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诺爸直播的专题回放:圈内家长常掉入的五个误区

来   源:大米和小米广州黄埔中心(广州市黄埔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我想跟各位讲,不管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首先他都是一个小朋友。很多的家长会很奇怪啊,我都没有看过他们家的小孩,我为什么对他对他们家小朋友会那么有信心?但是我跟各位讲一讲,我再说一句我自己的断言:如果家长完全没发现这件事情,就任由着小朋友一点点长大,我觉得也绝对比把孩子送去各种训练要强。
关键词:自闭症,认知,仿说,模仿,刻板行为,康复机构,问题行为

文章来源:诺爸说;ID号:nuobashuo

比起拼命的想做些什么来缓解自己的焦虑,更重要的是你所走的方向。

-某圈中人

今天和大家聊聊在入圈之后,常见的五个误区。为何诺爸认为一味的追求表面的进步,追求语言,规则,听话,眼神,其实走反了,为何我们看见了就焦虑的各种所谓的刻板行为,其实恰恰是孩子厉害的用他自己的方式探索的该有的阶段,为何我们爱孩子却严重忽视自己,也有着很大的问题。如果你在陪伴孩子的路上有着诸多疑问,今天会带你从另一个视角来看问题。

具体内容简单文字整理如下:

入圈之后,很多家长特别焦急的想进入状态,想尽快提升孩子的能力,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以我的视角来看,经常因为常见的焦虑,因为这个圈子的特性,你越用力,越想使劲,如果你本身的方向和方法是有问题的,那很多时候甚至是适得其反。

比起拼命的想做些什么来缓解你的焦虑,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你所走的方向。

在看到各种不同的家长,各种不同的状况,大家不同的焦虑,根据大家的提问能够大致总结出大家所担心的那些点在哪里。希望能从我的视角来跟大家讲一讲,我遇到的家长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常见的一些思维方式的误区。也是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情,包括如何去帮助孩子的一些不同维度的一个思维拓展。

误区(1):陷入绝望情绪而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大家关心的问题可以分为几种,有如何快速提升能力的,语言,社交,自理能力,社会规则等;有如何减少孩子当下的问题行为的,比如吃手、尖叫、沉迷的刻板行为,或者是巨大的情绪问题;还有比较强烈的攻击性问题、自伤问题;还有关于孩子日常的睡眠、挑食、大小便等;还有一些关于家长的心态调整,如何走出当下抑郁的状态,如何能够将自己的焦虑感无力感调节好,能够更好的去投入生活;还有在回归社会的过程当中遇到的压力或误解,到底该如何处理,毕竟我们接触的不同的人,面对幼儿园面对不同的人面对邻居甚至是亲人的关注,他们可能出于对这个标签的误解,帮的是倒忙,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到底如何去面对他们,如何去跟他们沟通;还有幼儿园早教到底该如何选择,托班兴趣班到底该怎么选择;还有关于机构的问题;还有关于如何面对孩子在回归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压力和误解等等。。。

在不断答疑,不断聊这些点的过程当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大家对于未来的那种严重的不确定性的担忧。

我们能用一种成长性的思维去看待小朋友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挑战,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要被网上的恐怖言论击溃和误导,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认识,要相信未来在自己的手中。

这是我们必须要自己去给自己做到一个调整,让自己能够不要沉浸于那种所谓的悲伤跟绝望,因为你的状态跟孩子的状态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需要能够进入到一种积极的状态当中去,能够把自己调整好,然后真正的投入到对孩子生活的陪伴当中,才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的看到他那些该有的闪光点,才能够通过你状态的改变积极的影响孩子。

因为看到一些家长,也特别希望能帮到孩子,但是因为一些问题,比如原生家庭,认知观念,现实的家庭内部问题或者其他方面的困扰,让他们很多时候会在焦虑当中怨天尤人,在绝望中伤心难过。无论如何,大家要面对现实,付诸行动,寻求改变,从自己的改变开始,才能够真正的去开始步入这件事。

大家但凡进入这个圈,都肯定是要被扒层皮,就是看到的那些说法很多时候会让我们对于未来失去信心。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让孩子失去了该有的童年,如果你自己没有办法做好爸爸妈妈的状态,那孩子可能就真的没有未来了。但是如果你真的能够投入到给孩子生活构建的重新的安排当中,用心花三个月到半年,用心去观察观察,你会发现孩子一定是有所发展有所变化的,可能不一定那么快,但实际上一定是有着一些明显的改变的。

孩子非常敏感,他跟父母的同步率是非常强的。他如果看到父母每天都以看待问题的目光去打量他,父母很多时候觉得孩子不如自己所想就认为是孩子有问题,比如孩子发呆、尖叫、吃手、沉迷在自己世界,父母就会特别忧伤甚至情绪崩溃。很多时候父母的这种状态,只会让孩子离你更远。

