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孤独症干预的新路径:团体大社交干预

来   源:惠阳护苗(惠州市惠阳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由于孤独症儿童数量增长,仅采取行为主义一对一形式的干预是远远不能满足其康复需要的。一、团体大社交干预的理论基础团体大社交干预整合了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观察学习与团体动力学理论。此外,一对一干预训练的价格较为昂贵,一般的孤独症儿童家庭很难长期承担干预训练的费用。
关键词:操作性条件反射,共情能力,应用行为分析,团体大社交干预,干预训练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起于婴幼儿时期的精神发育障碍疾病,其核心特征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缺陷和刻板行为,严重影响儿童的发育、生活、学习与长大后的就业,给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孤独症儿童数量快速增长。据推算,我国0—14岁患儿或超200万,近20年间确诊的孤独症患儿数量上升百余倍。孤独症病因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致病机理至今仍不清楚,且无特效药可用,探索有效的干预路径成为孤独症研究的重要领域。

应用行为分析等主流干预方法主要以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为理论基础,多采取一对一的干预形式。由于孤独症儿童数量增长,仅采取行为主义一对一形式的干预是远远不能满足其康复需要的。加之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干预方法只能处理较为表层、静态的行为问题,难以帮助孤独症儿童发展动态、灵活的社交能力,改善更深层的认知缺陷。因此,探索新的干预方法是必要的。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刘电芝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聚焦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训练,以多种学习理论为基础,独创团体形式的“团体大社交干预”。团体大社交干预采用5—7名儿童组成团体的方式,围绕干预要素,再现或者创造日常生活与学习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实施干预。干预者、家长深度介入儿童的团体游戏,形成儿童与成人共同参与的团体大社交。研究团队围绕不同干预要素开展运动大社交、感统大社交、共情大社交、认知大社交、换位大社交等团体大社交干预活动,已服务170多名来自苏州、上海、无锡、成都、山东等地的孤独症儿童。干预训练显著提高了孤独症儿童认知、交往、躯体和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增强了联合注意力、社交技能,改善了刻板行为。


一、团体大社交干预的理论基础


团体大社交干预整合了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观察学习与团体动力学理论。第一,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团体大社交干预强调学习者在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一对一的干预往往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具体问题,机械性地训练孩子的某种技能。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失去兴趣,停止训练后问题很容易反复。基于建构主义的团体大社交干预打破了这种碎片化干预的局限,重点关注孩子的主动学习与整体发展。第二,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团体大社交干预活动的设计贴合孤独症儿童发展规律,基于其最近发展区进行活动设计,将以往“训练”“强化”的方式,转变为在孤独症儿童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引导,逐步推进儿童发展。第三,根据观察学习理论,团体大社交干预设置了便于孤独症儿童相互观察与互动的真实群体情境。在这种真实情境中,孤独症儿童可以随时对干预者或同伴的行为进行模仿;干预者会及时对儿童的模仿行为给予反馈和强化,促进行为的保持和泛化。第四,根据团体动力学理论,团体大社交干预强调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利用团体对个人的影响、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推动团体中的个体更好地发展,使整个团体共同进步。干预者、家长充分卷入和参与团体大社交干预,在充满爱与社会支持的团体氛围中,与孤独症儿童共同进行自然的社交互动。


二、团体大社交干预的优势


目前主流的孤独症干预方法通常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干预效果很难泛化到孤独症儿童的生活中。一对一地训练孤独症儿童的某项技能,的确可以使得儿童在干预期间获得明显进步。可一旦脱离了训练情境,儿童习得的技能很难在真实的生活中泛化。团体大社交干预模拟真实生活情境,儿童获得的进步可以较好地保持并泛化到生活中。
在一对一干预中,孤独症儿童往往被动接受知识与训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样长期的机械训练会引起孤独症儿童的倦怠与抵触情绪。团体大社交干预以游戏的形式实施干预,可以更好地激发孤独症儿童的参与兴趣,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进步。
此外,一对一干预训练的价格较为昂贵,一般的孤独症儿童家庭很难长期承担干预训练的费用。在家长的帮助下,团体大社交干预中1名干预者加1名辅助者可同时干预5—7名孤独症儿童,干预训练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也大幅降低。


