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应用行为分析在孤独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应用行为分析在孤独症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 2020-02-05 01:02:32
  • 1.4W次
来   源:国际精神病学杂志第33卷第2期, 2006
作   者:
摘   要:1943年由Leo Kanner教授首次对孤独症的11个案例进行了报道,至今已有六十余年了,虽然孤独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患病率只有1‰ ~ 2‰ 〔1,2〕,但因其严重的广泛性发育受损、预后不良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孤独症的治疗有多种,其中近二十年来发展较快的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在孤独症的早期干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对ABA在孤独症早期的应用进行介绍。
关键词:孤独症,孤独症的治疗,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干预,孤独症患者,关键反应训练,郭延庆,问题行为,应用行为分析,应用行为分析方法

王雪芹 郭延庆

【摘要】  本文对目前国外应用较为广泛的应用行为分析方法对孤独症患者进行干预的情况进行介绍和总结,以期对孤独症患者的治疗有所帮助。

【关键词】  应用行为分析;孤独症;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 R749.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952(2006) 02-0104-03

  1943年由Leo Kanner教授首次对孤独症的11个案例进行了报道,至今已有六十余年了,虽然孤独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患病率只有1‰ ~ 2‰ 〔1,2〕,但因其严重的广泛性发育受损、预后不良而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针对孤独症的治疗有多种,其中近二十年来发展较快的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在孤独症的早期干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对ABA在孤独症早期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基本原理

简单的讲,行为分析是研究行为、行为的变化以及影响变化的因素的一门科学;应用行为分析是将行为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应用,以达到理解行为和环境之间功能性的关系的科学。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 ABA的理论与技术已被应用于为孤独症患儿制订治疗计划,发展特定的技能目标,改变孤独症患儿的行为,以增加和 或提高患儿社会化的程度、语言交流技巧和总的社会适应能力。到目前为止,以ABA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的,针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项目,大多数是以Lovaas和拉斯维加斯、加利福尼亚大学进行的研究为基础的。这导致许多不精确的推论:术语“Lovaas理论”可以与ABA或其他对孤独症患者进行的强化行为治疗互换应用;另外, ABA也被错误的认为是一种特异的干预技术(例如:“做ABA”)等等。事实上, ABA既不是Lovaas理论,也不是某个特殊的技术,而是这些应用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基础〔4〕。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原则有:强化、消退、惩罚、刺激控制、区分和泛化、反应性条件化。建立新行为的过程包括:塑造、辅助和刺激控制的转移(transferof stimulus control)、行为链和行为的技能的训练程序等等。通过上述的方法和过程可以增加期望行为的出现,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

二、应用行为分析在孤独症早期干预中的作用

1.关于早期干预的年龄:对孤独症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的年龄,提法不一, Harris等和Sheinkopf等研究比较了大于4或5岁和小于4或5岁的患儿,得出结论:干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5,6〕。Lu-iselli等和Sisson进行的研究比较了小于3岁和大于3岁的患儿干预的结果,前者与后者相比较果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这可能说明4岁是获得明显改善的足够小的年龄。

2.对孤独症患儿语言、交流等技能的效果:Svein Eikeseth将25名4到7岁的孤独症患儿分为两组:一组应用强化行为治疗,另一组应用同样强度的其他干预手段,治疗一年后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检验强化的行为治疗是否更加有效。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力评估(应用WPPSI-R, WISC-R, Baley量表修订版),视觉—空间技能(精神检查的Merrill-Palmer量表),语言功能(Reynell发育性语言量表),适应行为(Vineland适应行为量表,只适用于大于5岁的患儿,所以应用于随访阶段)。13个接受强化行为治疗的患儿较对照组的12个接受同等强度的其他干预措施的患儿有更明显的改善:强化行为治疗组的患儿IQ平均提高了17分;语言理解方面平均增加了13分;语言表达方面平均增加了23分;在适应行为方面平均增加了11分。而对照组IQ平均只增加了4分;语言理解平均减少了1分;语言表达平均减少了2分;适应行为平均分与入组时相同。在随访期间,行为治疗组患儿的标准测验分较对照组的患儿平均高出5~ 15分,并且行为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多患儿的标准测验分到了正常的范围内,行为治疗组的结果证明:强化行为治疗对孤独症患儿是有效的, 4~ 7岁的孤独症患儿和更小的孩子相比可能获得相同程度的改善。二十年来对孤独症干预的实践表明强化行为干预无论在短期和长期的研究中都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其对孤独症患儿语言理解、社交沟通等方面具有肯定和持久的效果〔8〕。

