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自制绘本促进学生接纳特需儿童的尝试

来   源:韶山青藤之家(湘潭市韶山市)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融合教育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随班就读”作为对特需儿童优先采用的安置方式,其效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小学一线教师在自闭症谱系儿童“随班就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起点,思考如何改变本班同学对特需儿童的接纳态度,并进行了通过自制绘本改善班级接纳氛围和融合环境的尝试。
关键词: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特需儿童;自闭症;绘本

融合教育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以 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特殊需求教育大会上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为标志。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该宣言提出了融合教育的五个基本原则,包括每个儿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教育应考虑到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差异,学校应接纳特殊需求儿童并满足其特殊教育的需求,学校应反对歧视并创设接纳的环境。随后,融合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2017 年,国务院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提出:“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这标志着我国的融合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 年)》以“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作为其基本原则,倡导“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随班就读”是指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以下简称“特需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就读,与典型发展儿童共同接受教育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希望通过特需儿童与典型发展儿童一起活动、相互交往,在高质量、系统性的支持服务下,使特需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促进儿童的积极发展。但是在实施这项政策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班就读”很容易变成“随班就坐”。与融合理念中的“随班就读”相比,“随班就坐”仅仅打破了特需儿童与典型发展儿童在教育空间上的壁垒,但却没有真正实现两者间的积极互动,甚至出现了明显的排斥现象。

二、遇难题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遇到过各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比如严重的弱视、听力障碍、“玻璃娃娃”、注意力缺陷障碍、自闭症、情绪障碍等。在这些情况中,个人感觉最容易出现“随班就坐”状况的是存在“社会性”发展障碍的孩子,比如笔者班上的小星。

笔者所带班是一个充满活力,热情洋溢的集体,班级中的 36 个“小豆包”性格各异但都积极向上。初到班级,孩子们都在适应期,慢慢地,当多数孩子已经适应小学生活的时候,小星的行为渐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上课时,他会在班级中走来走去,嘴里还会念叨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间休息,他不大和同学们说话,有同学和他打招呼他也像没听到一样;午饭时,同学们发餐具,他一定要先拿到餐盘再拿勺子,不然就会很生气;有老师听课,他不跟着大家做,却跑到后面研究摄像机;还有,他特别爱钻牛角尖,不能接受变通或其他人的建议……以上种种行为表明小星是一个具有自闭症谱系特征的孩子。为了不让同学们对小星投以太多异样的目光,平时笔者总是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小星,以身作则,希望同学们能够从笔者的言行中学到对待小星的方法,但他在同学心中的好感度还是逐渐减低。终于有一天,学生“爆发”了。

事情发生在一个下午。那天小星从早晨到校状态就非常不好,整个人躁动不安,情绪也非常激动。加上上午几件事的叠加,在下午笔者劝阻他的时候,他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说要把笔者赶出去。同学们非常生气,就连平时最温柔的女同学都说:“你这样是不对的,你再这样我们就都不喜欢你了。”紧接着又有同学说:“你才应该出去!”

这件事让笔者意识到,融合环境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特需儿童情况的差异,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的受损程度不同,有时单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

三、想办法

班上的学生都很热情友爱,班级中谁有困难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帮忙,谁生病或不舒服了,学生们互相照顾得无微不至。如此友善有同理心的孩子,是什么影响了他们对小星的接纳态度呢?思来想去,发现只关注到了学生的性格特点,却忽略了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

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帮助有困难或生病受伤的同学,是因为他们能够理解其处境和感受。而对于精神类损伤,学生知之甚少。即便知道“自闭症”这个词,理解这种不可视又没经历的病症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虽然能够感受到小星与自己的不同,但只能将他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别行为归因于不遵守纪律、不懂礼貌、不听话等。正是因为他们只能依赖于小星的行为进行判断,对自闭症本身缺乏认知,又较少思考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所以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小星的态度和情绪反应。融合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接纳的态度,只有在班级中形成接纳的态度,小星才可能得到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也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融合,逐步提高小星的社会性水平和社交能力。形成接纳态度的关键是让同学们理解小星行为背后的原因。怎样才能既让学生们了解小星行为背后的原因,又不会因为对病症的恐惧而远离他呢?笔者想到了借助绘本。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学生们都很喜欢。如果能有一部绘本,既包含相关知识,又能通过图画的形式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与小星相处,那该多好。抱着这样的期望,笔者开始搜寻。可惜的是,并没有找到,唯一可能相关的绘本也没有找到购买途径。

事情不能就此搁浅,笔者决定自制绘本。撰写脚本时,先罗列了小星在学校生活中的一些典型行为以及行为出现时比较妥当的应对方式,但是如何对这些行为进行合理解释呢?几经思量,考虑到学生们的心智发展及理解能力,笔者最终决定以一种拟人化的方式呈现病理:故事起始于遥远的艾特星球,那里生活着一

些“小调皮”。一天,一个“小调皮”偷跑到了地球上,看到地球上的孩子们如此可爱,想要带一位小朋友回艾特星球。他对这个小朋友施了很多魔法,使他不断远离自己的朋友。一场拯救同伴的秘密“战斗”开始了……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孩子们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小星的行为是有原因的,这些特别的行为并非出自他的本意。同时让孩子们意识到,虽然小星有些行为和大家不同,但他也是我们中的一员,促使大家多关注小星和自己的相似性,而非特异性,以此改变学生们对小星的接纳态度,提高认同感。与“小调皮”的对战能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胜欲。小星的行为在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十分明显的改变,因此以图片形式呈现同学们对“小调皮”的打击,希望学生们能从中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绘本绘制过程中,在与设计师进行详细沟通的基础上,我们先确定了主要人物的形象,既要符合人物性格,又要让孩子们容易接受。然后是场景分格,我们根据脚本中的不同内容,将故事划分到不同场景。然后商讨如何用最恰当的画面体现这一内容。接下来是画草图、画线稿、上色等步骤。经过反反复复的修改,最终这本《要被带到星星上的孩子》新鲜出炉了。

虽然还没有实际和学生们一起阅读,但已有研究表明,通过选择相应绘本进行阅读并指导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们对同班特需学生的接纳态度。对于尝试结果,笔者十分期待。

综上所述,对学生接纳态度的培养,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尊重与包容。对他人具有更高接纳水平的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也有助于儿童人格和社会化的发展。在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这种包容性也是增加自身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韶山市青藤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韶山青藤之家
成立时间:2020年04月03日
区     域 :湖南湘潭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 民办托养机构
优势课程:ABA训练 | 融合课程 | 托养服务
最新文章
1关爱孤独症儿童公益宣传片《来自星星的孩子》于4月13日在福州开机拍摄
2什么是参照学习能力?孤独症儿童为什么要重视参照学习能力的培养?
3什么是自闭症儿童表情认知阶段的主要内容?

作者专栏sign up

吕昕惠
吕昕惠
人物性质:行为分析师
所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
人物特长:行为分析师
区     域 :北京海淀区
单位性质:脑瘫智障机构| 科研学术机构| 行业服务机构
热点文章
1推进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2山东德州孤独症/语言训练/多动症儿童康复中心
3学术传递I基于功能的结构化干预对ASD儿童擅自行动的可行性随机临床研究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