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诺爸诺妈的语言课:第一期生活中的旁白

来   源:成都晟爱儿童干预中心(成都市青羊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比如说我们会发现,我不能在每一个场景都跟孩子说同样的话,或者说我不能成为那个我是话唠,不是唠叨鬼,不是同一个词或者是什么反复跟孩子去说,就是这样子的一个状态。诺妈:是这样子的,就比如说我带我儿子去超市,我发现了他喜欢那个电子秤,那怎么办?
关键词:强化物,认知,仿说,模仿,刻板行为,易春丽,李雪

文章来源:诺爸说;ID号:nuobashuo

孩子开口说话,算是大家在新入圈时可以说是头等大事,很多人甚至都是因此跌入深坑的,想想我们其实也算如此,孩子两岁四个月时几乎没有音,这也是我们最初焦虑的源头。

关于语言的话题其实我聊过很多期,但是总觉得翻来覆去,聊的都是意愿,信心,背后动机,挫败感之类的很干吧的东西。这也和我的思考方式有关,凡事喜欢追问背后的根源,但是也常把话题战线拉的太长。而诺妈的解答日常班里家长的方式,恰恰是贴近生活,以实际的例子和习惯示范出来的,这恰恰是我所欠缺的。

那么就来系统的聊聊关于孩子的语言,我们到底如何陪伴,才能帮他真正的逐渐发展进入说的学习通道上来。我们计划花个五六期(也可能更长一些),按照孩子的语言发展阶段和进程,结合我们当时辞职回来,陪伴孩子从没有音,慢慢到最初的语言出现,再到慢慢能够自己表达的整个过程,来分享分享我们日常的一些做法和关键点。来和大家一起回顾下我们在陪伴孩子语言发展时的那些点点滴滴。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给孩子语言环境,才是他学习和模仿最重要的基础。第一期为了防止我再刹不住车,我们特意采用了,关键问题提问,诺妈解答,以及我来补充的方式来开展。

也特别感谢下小鱼老师,专门讲整个的录音整理成文字稿,方便习惯阅读的家长查看。全文内容较长,总计一万三千字。

诺妈说语言第一期:如何做孩子才肯开口?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开一期新的节目,针对大家特别关注的,孩子的语言发展这个问题,暂定名字为“诺妈说语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跟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孩子最初从完全没语言,不肯说不愿意说,到后来慢慢的发展,但是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仿说的阶段、不会问为什么的阶段、总是提重复的问题的阶段等等,到底该怎么去面对怎么去处理。我也希望跟诺妈一起,去将我们在诺诺长大的过程中,他的语言成长发展丰富的一路走来的路径,让大家能够更清晰的去了解。

今天是我们第一期的节目。第一期节目我来做主持人,主角是诺妈,我会提出大概五个左右的问题,就最初孩子在没有音不会说,父母最焦虑的阶段来展开。

诺爸:

第一个问题:很多家长会特别担心,想问的问题肯定是我到底该怎么才能让孩子快速的、快点说话?你看他已经那么大了,这一步慢步步慢呀。马上进入幼儿园了,我对于孩子迟迟不开口这个问题非常焦虑、非常担心,怎么办呢?

诺妈:

我的个人感受,从诺诺的成长经历来看,以及我现在所面临的家长的状况,我自己做出两个判断。

第一就是,刚发现孩子没多久,陪伴时间不长,而急于让孩子开口。这种阶段呢,我来告诉你,没有捷径可走。你就是要放下你的所有一切来陪伴你的孩子。

在你没有陪伴孩子很久的时候,也就是孩子对你的亲子依恋关系还没有到那种,妈妈的感受是什么?就是你上个厕所他得粘着你,你干啥他都得粘着你的这种状态的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带着孩子去生活,去感受生活。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在你带着他感受生活和生活的当中,你需要先有语言输入。就是这个旁白加输入的时候,也就是后来圈里大家所说的黑屏期。这个阶段可能孩子会对你不应不理,但是你一定是,我那个时候最大的心理感受就是,放下你的焦虑以及标签,带着孩子去生活,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好。在你和他生活的当中,发现你自己的语言已经开始有变化。当你自己有变化的时候,你和孩子相处的亲子关系紧密连接的时候,下一步就可能会为孩子开口而着急,就是进入第二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就是大家可能陪伴了一段时间,孩子对你的亲子依恋关系非常好了,但是孩子还迟迟不开口,会很着急,以及有一些偶尔的零星的语言的时候,可能着急了会对自己的需求发出一两个词。而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应该是他着急,父母一定不能着急。你的心态一定要调整好。你还是那个耐心的、旁白的、等着孩子给你多一点回应的家长。

而这个回应包含肢体动作回应、眼神交流以及他的语言交流,这种回应是泛概化的,并不是语言才是终极的回应,就是这样一个阶段。然后在步入这个阶段之后,孩子感受到跟你之间相处的美好,那我相信孩子开口就不远了。

诺爸:

我简单补充一下,就是总结一下诺妈刚刚所讲的,很多家长他的潜台词背后就是说,我特别恐慌、我特别担心、我特别怕,然后我就是想快,我就是想让孩子的语言一下子出来。语言的学习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你这时候最该做的事情,实际上不是去追求,因为你害怕恐慌,你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快,而是这时候恰恰你需要慢下来,就是你需要将,我该怎么让他能够快点开口这个问题,换成,我到底该怎么跟他一起去生活,他才能够意识到语言的作用,意识到语言的高效性,意识到语言是一件很好的、很有趣的、能够让别人更好的理解他的这样一种工具。他愿意去讲。

因为大家需要能够明白语言的本质是一种沟通工具,他需要说我愿意,我想向你诉说什么、分享什么,我想让你知道一些什么,他有这个意愿,他才会有语言的产生。如果你只要能力,你却不管意愿了,那么语言即使出现,实际上很快你就发现出问题了。他是能不说就不说,而且整个他自己的主动性会具有很大的问题。

