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文章库
  • 【特别关注】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向江苏学习什么: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丁勇谈融合教育的江苏实践和经验

【特别关注】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向江苏学习什么: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丁勇谈融合教育的江苏实践和经验

来   源:东方启音重庆渝北中心(渝北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2017年10月,江苏省八部门在南京召开全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部署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础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就读比例要达到残疾儿童总数的80%,促进更多的残疾儿童在一体化教育体系中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关键词:融合教育,辅助,特殊教育,特教,康复训练,辅助技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南京特师

文章来源:【公众号】掌握现代特教;ID号:zwzgtj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江苏就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在苏州、扬州、无锡、盐城和南通等地先行先试随班就读工作,开启了融合教育的本土化探索。进入新时代,江苏又以先行者的担当和奋斗者的自觉,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用创新的理念、思路、举措推动融合教育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逐步形成了江苏融合教育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认真总结江苏融合教育的发展经验,对于各地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全面推进融合教育”的目标任务,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发展道路,办好特殊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一、坚持政府主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融合教育提供发展动力和行政支持

推进融合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公平导向、政府负主责、多部门协同配合的融合教育现代治理机制。江苏推进融合教育的一个重要做法和经验是: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推进融合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公平导向,始终将发展融合教育作为促进区域教育普及、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措施,加强区域融合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为区域融合教育发展提供动力机制和行政支持。

(一)注重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目标

早在20世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代,江苏各级党委和政府就充分认识到随班就读在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发展随班就读作为普及义务教育、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主要措施,积极加以实施。进入新时代,江苏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发展,明确将实施融合教育作为新时代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目标和主要途径,纳入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积极加以推进。2017年10月,江苏省八部门在南京召开全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部署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础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就读比例要达到残疾儿童总数的80%,促进更多的残疾儿童在一体化教育体系中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创新体制机制,形成融合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监督机制

现代教育治理的实质是体制改革和依法治教。在推进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江苏非常重视政策制定和体制改革,努力通过政策及体制改革形成机制,引导、规范、激励和保障融合教育发展。

1.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建立政府负主责的融合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江苏省政府建立了省教育厅牵头、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领导体制,并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设常务工作机构——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指导中心。13个设区市及95个县(市、区)也建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多部门(编办、发改委、人社、卫健、财政、民政、残联等)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并依托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的县(市、区)还专门成立了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区域融合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指导,自上而下地推动区域融合教育发展。经过几年努力,江苏基本形成省、市、县(市、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乡镇(街道)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的融合教育行政管理体制。

2.注重政策和制度建设,全面落实普通学校实施融合教育的主体责任

2018年底,江苏省教育厅联合民政厅、卫健委、残联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推动全省各地落实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场所、人员、经费、装备、课程以及管理机制。文件创造性地提出了协同建设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立特殊教育服务清单、教育方案集体审议、个别化教育实施与评价等制度。目前,全省建成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近3800个,基本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学前、小学、初中和县区高中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全省形成以普通学校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专业指导,按需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融合教育发展格局。

省教育厅在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中,设立普通学校个别化教育项目,以项目推动各地进行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加强探索,培植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区域融合教育深入发展。

3.加强检查视导,建立融合教育发展监督保障机制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将融合教育覆盖率、特教专职教师配备率等纳入教育现代化监测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从2018年开始,江苏省教育厅每年都组织视导组对全省13个设区市进行特殊教育专项视导和检查,融合教育是重点督查内容。南京作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连续几年组织专家组对所辖区推进融合教育的情况进行视导和检查。苏州和南京等地将融合教育发展情况列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目标责任制的年度考核指标。通过融合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了融合教育发展监督保障机制,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区域融合教育发展。

(三)实行政策倾斜,形成融合教育发展激励机制

《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对特殊教育经费实施特别保障,明确规定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8倍以上拨付,包含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普通班级每接收1名残障学生,可减3个或以上班额;各地教师编制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向特殊教育适当倾斜;实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考核合格证制度;普通学校承担融合教育教学管理任务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分配上给予倾斜;等等。

