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孤独症儿童在不同会话情境中的会话能力特征

孤独症儿童在不同会话情境中的会话能力特征

  • 2023-05-24 20:29:02
  • 2.1K次
来   源:2022年10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作   者:
摘   要:在角色扮演和主题会话情境中,孤独症儿童会话发起方式与普通儿童一致,均以言语发起为主,但发起数量显著落后;会话维持方式单一且维持数量显著落后于普通儿童。孤独症儿童在会话中产生的中断类型主要为不能解释的回应和无回应,中断数量受到会话情境的影响;在会话中产生的非言语动作类型受到会话情境的影响,其非言语动作数量整体落后于普通儿童。
关键词:量表,孤独症谱系障碍,特殊教育,儿童语言

薛炜,刘敏,刘巧云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200062)


摘要:为探究孤独症儿童会话发起和维持技能在不同会话情境中的表现特征,采用半结构对话任务评估法,比较孤独症儿童与词汇能力匹配的普通儿童在不同会话情境中的会话技能。结果表明,在角色扮演和主题会话情境中,孤独症儿童会话发起方式与普通儿童一致,均以言语发起为主,但发起数量显著落后;会话维持方式单一且维持数量显著落后于普通儿童。孤独症儿童在会话中产生的中断类型主要为不能解释的回应和无回应,中断数量受到会话情境的影响;在会话中产生的非言语动作类型受到会话情境的影响,其非言语动作数量整体落后于普通儿童。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会话发起;会话维持;会话情境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70X(2022)10-0041-08
PDF获取: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10.11995/j.issn.2095-770X.2022.10.006


一、引言


会话能力(Conversationskills)是儿童语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儿童恰当地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与他人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的能力[1]3-15。其中,会话发起(Topicinitiation)和会话维持(Topicmaintenance)是儿童参与会话活动最基础、并相互关联的两个环节。前者是指会话参与者选择自己或双方共同关注的内容,尝试与他人开启会话互动的行为;后者是指由听话者对说话者开启的话题进行承接和回应的行为[2]9-10,是交谈过程中进行信息交互最重要的环节[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会话维持和发起能力不断提高,与他人的互动交流越发融洽[4]。
孤独症儿童存在语用障碍,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其包括会话能力在内的语用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普通儿童的差距越来越大[5]。由于情景语境(Situationalcontext)会影响儿童的会话表现[6],因此了解和把握孤独症儿童在情景语境中的会话特征,对于临床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孤独症儿童在会话发起和维持技能上普遍存在障碍[7],但在不同情景语境中的表现差异尚不明确。在会话发起方面,孤独症儿童很少主动发起会话[8],他们的交流意图种类简单,很少使用语言寻求或分享注意[9]。但有研究指出孤独症儿童在自由游戏情境与阅读情境中的会话发起频率与普通儿童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0]。还有研究指出孤独症儿童在游戏情境、点心情境与下课情境中的话题开启频次要高于对照组,但是开启后更容易出现开启重复和开启怪异的情况[11]。由于特定的会话情境,如环境中存在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或食品,能够增加孤独症儿童的主动话轮[12],因此孤独症儿童会话开启能力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是儿童会话能力不同导致的还是由会话情境的差异导致的?需要进一步探究。在会话发起方式上,有研究指出儿童会话发起的方式不存在规律[1],但普通学前儿童在晚餐情境和角色扮演情境中开启话题以言语发起为主,且存在喜欢借助物品开启话题的偏好[4]。那么孤独症儿童是否同样存在会话发起方式的偏好?还是在不同的会话情境中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同样有待进一步探明。
在会话维持方面,孤独症儿童在自由谈话、亲子阅读、画画与积木游戏情境中的维持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普通儿童[3]。但也有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产生的会话行为数量与普通儿童没有差别,但是更容易出现诸如回声式语言、忽略他人问题以及难以理解的评论等非典型性的会话中断[10]。在高结构的规则游戏情境、低结构的制作海报情境和成人会话情境中,学龄期孤独症儿童出现诸如“不恰当的回应”等会话错误更频繁,并且会话错误类型受到情境语境的影响[13]。由此可知,尽管孤独症儿童在会话维持方面存在障碍,但其在不同会话情景中的维持能力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其非典型性的中断方式是否同样受到情景影响目前尚不明确。从维持方式来看,非言语动作是孤独症儿童最常用的交流方式[14],且在动作类型方面更倾向于使用简单直接的身体接触,而非手势指点和物品展示[15]。然而有研究显示孤独症儿童在会话过程中更倾向于使用言语维持,且能够使用物品展示、手势指点等动作类型,表现与对照组普通儿童一致[3]。由于在某些情境中使用非言语策略比言语策略更加有效果[4],因此探明儿童非言语动作在不同情境中的使用特点具有重要价值。
在研究方法上,以往的研究多采用在自然情境或半结构情境中采集儿童的自发语言样本进行分析[16-17],然而这种方法缺乏对儿童会话过程和谈论话题的控制,导致会话情境之间的可比性欠缺,并且得到的研究结果较为笼统,难以对临床干预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据此,有研究采用半结构对话任务评估法[18],参考定量测试对语境进行控制,通过标准化的操作步骤引导儿童参与会话活动,保证儿童在情境中得到的支持程度基本一致,以提高会话行为的可比性。综上,为了探究会话情境对孤独症儿童会话行为的影响,参考半结构对话任务评估法,考察孤独症儿童在不同会话情境中会话发起和维持的表现特征,以期为儿童会话能力的康复与教学提供具体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通过半结构对话任务评估法,比较孤独症儿童与词汇能力匹配的普通儿童在不同会话情境中的会话表现,探究孤独症儿童的会话发起能力和维持能力在不同会话情境中的表现特征。


