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及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系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及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关系

  • 2020-02-06 00:58:23
  • 1.3W次
来   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年12月第22卷第12期
作   者:
摘   要:一项关于罗马尼亚孤儿院儿童的研究显示,即使那些孤儿回到正常环境,身体发育和认知水平得到改善,但人际交往能力仍类似 ASD[3]。说明,儿童共有意图的发展,首先依赖于母子依恋和母子对视的发展;如通过对视,婴儿逐渐“读懂”母亲的眼神、表情、口型、动作和想表达的意思;同样,母亲通过情绪回应、眼神引导、夸张表情及动作来引导婴儿的模仿或反应,并彼此形成共感和共情;这种初级“印刻”对儿童后期社会适应性产生极重要的影响,如共享、利他、同情、理解、耐受、交换等能力均与之相关。对视的重要目的和进化意义在于,发现他人的目光、探究“读懂”对方、判别自 己 是 否 被 注 视、读 懂 自 己 是 否 遭 到 “威胁”、判断自己与威胁之间的距离、进而做出“或战或逃”决定
关键词:高功能孤独症,孤独症,孤独症儿童,孤独症谱系,认知能力,提示

静进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系 ,广东 广州 510080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579(2014)12-1233-03  

doi:10.11852/zgetbjzz2014-22-12-01

1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指对他人人际效应信息的认知,包括对他人情绪、性格特点、人际交往、行为动机等的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图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认知有赖于个人经验及对目标相 关线索的知觉来分析 对方,并且通过个人推理、分类与 归 纳 等 方 式 进 行 思维。因此,社会认知是个体的行为基础,个体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作用下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1]。纵观近年有关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认知特征及其行为的研究,集中反映出一个核心问题,即 ASD 在社会认知和对他人的感觉方面较正常同龄儿童存在“质”的差异或缺陷。因此,了解和探讨正常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特点,进而了解 ASD 如何反映其社会认知取向,对 ASD 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乃至干预治疗甚有参考意义。比较心理学认为,人的社会认知能力与灵长类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化传承[2]。人类靠自身的社会认知来维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进而进化演绎出相应的文化知识传递给子代。传递文化最主要的中介和工具便是语言。要使双方理解彼此,语言交流必须借助词汇和语法的介入。Caldwell等认为,人类进化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代代相传高效的社会学习与交往信息,在此基础上积淀和抽象出更为复杂的新知识[2]。前辈积累的知识经验,成为子代保障继续生存繁衍的重要知识基础,从而演绎出本质上区别于其它灵长类社会的人类文化。Dunber所提出的社会脑(social brain)假说也支持这种进程,即随着人类脑容积变大,群体规模也随之扩大,文化的复杂性也会成比例增加[3]。人类早期为了生存和适应环境,必然采取团体生活和团体互助的策略。集体生活自然催生出成员间复杂的交流能力,这些能力和经验显然会被记忆,代代“存精去糙”地筛选和保留下来,再传递给子孙。后代对知识的传承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其中融入了更为复杂的思考上的改良。因而,揣摩和洞悉对方意图,或传授知识给他人的高效技巧就变得尤为重要。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最大特点在于彼此间具有高超有效的协同和模仿能力,这是促使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重要要素[1]。这方面,口头语言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口头语言基础上人类创造出了文字符号,使得文化传承得以空前最大化。再则,合作行为促进了食物的易获性,人类寿命因而得以延长,这使得祖辈将积累的丰富经验传授给后代成为可能,进而促进了子代的学习与模仿能力[3]。此外,工具的使用和用工具制造工具,使得人类更发展出彼此模仿 学习、共同注 意、同 理心 (empath)、共 同目标 行 为、教 与 学、“心 理 理 论”(theory of mind,ToM)等复杂社会能力[2-3]。人类婴儿期的情绪表现与其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密切关联,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就可以适应母亲的情绪状态,并且能够借助一种自然的情绪感染来探察母亲的情绪,还能够期望对方对自己的情绪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标志性表现,如新生儿即可模仿并喜欢聆听母亲的声音。5个月时婴儿会把面部表情看成有组织的模式,能够匹配不同声音与表情,说明他们已经理解他人的这些表情意思。通过判断声音,他们不看成人表情就能够对新异事物做出评价;说明,声音可以同时提供情绪和语言信息,并且这些社会性参照可使正常幼儿不再只对别人的情绪信号做出反应,他们还能够通过这些信号揣摩别人的内心状态和偏好,以指导自己的行为。随着婴儿理解他人意图和共同注意技能提高,他们开始明白情绪表现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是对具体客体或事件做出的有意 义反应[2]。12 个月龄开始认生、分离焦虑,尝试安抚,理解或出现攻击行为。18个月龄知道别人的想法和情绪与自己不同,22 个月龄产生独立意识,自言自语和理解合作游戏。2岁时,幼儿只有当父母用语言表达出意愿/兴趣时才会有利他行为[3-4]。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会发展出对他人情感需求的感知能力,3 岁时表现同性偏好,控制或掩饰自己的情绪;4岁时能够通过若干“心理理论”测验;5岁时能够性别认同,理解和辨别他人较复杂的情感活动;到了6岁,了解和体验更多、更复杂的情绪内涵,如骄傲,羞愧,窘迫、尴尬、不屑,嘲弄等[3-5]。正常儿童在个体发育早期就自愿与他人分享有价值的资源。15 月龄的幼儿就具有公平利他意识及参照他人“人人平等”动机的偏好,期待他人平均、公平分享资源,并出现利他公平分享趋势。25月龄的婴儿在对方明确表达分享意图的情况下,可自愿与陌生人分享有价值的资源。3岁儿童在合作后即使有独占资源的机会,大部分还是与他人进行平等分享且不受资源的类型和价值差异影响[4-6]。


