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文章库
  • 【自闭症社交训练】近100款儿童社交训练小游戏,拿走不谢!

【自闭症社交训练】近100款儿童社交训练小游戏,拿走不谢!

来   源:拾光儿童行为发展中心(广州市黄埔区)( 电话:13316267470 )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自闭症被称作“谱系”障碍,因为不同患儿之间的症状可能大不相同。不过,所有的自闭症儿童都存在社交和沟通困难,他们也可能会出现干扰学习的顽固性和重复性行为。例如,自闭症儿童通常会面临在目光接触、与人沟通以及分享情感和活动方面有困难。在学习手势、说话以及听从指令方面有困难。有重复语言和重复行为的倾向,且有
关键词:孤独症,孤独症儿童,强化物,社交技能,示范,提示,语言训练,自闭,自闭症,自闭症的症状,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被称作“谱系”障碍,因为不同患儿之间的症状可能大不相同。不过,所有的自闭症儿童都存在社交和沟通困难,他们也可能会出现干扰学习的顽固性和重复性行为。


例如,自闭症儿童通常会面临在目光接触、与人沟通以及分享情感和活动方面有困难。在学习手势、说话以及听从指令方面有困难。有重复语言和重复行为的倾向,且有与众不同并重复的游戏方式。


这些问题都属于自闭症的症状。它们的发生并非起因于父母的所作所为。然而,通过专门的教导技术,父母及其他家庭照料者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学习社交及语言技能。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方式与其他大多数孩子有所不同,所以需要专门的干预训练方法。


对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在家中学到的东西通常要比在学校或诊所学到的更加重要。父母和其他家庭照料者是孩子的首位老师。你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并且与他共度的时间最多。



因此可以在生活中掌握一定的训练方法,灵活运用,家长们可以全天候地教导孩子,在家中对孩子进行教导的时间段有很多,例如洗澡和睡觉时间,这在学校或机构就不可能进行。

(当然以下方法也可以在机构或学校进行)


生活中常见的社交


购物 

训练目标:

让孩子学会购物,购物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是典型的实用性交往,从小锻炼孩子,让他们学会生活中的一般性购物。


去超市购物

训练步骤:

1.经常带孩子购物,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讲解每个细节。

2.让孩子完成购物中的一个环节。

3.让孩子体验购物的快乐和自己在购物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购物意义感受成功。

4.一个环节巩固后,在向前一步骤或者或者后一步骤进行,完成更多的购物环节。

5.让孩子独立购物。

6.迁移。

提示和解析:

1.生活中的日常物品购买这类活动,都可以作为孩子的学习内容。

2.购物的时间,场所,内容等因素,可以构成有易到难的阶段,让孩子从最简单的学起。

3.将购物活动分解为若干步骤,找最容易的环节突破,逐渐加大难度。

4.让孩子理解购物的意义,要使购物成为孩子的生活必须行为,为孩子成就感。

5.购物程序的语言表达很重要,不可以忽略。购物完成以后,给孩子总结同类交往的一般规则,以便让孩子迁移。

乘公交车

训练目标:

让孩子学会乘坐公交车

训练过程:

1.成人带孩子乘车时给孩子讲解过程,规则,让孩子熟悉乘车程序,让孩子理解买票,刷卡和乘车的关系。

2.让孩子观察购买车票或使用公交卡的过程。

3.让孩子完成买票的某个环节,或完成使用的某个环节。

4.让孩子在家人陪伴下乘车,孩子独立完成购票刷卡过程。

5.让孩子完成独立乘车的全过程。

6.帮助孩子总结归纳乘坐公交车的程序,规则,鼓励孩子的成功。

提示和解析:

1.当孩子学会一件事以后,家长要立刻给孩子充分的鼓励和赞扬,让孩子树立自信心,这样孩子以后在学习解决新的问题时,会减少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学习过程也会相对容易。

