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ABA没能解救孤独症而是孤独症拯救了ABA行业

来   源:杭州心驿(杭州市江干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ABA没能解救孤独症而是孤独症拯救了ABA行业当你接受了一种或者几种干预方法时,就会出现一种愿景,无论是你自己想象的还是机构呈现的。但这最终是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只能依靠你自己的鉴别力和定力(不听风便是雨)。有的不一定是,但有的肯定是,没有人可以帮到你。好比选择职业和婚姻,结果只有自己独自承担。遇到
关键词:孤独症,孤独症干预,孤独症孩子,孩子情绪,强化物,认知能力,什么是孤独,什么是孤独症,问题行为,应用行为分析


ABA没能解救孤独症而是孤独症拯救了ABA行业


当你接受了一种或者几种干预方法时,就会出现一种愿景,无论是你自己想象的还是机构呈现的。但这最终是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只能依靠你自己的鉴别力和定力(不听风便是雨)。有的不一定是,但有的肯定是,没有人可以帮到你。好比选择职业和婚姻,结果只有自己独自承担。遇到了或者觅到了真实的,那就是可实现的愿景!

 

市面流传的基于ABA(应用行为分析)理念的孤独症干预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强化物(reinforcement)是实施效果的唯一钥匙,有无结果或者结果好坏都与此紧密相连。如果效果没有或者不好,你将会听到“强化物不对”。面对孤独症孩子,家长对如何寻找到“有价值的”强化物也是一筹莫展。强化物首先想到是“吃”,也就是食物!因为孤独症孩子对玩具、娱乐、运动、游戏都不感兴趣,除了一些高功能的对绘画或者音乐有强烈的兴趣。所以绝大多数的孤独症孩子都明显的超重,也为他/她们成年以后埋下了其它疾病的隐患。

 

遍观美国和中国ABA的孤独症干预,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在使用山寨版强化物。

 

山寨版模式:干预师在孤独症孩子的视线范围内,比如桌子上放着或者手里拿着,有一块从整块拆开的食物(因为怕孩子吃多了,一节课下来要吃无数个),开始训练孩子。如果孩子按照指令做对了,就赶紧给吃的,生怕错失了及时奖励的时机,孩子好不容易才学会的动作有消失了。

 

这是违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其实是按照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来实施的,这两者是区别在于一个(斯金纳)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没有(看到、听到)刺激物的情况下主动探索在先,获得“强化物”在后;而另一个(华生)讲究的是(看到、听到)刺激物先与行为后获得“强化物”的直接关联。结果都是获得了“强化物”,但是有心人会发现过程和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即使使用正宗的强化物的ABA孤独症干预技术,对于如何启动孤独症孩子的自发动机性行为,也存在大量的“逻辑性很强”的虚构故事。(本文内往下有展开的论述)

 

基于ABA理念的孤独症干预只是一些学者把ABA的理论和操作应用到了孤独症干预而已。ABA不等于孤独症干预,而孤独症干预也不仅仅只有ABA。

 

应该这么说,是孤独症干预拯救了ABA,而不是ABA解救了孤独症孩子!对孤独症干预日益高涨的需求,使得基于ABA理念的行为分析干预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挽救了二战以后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界的颓势。

 

ABA应用范围:

▣ 孤独症行为干预

▣ 艾滋病预防

▣ 保护自然资源

▣ 安全技能

▣ 滥用预防

▣ 健康和运动

▣ 工业安全

▣ 医疗程序

▣ 严重的精神障碍

 


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即使是虚构的但得听起来必须可信、而且得有坚固的逻辑链。现实是真实的但可能是违背你认可的逻辑链,因为真相不一定是你可以接受的,即使是获悉了但也很难修改已经占据了你脑海的错误认识。就好比传销、P2P、保健品、抽烟和喝酒、酒后驾驶、不是不能获得正确的、科学的资讯。知道与感受到是完全两回事!知道是获得了相关的资讯,感受到是将这些资讯经大脑再加工后的个人体验,完全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孤独症干预现在还处在讲故事阶段,所讲故事必须可信,也很容易被可信,因为心智与意识背后的真实世界谁也说不清楚。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努力才能拨开虚构的迷雾,去接近真实心智与意识运作机制,来探索有价值的干预。