2 共有意图和行动

合作是 人 类 进 化 成 功 背 后 的 关 键 推 动 力。MTomasello[3]认为人类的独特属性之一是能够理解对方的目的和意图,并且可以产生彼此相同的情感(如同理心)和经验,从而达成共同行动。人类习得社会性时十分重视规则与程序,积极学习掌握人际间的共同行动规则,从而演绎出类似契约似的社会行为规则,道德、法律、制度等均是其衍生物。人与灵长类本质区别在于“技能”的传授方式不同,人可以有意识地将知识传授给对方或后代,前提是彼此达成共识,如家长先与儿童形成共识后再教给儿童工具的使用方法、提示如何遵守社会规则等,这些学习能力自婴儿期就已萌发,其前提来自于母子依恋和信任安全感的建立[2]。而灵长类则虽然具备一定的共有意识,但很难与对方协调起来达成共有目的行为并共同执行,如野生幼年黑猩猩只是观察母亲的动作并模仿和自行尝试解决问题,而不会寻求母亲的帮助。实验驯养的黑猩猩则会寻求饲养者的帮助,反映的是驯养“文化”的影响。人与动物的社会认知本质区别在于“教”和“学”的方式与内涵不同,人类的教与学双方能够形成共同目的和共同行动,儿童自幼就表现出探究观察对方和对共同行动感兴趣的特征,而黑猩猩母亲并不主动“教”或演示给幼崽各种动作技能。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或极端环境剥夺的儿童则很难形成这种共识,在行为上表现缺乏共同注意、缺乏模仿和理解意图困难。

一项关于罗马尼亚孤儿院儿童的研究显示,即使那些孤儿回到正常环境,身体发育和认知水平得到改善,但人际交往能力仍类似 ASD[3]。说明,儿童共有意图的发展,首先依赖于母子依恋和母子对视的发展;如通过对视,婴儿逐渐“读懂”母亲的眼神、表情、口型、动作和想表达的意思;同样,母亲通过情绪回应、眼神引导、夸张表情及动作来引导婴儿的模仿或反应,并彼此形成共感和共情;这种初级“印刻”对儿童后期社会适应性产生极重要的影响,如共享、利他、同情、理解、耐受、交换等能力均与之相关。对视的重要目的和进化意义在于,发现他人的目光、探究“读懂”对方、判别自 己 是 否 被 注 视、读 懂 自 己 是 否 遭 到 “威胁”、判断自己与威胁之间的距离、进而做出“或战或逃”决定[5-8]。M Tomasello[3]认为人类的共同行动进化自共同觅食行为。人的早期觅食通常是共同狩猎、共同采集、族群内分食和共同耕种。共同觅食也反映在母子间喂养行为上,儿童的哺乳和断乳时间反映了这种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如哺乳类动物乳汁蛋白和脂肪含量远高于灵长类,是因为母兽为觅食通常与幼子分离的时间较长;而黑猩猩母子通常较少分离,故此其奶水蛋白与脂肪含量较低,授乳时间也远长于其它哺乳 动物。人的授乳行 为 较 灵 长 类 更 为 积极,其结果可能导致婴儿拒食、奶水量少、幼儿断奶焦虑等;幼儿开始进辅食,也是母亲诱导和模仿动作下逐渐习惯化的结果,其间幼儿经常会用汤勺或手反馈食物给母亲,反映了共同觅食和相互模仿的行为,这些最初以生存为目的的行为,恰恰为后期社会行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反观 ASD 儿童则自幼较少表现积极觅乳和母子间的“共同觅食”行为,也极少以食物做“沟通”的中介,反而易出现极端偏食行为。另外,幼儿理解母亲意图的经验也来自于身体接触,如母子拥抱、哺乳、逗弄、摇晃、穿 衣、洗 澡等,8个月龄儿童即可理解“躲迷藏”游戏的意思,知道妈妈 遮 住 脸 后 不 久 再 会 露 出 来 (预 测 )[5]。 而ASD 儿童则较难参与“

