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文章库
  • 多年诊断干预,姐姐终于摆脱自闭症的可能,3年后,弟弟却被确诊了

多年诊断干预,姐姐终于摆脱自闭症的可能,3年后,弟弟却被确诊了

来   源:大米和小米(深圳市龙岗区)( 电话:17097222919 )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原创大米01一个普通孩子家长长达数年的“自闭症恐慌”“你听说过自闭症吗?”当面容和善的医生问出了这句话,洋洋妈一下子呆在了原地。这三个字在他们家原不是陌生的词汇,因为在此之前,自闭症的阴云就曾纠缠了她好几年。洋洋妈跟丈夫是在2008年结的婚,婚后一年多,女儿出生了。但在她两岁多时,洋洋妈和丈夫就觉得
关键词:孤独症,康复机构,康复训练,问题行为,自闭,自闭症,自闭症的原因,邹小兵,量表,精细动作,大米和小米

原创 大米

 

01

一个普通孩子家长

长达数年的“自闭症恐慌”

“你听说过自闭症吗?”

当面容和善的医生问出了这句话,洋洋妈一下子呆在了原地。这三个字在他们家原不是陌生的词汇,因为在此之前,自闭症的阴云就曾纠缠了她好几年。

 

洋洋妈跟丈夫是在2008年结的婚,婚后一年多,女儿出生了。但在她两岁多时,洋洋妈和丈夫就觉得女儿在语言、空间感、精细动作等方面的发展有些落后。

作为新手妈妈,结合网络上对自闭症的一些零碎的描述,洋洋妈认为,“自闭症就是没有情感、眼神交流,动作各方面会比较笨拙,然后有转圈等各种刻板行为的。”

而当时最让他们怀疑女儿可能是自闭症的原因,主要是女儿动作异常笨拙,平衡感差等问题。

之后两年,夫妻俩带着女儿多次检测、诊断,洋洋妈还从国际知名企业的产品研发岗上离职,成为一名全职家庭主妇。“没办法,当你成为一名妈妈,你的观念、你的人生态度都会经历一个很大的转变。”洋洋妈说。

但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其实从没有给他们女儿作出过自闭症的诊断:

第一次,是在女儿三岁不到时,洋洋妈带着她去了市里一家精神卫生中心,医生主要通过填写的量表和现场观察来诊断。

当时女儿一进诊室就大哭,看到医生就想着法子躲......

根据她的这些表现,医生告诉洋洋妈,孩子不是自闭症,她对人、对环境的关注和反应都是非常连贯且符合正常情境的。

这样的回答并没有打消洋洋妈的担忧,第二次,洋洋妈带着女儿去了儿童医院儿保科检查。医生准备了一些卡片,在现场观察时,用这些卡片跟孩子问答、互动。

一番观察下来,医生再次告诉洋洋妈,她的女儿并不是自闭症,因为孩子跟医生一来一往的互动都是非常准确和及时。对于洋洋妈提出的孩子反应不及时的问题,医生则认为和妈妈的语速过快有关。

两次诊断后,洋洋妈已经基本相信孩子不是自闭症了,可她仍然觉得孩子运动方面发育落后。随后,洋洋妈也针对孩子运动方面落后的问题做了一些训练。

与此同时,兴趣班的老师也跟洋洋妈说,孩子可能不是学霸,但绝对不差;幼儿园带过女儿一段时间的教学主任,也很明确地告诉洋洋妈,她的女儿绝对不是特殊需要孩子。

女儿5岁时,洋洋妈带着她去儿保科做了最后一次检查:脑电图、核磁共振、听视觉、智力水平测试等项目都做了。

结果显示,孩子智力水平中等,听视觉、大脑也没有异常。

知道女儿没什么问题,只是运动能力发育相对缓慢,洋洋妈放下心来,但依然小心翼翼地关注着女儿的成长,关注着她的表现,很早就开始花费大量心力锻炼女儿的阅读、运动能力等等,即便后来,2014年,她跟丈夫又添了老二洋洋。

PS:洋洋妈的恐慌不是个例,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自闭症的宣传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会特别关注孩子和自闭症相关的一些表现,也有很多家长常常疑惑:

孩子到底是发育迟缓,还是自闭症?孩子发育迟缓会有哪些可能原因,家长应该如何对待?