(二)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从上海市两所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至三年级选取孤独症儿童18人。孤独症组均具有上海市三甲医院开具的孤独症诊断证明,儿童平均年龄为9±1.8岁,其中男生15人,女生3人,均具有口语沟通能力,日常交流以普通话为主,无明显情绪行为障碍,获得家长知情同意。测得孤独症组PPVT-R成绩为32.76±12.95,根据词汇成绩范围于上海市某普通幼儿园选择对照组普通儿童18名(男生9人,女生9人),平均年龄为4±0.49岁,测得其PPVT-R成绩为30±9.42。对两组儿童PPVT-R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儿童词汇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t=-0.714,P=0.417>0.05)。


(三)研究材料

参考前人研究设计,选择角色扮演情境和主题会话情境进行比较。原因有二:一是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都对这两类会话情境比较熟悉,能够快速理解并参与会话;二是这两类会话情境在孤独症儿童教学和康复中使用较多,探究其情境特征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由于话题难度同样会影响儿童的会话表现,因此为了确定合适的会话话题,对3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3名普通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预选了6个测试话题,详见表1。


角色扮演情境主题会话情境
会话话题买东西看医生娃娃家去动物园我喜欢的玩具我喜欢的食物
参与率10086.6710080100100
发起均数1.080.90.761.270.820.82
维持均数8.929.37.848.278.547.56
话轮合计1010.28.69.549.368.38


评估流程设计完成后,考虑到大班儿童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测试配合度,因此邀请不参加正式实验的15名大班儿童(年龄在5-6岁)和3名轻度孤独症儿童(年龄为8-9岁)进行预实验。为了选取儿童最感兴趣并且能够诱导出儿童最多话轮的话题,将参与率和话轮总数作为主要选择标准。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剔除参与率一般的“看医生”话题,在剩余话题中选择话轮总数最多的“买东西”话题;在主题会话情境中,剔除参与度一般的“去动物园”,在剩余话题中选择话轮总数最多的“我喜欢的玩具”话题。
由于在角色扮演会话预实验中,部分儿童出现忘记角色身份导致会话中断的情况,为此评估中增加售货员身份牌作为视觉提醒。调整后选择5名不参与正式实验的普通大班儿童进行2个话题的二次预实验,结果显示两个话题参与率均为100%,且未出现混淆角色的情况,最终将视觉提示卡作为正式测试道具,评估过程详见表2。

