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过度保护和代劳恰恰是孩子发展最大的阻碍

  • 2021-11-05 22:59:45
  • 原创Iam诺诺爸爸 诺爸说
  • 争鸣与其他;
  • 1.7W次
  • 分享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ID号:nuobashuo我用心陪伴孩子很长时间了,亲子关系也慢慢发展的不错了,孩子和我的互动挺好的,但是为何孩子还是迟迟不说话,还是不会和其他人沟通和玩,还是不懂规则,还是特别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孩子与我们之间的互动很好,但是面对其他人时,就不知道所措,即使使用情绪表达或者滴滴答答的语言代替,别人并不理解,也不会给回应,长此以往,孩子就不在对他人有所表达,因为表达了对方也听不懂,也不会给与该有的回应。
关键词:模仿,易春丽

文章来源:诺爸说;ID号:nuobashuo

我用心陪伴孩子很长时间了,亲子关系也慢慢发展的不错了,孩子和我的互动挺好的,但是为何孩子还是迟迟不说话,还是不会和其他人沟通和玩,还是不懂规则,还是特别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你对上述的这些事有疑问,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精神分析领域影响很大的温尼科特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其实和大家当下此刻的状态息息相关。

很多妈妈真的付出很多,也拼尽全力,但是还是经常会崩溃,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无力感之中。温尼科特的观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看到孩子眼中的自己,以及自身要去照顾好自己这两件事中的关联。

我一直在强调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性,也推荐过很多次易春丽老师的《重建依恋》这本书中的观点,因为母婴关系是孩子向外发展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第一步的基础和基石。

但是这一点做好,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很多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因为自己对于孩子的愧疚和爱,其实被孩子反向控制了,孩子习惯性的使用情绪去表达,用简单不变的滴滴答答的音去表达,却不肯也不敢尝试使用更复杂准确的语言去表达,恰恰是因为父母对于孩子的过度理解和过度代劳,以至于孩子完全意识不到语言的作用。

因为他的哭声,他的情绪,他的滴滴答答,他的动作已经能够让父母理解他所有的需求了,所以,干嘛还要使用更复杂,他觉得自己做不到语言去说呢?

其实恰恰是妈妈对于孩子的爱,把他当做一个不会也不需要使用语言去交流的小宝宝状态去对待,导致了孩子迟迟不敢,也不愿进入语言交流和说的这一通道上来。

此事恰恰是妈妈对于孩子的过度爱和代劳,导致了孩子无法去面对其他人,因为其他人无法像妈妈一样,那么理解他,围绕着他,满足他。所以孩子与我们之间的互动很好,但是面对其他人时,就不知道所措,即使使用情绪表达或者滴滴答答的语言代替,别人并不理解,也不会给回应,长此以往,孩子就不在对他人有所表达,因为表达了对方也听不懂,也不会给与该有的回应。

来聊聊温尼科特的教育观点。

温尼科特非常注重妈妈与孩子的关系,他认为没有婴儿这种东西,意思就是孩子不可能单独存在,在这里其实温尼科特想强调的就是母婴关系的重要性,那么他认为妈妈和孩子之间应该保持着一种什么的关系比较好,妈妈做到什么程度才是一个好妈妈呢?

他提出一个概念叫做足够好的母亲,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60分妈妈”。在婴儿出生后的早期,妈妈可以完全的去满足婴儿的需要,但当孩子逐渐长大开始有一些能力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妈妈要开始学会逐渐的放手,在这里其实妈妈需要去面对不再那么被需要的挫败感,也需要去相信孩子可以做到一些事情。

如果妈妈无法忍受这种焦虑也不相信孩子真的开始逐渐长大,会导致妈妈的过分控制,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该放手时不放手的现象,在五六岁时孩子已经可以自己吃饭,但一些妈妈仍然继续自己喂孩子。那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长其实是孩子个人内心发育程度和妈妈的距离,也是说我们从一开始和妈妈亲密无间到慢慢的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力量,独立出自己的人格。所以妈妈的人格越独立的话,孩子就越可能发展出独立健康的人格。

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妈妈需要做什么呢?首先就是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婴儿的自体满足得到认可,而在婴儿历经挫折时给他保护,但这种保护是需要根据婴儿自身能力的发展来进行调整,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恰到好处的挫折,这种挫折不会对我们造成创伤又能使我们成长,就好像适度的焦虑可以促进行动但过度则会阻碍。

而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要意识到对孩子的恨,可能在这点上,很多人尤其是母亲不能够接受的,因为我们一直觉得一个母亲爱自己的孩子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去恨自己的孩子呢?

