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当父母老去,自闭症患者谁来照顾

来   源:广州扬爱(广州市越秀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当父母老去,孩子谁来照顾?”这是孤独症患者家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社会上一些大龄孤独症患者已经“奔四”乃至“奔五”,他们的父母往往已迈入花甲、古稀之年;而目前针对该群体的支持相对匮乏,不少大龄孤独症患者常年待在家中,他们往后的生活保障可能会成为老迈的父母终其一生也完不成的“任务”。不过也有好消息,一些社会组织这些年正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协助这些父母解决大龄孤独症患者的养老问题。
关键词:扬爱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

“当父母老去,孩子谁来照顾?”这是孤独症患者家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记者连日来走访发现,社会上一些大龄孤独症患者已经“奔四”乃至“奔五”,他们的父母往往已迈入花甲、古稀之年;而目前针对该群体的支持相对匮乏,不少大龄孤独症患者常年待在家中,他们往后的生活保障可能会成为老迈的父母终其一生也完不成的“任务”。不过也有好消息,一些社会组织这些年正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协助这些父母解决大龄孤独症患者的养老问题。



李霞


照顾孤独症女儿47年


74岁母亲放下执念 盼有康养机构接收女儿


今年74岁的李霞(化名)已是白发苍苍,采访前一晚她才刚去医院看完急诊。“我身上装着心脏起搏器呢。”老人家说。


47岁的阿敏是李霞最小的女儿,她患有孤独症,出生时没有哭,直到4岁还不会说话,医生说是大脑发育迟滞。


说起陪女儿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心酸,李霞不禁抽泣起来。她说,这些年自己每天都必须陪着孩子。“因为我一不小心,孩子就会有危险。”她告诉记者,女儿从小好动,有一回母女俩去菜市场买菜,她一转身发现女儿不见了,赶忙发动周围的人去找,最后发现女儿已经跑到2公里开外。从那以后,每次出门李霞都要给女儿系上一条牵引绳以防走失。


李霞介绍,起初女儿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简单的一个笔画“横”她足足三个月才学会。小时候阿敏曾上过普通学校,后来阿敏的姑姑听说市内有一家学校招收这类孩子,就为她办了转学。阿敏的小学读了整整10年,她“毕业”时已经18岁了。李霞随后帮她联系了一家智残人士康复中心,让阿敏在那边做手工。


最让李霞担心的是女儿生病,因为不管病得多严重,她都不会喊疼,并且不时还有自残行为。发病、入院治疗、好转、再发病、再住院……多年来李霞带着女儿几乎走遍了省内的各大医院。一开始,她满怀期望地盼着女儿能变得和正常孩子一样,但在四处求医20年后,李霞逐渐放下了执念。“如果总想着让孩子变得跟正常孩子一样,那会很痛苦。”


李霞告诉记者,她的退休金从20多年前刚退休时的每月600元涨到如今的每月4000元,但女儿的托孤问题还是经常让她彻夜难眠。“因为她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有一次,李霞打扫卫生时不慎滑倒摔伤了腿,但阿敏只是在旁边看着,不说话也不哭喊。这让李霞对变老有了更深的焦虑:如果有一天自己动不了或离开了,女儿该怎么办?


于是李霞开始有意培养女儿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再处处“惯”着她。有一次阿敏在外面时一把抢过了其他孩子的玩具,那个孩子的家长当面批评了她。“当时我其实在附近,但我故意晚过去几分钟,我想她这次应该长记性了。”李霞说,从那以后,阿敏抢别人东西的毛病真的矫正过来了。她坦言,很多时候必须对女儿“狠”一些,否则等自己不在了,孩子就会处处碰壁。


人生已至暮年,李霞想趁着自己还清醒时把女儿送到康养机构去。她打听了市内两家养老院,对方听说阿敏有孤独症都不敢接收。“如果有康养机构愿意帮忙照顾我的女儿,我愿意把财产捐给他们。”


陪伴孤独症孩子47年是一种什么感觉?李霞表示:“刚开始每一天都是煎熬,到后来,每天醒来看到孩子在身边便已觉得幸福,她就是我的天使。”