环节主试操作步骤被试反应结果
一主试靠近商店,引起儿童注意,等待55秒内儿童发起会话,进入环节二
5秒内儿童未发起,靠近儿童引起注意,儿童发起会话后进入环节二靠近儿童后仍无发起,主试发起“你好!我要买东西”后进入环节二
二主试做浏览商品动作,并等待5秒5秒内儿童发起会话,进入环节三
5秒内儿童未发起,靠近儿童引起注意,儿童发起会话后进入环节三
靠近儿童后仍无发起,主试发起“你好,我想买饼干!”后进入环节三
三主试把饼干拿起来观察,原地等待5秒5秒内儿童发起会话,进入环节四
5秒内儿童未发起,靠近儿童引起注意,儿童发起后进入环节四
靠近后仍未发起会话,主试提问“这个饼干多少钱啊?”进入环节四
四主试“给你5元。”给钱币并等待5秒5秒内儿童回应会话,进入环节五
5秒内儿童不回应或回应错误,再次提问,儿童回应后进入环节五再次提问仍无回应或错误回应,则完成给钱动作后进入环节五
五主试“谢谢你,再见。”并做挥手动作等待3秒后,结束测试


(四)测试过程

在研究对象所在学校的一间安静明亮的教室进行评估测试,为保证测试过程一致性,均由H大学一名研究生统一担任主试,测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记录儿童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和组别,引导儿童熟悉主试和测试内容。第二阶段:主试展示主题会话的道具材料(发条青蛙、小汽车、娃娃、积木、泡泡水),保证儿童理解测试指导语后按照半结构对话流程进行评估。指导语为:“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聊聊天。老师先问你喜欢的玩具,你可以说教室里的玩具也可以说家里的玩具,然后你再问老师喜欢什么玩具,老师也会告诉你。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完成测试后休息2分钟。第三阶段:主试展示角色扮演会话的道具材料(发条青蛙、玩具汽车、娃娃、积木、玩具钱币、售货员姓名牌)。指导语为:“现在我们来玩买东西的游戏。老师先戴姓名牌做售货员,你做小客人来买东西,做完后我们交换,你戴姓名牌做售货员,老师做客人。你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评估全程使用摄像机拍摄记录儿童产生的会话行为。


(五)数据编码和统计

将72份会话评估视频进行内容转录和编码,参考李欢研究中的编码方式[2],对会话发起和维持方式进行6种编码:言语发起、非言语发起、言语伴随非言语发起等,详见表3。

会话能力编码类型以角色扮演情境举例说明
会话发起言语发起儿童扮演售货员,看到客人后主动说“你要买玩具吗?”
非言语发起儿童扮演售货员,看到客人后未说话,但把玩具汽车举起来展示”
言语伴随非言语发起儿童扮演售货员,举起娃娃提问客人“你要买这个娃娃吗?
会话维持言语维持儿童扮演客人,听到售货员询问后回应说“我要买饼干。”
非言语维持儿童扮演客人,听到售货员询问后未说话,但是用手指示饼干
言语伴随非言语维持儿童扮演客人,听到售货员询问后回应“要饼干”并用手指饼干


对儿童在会话过程中产生的非言语动作类型进行7种编码:展示物品、身体触碰、点头同意等,详见表4。

动作编码类型以角色扮演情境举例说明
展示物体儿童扮演售货员时,看到客人后将汽车举高进行展示
身体触碰儿童扮演售货员时,用手轻拍客人并说“我们去收银台结账吧。”
给与物品儿童扮演售货员时,听到客人说“我要买饼干”然后把饼干递给客人
位置移动儿童扮演售货员时,听到客人问“这个多少钱?”,走进物品观察后进行回应
手势指点儿童扮演客人时,听到售货员询问“你要买什么玩具?”,用手指示汽车
点头同意儿童扮演客人时,听到售货员说“我们去收银台结账吧”,点头回应
摇头拒绝儿童扮演客人时,听到售货员询问“你还需要什么”,摇头回应


将编码后的数据输入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对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两类独立样本的会话发起频数、会话维持频数以及非言语动作频数进行分析比较;孤独症儿童在两类会话情境中产生的中断数量为相关样本,采用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进行分析比较;对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采用的会话发起方式、会话维持方式和非言语动作类型,以及孤独症儿童产生的会话中断类型进行统计检验,由于研究对象的样本量较小,故采用费舍尔精确检验进行分析。


