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一年家庭社交训练,孩子竟然学会炫耀了

来   源:暖星社区(浦东新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可以说这次高密度的全家培训之后,基本上之后家里再没有过关于怎么干预,方法对错的争执了。这个游戏规则是,妈妈说“口香糖”,孩子问“粘哪里”,比如妈妈说“粘椅子”,那么孩子就把手放椅子上。让孩子发起游戏说“口香糖”,妈妈说“粘什么”。
关键词:孤独症,认知,辅助,发育迟缓,家庭干预,邹小兵,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暖星社区

2021年大概是我有生以来最难熬的一年,因为遭遇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变故。与之相比,在此之前我所经历过的困难简直就像无病呻吟。

2020年12月,小宝两岁一个月,但完全不看、不指、不应、不说,怎么叫他都不看你不理你,也没有任何有意义的语言。我觉得不太对劲,心里的恐慌日益加剧,终于,还是带他去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被诊断为发育迟缓,天塌了!


一年家庭社交训练,孩子竟然学会炫耀了


也许你们会觉得,发育迟缓而已,不是孤独症。但因为儿童早期发育的不确定性,基本上三岁之前是不确诊的,所以一般都会写发育迟缓。对我来说无论是什么,都赶紧去干预吧,没有必要去纠结这是个什么性质的事情,就按最坏的打算去应对。这一年经历了太多!

干预中逃不过的迷茫

可以说,在看医院和寻找机构以及找资料的过程中,基本没听过几句好话。我被焦虑和恐惧笼罩住了,第一次觉得人生太漫长了,长得让人害怕。刚诊断后的三天,一下瘦了三公斤,走着走着路就会忽然哭起来。有时候看着大宝伶伶俐俐跟我说话的样子(大宝是普通nt孩子),眼泪就会流下来了。大宝会问我:“妈妈你为什么哭啊?”我说:“啊,因为妈妈晚上没睡好,眼睛困了啊。”

一边哭,一边也不能停下行动,查资料,看回答,买书,报课,以及规划下一步的安排,都是需要抓紧去做的。我也开始去找一些可以安慰自己的事情,尽量让自己觉得这一切没有那么糟。

作为一个新手家长,要学新知识,要考察机构,要兼顾工作和孩子的干预,简直一头乱麻。机构难找,因为对于家长来说,机构怎么样很难一时看出来,也没什么特别客观的评价标准;好老师难找,专业、懂孩子、有爱有耐心,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做到这些。而这些试错成本又很高,不仅是金钱,更是宝贵的干预时间。

还有一个让我十分头疼的问题,如何做到密集干预?

就我家来说,一天如果上三四节课的话,就需要牺牲孩子的午睡时间,也增加了路上的奔波疲惫。这样的强度对孩子挺折磨的,哪怕是大人,也很难坐得住。高密度的机构干预也许效果好,但是整体也很可能让孩子厌学及反感。在我的观念里,孩子首先是孩子,他需要时间去玩,去放松,而不是高密度的学习,整体协调的成长比填鸭式的教学更重要。

我对不能密集干预这件事情还是有焦虑的,毕竟没有试错的机会,孩子的黄金时间总害怕浪费了。但是我的观点和家里人的精力,又让我很难去非常密集的上课和奔波。

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家庭干预登场了。

居家干预成救星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家庭干预的重要性,而且应该也都在点点滴滴的做。在刚诊断的时候,我就看了邹小兵的书《小明的一天》,里面详细描述了居家干预的各种场景和行为。我跟随着想象去做了一些,但是发现居家干预其实比机构干预要难太多太多了。

在家自己居家干预了几个月后,我整体的感觉就是心累,效果不确定,茫然,焦虑,不知所措。居家就是过日子啊,居家干预本身就是合理有效的带着孩子过日子,除非把整个日子都整理好了,不然真的很难保证居家干预对孩子的效果。

首先,居家干预是一个非常大的范畴,基本上只要在家里做的都算是居家干预,总体的感觉就是——茫然。

我发现我了解了很多碎片的信息和一些技巧,比如生活中旁白,互动之类,在我实际操作中一开始主要是陪孩子玩耍或者在他耳朵边旁白,但是感觉并没有形成一个很系统的概念以及具体的目标。因此只能日常中随机去做,看到什么做什么,有突发状况时也不知道怎么做,有时候也很难加入进去他,他也不一定听你的指令,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有没有效。

其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我和老公日常上班,陪孩子的时间还是比较少,主要是父母带的多,但是要培训父母,那真是太难了,懂的都懂。

基本上我妈是个很有想法也很强势的人,认为自己很对。我爸就相反,很多事情不以为然,认为我们小题大做。所以在家里,我爸经常会在孩子哭闹时给塞吃的,强化这种行为,我妈就是天天在家考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动物,她认为这就是干预了。

最后,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我没有自信也没有时间,能去把居家干预的知识快速积累起来,并形成清晰有条理的认知和明确的目标,并顺利传送给家人,并为整个家庭安排好这一切,我觉得我做不到也做不好。

所以我选择了花钱去解决这一切,让专业的人来指导我进行居家干预,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