2.在购物中让孩子理解货币的意义是最简单直接的,孩子学会购物以后,在让他理解货币的其他功能。相对比较容易。

让她逐渐理解货币不但可以获得有形的食物物品,货币也可以购买无形的服务。也可以让孩子购买公园门票。

3.在孩子练习乘车的时候,开始要简单化,所乘的车,和行驶路线可以固定化,让孩子记住稳定不变的程序,熟练以后在逐步泛化。

4.孩子学会乘车的一般程序以后,逐步让孩子学习应变,比如乘不同的公交车,让孩子在“变式”中抽象出相同的乘车规则,同时提高还得适应能力。

在餐厅里

训练目标:

让孩子通过交往实现索要物品

训练过程:

1.在餐厅就餐时,创设一个需要向服务员索要物品的具体情景,比如餐具不够,告诉孩子解决的方法:请求服务员的帮助。

2.成人向服务员索要物品,边做边给孩子讲解。

3.创设类似的问题情景,成人辅助孩子向服务员索要物品,可以让孩子完成其中的一个环节。

4.孩子初次执行任务时会胆怯,家长需要给予鼓励和辅助。

5.就餐中,孩子独立完成索要物品的任务。

提示与解析:

1.上述5步不是在一次的就餐中完成,完成每一步也许需要数十次情景的练习,完成一步在进行下一步的练习。

2.和就餐有关的物品都可以索要,这样的情景需要家长有目的得创设。

3.家长要给孩子足够得示范,在孩子步具备能力完成得时候,继续坚持示范。

4.孩子初步执行任务时会胆怯,家长需要给予鼓励和辅助。

5.索要物品的活动规可以在类似的场所泛化。

卫生间在哪里

训练目标:

让孩子学会通过交往,询问需要的信息。

训练过程:

1.告诉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什么,告诉孩子怎样才可以解决问题。比如,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找到卫生间”。解决的方法是问别人“卫生间在哪里”。

2.成人给孩子做询问示范,向孩子解决询问到的信息内容,比如:“阿姨告诉我们卫生间在前面”

3.按照询问信息的指向解决问题。

4.对孩子强化询问的作用。

5.创设问题情景,让孩子尝试询问需要的信息。

6.利用孩子得到的信息解决问题,对孩子强化交往的意义,让孩子感受成功。

提示与解析:

1.需要询问的信息可以是各个方面的。

2.问题得到解决后,让孩子立刻理解信息的价值,让孩子体会成功很重要。

3.信息获得方式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打电话。

谁来帮助我

训练目标:

让孩子学会通过交往解决自己的困难

训练过程:

1.抓住生活中孩子遇到困难的时机,给孩子讲解寻求帮助的方法,并反复做出示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2.设置类似情景,让孩子完成向他人求助的环节。

3.问题解决后,让孩子理解自己求助的意义,理解人与人的关系。

4.逐步让孩子独立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

提示与解析:

1.这类训练的目的是甘肃孩子,别人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困难,比如让孩子学会借东西。

2.这个训练的难点是孩子对人与人关系亲疏的判断,什么关系的人可以给自己提供帮助,孩子理解起来会有困难,所以,这个训练除了交往过程以外,还要求孩子能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正确的认知,理解懂得向可能帮助到自己的人求救。

3.在求助 的过程完成后,还要对提供帮助的人表示感谢,表示谢意的方式有很多种,这又是一个比较难的交往训练。

4.可以创造机会,让孩子给别人提供帮助,加深孩子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

打电话

训练目标: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使用电话。

训练过程:

1.先让孩子学会接听电话,开始时只要求听完电话中的信息,不做回答。

2.提问孩子听到的信息,包括来电话的人是谁,要求你做什么等。

3.执行电话里听到的信息。

4.检验执行情况,让孩子理解电话的使用方式和意义。

5.接听电话熟练以后,让孩子学习主动通过电话传递信息。

提示与解析:

1.开始训练时,使用电话传递的信息不是情感交流,而应该是实用性,可执行性,可检验的信息。而且信息的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相关联。让孩子传递给对方的信息也应该从实用性信息开始。

2.训练孩子打电话时,需要第三人对孩子进行辅助完成。

3.电话指令要清晰,明确,便于孩子记忆和复述。


执行任务

训练目标:

让孩子按照指令完成一个沟通任务

训练过程:

1.给孩子讲解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要求是什么,方法是什么。

2.让孩子独立完成任务。

3.检验完成的结果并给予强化。

提示与解析:

1.让孩子执行的是孩子熟悉的,力所能及的任务。

2.在孩子不能独立完成任务时给予的辅助。

3.强调完成任务以后的成就感。


实用性的交往训练源于生活中的具体实际问题的解决。在训练中要注意分解步骤,每一步都不是一次能够完成。孩子不能完成的时候,要降低难度,给予辅助,减少挫折感。


将行为训练,语言训练,自我意识培养的原则和方法用到交往训练中,融汇贯通。重在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交往中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能力,加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


有的交往训练有意识的让孩子做,到孩子真正独立并顺利的完成,这个过程要经过很多年的时间,家长不可操之过急。哪个年龄段就训练什么科目,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同时进行,可在一个科目掌握后再训练另外一个。


社交游戏项目


走跑停


教具准备:

小鼓或摇铃,较大场地,周围最好画有直线。

训练目标:

指令执行的快速反应:启动行为与停止行为。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4人为宜。

操作方法:

小朋友沿着直线运动慢节奏敲小鼓,语言辅助:“走一走”,小朋友走走;慢节奏敲小鼓,语言辅助“跑一跑”小朋友跑;敲一下停下来,语言辅助“停”,小朋友也停下来,站在原地。

逐渐撤销语言辅助,直接听小鼓节奏来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

内容拓展:

在奔跑过程中可增加追逐内容,后面小朋友追前面小朋友。

围个圈圈


教具准备: 

较大场地

训练目标:

指令执行的快速反应,通过指令变化消除刻板行为。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2-4人为宜。

操作方法:

康复师与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一边走,一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围个圈圈走走,围个圈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先蹲下/跳/叉腰/踢腿/点头/拍手等。最后的指令随机变化,小朋友快速执行动作指令。

轮流搭积木


教具准备:

较大场地,大型积木若干。

训练目标:

对于呼名的快速反应;学习轮流的游戏规则。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4人为宜。

操作方法:

康复师和小朋友坐在地垫上,围坐一圈。康复师叫名字,小朋友领积木,每人发积木3-5块,放在自己的收纳箱里。

康复师从自己开始,按顺序叫小朋友的名字,并拿一块积木搭在圆中心。康复师逐渐将名字改为人称代词:轮到你了/该你了。逐渐撤销语言,由小朋友自动轮流搭积木高楼。

开始时,儿童需要目光注视老师,待老师喊开始时再出发。儿童拿着玩偶(或海洋球等),通过障碍物(钻桶、障碍桥等)。将玩偶放到目标篮筐中。反复运送3-5次。

内容扩展:

若儿童自我意识较强,可进行比赛,看谁先运完。


认知游戏


认知游戏是将认知理解的目标游戏化。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对概念性的目标有更深刻的操作性理解。符合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贴人儿


教具准备:

一面白墙,已画好的人物轮廓图,分解的五官、身体部位等。

训练目标:

辨识人物的五官位置、身体位等。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4人为宜。

操作方法:

康复师将已画好的人物轮廓图预先贴到墙壁上。发给小朋友一套分解的五官、身体部位等。由小朋友将人物轮廓图拼贴完整。年龄小的小朋友可以比拼正确度,年龄大的小朋友可以比拼速度。

扩展内容:

配合面孔识别、身体部位等一对一教学内容,效果更佳。

物品配对


教具准备:

若干成对物品(动物类、水果类、服装鞋帽类等)。

训练目标:

认识基本物品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4人为宜。

操作方法:

康复师发给每个小朋友5-10个不重要物品图片,并将图片贴到墙上。康复师将与之前一样的图片发给小朋友,每人5-10个小朋友观察手及墙上的图片,将一样的贴在一起,相同/相似物品配对

扔色子,跳数字


教具准备:

数字格子

训练目标:

培养数概念。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2-4人为宜。

操作方法:

第一阶段:按顺序跳数字

家长或老师做示范,先要站在格子毯的前面,然后按照1-10的顺序来跳(哪个小朋友的眼睛先看着老师,谁就来先跳)顺序依次。

第二阶段:扔色子,跳数字

家长或老师老师出示色子,小朋友读色子上面的数字,家长或老师做示范:扔色子,按顺序跳到色子显示的数字上,每当一个小朋友跳完后,家长或老师提问下面一个轮到谁了?增加小朋友轮流的玩游戏的规则。

第三阶段:扔色子,找数字,数次数

小朋友扔色子,扔到几,就到相应数字上跳相应次数。如扔到5就到写着5的数字上跳5下。

第四阶段:首尾色子,跳数字

可以增加到两个色子,小朋友先扔(数字1-5)色子,再扔(数字6-10)色子,从第一个色子的数字跳到第二个色子的数字。

规则游戏:

由家长或老师制定游戏规则,小朋友根据游戏规则做游戏。这个阶段的游戏规则较为固定。规则游戏对于儿童的理解能力、执行能力、社会线索识别能力又有了新的提升。主要以经典游戏改编为主。


红薯好烫


教具准备:

小鼓、热水袋做成的红薯,提前将其加热。

训练目标:

理解游戏规则,并从中找到乐趣,理解轮流传递的规则。

适应对象:

3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4人为宜。

操作方法:

小朋友拿垫子铺在场地的中间,家长或老师拿着小鼓坐在一边。

家长或老师说游戏规则,当小鼓声想起的时候,小朋友开始把手里的热红薯传给下一个小朋友,当小鼓声停的时候,小朋友要停止动作。

红薯在谁的手里就请这个小朋友来选择,将红薯传给谁吃。并由下个小朋友继续传红薯的游戏。

注意:在传递过程中,要强调,红薯好烫,快传给别人。当小朋友已经有了“好烫”的意识后,红薯不再加热,而是逐渐渗透为假装好烫。

小兔子来敲门


教具准备:

兔子玩偶

训练目标:

在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提升心智能力与注意力。将丢手绢改变为小动物敲门,更具有社会意义。

适应对象:

3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3人以上。

操作方法:

小朋友们手拉手变成一个圆圈,原地蹲下。家长或老师拿着小动物做示范,并讲清游戏规则。歌曲改编:“兔子兔子来敲门,轻轻地站在小朋友的身后,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家长或老师边唱边在圆圈外面走,唱到轻轻站到小朋友身后时,将小兔子轻轻放在小朋友的后面,然后跑掉。在小朋友追来之前做到小朋友的位置上。

若是没捉住前面的人,小朋友就没有奖励,若是捉住前面的人,则给予强化物。逐渐撤销强化物,让游戏的乐趣变为自动强化。


情景假想游戏


情景假想游戏由生活场景演化而来。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儿童对于典型生活场景的社交要素有更多的理解和练习,锻炼假想能力。


乘坐公交车


教具准备:

方向盘道具一个,小椅子若干。

训练目标:

理解上车买票、寻找座位、到站下车等社交技能。

适应对象:

4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4人为宜。

操作方法:

一位康复师扮演司机及报站员,另一位康复师扮演乘客,还有一位康复师作为儿童辅助者,与妈妈一起参加游戏

第一阶段:排队等车

2位乘客在车站排队,妈妈指引小朋友排在后面。告诉他,要在“动物园”下车。

第二阶段:刷卡

汽车来了,前面的乘客上车刷公交卡,小朋友也要自己刷卡上车

第三阶段:听报站,下车

大家各自坐好后,每到一站,都提前报站:“xx站到了,请到站的乘客从后门下车”。

辅助者要辅助小朋友听报站,不要提前下车。

当报站说:

动物园站到了时,要辅助儿童下车。

他想吃什么


教具准备:

模拟餐具、食物、玩偶娃娃。

适应对象:

4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4人为宜。

操作方法

第一阶段:

训练目标:理解餐具准备,桌椅准备、“我的”食物、擦桌子、收拾桌椅等。

儿童从指定地点搬椅子,并把椅子放到桌子旁。儿童从指定地点拿餐具,将餐具放到对应自己椅子的桌子上。儿童从指定地点拿食物,并放到自己的餐具中。在享用食物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吃自己的,不乱拿别人的。吃完东西儿童自己收拾餐具和桌椅。

第二阶段:

训练目标:通过理解他人语言,判断他人想法,满足他人愿望。

老师拿玩偶娃娃来到小朋友家做客。桌子上有A食物和B食物。玩偶娃娃假装尝了A食物,说真好吃,我还想吃。然后玩偶娃娃假装尝了B食物,说不好吃,我不想吃。小朋友手里有A食物和B食物,根据玩偶娃娃的语言,判断应该给手偶娃娃哪个食物。

第三阶段:

训练目标:通过理解他人表情,判断他人想法,满足他人愿望。

老师拿玩偶娃娃来到小朋友家做客。桌子上有A食物和B食物。玩偶娃娃假装尝了A食物,不说话,只作出好吃的表情。然后,玩偶娃娃假装尝了B食物,不说话,只作出不好吃的表情。小朋友手里有A食物和B食物,根据玩偶娃娃的表情,判断应该给手偶娃娃哪个食物。

吹泡泡


游戏玩法:

小朋友拉成一个圆圈。随着家长或老师边说边做动作:“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 小朋友手拉手转圈。

“泡泡变大了;泡泡变小了”泡泡变大,小朋友向外把圆圈变大;变小的时候,小朋友聚在中间。

“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高的时候,小朋友将手举起来;低的时候,小朋友蹲下。

“砰~泡泡破了。”小朋友松开拉着的手,跳起来。

注意问题:

(1)尽量让小朋友自己手拉手,以给孩子提供互动的机会。为了防止孩子跑开,家长可以在后面辅助。

(2)家长或老师在组织过程中借助能力好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

(3)孩子不能做出正确反应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辅助,要引导孩子模仿别人行为。

(4)待孩子们熟悉了以后,可以让语言好一些的孩子说,带领大家做游戏。

(5)小朋友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碰撞。


踩尾巴


游戏玩法:

准备纸条若干,将纸条的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其余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两人一组,一个儿童当踩尾巴的人,另一个在场地上跑着躲避,不让对方踩到自己的尾巴。

注意问题:

(1)孤独症儿童往往会无目的地乱跑,因此家长或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对方。

(2)开始时,教师可以将孩子的角色固定下来,待孩子掌握以后再换过来。对于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可以安排家长和孩子一组,待熟悉后,再安排小朋友之间的互动;在小朋友互动时,能力稍强的宜扮演“长尾巴的”,能力差异不要过于悬殊。

(3)为发展互动可以适当允许孩子之间的碰撞,家长不要太理会“谁吃亏、谁占便宜”的问题,等待孤独症儿童自己的反应。

两人三足


游戏玩法:

两个小朋友互相搭肩,将两人互靠的一条腿用绳子绑在一起,两人像是长着三条腿,然后再协同一致向前走。

注意问题:

(1)开始时,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和孩子组成一组。孩子熟悉以后,再将两个小朋友组成一组。

(2)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一个能力强的和弱的搭配结合。

(3)走的快慢不是目的,关键是协调一致,既要彼此相互关注,因此慎用比赛的形式。 


语言训练游戏


语言游戏即整个游戏过程以训练语言能力为主线,强调语言的理解或语言的表达。


我们邀请一个人


游戏玩法:

将小朋友分成甲、乙两组,面对面站好。每组的小朋友手拉手,甲组的说:“我们邀请一个人呀~”边说边向前走,乙组的小朋友向后退。乙组的说:“你们邀请什么人呀,”边说边向前走,甲组的小朋友向后退。

甲组的说:“我们邀请某某呀~”(叫一个人小朋友的名字或说出小朋友的特征),被叫到名字的小朋友加入到甲组。甲组、乙组可以轮换着玩。

注意问题:

(1)家长辅助孩子认真听。

(2)在乙组问到“你们邀请什么人呀,”之后,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听是哪个小朋友被叫到名字。