二、坚持立德树人,以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普通教育深化改革提升质量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推进融合教育过程中,江苏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融合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意引导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努力通过融合教育的实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焕发生命的精彩。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推进融合教育的指导思想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目标决定了我国教育姓“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也决定了融合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质的不同。残疾是生命多样性的表现。残疾儿童是一种特殊的生命存在,既有与普通儿童身心发展相同的方面,也有不同于普通儿童的特殊方面。推进融合教育,既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以全面落实,也要尊重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广泛性个性差异”,注意在推进融合教育过程中,引导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探索建立一种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个体差异的融合教育课程教学体系,让每一个学生(包括残疾学生)都活出生命的精彩。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江苏不少地区在推进融合教育过程中积极进行探索。例如,南京在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建设方案中,明确将推进随班就读和“博爱之都”建设结合起来,积极通过随班就读实验,推动全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南通海门区将推进融合教育纳入全区新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积极通过“融合教育的海门探索”,促进全体学生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聚焦课程调整,努力探索“让每一个学生活出生命精彩”的学校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主要途径与核心要素。融合教育让更多的残疾儿童进入普通班级,班上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增大。如何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日益增大的新情况,在国家课程方案整体实施和科目实施上作出适当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使学校课程体系既符合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要求,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教育需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这是融合教育发展进入深水区面临的核心问题和最大挑战。聚焦课程调整,江苏各地从3个层面积极进行了探索。

1.抓好教育评估,为个别化教育方案制订和课程教学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评估是融合教育课程教学调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了解每一个儿童(特别是残疾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现有发展水平及学业掌握情况,按需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并进行适性课程教学调整,才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业与发展需要。因此,推进融合教育的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认真抓好残疾学生及其他学生的教育综合评估。为此,省教育厅在《指导意见》中要求各地将教育评估和个别化教育方案制订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并将加强残疾儿童研究和个别化教育方案制订列为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引导各地加强探索。全省不少地区根据省教育厅的工作要求,加强对评估工具的研制及应用探索,如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在南京特师专家的指导下,组织融合教育实验校的学科教师和资源教师,用数年时间研发出语文、数学和英语3门学科课程教育评估工具。这些探索为教师开展学生学业评估、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进行适性课程教学调整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2.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实施的校本调整探索,打造融合教育学校课程体系

在国家课程方案实施层面,学校既要坚持国家课程方案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又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增大的实际,积极进行学校课程体系的调整探索,着力打造既有统一质量要求,又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特殊教育需要的学校课程体系。

目前,江苏有3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调整模式:一是昆山娄江实验学校“融通创生模式”,主要针对残疾程度较轻的学生,坚持以国家课程方案整体实施的统一要求为主,并根据残疾学生和其他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适当增设补偿缺陷、开发潜能等特需课程,提高学校课程的选择性、灵活性、多样性和适切性,引导学生更多参与课程学习及各种文体活动,促进学校教育与环境文化等各方面要素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普特融通,共同成长。二是常熟特教班模式,主要针对中度残疾学生,采取上午在普通学校特教班利用特殊教育学校课标、教材进行学科教学和复式教学,下午在普通班(音体美等课程及活动性课程)学习,特教班与普通班教学因需整合交叉的教学模式。这项教学改革坚持了数十年,获得国家2018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是太仓课程调整模式,针对残疾程度较重的学生,主要实施“走班制”与“走校制”(部分教学在普通学校进行),采取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与生本课程相结合的方式,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向义务教育延伸,旨在培养残疾学生生活能力、社会适应、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学生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奠定基础[7]。这项教学改革获江苏省2021年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3.积极开展科目课程调整探索,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江苏各地积极开展基于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各科科目课程调整探索,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如南京结合《普通学校特殊需要学生课程评估工具》的研制,在市区后标营小学、朝天宫民族小学等十几所学校,连续4年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语文、数学和英语3科的课程教学调整系列探索;扬中结合江苏省前瞻性教育改革实验项目的实施,运用通用设计原理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融合教学实践探索”;等等。通过这些探索,江苏努力使各科课程更加适合不同类型、不同程度、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全面、适性发展。

(三)立足教学主阵地,积极探索“让每一个学生活出生命精彩”的教学模式

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面对班上学生个体差异日益增大的现实,推进融合教育的学校同样面临着教学适性调整的问题和挑战。为此,江苏各地积极进行教学调整和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

1.“海门树勋模式”:在坚持集体教学前提下加大个性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融合教育教学调整,既要注意坚持教学的统一质量要求,采取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又要注意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努力通过教学调整和教学改革,形成更加个性化、多样化、适切化的教学和育人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适性发展。南通海门树勋小学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明确提出“一树一世界,一人一精彩”的办学理念,在坚持集体教学为主的前提下,加大个性化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注重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能力发展水平和特殊教育需要进行课程教学调整,重视挖掘学生潜能和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和成功的机会,努力通过融合教育实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人生。推进融合教育个性化教学改革后,学校课程、教学等各方面工作和师生精神面貌(特别是残疾学生和学业落后学生的自信心与进取心)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2.“丹阳访仙模式”:坚持特教班资源支持模式探索