所以一定不要单纯的沉浸在悲伤当中难以自拔。理解大家在这个过程中肯定是有一个很受伤的过程,毕竟各种骇人听闻的言论不断向你涌来。但是尽量离这个圈子远一点,自己保持好心情,保持好状态,先做好自己对于孩子的陪伴。至于孩子到底会怎么样,他的状态会告诉你。

我所遇到的各种家长,有当时被诊断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如果你能够进入那种对于孩子真切的理解和支持的状态当中,能够重构孩子的成长环境、他与人相处的整个环境,很多东西会发生改变。(实例可以到喜马拉雅里听一听往期老家长退圈访谈。)

误区(2):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孩子。

实际上孩子被诊断之前,跟诊断之后,家长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会有截然相反的两种概念。以前最多家长觉得说话晚,孩子好像有时候你喊他,他不理你,喜欢一个人玩,可能最多觉得他有点笨,但是绝对不会以一个看待完全跟我们不同的异类的状态去打量他。

但是一旦进了这个圈,一旦打开这个词进行搜索,一旦医生给孩子带上这个标签了。站到了这件事情之前,小朋友的一点点风吹草动,家长都会极其的紧张。你看,又在转圈了,又在看圆的东西了,你看这是刻板行为吧;你看我拉她走这条路,小朋友不愿意走,老是要走那条路,你看这是刻板行为吧;你看我带他去跟别的小孩玩,他又看都不看人家,还躲着,小孩是自闭症吧;你看我叫他这么多遍,连最简单的妈妈都不会讲,太不正常了吧。

这个时候家长会陷入一种疯狂的对号入座,各种捕风捉影,各种听风就是雨,各种看到一点点的不对,就会极大地去放大自己的焦虑,放大自己的对于这件事情的恐惧,然后在这过程中可能调整一段时间还算好,但是紧接着因为孩子一点点的状态或者情绪不好,又陷入了崩溃的境地,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现象。

我想跟各位讲,不管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首先他都是一个小朋友。小孩必然有他开心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小朋友最大的特点是,他非常尊重自己的内心,不会去严重的压抑自己的情绪,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我们羡慕孩子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单纯和直白。他们自己非常自我的状态恰恰是我们羡慕孩子的原因。他不用去想太多的所谓的学业问题生活问题未来问题包括对于很多事情的焦虑,他就单纯的过好他当下的日子,能够真正的享受生活的过程就够了。但是他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不开心就哭就叫啊,用他自己最直白的方式去呈现出来,这就是我们羡慕孩子的原因。但是很多家长一旦进入圈子之后,就仿佛接受不了孩子任何情绪上的负面的崩溃了,一看到孩子一些情绪问题,很多时候家长是比孩子还要崩溃的。

我从始至终没有戴有色眼睛去看过孩子。我最大的心得是尽力的去理解他。那些可能在别人看起来像有些诡异的行为,我去猜测,我去思考,我去验证,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去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跟我们想象的世界完全不一样的时候,我才发现实际上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我们成年人认为这个世界如何,孩子如果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觉得孩子有问题,实际上有问题的是我们。比如孩子会痴迷灯光,因为人类看光线是一种生物本能。

小朋友是真正的活在现实世界里的人。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已经是活在自己的剧情想象,或者是严重的信息依赖的这种状态当中,很多时候我们是感知不到理解不到孩子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的。比如孩子为什么坚持走一条路?孩子特别喜欢某一类东西,根据他的经验,每天的安排就是这个样子。结果某天你非得让他走另外一条路,他不愿意不是他刻板,而是他有他明确的目的。

我们得能够明白,我们如果一直戴着有色眼镜,把孩子所有行为都当做有问题的行为,却不愿意去理解他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背后的想法。实际上有问题的不是小孩,而是我们。我们对于孩子一点点该有的包容性跟理解都没有,最后我们还将所有的责任,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他。这就是问题所在。

我们要能尊重和理解孩子是根据他的经验来决策来思考的。他以前的经验是什么样,他对于很多事情就会有特别确定的预期。但是如果在他不太会表达不太会说的时候,你突然做出了改变,他非常的倔强甚至有很大的情绪,这是理所当然的。

很多的家长会很奇怪啊,我都没有看过他们家的小孩,我为什么对他对他们家小朋友会那么有信心?因为我接触过的那么多家长的这些小朋友里边,他们所给我的描述,他们所给我的反馈,实际上比我家小朋友严重的,我发现是没几个的。我家小孩两岁四个月各种刻板行为几乎全了,眼神从来根本就不看你,完全完全是躲着的,踮着脚走路,转圈,看洗衣机,拉移门玩开关,没有安全意识,出门就乱跑,看led灯,包括喜欢跑斜坡,经常斜着眼,看手等等等等。一系列的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是极其的明显。所以,当很多家长描述一些情况,我们家小朋友都占了,不管是自伤、吃手、尖叫、还是说严重的挑食、睡眠问题、极度的敏感、害怕高频振动的声音、剪头发,而且甚至更严重的,所以我当然有底气。