除了意愿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信心。小孩刚开始对于说话这件事情,很多时候在父母的这种逼迫之下、压力之下,他自己本身词汇量,包括对于发音、包括对于语言的组织,本身能力都不够,父母又特别希望说孩子一下子就能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水平,给孩子所带来的压力,很多时候会让小孩感受到非常强大的挫败感。

因为语言的发展之前,还有一个,前语言的发展阶段,它实际上是孩子跟大人之间的那种连接的建立,再到后来他慢慢能够用情绪去表达他的这个想法,愿意还不愿意。再到后来是他通过他的肢体、通过他的动作、通过指去表达他自己,再到后来才可能会用嗯什么之类的就是那种简单的语音,才会再到后面变成所谓的有意义的词语或者是真正的语言的出现,实际上也是在这个时候才产生。

实际上在这之前,你是有很多的路跟前置的过程要去走的。所以大家对于语言这件事情你一定不能着急。如果有人告诉你,他可以几天或者很快就把孩子语言给逼出来,即使真的出现了,那么小朋友在后面实际上他的语言也会出现问题,很快就会遇到那个所谓的天花板,没有办法自然的向前去发展。

诺爸:

第二个问题:很多的家长会说,我现在也很慌,我也想陪他,我也想做好,但是我无从下手。我才刚刚开始真正的意识到家庭陪伴的重要性,但是到底我该怎么陪?我特别害怕我自己陪不好,是不是我要把他去送去那些更专业的、更有用的地方。对于这事儿你怎么看?

诺妈:

诺诺发现问题的时候,可能大家也知道,我在诺爸给我看完三分钟的视频之后,就是所谓的桌面教学或者是墙角逼迫的这种教学之后,我是完全放弃了。我回想了一下,如果我想有一个正常的小朋友,那我应该给他正常的生活。

那我儿子身边的小伙伴,正常的小孩是干什么呢?他们每天就是早晨吃完早餐下楼溜滑梯,完了以后爷爷奶奶带着一起遛公园,或者是跟小伙伴一起玩玩。然后妈妈约着妈妈圈的孩子,带着他们一起玩游乐场,或者是短途旅行,或者是回到家庭生活,去上一些正常的早教课。然后下午小朋友会睡午觉。两岁之前的小朋友可能会属于上午睡短暂时间,下午睡短暂的时间。两岁之后的小朋友,他可能是下午睡午觉,起床以后继续玩乐,就这样子一个状态。如果我把孩子两岁就去学习,那我觉得这就是反常理的,所以我就否定了这个行为,然后陪伴自己的孩子。当然在最初我可能跟大家一样,也很焦虑,我是亲妈,不焦虑那是假的,但是这种焦虑的情绪是慢慢的缓解的,原因是因为随着我对自己孩子的了解,以及我和他深度的陪伴之后,会逐渐的减缓我的这种焦虑。

比如说诺诺最初在我陪伴的时候,他不应、不理、不看我,但是,刚开始他晚上睡觉是和外婆睡的,我陪伴他睡觉四个月之后,然后他晚上睡觉开始和我睡觉了,不愿意再和外婆睡觉,这就是点滴的变化。这种点滴的变化就能让我感受到孩子他是需要我的,而需要我这个妈妈。那我就发现这种变化坚定我内心的行为。

然后再到孩子跟我一起相处之后,刚开始阶段,比如说我刚开始给他去读绘本,坚持读绘本、享受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呢只是一开始我读他在家里满场跑的状态,但是三个月之后,有一本书吸引了他,然后他每天晚上在我跟他洗完澡,在特定时间可能去拿书的时候,孩子就会拿着他喜欢的那一本给我,而且只翻到那一页,觉得妈妈读的那一页有趣,就翻到那一页让我读,然后不会再让你翻到其他下一页。那我就知道孩子跟我之间是有感觉的,而这种感觉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情当中就加深了我对他的理解,也更加肯定了我自己,我才是孩子那个所谓的最好的训练师。

诺爸:

我也再来补充一下,就是对于前面到底怎么陪的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实际上是基于焦虑跟恐慌,甚至说我就得去找最贵的、最好的地儿、最好的训练师、最好的机构。我这么讲,我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真正对于孩子最重要的人是谁?你不管去问谁,他一定会告诉你是孩子的妈妈,是孩子的爸爸。父母对于孩子的陪伴,父母对于孩子的作用和价值,是其他人都无法去取代的,这个也是我一直以来的理念。所以一直以来我只认同、也只建议家庭深度陪伴这一条路。

再来说一下到底该怎么陪这个问题。前期重要的一定不是你在意的表象能力,孩子一切的他要有后续的这个比如说他的语言、他跟人之间的玩的社交、他对于人的关注,他最重要的前提是什么?他跟人之间的连接感,或者是说孩子跟妈妈之间的那种情感的那种重新的唤醒,他能愿意去向妈妈去表露自己的情绪、表露自己的这种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他愿意跟你哭了,他愿意去拉着你帮忙了,他愿意去粘着你了。那个事情,母子依恋关系它是这件事情的最重要的前置基础。对于这块大家可以去读一读易春丽的《重建依恋》这本书,包括鲍尔比的《依恋三部曲》,就是他将一个孩子在婴幼儿期跟妈妈之间的关系,对于他一生的这种决定性的作用,真的聊得还是挺透彻的。包括李雪的《当我遇见一个人》也是聊了这个问题。这三本书好好去看一看,能够去解决就是你对于当下陪伴孩子最重要的关键问题的目标这个问题的答案。

再来说一下这个事情,为什么我再去强调这个依恋关系?依恋关系它背后折射的是什么?是连接感。连接是什么东西?他愿意去向你去表达,他就是对于孩子真正开口去说的最重要的、基础的、意愿的建立的过程。如果你最后天天说话变成了一种逼迫,为什么那么反对机构,因为机构里边总是拿着所谓的强化物去吸引、去勾引、去让孩子因为要吃的这个东西才说。他那种是完全没有主动性的。而且很快你就会发现他只能在那边去教那些所谓最简单的名词。这种名词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就算你教几年,实际上孩子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对话。这就是我为什么讨厌这些问题的这么一个原因。诺妈补充一下。

