,全程进行摄像和录音;最后统一对录像资料进行回放,根据婴儿在各情境中的寻求接近、维持接触、回避和反抗等特征性行为的表现(特别是重聚情节5和8中的表现)逐一进行编码评分,最终将母婴依恋关系分为:安全型 (secure)、回避型(avoidant)、反抗型(resistant)和混乱型(disor-ganized)四种类型,而后三者统称为不安全型。

1.2.2 认知能力测评

 采用贝莉婴幼儿发育量表-第二版 (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sec-ond edition,BSID-II)[3]对 幼 儿 进 行 诊 断 性 发 育 评估。BSID-II适用于0~42个月的婴幼儿,主要包含智力发育量表和精神运动发育量表,分别以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 精 神运动发育指数 (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来评价研究对象的发育水平。其中,智力发育量表被广泛用于评价婴幼儿的认知发育水平,而精神运动发育量表主要被用来评价小儿的运动发育包括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育水平。

1.2.3 行为问题的测评

 采用刘灵等[4]修订的美国 Achenbach 幼 儿 行 为 量 表 (Child BehaviorChecklist,CBCL)(2~3岁)对幼儿的行为问题进行测评。该量表由99个行为问题项目组成,分为6个行为症状因子(简称行为因子),即社交退缩、抑郁、睡眠问题、躯体诉述、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由每位幼儿的母亲完成对问卷的报告和填写,每个行为因子包括若干个项目,从“无此行为、偶尔有、经常有”这三个等级按“0、1、2”予以计分。任何一个行为问题总分超过 P98即提示行为异常。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7.0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 果

2.1 母婴依恋类型与幼儿期认知发展 母婴依恋安全型者其 MDI水平为102.9±12.6,不安全型者为97.5±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2,P<0.05)。而安全型PDI水平为98.8±12.1,不安全型PDI为95.6±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7,P>0.05)。见表1。不安全依恋类型中,回避型的 MDI水平为99.7±16.5,PDI水平为96.6±14.2,与安全型比较,差异均无 统 计 学 意 义 (t=0.817 和 0.371,P 均 >0.05);反抗型的 MDI水平为95.1±13.9,PDI水平为94.7±13.1,均明显低于安全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3和2.403,P 均<0.05)。此外,比较回避型和反抗型婴儿在幼儿期的 MDI和PDI水平,发现前者有高于后者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61和0.327,P 均>0.05)。本次研究混乱型样本过少,仅3例,故暂未将其与其他依恋类型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

2.2 婴儿依恋安全性与幼儿期行为问题 对单个行为问题依次进行组间分析和比较,发现:虽然不安全型组的各种行为问题,特别是攻击行为的检出率都有高于安全型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1。

表 1 婴儿依恋类型与幼儿期行为问题(例,%)

Tab.1 Effect of infant attachment on the behavior problemsin toddler age(n,%)

【略】

  安全型婴儿在幼儿期的总的行为问题组的检出率为9.0%;不安全型组的检出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5)。此外,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多以单个行为问题为主;而不安全型儿童,特别是混乱型儿童,各种行为问题合并发生的情况相对较多。

