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文章库
  • 心智障碍人士就业——为什么“梦工坊”可以让情怀落地?

心智障碍人士就业——为什么“梦工坊”可以让情怀落地?

来   源:暖星社区(浦东新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梦工坊”外派活动必备“行头”——咖啡吧介绍卡片、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挂耳咖啡全文共8384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是一所对智力障碍儿童及青少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与康复训练,以及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的特殊教育学校。
关键词:量表,自闭症,认知,唐氏综合征,特殊教育,特教,唐氏,康复训练,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

“梦工坊”外派活动必备“行头”——咖啡吧介绍卡片、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挂耳咖啡

全文共8384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是一所对智力障碍儿童及青少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与康复训练,以及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的特殊教育学校。王英是这所学校的校长。

于成红,多年从事餐饮业,如今她的店都拥有同一个名字,“梦工坊”。

很多人所熟知的是,“梦工坊”咖啡吧是2019年校企合力打造的上海首个、面向社会营业的特殊教育的融合之家,“梦工坊”是多方孕育的、奔3岁的孩子;不知道的是,在那之前和之后,他们如何用10年走过一扇门,又如何让太多走进“梦工坊”的人恋上这里的孩子,心有感喟和留念。

无可否认,匆忙奔碌中,我们的耐心和珍惜都变得更少,可在这里,充盈着不厌其烦和彼此的相惜相爱。

文|李暖

摄影|龚园园

排版|高珍洁

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是残障人群就业最为困难的,也是世界性难题。据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的心智障碍者占残障人群的6.9%,残障人群整体就业率43%,心智障碍人群就业率却不足10%,相当一部分在就业后出现“不适应症”。

在上海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每年几十个毕业生里,有约80%的孩子在职高最后一年的实习后入职一份工作,但“好景不长”,“退回”现象严重,实际就业率降到50%以下。毕业后没有用武之地,回到家中就会面临断崖式的退化。

“不忍心看到孩子们走出校门再回到家中,我们要做些什么”,成为王校长的信念。

2015年,“最后一公里”课程在校内开设,2017年,又拿出全校最大的教室打造了“梦工坊”咖啡吧实训教室,也就是模拟咖啡吧。

Vol.1

“这扇门我们走了10年”

初夏午后,“梦工坊”成山路店,第一次见杨斌,便装、娇小、声音软糯。她正俯身给徐振北系围裙,弯着腰,嘴里还叮嘱着什么,不认识的人乍一眼会以为她是孩子妈妈。

她大学毕业后来到“浦东辅读”,在校任教已经21年。在担任学校教务主任之前,杨斌一直觉得自己是学校的“小角色”、普通的班主任,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就好。2015年她先是到职校(上海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包括三个校区,陆家嘴和上南校区是九年义务教育,群星职校忠华教学点是职业教育,从2020级开始,从之前的3年调整到4年)做了德育主任,接触了融合活动的单位和志愿者,两年后的2017年,作为德育兼教务主任,王校长委任她同时负责就业安置,从此,开始目睹并跟随校长,参与王校长的“破门”之路。

从“梦工坊”成山路店的正门进来,穿过店堂,20米开外,直通另一扇门,门后正是辅读学校上南校区。杨老师打开门,暑假安静的校园风日晴好,蝉鸣虫鸟叫。杨老师走到门前,“这扇门,我们走了10年。”说完,又折回她常坐的那个离吧台最近的位置。

如果说王英校长是奔忙在寻找校企合作创建融合平台之路的“掌舵人”,杨老师就是“大副”,亲历学校在摸索中的每一步。

最先发现问题的是王英,职高最后一年实习后就业比例80%看着不低,但是跟踪调研发现,之前推荐去酒店、饭店就业的孩子退了回来。

必须思辨。2015年,学校推出“梦工坊最后一公里”项目课程,名字承载着孩子和家长的梦想。当时的想法是给孩子们增加点技能,看他们今后有没有可能靠一些技能走向社会。课程伊始还没有咖啡冲泡,请来一个老师教孩子们做手工皂、工艺品,也有些男孩子学习洗车。但学到手里的技能终归只是职业体验,并不能带着“敲门砖”真正步入社会。

孩子们在学校掌握一门技能,带着这块“敲门砖”走出校门融合,思路和做法都没错,但如何让更多人看见他们、认识他们并接纳他们?

