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文章库
  • 使用互赖团体后效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对话技能和社交偏好的干预研究

使用互赖团体后效改善孤独症儿童互动对话技能和社交偏好的干预研究

  • 2024-02-21 11:41:53
  • 理论观点;
  • 2.5K次
  • 分享
来   源: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发表在《Exceptional Children》杂志上的文章《Improving Reciprocal Conversation and Social Preference of Children with Autism》,该研究成功使用互赖团体后效改善了孤独症儿童互动对话技能和社交偏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该研究是怎么进行的吧!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孤独症儿童,对话技能,社交干预

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发表在《Exceptional Children》杂志上的文章《Improving Reciprocal Conversation and Social Preference of Children with Autism》,该研究成功使用互赖团体后效改善了孤独症儿童互动对话技能和社交偏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该研究是怎么进行的吧!


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中心


首先,让我们关注本篇文章中出现的几个概念

Interdependent group contingency,互赖团体后效。在本研究中,互赖团体后效是指当团体中的所有人都达到某一标准,该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均可获得强化物。


Reciprocal conversation,互动对话。在本研究中,互动对话是指儿童能够(1)回答问题(answer the question),(2)延申、补充、或解释自己的回答(elaborate your answers)和(3)提出新的问题(ask a question),不断重复此互动对话框架的三个要素使得对话不断维持。


Social preference,社交偏好。在本研究中,社交偏好有两类,分别是孤独症儿童倾向于一个人相处,或倾向于与其他同伴相处。


除此之外,为避免混淆,本文中使用“时段”来表示原文中的“session”,使用“回合”来表示原文中的“trial”。在本研究中,每个时段(session)有14个回合(trial)。


在了解这些概念后,让我们进一步探索如何使用互赖团体后效提升孤独症儿童互动对话技能和社交偏好。


孤独症儿童在发起和维持对话上存在障碍,关注孤独症儿童的互动对话技能(reciprocal conversation)对其社交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基于互动对话框架对孤独症儿童的互动对话技能进行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已有研究未探测儿童的互动对话技能能否泛化到同伴交流中。互赖团体后效(interdependent group contingency)是教授孤独症儿童的对话技能的常用技能,但并无研究探究该方法能否提升孤独症儿童的互动对话技能,以及对孤独症儿童社交偏好(social preference)的影响。


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选取六名被试,配对成三组互动对话伙伴,采取跨被试多基线实验设计,旨在探索:(1)互赖团体后效能否提升孤独症儿童之间的互动对话技能,(2)互赖团体后效能否影响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偏好。


研究设计

一、被试信息

当地医院的六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和一名普通儿童参与了本次研究。六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先备技能为:能够在辅助下回答问题、扩展句子和提出问题。

六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两两配对,形成三组对话搭档。一名普通儿童作为新伙伴在泛化探测中与其他六名孤独症谱系儿童进行对话。


二、干预材料

1. 研究者准备的话题。研究者准备了28个话题,其中14个用于基线期和干预期探测,14个用于泛化探测。若探测时儿童没有主动发起对话,那么研究者将请儿童使用其中一个话题来发起互动对话。

2. 计分表。如下图所示,每名被试在每个时段中有7次互动对话的回合,每组对话搭档共有14次互动对话的回合。若儿童顺利完成每次互动对话机会中的三个步骤,则在“互动对话反应”中画笑脸,若儿童未能完整完成三个步骤,则画哭脸。

3. 强化物

4. 社交偏好测评图片。研究者准备了两张社会偏好图片,一张表示儿童独自玩耍的图片,一张表示和对话伙伴在一起的图片。


三、研究变量

本研究的自变量是互赖团体后效。本研究的因变量有两个,分别是儿童的互动对话技能和社交偏好。


四、实验流程

1. 基线期

在基线期,干预者引导两名儿童做好,并且告知两名儿童需要和对方聊天。若儿童没有主动发起话题,干预者使用提前准备的话题材料,请其中一名儿童提问来发起对话。两名儿童发起对话的顺序在后续的探测中依次转变。

当对话开始后,干预者使用计分表记录数据。只有儿童独立表现才被记“√”。若儿童没有提出问题来维持对话,干预者要求儿童使用提前准备的话题来维持对话进行。当14个对话回合全部结束后,一个时段结束。基线期中干预者不提供任何的辅助或反馈。若其中一名儿童打断了另一名儿童的回答,干预者提示该儿童等待并要求另一名儿童继续回答。

2. 干预期

干预期和基线期基本一致,部分调整如下:

(1)计分表。干预者将计分表放置儿童旁边,并在前三个时段开始前详细向儿童讲解计分表的功能和用法。

(2)使用互赖团体后效。干预者向儿童解释互赖团体后效的规则。干预者在整个时段结束后,对照计分表与儿童提供反馈。若儿童在某一个回合中完整完成三个步骤,干预者提出表扬并且在计分表最后一行画上笑脸以作强化。若儿童在某一个回合中错误或遗漏某个步骤,干预者提供反馈和改善意见,并且在计分表最后一行画上哭脸。若每位儿童都能够独立地或辅助下完成6个回合的互动对话,可以在时段结束后得到强化物。若仅有一位儿童达标,干预者重申互赖团体后效的规则,并且表扬已经达标的儿童。

(3)加入辅助。在第一个对话回合中,干预者提供辅助帮助儿童掌握互动对话要素。干预者会在需要另一个对话要素出现前,用手指向计分表最左侧一列的互动对话要素,并且发出一个词语的言语辅助,如“回答”“补充”“提问”(answer, elaborate, ask),来提示儿童做出反应。例如,当其中一个儿童提出问题后,干预者会指着“回答问题”这一行字,面向另一个儿童说“回答”,提示他回答问题。从第二个对话回合开始,干预者进行5秒的辅助延宕,来给儿童独立反应的机会。不管儿童是独立反应或在辅助下反应,干预者都在记分表上记录“√”。当两名儿童能够连续两个时段达到标准(完整完成6个回合的互动对话),且均为独立反应时,干预者停止辅助。当两名儿童能够有七个时段独立达到标准后,干预者撤除计分表。最后进行三个回合的互赖团体后效,然后结束干预。

3. 泛化和维持

在泛化探测时,干预者使用14个未在之前出现的话题,并且重新分组使儿童搭配新的对话伙伴,同时邀请一名普通儿童与六位孤独症儿童搭档进行对话。泛化探测的流程和基线期一致。当最后一组儿童的泛化探测结束后四周,进行维持探测。维持探测的流程和泛化探测一致。

4. 评估社交偏好

 在正式评估社交偏好前,干预者首先带领儿童体验不同的社交偏好。干预者向儿童出示两张社交偏好评估图片,并请儿童选择是希望独自相处还是和同伴相处。干预者引导儿童选择其中一个图片,并带领儿童体验该选择(例如:“让我们选和____待在一起;现在你可以和_____待在一起啦。”),接着引导儿童选择另一个图片并体验另一个选择。在选择儿童独自相处的时候,干预者带领儿童去一个教室并告知儿童可以自己在这里待3分钟,并且可以使用教室里的任何物品。在选择与同伴相处的时候,干预者带领儿童去一个有同伴的教室待3分钟,并且告知两人可以使用教室里的任何物品。

当儿童分别体验完两种社交偏好后,开始正式的社交偏好评估。干预者向儿童出示两张社交偏好评估图片,并请儿童选择是希望独自相处还是和同伴相处,接着根据儿童的选择,给予3分钟的时间独处或和同伴相处。在每次互动对话技能探测前,干预者都会进行社交偏好评估。


研究结果

1. 互赖团体后效能够提升孤独症儿童与同伴之间的互动对话技能;

2. 儿童能够更主动提出问题以发起对话,并逐步减少使用干预者准备的话题;

3. 相比基线期,接受互赖团体后效干预后,儿童的社交偏好更倾向于与同伴进行互动;

4. 儿童互动对话的能力成功泛化到与新同伴进行对话时,并且在干预结束四周后得到较好维持。


对未来实践的启示

互赖团体后效对于提升孤独症儿童的互动对话技能和改善社交偏好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者提出,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或可以考虑的是:

1. 将具有相似爱好的同伴进行分组和配对,这样可以更好维持对话和社交互动。

2. 在干预后期,需要逐步撤出干预来促进儿童互动对话技能的维持。

3. 强化物可以选择需要与同伴一同玩耍的玩具,这样有可能会增加儿童与同伴相处的社交偏好,同时也可能会促进儿童在干预结束之后继续维持和同伴的社交互动。


教学样例

教学材料准备

计分表,教师提前准备的话题(最好是儿童都比较感兴趣的),强化物(最好是两位儿童共同喜欢的、且能够一起进行互动的玩具或活动)。

注意事项

1. 该研究提出的教学方案对于儿童的语言先备技能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合理评估儿童的语言技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

2. 互赖团体后效的达标标准,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水平来制定,并且可以逐步提高标准;

3. 教学初期,教师可以给予0秒延宕的辅助;在教学1-2个时段后,若儿童在0秒辅助延宕下能够完成对话,教师可以采用5秒延宕的辅助,给予儿童独立作答的机会;后期逐步撤出辅助,仅保留互赖团体后效。

4. 若使用指令辅助儿童仍无法进行对话,教师可以增加辅助等级,例如使用仿说等辅助形式。


参考文献

Yuan, C., & Chen, L. (2020). Improving Reciprocal Conversation and Social Preference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Exceptional Children, 87(1), 113-132. https://doi.org/10.1177/0014402920926460

展开全部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