其实妈妈为养育这个孩子牺牲了很多,比如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甚至是事业,而这种恨是真实存在的,若能觉察到,则可以让孩子继续健康的成长,倘若不能,这种恨可能会以其他方式得以呈现,比如说过度控制孩子,这可能会吞噬孩子,而我个人认为孩子也需要意识到对妈妈的恨。

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各种现实原因,妈妈很难做到哪怕是温尼科特所说的足够好,所以我们因此可能会受到一些伤害,而这些伤害如果恰到好处则有利于我们的成长,如果强度过大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创伤,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种恨的存在时,这种恨就不会以别的方式表现,也更能让我们与妈妈更好的和解。

其实婴儿和妈妈都要承受一部分的不完美,这样就不会让一个人独自承受所有的压力。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可能会用一些过渡性客体来代替妈妈,它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而是主客体之间的地带,比如说一个小女孩可能会用一个毛绒玩具来代替自己的母亲,每当抱着这个毛绒玩具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了一种温暖被支持的感觉。

在孩子离开父母,这也是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的一种代替策略。我们此时并不是剥夺或者是和这个过渡客体来争夺孩子的爱。

而是能够鼓励和让孩子逐渐意识到,妈妈也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独立个体,会低落,会伤心,会生气。但是我们对于孩子的爱是一种确定的存在,虽然有时我们会崩溃,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爱他。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成长,我们其实在亲子关系慢慢建立起来之后,需要让孩子逐渐意识到,妈妈和他之间的关联是平等的,并不是以他为中心的。妈妈的崩溃或者情绪背后,并不是不爱他,而是妈妈有妈妈的苦衷和想法。

但是注意孩子很难区分二者,会认为妈妈的发脾气或者恨,就是对于自己的彻底否定,甚至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所以有时候会极度崩溃。

这需要我们能够逐渐学会如何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在不破坏关系的基础上,让孩子知道我们的底线,我们的立场,我们的感受。在前期孩子听不懂语言,或者很情绪话的过程中,这并不容易。

但是你能够不破防,不崩溃,不歇斯底里的,让孩子知道,妈妈很累了,妈妈觉得这样不对,在讲道理之前,有一件更重要的和事要去做。

那就是对于孩子的共情,共情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妈妈能够理解你此刻的想法和感受,也愿意帮助你,但是妈妈并不是主导世界的神,妈妈也有诸多的无奈。我爱你,但是我无法让世界围绕着你旋转。

但是我可以找到一些合适的方式帮助你,你看是否可行?比如这个玩具是哥哥的,他很喜欢,不愿意给你玩,妈妈没法去抢给你,但是妈妈可以带你去玩具店看看有没有,有的话我们自己可以买一个好不好。

孩子很敏感,情绪承受能力很弱,一旦某种创伤被唤醒之后,就会极度崩溃,甚至把我们也带入情绪的深渊,但是面对这一切,其实却是需要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能够看到和感受到我们自己的无奈,甚至是对于孩子的潜意识里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我们能够自己整顿和理解好,然后用温柔但是坚定的方式让孩子明白和知道。

我们并不是神,我们必然会有自己虚弱,崩溃,怀疑自己的时候,此时其实更重要的是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至少做到不破防,不将自己的崩溃去进一步的伤害和影响孩子,这确实很难。但是这也是我们成长之路。

如果你和他的亲密关系够好,偶尔的激烈表达,其实也无妨。让孩子知道你的无助和痛苦之后,然后在缓和下来温柔的让孩子理解你爱他这件事并没有变,但是孩子影响他人,伤害他人这些事确实不对,即使他有着自己的原由和立场,妈妈理解和明白你的感受,我会保护好你,但是我们也要为我们自己的行为负责,该道歉道歉,该补救补救。

孩子才会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成长。慢慢理解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边界和底线,理解其他人的潜意识里约定俗成的共识和道德意识。我们只有将孩子当做一个独立个体对待,而不是所有的事都以他为中心,孩子也才能给慢慢的意识到,他和这个世界以及其它人,其实都是独立个体,理解他所做的并不是自己认为的,而是在别人的看法中,可能造成一些不一样的结果。

比如孩子在家喊喊叫叫,没什么,不用太多限制,甚至可以带到山顶让他喊个够,但是在电梯里,图书馆等其他公众场合,孩子是不能完全以自己的视角来随意行事的。他需要站在更多人的视角理解自己的做法所造成的结果。孩子才会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什么是规则,共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联,自己的责任。

所以希望大家也能抽点时间去了解一些真正的理解孩子和有爱的大师的视角和观点,能够在爱着孩子的同时,也理解自己,面对自己。

我们自我的成长,自我的状态,自我的改变,才是孩子未来的最重要的依靠。

最后能够真正的结合孩子的热爱的兴趣,并且自己也能带着孩子去体验更多的这个世界有趣的生活感受,才是让孩子自发的愿意去观察,模仿,学习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能把学习变成一种枯燥的强迫。

这需要你能够真正的热爱孩子的热爱,自己能够找到这些简单的玩法的背后的乐趣,其实和孩子一起去认识世界,比电子游戏,短视频等等这些要有趣的多。

祝你慢慢找到对于孩子的爱的感觉的定义,能够找到享受这种状态的感觉。

祝好。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淄博市周村区共享阳光小海龟儿童感统训练中心
机构简称:淄博共享阳光小海龟
成立时间:2012年10月23日
区     域 :山东淄博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残联定点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最新文章
1淄博共享阳光小海龟_淄博周村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怎么样?

作者专栏sign up

吉宁
吉宁
人物性质:机构督导 | 机构管理
所属单位:北京北大医疗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督导 | 机构管理
区     域 :北京昌平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连锁康复机构| 脑瘫智障机构
热点文章
1训练孤独症儿童的听觉注意力需要参考的内容
2孤独症孩子为什么会大喊大叫?
3多动症儿童精神生化改变的三种假说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