诺妈:

我个人认为是这样子的,因为孩子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孩子的无论是身心健康发展,还是他的生活能力发展以及他的表现,你能够看得见。这个看得见是说,你眼睛看得见,或者是说你心灵看得见,而孩子这种看得见,只有妈妈你知道他处在哪个阶段。我觉得在小年龄段的孩子,就是孩子处在哪个阶段,我们就做哪个阶段的事情,做合适孩子下一个阶段发展的事情。所以就是这个度的把握就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是逼迫而来的,所以我觉得你是最了解他的那个人,所以做这件事来说,回到生活当中是最自然不过的问题了。

诺爸: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去陪了,给孩子一些旁白了,然后我们却发现孩子从来都不肯说,都是特别的逃避,甚至是故意的不理你,就所谓的没有眼神,或者说不听指令,或者是根本就不应名、不给回应,在这过程当中,很多家长心里会犯嘀咕,说会不会是小孩根本就学不会说话,会不会就一直持续这样的状态?会不会去变成了就所谓的网上一直描述的那个特别可怕的,就是以后都不能自理的那种状态。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诺妈:

孩子陪伴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初期,你的旁白输入,首先我能够想的是什么呢?诺诺对我不应、不看、不理,而我能做到的是什么?我可能更多的是想我这个妈妈、我在旁白生活当中是怎么做的。那我总结下来出现两个点,第一,我们自己家长是否无意识的或者是潜意识里出现了跟孩子对话,或者是旁白,在初期的时候会因为这个标签而陷入了对孩子的考量。就是你给孩子提出旁白,或者是孩子有简单、有肢体动作的需求,那我们是不是在一直在期盼着、看着他、等着他开口,发现他、静待他开口那一刻,你就心里那块大石头落下来了。而你的这种表现,无时无刻,可能你自己不自觉,但是孩子是绝对体察得到的。就是你可能在跟他交流或者是旁白过程当中是有考量孩子的成分在的。在初期一定要收下你那个考量的心态。我是这样认为的。

或者是我在跟诺诺去输入的过程是这样子的。大概我陪伴他半年之后,诺诺有一次跟我接儿歌,是因为我跟他去取快递。取快递的时候呢,我平时会抱着他,抱着他的时候,我那天跟他讲了很多话,然后我又不知道跟他说什么了,然后孩子呢抱在手里,但是我又觉得不说点啥好像又不太对。然后我就唱儿歌了,我就说你和妈妈一起去取个快递吧。然后我们就去快递柜取快递的时候,我就跟那唱找朋友,唱到最后,然后我去取快递按键了,拿东西的时候,最后两个字再见,我没有唱。后来我就听到诺诺接了这个词“再见”,而且他那个词声音非常小,然后他的词的发音非常非常低。那个音调调只有妈妈听得懂。然后我听懂了之后,我就知道了,他会接的。那一刻我就发现他会讲话,他会有音了。然后就是你平时跟他晚上睡觉啊,旁白输入的过程他是有在吸收的。

然后在你日常生活当中,我经常跟很多家长说一句话,就是很多家长会说,哎呀我说那么多他懂吗?会问这个问题来抛给我。因为孩子不看,没有回应的时候,家长就会说我说那么多他懂吗?会不会对他理解太困难了,就是这样的状态。我想了一下这个问题的点是什么?我觉得是,妈妈说不说,是取决于妈妈,是你的事情。孩子反不反馈,何时反馈那是他的事情。他的事情、他的感受,我是不能替他去做决定的。这种感受是需要孩子自己来的。所以我就会坚持去做妈妈我该做的事情。我会在生活当中耐心的旁白,然后再去简洁地发现自己的语言。比如说我们会发现,我不能在每一个场景都跟孩子说同样的话,或者说我不能成为那个我是话唠,不是唠叨鬼,不是同一个词或者是什么反复跟孩子去说,就是这样子的一个状态。如何在简洁的语言中去丰富我自己,然后就觉得给自己又找了点事情干,而不是把我的焦点放在孩子给不给我回应的点上。我会觉得说,原来我丰富了,我是给自己找事干,不是给我儿子找事干,就是这样子的一个状态。

诺爸:

小孩前期语言没有音或者不肯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小朋友他意识不到语言的作用,而且在这过程中,很多跟语言相关的体验是特别的挫败的,就是他特别希望,就是他在他的视角里边,他觉得爸爸妈妈爱我,爸爸妈妈就要理解我,他们要能够读懂我的内心的所有的东西。我渴了、我哭了,我喊两声,他就要立刻就能满足我。但是当父母因为焦虑、因为担心语言,很多时候在去面对孩子的时候,你没有真正的让孩子意识到语言的作用,并且教会给他示范、给他足够多的旁白,让他知道怎么说。

或者你在这过程中没有去意识到孩子对于说这件事情他本身是没有准备好,他会觉得自己做不到。就是我们的小朋友有一个巨大的特点,就是他非常害怕自己做不到的那种挫败感会把他给吞噬了。所以很多时候家长你在这过程中越焦急、越逼他、越给他压力,你却意识不到孩子本身他对于这件事情严重的不自信,你去硬逼他,最后孩子宁可说这个我这个不吃了,我这个东西不要了,我不要你抱了,我都不肯说。就很多时候就陷入这种循环。

所以你在这过程中一定要去能够体察孩子的挫败感,一定要将他跟说的有关的经验是开心的、是自然的、是提醒的,并且在这过程中逐渐让他意识到,说真的没有那么难。宝贝,你是可以做得到的。就像我一直会用一个类比,就像我们自己学英语一样,如果想让你真正的开口,真正的能够说好英语,你得先背单词,你得先发音准确,你得先跟着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学习,这些发音你要一次又一次的听。因为否则的话,一说你发音不对,什么不对什么之类的,老是否定,老是打击你根本嘴都不敢张了,为什么?一张嘴你就觉得是错,既然错了,所带来的经验是特别糟糕的,那我就干脆不要讲了。

