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为儿子写童书:一位妈妈陪孩子成长的特殊方式

  • 2023-01-08 10:51:06
  • 舒青
  • 特殊教育;
  • 2.5K次
  • 分享
来   源:特殊儿童家长与教师支持服务平台
作   者:舒青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27岁,我考取了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成了同学一直在黄土地上劳作的我,竟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大学。我很想转过身,问问那两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说我的孩子,是不是幼儿园里别的小朋友都这样叫他。
关键词:教育,陪孩子成长的特殊方式

教育永远是一个话题,既考验家长的耐心,也考验国家的恒心。不知不觉,“双减”已经一周年。政策的出台带有明确的导向性,目的是为基础教育领域愈演愈烈的疯狂“内卷”降温。给孩子松绑的外部环境有了,但要真正做到内心松绑,绝非易事。

一方面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方面是考试考出“空心人”,这样的矛盾始终存在,不容忽视。

教育如同饮食,讲究平衡,太快与太慢都会适得其反。本文口述者是一位母亲,她自己是一路考上来的寒门学子,也经历了当代家长的普遍困惑。最终她省悟: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暂时的落后不代表“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需要父母去发现,去挖掘。

孩子更需要昂扬的精神,有一个健康的人格,有一个善良的胸怀——这位母亲的呼吁,代表了对教育难题的一种破解之道。被繁重的体力劳动吓怕的我们非常喜欢学习,因为学习的时候不用下地干活。

我没上过高中,也没上过大学。我是一边在农村的小学校里教书,一边通过自学考试,考取了汉语言文学大专和本科文凭,又在2008年,考上了兰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这一切的起点,是在甘肃省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我出生在那里。高高低低的小山,几棵白杨树,一个大沟渠,就是我的童年。

一直到十三岁,我都没有走出过村子。后来,村里有孩子得了黄疸肝炎。大人很恐慌,纷纷带孩子去城里看病。我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爸爸带我吃了一碗兰州牛肉面。长长细细的面条,我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吃到嘴里都已经是面糊了。

我天天盼着自己再次生病,这样就可以去城里,再坐公共汽车,再吃从没吃过的饭。在精神和物质都很匮乏的童年,我唯一的乐趣就是每天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喜欢很多节目,比如“小喇叭”、“今晚八点半”。

十三岁那年,父亲带着一家六口搬到了甘肃省景泰县条山农场。那里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家最多时种过80亩地,后来是60亩、40亩。一眼望不到边的土地,成了我们几个孩子最常劳动的地方。后来,弟弟清华大学毕业,出国攻读博士,还对这一段经历念念不忘。


养育我的土地

养育我的土地


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我们还在地里捡玉米,浑身湿透又冷透;中午拿一个白馍就白开水,躺在沟渠里就算休息,下午继续锄草;夜里,即使风雨交加、雷鸣电闪,也得拿着铁锹,头顶矿灯,去给庄稼浇透水;西红柿熟了,要赶紧摘,烂了就卖不出钱,我们这些十岁左右的孩子和父母的采摘速度基本上是一样的。

被繁重的体力劳动吓怕的我们非常喜欢学习,因为学习的时候不用下地干活。

为了梦想,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27岁,我考取了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成了同学

一直在黄土地上劳作的我,竟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大学。

初三毕业,我以全县第七名的成绩考上了中等师范学校。上了师范后我才知道,我再也没机会上高中了,这意味着我再也没有机会上大学。

明白过来后,我很痛苦——大学,成了一个永远的梦。跟着父亲卖了一个暑假的菜,揣着披星戴月赚的、还带着体温的人民币,我的四年师范生活就这么开始,也这么结束了。

毕业后,我来到和小时候一样的小山村,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山村生活是宁静的,在诗人笔下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也缓慢得像老奶奶的拐杖,看上去动,其实一直在原地打转。为了梦想,我付出了加倍的努力。27岁,我考取了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成了同学。


我的硕士毕业照

我的硕士毕业照


来不及庆祝或自卑,我就连滚带爬地补习专业课,成绩慢慢赶了上去。经过三年努力,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顺利毕业了。30岁那年,我到一所普通高中任教,见证了农村孩子为了改变命运而努力读书的勤奋。我被感染了,准备去考博士再拼一拼。