于是,校长带着老师们,大量学习台湾、日本在心智障碍群体就业上的做法,并走出上海,仅杭州杨绫子学校就去了好多次。这所创办于1983年、坐落在钱塘江畔的特殊学校,在杭州市上城区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2014年到2017年间先后开办了三家“智慧树”咖啡店。辅读学校从上到下都无比渴望拥有自己的一家“智慧树”,但是,最大的难点是学校不能进行经营。

职高三年级一部分人到酒店、星巴克实习,不能到外面实习的孩子,只能待在校内。那年,重度唐氏综合征秦佳晨就是“滞留”学校无处可去的孩子,他特别失落,和妈妈说“人家,都出去,实习了”,妈妈听了揪心,老师校长听了更揪心。

2017年,校长推出“梦工坊”2.0版,拿出整个学校最大的教室,改造成“梦工坊”咖啡吧实训室。这个校园内的模拟咖啡吧,承载着家长孩子的重托,也有老师们对梦的期待,不管怎样,孩子们可以先操练起来了。

支持性就业首先是开放的融合就业,其次是实现稳定的、真实的就业。对于中重度孩子,工作对独立能力要求很高,无论再怎么教都没法走出去,只能回家。“中间这一段希望他们能变成有用的人、有价值地活着。”回想起几年前,杨老师还是满怀热切:“‘梦工坊’就像自己的孩子,社会、企业、学校一起孕育出来的孩子。”

2019年,于成红被王校长请到了实训室,校企合作打造一个面向社会经营、专门为特殊人群提供就业岗位的咖啡吧的计划,在一杯咖啡之间,一拍即合!

咖啡的苦涩底色上,终于品出了浓香的味道。王校长怎么也没有想到,2019年6月28日,“梦工坊”咖啡吧就开在了学校上南校区操场南那一排临街门面,从学校通往咖啡吧仅需一扇门,而这扇门,她们走了10年。

Vol.2

“店名都改成‘梦工坊’”

和杨老师一样,于成红“如影随形”着每一个孩子,乐在其中。她被所有人称作“于姐姐”,老的小的都这么叫她,不仅因为她真的很年轻,还因为她大爱的那片心。

于姐姐开的饭店就在学校门口,紧邻东边的校门。“每天看到家长接送这些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有时候家长也会到我店里吃饭,也听说了特殊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有多么不容易。”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于成红虽然努力想感受他们,但她之前并没想过自己能做些什么。

直到2019年,坐在“梦工坊最后一公里”实训室,看到在模拟咖啡吧有模有样的孩子,王英的那句“能不能像我们这个实训室一样,开一家对外营业的咖啡吧,小小的就可以”说出来,于成红心里潜藏已久的什么东西像被摁了启动键。把自己之前的饭店300余平方改成“梦工坊”咖啡吧,投资、运营都是于成红的,实习和就业指标给辅读学校的特殊孩子们!

2019年6月28日,在成山路并不起眼的路边,并不“小小的”“梦工坊”咖啡吧开业。

与此同时,自家的饭店也同时改名“梦工坊”。

“学校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很多准备,一直在等待,在等待中寻找。真的好好,遇到了他们。”说起这场近在咫尺的“相遇”,杨老师至今还激动不已。

Vol.3

“这个1000块钱,我喜欢”

“梦工坊”咖啡吧成山路店的位置,之前是于姐姐的饭店,生意挺好。“创建咖啡吧的初心是,想让他们这一群特殊的孩子,有一个工作的地方。”于姐姐轻描淡写。实际上,她做的却在很多人看来不同凡响。