很多妈妈还有一种误区,就是孩子好不容易有一点点音了,就无时无刻都去考他,就是这是什么这是什么这是什么?同一个问题你一天问了八十遍,小朋友不烦才怪呢。我明明已经知道了,我明明已经说过了,你天天就来逼着我。你已经把语言变成,为了满足,就是让你减缓焦虑和恐惧,你却已经让孩子变成了一个就是非常枯燥,对于他来讲要不断地去打扰他。他明明很专注在玩,然后变成了一种胁迫。实际上你是为了所谓的战胜或者减缓你自己的焦虑,你却完全没有看到孩子的内心,它不是那种自然的、正常的生活对话。

这个很多时候就是潜意识里面,我们对于语言的焦虑,反而导致了孩子不敢说、不肯说、不愿意说,也觉得自己做不到,他也没有意识到说他需要说。反而实际上我告诉你,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大龄的家长、大龄的孩子,他为什么语言那么慢?就是因为父母在这过程中操之过急,然后也没有看到说孩子本身的那种挫败或者那些负面的经历,对于孩子的这种胁迫太多了,所以导致小朋友他的语言就迟迟出不来。

诺爸:

第四个问题:就是在生活当中,我们到底该怎么给孩子输入跟旁白,怎么给他去示范?

诺妈:

我讲一下我在最初引领诺诺生活的时候。我原来怎么自然生活,我可能带孩子就怎么自然生活,可能重新调整一下。在最初陪伴诺诺的时候呢,我有一次发现,原来我的习惯是可能跟孩子一个星期去两次超市,然后带他的时候呢去两次超市之后,把冰箱塞得满满,把一周的食物就准备好了。后来我发现我为什么要把冰箱塞满,我可以带孩子放慢脚步去生活,然后我今天吃什么我就买今天的,明天吃什么明天再去,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我可以换着我儿子在我家方圆三公里之内的超市、菜场,都每一周、每一天都可以不重样,去不同的地方、见识不同的人。

那我就会带我儿子刚开始生活的时候,比如说我带他去超市,我跟他说我们今天吃一个西红柿炒鸡蛋,我们买一个西红柿。然后我可能刚开始会跟他讲西红柿,他其实眼睛都是观察别的地方,坐在推车里看着别的地方,根本不鸟我的那种状态。然后我还得自己很自然的接话,好吧,那妈妈自己装。那我就拿一个袋子,然后拿袋子的时候呢跟他一起去拽那个长长的袋子,他会觉得很有意思,抓那个塑料袋,他就可以抓很长,然后我就会跟他讲,今天我们大概会用到几个数几个格子,然后从那里切断给他。然后手上拿着袋子,他拿着玩儿,完了以后我就说我们现在装一个番茄。然后他根本不理我,我就自己装完,我说好吧,那妈妈自己来吧。

然后我抓一个土豆,他不理我,自己装,然后装完了以后去电子秤去称重。后来呢我带他有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他喜欢上了哪里,喜欢的超市的电子秤。电子秤他觉得很奇怪,放上去数字在跳动,有一排小数字在跳动,完了还会出现一个标签纸。然后他我就发现他对那个东西关注非常久。然后或者说过了一段时间、过了几天之后,我发现他每次跟我去买菜的地方,他就开始眼睛找那个电子秤,然后我就知道那个东西吸引他了。然后我就知道这个就可以让他有参与感了。我每一次就会说宝贝你放吧,好不好?你放上去,然后贴纸出来了,我让他贴在哪里,就是这样子的状态。实际上他每贴一个贴纸,我就会跟他讲,嗯你现在贴的是西红柿,你现在贴的是土豆,就是这样子一个状态。

旁白的输入过程有了不一样,不是拿着食物对着他讲,可能就是,然后付钱的时候,扫码也是,我发现他喜欢那个扫码的机器,让他扫,扫一个,我让他叮咚一下,我就会跟他讲嗯这个土豆扫完了放在这里,嗯西红柿扫完了放在这里,就是这样的示范过程。不再硬巴巴地变成他不喜欢的东西了,可能会慢慢的我发现他有参与感。就是你可能对于一个东西的旁白,其实它是有多样性的。就是不是拿着跟孩子讲,或者是他需要吃的时候跟他讲,可能他因为其他东西而感兴趣而做了这个,就是可以对同一个名词在生活当中输入的过程是很多样化的那种,就是这样子的一个概念。

然后当你,一定是放下你的节奏,跟着他去生活,生活当中你会发现,总归你会发现孩子有他感兴趣的东西。然后你要从他感兴趣的东西去连接你想输入的东西,这个就是这样子的一个过程。

诺爸:

我来讲一下关于这个点我的理解。就是太多的家长,因为线上线下见了也有成千上万的人了。嗯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大家真的都太慌了。大家很多时候都是生活在恐惧当中。生活在恐惧当中会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实际上你能够留意的或者在意的,只有你的恐惧、你的想象、你的思维,实际上你对当下的、真正的现实世界你是完全忽视掉了。就是你真的想让孩子他学会生活,能够认识这个世界,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特别简单。就是你能够带他真正的去生活。真正的去生活是什么?就是你要带着他一起去做做菜,去看看天空,看看太阳,去逛逛菜场,去逛逛超市,去看看蔬菜水果,去看看小鱼,去看看小猫,去看看别的小孩在干嘛,去走走逛逛。

诺妈:

有的时候甚至是你放下你的耐心,就是为了孩子的一个小小的满足,去跑遍很多商店。就像我儿子,他会为了一颗曼陀诗糖,然后我们会跑遍大大小小所有的超市,就是这样子的节奏。

诺爸:

所以实际上为什么孩子他是现在这个状态?实际上就是因为他之前的生活缺失了。他不是缺少了照顾,他不是没有吃得饱、没有穿得暖,而是我们将所有的一切都放在那个物质的生活的保障上。你为了所谓的要给孩子多一点钱、更好的物质条件,你实际上你真正陪伴他的生活实际上是缺失的。你陪着他一起去晒太阳,陪着他去见见别的小朋友,去看看河里面的鱼有几条有几种,去看看这么冷的天有没有结冰,你根本就这些东西完全是缺失的。所以现在实际上当让你去生活的时候,你却特别想快点能得到所谓孩子的改变跟能力,你却忽视了你根本就没有给过孩子生活本身,这就是问题所在。

就所以实际上这个绕了一大圈回来,你想让孩子去所谓的掌握该有的语言,语言或者说所谓的词语分成几类,无非就那几种,就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什么借词、代词,还有复杂的一点呢,这种逻辑相关的、因果联系的这些。说白了这些东西绝大部分最初的概念的构建都是在现实世界当中的。就是我们很多时候你好好想想,你的生活是什么,你要么是在那焦虑地活在自己的恐惧跟想象当中、剧情当中,要么你就在手机里边逃避着,就翻各种不同的信息,你还告诉自己说哎我再去寻找帮助孩子的方法。

实际上孩子却是那个真正的活在现实世界的人,他能够看到手晃动的光线,他能够看到空调外机旋转的那个扇叶,他能够看到各种不同的led灯,他看到了他觉得有趣,他就会去观察,他就会去自己在那边去测试、去实验,包括拉移门、开关灯,这实际上都是孩子活在现实世界非常重要的。就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去感知的一些东西,我们却视而不见,我们还把它当作刻板行为,我们还觉得小孩有问题,到底是孩子有问题还是我们有问题?对门的邻居叫什么?河里的小鱼有几种?今天外面的太阳或者是天空是蓝呢还是灰蒙蒙的?楼下有几棵树?我们自己完全不知道,我们也完全不去感知,我们觉得它也根本就不存在,我们根本对于这个现实世界都是熟视无睹的。

你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你要有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生活的看法,你要活给孩子看,你要告诉孩子,哇你看我们家这个新买的椅子舒不舒服,是不是坐着哎呀这个腰都不痛了。你要自己用一种很舒展的、很有力量的、很有能量的状态,让孩子看到你对于生活的那种感觉跟感受。而不是天天的拿着东西逼着他,你跟我说这是水杯、这是糖、这是妈妈。天天就在那边,将孩子变成了一种被你强迫的、他自己不知所措的、只能去躲避的这样的一种状态。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像诺妈刚刚说的那个样子,好好想一想你现实当中的生活。你该带他去楼下,冷一点没关系,多穿一点,对不对?然后超市也好啊,像那种你想去买个家具,什么宜家呀,买个运动用品、迪卡侬呀,包括像各种不同的家具店、玩具店、服装店,你都可以带着孩子去走一走。

你这个时候就做一件事情,这个诺妈来说吧。诺妈我觉得她那时候讲的特别好,你也举一点现实的例子给家长听一听,就是如何跟随孩子的眼神去找到他所关注的、他所喜欢的那些东西,并且给他恰当的讲解跟旁白?

诺妈:

是这样子的,就比如说我带我儿子去超市,我发现了他喜欢那个电子秤,那怎么办?我立马淘宝,拿出手机给我儿子看,宝贝,你喜欢这个,那我们买一个这个回来。可能孩子也不看,他只可能飘一眼我的手机,然后我就买了。买完回来之后我就跟他讲,诶昨天妈妈给你买的那个东西到了到快递柜了。那我们今天那个快递叔叔来了,我们去拿吧,然后我就带他去取快递。拆完了,他发现的时候,那个东西跟他说是他喜欢的,他就很有意思。很有意思那怎么办呢?就开始在家里卖菜了。然后他是那个超市营业员,完了以后我把我家所有的菜都搬出来,然后让他开始,然后那个打标签的那个小机器可以买一个淘宝都很便宜。完了以后就开始用贴纸贴或者用胶带扯,然后用个剪刀给他剪剪,然后到了他三岁多,这些动手能力都是从你跟他游戏,或者是发现了孩子的第一个点,然后开始连接开来的。然后这个时候你的语言输入,旁白过程也会变得丰富。

比如说刚开始孩子怎么会发音呢?我们家以前就是坐电梯门一开叮咚,他就会说叮咚,然后慢慢他会发这种音。然后电子秤往上一蹭,好,出单了。咚嗯好啦,可以啦,你拿走吧。就是这样子。然后孩子就会嗯有动作,也会抬头看一眼,这是你的拿走,这是爸爸的拿走,就这样子的状态。

其实你在生活当中以基于这种点会发散很多东西出来,就比如说诺诺他最初很喜欢玩那个转圈圈,转圈圈怎么转呢?然后爸爸可能带着他转,然后我们两个人轮流上,然后是爸爸先带他转,转完了说你现在看直线走,到前面去找妈妈。然后我就会伸出手,大大的拥抱在等着他,宝贝妈妈在这里啊,你过来。然后他倒在我怀里,我也会跟他一起哈哈笑,然后或者是当我连接发到一点,就是嗯我跟他读绘本,他刚开始会对什么东西、词语感兴趣,对于语气词他是特别感兴趣的。然后我跟爸爸讲,我说他对小猪,那个猪爸爸他摔倒的时候,踩了一个玩具车摔倒,然后哎呀他对那个词儿特别有兴趣,然后爸爸就学给他看,爸爸就每次假装摔倒在沙发上,然后他就笑的砰砰大笑的那种状态。然后他就会慢慢的我们发现他也会学那个词,他再想让爸爸去踩那个或者去做的时候,他慢慢的也会去发那个哎呀的语气词。语气词对他来说他可能做得到,他就慢慢开始了。