 

从1943首次文献报道以来,一直有故事流传。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再相信“冰箱妈妈”和“治愈”之说了,但是还是有许多故事流传人间。“没事的,多陪他玩玩,多和他说说话就会好的。”,“孤独症就是不会说话,只要训练怎么说话就会好的。”,“孤独症孩子需要多和其它正常小朋友在一起玩。”,“孤独症孩子要多参加活动。”,“孤独症孩子就是要上普通幼儿园、学校,这样就有机会多接触正常的孩子,这样做只有好处。”,“ABA是科学验证的有效干预!”。其中,最大的故事就ABA干预,因为ABA干预场景中使用的强化物与斯金纳的经典实验是中的强化物,我的理解不是一回事(详见下文)!但不知怎么的就被偷换概念式地套用到了孤独症干预,而且已经用了好几十年了。因为历史悠久和嗓门大,目前还处在干预江湖的统治地位。

 

孤独症刻板行为,家人或旁人只是观察到“很恼人” “没面子”,但这是来源于外界或者身体内部对大脑映射的一种切身感受的反应,是孤独症者的特殊大脑的一种反射性的保护机制。大家都只是一味地蛮干,要坚决将之消退。问题行为看起来好像也是因为他们是孤独症,其实都是获得性的,都是起源于家长和干预师对孤独症孩子能力发展的期盼和孤独症行为消退的决心。你要知道:你的心理状态最终都会转嫁到你的孩子身上。

 

家长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不会说话,没有最简单的行为能力,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你每天随心所欲地使用的能力、你张口就来的能力、你能听辩别人真心赞美还是挖苦的能力等等你所有会的能力,都是建立在你的大脑巨量的默默的无意识工作前提下,大脑的无意识工作发生在你不能觉知到无意识区域,而大脑的这一部分工作占据了大脑工作总量的99%以上。孤独症的大脑就是在做这些无意识工作时出了问题,当然最终就会显示出与我们巨大的不一样。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抱怨和反思:刚刚进干预机构听到的故事是如此美好,在耗尽了时间和精力后,才发现结果令人诅丧,孩子的未来还是没有希望的。虚构的有效干预给家庭带来了除了巨大的财务负担外,更大的伤害是失去了接受正确干预的机会和时间、精力和斗志,以及巨大的精神压力。

 

人们很容易理解身体的外形和结构对自己能力的影响,比如长得漂亮觉得可以去从事演艺界的工作,肌肉强健和腿长可以去从事运动事业,但是对于大脑的理解就没有来得对身体的外形和结构的理解通透,原因是我们看不见大脑。

 

实际上,大脑的结构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意识。孤独症的一切表现都是由于大脑的异常结构所造成的,如果干预不是针对大脑的异常结构而设计的,结果可想而知。好比,你想要自己的肱二头肌健壮,你除了让肱二头肌在负重的情况下收缩锻炼外,别无他法。至于如何又好又快地健壮,那是技术细节。这就涉及了理念(肱二头肌负重收缩)和技术2个环节,理念错了,再好的技术和努力也是白搭。

 

不能老是抱着过时的上个世纪30年代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不放。该理论核心就是:用“斯金纳”箱子来研究白鼠操作性反射的行为是如何学习到的,并以此来推导出人类的行为、学习和心理机制。更不能停留在山寨版的强化物虚构的愿景中,误人误己!

 

我们早已进入了21世纪,我们的脑子也要跟着进入21世纪,不要还是停留在上个世纪。当今认知科学高度发达,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去从中汲取养分来服务于孤独症者及其家庭,而不是盲目地去复制“科学”的故事,更不能无意中成为这些伪科学的布道者。



家长应该知道“科学证明是有效”究竟是啥意思?