(六)研究信度

为保证研究信度,研究者本人首先完成第一次转录和编码工作,并按照30%的比例随机抽样,由H大学康复科学系一名硕士研究生对视频进行二次转录和编码,2名评分者的会话行为编码一致性为93%,表明评分一致性良好。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孤独症儿童会话发起的情境特征

对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不同会话情境中的会话发起频次进行分析。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分析得到: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孤独症儿童的会话发起频次与普通儿童存在显著性差异(U=42.500,P<0.01);在主题会话情境中,两组儿童的会话发起频次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U=72.500,P<0.01)。由此可见,孤独症儿童在两类不同的会话情境中,会话发起数量均显著落后于普通儿童。

进一步对两组儿童的会话发起方式进行分析。通过费舍尔精确检验得到: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孤独症儿童会话发起方式与普通儿童不存在显著差异(P=0.607>0.05);在主题会话情境中,两组儿童的发起方式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592>0.05)。由此可知,孤独症儿童在两类会话情境中的发起方式与普通儿童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二者都是以言语发起为主,非言语和言语伴随非言语的发起方式使用较少,详见表5。

会话发起类型角色扮演情境主题会话情境
孤独症组普通儿童组孤独症组普通儿童组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
言语912.53244.44914.293758.73
发起
非言语发起45.561419.4411.59711.11
言语







伴随11.391216.6734.7669.52
非言语
合计1419.45880.61320.65079.4


(二)孤独症儿童会话维持的情境特征

对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在不同会话情境中的会话维持频次进行分析。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分析得到: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孤独症儿童的会话维持频次与普通儿童存在显著性差异(U=38.500,P<0.01);在主题会话情境中,两组儿童的会话维持频次也存在显著性差异(U=23.000,P<0.01)。由此可见,孤独症儿童在不同类型的会话情境中,会话维持的数量均显著落后于普通儿童。
进一步对两组儿童的会话维持方式进行分析。在角色扮演情境中,通过费舍尔精确检验得到,孤独症儿童会话维持方式与普通儿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3<0.05),孤独症儿童在角色扮演情境中主要使用言语维持,使用非言语以及言语伴随非言语的方式较少;普通儿童则主要使用非言语维持,言语和言语伴随非言语维持的方式使用较少。在主题会话情境中,费舍尔精确检验表明两组儿童的维持方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778>0.05),二者都将言语维持作为最主要的会话维持方式,详见表6。

会话维持类型角色扮演情境主题会话情境
孤独症组普通儿童组孤独症组普通儿童组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
言语2712.224821.723516.6713463.81
维持
非言语维持156.796830.7752.38146.67
言语







伴随198.64419.9152.38178.1
非言语
合计6127.616072.44521.416578.6


(三)会话中的非言语动作使用分析

对两组儿童在会话过程中产生的非言语动作频次进行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得到孤独症儿童产生的非言语动作数量在角色扮演情境中显著低于普通儿童(U=8.500,P<0.05);在主题会话中,两组儿童产生的非言语动作数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U=23.000,P>0.05)。可见,两组儿童使用的非言语动作数量都受到了具体情境的影响,在具有操作物的角色扮演情境中,儿童产生的非言语动作数量更多,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距更大;而在无操作物的主题会话情境中,两组儿童均产生了更少的非言语的动作,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动作数量差距缩小。
进一步对儿童在两类会话情境中使用的动作类型进行分析。在角色扮演会话中,孤独症儿童使用最多的三种动作类型分别为“给与物品”“手势指点”和“身体接触”;普通儿童使用最多的三种动作类型为“给与物品”“展示动作”和“手势指点”,费舍尔精确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儿童的动作类型分布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126>0.05)。在主题会话中,孤独症儿童主要使用“身体接触”;普通儿童主要使用“手势指点”和“身体接触”,费舍尔精确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儿童使用的动作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2<0.05)。由此可见,两组儿童在会话中使用的非言语动作类型都受到了情境语境的影响,在角色扮演情境中两组儿童都较多地使用了“给与物品”“手势指点”等动作类型,表现较为接近,但在主题会话中,二者的动作类型出现显著不同,详见表7。

