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绘画治疗在孤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绘画治疗在孤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 2023-03-08 09:37:59
  • 2.1K次
来   源:美术教育研究
作   者:
摘   要:绘画治疗因其适用人群和适用特点的优势被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特殊的艺术疗法,“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它的最大价值。这种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潜藏于人们心中的情绪抒发出来,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目的的效果不免令人惊叹。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和服务的过程中使用绘画治疗,可以帮助服务对象发现与解决问题。绘画治疗的过程可以使孤残儿童的情绪得到很大程度的宣泄和呈现,从而促进孤残儿童认识自我并改变不利于其成长的敏感、孤僻等个性。绘画治疗与社会工作的结合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而且需要社会工作者投之以爱和包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绘画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绘画治疗在孤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应用研究,特殊儿童,社会交往,自闭症患者

程月红


【摘要】:孤残儿童作为特殊儿童的一类,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类特殊群体在社会工作领域中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部分孤残儿童因自身生理缺陷而受到歧视、被忽视,或因特殊成长环境的影响,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自卑、社会交往能力弱、行为偏差等问题。该文在分析孤残儿童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绘画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可行性与应用路径,从而找到绘画治疗与孤残儿童社会工作相结合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绘画治疗孤残儿童社会工作


一、绘画治疗概述

1.概念

绘画治疗是以绘画活动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治疗形式,它通过绘画让患者产生自由联想,从而稳定和调节其情感,在追求艺术美的过程中治愈精神疾病[1]。绘画治疗在现今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治疗方式,它能够借助非语言和自由创造的优势,帮助绘画者将潜意识内的压抑和情感表达出来,使绘画者能够在此过程中得到情感的抒发和满足,从而获得非语言性心理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2.理论基础

绘画治疗以大脑功能偏侧化理论和投射理论为基础,大脑功能偏侧化理论表明人的右脑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还与艺术思维密切相关[2]。因此,绘画治疗可以在处理人的创伤性体验、情绪心理问题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在绘画治疗中,投射被认为是无意识主动表现自身的活动,是一种类似自由意志物在意识中的反映[3]。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在绘画中不受限、无意识的环境下将自身潜意识里不易被发现和挖掘的那部分内容投射在作品里,使内心被压抑的经验和情感得以宣泄。

3.特点

绘画治疗具有非语言的沟通特质,绘画会为来访者营造安全、自由的氛围[4]。绘画能借助作品透露出绘画者潜意识的内容,相关人员通过专业的分析可以帮助绘画者认知自己潜意识里隐藏的情感和意念。


二、孤残儿童的问题表现

孤残儿童指身有残障或失去亲人的儿童,其主要生活在福利院中[5]。他们是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总的来说,他们在生活、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被忽视

多数孤残儿童往往从小生活在缺乏原生家庭成员陪伴的环境中,加上先天心理或生理缺陷以及后天的某些人为因素,他们在成长中的需要往往未被满足,当孤残儿童的容量超过儿童福利院照顾者能承受的限度时,他们就容易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忽视。另外,尽管现今相关机构发展出一种“类家庭”的寄养模式,但该模式中的“父母”一般不只照料一名孤残儿童,而是同时作为几名孤残儿童的“父母”,这无疑容易增加机构内“类家庭”中孤残儿童被忽视的概率。

2.被歧视

孤残儿童面临身体的残疾或失去亲人的境况,但一些社会公众不仅没有给予其足够的同情和包容,反而以特殊的眼光看待他们,这导致处于塑造人格关键时期的孤残儿童内心深受创伤。孤残儿童容易被贴上“残疾”“孤儿”等标签,这些标签不仅在一些公众内心形成,而且在孤残儿童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容易不断被强化,这导致消除社会歧视存在困难。

3.行为偏差

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看,孤残儿童在应该塑造信任人格的时期没有得到满足与训练,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就容易形成明显的不信任、畏惧、退缩的人格特质。他们通常在与人的交往中显得胆怯、羞涩,其社会交往能力也因此难以得到必要的训练。长期生长在这种环境下,孤残儿童往往比正常儿童更迫切地期望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认可,而这种强烈的心理需求甚至容易导致一些孤残儿童产生叛逆心理等行为偏差[6]。


三、绘画治疗在孤残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社会工作者是具备较强理论功底与实务能力的、从事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的首要主体,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扮演着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协调者等多重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师较为相似,甚至有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提供个案工作服务时,其服务的过程与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极其相似。因此,绘画治疗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可以为社会工作所用,社会工作者可对服务对象进行绘画治疗,以协助发现并解决其问题。

第二,绘画治疗的适用人群较广,可适用于低文化水平人群、不能说话或拒绝说话的自闭症患者,或者其他方法均无疗效的来访者和情绪障碍、创伤等心理疾病患者[7]。绘画治疗可以辅助社会工作者在建立专业关系时发现孤残儿童这类服务对象存在的外显或内隐问题,加深对服务对象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为制订服务方案做好铺垫。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对服务对象做“房树人”测验,根据服务对象绘画时花费的时间、内容的构图、色彩的选择等分析服务对象的性格特点、潜意识隐藏的问题表现。

第三,社会工作服务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是较高的,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应同时具备专业伦理、专业理论及专业技巧方面的优良素质。孤残儿童是特殊的服务对象,其性格特征或其他因素可能会使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处于被动地位,甚至遇到被拒的情形。孤残儿童可以在社会工作者扎实学科知识与专业技巧的服务下,在绘画治疗中放下他们的心理戒备,在绘画中自由地发泄内心的痛苦,从而促进情感宣泄。


