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自闭症孩子不听话的真相只有一个!

来   源:恩启北京海淀中心(海淀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在孤独症早期行为干预中,建立良好关系,发现有效强化物,与强化物配对,实现孩子的安坐和配合,训练感知觉关注,注意力集中追随,这些都很重要,但光有了这些,并不一定能保证孩子对于教学指令的服从。作者:周立明恩启特聘研究员,旅美孤独症行为干预专家,Ph.D.,国际认证BCBA-D。拥有24年科研临床经验,
关键词:CBA,DTT,孤独症,孤独症谱系,行为问题,强化物,示范,听觉训练,问题行为,应用行为分析,恩启

·在孤独症早期行为干预中,建立良好关系,发现有效强化物,与强化物配对,实现孩子的安坐和配合,训练感知觉关注,注意力集中追随,这些都很重要,但光有了这些,并不一定能保证孩子对于教学指令的服从。


作者:周立明

恩启特聘研究员,旅美孤独症行为干预专家,Ph.D.,国际认证BCBA-D。

拥有24年科研临床经验,在ABA核心学术刊物 《应用行为分析学报》上发表科研论文5篇,其中有3篇为第一作者,均被收入BCBA考证教科书《应用行为分析》参考文献目录。


孩子康复的第一步·系列之6

-------不服从指令,先备技能到位吗?②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常常只有几步。”

— 路遥:长篇小说《人生》


“孩子不服从指令,从总体上分析,无非是两种情况:也许是他不具备技能服从,也许是他不愿意服从”。

在本系列之三“为什么服从,为什么不服从?”里,我们介绍了孩子服从教学指令必须具备的3项先备技能:感知觉专注,动作技能和听者区辨行为。在系列之五“为什么不服从,先备技能到位吗(之一)”,通过对个案Bob和Cliff的测评数据分析提出行为功能假说:不服从指令可能是因为缺乏第一项先备技能。依据这一假说设计干预计划,针对感知觉专注缺陷进行密集训练,使得这一先备技能得到改善,结果感知觉专注上升,不服从指令行为下降,教学效率也随之上升。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帮助Bob和Cliff克服了感知觉缺陷,建立起教学指令服从的技能,从而走出康复的第一步。

从应用行为分析的逻辑看,至此,根据测评数据提出的上述行为功能假说获得证实:Bob和Cliff不能服从教学指令,的确是因为缺乏这第一项先备技能,或者说,他们的不服从指令行为与缺乏感知觉专注技能之间存在功能性关系。

孩子不同,不服从教学指令的原因可能不同。即使同样是因为缺乏先备技能,缺乏的技能也可能不同。

要发现不服从行为与内外环境变量之间的功能关系,必须对具体孩子的不服从指令行为做客观测评,量化分析,行为实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不服从行为的功能假说,依据功能假说来策划干预,实施干预,分析治疗结果,验证功能假说。

从测评到假说,从假说到干预,从干预到验证。只有通过这样一个严密论证的过程,依据最终对治疗结果的数据分析,才能证实或者证伪测评分析提出的功能假说。这就是ABA一贯强调的功能假说和治疗分析,离开了功能假说和治疗分析,我们无法理解行为与其内外环境之间的功能关系,行为干预设计就会成为无本之木,信口开河,ABA就会失去科学实证的高地。

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学习ABA实证逻辑和科学思维方式,用来分析和干预不孩子的不同行为问题,让我们来看第三个案例。


案例三


Cathy,女孩,41月龄,中度孤独症谱系诊断,VB-MAPP评估40分。

进学校干预7个月了,进步始终不明显。老师反映Cathy对教学指令的服从有明显困难。家长和老师分别作了3轮指令服从行为测评。


A.行为测评结果:


1、家长做的三轮测评,Cathy的指令服从行为为13%,“服从但错误”行为为30%,不服从行为为57%,问题行为为0%。结论是Cathy在家里不能服从指令。

2、老师做的三轮测评,Cathy的指令服从行为为9%,“服从但错误”行为为35%,不服从行为为56%,问题行为为0%。结论同样是Cathy在学校教学中不能服从指令。

Cathy的不服从行为在学校高达56%,在家庭高达57%,家长的测评结果与老师的测评结果仅相差1%,可见Cathy确实在服从教学指令上有很大困难。

而且她的不服从指令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发指令者面前,对于不同的任务,表现相当一致。

应该如何分析这一测评结果,如何解读Cathy的不服从指令行为?