躲迷藏”游戏,也难懂得游戏的规则和预测意义。


3 ASD的社会认知缺陷


目前已了解,ASD 在共享能力、共情(同理心)、共同注意、揣摩理解对方、合作行为等方面明显落后或存在缺陷,这同样损害其制定规划和执行计划的功能。这种现象可追溯到 ASD 早期模仿能力的缺陷,所谓 ToM 能力的获得也是基于模仿的开始[7]。ASD 的早期模仿损害可罹及以后一连串的情感分享、分享注意、假装游戏和 ToM 的发展,进而损害其更广泛的社交功能。目前还无法确定智力接近正常的 ASD 儿童是否发展出 ToM 能力,有些 ASD 儿童完全可能学会用其它策略来解决 ToM 任务,但在现实生活中依旧表现出明显的社会适应困难,表明他们的 ToM 能力并没有真正发展[5,7]。研究发现 Asperger儿童也会表现把自己支配的资源让给他人、使他人获益的 行 为,但 在 此 过 程中,即使对方不需要或感到厌烦,他们还是“慷慨”地将物品给出,推测这只是简单机械模仿的行为结果,在真正揣摩对方喜恶、尴尬、意图、动机等方面仍显得“幼稚”[6]。研究还表明,对高功能孤独症儿童运用家庭情感训练及与宠物互动等干预后能一定程度改善其分享行为,但他们在主动性、自主性、独立性方面始终很差[6]。目前,ToM 研究衍生出多种实验范式,从不同层面揭示 ASD 存在较为特异的 ToM功能异常,如无法理解对方行为目的、意图、信念、愿望、欺诈、掩饰、玩笑、比拟、“口是心非”等心理活动,推测是共享行为或利他行为滞后的共有表现,但仍不清楚两者是否互为因果关系。对 ASD 人群的分享行为形成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对其神经心理学的深化研究目前逐步探入到利他行为(altruistic)和共享行为,预示这方面的探索突破可为其矫治提供重要依据[8]。神经科学研究在探索 ASD 社会认知缺陷的生物学基础方面获得了不菲的成就。面孔表情/情绪识别是社会认知的基础,ASD 儿童早期表现出面孔识别、表情认知和共享行为等方 面 的 异 常,磁 共 振(MRI)研究发现在面孔表情/情绪任务中,大脑梭状回、颞下回、颞上沟、杏仁核等部位出现异常激活[8]。位于大脑额叶腹侧的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的激活,使编码作用于物体并驱动对某个目的的行为,其关键功能在于把感知的执行功能转换成实践,亦可能将这种行为泛化到其他类似情景当中。如果镜像神经元发育不良,从外界获得执行计划的重要功能就难以建构。若干研究显示,ASD 患者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在模仿动作时激活水平非常低下。由此看来,镜像神经元在人建构模仿能力方面起到关键和基础的作用,也可能承载着模仿的执行功能[8]。研究还发现,对高功能孤独症做表情图刺激试验时,在表情信息处理上其激活的神经网络虽与对照组相似,但梭状回激活明显低于后者,且在楔前叶显示异常的激活,也未显现杏仁核的激活(对照组则明显激活),提示 ASD 识认表情时依靠不同的神经机制,存在着一个不同于正常人的神经通路[7-8]。另一受注目的神经核团是梭状回,辨认人物面孔图时正常人梭状回激活水平是同时被测 ASD 的4倍,在执行奖赏任务时正常被试双侧梭状回、前额叶皮层以及右侧脑岛被激 活,而 ASD 则 只 有 左 梭 状 回 前端、额叶皮层中上部出现激活;两者比较,在得到奖赏时对照组左侧梭状回激活水平明显高于 ASD 组。辨别母亲或陌生人面孔时,ASD 组面孔识别中枢的激活水平较同测正常儿童低25%。在最新研究中,有人采用两个独立的脑fMRI系统研究了孤独症男性患者的脑功能。他们从影像中提取了大脑控制部分的扣带皮层反应的基本单位,其中大脑控制部分反映了人的想象与特征向量(自振)结合而产生的特定执行行为;结果发现,在人际交往中,个体做出决定(自我阶段)时也会引起同样的自振过程。继而,通过人际交流游戏发现,患者表现出扣带皮层自我反应向量的急剧减少,减少的程度在变化参数上与其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说明扣带皮层自我反应的减少值可以客观地反映神经的“内在表型”。该项研究有可能为定量评估孤独症提供参考方法[3,7]。总之,随着 ASD 神经心理及康复治疗方面的深入研究,日渐反映出其社会认知的缺陷是凸显的核心问题。因此,可以预计在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评估分析、ASD 儿童社会认知的定量定性研究、探寻可能的脑神经网络通道、康复矫治策略的制定等方面将成为纵深研究的方向,显然也会是 ASD 未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参考文献

