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文章库
  • 与发育性协调障碍共同生活(四):沟通与关系(包含亲友应该怎么做)

与发育性协调障碍共同生活(四):沟通与关系(包含亲友应该怎么做)

  • 2021-09-20 09:24:42
  • 原创青衫Aspie
  • 争鸣与其他;
  • 1.6W次
  • 分享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如果我们只是希望对方在生活中做出配合,而不在乎对方是不是知道我们可能是DCD,那么或许可以在不告知DCD的情况下直接提出需求,比如:“我这几天工作太累了,走不动路,能不能直接打车?”但我现在知道了这是因为DCD的关系……”
关键词:孤独症,精细动作

文章来源:【公众号】青衫Aspie;ID号:QingshanAspie

青衫写在前面

发育性协调障碍(DCD),又称动作协调障碍/运用障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本文为《与DCD共同生活——成年DCD人士生活指南》第四章节内容,整本指南将以章节连载形式更新到本公众号。

指南作者阿猎,精神健康社工。确诊GAD/ADHD,疑似DCD。稿费、赞赏将捐赠给青衫Aspie公众号,青衫在此致谢!

阅前须知

1) 手册中所有推荐的内容都不是广告!会推荐某些可以用来放松的运动或动作,但不推荐特定的医生/教练/治疗师;当我推荐机构时,也只推荐其免费资源。而且手册的撰写没有收过任何钱,目的也只是为了科普,不会借此作任何营利。

2)为了方便使用者能迅速找到相关资源,手册会提供一些资源的链接,如用来放松拉伸的动作。但所有资源都仅供参考。它未必适用于所有人。此外,如果我们的身体有器质性病变,如肩周炎、颈/腰椎间盘突出,需要在做一些运动之前咨询专业的医生或者康复治疗师。不当的动作可能会加重我们的病情。

3)从第三章(“运动与放松”)开始,会谈论许多生活中的感受和建议,这些离不开大量主观个人体验;甚至在一些议题上它没法来源于实验研究,而只能来自于大家亲自在生活中的磕碰和实践。因此从第三章开始,不再特意标出主观经验。

4)每个人的状况和经历都不一样。一些表现未必出现在所有人身上(例如一些DCD人士在精细动作方面做得更好);手册里提到的建议,未必适用于所有人。我们可以在阅读时在一些建议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它可能在什么场景有效,可以怎么做……如果建议不适用,也试着想想更适合我们的做法。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专家。

5)文中链接请复制并在浏览器中粘贴打开。

沟通与关系

01

DCD对关系/沟通的影响

a.对沟通的影响

[在查资料的时候,我发现部分给DCD人士的沟通建议与给ADHD人士的沟通建议是有重合的[1],[2],[3]。这可能是因为DCD与ADHD之间的高共现率(50%),使得一些DCD人士会表现出ADHD人士在沟通上的特点。方便起见,我将这些建议也都纳入到这一小节中。]

语速较快

DCD人士的语速容易较快,且容易感到“舌头打结”。有时尽管DCD人士内心是放松的,但是他们说话时的速度会让别人以为他们很紧张、很着急。

建议

在说话前平缓呼吸。试着注意自己的语速,放慢语速可以给我们更多时间组织语言,降低卡壳频率,而且让我们听起来比较镇定(特别在一些需要我们表现得很镇定的场合,例如演讲、汇报)。

倾听方面的障碍:

听不清/听不懂/分心遗漏

研究发现,ADHD人士在听力理解能力方面有损伤[4],这让他们会感到听不清或者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即使他们很努力去听)。再加上注意力分配问题,使得ADHD人士容易被环境中的干扰带跑注意力,遗漏别人话语里的信息。该现象可能也出现在伴ADHD的DCD人士身上。人们会认为ADHD/DCD人士是故意忽略或者不上心,但并不是这样。