三、团体大社交干预的内容和方法


团体大社交干预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症状,从运动、感统、共情、认知和换位五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五种团体大社交干预均以运动游戏、团体合作游戏和真实情境的角色扮演游戏为主。不同干预采用的游戏类型相近,但干预训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以“老鹰捉小鸡”游戏为例,在运动大社交干预中以增强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体能与内隐的团体模仿能力为目的;在认知大社交干预中以促进孤独症儿童理解运动游戏规则和有意识模仿干预者行为为目的;在换位大社交干预中以培养孤独症儿童预测他人下一步行为并相应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为目的,如怎样更容易抓住“小鸡”或不被“老鹰”抓住。下面详细介绍五种团体大社交干预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一)运动大社交干预


运动大社交干预旨在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运动能力。研究表明,超过半数的孤独症儿童存在运动困难,这会限制他们对活动的选择,导致出现更多身心问题。经过科学设计的团体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运动能力,还能帮助儿童在集体氛围中激发社交动机,提升注意、相互模仿与互动、合作与竞争等能力。


运动大社交干预采用分阶段团体训练方式,从单项的热身运动开始,逐渐过渡到两种动作组合的运动,再到多种动作组合的运动,将注意指引、运动、游戏与互动元素融入干预中。


运动大社交干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训练儿童的基本运动技能,如走、跑、跳、爬以及平衡能力等,提升儿童的基础运动能力,为后续的团体游戏做准备。第二阶段安排儿童两人一组进行互动运动游戏,如“两人三足夹球走”等,促进儿童与同伴交流。第三阶段采用多人团体运动游戏,如“老鹰捉小鸡”“警察与小偷”等,让儿童在真实情境中自然互动。这些兼顾角色扮演的运动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儿童的运动能力,还能提高其认知、社交等能力。


(二)感统大社交干预


不少孤独症儿童具有运动失调与感觉异常缺陷,会对某些特定刺激过于敏感而产生过度反应,或者对某些刺激反应不足。感统大社交干预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运动失调和感觉异常缺陷设计团体活动,以提高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


感统大社交干预采用“蹦床接球”等游戏,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孩子在跳蹦床的同时,要努力接住干预者扔来的球。游戏从易到难,先让孩子在平地接球,在其能够熟练完成后,再让孩子在蹦床上接球。感统大社交干预通过“过小桥”等游戏来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开始时由干预者或家长牵着孩子的手,慢慢通过平衡木,之后让孩子独立通过,家长只在一旁鼓励孩子。干预训练提高了孤独症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使感觉异常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共情大社交干预


共情大社交干预主要对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识别和共情能力进行训练。共情大社交干预利用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儿童在模拟的社交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情境中人物的情绪,从而提高共情能力。
共情大社交干预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情绪和社会线索的编码与解释、目标澄清和意图归因、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生成与评估、行为表现的应用。在情绪和社会线索的编码与解释阶段,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来提高孤独症儿童对社会线索的敏感性,让他们学会解释基于情境、人物关系和愿望的情绪。在目标澄清和意图归因阶段,通过讲述情境故事,让儿童理解他人行为的意图。在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生成与评估阶段,培养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以及恰当表达情绪或愿望的能力。在行为表现的应用阶段,干预者为儿童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行为表现训练来帮助儿童掌握共情的方法。干预者在儿童掌握了当前阶段的学习内容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训练,确保下一阶段的训练内容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其逐渐学会在生活中与他人共情。


