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2认知+2技巧让父母不为星孩的情绪失控而烦恼

来   源:重庆向阳花永川校区(永川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晚上,小杨带去鹏鹏去喷泉踩水玩。鹏鹏最喜欢在喷泉边来来回回地拿脚蹭起一片片水花。正当他玩得起劲,一个两三岁的小姑娘愣愣地走到他身前,挡住了他的去路。鹏鹏顺手把那个小姑娘推向一边,那个孩子一屁股坐在水里,“哇哇”地哭了起来。站在一边的小杨把鹏鹏拎到摔倒的孩子跟前:“赶快给妹妹赔礼道歉,说对不起,我不应
关键词:示范,问题行为,自闭,自闭症,自闭症孩子,自我管理

晚上,小杨带去鹏鹏去喷泉踩水玩。鹏鹏最喜欢在喷泉边来来回回地拿脚蹭起一片片水花。正当他玩得起劲,一个两三岁的小姑娘愣愣地走到他身前,挡住了他的去路。鹏鹏顺手把那个小姑娘推向一边,那个孩子一屁股坐在水里,“哇哇”地哭了起来。


站在一边的小杨把鹏鹏拎到摔倒的孩子跟前:“赶快给妹妹赔礼道歉,说对不起,我不应该推你!”


鹏鹏喘着粗气还没从感官刺激中回过神,愣了半天,在小杨的再三催促下终于开了口。说完,他以为没事了,转身准备溜。小杨果断阻止:“站住!你刚才没有礼貌,把小妹妹推倒了,现在罚站5分钟, 5分钟之后再去玩!”


鹏鹏哼哼起来。小杨态度坚决,彻底把他拉出地面喷泉。


“两脚并拢站好!阿姨开始计时,时间到了再去玩!”小杨提高声调,板起面孔,严肃地说。


鹏鹏看见小杨动真格了,开始笔直站好。5分钟很快到了。小杨把他拉到身边:“你看,刚才那个小妹妹站在你面前,你应该从她身边绕过去或者跟她说你挡住我了,能不能让开一下?推妹妹的行为是错的,下次不许了,如果再发现你推人,就接着过来罚站!”


周围三三两两的人从头到尾关注他们的一言一行,明白人一看便知鹏鹏是个特殊孩子。


上面故事中的小杨是家庭聘请的特教老师,负责在孩子日常中穿插训练,更好地实现孩子的日常干预效果。而鹏鹏则是这个家庭中这对双胞胎的弟弟,被诊断为中重度自闭症共患智力障碍,小杨主要帮助的对象。


这个故事简单描述了一个对于自闭症家庭来说是常见却又尴尬的情境:孩子在公共场合出现需要干预的问题,家长是不是要进行介入?


在家里能够冷静处理的小问题,在公共场合大部分家长家长却采取了粗暴的方式,只希望孩子的问题赶紧消失,自己则可以免于面对这些异样的目光。可往往采取粗暴的方法还不能有效解决孩子的问题,常常迎来孩子更大的反应。那些异样的眼光甚至更多了。


但是对我们的孩子来说,社会规则、恰当的社会行为等都是孩子进入融合环境一定要学习的重要项目。ABA的操作原则里有一条就是奖惩要及时,在行为之后马上给予,结合当下的情境效果最好。毕竟,错过了一次次最佳的教育时机,孩子的错误行为就有可能被放大,累积到最后最终更难纠正。


因此,故事中的小杨给所有的爸妈做了好榜样。为了孩子好,也要厚着脸皮当中干预,只有解决了面对这些问题时感到的羞恼和无助,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的当下情境进行问题的解决。


1

家长是家长,孩子是孩子


家长经常感觉到丢脸、羞耻,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形象标签之一。


“因为你,我的脸都丢光了!我堂堂985重点本科的大学毕业生有了你这个傻儿子!”


这样相似的话可能或多或少在家长的心里出现过,、这实际上说过类似话的家长都犯了一个错误:我是我,你是你。没有你,我还是那个985的毕业生,有我,你也并不会因此比他人要聪明高尚。


这是许多中国家长都会有的通病:将孩子等同为自己身上的标签之一,并且像管理自己的人际形象一般去管理孩子。因此孩子的问题行为变成了自己的教养不够,孩子的发脾气变成了自己的情绪控制不好,孩子的认知滞后变成了自己的蠢笨不堪。


然而,实际上,家长是家长,孩子是孩子。


著名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理论提到,每一个客体都是独立存在的,每个孩子成长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将自己与母亲剥离开来,而每个母亲也应该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看待。


所以孩子在公共场合嚎叫的时候,家长只需要完成自己的责任:照看,安抚与引导。来自他人的打量和议论,都由孩子自己来承担。家长可以让孩子意识到周围的环境,唤醒他对于已经学习到的社会规则的记忆,让他以个体的身份做出反应。


因此,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出现不得不需要喝止或者采取干预的表现时,家长需要先在内心确认:周围人围观的是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孩子本身和家长本身。克服内心因为社会规则冲突引起的羞恼,再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处理,效果会好得多。


不管是把孩子当成独立客体,还是把问题与孩子分割开来,都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养成的的心态和思维,我们每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都在心里默念,并让自己冷静下来处理,这对于以后孩子进入学校适应融合也会有很好的帮助。


2

孩子可以自我管理


彩虹妈妈曾说,帮助孩子去理解社会规则是早期干预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孩子理解了社会规则,他能够在公共场所按照规则行事,就具备了社会融合的初步条件。