很多人觉得是没有那个所谓的好的条件,自己才不幸福,或者孩子才走不出来。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真的想让孩子走出来,我们自己得先有生活,愿意生活才可以。放下手机,跟孩子一起去看看这个现实世界,跟身边的可以认识的人去打打招呼,去简单的聊几句。去活给孩子看。而不是要求他变成你想让他成为的样子。

当然实际上,绝大多数的家长,在陪伴小朋友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小朋友随着时间的过去,随着家长的这种对他的关爱,小朋友慢慢有了变化,小朋友慢慢越来越好了,小朋友的刻板行为慢慢越来越少了。但是又会有新的焦虑出现了:孩子还没说话,等到说话了还是仿说,等孩子不仿说了,又孩子这个主动语言太少,等孩子有一些主动语言了,孩子不会这个疑问句,跟我互动的回合数太少,等等一系列的,再到后面等语言完全好了,就开始担心社交问题了。其实这个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所以我想跟各位讲一讲,就是不要放大孩子所谓的问题行为,戴着有色眼镜去把孩子当作是什么都不懂的一个有问题的小朋友。我遇到过很多那都是属于丧到极致的那种家长,他们就是说:“你们所有小孩都能好,我孩子是绝对好不了的。你们那都是很好的情况,那只是庸医误诊了,我们家小孩百分之百是先天的,搞不好可能还智力有问题什么之类的。”都是这种心态,但是等到他们转变出来,转变过来的时候,实际上确实是比其他家长都要努力的,算是一种触底反弹,置之死地而后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好好的去反思一下,好好的问问自己,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事,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的?我不是让大家相信我,我是让大家要能够辩证的去思考,大家能够有一些不同的判断,不要被一些言论或者是被自己很武断的去下的一些结论给限制住了。实际上,我接触到这类有巨大观念转变的家长是非常多的。

但是这不是外界力量能帮助你的,只有自己自己想这么做的时候,才会真正的发生。

误区(3):被害怕错过孩子的关键期的说法所裹挟。

会有说一个孩子零到三岁是最重要的时期,会有说这个六岁之前是最重要的时机,说我们不专业,我们又不够厉害,我们不是应该求助于更专业的人吗。但是我跟各位讲一讲,我再说一句我自己的断言:如果家长完全没发现这件事情,就任由着小朋友一点点长大,我觉得也绝对比把孩子送去各种训练要强。

很多家长就是把孩子当成问题儿童来对待了,想要把孩子的病治好。不是孩子病了,病了的是我们。我们已经对于孩子的童年错过的太多了,根本就没有对于他真正的陪伴,给过他该有的生活。当我们觉得孩子落后了,当我们担心孩子未来发展的时候,却想让孩子跳过儿童发展该有的成长节奏,一下子能够飞跃起来,现实吗?

如果想让孩子社交,说话,想让孩子跟别的孩子玩,想让孩子懂得所谓的规则,却连给他生活的机会都没有,给他去认识别的孩子的机会都没有。把他天天关在屋里去训练,天天针灸去扎他,天天去搞各种不同的所谓的你觉得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是为了缓解你自己的焦虑。离这些东西远一点。

很多家长怕错过了孩子的关键期,怕自己带的不专业,小朋友被自己耽误了怎么办?我讲的非常直白,你在那边瞎折腾,以所谓的为了孩子好的名义,把小朋友送去,尤其是以那种极度刻板的、极其有问题的、对孩子伤害巨大的那种方式去训练。为了所谓的认知为了所谓的语言为了所谓的让孩子听话,但是却牺牲了孩子的自我。

这件事情真正的核心是什么?不是能力,不是表面能力。真正的核心是,孩子的自我封闭。为什么自我封闭?因为身边的人让他不得不自我封闭。身边的人不理解他,也不愿意理解他,他只能通过自我封闭来保护自己。

真正的核心是,要让孩子跟人建立起该有的信任感,该有的连接感,该有的安全感。

如果用一种强迫的,对孩子来说满是伤害的方式,企图去治好孩子的自我封闭。这只会搞得他更封闭。就算用个糖让他发了一点音,去控制他,他会反弹的。如果孩子正常的表达都要沦为说为了得到一块糖,他正常说话还愿意说吗?孩子肯定是基于自己想跟你沟通,信任你爱你,觉得跟你的相处非常的开心自然,他愿意跟你去说些什么,这个才是他真正的表达的动机。