可惜,博士没考上,但考上了一所军校的文职教员,实现了我的大学老师梦。翻开我的教师履历,教过两年小学、四年初中、六年高中、六年大学,几乎涵盖了整个教育体系。

从一个很低的起点出发,我一直在往前追赶。我并不觉得自己缺失了什么,相反,我的人生很充实。直到结婚后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直到我的孩子开始上学。儿子到四岁才会说话,五岁半了还咬字不清。儿科大夫说,这个孩子健康得很,你们不要急,等他慢慢说话

作为一个母亲,我自然也是望子成龙。刚怀孕,我就按照书本进行胎教,把丑小鸭的故事听得滚瓜烂熟,还坚持背英语。我就是希望将来我的孩子非常聪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起跑线到底是个什么线呢?

和很多小朋友一样,儿子的成长受到全家无微不至的关爱。刚出生,他打个喷嚏,我们都紧张;咳嗽一声,大人吓得一晚上睡不着。打预防针、上街玩耍、喂辅食,都是三个大人一起跟着。

可惜,孩子的发展和我的预期并不一致。他到四岁才会说话,五岁半了还咬字不清。我带他去医院看过,可是儿科大夫说,这个孩子健康得很,你们不要急,等他慢慢说话。

因为不能准确表达,儿子在幼儿园里很孤独。一次,两个同班女生在我们背后指指点点,“他是个傻子”。当时我跟在儿子身后,他仰着小脑袋在前面走。我不知道,儿子是否听懂了这句话。

我很想转过身,问问那两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说我的孩子,是不是幼儿园里别的小朋友都这样叫他。想想这些,我难过了一路。

到了大班,有些家长开始备战小学。我却固执地认为,孩子就应该是一张白纸,不能提前在上面涂抹。

当别的孩子三岁请外教,能流利地说英语了,我的儿子连母语都说不溜;当别的孩子已经会两位数加减法,我的儿子连3减2都算不出;当别的孩子能画一幅让人赞叹的画,我的儿子还只能叫涂鸦。

我心里着急,拼命用“他还小”来打消内心的忧虑。

上小学前,儿子只认识幼儿园教的54个汉字和一点汉语拼音。和别人比,他真的就是一张白纸。儿子开始不写作业,经常来一句:随便!还对我说:不想上学了。

开学不久,老师创建了阅读打卡,我才见识孩子之间的差距。儿子一分钟读不了五个字,有的孩子却能一口气读五六年级的书。我产生了极大的恐慌。

第一次考试,儿子各科成绩倒数第一。班上92分以后没有其他人了,除了那个85分——我的儿子。

那么简单的知识他竟然都不会。开完家长会,我去接儿子,正在气头上的我狠狠揍了孩子一顿。他呜呜呜呜地哭。看到儿子哭得浑身颤抖,我又非常后悔,也非常自责。

几个月前,他患大叶性肺炎刚住过院。当时他高烧到41度,冷得瑟瑟发抖。他生病的半个月,我每晚都彻夜难眠。我对自己说: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慢慢来吧。他现在有这样的表现,已经不错了。

我调整了心态,对儿子的成绩不再那么关注。可无论我是否关注,成绩就在那里,孩子在班里排倒数的事实也在那里。躲也躲不掉。而且儿子发挥很稳定,稳定的倒数。有时甚至考到了不及格。

唯一幸运的是,一年级时遇到的老师很好,从来不给孩子们说分数。所以,儿子始终不知道自己的成绩。

后来换了老师,儿子也慢慢知道了自己成绩差。他称自己是“坏学生”,变得非常胆小,不敢说话,在家里上卫生间也要有人陪。

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很内向”。可在我记忆里,儿子从小到大一直很活泼的。

儿子胆怯的眼神已经让我非常难过。接着我发现,他小小年纪竟然打算放弃学习了。他不写作业,经常来一句:随便!还对我说:不想上学了。

我给他打气:你不是“坏学生”,你不过是考试没发挥好。

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班上就他成绩最差。

当天,我写下《能疗伤的苏轼伯伯》。这篇文字不算出彩,儿子却特别爱看,看一遍问一遍,好像一下子喜欢上了苏轼

抛开成绩不谈,儿子有许多闪光点。

他很善良。他会把家里的纸盒子亲手送到楼下,给腿脚不便的捡垃圾的老爷爷。有时为了给老爷爷攒一个塑料瓶,他会特地让我们买一瓶矿泉水。

一次,他在天桥上遇见一个乞讨的老人,就让爸爸给钱。他拿着爸爸的钱给了两次,还抱怨爸爸给得太少。

儿子也很富有想象力,说出来的话总让我眼前一亮,甚至会创作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诗歌。

