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儿子入幼儿园一周后,我开始找工作了

来   源:北京ALSOLIFE(昌平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开学季前夕,在ALSO·IN西安中心,有件让人高兴的事——4名小朋友离开机构,结束异地干预回到老家,进入当地幼儿园融合啦。从课程设计上,模拟幼儿园和小学的流程,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安排不同的环节,练习孩子的跟随、服从、安坐、参与、合作分享和合适的语言。
关键词:自闭症,强化物,认知,辅助,模仿,特教,社交技能,认知能力,问题行为

开学了,你的孩子在学校表现还好吗?

开学季前夕,在ALSO·IN西安中心,有件让人高兴的事——4名小朋友离开机构,结束异地干预回到老家,进入当地幼儿园融合啦。

回想起孩子们离开机构时的小小背影,老师们感慨万千,心有不舍但更多还是替孩子们高兴。毕竟,作为特教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对每一个离开机构的孩子,都希望他走得坚定、未来可期,头也不回。”

开学一周,我们回访了一位从IN毕业进入幼儿园融合的小朋友——6岁的乔乔,邀请孩子妈妈和IN的老师分享,乔乔从进入机构干预到最终迈进幼儿园的成长经历。

孩子离开机构后,你准备好了吗?

乔乔目前六周岁两个月,三岁零一个月时确诊。

我们老家属于西部偏远省份,确诊后,乔乔在老家康复了一年,有一定进步。后来,我辞了职,专门带孩子到北京,想找更好的干预机构,无奈都要排队,不得不放弃,内心一直很焦虑。

接触ALSO是先从社群开始的,群里有不少免费课程,老家长也很多,学了很多干预知识。2019年,得知ALSO·IN招生的消息,我第一时间报了名,等待一段时间后,接到了前往西安IN上课的通知。

下定决心前,我在“给孩子找一个老特教还是年轻老师”两个选择中纠结了一阵子。

我接触过经验丰富的特教老师,他们带的孩子多,经验是优势,但容易全凭经验做事,不爱做详细的计划,或做了计划半年都不再调整。机构里年轻老师多,经验少,但背后有专业的评估和督导支撑,有一份量身定制的个别化干预计划,方向不会跑偏。

思量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考察过机构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想走出来感受一下专业化、标准化的干预效果怎么样?

乔乔程度中等,问题行为比较少,属于那种只要强化给到位,你教我就学的孩子。不过,刚开始在IN上课时,感觉效果不如预想中那么快、那么明显,也会有一些不如意的问题出现,心里难免焦虑,我会及时跟老师反馈我的想法。

一个半月后看课,发现乔乔整体表现还不错,不管哪位老师给他上课,他能把这节课上下来。

两个多月后,能明显感觉到老师上课流畅多了,就比较放心了。

本来计划在IN干预半年,半年后,乔乔的语言能力进步很大,表达越来越丰富,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以前他只会说“我要上厕所”“我要吃苹果”,慢慢转变成更高级一点的“我们去买点水果吧”“谁谁谁去哪了”“我累了”等。

鉴于此,我们决定再上半年,直到今年8月底离开机构回老家,总共在IN待了一年零三个月。回去后,我给乔乔找了一家私立幼儿园(公立幼儿园孩子多,担心老师照顾不过来)。现在,他进幼儿园生活一周了,整体下来,老师觉得他还比较听话,有时集体指令没有明白,但看到其他孩子怎么做也会跟;做游戏时候常规差一点,会兴奋、不停地跳,轮到他需要老师单独重复一遍规则,他会参与,但不关心输赢。

我也有些担忧,幼儿园跟机构比,要求相对宽松舒适一点,又不能陪读,准备再适应一段时间看看,听听老师的反馈。

从确诊至今3年,我有两点很重要的体会。

一、确诊后,家人的观念、行动一定要统一。

乔乔确诊那一年,我整个人处于崩溃和焦虑中,也曾怨天怨地,做了很多激进的事。为孩子辞职,疯狂地找老师、找机构,一股脑地带着孩子往前冲冲冲。后来发现,家长着急教得太多,娃都没时间泛化。