建议1

澄清式追问。以提问的方式确定你是否准确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例如“您的意思是……我理解得对吗?”。或者让对方再重复一遍重要信息,告诉对方你只是希望不要有任何遗漏或者误解,例如“麻烦您再说一下几号到达可以吗?我想再确认一下,谢谢”。这或许会显得我们是个谨慎的人。

建议2 

记笔记。有些关键信息可以记下来后再和对方确认一下纸面上的信息,例如商谈价格的时候,可以把数字记下来,再给对方看一下。

建议3

如果对方是一个你信得过的人,你可以告诉TA你在意TA,只是需要一些提醒。你可以和了解你情况的人约定一个信号,如果对方发现你走神,可以轻轻碰你或者用话语提醒你,把你的注意力拉回来。

说得太多

在谈论到自己喜欢的话题时,DCD人士可能不知不觉地会讲太多,忘记停下,这可能会惹恼其他人。

建议:

多提问。让自己养成“在说一段话后向别人提问”的习惯,让别人有机会开口。而且,我们可以问开放式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是谁、什么时候、怎么做”之类的问题,而不是那些对方可以简单地说“是的/不是”的问题。例如,你可以在说完自己喜欢的书后,问对方:“那么你喜欢哪个作家呀?”有时当你想休息时,你可以通过间歇式的提问+给予回应(比如就对方的回答中的某个点追问下去,或是点头、声音附和),让对方自己完成整个对话。

频繁打断

DCD人士有时会不自觉地频繁打断他人的发言,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怕过段时间会忘了自己想说的、重要的内容。但这可能引发争执或者让事态升温。

建议1

意识到自己打断了几次。可以数一数自己打断了几次,试着限制在一定次数内。

建议2

学习愤怒管理,在你感到受不了的时候,深呼吸或者做点其他有效的事情。如果你想打断对方是因为对方的一些话让你急于反驳,且当你判断此时需要忍耐/不适合打断对方,试着在感到情绪开始涌动时将它舒缓,例如深呼吸,或是想一些转移注意力的事。

建议3

也可以在注意到自己打断别人时直接道歉。告诉对方“不好意思打断了你,刚才你想说什么?”

话题跳跃

由于注意力容易被环境中其他无关刺激(或是脑内随机闪过的想法)带跑,所以DCD人士聊着聊着,就突然从话题A变成了话题BCD。

建议1

如果在谈论一个重要话题,最好在谈论前先把你一定想聊的内容、你的谈话目的记录下来,时不时看一下。闲聊时话题转换影响不大,但如果忘记谈论重要主题就麻烦了,可以提前记录好,时不时看一下笔记提醒自己。这也是个普适谈话技巧,特别在和一些让我们痛苦的谈话对象沟通时(比如要和家长沟通“过节不回家”),为了避免被情绪带跑,可以先想好谈话目的是什么,在双方被情绪带跑时拉回来(“……让我们回到那个话题,总之我……”)。

建议2

在说话前,理顺话语逻辑。如果接下来要说一大段话,可以先自己演练一遍,将不同的点用逻辑串起来,这样不容易遗漏,而且思路会变得更顺滑。

建议3

选择一个干扰较少的环境。可以选择在一个较安静、干扰较少的环境里谈话。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对方:“能不能去会议室/换个地方聊?这里实在是太吵了,我听不清楚。”

建议4 

让谈话对象提醒你一下。与“倾听障碍”部分一样,可以让信得过的谈话对象做出提醒。

一下子想不到合适的措辞/发音

DCD人士有时会突然无法发出特定语音,或是一下子嘴巴卡住不知道该接下来说什么。

建议:

如果一下子想不到其他替代词汇)不重要的事情就让它过去,重要的事情就等会说。可以直接告诉对方:“话在嘴边,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其实类似的事情并不罕见,保持轻松的态度,对方也会更轻松。如果是重要到双方都需要达成共识的谈话,对方会愿意/不得不等到我们想出措辞的。

b.对日常共同生活

/玩耍/做事的影响

根据我的个人生活体验,DCD会影响到以下我们与亲友/伴侣共同做的事:

出门前需要更长时间准备

当DCD和亲友需要共同出门时,因为DCD在自理方面动作慢(肌张力差以至于身体使唤不动,精细动作能力差,以至于在涉及到拉链等小物件时需要更多时间),再加上整理物品的速度也比较慢(因为空间和动作规划能力较弱),所以在双方都只需要整理包和自理的情况下,DCD人士会在出门前需要更多时间准备。

建议:

比亲友早做准备,或减少自己这边需要准备的内容。比如比亲友早起床半小时;把要出门的时间在心里提早半小时,比如原本十点出门,但是按照九点半就要出门进行准备;或者需要一起出门时,我们穿容易穿戴的衣服和鞋子,详见下期推送“第五章、自理与生活”。

交通方式的选择

由于容易劳累,且协调和平衡方面较弱,一些DCD人士比较偏爱少走路或走起路来比较慢,也对自行车等需要协调和平衡能力的交通工具敬而远之。

建议:

公交车、地铁和出租是更友好的选择。如果亲友真的非常想走路而且我们也很希望获得那位亲友陪伴的话……我们可以买一个可折叠滑板车,因为脚可以踩在地面所以相对不怕摔。又因为可折叠所以可以带上公共交通)。

我们也可以选择电动轮椅,或者轮椅加载车头辅具(就会像开电动车一样)。有关轮椅的推荐可以见:

《轮椅哪家好?妹子竟开这个上班?》: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A411h7Cf

《高能辅具|有了轮椅车头,飙车不再是梦》:https://weibo.com/3483476580/KrVgf86OP

逛商店

陪亲友/伴侣逛线下商店真的好累。

建议:

让亲友/伴侣把我们“寄存”。和亲友/伴侣商定把我们放在一个标志性地点下面,让我们原地站好/坐好,不要走动。如果需要我们的意见,可以在选完想试穿的衣服后与我们会合,前往试衣间;或是拿过来展示。总之尽量减少走路。

娱乐项目的选择

一些涉及多运动和空间纵深的娱乐项目可能会让DCD人士感到痛苦,例如爬山、云霄飞车等等。如果有必要登山(自己的兴趣、社交压力等等),可以只在开头和几个重要节点规划和调整进度,其他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脚下和眼前有限的一段路,减少去想已经爬升或者下降了多少高度。

家务分配

家务往往让DCD人士感到痛苦。有时是因为没有力气,有时是因为觉得很难规划,有时是做到一半会走神。

建议1

与共同生活的亲友/伴侣商量好家务分配。DCD人士可以选择做一些自己感到喜欢的/相对来说感到不那么痛苦的家务。比如我喜欢吸尘(因为吸尘器用起来很方便),我就多做吸尘。箱子(我的伴侣)多做其他家务。而且因为在家务方面做得少,我就在其他方面做得多些。总之双方里不要有单方面付出不公平的现象。

建议2

向亲友/伴侣/其他途径学习。有些家务我之所以一开始做得不好,是因为没有人非常细致地教过,比如每个步骤进行拆解地教。家里人一般也是直接告诉让做什么,但是不告诉怎么做,这对于运动规划能力较差的DCD来说会一头雾水。在箱子细致地教过要点和步骤后,我学会了许多之前不会的劳动方式,或是劳动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要点。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也不一样,有些人喜欢阅读详细的操作说明,而另一些人喜欢被人带着手把手地做一遍。你可以选择合适你的学习手法。

c.性方面的考量

和他人的性行为也会涉及到运动。DCD人士可能在身体姿势、动作协调、保持节奏以及对性伴侣动作的预判和回应方面遇到麻烦。

建议1

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不要上来就尝试高难度的动作,需要的话DCD人士可以多躺着。