在同样助力“梦工坊”的客人看来,他们要来添一把柴,有了店的长久生存,才能有更多的岗位留给孩子们。“同样位置开个饭店,少操心还多收益,但是她情愿自己亏,还要把这些孩子们托起来。”这正是人们敬佩她的原因,很多客人善意提醒她:“你生存下来了才能照顾这些小孩。你生存不了这些孩子怎么办?”“疫情时很多餐饮企业、实体企业因闭店而生存不下去,于姐姐不仅硬撑着,还反哺别人,掏钱付出。”

面对客人们的敬佩、担心与好心,于姐姐都笑笑:“到了这个年龄,能为这个群体做点什么就做一点儿。这个很有意义,这不一样,你叫我去赚1万块钱或者给我1000块钱,我觉得这个1000块钱更有意义,我喜欢。”

随后一年,“梦工坊”面馆、“梦工坊”洗车行陆续在旁边开业,接收浦东新区辅读学校毕业生。

面馆一到每天饭点儿,很多人热热闹闹进来,像进了单位食堂。大热的天,依然不凡老年人,上座率高。成山路不是条人流车流密集的道路,每个“梦工坊”的装修都低调静雅,不那么起眼,附近商业和写字楼也都没有。向食客一打听,原来这里给所有周家渡社区70岁以上老年人打8折。

回馈周家渡社区,不仅因为成山路店坐落于此。提起今年开业的第二家“梦工坊”,于姐姐道出了这份感谢的来由:“齐河路店经营压力会好一点,特别要感谢周家渡社区的领导,房租免掉了,成本这块少了。”

被于姐姐感谢的周家渡街道党工委,拿出周家渡社区文化中心一楼最好的沿街店面,不收租金、负责装修店堂,提供了最到位的支持,得以让“梦工坊”咖啡吧从一家到两家,更多“特儿”家庭的父母想都没想过,自己的孩子能在这么幽静、被书香和音乐环绕的环境下工作,挣出一份工资事小,孩子能和真实社会融合事大。社区领导的心愿也特别实在,“多开一个新店,就能签约更多的孩子,多一个融入社会也好。”而在街道领导看来,“梦工坊”能开在周家渡社区,是社区的光荣。

在王校长的构想里,“梦工坊”不仅是就业和实习的所在,更是融合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普通人了解我们的特殊孩子,接纳他们;我们的孩子也在这个平台上,更多地认知社会。”这是个从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开始滚动的“爱的雪球”,现在无需外力推动,就能越滚越大,而无形中,推动这个雪球越滚越大的,正是这些特而不输、自强不息的孩子。

Vol.4

“把‘梦工坊’做成百年老店”

于姐姐的专座是进门和吧台正对的地方,也是店的中心。孩子们的岗位尽收眼底,她想待在一个离孩子们最近的地方,杨老师来也在那里,每个老师都是。

绝大多数时间她并不坐着,忙前忙后,像道闪电“嗖”地跑掉,坐下来和记者聊不是她想做的,人笑着飘过去,声音留了下来,“去找我们的孩子和家长,我没做什么。我要出去了。”

“你可以不这么累,你可以就做正常的一个店。”

“我没什么,我不累。是王校长和杨老师他们做了很多。”

她总是一溜烟跑没了影,总把她自己说得“低到尘埃里”。

外卖数量多时,她是最喜笑颜开跑到后厨帮忙封装点心打包咖啡的人,放着旁边几层楼的“梦工坊”海鲜酒楼不去,天天泡在咖啡吧,不是生意有多好,反倒时不时要自家隔壁酒楼贴。齐河路店开业后,她经常一天之内往返两个店多次,到底是孩子离不开她,还是她离不开每个孩子没法说清,“坐在这个位子上,看见他们我就开心。”