(四)认知大社交干预


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能力不佳,大约有70%的孤独症儿童智力水平低于同龄普通儿童。认知能力的不足也是导致他们难以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原因。认知大社交干预以团体活动为载体,着重培养孤独症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与记忆力,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大社交干预通过加强孤独症儿童对活动指令的反应速度来培养其注意力。如在“捉小鱼”游戏中,儿童在固定的范围内自由地爬行,家长和干预者坐在地上,手拿呼啦圈,供儿童钻进钻出。当干预者发出指令后,儿童需要快速从呼啦圈中钻进钻出。在儿童按指令完成任务后,干预者立即给予强化。如果有些儿童注意力不能集中,干预者要及时提醒,辅助儿童完成任务。认知大社交干预采用模仿游戏来提高孤独症儿童的模仿力。在模仿动物动作的“动物操”游戏中,干预者演示各种动物的动作,让儿童来模仿。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渐学会模仿干预者的动作。认知大社交干预通过锻炼记忆力的游戏来促进儿童记忆力提升。如在“篮球小将”游戏中,先给儿童看蔬菜图片,然后让儿童原地拍球20下后,在给出的图片中选出之前看到的图片。游戏难度循序渐进,一开始只让儿童记住1张图片,到最后让儿童同时记住多张。


(五)换位大社交干预


心理理论是指个体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愿望、意图和信念等心理状态,进而对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水平落后于同龄普通儿童,导致孤独症儿童难以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换位大社交干预设计了认知换位、情绪换位与主体换位等类型的游戏。通过这些逐步进阶的游戏,引导孤独症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和观点,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在自我中心和他人中心两种角度之间自由切换。


换位大社交干预主要采用认知换位、情绪换位和主体换位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游戏。在认知换位游戏中,干预者通过特制的卡片让儿童初步理解换位的含义。两个儿童分别坐在卡片的左右两侧,看到的卡片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随后,通过位置的交换和复位,让儿童逐渐体会到自我视角与他人视角之间的差别。在情绪换位游戏中,干预者呈现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儿童判断情境中人物的情绪,然后让儿童扮演情境中的人物,体验他人的情绪。主体换位游戏则是在认知换位、情绪换位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儿童根据他人的表情和动作来预测他人的行为,并实施自己的应对策略,以便在游戏中取胜。例如,在“丢沙包”游戏中,干预者引导扔球的儿童思考对方会如何躲、怎样才能砸中对方;引导躲沙包的儿童观察投沙包的儿童眼睛看的方位来预测他要往哪里投,从而提前躲避。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症状开展的五种不同的团体大社交干预有效促进了孤独症儿童多项能力的发展,使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得到全面、有效的改善。团体大社交干预作为一种针对孤独症儿童核心症状的干预方法,具有灵活性与发展性,可融入具有不同康复训练作用的游戏活动,帮助孤独症儿童在真实的团体互动中发展相应的能力。


本文刊载于《现代特殊教育》2022年7月(总第436期),作者及单位:祖泽元、刘静怡、刘电芝,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原标题:《孤独症干预的新路径:团体大社交干预》。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惠州市惠阳区护苗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指导中心
机构简称:惠阳护苗
成立时间:2020年07月20日
区     域 :广东惠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 残联定点机构
优势课程: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融合课程 | 幼小衔接 | 能力评估 | 辅助治疗 | 影子老师
最新文章
1当发现孩子有自闭症倾向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2生活中的参照有哪些?训练自闭症孩子参照学习能力误区有哪些?
3什么是自闭症儿童平衡能力训练游戏?

作者专栏sign up

卢稳子
卢稳子
人物性质:机构创始人 | 科研专家
所属单位:秦皇岛市抚宁区红烛育人工程学校
人物特长:机构创始人 | 科研专家
区     域 :河北秦皇岛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语言训练机构| 民办康复学校
热点文章
1南京市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开展公益讲座和义诊咨询活动
22023年03月27日贵州自闭症训练机构十大品牌热度排行数据
3NDBI干预模式:NDBI教什么?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