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自闭症女孩丫丫回答了我12个问题……

来   源:北京ALSOLIFE(昌平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还分享了多动症人士为什么坐不住,开小差时在想什么;其间,14岁时,她在新西兰的医院检查出有多动症和自闭症。我妈就认为,后期培养能起作用,她经常告诉我爸,不能用你的惯用思维要求他人,尤其要求一个有自闭症加多动症的人。
关键词:自闭症,认知,阿斯伯格,多动症,自闭症孩子,阿斯伯格症,北大六院

北京郊区某地铁口,小编见到了来接我的丫丫。我问她:“你自己开车来的?”丫丫答:“我和母亲一块来的。”

地铁站到丫丫家五六分钟的车程,丫丫开车顺利把我和妈妈载到家里。她前阵子刚拿到驾照,科目二考了3次才过,自嘲“是个路痴”,但车开得挺稳。丫丫说,要是爸爸坐旁边,她会紧张,因为爸爸要求非常严。

在郊区的房子里,小编尝到了一家人在后院栽种的葡萄。在没有爸爸妈妈陪着的情况下,丫丫用一个多小时聊了她作为一名自闭症+多动症人士的感受,她能意识到自己在人群中的不同,能清楚形容出情绪爆发时内心的感觉;还分享了多动症人士为什么坐不住,开小差时在想什么;想起读小学时不愉快的经历,眼眶里明显有泪珠在打转;对于孤独,她说:“就是心里面比较空虚,但又不知道这个玩意儿是个什么,实际上就是孤独。”

关于丫丫

20岁自闭症+多动症人士。两岁多在北大六院发现自闭症倾向。三年级时,先后前往新加坡、新西兰读书,直至高中毕业。其间,14岁时,她在新西兰的医院检查出有多动症和自闭症。随后,丫丫考入马来西亚某大学读书。

因疫情原因,自2019年底回国后一直未返校。这一年多也是常年分居的一家三口难得的团聚时光(爸爸在国内挣钱,妈妈常年陪丫丫在国外读书)。在家的日子,除了上网课,她也会开车载着家人出去玩,会画漫画和做一些视频,参加游戏比赛。

疫情不能返校这一年在干什么?

我平时不太爱出去,周边也没有同龄人,唯一的一个小孩子也就十三四岁,玩不到一块。

2019年年底我和妈妈回国没多久就疫情了,大一一年都是上网课,还没有见过新同学和老师。你可以想象,大家问:“你大学生活都体验了些什么呀?”我就光体验网课去了。

平时在群里,同学们不会瞎聊天,一上来就是说要搞什么作业。网课期间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全体成员,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听说国内也是这个样子。

马来西亚现在是这样子,理论上可以回校了,还发了一个返校令,但国内的人都不愿意回去,因为那边的疫情已经发展到每天新增病例是按“万”为单位计算了,现在回去的话,感觉跟送死没差别。

为什么会在上课时跑到讲台上?

我记得上小学时,我有个奇怪的行为,会跑到讲台上去,什么时候上去完全看我心思,有些时候是为了听老师的讲课内容,有些时候是写什么东西在黑板上,补充老师的讲解。

这确实有很大的麻烦,害得我老是被请家长。

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数学老师比较包容的古怪。但五年级那个老师一点都不包容,会骂学生,就像公开处刑。那个时候,我母亲就想让我去国外了。

我没有太多印象深刻的朋友,只有一个同学,邀请我到他家里写作业,现在也不联系了。小时候我并没有主动意识,是我家长主动。妈妈会约我的同学聚会,家长在这边聚,小孩子就在旁边玩的那种。

小时候完全凭着本能意识去做事,有些时候就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尴尬的时候也有,主要害怕我说错什么话,引起什么雷。长大了之后就发现,我跟很多人真没有办法融进去,一是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或者是我说着说着也就是浅层次的交流,没法主动深入去了解他们谈论的信息,不会主动去问问题,只会回答。

我妈会给我报一些兴趣班,画画、打羽毛球、游泳,也有个英语班,我不是很反感,也是我自己兴趣所致,我喜欢探索新领域。

画画当时学的素描,但我追求的是把艺术当成自己的爱好,而不是说那种很受拘束的,就是你画N多年,你也就画个鸡蛋的那个地步。

为什么会情绪失控?

我情绪失控时会在教室大哭大闹。比如被老师和家长训了,自己又解决不了,就会哭闹;更有些时候,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做了某件事,结果被训了一通,对自闭症来说,这感觉就像你蒙着眼在雷区,不晓得这些社交规矩的情况下,根本不知道你下一步踩的是不是个雷。

我们哭闹的时候是无法控制的,可能整堂课都上不了了。长大了之后,很多人跟我说,你要想哭的话可以出去,到没人的角落,或者在厕所哭。但小时候没办法,情绪到那个点了,我必须得发泄出来。

多动症坐不住的时候都在想什么?

