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新生儿味觉发育研究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新生儿味觉发育研究

  • 2022-08-12 14:54:18
  • 1.9W次
来   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9年12月第17卷第6期
作   者:
摘   要:国内新生儿味觉研究发现新生儿能够区分甜、咸、酸、苦四种基本味觉, 且男性新生儿对甜味和苦味较女性新生儿敏感。研究显示分别有27.42%、3.23%、20.97%的新生儿对咸味、酸味、苦味无反应, 提示新生儿味觉发育有明显的个体差异[6]。国内外尚无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味觉反应研究。本文首次观察2007年1月~2008年12月于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40例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健康新生儿的味觉反应差异。
关键词:王劲,章岚,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保健指导中心

章岚1罗红裔1付桂英1刘红1李琴1王劲1黎海芪2
(1.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 四川成都61003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 重庆400014)


摘要:【目的】观察240例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健康新生儿味觉反应差异。【方法】用等级资料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生产方式新生儿对味觉反应的差异;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剖宫产儿四种味觉面部表情等级与利多卡因用量相关性。【结果】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儿对甜味和酸味反应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剖宫产儿对甜味和咸味的反应差异有显著性;男女自然分娩儿对甜味和苦味反应差异有显著性;男性剖宫产儿与自然分娩儿对甜味?咸味和酸味的反应差异有显著性;女性剖宫产儿与自然分娩儿对甜味和酸味的反应差异有显著性;剖宫产新生儿四种味觉面部表情等级与利多卡因用量无显著相关。【结论】自然分娩新生儿味觉反应较剖宫产儿敏感。
关键词:发育味觉新生儿


味觉是人体的重要感觉之一。近年来人们研究成人味觉较多, 但新生儿味觉研究较少。1970年JE Steiner[1-3]最早开始研究新生儿味觉, 发现新生儿对甜味和苦味觉呈两种明显不同的反应类型。1978年H Oster[4]制定婴儿面部运动单位编码系统 (baby 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Baby FACS) 以量化婴儿反应。Baby FACS是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将婴儿面部表情分解为可分辨的最小运动单位, 以婴儿面部运动单位出现频数评价婴儿面部表情。D Rosenstein等[5]用Baby FACS研究了12例新生儿对四种基本味觉 (甜、咸、酸、苦) 的反应。国内新生儿味觉研究发现新生儿能够区分甜、咸、酸、苦四种基本味觉, 且男性新生儿对甜味和苦味较女性新生儿敏感。研究显示分别有27.42%、3.23%、20.97%的新生儿对咸味、酸味、苦味无反应, 提示新生儿味觉发育有明显的个体差异[6]。国内外尚无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味觉反应研究。本文首次观察2007年1月~2008年12月于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240例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健康新生儿的味觉反应差异。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成都市妇幼保健院健康孕妇及其剖宫产与足月自然分娩新生儿各120例。所有母亲与家属均为知情自愿参与。


1.2 方法

1.2.1 入选标准

孕妇标准为 ①排除疾病状态, 胎膜未破, 足月孕;②自然分娩或催产素诱导阴道分娩, 生产中未用麻醉剂;③家属强烈要求剖宫产分娩, 胎儿在宫内无任何危险因素。新生儿标准为①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8分;②新生儿出生体重≥2 500 g;③新生儿无明显医学疾病;④吞咽和吸吮能力正常。


1.2.2 试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①电子天平:美国A-120-CSI, COBOS, 称量范围:0.1 mg~120 g;②一次性1 mL注射器, 一次性10 mL注射器;③25%蔗糖 (甜) ;5%氯化钠 (咸) ;1.43%柠檬酸 (酸) ;0.025%盐酸小檗碱 (苦) 。


1.2.3 味觉测试溶液制备

味觉测试溶液浓度为:25%蔗糖 (甜) ;5%氯化钠 (咸) ;1.43%柠檬酸 (酸) ;0.25%盐酸小檗碱 (苦) 。试验味觉溶液温度为37 ℃。味觉溶液均为新生儿出生前半小时内用无菌蒸馏水配置装于无菌小瓶备用[5]。