四、绘画治疗在孤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中的应用路径

1.孤残儿童个案工作中绘画治疗的应用

美国社会工作学者鲍尔斯认为,个案工作包含“艺术”和“科学”的因素,它是运用有关人类关系的科学知识和改善人际关系的一种艺术[8]95。也就是说,个案工作本身是一门艺术,它致力于改善人目前的问题以达到良好的社会福利目标。社会工作者让孤残儿童自主绘画或给定主题任其自由发挥创作,在其创作的过程中可适当对其绘画做出反应,从而为赢得服务对象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做好铺垫。

在绘画过程的开始、中间及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所要准备的工作会有所差异。开始阶段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关系的关键阶段,同时是个案工作开展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要尤其注意服务对象画出的第一次作品,这幅画是服务对象在毫无心理戒备的状态下画出的较能真实反映自我的作品,此作品是发现与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的敲门砖。中间阶段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起专业关系之后逐步发生改变的过渡期。在此阶段,社会工作者应灵活、熟练地运用沟通、倾听等技巧,适时对服务对象作品中较为突出的部分做出试探性提问并认真做好记录。除此之外,社会工作者还可结合“社会-心理”治疗模式更深层次地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发展过程,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问题,这一模式是将个人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加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8]106。在此模式中,服务对象可在社会工作者的引领与探索下,通过绘画找到其潜意识与情绪相关的各种问题,从而增加对自我的了解,促进个人成长。在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要做好服务对象第一次作品与最后一次作品的比较分析,结合服务对象在外显行为和个性特征方面的变化,评估服务对象是否比开展个案工作服务之前有较好的转变,如,从自卑渐渐变得开朗,甚至开始主动与他人建立友谊。笔者认为,将绘画治疗和个案社会工作结合是两种不同艺术的融合与升华。

2.孤残儿童小组工作中绘画治疗的应用

从目前来看,在多数情况下,孤残儿童是在儿童福利院的机构养育模式下生活的,也就是说,他们是群居生活。由于在封闭的机构养育模式下成长,孤残儿童往往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较难顺利完成社会化。把他们集中到小组活动中,有利于促进他们了解自我特征,发现自身的行为偏差,从而促进个人行为的转变。

社会工作者可以将绘画编制成个性化的课程,按照小组工作的服务模式将服务对象分成类似“成长小组”这样有着特定主题的小组,在小组内与他们一起制定小组规范,建立友好关系,共同完成小组目标,组织他们开展绘画创作。由于孤残儿童的特殊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合理为他们选择适合的绘画材料,再让其自由绘画或创作规定内容,如“房树人”测验等创作方式,在绘画结束后鼓励他们分享,表达自我的感受。这样,社会工作者既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他们出现的问题的共性,找到适合全体的解决方法,又可以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症下药。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服务对象都会配合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分享自己的作品,这时,社会工作者就应特别关注一些特殊的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结束后予以其具有针对性的个案辅导。

3.孤残儿童社区工作中绘画治疗的应用

孤残儿童由于自身带有残疾或无亲人陪伴,常常会引来一些公众的区别对待。他们的身份往往被标签化,但他们往往难以通过自身力量甩掉这些标签。标签理论在社会工作中有其适用性并被广泛使用,其要求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中要将孤残儿童的标签去掉并使其恢复成正常人。在孤残儿童中开展社区工作,主要是针对社区中的孤残儿童或被他人收养后生活在社区中的孤残儿童展开服务。即使一些孤残儿童有了重新组建的家庭,但是他们身上的标签往往依然存在,这无疑会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首先,社会工作者可通过绘画治疗使他们内心的自卑与标签内化投射到绘画中,促进其情绪的释放,给予他们正向鼓励,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其次,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征得孤残儿童与社区宣传部门的同意后,将他们的绘画作品展示于社区服务中心,让社区的居民或其他社会公众了解他们的心声,改变过去对他们不包容的态度,弱化对他们的固有标签印象。


结语

绘画治疗因其适用人群和适用特点的优势被作为心理治疗的一种特殊的艺术疗法,“此时无声胜有声”正是它的最大价值。这种通过绘画的方式将潜藏于人们心中的情绪抒发出来,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目的的效果不免令人惊叹。在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和服务的过程中使用绘画治疗,可以帮助服务对象发现与解决问题。绘画治疗的过程可以使孤残儿童的情绪得到很大程度的宣泄和呈现,从而促进孤残儿童认识自我并改变不利于其成长的敏感、孤僻等个性。绘画治疗与社会工作的结合不仅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术,而且需要社会工作者投之以爱和包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发挥绘画治疗在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3][7]骆祥添.绘画治疗综述[J].心理医生,2017,23(23):3-5.[4]邵航,郑婧.绘画治疗的浅议及运用[J].作家天地2020(19):

174-175.[5]王华影.孤残儿童社会交往问题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8(35):27.[6]闫妍.孤残儿童心理发展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45):243.[8]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成都港川三益康复医疗中心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成都港川三益
成立时间:2012年06月27日
区     域 :四川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民办诊疗医院
优势课程: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职能治疗 | 能力评估
最新文章
1成都港川三益_成都武侯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排名情况?

作者专栏sign up

张雪莲
张雪莲

成都市

人物性质:机构特教
所属单位:成都港川三益康复医疗中心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特教
区     域 :四川成都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民办诊疗医院
热点文章
1青岛即墨区西元庄公交司机送乘公交迷路的孤独症青年回家
2大龄自闭症人士未来和归途在哪里?42城46家的这所机构托养模式值得借鉴
3宁乡市市妇幼保健院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启动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