(3)当教师说出某个孩子的特征时,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听,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特征寻找。 

大皮球


游戏玩法:

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家长或老师带领孩子,边走边说儿歌:“走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跟着朋友走。走走走,走成一个大皮球。”说完后,面向圆心站好。

老师在中间做拍球人,边拍边说:“大皮球,真好玩。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拍拍拍,跳跳跳。”在说“跳一跳”、“跳得低” “跳得高”、 跳跳跳”四句时,孩子双脚原地向上跳起。

注意问题:

(1)家长或老师在游戏开始前先用皮球示范并讲解,让小朋友们看。拍皮球,皮球会怎么样;

轻轻拍,皮球会怎样;用力拍,皮球会怎样,使小朋友们懂得皮球与“拍”的关系。

(2)游戏开始时,家长或老师要做示范。在示范前家长或老师最好要先提问,让小朋友同忆一下刚才看到的皮球的感觉,有必要时可以用皮球示范多次。

(3)强调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必要时先让孩子拍拍球。 

接龙游戏


游戏玩法:

老师与孩子拉成圆圈,坐在地板上,老师先做讲解“每人说出自己爱吃什么和不爱吃什么”,并与家长示范,老师开始“我爱吃苹果”,小朋友接着说“我爱吃葡萄”,老师说“我不爱吃辣椒”,小朋友接着说出一种自己不爱吃的东西,要求不能重复别人的答案,亦可变换其他内容的“接龙”。

注意的问题:

(1)本游戏适合语言能力较强的孩子。

(2)在游戏过程中尽量引导孩子自己想,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可以用图片提示。

(3)待孩子熟悉玩法后,老师可以变换说法,脱离讲解与示范 如:“我喜欢荡秋千”,在不示范的情况下,看孩子是否能接着说出自己喜欢的一种活动。必要时再做示范。


感知游戏


感知游戏即整个游戏过程以训练感知能力为主线,强调利用感知觉参与的游戏活动。

听鼓声走


游戏玩法:

房中放一面小鼓,孩子围着鼓站成圆圈。当教师击鼓时,孩子围着圆圈走。孩子行走的速度随鼓点的快慢变化。

鼓声停,孩子就要停下来,也可以换成其他乐器玩这类游戏。主要体会声音的强弱、节奏变化,这对视觉型学习的孩子尤为重要。

注意问题:

(1)强调孩子感知鼓点的节奏,调节自己的速度:

(2)开始游戏时,教师要一边击鼓, 边用语言提示快慢待孩子熟悉游戏后,教师要撤消语言提示。 

摸口袋


游戏玩法:

家长或老师事先在口袋里装上各种玩具或日常用品,让孩子根据要求,摸出相应的东西,如家长说“找出牙刷”,孩子就要从口袋里摸出牙刷。家长也可以说出物品的特征,如“找出圆形的东西”等。

注意问题:

(l)强调孩子通过触觉找出相应的东西,因此准备的材料要确保持能让孩子看到。

(2)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 

藏猫猫


游戏玩法:

一名游戏者藏在一个地方,要求孩子找人。如果找不到,可以喊孩子的名字,要求孩子根据发出声音的方向去寻找,也可以采用露出一部分,如成人的腿等提示孩子。

注意问题:

(l)寻找的范围开始不宜太大,要依据孩子的能力而安排。

(2)强调孩子运用听和看,家长不要急于辅助。

(3)待游戏熟悉后,可以要求孩子寻找其他熟悉的人。

(4)本游戏有多种功能,可用来训练交往中的共同关注。

翻滚吧蛋炒饭


教具准备:

准备可供翻滚的垫子

训练目标:

理解游戏规则、训练前庭觉阶,本体觉等

适应对象:

1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3人为宜。

操作方法:

家长给孩子示范一遍,在垫子上侧向翻滚。在让孩子跟着模仿一遍。

初期孩子不会模仿的时候,或者模仿不来。让孩子平躺在垫子上,左胳膊向上举过头顶,侧身躺,右腿向左上侧抬,身体惯性翻面,重复操作。


老狼老狼几点了


教具准备:

一条出发的线,角色的头饰(狼和小羊)以及空旷房间。

训练目标:

理解游戏规则、参照别人,理解游戏的输赢。轮换等社交技能。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6人为宜。

操作方法:

一位老师扮演老狼,孩子扮演小羊,从出发的线开始,老狼和小羊从开始线走。并问说“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说“3点了(数字尽量在孩子掌握的范围内)”。

当老狼说到“5点开饭了(数字可以任选)”小朋友要躲到开始线后面防止被“老狼”抓到吃了。被抓到的小朋友当老狼。重新开始游戏。

抢凳子


教具准备:

音乐一首,小椅子若干。

训练目标:

理解游戏规则、反应能力、腿部肌肉的协调运作等社交技能。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6人为宜。

操作方法:

小朋友将凳子围成一圈,凳子要比人数少一个,孩子站在凳子旁,音乐响起,孩子围着凳子转,音乐停止,孩子开始做凳子,没有抢到凳子的将被淘汰。游戏继续。直到最后一个人胜出。

运球回家


教具准备:

海洋球若干,收纳桶4个。大桶一个,宽敞的房间

训练目标:

理解游戏规则,锻炼孩子的处理事情的能力、手部精细能力等等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4人为宜。

操作方法:

将海洋球倒在大桶里,将大桶放在中间,收纳桶放在四个角落。孩子在收纳桶哪里等待,老师发出游戏开始的指令后,孩子跑向大桶,在规定的时间里将海洋球运到自己的收纳桶里,谁运的越多,谁就赢。

丢手绢


教具准备:

准备手绢一个,空旷的场地。

训练目标:

理解游戏规则、孩子的专注力和反应能力、追逐的能力等社交技能。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4-8人为宜。

操作方法:

小朋友围成一圈坐下,老师开始丢手绢,丢到谁的身后,就要拿上手绢起身去追,追上了,那人老师就得重新丢。或者孩子没有追上老师,让老师坐到孩子的位置上,孩子出来表演节目。节目结束,孩子继续放手绢。

“丢、丢、丢手绢 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 丢手绢丢手绢 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快点快点捉住他”

闪躲(懒骨头)


教具准备:

拿比较松软的枕头

训练目标:

让孩子理解躲闪的技能,危险的意识建立

适应对象:

2岁以上儿童均可。儿童数量在2-3人为宜。

操作方法:

拿枕头丢孩子,并示意孩子躲闪。

1. 直接砸在孩子的身上,并提示孩子进行躲闪。让孩子明白不躲闪就被砸到了。

2. 给孩子做示范,能随意躲,但是不能跑出这个范围,这一步让孩子能做到,你才能拿枕头做出砸的样子,她就开始跑躲闪

3. 给孩子一个枕头,这个枕头不能砸人,但是可以用来挡你砸过来的枕头,这样孩子学会遮挡。

通常情况下,适宜一般幼儿玩的游戏我们都可以让孤独症小朋友尝试,特别是语音优美、简练,配乐轻松、愉快,结构单一,竞争性不强的游戏更适合。角色扮演之类的都是可以的。


赋予这些现成游戏什么样的训练功能,在什么时候赋予这种功能,什么时候就是纯放松性地玩,这些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不同情绪状态的儿童应选取不同的游戏。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广州市星蓝启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拾光儿童行为发展中心
成立时间:2021年08月26日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最新文章
1拾光儿童行为发展中心_广州黄埔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教学情况?
2拾光创始人在广州两会期间为孤独症儿童发声!
3孩子多动症影响正常上学:不干预可能延续至成年!

作者专栏sign up

王琳
王琳
人物性质:机构特教 | 行为分析师
所属单位:大连伴成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特教 | 行为分析师
区     域 :辽宁大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残联定点机构
热点文章
12023年03月19日江苏自闭症培训学校十大品牌热度排行数据
2自闭症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用药原则
3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大渡口院区病床及护理设备采购(CQS22A01118)竞争性谈判公告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