1.2.4 味觉测试方法

新生儿生后90 min于室温28 ℃产房中进行。新生儿安静状态下30 s内将味觉溶液0.2 mL用去掉针头的一次性注射器注于新生儿舌背表面的中心部位, 观察新生儿表情。录像后以0.4 mL蒸馏水冲洗90 s, 使测试液残留量为最小时新生儿面部表情恢复正常。甜、酸、苦、咸四种不同溶液采用4×4拉丁方排列测试顺序, 以确保每种溶液有第一次给予的机会。同时记录新生儿娩出方式、胎龄、分娩时间、Apgar评分、出生体重等。剖宫产记录产时麻醉剂名称、用量等。


1.2.5 味觉试验判断及分组

按Baby FACS[4]标准将新生儿的面部表情运动分为A、B、C 3组基本强度不同的运动单位, 没有口部运动或仅有口部吸吮动作即完全接受的面部表情A1;噘嘴为不喜欢表情B1;反感地嘴张大 (不吸不吞) 为C1。在A1、B1、C1的基础上出现不喜欢的面中部表情 (鼓腮或皱鼻等) 分别为A2、B2、C2;在A2、B2、C2的基础上如出现反感的面上部表情 (低眉、皱眉等) 分别为A3、B3、C3。依新生儿接受难易程度将反应强度分为9级, 强度逐级增加, 9级为完全拒绝的敏感表情, A组表情 (1~3级) 反应强度低, 为可接受面部表情 (包括对甜味愉快的面部放松和口部吸吮动作, 表示对甜味接受力强;对咸、酸、苦味表现为没有口部动作无反应的不敏感表情) , 4~9级 (B、C组表情4~9级, 啼哭9级) 为程度不同的不愉快表情。见表1。

面部表情分组等级面部表情运动单位
A11没有口部运动或仅有口部吸吮动作
A22没有口部运动但伴面中部运动(鼓腮皱鼻)
A33没有口部运动但伴面上部运动(皱眉低眉)
B14撅嘴
B25撅嘴伴面中部运动(鼓腮皱鼻)
B36撅嘴伴面上部运动(皱眉低眉)
C17嘴张大
C28嘴张大伴面中部运动(鼓腮皱鼻)
C39嘴张大伴面上部运动(皱眉低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两样本资料t检验分析两组一般情况;采用等级资料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生产方式新生儿对味觉反应的差异;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剖宫产儿四种味觉面部表情等级与利多卡因用量相关性。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240例新生儿进入试验, 其中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组各120例, 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组均为男女各60例。120例自然分娩产妇平均年龄27.8岁 ( 20~42岁) , 120例剖宫产产妇平均年龄29.1岁 ( 22~41岁) (P=0.120) ;自然分娩妇平均胎次2.4次 (1~6次) , 剖宫产妇平均胎次2.2次 (1~8次) (P=0.330) ;自然分娩妇平均产次1.5次 (1~2次) , 剖宫产妇平均产次1.04次 (1~2次) (P=0.253) ;自然分娩妇平均孕周39+2周 (37~41周) , 剖宫产妇平均孕周39+1.6周 (37+4~41周) (P=0.130) 。120例自然分娩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256.0 g (2 760~4 075 g) , 剖宫产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508.6 g (2 670~4 095 g) (P=0.623) ;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8分。男性新生儿共120例, 自然分娩男新生儿平均胎龄39+3周 (37~41周) , 平均出生体重3 375.8 g (2 780~4 075 g) ;剖宫产男新生儿平均胎龄39+1周 (37+4~40+5周) , 平均出生体重3 496.2g (3 190~4 095 g) (P=0.278) 。女性新生儿120例, 自然分娩女新生儿平均胎龄39+3周 (37~41+1周) , 平均出生体重3 379.8 g (2 760~4 075 g) ;剖宫产女新生儿平均胎龄39+3.8周 (38~41周) , 平均出生体重3 509.6 g (2 670~4 015 g) (P=0.082) 。


