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双减”背景下戏曲深入“五育融合” 教育体系的价值及策略

“双减”背景下戏曲深入“五育融合” 教育体系的价值及策略

  • 2023-09-08 20:15:51
  • 2.1K次
来   源:
作   者:
摘   要:“五育融合”并非“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简单加和,而是贯穿教育始终的综合运用和相互渗透。戏曲教育不仅要求教师“五育全能”,而且要求教师必须挖掘“五育”资源。学生在聆听、观看、学唱甚至粉墨登场的过程中,对故事剧情的了解、对人物内心的揣测、对身段的练习、对唱腔的消化理解、对台前幕后一整套工作体系的接触,更是“五育”的自然渗透,直接促进了“五育融合”。
关键词:辅助,融合教育,协调发展

□文/贾源


“五育”并举是新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后,课后服务的种类、时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利用课后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力争“五育融合”,成为当前重要的努力方向。
中国戏曲具有厚重的文化内蕴、鲜明的民族风格以及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传播载体。戏曲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更好地促进“五育融合”教育,理应在当今提倡“五育”并举的基础教育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利用戏曲强大的教育力量,推动“五育融合”教育体系建设,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学校应抓住“双减”和“双增”的机遇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重塑学校课程安排,注重师资培养,加大物质、资金投入和扩大合作交流。


一、“五育融合”与“双减”背景


“五育融合”教育体系是“五育并举”深入发展的产物,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教育者通过体系和机制创新,立足实际情况,使“五育”协调发展,达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以上海市金山区山阳中学为例,其架构了“以艺育德、以艺启智、以艺培能、以艺促美、以艺养心”的教学体系(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3期,第7-16页)。通过这一案例,我们看到艺术在“五育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北京各中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包括校本课程、体育活动、艺术社团、科技社团、益智社团、答疑辅导、爱心辅导、自习等。但由于艺术类社团门槛高、难度大,校内的社团不能很好地兼顾普及艺术、提高能力的功能。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的课后服务从内容到时长都有了新的变化,增加的音、体、美教育和教培将会取代原有过重的文化课,艺术类课程成为“刚需”,为学校艺术活动的发展、实施提供了新的保障。艺术类课后服务的变化,为传统戏曲回归中小学创造了积极条件,为戏曲助力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传统戏曲时代化、大众化的守正创新,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的模式框架,对少年儿童成长成才有着积极影响。在“双减”背景下深入课后服务,深入“五育融合”教育体系,戏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双减”政策的实施和倡导的美育教育,正是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实践,也是深度挖掘戏曲教育价值的宝贵契机。


二、戏曲深入“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价值


“五育融合”并非“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简单加和,而是贯穿教育始终的综合运用和相互渗透。戏曲教育不仅要求教师“五育全能”,而且要求教师必须挖掘“五育”资源。学生在聆听、观看、学唱甚至粉墨登场的过程中,对故事剧情的了解、对人物内心的揣测、对身段的练习、对唱腔的消化理解、对台前幕后一整套工作体系的接触,更是“五育”的自然渗透,直接促进了“五育融合”。


1 .道德教育力量

戏曲蕴含着强大的道德教育力量,能使正确的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说书唱戏劝人方”,《广雅》云:“方,大也,正也。”这里的“方”是一种教化,一种道德规范,道德教化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维度,那些永不褪色的宝贵传统价值仍闪烁在戏曲中。
戏曲艺术的本质是以表演形式推进故事发展,并在故事当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和价值观(周乐:《浅谈戏曲艺术与校园德育的交融》,《戏剧之家》2021年25期,第41-42页)。例如忠心不改、坚守理想的苏武,反抗压迫、控诉暴政的孟姜女,精忠报国、不惧牺牲的岳飞等。
优秀的戏曲作品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之大成,在很大程度上覆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甚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丰富内容,对于青年一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孙伟、冯磊:《论戏曲艺术与校园德育的交融》,《高校教育管理》2012年3期,第27-31页)。
当学生观看剧目时,会不由自主融入剧情中,与剧中人物产生共情。当学生作为“票友”学唱甚至登台演出过程中,便内含着对“未曾学艺先学礼”公序良俗的继承,传统艺术所具有的真善美,在其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德育作用。学生了解、学习戏曲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如何对待师长、如何对待搭档、如何对待舞美乐队老师,都是千百年来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宝贵经验,对于加速学生的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2.文化教育力量