上学时因为多动症的原因,我经常犯马大哈,口算题一错错好几个。多动症一来,你没法儿集中精神,考试时不会刻意去检查题目,检查也查不出来有什么错。

坐不住的时候,我会到讲台上去,有时能坐得住,但注意力就不在课堂上了,经常会在书本上画画。

多动症的反应就是精神不集中,经常从一个点跳到另一个点。老师讲30分钟的课,其中有一段时间肯定在神游,就算身体不是在动,脑子也是在外面的,灵魂出窍了。

脑子会想什么?就跟正常人开小差似的,跟这个课堂一点关系都没有,比如今天下午吃什么呀,游戏要打些什么这种问题。只是正常人开小差不会这么频繁。

多动症的控制上,我吃药的效果是,吃药了,精神集中了之后,就能有意识地控制一些细致操作,比如说能听课半个小时以上,能专心开车。但光这个不够,你得理解你自己的这些行为,能在意识上操控自己。说通俗点就是,你支配多动症还是多动症支配你,这玩意儿是不会消失的。

多动症的优势是创造力比较好,思维跳得太快了,会从一个点跑到另一个点,但是会忘了他之前在做什么,就是——手比你脑子动得快。

脑子快的话做事会三思而后行,多动症是直接就干,干完再说。比如我妈让我去找某个东西,这个东西在哪儿才是重点,我没听全直接就上楼找了,结果还找不到。

国外环境更包容吗?

咱们国家好多人不知道自闭症,他们对这个玩意估计也没什么兴趣。一个老师手下要管四五十个学生,再加上内卷非常厉害,连正常人都精神紧绷。考试成绩出来,稍微少了几分,就要公开处刑,对于一个有精神问题的人来说是很麻烦的。

在新西兰,学校为多动症学生申请单独的考试空间,这样可以减少环境造成的分心,让学生尽量考出好成绩。到了高年级,老师不会特别包容我的成绩,比如100道题我做错了七八道,老师会让你下课去找他,可能是往越往上走,要求就越高了。

在新西兰,上课时,我有一名专门的助教老师,她就坐在我身边,能提前发现我情绪要爆掉了,可以带我走出教室,去厕所或外面。

我有丢三落四的毛病,任何东西都可能丢,每次去失物处找的时候,那的人都说:“噢,熟客呀,这次是不是又丢了什么?”我的英语老师为了开导我,说他以前丢过一个结婚戒指。

到了高中快毕业,我就不需要助教了。能开车接你们,就是有参与感了,自己有了一些价值。

期待独立生活吗?

目前我还没试过独立生活,也有些期待,等到我进步到能够参与一些家事,比较成熟的时候。

大学开学就能过寄宿生活了,我妈也迫不及待地让我在大学里生活。

但听我母亲说,也有自闭症孩子上大学和研究生后家长还在陪读的,你自控自理能力没到一定程度,就没法放出去。

小小年纪就出国的丫丫,母女二人经历了很多不适应和困难之后才习惯国外的生活。为了自己的孩子,每个家庭都牺牲很多。

会感觉孤独吗?

自闭症其实也是孤独的,你能够在一段时间之内接受没有什么好朋友,长时间可能会感觉孤独,只是没法儿跟人交流,他心里面比较空虚,但他不知道这个玩意儿是个什么,实际上就是孤独。

早期的时候妈妈的陪伴就够了,你还没有多少社交能力,妈妈是最了解你的那个人。作为自闭症,你想恢复你的社交能力的话,第一步就是跟那个最了解你的人沟通。

过了这个阶段就会发现,我的确需要同龄人跟我交流。比如,我喜欢的游戏里那些梗,我妈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代沟。

自闭症要努力做到的是:虽然你并不擅长社交,但你跟正常人交流的情况下,人家并没有觉得你是个怪胎,不会像以前那么容易踩雷,那么容易情绪失控;不需要说你身边必须得有一个人,像助教似的要帮助才可以。

会主动跟别人谈论自闭症吗?

现在谈比较自然了,主要这事你也藏不住啊!

我们会情绪失控,有些时候会很机械地回复别人的问题。人们能在这种细节上观察你,可能不会判断出你是个自闭症,但会判断出你可能这方面有点怪。

特别想做的事?

一个是我能够独立,一直以来都由妈妈、爸爸陪伴,但在这个阶段,也该跳出这个舒适圈了。还有一个就是希望在有自闭症和多动症的情况下,也能够找到工作。

希望读书还是工作?