然后还有一点就是,我家儿子刚开始跟大家一样,我家是有喜欢那个移门、推拉门、衣柜门或者是阳台的那个玻璃门,他很喜欢那个东西。刚开始我觉得孩子我们也没有参与感,然后我就发愁啊,那玩意我们怎么参与呢?后来每一次是什么?然后他在推拉门的时候,他每一次推都想把那个门就是衣柜门要推关上整齐。后来我发现我们家有两个抽屉,我把抽屉拿出来一丢丢,然后他到抽屉那里他就卡住了,他就不知道怎么去做,然后他就嗯嗯嗯开始着急,我就会来说:好,妈妈来帮你检查一下,出了什么问题呢?哪里坏了呢?然后我觉得哦原来是这个,这个凸出来了,然后再帮他推回去。然后他发现抽屉也很好玩,也可以往外抽,也可以往外拉,然后他又发现了这个很好玩。然后呢我们就会跟他讲,他每拉一次,可能里面跟他讲这是宝贝的袜子、这是妈妈的袜子、这是爸爸的袜子,然后他就觉得很有意思。

其实你在生活当中跟他这种输入还有一点是有什么呢?我后来是认识到,当孩子出了一定语言,其实在跟他玩儿的过程当中,无论是超市还是家里的摆设,实际上对孩子的空间感是非常好的,他有这种感受啊对他后期的语言、逻辑发展也是非常棒的。然后再比如说后来我就玩完抽屉了,他发现抽屉跟移门都可以一起玩,然后他自己也会设障碍,就这样挡着,他会学和模仿你的这种状态。然后再比如说他喜欢玩他的那个球,然后我就把他的球藏在衣柜里面,他再开门看见诶他喜欢转的那个球在里面,他又觉得很有意思。

就是在最初你跟他玩的时候,旁白或者是说你更加增加的是你和孩子的紧密度,这种紧密度是什么?他会觉得诶妈妈懂他,或者是爸爸理解他,觉得你们也很好玩。慢慢的他会觉得诶原来我要推拉移门的时候,每一次打开有惊喜,这种惊喜都是孩子喜欢的,都是他原有的基础上喜欢的东西,或者说是他已经熟悉的东西。而他以前可能我们没有意识到,陪伴他的时候,就是这个球在陪伴他,或者说就是这个移门在陪伴他,他会觉得有安全感,而对于他们有安全感,而不是对于我这个爸爸妈妈有安全感。当他发现慢慢地感受到我在跟他的这些行为当中的时候,他会发现诶原来妈妈和爸爸是懂他的,原来他们是知道我喜欢什么的,还会知道跟我这么玩玩,实际上这种转变。就是大家所说的亲子依恋关系的转变,或者说孩子对人的转变、对人的这种感受的转变,就是这样的过程。而他对你转变的时候,你到时候就会发现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跟他的输入和旁白都是有效的。

诺爸:

实际上,这里面有个隐含的指标。很多家长一直想的事情是什么?我要改变那个小孩,我要让他快点说话,我要让他变成我想要的样子,我要让他快点发展。但是实际上真正改变的源头实际上都是指向自己的。实际上孩子为什么这个样子,就是因为他缺失了跟你之间的共同生活,缺失了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缺失了对于说认识不同的体验跟感受,再加上慢慢的通过语言、通过某一些词语的方式去将某些东西去定义,去对于这些事情能够去归纳,有更多的理解。这样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你要做的事情就是自己真正的带孩子去体验生活的同时,慢慢的给他去讲解,去找到那种好玩的、有趣的状态。

就大家一直在说嘛,孩子物大于人,不是孩子天生物大于人,而是人太无聊了,或者对于他来讲全是强迫,一点都不有趣。不如他看到的风扇、他看到的移门、他看到的开关、他看到的那个拉手,或者是那些亮亮的灯好玩,所以他就关注那些东西去了。你要想真正的去帮助孩子,或者说让孩子能够走进一个更大的世界,那你需要去成为那个真正有趣的人,理解他的人,跟他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你也要有那种对于生活的看法、生活的感觉。今天因为这个篇幅所限啊,不能跟大家去聊太多,实际上我还挺想跟大家去聊一聊,孩子从最初刚开始都是玩儿刻板行为,再到后来能拓展到各种不同的车,再到各种不同的那些细节、属性、抽象的东西的那一路拓展的过程。那我们下期再聊,下期跟大家去聊一聊关于认知这件事情啊,认知到底是怎么建立起来的,认知是如何发展的,以及怎么去提升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

诺爸:

今天最后一个话题:我觉得也是非常的关键的。就是很多的家长在最初去面对、陪伴小孩的时候呢,因为小朋友就你前面提到说黑屏期,他基本上是不会给你回应的,甚至是很逃避、很躲闪,甚至觉得很厌烦,你在那边非常热情的、努力的给他旁白着,给他读着绘本,想带他去玩。你觉得某个东西啊他应该会玩的、愿意玩的,然后你怀着很大的期望跟这个期盼的时候,你去尝试的,你发现孩子甩都不甩你,然后就那种完全得不到回应的挫败吧,很多时候真的会让家长在最开始陪伴孩子的时候真的备受煎熬。

就是你当时是怎么面对的,或者你怎么去看待?就是在初期孩子不给回应的这段时期,我们如何去面对自己的状态跟情绪这件事儿。

诺妈:

实际上跟前面的问题的点是有点相通的,就是我能调整的只是我自己。当下的状态,我是不可能去调整我的孩子的,我能调整的是我自己的状态。比如说我的孩子就是跟其实跟诺爸所说的孩子挫败感呢是有一定的连接的,我我自己的感受啊。然后我自己感受是这样子,比如说小朋友他很开心的拿个水杯给妈妈,示意我要喝水。但是呢小朋友的妈妈就会我们正常语言澎湃,都会对宝贝说:宝贝,你要喝水呀。当你话一多,然后孩子在初期的时候,然后他就离开了,他就走开了,他走开的时候妈妈就懵了。哎那我到底是怎么办呢?然后妈妈有失落感这个时候。那怎么办呢?我的状态是孩子还有他离开了,我可以屁股抬起来跟着他呀,然后我就会屁股抬起来,然后打开他的水杯。宝贝,你刚刚是不是很渴了,想喝水,那妈妈开了,你现在喝吧。如果孩子没有进一步、没有反应给你,你可以能做的就是当下去调整自己。可以这么说吧,这个跟你孩子跟你的之间的亲子依恋关系是有很大,或者是亲子依恋关系以及孩子以往的满足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当你积极地去迈过了这一段时间,而孩子能够发现诶无论什么情况,妈妈永远是跟着我、笑嘻嘻地盯着我,而迈过了这段时间,孩子可能会下一次再有比如说有出现这种状况,就是他拿一个包装袋,要吃一颗糖,他打不开,拿给妈妈,妈妈说:哦我宝贝开不了啊。那妈妈看一看怎么回事,从哪开呢?孩子有可能基于以往的经验,他就会指一指说:你上次从这边开的,在这里。就这样子的。就是他是否有进一步动作,真的是很大程度取决于,用简单的话讲,就是你热脸贴他冷屁股,又贴了多长时间,就是这样子的一个状态。就是当下状态你能调整的是什么?他是太子,你就是伺候他的那个丫鬟。太子有啥不愉悦了,你那个丫鬟你敢有怨言吗?你有怨言了,你不得受惩罚了吗?就这样状态。当去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而妈妈对孩子的热爱真的是你可以无限性地去扩大自己的上线的,就是这样子感受。迈过这段时间,你先积极地去回应他,他就是你的领导,领导有啥就是你得热情地跟着就好了。

诺爸:

我更喜欢另外一个比喻啊,就是我觉得这倒不是一个不对等的,你必须得去伺候的这么一个角色。但是我的形容是你就把孩子当作是你要去追的那个男神或者是女神,你们还在恋爱期的时候,你特别想把他追到手,你特别想确定关系,但是呢他又特别的高冷,甩都不甩你。你在这过程中,你不能只是单方面的、一味的自己去献殷勤,实际上你应该有自己的那种魅力、有自己的那种自信、有自己的那种能量、有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然后你在这过程中能用理解他的、帮助他的、带着他去体验那些他以前未曾体验过的东西。实际上这个才是真正的能够让孩子去认可你。

诺妈:

我知道你的意思大概是可以调整。就比如说你感觉到孩子想去喝水,然后他拿了水杯给你,然后你问他的时候,当你再去有语言跟他示范的时候,孩子有压力,然后或者是走开了,然后他走开的时候,妈妈还有一种做法就你去判断,当你跟你的孩子相处的不错,那你就会说哦妈妈渴了,那妈妈喝吧。或者说你自己去拿一个水杯,然后在那喝水,看孩子会不会再来找你,就是这样子一个状态。可以随着你跟孩子之间的这种相处状态,自己积极的去做调整。

诺爸:

大家都会挫败,大家都会有这个失落的时候,前期一定还是要自己调整好自己的预期。我那个时候的心态就是,我默认孩子不会给我任何的回应,根本就不会甩我,所以我那个时候的预期我已经降到最低了,所以我就自然而然不会失落。但是在这过程中,可能一百次里边他有个两次愿意睬睬我,看看我,我就觉得很开心了呀,对吧?不是说他们天生自我封闭嘛,你看他不是看我了嘛?他哪怕次数再少,那只要说我在这过程中我是有趣的,我是理解他的,我能找到他的点,他对于我的这种关注跟回应不是会越来越多吗?事实也确实如此,到后面实际上慢慢的就是我陪孩子,我就一点,我不去想着说怎么要讨好他,而是我自己怎么能够去找到我把自己当个小孩,我对这个世界的乐趣。而且我尽量将这些乐趣能够找到一些跟他的那个兴趣之间那个交集点。你喜欢转圈,我带着你去转,大风车我扛着你,我再抱一个别小孩跟你一块转。你喜欢玩移门,玩呗。你喜欢坐电梯,我也来玩电梯,我玩电梯,我还有说有笑,一、二、三、嘀嘟,我要按这个门铃啦。这个一共有多少层?然后还要去感叹一下电梯里边各种不同的布置啊,那个是什么应急的那个按钮、那个铃一按就会有电话响,为什么有电梯里边还配备着电话?为什么有的电梯里边上面会画着啊不能乱蹦乱跳、不能倚靠、不能大声喧哗。就是我会不断地去关注这些身边的东西,然后结合孩子他的兴趣点去带着他一起去看、一起去理解、一起去思考。而在这过程中,我更多的是要求自己,而不是去要求他一定要给我回应。

所以大家一定要先能够明白啊,你如果想让孩子去改变,最需要改变,最初最需要去真正的能够进入状态,那实际上是你自己。所以少一点对于孩子的要求,多去看看自己的感染力。因为很多家长他们那种潜在的那个基调用一个词形容,真的我多说一点吧,是阴郁的、是焦虑的、是愁眉紧皱的、是乌云密布的。你想想,你如果面对这样一个人,你愿意去多观察他吗?你愿意去多搭理他吗?动不动就崩溃,动不动就来逼你,你觉得烦不烦?我希望大家自己一定要能够去慢慢的意识到,你的状态跟孩子状态的息息相关。你要有一个自然的、平静的、开心的,对于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的、探索的、有着那种童心的,可能还要一惊一乍的咋咋呼呼的,就是对于很多的事情要,哇这是啥呀?哎呀这怎么这个样子?诶我们到了几楼啦?哇开门啦。就电梯开门这么一件小事,在你眼睛里就仿佛是一件特别神奇、特别丰富多彩的事情。