我们都在渐渐地感知到孤独症变成了越来越吸引眼球的社会现象,家长不时地会看到有多少种干预已经被科学确认是有效的文献,或者听说和亲眼看到许多可喜可贺的干预有效感人故事。但是为什么自己还是在恼人的原地转圈,孩子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越来越差,究其原因有:

 

▣ 科学证明有效是指某种干预方法在一组孤独症孩子身上取得了统计学上的有效。(1)不一定该组的全部孤独症孩子都有效了。(2)有效也是指对个体而言,对照的个体自身的变化,而不是与同龄神经典型(NT)孩子的对照。比如,花上精力和金钱让孩子开口叫“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发现完全不是你预想的那么一回事。(3)有效指标的参数也不一定是你看得上的。比如,讨论“什么是孤独症治愈标准”一样,图的是热闹和流量。比如各色各样的“脑王”赛,为什么评委中没有一个脑王?世界冠军为什么没人能够胜任奥林匹克主席一职?人的行为能力和智力有高级低级层级之分,脑王和冠军还在低层级面上的事(没有歧视的意思)。一个人的社会能力是复杂的组合系统。

 

▣ 你家的孩子的特殊性,每一个孤独症孩子都是很特殊的个体,在此我用了“很特殊”的字眼。即使是基础条件相似的孩子,用同样的方法,结果完全不同。因为意识是具身的、不可还原和非决定论的,它是一种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涌现。这就是为什么同一个班上学生、即使是同卵双胞胎,各自的能力和认知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 没有鉴别伪科学的能力。各色各样的干预方法总是都在说自己是“循证”的,“循证”就得有个基准;如果这个“循证”的基准是站不住脚的,那么这个“循证”的方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重温一下正宗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各位看官,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经典实验:白鼠被放入一个箱子(斯金纳箱),白鼠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景下,有机体自发一种知觉探索 --> 在斯金纳箱子中偶尔按压一根杆子,获得的食物(实验预设的奖赏)。不时地又按压了一下杆子,又获得了食物。久而久之、慢慢地就学会了按压一下杆子就会有食物吃的“智能”行为。而这个食物就是所谓的“强化物”。

 

大家会问,白鼠为什么会去按压(或者嘴碰)这根杆子呢?这是白鼠大脑的无休止的有组织的自发神经元活动的结果,是无意识和无目的的,是进化的结果,来保障生命的繁衍与生存。无意识的知觉探索是所有“活”物的本能,不能被关闭。

 

看官请注意:不是先在白鼠视觉范围内展示一下食物、再发一个声音或者一个手势后,白鼠去按压一下杆子,然后给食物。因为这样设计的话,你是想获得是这样一个效果:

 

▣ 1、以后只要你一发声或者一个手势,白鼠就会按压杆子了。

 

▣ 2、而不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自发的知觉探索后获得的食物奖励。

 

▣ 3、拿着食物去让动物做动作,在马戏团里常见,这是玩笑,没有贬低的意思。

 

拟人论使得我们很容易认为自己的宠物和其它动物有着跟我们相似的思想和信念。导致自然而然会将动物的行为来理解为我们也是这样子的。拟人论是根植于我们心里理论的常见思维方式。

 

我们在实践ABA或者变种ABA行为的干预时,需要对真假ABA干预予以鉴别,并且识别所谓真ABA中的圈套:

 

山寨版强化物:如果先给了强化物,孩子是有动作了,但是只有在有强化物的刺激下才会有“能力”,那就得走“泛化”和“强化物消退“流程,你不得不把孩子已经“学会的”能力寄予未来的某天可以真正的拥有。孩子“学会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你等的日子自然也越来越长,因为每一项“学会的”能力都得等待泛化、强化物消退的时间。这种方法的干预没有效果,一般会听到“强化物不对”。强化物成立开启孤独症大门的密钥,满世界找强化物,无论怎么找还得在“吃”字上做文章。因为孤独症孩子对你热情肯定的表情、拥抱、赞赏都不会由真正意义的响应,你以为是,其实是模仿;给玩具,他们只对自己已经沉迷的玩物感兴趣,玩物与玩具不是一回事。

 