非言语动作类型角色扮演情境主题会话情境
孤独症组普通儿童组孤独症组普通儿童组
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频数百分比
给与物品139.293827.1412.9400
展示动作32.142215.7112.9400
手势指点85.711611.4312.941235.29
身体触碰85.7185.71617.651029.41
位置移动21.43107.140000
点头同意0032.140000
摇头拒绝10.7185.710038.82
合计352510575926.412573.53


(四)孤独症儿童会话中断的情境特征

孤独症儿童产生非典型性的会话中断是其会话障碍的一个重要表现。在研究中主要产生以下中断类型:“无回应”即对于他人开启的话题不作任何言语或非言语的回应而导致会话中断;“无意义的重复”即单纯地复述会话对象的话,而不回应具体内容导致会话中断;“难以解释的回应”指可以听清其回应内容,但是因为儿童语言表达难以理解或儿童表达内容与当下情境无关叫人难以继续话题。
由图1可知,在角色扮演和主题会话情境中,孤独症儿童产生“难以解释的回应”和“无回应”次数较多,“无意义的重复”出现较少,可见会话情境对其会话中断的类型影响较小。进一步将孤独症儿童在两类情境中产生的中断数量进行比较,通过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得到孤独症儿童在角色扮演情境中产生的中断数量显著少于主题会话情境(Z=-15.293,P<0.01),并且三种中断类型在角色扮演情境中的数量均少于主题会话情境。由此可见,孤独症儿童产生的会话中断数量受到会话情境的影响,在有操作物的角色扮演会话中产生的会话中断数量更少。


四、讨论


(一)孤独症儿童的会话发起能力

从发起的方式和数量两方面来讨论孤独症儿童在不同会话情境中的表现特征。首先,在会话发起方式上,结果显示不论是孤独症儿童还是对照组普通儿童,在角色扮演和主题会话情境中均以言语发起为主要的发起方式,已有研究也证实普通学前儿童在不同会话情境中会话发起方式以言语发起为主[4],可见孤独症儿童的会话发起偏好与普通儿童接近,会话情境对其发起方式影响较小。其次,在发起数量上,孤独症儿童会话发起数量显著落后于普通儿童,在两类会话情境中表现均是如此。孤独症儿童很少主动发起会话可能受到他们对物品具有异常兴趣的影响,在评估测试中普通儿童会自然地关注他人并引起他人注意,但是孤独症儿童倾向于独自探索和重复把玩物品而非与人互动,整体沟通动机薄弱。以往研究在孤独症儿童会话发起频次是否落后上尚未达成一致[8,11],由于不同研究的会话情境以及研究对象均不尽相同,本研究通过跨情境比较得到,孤独症儿童在不同会话情境中的发起频次均落后于普通儿童,因此研究结果的差异可排除是会话情境的不同所致。至于孤独症儿童会话发起频次受到其他何种因素的影响,未来仍需要做进一步探究。


(二)孤独症儿童的会话维持能力

由于孤独症儿童在会话维持中容易产生非典型性的会话中断[10],因此有必要从会话维持的方式、数量以及会话中断三方面来讨论其表现特征。首先,在会话维持方式上,孤独症儿童在角色扮演和主题会话情境中都以言语维持为主,这与已有研究结果接近[3]。另外通过跨情景比较得到,普通儿童在角色扮演会话中以非言语维持为主,而在主题会话中以言语维持为主,表现出会话维持方式跟随场景变化的灵活性,而孤独症儿童则没有表现出这种变化特点,这对以往研究结果进行了补充。这可能与孤独症儿童的认知灵活性存在缺陷有关,由于他们难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互动模式[20],因此使用的维持方式较为单一。其次在维持数量方面,孤独症儿童在不同的会话情境中产生的维持数量均显著落后于对照组儿童,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3]。可见孤独症儿童在不同会话情境中始终存在会话维持障碍。最后从会话中断的表现来看,孤独症儿童会话中断主要表现为“难以解释的回应”和“不回应”两种类型,“无意义的重复”数量较少,也与以往研究结果接近[3]。另外,通过情境间的比较得到,孤独症儿童在有操作物的角色扮演中产生的中断数量少于无操作物的主题会话情境,表明其会话中断数量受到情境影响,有物体为媒介的会话环境有助于孤独症儿童会话过程的延续以及话轮的维持。