建议2

多沟通。如果觉得难受,或是想要调整位置和方式,都可以也需要及时沟通。人并不会心灵感应,不告知需求对方就可能发现不了。所谓的默契也是建立在前期大量的沟通上。

也许有些朋友会担心“沟通会不会影响到气氛”,或者担心“沟通会不性感”。但是,这就像在发生性行为前需要确认双方的同意一样,是性行为方面的必需品和基本权利,无论这个行为会不会被认为性感,我们都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需要,不必感到愧疚或羞耻。

而且,表达需要、沟通和协商本身能体现出对彼此的尊重和关爱。爱我们、尊重我们的伴侣会理解这种需要。

如果对方拒绝沟通,长此以往可能也不利于我们的身心舒适,可以考虑对方是不是一个合适的伴侣。

建议3

平时多运动。运动带来的力量、协调、稳定、平衡方面能力的提升也会惠及性生活。

02

我要不要告诉TA?

我要不要告诉我的亲友/伴侣,我可能是DCD?因为国内无法获得对成年人的诊断,即使告知可能性,似乎也会缺乏一些底气……但对一些DCD朋友来说,它可能和许多重要的回忆/痛苦缠绕在一起,会希望和自己亲近的人分享。在倾诉/和告知之前,我们可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倾诉的动机

我们为什么想要告诉对方?我们是希望把一件重要的事情和别人分享,还是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还是因为需要对方在生活中做出具体行为方面的配合,又或者都有?

动机会影响我们的预期和谈话方式。比如,如果我们只是希望把这件事说出来,而不在乎对方给予怎么样的回应,那么我们可以把预期调整为“只要我说出来,能透个气,就够了”;如果我们希望获得对方的理解、支持,那么我们需要找平时就表现出性格温和、更爱鼓励而不是喜欢打压他人、嘴巴严的对象;如果我们只是希望对方在生活中做出配合,而不在乎对方是不是知道我们可能是DCD,那么或许可以在不告知DCD的情况下直接提出需求,比如:“我这几天工作太累了,走不动路,能不能直接打车?”

当然,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关系,我们可能会有不同的动机。

b.TA是个好的倾诉对象吗?

不论是哪种倾诉动机,如果对方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建议避免倾诉,可能会招来二次伤害。

>>>>以下内容可能会有令人不适的的描述,如果中间感到不舒服可以随时停下阅读,散散步深呼吸、平复一下<<<<

//对疾病、残障表现出歧视性态度

或发表过歧视性的言论

我们可以观察这个人在日常或者看到新闻时,对疾病和残障群体的态度如何。如果这个人有过“优生学”倾向的发言,像是说孤独症是“垃圾基因”;或是表露出疾病/残障是拖累的态度;或是认为精神障碍都是“太矫情”。那么和TA谈论DCD很有可能会触发负面的反馈。

//对你的态度是贬低居多

每次当你和TA分享你的感受和想法时,TA的回应是贬低或打压居多,还是中性或鼓励居多?合理的讨论并不在贬低或打压的范围内。贬低/打压指的是贴上负面标签或试图让你闭嘴的回应,例如“你怎么这么笨”“这你都不明白”“和你没什么好说了”等等。如果你感到TA习惯站在你的上方俯视你,或者TA经常说一些让你不舒服的话,那么不建议和TA讨论你的DCD相关经历。

//嘴巴不严

如果TA在之前有过告密举动,或者和你说过“XX让我别告诉任何人,但我跟你说”,那么这个人有可能没法守住你的秘密,不值得信任。

与以上特征相反,那些适合倾诉的人偏向于如下特点:

嘴巴严。

对疾病患者/残障者是尊重的,或者即使他们之前不了解,他们对新的信息抱有开放的态度(愿意倾听/学习),也不会认为一个群体呼吁合理便利是多余的事情。

平时和我们沟通时是彼此尊重的。

c.倾诉/协商的方式和内容

有时,倾听我们的人会一下子搞不清我们到底需要什么,于是他们需要花时间去试探我们的需求。想要让双方的沟通变得更直接,或许可以尝试一下在沟通开始时说清楚我们的需求。例如,“我不是想寻求建议,我就是想和你说说它对我的影响,因为我今天才终于发现原来……”;或者“我不需要安慰,我就是想问问建议……”。