开业之初,被媒体接连报道,客人太多,外面排队来不及进来,送餐送错的小插曲每天上演无数次,还要解决每个孩子随时出现的问题,殷昊突然哭了,知潇突然挥舞着手臂在店里快跑了,手忙脚乱。于姐姐以前做传统餐饮,对物料什么的很了解,但是对这些孩子随时出现的问题,也是一头懵。头昏脑涨、熬不下去、怀疑自己时有发生,“这个孩子可能不行”,动不动也会怀疑和灰心。现在一个个调教出来,全都放心了。杨老师夸她,“于姐姐已经成长成为最优秀的‘就业辅导员’。”她像学校的编外班主任,对孩子们的性情以及各种障碍的特点了如指掌,处理起来很得法。

“我们的孩子没问题,他们表现力非常强,想被人关注。”

“我们昊昊真的很优秀,是我们家‘灵活的小胖子’,舞跳得好,游泳、钢琴、太极、唱歌样样拿手,发工资给弟弟买玩具;我们安昆以前可不是后来那样,‘你不要说我啦’,然后开始抱头,慢慢慢慢安抚,后来真的好,他走我真心放不下……”每天和孩子们朝夕相处,于姐姐最理解他们:“这些孩子很渴望聊天,但他们没有什么朋友,只有他们一个群体在一起,才会感觉自信、开心、没有伤害。我们为什么不能走近他们,让他们自信、开心、没有伤害。”

最近,店里在筹划一个更“美”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在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是他自己画的,他介绍的时候就特别自豪。”万初鹏和秦佳晨的三幅油画,已经挂在齐河路店最醒目的位置,佳晨画了窗户开满鲜花。妈妈看了,感动又惊讶:“佳晨在家里就喜欢靠着窗户看,这多有意思,他画下了心中的窗。”

于姐姐开心地“炫耀”两个最先画好的作品衍生品——手绘草篮,嘉露画了一个女孩在凝神,徐翔临摹了秦佳晨的作品,一扇长满鲜花的窗。周五是“梦工坊流动咖啡吧”照例前往陆家嘴金控广场的日子,于姐姐特意用了这两个“心头好”,装上了咖啡杯咖啡粉——有关孩子们的每一物件都是她无比的荣耀,她想让每个人看到。“扫下二维码,就会看到孩子们的创作心路,他们都有特别深邃的思想。”

“过几天我会买更多篮子,让每个孩子画。成本是店里的,卖的钱发奖励给孩子们!”于姐姐像个快活的孩子。“之前的周边产品挂耳咖啡、香薰香皂也是孩子们亲手做的,这次我们把每个孩子推向台前。他们个个是艺术家。”

不仅把孩子推向起舞的前台,外表更要个个是“靓仔”。孩子们夏装冬装,全套定制,甚至还配了鸭舌帽,于成红说:“他们是正常的职场人,并不特殊,同样拥有被尊重的权利,他们那么帅,我就是要他们最美的样子。”正值夏季,正式员工是统一的白色T恤,实习生是黑色,孩子们衣服背后图案醒目,“中间黄色是一朵郁金香,两边蓝色的翅膀,寓意积极向上,实现飞翔的梦想。”于姐姐解释着。

一旁的知潇立刻接话,“像一只展翅的鸟。”

“那你的梦想是什么?”我问于姐姐。

“我想把‘梦工坊’做成百年老店。”话落,又是于姐姐标志性的朗朗笑声。

Vol.5

“我是他们的容嬷嬷”

每个孩子都盼着杨斌老师出现在店里,见到了都抢着大呼小叫让杨老师注意到自己,“杨老师”三个字是店里的高频词。

“你是这个店的谁?”

“我是他们的容嬷嬷。”

杨斌结缘特殊教育,源自初中班主任的推荐,班主任认为她甜甜的、小小的、性格好,适合做特教:“就是去教聋哑人”。当时特殊教育发展非常落后,凭着一腔热血,去考了试。“很多同学开学傻了眼,‘还以为是来做特级老师的’。”专业报考都是蒙的。

2000年从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她回到浦东,进入学校。21年后,眼前的杨斌依然兰姿蕙质扑面,怎么都不像“容嬷嬷”。

于姐姐不停买蛋糕、买早饭给孩子,被杨斌制止,“要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

园园店长刚来时搞不定殷昊,杨斌一边指导园园,一边要在殷昊面前树立店长威信,“现在不像在学校,你在店里就要听店长的!”