3.关于父母培训的效果:父母管理强化培训是由专业人员对父母进行指导、提供专业的教育帮助,以帮助父母在家庭环境中进行早期行为治疗,促进患儿言语、社交以及智力和生活技能的改善。

在英国,最早由父母主导的干预计划开始于1994年,到1998年中期时,共有大约250个孩子参加,到2000年中期,有650个孩子得到了某种形式的这种干预。在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患儿和他们的家庭加入进来,从目前美国和其他国家来看,这种治疗已经成为国际化的治疗〔9〕。Sheinkopf等(1998)评估了9个参加家长管理培训的患儿家庭,每个患儿都接受了为期16个月、每周19个小时的家长主导的干预治疗,患儿的IQ平均分提高了27分。Smith等报道了6个参加了2~ 3年的UCLA父母管理计划的男患儿家庭,每一个家庭都进行了父母为主导的强化行为治疗,虽然结果较为复杂,但是有2个孩子的智力、语言和适应行为都增加了10分以上〔10〕。这些报道都充分支持家长管理的治疗会促进孤独症患儿的功能改善。

三、应用行为分析在孤独症早期干预中应用的基本模式

1. UCLA孤独症计划:它应用的是Lovass的干预方法,特别是间断干预,由受过训练的ABA治疗师对患儿进行一对一的干预,治疗师的执业行为则受到行为分析学家的督导。干预的第一年主要集中于模仿、互动、游戏和对基本要求做出反应等训练,第二年的重点则转换到语言的训练,描述自我与他人的情绪以及学前技能训练。在一对一的情境下患儿掌握了某些技能,再通过其他情境并和其他人进行巩固或维持练习,以使患儿将学会的技能泛化。方法:实验组儿童平均年龄为35个月,对照组的患儿平均年龄为41个月,实验组患儿每周接受40个小时的一对一的干预,对照组接受每周10小时的干预,持续2~ 3年。在这项研究中开始提出孤独症患儿每周需要至少40小时的干预,应用IQ和课程布置来评价研究中结果的不同。随访的期间发现,在9~ 19岁的年龄实验组的IQ和Vine-land分值都明显高出对照组。它是第一个进行实验性研究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计划的研究之一〔11〕。

2.新泽西州Rutgers的Douglass发育中心的模式:这个计划根据患儿水平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模式,对最小的患儿开始时为一对一的模式,然后让患儿进入与正常孩子的比率为2∶1的小班级,再后

来去正常孩子的班级,共27个患儿参加了这个计划,大约有33%的患儿在离开这个计划的时候得到了整个班级平均的IQ分,重要的是: 22%的患儿IQ值由精神发育迟滞的范围提高到正常的平均水平,适应功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其中有一个孩子可以独立在大班级中接受教育,不需要帮助〔5〕。

3.插入式训练,关键反应训练以及随机教学也开始出现在ABA的文献中,这些技术并不广为人知,而且当前也不象其他模式那样容易获得。不过,这些技术对极小年龄的孤独症患儿的干预拥有较好的前景11〕。

四、效果总结

目前行为治疗的成果在教导语言内容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包括单词表、描述物体和图象、对问题做出回答,增加了可理解的语言表达〔12〕,在应用自然强化法来进行发声法、语言塑造和随机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应用行为分析的成果也已经被应用于更广泛的交流技能训练领域,例如功能性的沟通,这方面的改善可能导致挑战性行为的减少〔13〕。其他的研究已经证明ABA的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如下技能得到某种程度的提高,包括:增加社交相互作用中的目光注视,增强注意力,分享正性的情感,应用常规的手势与姿势进行交流等等〔14〕。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Autism Research Centers of Ex-cellence: Studies To Advance Autism Research and TreatmentProgram(STAART). Bethesda, MD: NIH; 2001.

2.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The NICHHD NIDCDNetwork on the Neurobiology andGeneticsof Autism: The Collaborative Programs of Excellence in Autism(CPEAs). Bethesda, MD: NIH; 2001.

3. Jensen VK, Sinclair LV. Treatment of autism in young chil-dre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and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Infants&Young Children, 2002; 14(4): 42-52.

4. Smith T. Discrete trial train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utism. Fo-cus Autism Other Dev Disabil. 2001; 16(2): 86-92.