B.行为观察报告:


1、家长报告说,Cathy从小听话,很少表现问题行为,但是她反应迟钝,学习任何技能都很慢,总是需要肢体辅助或者视觉辅助,这些辅助很难撤退;她的言语行为发展迟缓,很少开口,很少词汇量,表达性语言非常有限。

平时语音指令好像对她不起作用,因此学习仿说的困难特别大。

2、老师报告说,Cathy上课很配合,与老师关系良好,也很容易适应学校环境。进入学校7个月了,她换过3位个训老师,3位老师都都能很快和Cathy建立良好关系。为Cathy筛选的偏好物,Cathy样样喜欢,经过偏好物增强测试,这些偏好物对增强行为有效。

Cathy的感知觉专注,注意力集中和追随都不比其他孩子差。Cathy不表现问题行为,配合老师,增强物对她有效,感知觉专注也不见得差。具备这些优点,按理说Cathy在学习上应该进步很快。但是与其他孩子相比,她学习进步缓慢,特别是语言学习方面,学习仿说和卡片言指,几乎是寸步难行。

教过Cathy的三位老师都觉得她的问题是教学指令无法控制学习行为,在听到指令时Cathy常常睁大眼睛看着老师的脸,一脸困惑,好像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对教学指令做出反应缓慢,而且常常是错误反应。


C.测评结果分析:


Cathy不能服从教学指令,她是否缺乏服从指令所必需的三项先备技能?


第一,她是否听得见看得清?

医生检查表明,Cathy的视觉没有问题,听觉略偏弱,但属于正常范围。Cathy能听得见,也能看得清。


第二,她是否能做到感知觉专注,注意力集中追随?

对Cathy做了感知觉专注,注意力集中与追随的观察和试验,结果家长与老师的结论一致:Cathy能做到感知觉专注,注意力集中追随。这一先备技能不是不服从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三,Cathy是否具有动作先备技能?

观察表明,Cathy具备一定的动作模仿技能,特别是在老师动作示范的条件下,她是能够表现这些动作模仿的。


第四,Cathy是否具备言语行为中的听者区辨技能?

她是否能听得“懂”老师家长的语音指令?指令控制是老师的语音指令对学生行为的控制,服从指令必须以学生“听懂”老师的语音指令为基础。“能听懂”就是能区辨语音所代表的字词句,或者说语义。


Cathy是否能够区辨语音与非语音?是否能够区辨语音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是否能够依据对语音的区辨来辨识由声母和韵母组合的字、词、句?是否能够依据对字词句语音的区辨来识别它们的语义?是否能够根据语音指令来表现言语行为(仿说)和非语言行为(听指令做动作)?也就是说,Cathy的听觉语音区辨是否准确到位?BCBA,家长和老师对这听者行为链中的环节一个一个地检查分析,结果发现,Cathy在听者区辨,识别字词方面存在着很大缺陷。


在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时,老师和家长还注意到:Cathy表现的“服从但错误”反应比例很高:家庭测评时“服从但错误”占30%;老师测评时“服从但错误”占35%,都远远超过她的服从行为(13%和9%)。

又是什么原因造成“服从但错误”反应占那么高的比例?


D.不服从行为原因假说:


Cathy在听者区辨行为上有很大缺陷,而且她的“服从但错误”比例又是如此之高,对这两点进行分析,对Cathy的服从指令行为进行观察,BCBA的假说是:Cathy不具备足够的语音区辨的技能,她不能准确区辨语音指令,不能依据语音区辨来识别字词句,不能根据语音指令来表现言语行为和动作行为。

她的“服从但错误”反应很可能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Cathy听到了指令,但是不能准确区辨指令中由语音构成的字、词、句,不能辨识语音所含的语义,也就是说,她不能“听懂”老师家长的语音指令,但是出于对老师家长的配合,她做出了反应,这时她做出的反应可能是随机猜想的反应,常常也是错误的反应。


例如:

老师的指令是“拍头”,Cathy如果不能区辨语音“拍头”和“拍手”的不同,就可能错误地拍手;

老师的指令是“指出大吊车”,Cathy不能区辨语音“大吊车”和“大卡车”的不同,就可能错误地指大卡车;