 [1] Buss DM.进化心理学[M].2版..熊哲宏,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Kakinuma M.Development of shared intentionalityand theo-ry of mind in children with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J].The Japan Journal of Autistic Spectrum,2014,12(5):7-13.

 [3] Tomosello M.A 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thinking[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4. 

[4] 刘步云,静进:儿童利他行为发展及相关神经机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6):406-410.

 [5] 李咏梅,静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研究进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682-685.

 [6] 余美侨,静进.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及影响因素[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2(5):610-612.

 [7] 顾丽萍,静进,金宇.孤独症的面孔认知特征[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9,36(1):103-105.

 [8] 王馨,静进.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镜像神经原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7(3):322-324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
机构简称:中山三院
成立时间:1970年01月01日
区     域 :广东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 科研学术机构 | 事业单位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早期丹佛 | 职能治疗 | 小组课
最新文章
1公益活动:2024年世界孤独症日活动
2静进医生:孤独症人士到底有没有心智理论
3静进医生:孤独症孩子为何容易出现倦怠

作者专栏sign up

静进
静进

广州市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所属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儿童行为发育中心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科研学术机构| 事业单位
热点文章
1孤独症会掩饰自己吗?大龄孤独症人士如何掩饰自己?
2静进老师——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2是诊断ASD的“金标准”吗?
3静进医生:孤独症是神经多样性的存在吗?如何理解孤独症为“神经多样性”的观点?
相关文章sign up
  • 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在耳边不停地拍手去屏蔽声音,很容易受到周围声音的干扰,也有的孩子会出现重复刻板动作,比如不停地摆弄手...
  • 这看起来就像自闭症个体没有情绪上的表现,或者情绪表现总是非常过激。到成人期,自闭症个体在辨识生气、害怕、惊讶和厌恶等情绪...
  • 认识情绪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经过干预后也能认识基本情绪,但是在发展情绪反应上是比一般发展的孩子要慢的。这看起来就像自闭症...
  • 孤独症谱系障碍也称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5年,我国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 在学龄期,自闭症症状不是特别明显的孩子可以与一般发展孩子比较类似地表现情绪,但是很难描述自己的情绪。他们可能会说自己并没...
  • 上午我们带啾啾在小区和小朋友玩,遇到一个小姐姐,会跟小姐姐互动,一起玩耍。能够和陌生的小朋友进行互动,表达自己想要一起玩...
  • 随着微生物与大脑相互作用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肠道菌群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大脑和行为的重要性。目前...
  • 孤独症谱系障碍 ( ASD) 是一种于婴幼儿期发病的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ASD 可导致患儿行为和交流障碍,部分患儿于 ...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