正宗的强化物:如果你是在孩子有了自发动机后、展开行为后获得了强化物,那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化物。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让孩子有自发动机行为呢?教案书上说:可以把孩子想要的食物、玩具或玩物放到一个可以看见,但够不着的地方;或者故意把孩子想要的食物、玩具或玩物遗忘在锁住的房间;再不就是说话、做事时故意违背孩子的已有“常识”;总之就是“刁难”孩子来激发孤独症孩子开口或者主动要求来寻求帮助。这种情况往往是孩子根本不“配合”你的意图,或者情绪爆发后你乖乖的就范,从此多了一条凡事有求必先情绪爆发的问题行为。

 

那么如何才能启动孩子自发的动机,而不是先给强化物呢?而且在我们看来,自然界不存在“给强化物”这个概念,一切皆是有机体在乎的奖赏和惩罚和内在的驱力和动机交互作用带来了接近-回避行为反应,可以微信我们共同讨论。

 


人类心智操作系统早已不是远古的脊椎动物反射弧那个版本了


附:人类大脑的前额叶是最晚成熟的器官,大约在青春期(25岁开始提速)以后直至40岁(到达峰值而开始衰退),有报道显示前额叶的新神经元发生直至80岁。前额叶有几个特征:

 

▣ 最少受到基因的控制,由环境刻画为主,改变人生-命运之器官。

 

▣ 成熟最晚,所以未成年更多的是情绪导致的冲动行为,那是因为比前额叶更早成熟的边缘系统(包括间脑)在那时期统治着我们的大脑,边缘系统是情绪脑。孤独症孩子情绪大也与此有关。大脑能力进化也是从间脑-->边缘系统-->额叶(前额叶)不断的迭代的。

 

▣ 前额叶成熟后,大脑的统治权力交接给前额叶,就此大脑进入理性阶段。在孤独症实际案例中,家长们发现过了青春期的孩子似乎好带多了。前额叶除了负责信息汇总及更新、决策、计划、执行,是目的、目标、意图的制造者和执行者,是意志的表达者外,也负责抑制一些不成熟、冲动、害怕和恐惧行为和情绪。大脑分子水平研究揭示,孤独症者的大脑GABA异常。

 

▣ 过多的刺激-行为链只会降低前额叶的能力。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困境而放弃了未来的收益,我认为前期的孤独症干预一切的一切就是未来迎接前额叶的继位!不能等来一个“庸君“或者”昏君”。

 

APP(应用程序)只能在某个系统上开发,如果系统升级了,那么老版本的APP必须也跟着升级。

 

人类心智操作系统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再也不是那个古老的脊椎动物反射弧版本了。所以对于孤独症干预,我们的观点就是:不能老抱着过时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来开发,而应该基于当今有意识心智研究的成果来研究和开发。事实证明,行为主义理论不能帮助我们获得孤独症孩子“独立”和“自主”的一般性目标。

 

当前对意识水平分类的共识通常包括无意识、意识、自我觉知以及元自我觉知,也就是你知道自己有自我觉知。大多数有关有意识心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都是基于以下三种研究角度的结合而进行的。

 

▣ 1、直接见证人角度: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个体的有意识心智是个人的、私密的、独一无二的;


▣ 2、行为角度: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人也同样具有有意识心智,我们能够从他们的行为中观察到有意识心智的蛛丝马迹;


▣ 3、大脑角度:假设个体的有意识心智存在或不存在的状态下,我们都可以研究大脑功能的某些方面。

 

虽然我们对这三种角度各自得出的证据进行了精心的比对,但这些证据往往还不足以顺利整合来自第一人称视角的观察与内省、外在行为、脑活动这三种不同角度的现象。尤其是在第一人称视角的观察与脑活动两种角度得出的证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如何消除这种分歧呢?

 

我们需要第四种研究角度,这种角度必须大力扭转人们看待和说明有意识心智发展史的方式。这种角度就是:去演化史中寻找自我和意识的起源。演化生物学与神经生物学的证据就是第四种研究角度的基础。我们首先需要针对早期的生物进行思考,然后沿演化史慢慢朝着现有的生物前进。我们要留意神经系统的逐步改变,并将这些改变与逐步产生的行为、心智和自我联系起来。

 