妈妈的指令是“拿牙膏”,Cathy不能区辨语音“拿牙膏”与“拿牙刷”的不同,就可能错误地拿牙刷。

Cathy在测评中表现较高比例的不服从(无反应)和的“服从但错误”反应,原因可能是因为她缺乏听者区辨这一先备技能,无法听懂指令,因而也无法服从指令。这是一个需要证实的假说。

为了检验这一假说,BCBA设计了听觉刺激配对实验,看Cathy能不能区辨相同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的相同声音准确配对,能不能对听到的由声母韵母组成不同的语音所代表的字、词、句子,准确区辨配对。实验结果发现,Cathy虽然能够区辨语音与非语音,能够区辨配对一部分字、词、句子,但是对字、词、句识别区辨的准确率不到20%。

实验结果表明,Cathy缺乏听者行为中的语音区辨技能。

听者的语音区辨能力是服从指令的重要先备技能。不具备这一技能,听不懂语音指令,孩子即使听话配合,即使与老师关系良好,即使有学习动机,即使能做到感知觉专注,但是要表现服从教学指令的反应,还会有很大困难。

怎样来验证这一假说?更重要的是,怎样来帮助Cathy,为她设计有效的干预计划,弥补听者区辨行为缺陷,帮助她走出教学指令服从这关键第一步?


E.行为干预计划:


a.干预目标:通过密集语音区辨,字词识别的听力训练和仿说训练来改善听者区辨行为。

b.干预计划:依据功能假说,依靠Cathy的优点和长处,针对她目前的语音的听者区辨技能缺陷,制定针对性听者区辨与仿说训练计划。

c.家长老师培训:BCBA对家长和老师进行培训,通过理论学习,示范实操,帮助家长老师理解听者区辨与指令服从之间的密切关系,帮助家长熟悉干预策略和训练步序,数据记录方法,辅助与强化的渐进渐退等,全面掌握对Cathy进行语音区辨,字词识别和仿说的正确训练方法。

d.训练程序:运用DTT,NET,和IT等不同训练形式,对听者区辨行为和字词句语音识别(语音配对,语音区辨,字词句识别,仿说,听指令做动作)进行密集训练。

以Cathy生活学习环境中运用得多的字词语音为样本,从语音差别大的字词一对一对地开始训练,逐渐向语音差别小的字词渐进;以听觉训练为主,训练Cathy观察模仿老师口型,穿插进行仿说训练和听指令做动作训练,训练目标是对语音字词句的准确区辨(听懂)。

e.增强物筛选与运用:训练开始前进行偏好物测评,运用MSWO(多刺激物不重复)方法,选择偏好物,并验证偏好物的行为增强功能。运用密集增强程序(FR1:固定增强1)。训练正确反应比例上升以后逐渐减退(参见本系列之五Bob和Cliff的方法部分)。

f.辅助:在训练中适当运用视觉,示范,指点等必要的视觉辅助。Cathy的视觉区辨技能较强,在听者区辨训练中可以先借助于视觉区辨。正确反应比例达到一定标准后系统地撤退辅助。

g.训练时间密度:所有其他技能学习项目叫停,把学习时间集中到听者区辨训练。学校的一天6节个训课(30分钟一课,一天3小时),全部用于听者区辨和语音字词识别训练。回家后家长用同样的方法在家庭环境训练,15分钟一个单元,一天不少于12个单元(即家庭训练保证一天3小时),总计一天6小时的一对一训练时间。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无论是整段时间还碎片时间,家长和老师尽可能多地为Cathy创造机会,表现听者区辨指令服从,获得增强。

h.数据记录:家长和老师分别记录不少于30%的训练数据,同时录下部分视频,以核对数据的可信度(data reliability)。

i.指令服从行为复测:每完成一周密集语音区辨训练后,做一轮新的服从行为评估复测,作为对一周治疗的评判。根据对服从测评数据与听者区辨数据相关性分析比较,安排下周训练计划调整。


F.干预结果:


密集的听者区辨训练,使得Cathy的语音区辨技能每周都有进步,她的指令服从行为也随之稳步上升。经过12周强化密集的听者区辨训练,她的字词句区辨准确率从20%上升到70%,服从教学指令行为从11%上升到75%,达到第一目标线。

BCBA对训练计划做了时间调整:听者区辨训练从占个训时间的100%减少到75%,其余25%的时间用于IEP确定的言语行为训练(仿说,要求,言指,内联式语言)。18周以后,听者区辨准确率上升到88%,指令服从行为上升到90%,达到第二目标线。