《我的世界》

我的世界很大很大

装得下知识

装得下运动

装得下智慧

我的世界很小很小

装不下爸妈的吵架

希望我的家里快点富强起来

《妈妈和手机》

妈妈一会儿看我的作业

一会儿看手机

妈妈看我时很远

看手机很近

看我的作业时很暴躁

看手机时很开心

2021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老师不再布置繁重的作业,培训班也结束了。孩子空闲的时间一下子变得很多。

为了培养他的阅读兴趣,我开始陪儿子看童书。让我失望的是,我给他买的名著,他不爱读。而他爱读的书,我又觉得没有营养。但看书总比不看好。我也只好不做干涉。


我给儿子写的童书

我给儿子写的童书


一天,我在家里给学生远程辅导作业,在电话里探讨起苏轼的词。打完电话,儿子不停地问我,苏轼为什么能写那么好的诗歌,苏轼小时候是不是很爱学习。

我突然受到启发,原来孩子对文化名人这么有兴趣,为什么不写出来让他多了解一些呢?

当天,我就写下《能疗伤的苏轼伯伯》。这篇文字不算出彩,可儿子却特别爱看,一连看了好几遍,看一遍问一遍,好像一下子喜欢上了苏轼。

我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写一些名人故事,庄子,杨靖宇,小萝卜头……儿子都读得很有兴趣。

孩子发现我写的都是他熟悉的生活,特别高兴,每天看我写的故事,还能把每一篇都复述出来

既然他爱看我写的,为什么我不能创作一本童书让他看呢?

我开始阅读孩子最喜欢的几本童书,发现这些童书都在写孩子自己的故事。我顿时有了思路,我就用小说的形式写我儿子,我把他起名为“小呆”,而我是“迷糊妈妈”。

儿子读幼儿园的时候,中午有小朋友放了一个屁,大家都很惊讶。儿子说,那个小朋友其实可以把这个屁憋到肚子里。我就把这个故事写进了《午睡后的不速之客》。儿子一连看了好几遍,每次都开心地大笑。

我说,你爱看我的书啊,那好,我给你天天写。


儿子在看我写的童书

儿子在看我写的童书


我让儿子把发生在班上的故事讲出来。孩子发现我写的都是他熟悉的生活,特别高兴,每天看我写的故事,还能把每一篇都复述出来。这样的“阅读打卡”坚持了几个月,我发现,儿子能主动拿起我推荐的书,比如《列那狐的故事》来看了。

后来,儿子邀请他的小伙伴一起来阅读我写的童书,并且挨个点评。儿子还给故事里的主人公取名字:“梨花针”、“曹韭菜”,还口述一些故事让我记录。我们一起把写作变成了快乐。

生活中的“小呆”呢?我们狠狠心,给儿子换了一所新学校。学校也是公办的,离家比较远,每天要开车接送。但因为是新办的,教育理念也比较新,对成绩落后的孩子,老师都以激励式教学为主。

在各科老师的鼓励下,儿子对学习重新有了兴趣。他以前最讨厌数学,但这个数学老师每次批改作业,都会把孩子的真实情况很细致地反馈给我们,课堂上也会表扬孩子。后来期中考,孩子经过努力数学考了90多分,是中等水平,不再拖班级后腿了。

新学校还特别注重普及古诗词,这下把我儿子的特长发挥出来了。他以前看我写的文化名人故事,就念熟了不少古诗词。很多别人不会的文化常识,他都知道。

一个孩子有了特长后,就有了自信。他在同学中间当起了说书人,常在课间讲一些关于小孩子的小故事。同学听得津津有味,问这是哪里的故事呀,他骄傲地回答:这是我和我妈妈一起写的。