(三)孤独症儿童非言语动作的使用

从非言语动作的数量和类型来讨论孤独症儿童在不同会话情境中的表现特征。在有操作物的角色扮演会话中,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都倾向于使用“给与物品”和“手势指点”等动作类型,二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别;而在主题会话情境中,孤独症儿童更多地使用“身体触碰”,而普通儿童对“身体触碰”和“手势指点”这两类动作类型的使用率都比较高,二者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可见,两组儿童使用的动作类型都受到了会话情境的影响,孤独症儿童在有操作物品支持的环境中能够产生与普通儿童类似的多种动作类型,但在缺少物品为媒介的会话中使用的动作类型与普通儿童出现了明显的差距,这对已有研究结果进行了补充[3]。在动作数量方面,角色扮演情境中普通儿童产生了大量的互动动作,孤独症儿童的动作数量处于显著落后水平。尽管在主题会话中,两组儿童动作数量差异并不显著,但孤独症儿童的动作数量占比依然明显落后于普通儿童,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两组儿童在主题会话中的动作数量出现地板效应,并不意味着真实差距的缩小。由此可知,会话情境对孤独症儿童非言语动作的数量和类型均存在影响,其中孤独症儿童在有操作物的会话中,使用的动作类型与普通儿童较为接近,但在缺少操作物支持的会话情境中使用的动作类型相较于普通儿童的使用类型显得更加局限,其在不同会话情境中产生的非言语动作数量始终落后于普通儿童。


五、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孤独症儿童会话发起方式与普通儿童接近,但发起数量显著落后
在角色扮演和主题会话两类情境中,孤独症儿童使用的主要发起方式与普通儿童一致,均以言语发起为主,受到会话情景影响较小。但是孤独症儿童会话发起的数量在两类情境中均显著落后于对照组普通儿童。
2.孤独症儿童会话维持方式单一,且维持数量显著落后
孤独症儿童在角色扮演和主题会话两类情境中,均使用言语维持作为主要的维持方式,缺乏根据会话情境调整维持方式的灵活性,整体维持方式较为单一。在维持数量上也显著落后于普通儿童,在维持过程中产生的会话中断主要为“难以解释的回应”和“不回应”,“无意义的重复”出现较少。
3.孤独症儿童的非言语动作类型受会话情境影响,动作数量整体较为落后
孤独症儿童的非言语动作类型受会话情境影响明显:在具有操作物的角色扮演情境中,其主要动作类型为“给与物品”“手势指点”“身体触碰”,表现与普通儿童接近;在没有操作物的主题会话中其动作类型更加局限,以“身体触碰”为主。孤独症儿童在角色扮演会话中使用的非言语动作数量显著少于普通儿童,尽管在主题会话中没有检验出显著性差别,但其整体动作数量依然处于落后水平。


(二)教育建议

孤独症儿童的会话维持与会话发起在不同的会话情境中具有不同的表现特点,对于其会话能力的提升需要从具体的情景语境入手,具体有以下两点建议。
1.注意情境语境对会话行为的影响,优先选择具有操作物的会话情境
孤独症儿童在角色扮演会话中产生了更少的会话中断以及更多的非言语动作,说明比起没有操作物品的主题会话情境,角色扮演情境对孤独症儿童的难度更低。因此,在孤独症儿童会话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顺序性,优先选择角色扮演等具有操作物品支持的会话情境,提升基本的会话维持和发起技能,再逐步提高难度向多种会话情境的教学过渡。
2.重视发展非言语动作技能,综合提升儿童会话参与能力
普通儿童在角色扮演情境中产生了较多的非言语动作,展现出会话的灵活性,非言语动作并没有随着儿童口语能力的提高而减少,相反合理地使用非言语动作可以使儿童的会话行为更加丰富多样。尽管孤独症儿童在会话中也能够使用“给与物品”“指点物品”等方式来发起和回应会话,但是在数量上仍然处于落后水平。因此,在孤独症儿童会话能力教学与干预中,需要重视发展儿童的非言语动作技能,在提升言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儿童使用非言语动作的种类和数量,综合提高儿童的会话参与能力。