治疗组把听者区辨训练时间进一步减少到30%,言语行为与其他IEP技能训练时间上升到70%。22周以后,Cathy的语音区辨准确率达到95%以上,指令服从行为也维持在95%以上,这是训练计划设定的最终目标线。听者区辨训练时间再度减少到10%,言者行为和其他IEP其他技能训练时间上升到90%。这时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自然环境中,与训练前相比,Cathy的听者区辨和指令服从行为都有了根本性改善,不服从行为降低到2%,“服从但是错误”反应降低到3%,言语行为学习与其他IEP技能学习进步显著。

BCBA提出的上述行为功能假说,至此通过治疗数据分析获得了证实。

Cathy的康复终于迈出了关键第一步!

Cathy的个案告诉我们什么?


1、在孤独症早期行为干预中,老师和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发现有效的强化物,老师与强化物配对,实现孩子的安坐和配合,训练感知觉关注,注意力集中追随,这些虽然都很重要,但光有了这些,并不一定能保证孩子对于教学指令的服从。

2、教学服从是对于语音指令的服从,一个重要基础是孩子对于语音的准确区辨。如果孩子不具备语音区辨、字词句识别的先备技能,对于教学指令的服从会困难重重,这时进行其他技能训练,很可能成为无效教学,劳而无功。

3、通过客观量化的服从行为测评,取得数据,加以分析,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不服从指令行为的功能假说(行为与内外环境条件的制约关系,这里是Cathy对教学指令不服从行为是与语音区辨技能的不到位的功能关系),以功能假说为指导,设计和实施针对听者区辨/语音识别技能的密集训练计划,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弥补这一先备技能,提高听者区辨技能,进而提高对教学指令的服从行为,走出服从教学指令这关键第一步。

4、而这一切,离不开ABA的基本功:实用的、行为的、分析的、概念系统化的、技术的、有效的、泛化的分析与治疗,离不开客观量化的行为测评,离不开对行为的功能分析,离不开辅助、增强、消退、惩罚这些ABA基本技术,离不开针对性的强化密集的教学训练,也离不开家长对自身行为的观察、分析、塑造、增强、削弱,离不开家长的自我行为改变,努力学习ABA理论方法,积极参与孩子的分析治疗。


参考文献

1.Bare, A.M., Rowbury, T., & Bare, D.M., (1973). The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al control over classroom activities of deviant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6, 289-298.

2.Baer, R. A., & Detrich, R. (1990). Tacting and manding in correspondence training: Effects of child selection of verbalization. Journal of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Behavior, 54, 23-30.

3.Baron, A., & Galizio, M. (1983). Instructional control of human operant behavior. Psychology Record, 33, 495-520.

4.Bijou, S.  (1995).   Behavior Analysis of Child Development, Context Press.

5.Bijou, S. (1984). Parent training: Actualizing the critical conditions of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In R. Dangel & R. Polster’s (Eds.), Parent Training: Foundations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York: Gilford Press.

6.Phillips, C. & Vollmer, T. (2012)Generalized Instruction Following With Pictorial Prompt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012, 45, 37–54.

7.Christensen, D. L. , et al. (2016). 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mong 4-year-old children in the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monitoring network.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 Pediatrics, 37, 1-8.

8.David A Wilder, Carelle Harris, Renee Reagan, and Amy Rase  (2007).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Noncompliance by Preschool Childre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40, 173-177

9.Dennis W. Russo, Michael F. Cataldo, Phyllis Cushing. (1981). Compliance training and behavioral covar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behavior problems.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14-209.

10.Ducharme, J.M., & Drain, T.L. (2004). Errorless academic compliance training: Improving generalized cooperation with parental request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43 (2), 163-171. 

11.Ducharme, J.M., & Popynick, M. (1993). Errorless compliance to parental requests: Treatment effects of generalization. Behavior Therapy, 24(2), 209- 226.

12.Ducharme, J.M., Sanjuan, E., & Drain, T. (2007). Errorless compliance training: Successfocused behavioral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sperger syndrome. Behavior Modification, 31(3), 329-344.