当你能用这种状态,真正的你能够找到对于这个世界的重新的惊异感的时候,孩子怎么可能眼里没有你呢?你所做的一切,他实际上都会看在心里,他可能当下不给你回应,他可能当下并不会立刻说按照你所希望的样子。但是你的状态、你的那些言语、你的神情、你所说过的每个词,实际上都在他心里。慢慢多了之后,就是你给予他一些鼓励、给予他一些提示,这些东西都会出来。

就是我们甚至是发现,之前陪伴孩子半年前,他到半年后才开口,半年前的东西他实际上那些东西都记得住,都在他自己心里。

诺爸:

好,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第一期,关于孩子的语言,他一直不开口,他也一直不会说,不愿意说,到底怎么办?我简单的总结一下,实际上大家会发现,我们更多的是在聊我们父母自己,更多的是在聊我们对孩子的理解,更多的是在聊我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我们对于跟孩子一起去生活的那个本身,实际上我们之前是缺失的。

我们要做的事情,我一直以来是这么认为的,我一直以来的信条就是,我改变不了任何人,改变不了。我能改变的,只有我跟他相处的、沟通的、互动的模式,我只能改变我自身跟他所经历的这些东西。当我所改变的孩子他的成长环境、他所接受的一切、他所每天看到的一切,能因为我的改变能变得更加的宽广、更加的丰富、更加的能够在这种一次又一次的讲解、旁白当中,让他对这个世界能够有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好奇、更多的探索、更多的模仿、更多的学习,自然而然很多东西就会自然的显现的。

诺妈,说几句作为今天我们第一期节目的结尾啊。

诺妈:

嗯说的有点混乱,然后大概说的都是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呢可能大家走过了一段路,可能发现都是共同的,或者说也是能找到共鸣的。我希望的是在这个圈子里,妈妈不要给自己也标签化了。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要陷入在某个词里,或者说某个人的观念里提出的一个词,然后陷在这个词里而放弃了自己做妈妈的那种直觉。

我认为所有当妈的直觉,你和孩子相处的那种感受,会远远大于所有人跟你说过的所有话。就是妈妈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直觉,你对孩子的直觉判断是你对他最好的教育。

诺爸:

没有人天生就会爱。就是我自己真的不会爱人,尤其是对于孩子,两岁多之前遇到这件事情之前,我是缺失的。当我回来之后,我在真正的去理解、去爱这个小朋友的过程当中,我才慢慢的明白,就是我们自己跟这个世界的关系,包括孩子成长、孩子的未来、孩子的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实际上都是由我们父母带着他一起去经历的。

就是当你自己慢慢对于孩子能有更多的理解的时候,你慢慢的也会更多地去理解自己,甚至是理解自己的童年,甚至是看到很多自己以前的一些不好的经历,并且在这过程当中自己真正的能够去成长起来。

所以最后也是希望大家能够即使是在当下,尤其孩子还没开口的这些爸爸妈妈们,你无比焦虑的这个现在,你能够意识到,照顾好你自己,让你自己有个好的状态,让你自己能够给孩子去多轻松一点的给他去说一说,给他去旁白旁白,带着他去看一看、去感受感受、去经历经历、去找到那些你跟他都值得去花时间、花精力的那些美好的事物和那些体验。而不是在这边叫做空悲叹啊,在这边抱怨,在这边活在自己的那个痛苦的情绪和记忆里边出不来。

好好的跟孩子去感受当下,感受生活,好好的给他去介绍介绍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丰富多彩的、美好的事情跟事物。

诺妈:

放下你的心里的那个焦虑,或者是再埋的深一点,然后去享受你每一次跟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哪怕他不看、不应、不回,但是当下你就是去跟他放慢你的脚步、你的节奏,去享受,哪怕逛一次超市,哪怕是回家的路上走了五分钟,哪怕你就抱着他散步了五分钟,这些对于你和孩子来说都是最宝贵的。当你过了这个年龄段,你想去做这些事情,那孩子不给你机会了。

诺爸:

对,时间错过了就错过了。但是你陪伴他走过的这个童年,不光对于他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财富,对于你也同样是。

今天的第一期关于语言的话题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是诺爸,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成都市青羊区晟爱儿童干预中心
机构简称:成都晟爱儿童干预中心
成立时间:2014年12月17日
区     域 :四川成都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融合课程 | 能力评估 | 辅助治疗
最新文章
1成都晟爱儿童干预丨“一样的舞台,不一样的我们”校园舞台剧戏剧课程正式启动
2成都晟爱儿童干预中心_成都青羊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教学情况?
3家庭干预:如何提高自闭症孩子的模仿能力?

作者专栏sign up

吴菊英
吴菊英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 机构管理
所属单位:北京宝秀兰诊所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 机构管理
区     域 :北京朝阳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民办诊疗医院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sign up
  • 由此可见,语言障碍不但阻碍自闭症儿童在正常环境的成长,更给家长带来巨大的压力。03不停的给孩子语言辅助很多时候孩子的认知...
  •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作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语言发展的每一步都很缓慢,因此几乎所有的自闭症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问...
  • 交流性语言提高时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要于生活中更多的去练习,不管孩子的语言能力目前处于何种水平,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是前...
  • ​语言障碍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明显的影响,因此家长们往往会高度重视对患有语言障碍的孩子进行治疗。为了能够尽早获得良好的...
  • PART03语言发育迟缓怎么办不断对孩子说“有意义”的话在与孩子互动的时候,要不断地跟孩子重复我们在玩儿的是什么,比如在...
  • 我在群里立了个flag,要把Foxylearning网站上关于RFT的课程学完,并进行推文分享。ABA专业出身的人可能会...
  • 语言治疗

    2020-06-20

    文·提供/李芝莹(永诚复健诊所语言治疗师)彩虹月刊[特殊教育]专栏由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观念越来越普及,许多家长发...
  • 语言难题

    2020-08-06

    【专家答疑】孩子的这些语言难题,你也有困扰吗?侯绍荣雅恩家长在线3天前答疑专家介绍:侯绍荣,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神经康复...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