当初案主对接“一对一”,是用了台湾一个量表,最早佳晨妈妈做佳晨辅导员,杨斌发现佳晨状态反而不好。“不能让妈妈做自己孩子的辅导员。”

看到问题她直接说,“看到问题不说会辜负孩子和辛劳的爸妈。别人不好意思说的都我说。”

孩子们有事没事也愿意找杨斌。孩子里面聪明是殷昊,费心也是殷昊,人少的时候发脾气,人多了弄不好泪流满面。不仅每天当面疏导情绪,沟通经常持续到下班。聆听他的喜怒哀乐,叮咛他是个职场人,骄傲到一个点时还要给他浇浇冷水。

一天不去,感觉就像班主任在与不在班级、一会儿没盯住就松散了,杨斌只能学校和咖啡吧两边跑,不停和这个谈那个谈,第一批来的,偶尔都有一点翘尾巴,但是杨斌在,谁的小尾巴都消失无踪。

杨斌既是高悬的剑,是救火队员,是慈爱的妈妈,又是尊敬的老师,润滑剂、智囊团集一身。“我就是那个比较凶的容嬷嬷。”每次问她是店里的谁,她都说自己是“容嬷嬷”,边说边笑,又不像是揶揄自己的笑。

但在孩子嘴中,完全不是这个感觉,殷昊说:“别人不一定懂我,杨老师懂我。”

哪天打雷下雨了,杨老师也会收到殷昊的消息。“打雷,我害怕了。”“男子汉,不怕。”“我又伤心了,好想你。”“嗯。”“下午我要准备惊喜,送给启启。”“好。”“我不会让启启伤心的,我要拼命疼爱好启启、照顾好启启、保护好启启,因为启启才是我的依靠。”什么心里话殷昊都倒给杨老师。

杨斌一般会答复他,忙起来了也有顾不上回的时候,殷昊也敢逗,“过分的啦。”

“正常家庭不会体会到特殊家庭是怎么过来的,每个特殊家庭都是无以名状的经历。她们太难了,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她成为最理解孩子们的人。

7月24日,台风“烟花”登陆的日子,杨斌在齐河路店值班。“女儿在家做作业,我做我的事情。”女儿从读初中开始,小队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总会和同学来“梦工坊”。“她从‘梦工坊’的孩子们身上获得很多感动,看到他们身上具备很多普通孩子都不具备的品质。”女儿理解妈妈的这份操心,她觉得“妈妈帮助特殊儿童是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孩子的进步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是我们‘梦工坊’的孩子给我们力量。”

杨老师、于姐姐、张老师、楼老师以及所有“辅导员妈妈”都意识不到,“我们梦工坊”“我们谁谁谁”早已是他们一句话的前缀。“‘梦工坊’就像是我生命中一个一直要去的地方,是我生命中根本绕不开的一个东西,就像上班一样。”

Vol.6

“看似份外,却越做越有味道”

杨老师嘴里这个像上班一样一直要去的地方,不是她的本职。

对她和王英校长而言,全都是工作之余,义务之外。

作为学校,把这些孩子教育到毕业,职责就结束了,校内工作,已经足够繁重,然而为了孩子们的未来,王校长还是承担了很多“份外的事”,甚至因此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作为老师,普校的老师能有“桃李满天下”的慰藉,王校长不忍心看到孩子们毕业后因为无处可去,造成能力断崖式退化,她要看到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就算有异议,为了孩子,她们依然选择坚持和努力。“‘梦工坊’是整个‘辅读’师生的一个梦,这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实现的过程。每一个‘浦东辅读’的老师都参与这个梦想的编织,大家的育人目标就是特殊教育普通生活。”校长谈及梦想,不无动情。