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很难控制住自己的问题,不管是情绪的起伏还是行为的异常,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在针对自闭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self-management,self-determination)的研究中,年纪最小的可以进行自我管理行为的孩子只有4岁(Reinecke, Newman, & Meinberg, 1999),这说明年纪小的孩子也能够拥有充分的自我管理能力。


因此,不是孩子去了公共场所控制不住自己,而是家长从未信任他们能够控制自己,并教给他们控制自己的表达方式。如果一开始为孩子了解社会规则建立好基础,并且辅助孩子学习好自我控制的方式,那么外出时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可以降低,而且被快速安抚的可能也可以升高。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主要分为自主选择,自主决策,设定目标,问题解决,自我规范,自我鼓励,对待自我控制的积极态度,自我状态觉知以及对自己的理解(Michael L. Wehmeyer & Field, 2007)。


小龄的孩子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其做选择、自我规范、自我鼓励和自我状态觉知的能力,让孩子在面对自己的波动的状态时能够预告给家人,并面对家长提供的解决方案进行选择,并懂得自我奖励的原理。


如此一来,孩子在公共场合出现问题的压力,就能从家长身上转移到了孩子自己身上,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家长也能避免独自一人面对孩子的问题,无助羞愧的情况。


说完了理论,我们给大家点实践指南,把孩子问题行为和自己的羞耻心分开确实不容易,但你应该开始去做。


3

来跟问题说说话


这个活动是建立在孩子能够明白自己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前提下展开的。将孩子的问题“附身”到玩偶身上,家长与孩子通过玩偶重演问题,让孩子以第三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家长引导孩子去思考问题。


例子:孩子的问题是抓挠小朋友


妈妈跟孩子用孩子喜欢的玩偶巧虎和宝莉来重演问题。妈妈抓着宝莉,孩子抓着巧虎,在一开始设定的游戏情境中玩耍。突然,妈妈手中的宝莉推了巧虎,还踢了巧虎。此时孩子会被突然打断的互动吸引注意,此时,妈妈就可以问:


“刚刚宝莉对巧虎做了什么?”

“打。”

“对,宝莉打了巧虎,是吗?”

“嗯。”

“那宝宝觉得宝莉这样做好吗?”

孩子没有回答。

“宝宝觉得刚刚宝莉和巧虎玩的开心吗?”

“开心。”

“那宝莉打了巧虎这样好吗?”

孩子摇头。

“为什么不好呢?”

孩子沉默。


这种时候,妈妈就可以趁机将社会规则教给孩子:

“跟其他人一起玩的时候,有一个规则,就是不准打人”


通过问题将规则跟孩子解释清楚,也通过问题让孩子去思考自己打人抓人的原因。家长可以通过玩偶来制造一个问题行为的场景,然后趁机教给孩子正确的处理方式。


4

心情预告


孩子能够觉察自己的状态,并且将它报告给家长,是可以锻炼自闭症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内容之一。


跟孩子一起玩“预告”的游戏。妈妈先发起,然后让孩子做出响应。比如,“我要抬右手了”,让孩子准确击掌。“我要哭了”,妈妈做出要哭的样子,让孩子递出纸巾,并且抱抱妈妈。“我很生气”,妈妈做出发怒的样子,让孩子引导深呼吸的样子,帮助妈妈平静下来等等。


每次“预告”的游戏只玩一个主题,从最简单的行动预告,到常见的积极情绪的预告,到最后问题情绪的预告。这么做,不只可以让孩子学会观察个体的动作、表情,还能帮助孩子学习一些常用的语句表达,成为之后他在向妈妈报告自己状态时候的最好的表达。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表达出“妈妈我不舒服好想哭”或者“妈妈我不开心”这些心情状态,家长就能够及时了解,并在问题还没有发展的很严重时进行处理。


而且,在“预告”游戏里面,还能加入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能帮助孩子学会在社交情境下看到他人这样的反应该如何处理,二是能帮助孩子在自己出现这些状况的时候能够自己进行初步的处理。


班杜拉对心理学的杰出贡献就在于他发掘了前人所忽视的学习形式——观察学习。所谓观察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使得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的对象被称为榜样或者示范者,观察学习的核心条件是替代性强化。比如,观察者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就会增强产生这种行为的倾向,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则会削弱或抑制某种行为的倾向。

 

以上的两个游戏都是利用了孩子这种观察学习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家长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以个体的眼光看待孩子,不将自己和孩子做捆绑,公共场合处理孩子的问题将不在那么窘迫和羞恼。


文献参考:

【1】叙事疗法实践地图,怀特著

【2】温尼科特传,罗伯特·罗德曼著

【3】Reinecke, Newman, & Meinberg, (1999). Effects and Implications of Self-Management for Students With Autism: A Meta-Analysis , 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 vol22, 2007

Wehmeyer, M. L., & Field, S. (2007). Self-Determination: Instructional and Assessment Strategies (1 ed.)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重庆市永川区向阳花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机构简称:重庆向阳花永川校区
成立时间:2013年10月18日
区     域 :重庆永川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 残联定点机构
优势课程: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融合课程 | 小组课 | 辅助治疗
最新文章
1重庆向阳花永川校区_永川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教学情况?
2大龄轻度自闭症可以工作吗?自闭症适合哪些工作?
32023年残疾人证知识

作者专栏sign up

刘林妹
刘林妹
人物性质:机构督导
所属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康纳洲孤独症家庭支援中心
人物特长:机构督导
区     域 :北京海淀区
单位性质:连锁康复机构| 民办托养机构| 家长创办机构| 残联定点机构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