而在和他人协商行为改变时,有些DCD人士可能会感到不好意思,觉得“麻烦到对方”了。但我们可以“在提出请求的同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能让对方不必还要替我们思考解决方案,可以让讨论直接聚焦在围绕解决方案是否的讨论上。例如在告诉对方“我平时动作比较慢,出门需要更多时间”的同时,提出“所以我们能不能提前半小时开始准备出门?”等等。

我个人感到倾诉的一大难点是克服对自己的耻感。我当时和箱子(伴侣)讲自己是DCD时会感到愧疚,因为我觉得自己甩给了对方一些新的问题。但伴侣宽慰我说“这反而能帮助我更了解你,我之前看到你动作慢吞吞的,会想是不是最近抑郁了,或者因为焦虑而没有力气。但我现在知道了这是因为DCD的关系……”我们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双方的步调和生活方式。

目前,在线下的生活圈中,我只告诉了伴侣一个人,因为我信任她也信任我们的关系基础,并且为了和她分享我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更好地共同生活;而对其他线下亲戚/共事伙伴等,我一般就直接提出行为请求,例如“我的腰不好、腿一直不舒服,能不能走慢点?”“我需要记一下我们的对话,以防遗漏”等等。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周围人的情况来判断说不说、说多少、说给谁。不想说也没关系;说到一半决定不想说了也没关系,我们只有诉说的权利,没有告知的义务。

03

**如果我的亲友有DCD,

我该怎么做?

虽然本小节是写给“想要支持DCD人士的亲友”的,但DCD人士也可以看一下,了解自己有权获得哪些支持、他人哪些话语和行为是不合适的。

本小节中提到的场景部分来自于现实中实际发生过的经历。尽管有些内容可能看起来匪夷所思,可能让一些读者朋友想大喊:“人怎么会做这种事/说这种话?”,但事实上真的有人会这么做/这么说。

此外,本小节中部分关于如何倾听的建议来自我之前写的《我的朋友经历了亲友的自杀,我该怎么做》(https://www.douban.com/note/796839793/),因为一部分“做一个好的倾听者”的原则是普适的。

a.当对方告诉我们TA有DCD时,

请不要——

不要否定

不要否定对方的感受、想法,如:

“我不觉得你当时在课上很痛苦啊,我见过你痛苦的样子,你那时笑嘻嘻的呢。”

“你想多了吧!大家当时笑未必是在笑你啊。”(如果你想要试着让对方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可能性,可以用“提出可能性”的商量语气,而不要用绝对否定的语气,例如可以说“有没有可能,他们可能是在……?”“如果这么想,会不会感到舒服点?”)

不要试图“大事化小”

不要说“这没什么要紧的/好痛苦的”,即使可能在其他人看来这算不了什么,在倾诉者的生命中这是真真切切重要/痛苦的事。大事化小不会让倾诉者感到问题解决了,只会让TA感到不被理解和孤立无援。避免说“你多努力一下吧,一定可以学会的”,要承认有的事情就是学不会,或者需要付出太大代价。

不要“比惨”

不要在对方倾诉自己经历的时候,开始说你的经历甚至进行比较(“这有什么,我那时候……”)。这会构成一种“竞争”,把原本该给亲友的注意力,变到关注在你身上。记住,当对方倾诉时候,是倾听者需要支持倾诉者,如果你觉得自己也有痛苦需要得到抚慰,可以以后找亲友交流,或是找他人沟通。避免变成亲友在倾诉时已经很痛苦,还得来反过来安慰你的情况。