2019年6月28日,成山路店开业后生意清淡。但是7月11号“浦东发布”的报道出来,接下来就再没有休息日。不断有客人来,哪怕是下雨天,门口堆满的雨伞几乎挡住店堂望向马路的视线。除了来自全上海各区的人,每天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内蒙古的妈妈带着自闭症儿子,乌鲁木齐的妈妈放下家中8个月大的唐氏综合征孩子,她们是来奔向一份希望和曙光。白天,不光要在店里忙着照顾和帮助刚上岗的“新手员工”,还要接受媒体的采访。晚上,老师们、于姐姐和“辅导员妈妈”们一边做笔记一起讨论“今天有哪些问题,明天怎么调班,怎么一对一进行岗位上面的指导”,就算在学校招募了党员志愿者,人手还是不够,9月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后,客人最高记录飙升到一天429人!

“第一批孩子和第一批辅导员,带领‘梦工坊’慢慢向前,有多少能耐也不见得,但是大家有一种精神一起往前推。一开始很多人给了很多的意见,我们就慢慢地一样样去改善。”

这个暑假对杨斌来说,已经非常轻松,非常知足。“当我跟我们的孩子说,明天大暴雨,要关店一天,他们都说‘不用,我可以来’,他们都特别开心有这样一个岗位属于他,都抢着干。有的时候我们是从孩子身上、妈妈身上获得一种力量。”

“份外还是份内,已经不重要了。看似都是份外,有时候你会越做越有味道。”杨老师说每句话都不急不缓,但每每道出特别有味道的话:“虽然孩子走出校园不是学校要去承担的,但是有了像‘梦工坊’这样的就业融合组织,孩子们带着心中的希望在学校学习。”开学典礼上,“梦工坊”的孩子回到校园,以“优秀毕业生”的光荣身份分享他们的职场故事,“孩子们一个个就这么看着他们,哇,太向往了。”

“如果这个‘份外’的事情我们不做,只在‘份内’讲激励学生的大道理,也可以;但做了,多方受益。三头六臂,两份工作又怎样?一个事情做好了就会推动另一个事情发生良性转变,自己都觉得这样做行得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她们不解释,依然闷头做。

像北京融爱融乐那样帮助残障孩子和企业做连通、推动心智障碍青年就业融合的机构,目前上海还没有,王校长一直在推动这件事情,只要有个线索就亲自去谈一谈、看一看、争取一下,希望能遇到更多愿意伸出援手的有识之士,给特殊孩子架设一座座通向现实生活的桥梁。“校长凭的是一份信仰和情怀,她才愿意去做这件事情,作为一所学校、作为老师,这些都是我们份外的事。”说这话时正值上海出梅后的蒸笼天,杨斌老师和另外一个学校的老师才跟随王校长谈事情回来,暑假也不歇,每天都很忙。

在王英眼里,“梦工坊”只是个开始。她不是一间普通的咖啡吧,她承载着教育的最终价值,启发人性向善,并学会欣赏每个不同的生命个体。

很多人觉得互相取暖是不可控的事,但在这里,他们不仅暖到自己,更暖到别人,一切都在可控当中。

咖啡在一次次的研磨中香醇,人也是。

敬请持续关注“梦工坊”系列报道第六篇《“我警告你,你再这样,我……”——特教老师谈谱系孩子成功就业背后的故事》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上海星惜科技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暖星社区
成立时间:2016年01月05日
区     域 :上海浦东新区
单位性质:行业服务机构
优势课程:行业服务
最新文章
1陪伴自闭症孩子玩游戏,很多家长都做错了
23个步骤,让自闭症家庭干预提效50%!
310个大龄自闭症家庭聚在一起,为孩子探索了一条新出路!

作者专栏sign up

唐豫
唐豫
人物性质:机构督导
所属单位:上海学建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督导
区     域 :上海普陀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抢救性康复救助范围扩面到0-15岁 山西将为万名残疾儿童提供救助播
22022年12月22日河北自闭症培训学校十大品牌热度排行数据
3妈妈是孩子进步的引路人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