所以大家要能明白,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觉得你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对于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所有其他一切加起来,都没有一个爱他的懂他的爸爸妈妈,陪他一起生活重要。那才是他最需要的东西。不要舍本逐末了。之前已经对于孩子的陪伴有缺失了,但是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多去陪陪他逗逗他,让他重新对于人感兴趣,对于这个世界感兴趣。而不是所谓的以为他好的名义去折腾他强迫他改造他。实际上这样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自己在逃避,逃避了觉得去找个专业的人,卖房了怎样,但是那是你选择的,而后果是孩子要背负的。诺妈当时说过一句话,“如果孩子真的需要一个训练师,那么那个人一定是我。因为我最理解他,我最爱他,我也最明白他。”但是我们陪伴过程中,从来没有折腾过他,从来没有因为这个标签给孩子造成过什么伤害。我们就是用看一个正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自然的要面对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来去看待的。

千万别去盲目的追求“快”。当有人跟你讲快,能解决一切,某个神奇疗法一下子可以让孩子快速的怎么样的时候,警惕一些。因为孩子的发展是有他该有的轨迹和过程的。

误区(4):只关注技能却忽略了最核心的社交与人的情感

大家很多都是因为语言,社交等这些表象入圈的,就容易盯着的全是这些问题。如果你用力的方向是错误的,反而会使孩子变得更糟糕。

不是他自然的天生就恶化,而是一旦采用了那种极度地伤害跟孩子之间的信任感,极度的伤害孩子内在的安全感的方式,去各种不同的所谓的为了他好的治疗,去训练去强迫去硬逼,自己的状态都无比的糟糕,你会让这个极度敏感的小孩他变得愈发的自我,愈发的逃避,愈发的以自我为中去生活。

因为你没有把孩子跟人去连接的意愿,当作真正的核心和方向去发展。这就是问题所在。

孩子的语言能力,孩子所落后的那些发展,恰恰是因为孩子不愿意跟人在一起互动,缺少的模仿对象所导致的这种暂时性的落后。当孩子对人感兴趣起来的时候,你担心的那些语言的问题,社交的问题,情绪的问题,行为的问题,兴趣的问题,实际上他只要愿意跟人玩,他只要想跟人玩的开心,他自己自然而然会学的。当他自己主动愿意去学的时候,绝对比你硬逼着他去学的效果要好很多,要快很多的。

误区(5):到处求人,到处寻求特效药,到处寻求专家,却忽视了自己的力量。

大家好好的想一想,对于任何一个人,他的成长而言,影响最大的是谁?绝对是他的妈妈和爸爸。因为他们是跟他朝夕相处,给他提供了整个成长环境的人。他们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塑造了这个孩子的后天成长环境,塑造了他的性格,塑造了他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最重要的两个人。

我遇到一些家长,把孩子五万块钱送到广州,让机构去全职带他的小朋友,自己三个月去看一次小朋友。大家认为这对于小朋友来讲,是一种好的帮助,是一种该有的帮助吗?

如果一个父母他说我担心自己不够专业,我担心我自己做的不够好,我担心我自己不行,大家担心这件事情我觉得很正常,我也能够理解。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你所担心的那些东西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习得的。不够专业,你可以看书,做的不好,你可以请教厉害的人,你可以反思,你可以观察身边的早教老师,会玩的小朋友,你可以各种去尝试,你可以在技能上面快速的追上来。但是你所具备的东西恰恰是那些专家,是那些康复机构,是那些不同的人,他们所不能具备的。那就是你对于孩子的理解,你对于孩子的关爱,你对孩子的耐心,对孩子可以愿意付出你的一切的那份情感。

如果你把孩子推给其他人了,孩子会怎么想?孩子如果在一个没有父母关爱的环境下成长,这个小朋友,他以后的性格,他的状态会变化成什么样子?这是需要大家自己去反思和反问的。当你把孩子推给那些所谓的专家的时候,你要反问自己一句孩子失去了什么?你没有看见你所忽略的这些东西,恰恰可能是更重要和更有价值的。

对于孩子而言,最关键的人,一定是父母本身。我们自身的状态,我们所选择的一切,我们跟孩子一起经历的整个的童年,才是决定他以后是什么样的人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希望你能够意识到你对于孩子的价值。希望能够看到当下慌乱的你,对于孩子的那些不好的影响。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能够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平静下来,让自己真正的能够去面对你跟孩子该有的生活。

愿所有的孩子被温柔以待!

音频:诺爸 

文字整理:小鱼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广州市穗米康复科技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大米和小米广州黄埔中心
成立时间:2022年02月16日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融合课程 | 职能治疗
最新文章
1大米和小米广州黄埔中心_广州黄埔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怎么选?
2大米和小米广州黄埔中心的干预课程如何?
3大米和小米广州黄埔中心实力如何?

作者专栏sign up

董欣
董欣
人物性质:机构督导 | 行为分析师
所属单位:杭州银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督导 | 行为分析师
区     域 :浙江杭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