如果一个人很喜欢在别人说话时总忍不住开始讲自己的事,有可能是因为TA自己有倾诉欲望没有得到释放,也有可能因为TA有自我中心的倾向。如果是这两种情况,建议最好先试着改善自身的症结。

如果是因为不晓得怎么表达“我也面临过同样的困境,我理解你”,所以想用讲自己的故事来表达这一点。那么可以在讲自己类似的情况后,再把话题的焦点转回到倾诉者身上,例如,“你让我想起之前体育课上我……的经历,我当时很痛苦,我想当时你肯定也很难受,是这样吗?”而且,有一定几率对方仍有可能觉得“我们情况并不类似”。保险起见,先等倾诉者诉说完,或是明确表达“我想了解一下你是不是也有类似情况,我希望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时,再讲述我们自己的经历。

不要逼迫对方行动

可以鼓励,但不要逼迫对方开始行动/参与运动,例如用威胁(“你再这样我们朋友没得做”)、人身攻击(“我看你就是懒”)等方式逼迫。尊重对方的意愿。人们可能因为种种障碍而无法行动。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因为对方不行动而浑身不舒服的话,那背后可能存在更深层的原因,比如迫切希望对方好起来,因为不想面对“我改变不了亲友/我帮不上忙”的无力感;或是觉得对方一直在倾诉,持续给了我们太大压力,所以希望对方的问题解决,这样我们能轻松起来……等等。找出原因并尝试应对,例如针对前者,我们可能需要向自己的支持网络寻求帮助;而后者可能需要我们提出边界:“我最近太累了,需要休息”。

b.当对方告诉我们TA有DCD时,

我们可以——

情感验证/情绪确认(EmotionalValidation)

人会希望自己的情感被看见、被理解、被允许存在,而不是被否定和评判。对对方情感的确认,可以让对方感觉被理解、被容许表达情绪,也加深信任的关系(充满信任的关系在支持一个人时很重要)。

对对方情感的确认,不代表你一定要积极赞同对方的情感,也不代表你要百分百理解情感背后的脉络,表达“我看到了它,我知道它存在”即可。就像面前的一块石头,可以不喜欢它,可以不理解它为什么在那里,但可以肯定它存在着。

常见情感验证的方法有:

(最简单的是)直接复述。调整语序和用词。

提炼对方的意思,精准反馈。如对方在讲了很多来自父母不理解的苛责,表现出愤怒后,总结:“你很愤怒,因为你认为爸妈这么骂你很不公平,你并不是真的故意和他们捣乱”。

正常化(normalize)对方的感情和想法。特别当对方表现出“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情绪/想法”后,告诉对方“会这么想很正常/完全可以理解/其他人也会这么想”等等。

*更多具体表达情感验证/情绪认可的方式,可以看下文:

《“不能聊,越和他说我越生气”|怎么样才能帮你消化负面情绪?》

表达你想提供支持的意愿,然后由对方选择

有人问:“我想给朋友提供支持,但是又怕很冒昧,或者做错,所以不知道怎么做。”

如果你不确定朋友是不是需要支持、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你可以表达你的关心,以及愿意提供支持的意愿,然后让朋友选择什么时候来找你、想要什么样的支持。如:

“我担心你,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我能做些什么让你舒服些吗?”

有些DCD人士会希望自己的痛苦被看见,但是也有DCD人士会希望对方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当TA身上的状况并不存在,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在倾听时,允许对方沉默

如果在和朋友交谈的过程中,朋友开始沉默,不要急促地催对方继续说,而是应当容许对话中存在沉默。沉默的原因有多种,可能你的朋友在试着想怎么说,可能你的朋友在消化一些想法和情绪,可能你的朋友突然觉得不说话更舒服等等。