这得看毕业之后会不会有人愿意提供工作。我会先尝试着找一找,或者先休息一下,看看不同的事物,再考虑要不要读研。

自闭症能发现另一个自闭症吗?

能。前段时间,我和一些自闭症人士参加了一个企业的培训,我就发现他们说话比较机械,声音听起来像机器人。他回的话,就是对你行为的一种回馈。比如问:“今天我去逛了超市,你呢?”如果是自闭症,他就会回答:“我也逛超市了。”但实际上,也可以说,我买了些什么东西。

他们没有办法直接体会社交规则,就是这些(规则)就没刻在他们脑子里面,所以说他们只能观察到现象。

当然有些现象感觉很乱,我在这个场合能干的事情,在另一个场合就不行了。比如我在家里面,可以穿得比较邋遢,去外面这么邋遢就不允许,我也不知道这些(规则)。

高功能/阿斯伯格会觉得这个东西是混乱的,他想改变这个现状,而且有能力去改,但同样做一件事现象是不同的话,他很难把它编辑起来问家长、问身边的人。

如果是低功能的阿斯伯格症,估计他都不会发现自己有这个问题,他只会大吼。高功能的阿斯伯格悟性很高的情况下,能够领悟到我现在处于什么困局。

想谈恋爱吗?

不太想,为什么?隔着网线呢,连个学生的脸都见不到。

对我自己来说,我没有这种主动性。异性对我不太有吸引力,而且我多动症和自闭症的问题都还没解决呢,在别人看来还是个异类,不能说我在恋爱的时候,让别人认为我是个怪胎吧。

我是能接受结婚的,但我也不想说因为我这个事情,给人造成太大负担,感觉身边的人其实挺不容易,挺有压力的。

妈妈非常辛苦,现在都想要多少回报回来,我爸是背后给我精神支持。

我有个明显的记忆,他们知道我是自闭症的时候,我爸跟我妈吵架。我爸是不知道该拿自闭症怎么办,他认为自闭症不可能治好,他就想赚钱,等我大了可以靠这个钱生活,正常工作就不要指望了;我妈就认为,后期培养能起作用,她经常告诉我爸,不能用你的惯用思维要求他人,尤其要求一个有自闭症加多动症的人。

我爸主要是努力,从屌丝努力到现在。他对自己特别严格,意志力很厉害,他不晓得他给我制定的目标,不是我不想去做,而是因为这些病症,我做不到。幸好我不是个儿子,要不然可能是打屁股的那种。

比如说考驾照期间,因为我不记路,有一回,他给我一个挑战——不让我用导航。走到后来差点就失控了,因为我走错了路,他说转弯之后我不知道这是一条新的路线,差点逆行了,回来他吼我的时候,我要哭出来了。

这几年,我对我爸看法改变了很多。我们走的这几年,他不会做饭,只能去吃外卖,已经吃了这么多年了,挺不容易的。所以,当我们回国的时候,感觉家人总算都能团聚在一起了。

可能因为国内外教育理念的不同,再加上妈妈经常鼓励丫丫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让别人了解你才能配合你。”聊天中小编发现,丫丫主动表达的意愿比较高,还会提醒自己:“我语速太快了,我意识到了。”“我的爱好是用平板画画和听日文音乐,有同样爱好的可以考虑加我为好友哦!”

前段时间,ALSO公众号刊发了一篇24岁自闭症少年程宇的故事,针对程宇是不是自闭症人士,引发了家长们的热烈讨论。随后,我们采访到了程宇妈妈,全面了解到了程宇24年来的成长历程,好多人恍然大悟:即便是能力比较好的自闭症人士,他的成长背后也耗尽了家长的心血,凝结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巨大付出。谱系家长必须拿出长期抗争的勇气,才能为我们的孩子扩出更多成长空间,帮助他们适应这个格格不入的世界,学习了解自己,学习分享和表达,学习寻求支持。

听过丫丫的自述后,我们也采访到了丫丫妈妈,分享她的教育理念,为什么做出出国的选择?如何帮助丫丫克服障碍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心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最终要回归的是什么

口述|丫丫妈妈

丫丫两岁多上幼儿园时,老师就觉得她不一样,不光是不合群,她就像聋子一样,喊名字没反应,也不会说话。

我们在老师的建议下去了北大六院,没有确诊,疑似自闭症。

当时我跟丫丫爸爸有分歧,她爸爸的想法是,孩子是自闭症了,得多挣点钱留给她。我的想法是,要挣钱,但也要把女儿的潜力发挥出来,她能力强一点,将来的生活质量会好一些。要不然钱给她都不会花,分分钟被骗光,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就双管齐下吧,最后我们俩互相妥协,我以我的理念去做,他也在做他认为对的事情。