等我脚步慢下来,接受了孩子的缺陷、学习速度,不再盲目拼命之后,就能理性规划儿子下阶段要走的路了。比如现在,我觉得他有一定的基础能力,可以去幼儿园试试了,家人却又开始担心,孩子6岁马上要小学了,要不再去大城市突击干预一年……

这就有了新的分歧,挺苦恼的。所以,对于干预,家人要步调一致,商量好怎么分工,而不是只有一个人在领跑,很累。

二、机构是安全区,但不能过度依赖

很多家长非常依赖机构,觉得机构是安全区,总想着还有很多知识没学到手,学得再扎实一点再走吧。

但孩子的支持是终身的,不同阶段有不同挑战,不可能一下把全部知识都学完,机构学到的技能最终还是要泛化到幼儿园、家庭、学校等自然环境中,才算真的学会了、用上了。

家长一定要意识到,我们的孩子总有一天要从机构离开,当他离开的时候,家长是不是有能力接续老师把干预继续做下去,才是更迫切的问题。

幼儿园已经开学,虽然知道儿子一定会有问题暴露出来,但既然决定放手让他历练,挑战中也蕴藏着学习机会。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一直陪在他身边,陪着他一起慢慢走……

刚确诊的新家长会有这样的疑惑——医院已经让我们填了一堆表格,医生也给了自闭症的诊断,为什么孩子到机构后,还要再进行一次评估呢?

在这里,我们就要区分“诊断”和“评估”不同的概念:临床医生使用一系列的评估筛查出有患病风险的人,然后使用诊断工具确定一个人是否有自闭症。不过,诊断的资料和结果并不能让我们清楚了解孩子的强项和弱项。比如他的认知能力相当于普通孩子的几岁、语言发展处于什么阶段、社交技能跟别人差了多大一截。

此时,一次专业评估可以通过各项能力的测试,发现孩子的优势与不足,准确定位孩子在各个领域的当前能力水平对应于正常儿童的发展月龄。

每位进入IN的小朋友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接受一次由督导和高级治疗师参与、长达3个多小时的专业评估(2个小时15分钟的评估操作和45分钟的评估会议),明确孩子在社交、语言、认知、精细、运动和自理这六大领域的当前能力,为后期制定干预计划提供依据。

评估操作中,孩子们的表现总让人印象深刻:有一脸高冷范,对老师爱答不理的;有评估了一半就从教室打着滚出来的;有挂在爸爸脖子上死活不肯下来的……一间评估室看尽闭娃百态,背后则是家长的辛酸无奈。

IN西安督导矫克丽老师记得,乔乔评估是2020年5月,小家伙快5岁了,整体表现不甚理想,尤其是安坐,屁股扭来扭去就是定不下来。进行有卡片的任务时,会不自觉地用手反复拨动卡片边缘。假扮游戏缺乏想象力,比如假装吃东西,会把苹果模型直接放嘴巴里咬。最让人担心的是情绪问题,做困难项目受挫时会大发脾气,打自己、捶桌子。

老师们也发现了乔乔让人惊喜的优点,比如能熟练命名生活常见物品的卡片,发音非常清晰;会模仿老师搭积木造型,全程注意力非常集中;会持续关注老师,并进行模仿。

参照IN的评估标准,乔乔的能力确定为中阶,相当于正常发展儿童3—4岁的平均能力。

由于乔乔的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团队会在每个阶段根据他各方面的能力情况制定干预重点。通过对干预重点的加强和其他能力的提升,保证乔乔更好地去利用强项,补足弱项。

经过评估和评估会议,乔乔的三期干预计划出炉,期期有重点、层层递进,老师家长携手,向着“一年后乔乔进入幼儿园”的目标努力。

第一期干预重点:互动式语言、听从指令、安坐。第二期干预重点:提要求、社会性游戏、情绪能力。

第三期干预重点:同伴参照、情绪能力、集体规则、学业能力。

什么是一份好的干预计划?