02

相差5岁,老大和老二,

到底谁是自闭症?

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儿的成长证明了过去对自闭症的担忧可能只是虚惊一场。洋洋妈说,“之前精心的陪伴和教育可能也对她的成长有所帮助。”

现在,大女儿就是个普通小朋友,贪玩、爱摆弄自己的小东西,成绩抓一下就很不错,放手了就中等,整天叽叽喳喳,爱和同学们玩,喜欢听人家开玩笑......

而相比女儿小时候,小了5岁的弟弟跟人的情感互动似乎好得多,精细动作、平衡能力也很好,尽管他也有一些发育异常的表现,比如只喜欢自己玩游戏,一出门就乱跑.....

想到此前几年的经历,洋洋妈告诫自己不必过于敏感,不要再重复走上给孩子贴标签的道路。

谁曾想到,当洋洋进入了姐姐曾就读并顺利毕业的幼儿园,老师却很委婉地提出来,洋洋有些不同,建议洋洋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看。

妈妈带着洋洋去了当地一家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后,便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3岁半的洋洋被医生诊断为自闭症。

“我当时觉得他可能能力有落后,但没想过是自闭症,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医生诊断完后,洋洋妈马上买了几本医生推荐的书,第一本就是邹小兵教授的《与你同行》,“看完心就凉了半截,开篇第一个案例和洋洋一模一样。”

短短几年,阴差阳错,他们的小家就因为“自闭症”这三个字历经波折。在洋洋妈的内心深处,自责、痛苦的情绪被刻意掩盖起来,“我会觉得,因为过度关注女儿的成长忽略了老二。”

即便跟最亲近的丈夫,她依然会有所保留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心理学上说,这是人对自我保护的一种本能反应。

前段时间,洋洋妈恰巧看到了大米和小米面向家长的一篇征文信息,鼓起勇气,她决定把这一路来的波折、经历写成文字发表出来。

在跟大米和小米编辑通话时,洋洋妈几度哽咽,她努力想做好一个妈妈,却带着孩子们走了不少弯路。编辑对她的安慰是,“我们都是第一次做妈妈,即便回到过去,不论是你,还是谁,都不一定能做得更好,而现在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现在,就让我们在洋洋妈的来稿中,看看洋洋妈在洋洋被诊断后的经历,以及看看,作为一个新家长,她是怎么做的?


我在做一个梦

曾经,我觉得自己不需要做梦。儿女双全,夫妻恩爱,孩子爸爸的工作虽辛苦却也顺风顺水,收入随之水涨船高,日子有小磕绊,没有大烦恼,他为了家庭努力工作早出晚归不辞辛劳,我为了家庭承担家务陪伴教育无怨无悔甘之如饴。平淡幸福就在,何须去向梦里寻找呢?

如果生活一直这样该多好?可惜没有如果。随着洋宝的长大,慢慢地,他似乎不那么活泼了,不爱和小朋友玩了,到了外面疯跑怎么也拉不住了……我有点慌了,但努力说服自己,姐姐小时候也这样啊,后来不也好好的吗?

直到幼儿园入园,我还心存一丝侥幸,也许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就好起来了……

然而,仍旧是疯跑、不合作、自言自语……我没有等到洋宝好起来,却等到了发育行为科的一纸诊断证明——孤独症。

马上两年过去了,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那时每天晚上的梦。梦里,洋宝又像小时候那样活泼那样爱笑了;拉着姐姐的手,说“姐姐你看”;撒娇的奶音边跑边喊 “奶奶来抱抱”……梦就是梦,只能骤来骤逝,倏地天亮,就那么消散了。

梦在晚上,现实在白天。

在路人或诧异不解或略带玩味的眼神中,我努力地将挣扎的洋宝每天带去幼儿园,有时抱、有时背、有时拖,往往是三分钟的路,挣扎二十分钟才能走到。下午在努力寻找的机构里上课,一次次大哭的洋宝,让我和他同时几近崩溃。