5. Harris SL, Handleman JS. Age and IQ at intake as predictorsof placement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A four-to six-yearfollow-up.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0; 30(2): 137-142.

6. Sheinkopf SJ, Siegel B. Home based behavioral treatment of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998; 28(1): 15-23.

7. Luiselli JK, Cannon BO, Ellis JT, et al. Home-based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outcome inrelation to child age and intensity of service delivery. Autism,2000; 4(4): 389-398.

8. Svein E, Tristram S, et al. Intensive behavioral treatment atschool for 4-to 7-year-old children with autism. BehaviorModi-fication, 2002; 26(1): 49-68.

9. Peter B, Svein E, et al. Progress and outcome for childrenwith autism receiving parent-managed intensive interventions.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01; 22: 425-447.

10. Smith T, Buch GA, Gamby TE. Patient-directed intensiveearly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with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00; 21:297-309.

11. Corsello CM. Early Intervention in Autism. Infants& YoungChildren, 2005; 18(2): 74-85.

12. Koegel RL, Camarata S, Koegel LK, et al. Increasingspeech intelligibility in children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1998; 28(3): 241-251.

13. Horner RH, Carr EG, Strain PS, et al. Problem behaviorinterventions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A research syn-thesi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cond Workshop of the Com-mittee on 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University of Oregon; 2000; 12.

14. Hwang B, Hughes C. Increasing early social-communicativeskills of preverbal preschool childrenwith autism through socialinteractive training.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PersonsWithSevere Handicaps, 2000; 25(1): 18-28.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北京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机构简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成立时间:1942年01月01日
区     域 :北京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 科研学术机构 | 事业单位
优势课程:学术科研 | 评估诊断 | 能力评估
最新文章
1贾美香:不同的年龄段,家长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
2郭延庆谈《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怎么读:怎样“开卷”,才能“有益”
3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二版自序

作者专栏sign up

郭延庆
郭延庆

海淀区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所属单位:北京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区     域 :北京海淀区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科研学术机构| 事业单位
热点文章
1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二版自序
2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陆林序
3郭延庆教授亲述关于挂号难的问题?
相关文章sign up
  • 讲座适合人群:对早期丹佛模式(ESDM)感兴趣,想进一步学习的老师家有年幼自闭症孩子(尤其是3岁之前)的家长家有年幼还未...
  • 这篇研究基于这几十年ABA领域关于问题行为研究文献,对ABA领域中应对和处理问题行为的常见范式,比如FBA(功能问题行为...
  • 孤独症又称为孤独性障碍、自闭症等,是一类以社交交往和沟通障碍、狭隘兴趣及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目前是全球...
  • 在我国,脑瘫患者的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每年新增近10万例,目前已超过600万。脑瘫患儿常常面临认知、交流、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 结合以上两点,在自闭症的治疗之路上,学者们提出了“家庭早期干预”的概念,即“在家庭范围内,对学龄前有发展障碍或可能有发展...
  • 有效的早期干预需要很多因素共同作用,但无论如何,只要家长和老师努力想办法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
  • 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育研究所(NICHD)认为,延误干预时间可能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延误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期,可...
  •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时期就会开始显现。这种障碍通常会影响个体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使他们难以适...
相关论文sign up
  • 1943年由Leo Kanner教授首次对孤独症的11个案例进行了报道,至今已有六十余年了,虽然孤独谱系障碍(autis...
  • 要强调的是, 任何一种干预方法都不是特效的, 也没有任何一种干预模式是占主导地位的, 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孤独症患...
  • 总之,在儿童成长过程中,DD影响典型发育进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因此,早期识别和早期有效干预至关重要。提供DD儿...
  • 孤独症有器质性基础,但与智力发育迟缓或脑瘫不同,孤独症通常并不与脑结构或组织学显著损伤有联系。因此,孤独症的器质性基础必...
  • 一是以学前教育为基础,以康复技术为支撑,综合集体活动、个训活动的优势,既为小小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又能针对语言方面的障碍...
  • 早期干预相关机构可以多组织专业人员到农村地区宣讲、培训,一方面增强公众的早期干预意识,提高特殊儿童的发现率和送诊率;另一...
  • 从临床矫治经验来看,疾病程度相似的年幼患儿的矫治效果明显优于年长儿童,说明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这似乎提示,儿童...
  • 学前融合教育是指将3至6岁的特殊需要幼儿和普通幼儿一起安置在学前教育机构接受保育和教育服务的教育形式⑴。在融合教育过程中...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