随着干预的进展,督导老师会持续跟进孩子的课程设计,并保持跟家长的密切沟通。在日常沟通和每季度一次的IEP会议中,教师团队会随着孩子的进展,适时调整干预重点。

以乔乔的干预计划为例,干预进行到第三期,乔乔已经进入到小组课学习,其干预重点从基础的配合和理解,过渡到社交、转衔和融合,为下一步进入幼儿园提供精准支持。

干预的线头在哪里?

面对一个没有社交欲望的娃,干预的线头在哪里?

接触过很多家长之后了解到,孩子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配合度更高,知道今天是喜欢的老师上课,出门前会充满期待,见到老师,撒开妈妈的手,头也不回就进教室了。

和孩子建立积极的配合关系是成功干预的第一步。这样,孩子在教学中会更加配合,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

老师们可以模仿孩子的行为,甚至模仿他发出的声音,帮助他撕开想吃的零食,都有可能引起他的注意,逐渐建立起匹配和信任关系。

干预一年零三个月,乔乔前后经历了7位个训课和集体课老师。第一排左到右依次为李真真、任路岩、蔡君艳老师;第二排从左到右依次为杨欢、周媛、李灵芝、董晨老师。

乔乔的个训老师观察良久,在五花八门的玩具中,搜寻到了让乔乔心动的强化物:泡泡机、蹦床、彩色字母拼板;他的记忆力特别好,各个国家在地图上的位置、国旗、首都、英文怎么念都很熟悉;手指谣、舞蹈和唱歌也不错,喜欢边唱边跳《小猪吃的饱饱》……这些小发现都成为老师今后干预的利器。

步步引导,他进入了学习状态….

经过前两周跟老师们的相爱相杀,乔乔在两周后进入了学习状态,一些项目开始有突破,物品认知学习得很快,学习速度大大提升。

互动式语言是乔乔第一期干预的重点。刚来机构时,他的互动式语言停留在一问一答上,回答问题以名词为主,动词、代词和形容词还都不会用。跟老师进行对话超过两三个回合,就会不耐烦或走神。对此,老师会首先提高他的词汇量,直到词汇积累比较丰富,串起来用到对话中。

在听从指令上,面对面的指令,乔乔可以配合,但当老师跟他隔一间屋子远距离发指令时,则对乔乔失效。对两步指令和三步指令,大部分情况下很难执行,会不耐烦,或者做着做着忘记最后一个指令是什么。对此,老师们一步步引导:

先用代币强化安静站着等的行为,必要时肢体辅助他站好,观察老师的三步动作。对于忘记指令,老师会打时间差辅助,比如乔乔做到第一步时,老师再展示第二、第三步;乔乔做到第二步后,再展示第三步,慢慢地,他能完整记住三步了。

无法表达情绪自伤怎么办?

乔乔的情绪问题一直是干预重点,尤其当他不能用语言表达“我想休息”“我不开心”这些感受时,会出现自伤行为。

最激烈的一次是在家里,乔乔坐电梯去了别的楼层,妈妈批评了他几句,来到IN以后,他疯狂地哭、跑,各种强化物统统失效,最终挂着眼泪哭累了睡着。还有一次,在仿搭积木时,他自己调整后总搭不对,又无法接受老师的辅助,大哭大闹。

“我们非常担心孩子受伤。刚开始,老师也很愧疚,反省是不是做得不够好,辅助给迟了。”个训老师说。后来老师会尝试用情绪卡片引导乔乔表达想法,随着干预的持续加强,乔乔开始能理解更多的情景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另一方面,随着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的提升,加之老师对他发脾气行为的忽视、对恰当表达的回应,乔乔知道了如何表达“我累了”“我不开心”,也开始明白发脾气不能得到老师的任何关注。

另一个容易触发乔乔情绪开关的问题是,有人碰他就打自己。观察到这个情况,老师上课时会多给他一些肢体上的刺激,从有趣但非常简短的肢体互动开始。慢慢地,乔乔的接受度有所提升;此外,老师也尽可能减少使用肢体辅助,更多使用口语指导和刺激辅助,如果有需要肢体接触的课程,老师会提前问乔乔:“老师要拉着你的手一起来,可以吗?”介入了大约一周时间,乔乔敲打的频率明显下降,直到目前极少出现。让人高兴的是,乔乔现在愿意和不同的老师牵着手走路和做任务了。