13.Farley, M., McMahon, W. M., Fombonne, E. Jenson, W. R., Miller, J., Gardner, M., & Coon, H. (2009). Twenty-year outcome for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and average or near-average cognitive abilities. Autism Research, 2, 109–118.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37, 215-37

14.Fisher, W. W., Felber, J. M. , et al. (2019). Treatment of resistance to change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52, 1-20.

15.Gaetner, B., Spinrad, T., & Eisenberg, N.(2008)Focused attention in toddlers: measurement, stability, and relations to negative emotion and parenting. Infant and Child Development. Volum 17, Issue 4.

16.Hester, P. P., Hendrickson, J. M., & Gable, R. A. (2009). Forty years later – The value of praise, ignoring, and rules for preschoolers at risk for behavior disorders. Edu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32(4), 513-535

17.Lovaas, O. I. (1961). Interaction between verbal and nonverbal behavior. Child Development, 32, 329-336.

18.Lovaas, O. I. (1993). The development of a treatment-research project for developmentally disabled and autistic children.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26, 617-630.

19.Rasmussen, J. 1983. Skills, Rules and Knowledge, Signals, Signs and Symbols, and other Distinctions in Huma Performance Model,IEEE Transaction on System, Man, and Cybernetics, Vol.SMC, 13, 3.

20.Stephenson, K. M., and  Hanley, G. P. (2010)Preschoolers’ Compliance with Simple Instructions:  A Descriptive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J Appl Behav Anal. 2010 Summer; 43(2): 229–247.

正是考虑到服从指令行为在早期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极端重要地位,1960年代,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心理学家Lovaas教授在创建著名的早期密集行为干预(EIBI)模式时,就明确地把建立服从指令行为列为第一干预阶段的第一干预目标。1987年他的团队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自闭症早期治疗报告,报告19位重症自闭症孩子经过36个月的EIBI干预,取得47% 的治愈率和42%的显著改善率,推翻了长期以来自闭症不可治愈的传统观念。取得如此的成功,Lovaas 教授把”指令服从”作为第一干预目标功不可没。以后EIBI模式在全世界全面推广蓬勃发展,成为当今自闭症谱系干预的主流方法,各种学术刊物发表了众多EIBI实证研究,一再证实了  Lovaas教授的这一干预策略具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重要意义。

In fact, treatments for noncompliance often combine both instructional and motivational components, including prompts; reinforcement for compliance; and physical guidance, error correction, or remedial trials for noncompliance (e.g., Horner & Keilitz, 1975; Neef, Shafer, Egel, Cataldo, & Parrish, 1983; Parrish, Cataldo, Kolko, Neef, & Egel, 1986; Russo, Cataldo, & Cushing, 1981)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北京正在关怀科技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恩启北京海淀中心
成立时间:2014年07月18日
区     域 :北京海淀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融合课程 | 能力评估 | 特殊教育
最新文章
1孩子在校被孤立,不会处理冲突?这些方法帮助TA
2做评估不踩雷,有经验的家长这样说!
3语言及言语评估和OT评估是怎么样的呢?

作者专栏sign up

李冰
李冰
人物性质:机构特教
所属单位:海城市达康儿童看护服务中心
人物特长:机构特教
区     域 :辽宁鞍山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sign up
  • ·在孤独症早期行为干预中,建立良好关系,发现有效强化物,与强化物配对,实现孩子的安坐和配合,训练感知觉关注,注意力集中追...
  • 马克吐温是美国非常著名的一位作家,他经常会去教堂听演讲。但是又过了十分钟,牧师依然没有结束演讲的意思,这时马克吐温再次改...
  •     长春晚报5月30日电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开心地笑,大声地唱,我这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我女儿从会说话起,话就特别少...
  • 从行为分析科学的视角看,孩子表现不服从指令,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服从行为是怎样形成,怎样发展起来的?更重要的是,如果孩子...
  • 引言:关于孩子的问题,其实有一个分水岭,以能力来区分,就是孩子语言能力是否能够很好表达自身想法。以时间线来区分是孩子进入...
  •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健康,但是孩子患病总是免不了的。父母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必须要关注孩子的精神健康。而自闭症就属...
  • 2、指令不符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有时候,家长下的指令对孩子来说过于复杂,完全不符合孩子现阶段的能力,孩子想回应却不能。这就...
  • 这个行为对你的具体的影响例如,小朋友把颜料洒在了桌子上,妈妈说“颜料洒在了桌子上,我担心颜料干了会擦不掉,桌子会变得特别...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