虽然每天去新学校路上要多花一小时,但儿子变得很爱上学,回来就把学校里的故事叽叽喳喳讲给我听,还要我写成故事。因为他在文学上的小特长,也交到了志趣相投的好朋友,经常和几个同学互相换书看。

我给儿子写童书故事,不仅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更要让他记住我们国家最可爱的人

我的爱人是一名军人,我们一家在部队营区住了五年。在那里,我见到了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的光荣事迹。我觉得,很有必要把这些故事讲出来。

有一位战友,他在执行任务时被炸掉了一只手臂,炸瞎了一只眼;有一位战友与妻子两地分居三十年;有一位战友,妻子刚怀孕,他就接到了去非洲维和的任务。

他们是那样平凡,但又令人敬佩。他们都是我认识的,这些事也都是我知道的。

我把他们写进了《小呆的生活有滋味》,写了《我的朋友伍十六》和《核桃爷爷》几篇。孩子看了很感动。当他知道这些都是身边的真人真事时,他肃然起敬地说,我要去拜访这些英雄。

我也把我写的故事发给了这些故事的原型人物。因为都是真人真事嘛。“核桃爷爷”就是我们的一位邻居。他说自己这么平凡的人,做了一些该做的事,却被我一直记着,还写成了故事,非常感谢我。

我说,我给儿子写童书故事,不仅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也是让他记住这些我们国家最可爱的人。

我的童年在黄土地上劳作,是土地给了我生存的养料和向上的动力。今天我的孩子和他的小伙伴们,生活在物质富裕的时代,没有经历过苦难,连一点点挫折都受不起。

这时候,他们更需要一种昂扬的精神。

我接受了现实,并开始思考:是否有必要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孩子天天逼得像高考一样

我自己是一路考试上来的,考试对我来说是天底下最公平的事了,只要我付出努力,就一定有所得。

当了父母后,我也曾是一名雄心万丈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各个方面都优秀,甚至希望他能遗传我的考试基因,当个学霸。可现实并不能如我所愿。

看到朋友家考双百的孩子,看到参加歌唱大赛获奖的孩子,看到作业像书法一样美观的孩子,我打心眼里羡慕,也打心眼里煎熬。

因为我的孩子这一切都达不到。怎么办啊?是不是就不要去比较了?那就做回自己吧。我放慢了脚步,不再催我的孩子。

接受现实后,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从一年级开始,把孩子天天逼得像高考一样?

这个问题在我家里意见并不统一。我总是想到自己艰难的求学之路,而他爸爸认为,时代不同了,不能用过往的经验教育孩子。

很可惜,我们都不能说服对方。我戏称他是短期效应,而我注重的是长期效应。

学习固然是成长的主要部分,但如果一个孩子失去了健康,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变成了“空心人”,再去计较分数有何意义?

孩子的成长不必那么着急,只要在每个孩子的能力范围内就行。当我发现儿子不再厌学,有了那么一点进步,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我真的好开心。有哪个父母不想看着自己的孩子健康长大?

孩子,妈妈想告诉你:不要用成绩去评判自己。只要眼里有光,去做追光的人,无论命运把你暂时抛在什么地方,你都可以勇敢地生长。只要光照进来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希望。

那个希望又是什么呢?

孩子,你长大后,可以做一名快递员,一名小商贩,只要你自食其力。无论你是什么,做什么,前提都应该是,有一个健康的人格,要有一个善良的胸怀,要做对国家和人民有意义的事。

这样的人生值得度过。

如果这个故事有幸被其他家长看到,我想说,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够好,请你接受他,爱他。只要他有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情怀,有责任心,不放弃,他就是我们的好孩子。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怀宁县思语残疾人康复中心
机构简称:怀宁思语康复中心
成立时间:2016年10月19日
区     域 :安徽安庆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最新文章
1怀宁思语康复中心_安庆怀宁县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哪里有?

作者专栏sign up

舒青
舒青
人物性质:机构创始人 | 机构督导
所属单位:杭州市下城区星宁孤独症儿童康复中心
人物特长:机构创始人 | 机构督导
区     域 :浙江杭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外骨骼机器人助力特殊孩子行走世界
2为儿子写童书:一位妈妈陪孩子成长的特殊方式
3都说思维是“硬伤”,会教的妈妈能抓住这样的机会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