戏曲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能够对课程内容做衔接和补充,让学生快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堪称传统文化的智育课。戏曲诞生于唐宋时期,将晦涩难懂的历史典故、纲常伦理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以展现,克服了民众教化过程中由于识字率低所带来的困难,是古人智慧的高度凝结。以传统京剧《群英会》为例,诸葛亮的念白:“你不来救我则个”的“则个”,是宋元时期形成的具有强大表现力的语气助词,目前除宋元古籍外,唯有戏曲还保留此类表述,可谓文本活化石。
戏曲能够通过简短的故事、精彩的表演对历史典故进行生动还原。同样以《群英会》为例,在“对火字”中,诸葛亮、周瑜、鲁肃三位人物,在舞台上仅凭各自不同的笑声,就分别展现了胸有成竹、暗藏杀机和诚实憨厚的不同特点。


3.健康教育力量

戏曲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对学习者的身体韧性、肢体协调、形体塑造、体能训练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戏曲表演当中的许多动作,肢体运动幅度较大,对于关节灵活性的提高起到很大的辅助效用(卢红梅:《体育养生与戏曲艺术交融的探索与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5期,第60-61页、第65页)。以戏曲为核心的锻炼形式,能对身体素质起到综合发展的作用。
“双减”后,学校增加的训练时间和强度,保证了每周定期的训练质量。戏曲中的“山膀”“圆场”“鹞子翻身”“飞脚”等动作,对于腿部、臀部、腰部、腹部、胸部、肩部、手臂部肌肉群具有极佳训练效果,能够增强肌肉力量、强化肌肉记忆。这样的训练能够及时有效抓住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对于一个人整体形象、气质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


4.审美教育力量

戏曲经过高度提炼后,在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引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刘玲华:《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5日8版)。当前的语文教学,对于汉字的音乐性强调不多。而戏曲要求“字正腔圆”、依字行腔,按照每一个汉字的声母、韵母分解演唱。当剧中人物情至深处,唱腔或高亢明亮,或婉转低回,以腔传情,扣人心弦,极富音乐性。例如《苏武牧羊》中“叹苏武身困在沙漠苦海”的“海”,要依据声母“h”和韵母“ai”依次发声,最终以韵尾“i”结束。汉字发音呈枣核状,有利于学生对汉字音乐性的直观感受。


5.劳动教育力量

随着劳动教育近年来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戏曲的劳动教育力量也越发值得深入挖掘。戏曲有诸多歌颂劳动者的典型剧目,诸如《双推磨》《刘海砍樵》等。学生在观看剧目的同时,从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中受到启发,感受劳动美,崇尚奋斗精神。
戏曲的劳动教育价值不仅表现在前台,也体现在幕后。当学生学唱甚至粉墨登场时,排练阶段要到排练厅自主布置场地、相互协作配合;演出前要搬运道具,接送指导教师、乐队教师;演出过程中要有专人催场、播放音乐和字幕等等。这些具体劳动,学生必须亲力亲为,磨炼了意志品质,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在教育领域的独特优势,都是深入“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宝贵财富。


三、戏曲深入“五育融合”教育体系的策略


目前,戏曲深入“五育融合”教育体系还存在兴趣关、课程关、师资关、物资关、合作关等五大难关。


1.兴趣关

发挥“五育”教育体系的功效,需要学生的参与,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传承戏曲艺术时,学校要注重以兴趣为导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想发挥戏曲艺术独特的价值,就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做到爱听、爱看、爱唱。但戏曲的高门槛导致了“听不懂、坐不住、唱不了”等问题。戏曲大部分采用方言土语,同时还掺杂了现代人不太使用的俏皮话等等。以京剧京白为例,《四郎探母》中的“骆驼打哈哧”“纺丝调面儿”、《红鬃烈马》中的“麻绳潲水”等,与现代社会相“脱节”。由于诸如此类等情况,很多观众不能准确理解句意和剧情,何谈提升兴趣?但同时,这些“壁垒”恰恰是戏曲的独特之处,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不仅是对课本的补充延伸,更是深入学习戏曲的重要渠道。
部分学校针对学生兴趣,围绕优秀传统故事、当地名人、儿童生活趣事等开发了大量新编儿童戏曲。如京剧《寒号鸟》、越剧《早读》等等,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国戏曲学院开发的“戏曲广播操”结合戏曲元素,降低了了解戏曲的门槛,是推广戏曲的新尝试。
当前流行的戏曲风歌曲,如《赤伶》《关山酒》《广寒宫》等,对听众了解戏曲有很大动能。但大部分“戏歌”与原汁原味的戏曲相去较远,不能打上“戏曲文化”的标签。究其原因,往往因为专业人员的缺位。而《武家坡2021》,由专业戏曲演员、网络名人“龙猛寺宽度”创作,曲风贴合戏曲规范、旋律悦耳动听,因此广为流传,甚至在不少中小学生中传唱。这些歌曲,如学校能及时加以引导,不仅会使学生对戏曲更感兴趣,也能拉近师生的关系。
还可打通课前、课中、课后藩篱,在课后服务中开展争章活动,开发“校园传承人”“国粹小先锋”奖章等。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戏曲魅力,充分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综合素养。