直到曾经相熟的幼儿园教学主任约我谈话,我预感到了即将面临的谈话内容,也真的想过退缩,但作为妈妈我不能。

推开门之前,我鼓起勇气手却不争气地发抖,因为我知道,推开之后,眼前也许就会是另一个世界。

的确,这扇门,成为了我和过去的一个分割线。

善良热情的教学主任,给我推荐了一个非常好的康复机构,原本需要排队而且特别难进,她特地帮我联系同学,让洋宝能够尽早进入机构训练。她说特意找到我,只是担心孩子被耽误。

也就是在这里,我以为对我们关闭的那扇门,悄悄开了一扇透着温暖的窗。

在机构里,我看到有那么多和洋宝一样的小朋友,他们并不都是沉默不语,他们的眼里也会闪着光,他们就是和洋宝一样,一个个单纯可爱的小人儿啊!这个群体,远没有标签上和我潜意识里认为的那么可怕。 

更为重要的是,我有幸结识了这些可爱小人儿们的家长,有少女感依然的离异妈妈,有一力承担孩子训练教育且能乘风破浪的奶奶,还有那么多温柔善良一如既往爱着孩子的爸爸妈妈。他们有的已经在康复路上奔波数年,有的已是辗转大半个中国寻求过权威建议,还有的如我一样,是刚刚进入这个群体的新家长。

“孤独症小朋友家长”这一身份,在外或许会让你些许难堪甚至下意识想要掩饰,但在这个开放包容的环境中,却是我们敞开心扉的天然催化剂。我们无话不谈,所有曾经的尴尬、不被人理解的苦闷、因孩子行为遭遇白眼的难过,都可以毫无顾忌的拿来分享,短短几周时间之内,我们便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而我也终于感觉自己不再是踯躅于人群中的孤独个体,除了家人之外,在这茫茫社会之中,也有我们温暖的心灵依靠,如溺水之人遇到浮木一般,我也找到了久违的归属感。

 

洋宝经历了磨合期之后开始适应了融合园的训练与生活,我的担忧恐惧也在磨合期中告一段落。接受了针对性的个性化专业训练,洋宝问题行为有所减少,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

然而我始终认为,我最大的收获不在于此,而是在于,那么多在各种困境中仍不放弃,于艰难中笑对生活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用最甜的笑,去品尝这养育路上最苦的糖,正是他们,给了我莫大的勇气。

知其所以来很难,而知其往何处去更难,从这些小人儿身上,我知道了洋宝可能会面临的苦,可能会走的路。未知和不解,曾经给自己制造了最大的恐慌与焦虑。洋宝以后还有很慢很慢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已经跨过了最难的那条,就是我心里的路。

最近几天,我又开始做梦了,梦到乘风破浪奶奶化上淡淡的美妆;梦到少女感妈妈美丽的婚礼;梦到我们每个可爱小人儿都有个别辅导能自如地进入普校读书;梦到每个妈妈都能无顾忌的与路人介绍,这个小人儿很可爱,就是有点与众不同的特质,对就是孤独症……


从我个人的经历出发,我想给新家长们几条如何走出心理困境的建议:

1、不猜测不盲目,寻求专业诊断与评估;

2、向专业教育工作者寻求帮助;

3、尽快去正规机构做康复训练;

4、与其他康复家庭沟通互助。


END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深圳市复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部)
机构简称:大米和小米
成立时间:2014年10月27日
区     域 :广东深圳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地板时光 | 融合课程
最新文章
1假如你有一个自闭症儿子,请不要对他说这些话
2985博士妈:儿子确诊重度自闭症4年,但我过得很快乐
3女儿班上有个特殊孩子,家长纷纷不满,我偷偷做了这件事!

作者专栏sign up

郭海军
郭海军
人物性质:机构督导 | 机构管理 | 行为分析师
所属单位:深圳智源教育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督导 | 机构管理 | 行为分析师
区     域 :广东深圳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连锁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志愿者走进启点特殊儿童教育学校开展关爱特殊儿童公益活动
2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2023年度残联救助活动开始报名
3昆明空港经济区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宣传活动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