而且,我们也没有责任去做话题的开启者,觉得一定要负责让对方有话可说。想要表达自己在关心,也可以通过无声的方式,注视、挤挤手,或是只是简单地坐在旁边。

如果你感到对方的沉默令你不适,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比如是不是担心自己说错了什么(可以在之后询问,或是在谈话之前让对方在感到不适时直接向你指出),还是你觉得不明白对方在想什么令你不安等等。

c.日常生活中,请不要——

不要指责亲友有DCD

例如说“都怪你有DCD”“为什么你会有DCD”。DCD是你亲友无法分割的一部分,就像一个人的性别、性倾向一样,如果我们在乎自己亲友感受的话,就不要指责TA的存在本身。

不要在没有协商过的情况下单方面直接抛下对方

例如因为觉得对方走路太慢,在没有和对方商量好怎么分头行动的情况下直接行动,把对方抛在原地。

如果急着要做其他事,可以告知DCD人士一声,说好接下来的安排。

不要把两人关系中的问题全推给DCD

问题背后的因素可能不在于一方有DCD,或者DCD只是因素之一罢了,其他因素还有双方的沟通协调问题、时间资源问题等等。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甲说:“因为你有DCD,所以我们分开比较好”。但如果这是真的,为什么DCD人士可以和乙、丙、丁做朋友呢?甲这句话其实应该说成:“因为你有DCD,【我】受不了这点,所以我们分开比较好。”甲完全可以觉得应对不了,这没问题,只是甲不能说得像两人的分离完全是由DCD人士决定的,甲考虑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做出了判断、选择了离开。

d.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

了解/关注亲友在生活中的需求

可以在亲友愿意的情况下,探讨生活中的需求;

也可以看一下本手册DCD的症状、病程发展、对身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部分以及“DCD对关系/沟通的影响”部分(详见原文链接)。

彼此尊重、有边界地协调双方需求

尊重亲友需求的同时,也要兼顾我们自己的需求。比如,如果觉得最近太累无法提供情感支持,或是认为亲友提出的解决方案有不妥当的地方,可以坦诚地提出和协商。如果大家彼此在乎的话,是能够体谅双方的需求的,甚至会很高兴彼此能坦诚地沟通需要,而不至于让一方受委屈。单方面要求妥协的关系也走不长远。

在尊重亲友意愿的基础上,鼓励对方参与运动

如果双方愿意的话也可以结伴运动。

在提供支持的同时,也建立自己的支持网络、注意自我关怀

特别是长期共同生活且对方对照护的需求较高时,只靠自己是可能会耗竭的。如果有耗竭的迹象(比如总是觉得很累、很烦),也需要向自己的支持网络(朋友、互助小组、咨询师等等)寻求支持。

参考资料

[1] Taylor, J. & Morris, M. (2015). Dyspraxia: Dyspraxic Adults Surviving in a Non-Dyspraxic World: A Dyspraxia Foundation Adult Support Group Publication. Dyspraxia Foundation.


[2] Colley, M. (2006). Living with Dyspraxia: A Guide for Adults with Developmental Dyspraxia. London, LN: Jessica Kingsley Publishers.


[3] Wheeler, R. & Bhandari, S. (2020). Communication Hacks for ADHD. WebMD. https://www.webmd.com/add-adhd/adhd-communication-hacks.


[4] Mcinnes, A. , Humphries, T. , Hogg-Johnson, S. , & Tannock, R. . (2003).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working memory are impaired in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irrespective of language impairment.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31(4), 427-443.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武汉知了康复医院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武汉知了康复医院
成立时间:2015年08月04日
区     域 :湖北武汉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 残联定点机构 | 民办诊疗医院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最新文章
1武汉知了康复医院_武汉洪山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怎么联系?
2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有哪些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行为?
3如何管理自闭症儿童睡眠问题行为?

作者专栏sign up

陆陶陶
陆陶陶
人物性质:机构特教
所属单位:上海学建教育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特教
区     域 :上海普陀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2023年02月09日河南自闭症康复机构十大品牌热度排行数据
212.31 脑科学日报 | JAMA子刊:抑郁的人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
3母亲节献礼:写给闭娃母亲的信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