2.课程关

课程不受重视、开发不到位、授课形式单一、受空间限制等,是戏曲在课程方面的主要难题。由于部分学校没有意识到戏曲在“五育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加之历史传统、学生情况等因素,导致戏曲类课程难以开展或开发不到位。部分已经开展戏曲类课程的学校,采用枯燥单一的“讲授”方式,导致戏曲课变成了“故事课”,戏曲独特的教育功能不能完全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适得其反。又由于戏曲课程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在课程开展方面较为受限。
学校要重视课程建设,有培育戏曲课程的土壤。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围绕戏曲元素,开发校本课程、综合课程,在部分文体活动中增加戏曲体验课程,增加小组活动、课后综合实践活动等。
同时,学校要善于利用、开发隐性教育资源,打造戏曲墙或传统文化角,开发校园文创。通过显性和隐性课程,提升学生对戏曲的了解,塑造校园文化。部分学者提出将教室变为“小剧场”,支持学生从幕后走到台前,真正实现“同台竞艺”,争做“校园艺术家”。
还可结合“互联网+”等新手段,开发线上学习、展示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展现中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新追捧。这些举措有利于戏曲课程建设,通过情景化模式,激发少年儿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朴素情感。


3.师资关

“术业有专攻”,对于戏曲课程而言更是如此。但戏曲课程中存在着“内行缺位”“半内行专业不精”“外行领导内行”等问题。部分学校请音乐教师代授戏曲课程,而音乐教师往往缺乏专业培训或自身对于戏曲缺少兴趣和了解,导致戏曲课程难以开展。部分对戏曲感兴趣或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对于戏曲“一知半解”。此类教学往往存在诸多错误,例如将孙权图片错误解释为曹操、误将影视妆理解为花旦妆、误将歌曲理解为戏曲等。
目前在部分地区戏曲已经逐渐成为音乐教师的必修课,但仍然不够广泛,教师兴趣不足、课程深度广度不够、专业性不强依旧是师资培养的主要问题。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建议学校进一步提高音乐老师的戏曲专业程度,增加专业性培养,进入专业院团、戏曲学校学习相关知识。


4.物资关

戏曲的程式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部分服装、道具等,这些服装、道具是学生学习京剧、进行角色扮演所不可或缺的,对于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够提升他们对戏曲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参与度,是戏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服装、道具的资金来源,“京剧进校园”等活动、各类文化基金、相关赞助、教委相关项目,都为完善戏曲物资提供了部分帮助。同时,上级单位对于“双减”后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也有相应资金支持。在分配款项时,学校可以加大对艺术类社团的扶持力度,支持购买学习、训练需要的服装、道具。
需要哪些道具、如何使用、如何存放等,这些问题易被忽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可避免,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例如椅子高度是否适合学生,褶子、蟒、靠如何叠,水纱如何存放才能不影响二次使用等,这些难题都需要在解决“师资关”的基础上咨询专业人士,切忌“想当然”。


5.合作关

戏曲深入“五育融合”教育,必须要有专业院团、专业人士的参与,重视专业演员,与专业院团开展合作交流,才能将戏曲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同时,学校要信任专业人士,在剧目选择、表演呈现、内容安排上,要给予专业人士相应的决策权。
中小学在开展戏曲课后服务时,要深入挖掘“京剧进校园”等品牌活动的能量,与各地专业院团形成深层次、多方面的合作,包括中小学师资培养、观看专业剧团演出、邀请少年儿童演出等,戏曲内行和教育内行深度合作,真正发挥戏曲的“五育”力量。
戏曲深入“五育融合”教育体系,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双减”之后,教育者要在“双增”上大力开发“五育融合”教育体系,利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积极因素,真正让学生学习优秀文化、传承优秀文化。让戏曲成为文化名片,更作为一种教育力量,传到下一代手中。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北京小蜗牛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北京小蜗牛
成立时间:2021年12月15日
区     域 :北京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融合课程 | 小组课
最新文章
1《长安三万里》中高适有阅读障碍,克服后实现逆袭!
2个性化服务流程:北京小蜗牛中心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
3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北京小蜗牛怎么样?

作者专栏sign up

杜兵
杜兵

朝阳区

人物性质:机构特教
所属单位:北京小蜗牛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特教
区     域 :北京朝阳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邵阳市新邵县县残联为特殊儿童举办六一公益活动
2自闭症训练中的社交进步困境及应对策略
3培养自闭症儿童应对能力:从被动应名到主动应名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