2.2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新生儿同种味觉反应的比较

①结果显示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新生儿对甜味和酸味反应差异有显著性 (P<0.000 5) , 自然分娩新生儿对甜味的1级反应频数 (114) 明显多于剖宫产新生儿 (91) ;剖宫产新生儿对于酸味的1级反应频数 (15) 明显多于自然分娩新生儿 (0) , 6级反应频数明显低于自然分娩新生儿 (8;50) 。见表2, 3。②剖宫产新生儿男女性别间的比较显示两者对甜味和咸味的反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女新生儿对甜味的1级反应频数 (51) 明显多于男新生儿 (40) ;女新生儿对于咸味的1级反应频数 (21) 明显低于男新生儿 (32) ;女新生儿对于咸味9级反应频数 (21) 明显多于男新生儿 (8) 。见表2, 表3。③自然分娩男女性别间的比较显示两者对甜味和苦味的反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女新生儿对甜味的1级反应频数 (60) 明显多于男新生儿 (54) 。见表2, 表3。④剖宫产男新生儿与自然分娩男新生儿比较显示两者对甜味﹑咸味和酸味的反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自然分娩男新生儿对甜味的1级反应频数 (54) 多于剖宫产男新生儿 (40) ;剖宫产男新生儿对于咸味和酸味的1级反应频数 (32;6) 明显多于自然分娩男新生儿 (12;0) 。见表2, 表3。⑤剖宫产女新生儿与自然分娩女新生儿比较显示两者对甜味和酸味的反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自然分娩女新生儿对甜味的1级反应频数 (60) 多于剖宫产女新生儿 (51) ;剖宫产女新生儿对于酸味的1级反应频数 (9) 明显多于自然分娩女新生儿 (0) 。见表2, 表3。⑥采用简单直线相关分析剖宫产新生儿四种味觉面部表情等级与麻醉药物利多卡因用量的关系显示两者相关性不太密切。其结果为甜味与利多卡因量 (P=0.13;r=0.136) ;咸味与利多卡因量 (P=0.11;r=-0.09) ;酸味与利多卡因量 (P=0.06;r=-0.07) ;苦味与利多卡因量 (P=0.026;r=-0.07) 。



3 讨 论


3.1 新生儿味觉发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味觉发育从80年代开始受到很多国外学者的关注。1970年JE Steiner[1]最早研究味觉发育, 发表了人类新生儿对甜、酸、苦、咸反应的照片。1978年H Oster[4]在解剖学的基础上研究婴儿面部表情的客观评价方法, 将面部表情分解为可分辨的最小运动单位, 以婴儿面部运动单位出现频数评价婴儿面部表情, 并将这个系统命名为Baby FACS, 已被同行公认[7-8]。D Rosenstein等[5]应用Baby FACS研究12例新生儿味觉反应, 将面部表情分解为9种, 采用面部表情单位出现频数的方法证实新生儿能够区分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本研究组前期研究首次将新生儿对不同味道接受的难易程度的面部表情以强度等级表示, 采用等级分析方法分析62例自然分娩新生儿味觉发育情况, 证实新生儿出生时已能够区分甜、酸、苦、咸四种基本味道, 对不同味觉有不同的接受力;且新生儿味觉反应确实存在性别差异[6]。本研究亦采用面部表情强度等级分析方法分析剖宫产和自然分娩新生儿味觉发育及性别差异。


3.2 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味觉差异情况

本研究中大部分新生儿对甜味, 酸味和苦味的反应分别是A1, B1或B3, C3。这个结果证实了不论是剖腹产新生儿或是自然分娩新生儿均能分别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道。大部分新生儿对甜味出现没有口部动作或口部吸吮动作为主的面部表情;对咸味没有一个特别集中出现的面部表情;对酸味出现嘟唇或嘟唇伴面中上部否定表情;对苦味大部分出现嘴张大伴面中上部否定表情。这一结果与D Rosenstein等[5]和本研究组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6]。

自然分娩新生儿与剖宫产新生儿味觉反应显示自然分娩新生儿对甜味的接受力更强, 对酸味的敏感性亦更强。自然分娩男新生儿对咸味和酸味的敏感性强于剖宫产男新生儿, 自然分娩女新生儿对酸味的敏感性强于剖宫产女新生儿, 提示自然分娩新生儿味觉发育的成熟度及反应能力可能强于剖宫产儿, 因本研究剖宫产儿均为家属强烈要求剖宫产而择期手术, 故在保证胎儿无疾病因素的影响下考虑是否系胎儿的成熟度及反应能力低于自然分娩新生儿, 具体差异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通过相关分析亦排除了麻醉药物对新生儿味觉反应的影响。