镇江丹阳访仙小学34年来坚持特教班模式探索。学校在融合教育教学调整与改革探索上的最大特点是:在坚持国家课程统一实施、最大限度实行课程融合的同时,根据学生残疾程度和特殊教育需要,以特教班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资源中心为专业支持,灵活多样地实行不同时段不同课程走班、复合式教学等多种混合教学方式,通过资源中心按需为学生提供个别化辅导和资源支持等服务,并采用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和小伙伴助学等方式,有效帮助残疾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3.“南京洪武北路小学模式”:以评价改革引领教学调整和教学改革

南京洪武北路小学运用增值评价理念,进行残疾学生弹性考核方案和纸笔测验评价改革尝试。这些改革重在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注重评价学生自身的发展变化。既关注评价的起点和终点,也关注评价的过程;既关注学生现实发展水平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关注学生能做什么(潜能开发)和最近发展区。从而不仅较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学生,也有力地引导教学调整与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三、坚持问题导向,以资源建设与整合打造跨领域多层次立体化融合教育专业支持体系

融合教育需要专业支持,没有专业支持就没有融合。现阶段我国实施融合教育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专业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在推进融合教育过程中,江苏充分发挥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支持的骨干示范作用,坚持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追求,以健全融合教育专业支持体系为重点,以普通学校为主体,以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覆盖全省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融合教育专业支持体系,为区域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专业服务和专业支持。

(一)加强专业资源优化配置

1.普遍建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

专家委员会是支撑融合教育开展的重要专业力量,《残疾人教育条例》专门就专家委员会的职责作出明确规定。为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江苏专门就建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下发文件作出具体规定,在全省各地普遍建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的组建不是走过场、搞形式,而是认真根据融合教育评估认定和康复等工作需要,选择具有智力鉴定、康复师资格的医生和特殊教育学校实践经验丰富、专业能力过硬的教师作为专家,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在科学评估认定、安置建议、个别化教育方案制订、康复训练等方面的作用,使融合教育较为科学规范地开展。

2.加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建设

首先,要求指导中心配足专职专业人员,服务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开展。如南京、苏州、常州、镇江等设区市的指导中心都配备了专兼职巡回指导教师,一些县区指导中心也配备了至少3名以上专职人员。同时,全省各地加强巡回指导教师培训,确保巡回指导工作之急需。

其次,加强指导中心机构建设,明确指导中心职责和功能定位。省教育厅专门下发文件,加强指导中心机构、档案、人员和制度建设。如常州等地的教育局组织专场论证会,进一步研讨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具体职责和功能作用,明确工作方向,努力将指导中心建设成为推动区域融合教育发展,具有行政管理、专业指导、资源配置、师资培训、教育科研等职能的指导及资源中心。

再次,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巡回指导工作体系及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指导中心在融合教育开展中的专业指导作用。如南京秦淮区和鼓楼区注重建立制度性巡回指导工作体系及运行机制,依托指导中心,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和人才上的优势及骨干作用,加强对区域内普通学校的常态化巡回指导,为普校开展融合教育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指导。

3.搭建区域特殊教育信息化云平台

江苏各地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为区域内普通学校提供专业支持。如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利用“云翅膀智慧教育枢纽平台”对全区开展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进行大数据管理、远程线上教育评估、个别化教育方案制订、专业指导、家长培训、教师培训等,大大提高了融合教育的覆盖面和工作效率。

(二)加强融合教育阵地建设

普通学校是实施融合教育的主体。江苏在推进融合教育过程中所采取的与其他省市不同的一个做法,就是以附设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中的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为抓手,推动普通学校建立健全校内专业支持体系。

建有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普通学校普遍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与巡回指导教师团队合作的融合教育教师团队。学校在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通过建立多学科集体备课、开展教育评估、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进行课程调整与教学调整、开展行为干预与康复训练等工作,营造学校友爱互助融合文化氛围,形成普特协同配合的教研机制。

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充分发挥资源教室群的专业支持作用。如无锡下发文件,要求普校依托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教具、学具、手语、盲文和辅助技术服务,开展必要的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对残疾学生进行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

(三)注重发挥教育科研在推进融合教育过程中的先导作用

江苏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以科学理论引领融合教育发展。

一是开展课题研究,加强融合教育探索。如南京市教育局提供两百万资金,设立数十个市级融合教育科研课题,引导基层学校开展研究,探索融合教育规律,发挥理论指导作用;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校专家、教研员和特校校长,结合《指导意见》文件的研制,展开多次研讨,编写工作手册,指导全省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