集体课上,同学们也会多跟他发生肢体接触,乔乔也逐渐能接受跟同伴的接触和互动了。

也有可能是在集体环境中时间长了,乔乔发现即便打自己,小伙伴仍然会找他玩、碰他,可能是打自己就没了任何意义,他“无奈地”接受这个事实。

集体课,向融合迈进

集体课是孩子进入幼儿园融合打好基础的途径。从一对一的学习进入到集体环境,孩子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开始解锁新技能。

IN的集体课独有“IN”的特色——

从内容上,每个月会设计不同的月主题。比如某个月的主题是“一起去旅行”,围绕这个大主题,每周有周主题,“小南瓜去旅行”“旅行准备”“旅游进行时”等,让孩子通过小主题,学习跟主题有关的内容,不管是语言逻辑、互动游戏、阅读表演还是美术手工,都与主题有关,一个月结束,孩子能够完整地理解和实践。

从课程督导上,个训老师和集体老师被同一督导老师进行督导,在课程沟通和调整方面,更加快速和高效地设计适合孩子的环节,及时针对集体环境下孩子的配合度和问题行为进行讨论和调整。

从课程设计上,模拟幼儿园和小学的流程,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安排不同的环节,练习孩子的跟随、服从、安坐、参与、合作分享和合适的语言。比如通过点心时间,让孩子和同伴分享零食;参与备餐环节做老师的帮手,有助于孩子在幼儿园加餐环节的独立性;在集体课中树立榜样,分享自己的技能……

初上集体课上,乔乔似乎还需要时间反应,比如,老师问别的小朋友问题时,他会一直抢答,需要老师给一些视觉提示,提醒安静,并给予代币进行强化。

集体课中,模仿能力不再只是模仿老师,也要能够模仿其他小朋友的语言、举动,参照别人遵守课堂常规。所以,老师不会一对一教乔乔,而是通过教别的小朋友,让乔乔看到应该怎么做。

IN集体课

考虑到乔乔马上要进入小学了,集体课还增加了学业能力的培养,比如认识简单的汉字、数字,乔乔的书包、桌椅板凳上也都出现了他的名字。

过去,乔乔对于老师发出的单一指令服从性比较高,但小组中,最初听到“大家一起来收拾桌子吧”这样的集体指令时,不叫到名字他是不动的。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一些改善,老师说“大家现在要去做什么了”,不用再单独叫他的名字了……

“乔乔去幼儿园出现的问题,是我预料之内的。但他的安坐、常规经过机构和家长的合力干预,没有大问题,集体指令上仍然需要更多适应。”乔乔妈妈反映,鉴于目前乔乔在学校整体表现还可以,她会再观察一段,通过跟老师配合,帮助乔乔进步。

另一方面,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乔乔妈妈也有了新安排。“我最近打算工作了。”她说,“不想一直在这个圈子,也不想生活里只有干预、学业、规则、融合,想干点自己的事情。但乔乔又离不了人,为下一步小学陪读做准备,我选择了和朋友出来创业,时间自由灵活,一边照顾他一边照顾自己。”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北京阿叟阿巴科技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北京ALSOLIFE
成立时间:2017年02月07日
区     域 :北京昌平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最新文章
1重磅消息:父母和自闭症子女可以同时住进公立养老院了
2两会信号:自闭症领域这些方面可能迎来重大变化
3这些说不出口的难言之隐,只有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才懂

作者专栏sign up

陆陶陶
陆陶陶
人物性质:机构特教
所属单位:上海学建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特教
区     域 :上海普陀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2023年02月09日河南自闭症康复机构十大品牌热度排行数据
212.31 脑科学日报 | JAMA子刊:抑郁的人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
3母亲节献礼:写给闭娃母亲的信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