何强一家三口


家有28岁孤独症儿子


母亲陪读8年 父亲转行做康复训练师


同样的焦虑也困扰着居住在在白云区的何强(化名)一家。何强快60岁了,阿豪是他唯一的儿子,今年28岁。在孩子两岁那年何强就发现孩子有些“奇怪”:父母下班回到家阿豪从不主动打招呼,每天起床、吃午饭和睡觉时他都要带着一只玩具兔子,否则就会哭闹。何强随后带阿豪去几家医院检查,都被诊断为孤独症。


那时,夫妻俩在一家酒店当服务员,他们省吃俭用,几乎把所有可能的治疗方法都试了,但儿子的情况依旧没改善。何强表示,过去20多年间夫妻俩为此花了大概100万元,这也是他们的全部积蓄。


后来,为了让儿子能和正常孩子一样上学,何强的妻子干脆辞掉工作到学校陪读。每天早上她和儿子同时起床、洗漱,然后到学校的教室里陪读,放学后和儿子一起回家,一直陪读到初二。然而8年下来,儿子的成绩始终在班上“垫底”,但对于自己的付出,这位母亲并不后悔。


“他从来不说话,只是会发脾气,当脾气无法释放时他就会自残或者破坏家里的东西。”何强告诉记者,家里的电器、家具都是旧的,买新的怕被儿子再次砸烂。


为了帮儿子康复,从2006年开始,何强便转行到一家专门为心智障碍人士提供服务的康复机构工作。一方面,他希望孩子能在这样的机构进行专业干预,另一方面,他也希望自己学到专业康复知识后,能帮助更多像儿子这样的孤独症患者改善症状、回归社会。


作为一名康复训练师,过去十多年来,何强共帮助几名高功能孤独症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其中有几名成功掌握工作技能,目前在广州的几家餐厅当服务员。而阿豪也经常到这里接受康复训练。


每当下班回家时,何强还要和儿子“斗智斗勇”——阿豪一直霸占着电视机看动画片,何强只能躺在床上看手机。但时间久了,阿豪也学着父亲用手机在网上购物,最近他更是学会了微信语音通话功能,经常一早用父亲的手机给亲戚打电话,聊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这也给何强带来一定困扰。


“将来我们走了,儿子怎么办?”从3年前开始,夫妻俩就开始为儿子谋出路。何强说,儿子是“甜蜜的负担”,将来老两口身体不行了,希望大女儿能帮忙照顾弟弟。


20多年过去,何强夫妻俩已不再奢望孩子能恢复到和正常孩子一样去工作、结婚乃至生子。“孩子能平安度过这一生,我们就知足了。”


64岁母亲延迟退休


希望自己“比儿子晚些离开” 考虑特需信托保障其后半生


即便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孤独症患者家庭,也同样面临托孤问题。


李娟(化名)今年64岁,是一名保险经理,她儿子阿超今年36岁了。原本可以安稳过退休生活的李娟,如今依然在工作赚钱。“我从55岁退休后又开始为儿子打工。”她笑着说。


30多年来,李娟带着儿子四处求医,花了几百万元,但效果都不明显。2017年,她丈夫猝然离世,照顾孤独症儿子的重担全都落在李娟身上。


“现在社会上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救助项目比较多,但对大龄孤独症患者的支持相对匮乏,实际上不只有‘来自星星的孩子’,也有‘来自星星的叔叔、阿姨’。”李娟告诉记者,自从阿超当年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她就放弃了生二胎的念头。她知道,此生的母爱只能给阿超一个人。


由于饮食和作息不规律,阿超16岁开始就痛风,必须要有人督促她吃药和控制饮食。让李娟头疼的是,阿超脾气大,当一些要求没得到满足时就会生气。


虽然家境尚可,李娟仍担忧儿子的未来:“有一天如果我不在了,我希望孩子不仅能活着,还能够有尊严地活着,哪怕把我所有财产都捐出去也没问题。”李娟眼下还有个想法——让自己活得更健康,更长寿一点。“我希望将来能比儿子晚些离开,哪怕能比他多活一天也行。”李娟说,“白发人送黑发人”对普通家庭来说是悲剧,但对于孤独症患者家庭来说,却是一种“心愿”。