二是举办高端论坛,深化对融合教育的认识。如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先后在海门与镇江召开2018年和2020年年会,组织全省普特同仁现场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区域融合教育发展;徐州市教育局、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和浙江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长三角一体化融合教育高端论坛,深入讨论和破解融合教育实践问题,引领区域融合教育发展。

三是配备专门的教研员,开展融合教育教学研究。江苏的一些设区市(如南京、苏州、扬州、南通、镇江等)的教研系统专门配备特殊教育教研员,建立区域性普特协同教研机制,开展区域性、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加强融合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坚持教师为本,以培训培养精准强化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融合教育师资队伍

教师是开展融合教育的根本,缺少专业教师是我国推进融合教育的最大瓶颈。江苏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始终坚持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和协同配合,紧紧依靠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建立政府、高校、普校、特校密切合作的教师培训新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师培养,完善教师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为全省融合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规划和统筹,建立教师培训省、市、县及政府、高校、普校、特校整体协同配合新体制

1.形成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培训体系

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和融合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案和目标,13个设区市根据提升计划,有计划地进行分级分类专题培训,形成省、市、县(市、区)三级联动培训体系。省教育厅重点抓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培训方案与计划的组织落实,在各地配合下,用两年时间组织培训3000名资源教师。各地普遍开展覆盖教育局分管领导、普通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学校中层干部、班主任、各科教师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两年多来,南京、苏州、无锡、徐州、镇江、常州、南通、淮安等地已基本完成相关业务骨干的全员培训。有的县级市,一次就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的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和校长集中进行培训。

在培训方式上,江苏实行省、市、县协同配合,分层展开,立足教学岗位,突出教师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提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行专家引路和教师自我修炼相结合,个案分析与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按需施培,自主实践,自我反思,有效地提升了全省融合教育教师队伍专业能力。

2.形成政府、高校、普校、特校协同配合的培训机制

江苏紧紧依靠高校的专业和人才优势,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如省教育厅委托南京特师和我国台湾地区的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依托苏台合作项目),分别制订全省资源教师和巡回指导教师240学时的培训方案与培训课程大纲;然后在省教育厅组织下,由南京特师主持全省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培训,并将两岸高校特教专家(60多人)分成13个组,分别与13个设区市的教育局及学校对接,实行政府主导,高校与地方教育局、特校、普校协同配合的教师培训新体制,共同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教师教育,探索融合教育教师人才培养新模式

江苏一直重视特殊教育师范教育的发展。自南京特师创办以来,省政府及省教育厅就注重发挥其在特殊教育教师和融合教育教师培养中的工作母机作用。2005年,南京特师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开办随班就读师范教育专业,积极进行融合教育所需要的“学科教育+特殊教育”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为融合教育发展提前培养和储备了一批人才。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以来,江苏加大了对相关院校专业建设等的支持力度,如将南京特师特殊教育专业确立为省级重点学科等,建立融合教育研究中心,实行教师培养职前职后一体化改革,并在《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明确要求全省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都要开设特殊教育概论等相关课程,让更多进入普通学校就职的师范生具备初步从事特殊教育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大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中,高标准高质量落实国家关于发展融合教育的多项政策法规,积极培育和提高普通学校实施融合教育能力,形成了一批阶段性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融合教育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的一张亮丽名片。

本文刊载于《现代特殊教育》2022年6月(总第434期),作者:丁勇,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原标题:融合教育的江苏实践和经验。

编辑:一鸣雨路

校对:华丽雨路天慧

排版:天慧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启音言语康复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重庆渝北分公司
机构简称:东方启音重庆渝北中心
成立时间:2020年12月14日
区     域 :重庆渝北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 语言训练机构
优势课程:言语训练 | ABA训练
最新文章
1东方启音重庆渝北中心_渝北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怎么样?
2阳曲县专门为大龄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托养服务建成投运
3自闭症家庭对孩子的康复教育需求

作者专栏sign up

冯国平
冯国平
人物性质:机构创始人 | 科研专家
所属单位:北京优脑银河诊所
人物特长:机构创始人 | 科研专家
区     域 :北京海淀区
单位性质:行业服务机构
热点文章
1自闭症孩子一样能识别他人的面部情绪
2如何上好自闭症集体课?
3教育部召开“十四五”国家基础教育重大项目计划实施部署工作会议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