关于出国

当时我们还住在海淀区,到了小学高年级考学压力大,气氛比较紧绷,她的情绪问题就越来越严重,我就有了出国的念头。。

当时的情况是,三年级之前,她的班主任特别好,能包容这种差异性,会鼓励丫丫做得好的地方。在班主任引导下,同学关系还不错。

后来换了新老师,他把丫丫当普通孩子对待。丫丫很敏锐地发现,老师不宠她了,也有一两个小男孩欺负她,她回来就哭,能明显感觉到不开心,也说不清楚在学校发生了什么,我就问她的同学,感觉到同学对她有些排斥。

我们跟老师沟通过,但老师认为如果包容丫丫,她将来到社会上也会生存困难,还不如一视同仁。

尽管面临这种局面,但还没有夸张到遇到一个不适合的老师就出国的程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我考察了片区内丫丫可能上的初中,发现初中的教育模式对她来说压力更大,完全不可能适应,相当于这个老师的升级版。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决定送她出国。不光是心疼,而是我觉得她也扛不下去,家长个人很难改变这个环境。

相比于学业,丫丫更需要的是配套的生活技能、情绪控制、压力管理,这是她的短板,能影响到未来的生活质量。

关于情绪和社交

小时候丫丫情绪上来,能哭闹一两个小时,这一两年好多了,尤其去年还有今年。情绪发作很少,持续时间也很短,有些情绪能自己控制了,不会一碰就炸。

今年她学会了开车,但考科目二考了3次才过。第一次刚上去就被刷下来了,她很崩溃,不知道为什么(内部测试很顺利)。第二次做了3个项目后又失败了。连续两次挫折,我就安慰她,跟第一次相比,这次过了3个了,就确定知道前3个没问题了,多练习后两个就好了。还可以给驾校打电话,找个经验丰富教练加强练习。最终,在最后一次考试中,她通过了。

这件事对丫丫接受失败和对失败的解读有很积极的影响,她不太害怕失败了。我也开始引导她,着重在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而不是结果。

养育自闭症孩子,家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最终要回归的是什么,你只能抓最基本的,不能啥都想要。

为树立丫丫的自信心,我会鼓励她。她喜欢动漫,我就鼓励她在动漫圈子里发展几个朋友,主动跟人家聊天。另外,她也需要自己适应这种孤独,学会独处。毕竟交朋友不能强求,不可能安排某个人成为她的好朋友。

关于放手

国外这些年,我也尝试过让丫丫独立生活。有两次,我给她找了非常友好的国外家庭,她可以跟人家生活一个月。开始我也会担心她出现情绪问题,第一次就没敢走,住在离她不远的地方,随时准备应急;第二次我就回国了,这些事是可以逐步上手。

大学我是不打算陪她的,会送她过去,前期安定下来就走了,不会陪读。

我们不能一直把丫丫当作不一样的人,但怎么把握这个度,哪些地方可以按正常的要求她,哪些地方她是有困难的,需要家长谨慎考量,学会抓大放小,或者是阶段性地改善一些问题。

关于亲子关系

我跟她爸爸比较开放,我并不老是觉得我就是当妈妈,得端着,我有什么感受也会告诉丫丫,想让她知道,人有各种情绪都是正常的,假设她不舒服或者是不想见人,可以跟别人说出来,让人家知道怎么配合她。

关于多动症

丫丫的多动症特别明显,不光注意力不足,还易冲动,想做什么立刻就要去做,不管时间、场合。现在,需要集中注意力时,她还是要吃药,比如上课,如果放假就可以不吃了,她对药物没什么依赖,主要看自己要做什么事儿。比如今天来采访,她自己就去吃药了。

关于未来规划

在国外,整个社会尤其教育系统对自闭症的认知比较足,残障的孩子从小就跟普通孩子一起上学,大家可以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老师会暗地里关注这个孩子,但不会整天对他嘘寒问暖,大家在一种很自在的环境中成长。

她现在在念书,如果她想念就继续念下去,将来如果能在国外生活就更好,不过也不强求,顺其自然。这样的孩子能走到哪一步是无法预测的。希望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北京阿叟阿巴科技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北京ALSOLIFE
成立时间:2017年02月07日
区     域 :北京昌平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最新文章
1重磅消息:父母和自闭症子女可以同时住进公立养老院了
2两会信号:自闭症领域这些方面可能迎来重大变化
3这些说不出口的难言之隐,只有自闭症孩子的父母才懂

作者专栏sign up

王子凡
王子凡
人物性质:机构管理
所属单位:广州市白云区星语儿童素质训练中心
人物特长:机构管理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2023年01月21日青海儿童康复中心十大品牌热度排行数据
22023年01月13日南京市自闭症康复机构十大品牌热度排行数据
3“看”——也是非常重要的童子功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