如同一些电影中描写的那样,作为孤独症患者的阿超也有着自己的闪光点——他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音乐天赋。阿超6岁那年,到楼下邻居家时见到一位钢琴老师在弹琴,他就站在旁边观看。等老师弹完,他竟然能把老师刚才弹的曲子完整地弹奏一遍;后来一家公益机构听说阿超有钢琴天赋,派了老师专门来教他弹钢琴。如今阿超已经可以弹奏20多首钢琴曲。


为了让阿超融入社会,李娟没少吃苦头。这些年在李娟的培训下,阿超已经会一些简单的家务,甚至可以独自出门,在家附近的小店购买生活用品了,但他距离生活完全自理还有很大的距离。


对于自己老去后孩子的养老问题,李娟一直在作规划。作为保险业人士,她购买了一定的保险理财产品。但阿超对钱没有概念,所以未来谁能帮孩子管理这笔财产也是李娟头疼的事。“将来可能考虑设立特需信托,让孩子每个月有一定的收入。不过这仍是‘下下策’,因为信托并不会安排一个合适的人来照顾孩子,我希望他将来能生活得更有品质。”



社会组织:


多种方式为孤独症患者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孩子何以托孤,是最让大龄孤独症患者家长担忧的事。近年来,广州市一些社会组织也在积极探索解决办法。


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下称“扬爱”)是一家规模较大的、服务心智障碍家庭的社会组织。该组织工作人员冯丽媚告诉记者,大多数大龄孤独症患者仍由年迈的父母监护、照顾。目前来说,解决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设立特需信托。目前,有些公司的特需信托是30万元起步,有的门槛更低,还可以通过遗嘱的方式将房产等资产导入到特需信托中来。


二是社区家庭模式。社区家庭是针对心智障碍者的一种特殊托养形式,由3~5位心智障碍者按照他们各自的意愿选择伙伴,大家长期生活在一起。白天,他们在各自的机构参加活动,晚上回到房间,大家一起吃饭、看电视,每个家庭配备一名助理,负责照料孩子们的生活。这种模式目前在广州也有一些机构在尝试。研究表明,这是比较能保证生活品质的一种模式。


三是寄宿制的康复托养机构。孤独症群体不像其他障碍类型,孤独症孩子需要的是专业的个性化服务。现在一些类似养老院的托养机构还停留在解决孩子吃穿的层面,很难兼顾到孤独症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家长也不太放心。


四是医养结合方式。即成年孤独症患者长期居住在政府所办的福利院等机构。


五是和亲戚签订托管协议,将孩子托付给可靠的亲戚照护。


这些年,扬爱也进行了为大龄孤独症患者父母解决后顾之忧的尝试。2019年6月,扬爱启动“心智障碍者双老家庭服务支持(试点)项目”,持续为广州市内32户心智障碍者双老家庭开展服务支持,通过个案管理模式并基于所在区的福利政策和服务资源情况,搭建资源信息库,改善心智障碍者双老家庭的社会福祉环境。未来5年,扬爱计划将为100户心智障碍者双老家庭开展服务支持,并链接专业律师/护理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人员的入户服务资源,提供心理咨询、康复咨询等所需服务内容,从而增进心智障碍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
机构简称:广州扬爱
成立时间:2003年01月01日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社会公益机构
优势课程:公益事业
最新文章
1坚毅奶奶,用爱点亮特殊孙子的人生之路
2当父母老去,自闭症患者谁来照顾
3卢莹:从服务使用者角度谈个案管理服务

作者专栏sign up

贾丁鑫
贾丁鑫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所属单位:深圳美灵星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区     域 :广东深圳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自闭症ABA训练的缘由与发展
2自闭症应用行为分析的四种行为功能:了解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表达
3自闭症干预法RDI的历史以及发展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