3.3 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味觉性别差异情况

LM Bartoshuk等[9]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具有更多的菌状味蕾和味孔, 故女性比男性更可能成为味敏者。国内陈建国等[10]的研究证实成年男女性对苦味的味盲率分别为25%与6.1%, 差异有显著性。自然分娩新生儿味觉发育性别差异研究显示女新生儿更易接受甜味。结果与国内研究一致[6]。剖宫产新生儿味觉发育性别分析显示女新生儿更易接受甜味, 对咸味的敏感性强于男新生儿。


参考文献


[1]Steiner JE.The gustofacial response:observation on normaland anencephalic newborn infants[J].Symp Oral Sens Per-cep, 1973, 4 (2) :254-278.
[2]Steiner JE.Discussion paper:innate, discriminative humanfacial expressions to taste and smell stimulation[J].Ann NYAcad Sci, 1974, 237 (38) :229-233.
[3]Steiner JE.Human facial expressions in responses to tasteand smell stimulation[J].Adv Child Dev Behav, 1979, 13 (4) :257-295.
[4]Oster H.Facial expression and affect development//M Lew-is, LA Rosenblum (Eds) .The development of affect[M].New York:Plenum Press, 1978:43-75.
[5]Rosenstein D, Oster H.Differential facial responses to four basictastes in newborns[J].Child Dev, 1988, 59 (6) :1555-1568.
[6]章岚, 黎海芪.新生儿味觉发育62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 2006, 44 (5) :350-355.
[7]Sullivan MW, Lewis M.Emotional expressions of young in-fants and children:a practitioner's primer[J].Infants&Young Children, 2003, 16:120-142.
[8]Oster H.Emotion in the infant's face:insights from thestudy of infants with facial anomalies[J].Ann N Y Acad Sci, 2003, 1000 (765) :197-204
[9]Bartoshuk LM, Duffy VB, Miller IJ.PTC/PROP tasting:a-natomy, psychophysics, and sex effects[J].Psysiol Behave, 1994, 56 (13) :1165-1171.
[10]陈建国, 郭孙伟, 江峰, 等.丙硫氧嘧啶 (PROP) 尝味敏感性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8, 19 (1-B) :478-481.


Taste development in vaginal delivery dan cesarean section newborns

Abstract: 【Objective】To make a comparison on taste development in vaginal delivery and cesarean section newborns. 【Methods】240 newborns enrolled in the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elivery way.All newborns were tested by sweet, salt, sour and bitter solutions at 90 minutes after birth.Facial responses to four solutions were estimated by Baby 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Results】Vaginal delivery newborn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sweet and sour solutions (P<0.000 5) .Both vaginal (P=0.012) and cesarean section (P=0.025) male newborn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sweet solution than females.Cesarean section male newborn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salt solution than female newborns (P=0.021) .Vaginal delivery male newborn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salt (P=0.007) and sour (P=0.006) than cesarean section males.Vaginal delivery female newborn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sour than cesarean section females (P<0.000 5)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facial responses to four solutions were very little associated with quantities of Lidocaine use in cesarean section newborns. 【Conclusions】Taste of vaginal delivery newborns develops better than cesarean section newborns.
Keywords:development;taste;newborn
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2006-060189)
作者简介:章岚 (1974-) , 女, 成都人, 主治医师, 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营养发育。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保健指导中心
机构简称:成都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成立时间:2022年08月12日
区     域 :四川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 事业单位
优势课程:学术科研 | 评估诊断
最新文章

作者专栏sign up

王劲
王劲

成都市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所属单位: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保健指导中心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区     域 :四川成都市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事业单位
热点文章
1襄阳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儿童膳食服务外包竞争性公告
2关于|“结构化教学”利用孤独症儿童专长进行训练
3武宣县统一战线成员到武宣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慰问活动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