3 讨 论

3.1 婴儿依恋与儿童后期认知发展 关于依恋对认知发展影响作用,国外诸多的横向型研究以及本项目的前期研究[6],其结果都表明:良好的依恋关系为儿童的认知发育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可能性。本研究对不同依恋类型的健康婴儿在幼儿期进行追踪随访,证实婴儿期依恋的安全性对幼儿期总体的认知发育水平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也说明了不同的依恋关系下所建立的内在工作模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确实存在较长时间的影响作用。而国外的一些纵向干预性研究,则以另一种方式证实了儿童早期依恋安全性对于儿童后期发展的重要性。如对收养儿童的研究[7]表明,婴儿在被收养后一段时间,随着依恋安全性的提高,他们的认知和精神运动的发育水平亦都有了显著提高,接近正常儿童的水平。MS Landers等[8]认为,儿童与父母之间互动的依恋关系能够促使儿童不断调整自 己的行为来适应 环境,进而对儿童的情感和认知产生深远影响。一直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各种不安全型依恋儿童的探索质量和认知品质较为关注,其中以对回避型的争议较多。国内胡平等[9]认为,中国的回避型儿童在陌生情境下所观察到的探索行为的次数和探索质量,较之安全型儿童并无明显差异。而国外研究者[10]则倾向于认为,回避型儿童尽管较之反抗型儿童有较多的探索活动,但探索内容仍较局限,探索质量亦较差;而且回避型儿童有较多的情绪抑制,也可能对儿童的探索和认知活动不利。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回避型依恋的婴儿其幼儿期的认知发育水平接近于安全型儿童,而反抗型婴儿在幼儿期的认知和精神运动的发育水平 则都明显低于安全型 儿童,提示反抗型依恋是较回避型更加危险的因素,可能会给儿童的远期发展带来更大的负性影响。有趣的是,仅对回避型和反抗型儿童两者间进行比较,他们在幼儿期的认知发育水平并无统计学差异。由于本次研究中回避型和反抗型儿童的样本数量相对有限,特别是混乱型儿童的样本数过少,所以,不同依恋类型儿童的探索质量及其对认知水平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2 婴儿依恋与儿童后期行为问题 进一步研究发现,婴儿依恋的安全性对幼儿期行为问题的发生存在影响作用,不安全型婴儿在幼儿期的各种行为问题,特别是攻击行为,都有高 于 安 全 型 婴 儿 的 趋势,而总的行为问题在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此外,婴儿期依恋安全的儿童多以单个行为问题的表现为主,而婴儿期依恋不安全的儿童,特别是混乱型儿童各种行为问题合并发生的情况相对较多。在我国,尽管儿童的行为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婴儿依恋的质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相比国外,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实证性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国外的一项元分析性研究结果表明,婴儿的不安全型依恋特别是混乱型依恋与儿童后期的行为问题显著相关[11]。EP Edwards等[12]的研究则认为,婴儿依恋和气质两者对儿童4岁时的行为问题都具有预测效度。另一项研究表明,回避型和混乱型的婴儿依恋关系与学龄期儿童较高水平的行为问题都有关联[13]。该研究进一步指出:随着时间推移,家庭养育因素对这种关联可以起到修正作用,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 中的因果关系和调节 机制。有趣的是,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与父母双亲皆为不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儿,其在儿童中期表现出的行为问题最多;而与父母任何一方的安全型依恋对这种强烈的负性关联能起到积极的抵消作用[14]。总之,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为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发展提供了一种更好的可能性;不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可能导致幼儿期的认知损害和更多的行为问题。因此,在我国尽早开展儿童早期依恋的测评并及时干预,将对促进我国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Bowlby J.A Secure Base[M].New York:Basic Books,1982:32-89.

 [2] Ainsworth MDS,Blehar MC,Waters E,et al.Patterns of at-tachment: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M].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78.

 [3] Nancy Bayley.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Manual[M].Second Edition.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1993.

 [4] 刘灵,吴立云,姚凯南.2~3岁幼儿行为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制定[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6):377-379.

 [5] 丁艳华,徐秀,王争艳,等.响母婴依恋关系的家庭因素研究 [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9):806-808.

 [6] 丁艳华,徐秀,李慧蓉,等.上海62例婴儿依恋类型及相关心理发育的研究 [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46(2):163-165.

 [7] Van Londen WM,Juffer F,HM,et al.Attachment,cogni-tive,and motor development in adopted children:short-termoutcomes after international adoption[J].Pediatric Psychol-ogy,2007,32(10):1249-1258.

 [8] Landers MS,Sullivan RM.The development and neurobiolo-gy of infant attachment and fear[J].Developomental Neuro-science,2012,34(2-3):101-114.

 [9]  胡 平,孟 昭 兰.城 市 婴 儿 依 恋 类 型 分 析 及 判 别 函 数 的 建 立[J].心理学报,2003,35(2):201-208.

 [10] Levis M,Feiring C.Infant,mother,and infant-mother inter-action behavior and subsequent attachment[J].Child De-velopment,1989,60:831-837.

 [11] Pasco Fearon R,Marian J.Bakermans-Kranenburg,MarinusH.van IJzendoorn.The significance of insecure attachmentand disorganiz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exter-nalizing behavior:A meta-analytic study[J].Child Develop-ment,2010,81(2):435-456.

 [12] Edwards EP,Eiden RD,Leonard KE.Behavior problems in

18-to 36-month-old children of alcoholic fathers:Securemother-infant attachment as a protective factor[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2006,18:395-407.

 [13] Pasco Fearon RM,Belsky J.Infant-mother attachment andthe growth of externalizing problems across the primary-school years[J].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11,52(7):782-791.

 [14] Kochanska G,Kim S.Early attachment organization with bothparents and future behavior problems:From infancy to middlechildhood[J].Child Development,2013,84(1):283-296.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机构简称:复旦附属儿科医院
成立时间:1954年01月01日
区     域 :上海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优势课程:学术科研 | 评估诊断 | 能力评估
最新文章
1复旦儿科医院依托医联体模式,新设了14个干预点参与孤独症患儿的早期干预
2孤独症占儿童精神残疾首位 多省政协委员呼吁加快建立孤独症早期筛查机制

作者专栏sign up

徐秀
徐秀

徐汇区

人物性质:机构创始人 | 机构督导 | 机构管理
所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人物特长:机构创始人 | 机构督导 | 机构管理
区     域 :上海徐汇区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热点文章
1齐齐哈尔市加大残疾儿童免费救助和儿童康复力度
2分享一封来自自闭症孩子家长的感谢信
3自闭症孩子走失后,我们是如何搜救的?|福建麒麟救援队负责人亲述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