我是在暖星社区看到了他们推出的暖星到家服务,(之前一直会去听他们的微课程)简单来说就是由老师上门教你怎么居家干预,并进行追踪。如果说在2021年,我做了什么正确的事情的话,那就是花了这份钱。

第一次胡文涛老师到我们家来的时候,花了五个小时给全家人培训。胡老师是一个超级有耐心而且倾听能力很强的人。我全家除了我老公以外都是急躁性格的人,但老师从来不会去打断你,而是会听完你的想法,同理你的感受,但不赞同的地方也会温柔而坚定的提出来。可以说这次高密度的全家培训之后,基本上之后家里再没有过关于怎么干预,方法对错的争执了。

偷师学艺

在之后的时间里,除了机构,我们干预的主要阵地就是家庭了。当然,实践中会遇到各种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我们就跟胡老师一起探讨。在这个过程中,胡老师不断地帮助我回顾目标,根据当前的情况做调整,给了我很大的信心。那种“有问题知道可以去找谁”的感受,也让我变得更加平和和坚定。

这份坚定也源于在胡老师的指导下,我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干预方法,比如居家游戏,原来我只会“死守规则”,但胡老师的指导拓宽了我对游戏的看法,也教会我融合多种方法来达到干预目标。

比如想要引发沟通需要,让孩子多表达多沟通,要如何在居家干预中实现?胡老师当时给我推荐的游戏是“口香糖”,还指导我具体操作。这个游戏规则是,妈妈说“口香糖”,孩子问“粘哪里”,比如妈妈说“粘椅子”,那么孩子就把手放椅子上。

玩游戏很简单,但是要加入干预目标,就需要“步步为营”了。

NO.01

第一阶段,借助认知卡片,让孩子熟悉游戏规则。

这个阶段主要是让还孩子建立游戏常规,当妈妈说“口香糖”时,最好由另外一个大人辅助孩子说“粘什么”,妈妈回应之后,辅助孩子把手放到对应的卡片上,然后立马表扬他。直到孩子自己能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游戏。

NO.02

第二阶段,加入引发沟通的“诱惑物”

这里需要变化不同的策略,诱发孩子的关注与沟通。

策略一:中断等待。

比如孩子问“粘什么”时,妈妈故意拖长音“粘…………”,这时候孩子可能就会困惑“为什么妈妈还不说她要粘什么?”于是,此时走神或者低头的他,可能就会抬头望向妈妈,完成一次眼神的沟通。此时,妈妈立马说“粘香蕉”,游戏继续。

策略二:故意犯错

比如孩子问“粘什么”,妈妈说“粘大象”(实际展示的卡片中没有大象),这时孩子找不到大象,就会疑惑看妈妈,妈妈可以引导孩子说“没有大象,妈妈看错了。”

策略三:加入变化

在孩子熟悉游戏之后,可以把卡片放在不同的地方,让孩子去找。

NO.03

第三阶段,游戏延伸

延伸游戏,可以帮助锻炼孩子的变通能力和反应能力。那这个游戏游戏还能怎么玩呢?

孩子问“粘什么”,妈妈可以回答“粘黄色的、弯弯的水果”,这就促进孩子思考,黄色、弯弯的=香蕉。

加入否定的表达,比如妈妈说“不粘香蕉”,那么孩子可以粘除香蕉外的任意卡片。

脱离桌面和卡片游戏,过渡到日常用品、身体部位、家庭成员等。

互换角色。让孩子发起游戏说“口香糖”,妈妈说“粘什么”。这样,这个游戏就由孩子来主导,能促进他思考的主动性和表达的主动性。

像这样的游戏我们玩了很多,通过胡老师的指导,我也“变通”了很多,活学活用,跟孩子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自然和顺畅。

娃会炫耀了

2021年1月份开始机构干预,每天一节课,到5月的时候,【暖星到家】居家干预介入,我学到了很多。

小宝进步也很大,现在会自己主动提要求,什么葡萄干,玉米,山核桃,外婆抱抱,打开之类。

会主动炫耀,会向你展示他认识的东西,然后等你夸他很棒。

他说话一直不太好,发音不是很清楚,但是表达意愿还是很强的。对家里人都很亲,看见我会扑过来,对家里人都是动不动就亲亲抱抱的。

很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也很庆幸遇到胡老师这样专业、有耐心、懂孩子懂家长的老师,帮助我在居家干预中搭建了系统和方向,让我们家少走了弯路。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上海星惜科技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暖星社区
成立时间:2016年01月05日
区     域 :上海浦东新区
单位性质:行业服务机构
优势课程:行业服务
最新文章
1博士爸爸:不重视这些问题,阿斯孩子的未来会很危险!
2陪伴自闭症孩子玩游戏,很多家长都做错了
33个步骤,让自闭症家庭干预提效50%!

作者专栏sign up

芦瑶
芦瑶
人物性质:机构督导
所属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
人物特长:机构督导
区     域 :北京海淀区
单位性质:连锁康复机构| 民办托养机构| 家长创办机构| 残联定点机构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