[参考文献]


[1]McTearM.Children’sconversation[M].NewYork:BasilBlackwellPublisher,1985.
[2]李欢.智力落后儿童语用干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冯晨.轻度自闭症儿童在母子会话情境中的会话能力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4]杨晓岚.3-6岁儿童同伴会话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5]顾介鑫,翁婧琦.语用障碍与语用能力测查量表研究进展[J].语言与翻译,2020(2):27-32.
[6]CurcioF,PacciaJ.Conversationswithautisticchildren:Contingentrelationshipsbetweenfeaturesofadultinputandchildren’sresponseadequacy[J].JournalofAutism&DevelopmentalDisorders,1987,17(1):81-93.
[7]陈冠杏,杨希洁.自闭症儿童会话能力探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11):45-52.
[8]袁文晗.自闭症儿童会话技能障碍及干预方法[J].文教资料,2016(36):33-34,51.
[9]CappsL,LoshM,ThurberC.“Thefrogatethebugandmadehismouthsad”:Narrativecompetenceinchildrenwithautism[J].JournalofAbnormalChildPsychology,2000,28(2):193-204.
[10]EigstiIM,BennettoL,DadlaniMB.Beyondpragmatics:Morphosyntacticdevelopmentinautism[J].JournalofAutismandDevelopmentalDisorders,2007,37(6):1007-1023.
[11]陈冠杏,陈泽源.汉语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发展儿童情境会话中的话题开启比较分析[J].外国语文研究(辑刊),2019,10(00):22-38.
[12]茅荣杰,汪作为,曾凡林,等.孤独症儿童语言表现与语境因素的关联性[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7,27(5):289-292.
[13]BellonHarnML,HarnWE.Profilesofsoci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inmiddleschoolchildrenwithAspergersyndrome:Twocasestudies[J].ChildLanguageTeaching&Therapy,2006,22(1):1-26.
[14]WetherbyAM,YonclasDG,BryanAA.CommunicativeProfilesofPreschoolChildrenwithHandicaps[J].TheJournalofspeechandhearingdisorders,1989,54(2):148.
[15]StoneWL,OusleyOY,YoderPJ,etal.NonverbalCommunicationinTwo-and-Three-YearOldChildrenwithAutism[J].JournalofAutismandDevelopmentalDisorders,1997,27(6):677-696.
[16]计迁,周兢,李晓燕.自闭倾向儿童语言运用特点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7):32-36.
[17]杨金焕,郑荔,盛机.成人与同伴在4-5岁儿童会话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8(1):49-63.
[18]SimmonsES,PaulR,VolkmarF.AssessingPragmaticLanguageinAutismSpectrumDisorder:TheYaleinvivoPragmaticProtocol[J].JournalofSpeech,Language,andHearingResearch,2014,57(6):2162-2173.
[19]VoldenJ.FeaturesLeadingtoJudgementsofInappropriacyintheLanguageofSpeakerswithAutism:APreliminaryStudy[J].JournalofSpeechLanguagePathologyandAudiology,2002,26(3):138-146.
[20]王志丹,邢冰冰,彭子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呼名反应和应答性微笑的影响因素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1,37(8):1-7.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南京微关爱儿童康复服务中心 
机构简称:南京微关爱江北中心
成立时间:2019年03月04日
区     域 :江苏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 残联定点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最新文章
1微关爱干预案例分享: 识字从100个到1500个,稳步提升的关键是?
2在进行干预训练时该如何挑选强化物?
3【公益培训】微关爱23年家长培训汇总及24年培训计划

作者专栏sign up

柯淑惠
柯淑惠

南京市

人物性质:机构督导 | 行为分析师
所属单位:南京微关爱儿童康复服务中心 
人物特长:机构督导 | 行为分析师
区     域 :江苏南京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连锁康复机构| 残联定点机构
热点文章
1遂宁心启点自闭症康复训练效果怎么样?
2自闭症儿童口语表达的教学方案
32022年12月13日江西儿童康复机构十大品牌热度排行数据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