我们还需要建立一种内在的工作假设:心理活动等同于特定脑活动。心理活动是由之前发生的脑活动引起的,这无需赘言,但最终,心理活动会与特定的脑回路状态形成对应关系。也就是说,某些神经模式同时也是心理表象。当其他一些神经模式产生了足够丰富的自我加工主体时,我们就能对表象进行觉知了。但如果自我并未产生,有机体内外的任何人都无法对表象的存在进行觉知,这些表象仍然是存在的。主体性对于心理状态的存在来说并不是必需的,只有在想要觉知到心理状态的存在时,主体性才是必需的。

 

简而言之,第四种研究角度要求我们利用已知证据同时构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基于历史,另一种观点基于大脑内部,也就是一种对具备有意识心智的大脑进行想象的观点。当然,这是一种猜想、一种假设性的观点。一些证据支持着这种奇思妙想的某些方面,但它属于“心智—自我—躯体—大脑问题”,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只能不断接近理论的真相,而无法得到彻底的解释。

 

早在生物具备心智之前,它们就已经表现出了高效的适应性行为。事实上,这些行为与具备心智、拥有意识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相似的。这些行为必然不是由心智产生的,更不是由意识产生的。换句话说,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并不仅仅是共存的关系,事实上,即便意识这位搭档不存在,与维持生命相关的无意识加工也能够独立存在。

 

在没有心智和意识的情况下,大脑也能产生得体的行为,这令人感到惊讶,但故事还未结束。事实证明,即便是像单细胞生物这样根本不具备大脑的低等生物也明显表现出了有目的的智能行为。这又是一项为人们所忽略的事实。

 

毫无疑问,了解那些更简单的、既不能产生心智也不能产生意识的大脑,将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大脑是如何产生有意识心智的。然而,在进行这项回溯性研究时,为了解释这些来自远古的大脑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必须要深入到久远的过去,回到世界上只存在简单生命形态而不存在心智和大脑的时候。事实上,如果要弄清意识脑背后的根源,就必须更接近生命的起源。到了这一步,我们将再次探讨那些令人惊讶的观点,这些观点有悖于大众关于大脑、心智和意识对生命管理作用的假设。

 

我们人类是唯一可以推理出看不见的力的动物。我们也是唯一建立有关不可知觉事物的概念,并试图去解释现象发生原因的动物。我们还将推理并解释不可知觉的事物的能力使用在生物和心理领域里。我们理解其他生物有独立于其外表的看不见的本质,虽然我们还没完全搞清楚这种本质是什么。这种对不可知觉的力的质疑和推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与有意识的分析思维相结合后,它所产生的好奇会成为科学的基石,而同样的好奇也会导致不那么严格的解释不可知觉力量的方式,比如神话、伪科学以及虚幻传说。

 


展开全部

作者专栏sign up

秦仲薇
秦仲薇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所属单位:温州建国医院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区     域 :浙江温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诊疗医院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sign up
  • ABA没能解救孤独症而是孤独症拯救了ABA行业当你接受了一种或者几种干预方法时,就会出现一种愿景,无论是你自己想象的还是...
  • 拯救正常

    2023-02-15

    只有在DSM第三版采纳了现代医学的规则,从收集数据、症状分类开始,确定了如何划分病症和诊断标准,精神病学总算恢复理智,和...
  • 原创纪香华作者简介:纪香华,山东平度人,现于山东德州临邑生活,工作,是一个23岁自闭症男孩的妈妈,一直希望自闭症患者能被...
  • 除此之外,这场灾难中更让人揪心的是,90余名自闭症患儿被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二楼病房!心电图室牛向东主任背运患儿时不...
  • 安安教育:获英国摩迪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自闭症教育中心;致力于在国际ICF功能分类理念“社会综...
  • 自闭症孩子的特点各有不同,年龄较大的孩子也并非程度都一样,有些孩子智力正常,可以跟普通孩子一起接受义务教育,甚至读到大学...
  • 谈到自闭症,大家总是聚焦于自闭症儿童,但是,儿童总是会长大,越来越多的大龄自闭症患者如何干预、以后去哪儿……成为家长和许...
  •   “我要吃饼干,我要吃饼干。”在湖南生命树儿童教育融合基地,5岁的牛牛(化名)走来走去,不停对志愿者重复着这一句话,显...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