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自闭症轩轩昨天经过测评,是轻中度了

来   源:北京ALSOLIFE(昌平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轩轩确诊自闭症后,我们一家人达成共识:不要再纠结过去,更重要的是眼下和未来怎么办?为了等我,他每次都会在门口坐好几个小时,这也跟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有关,非常专注。2015年,轩轩又确诊为地中海贫血,我们对自闭症已完全接受了。
关键词:自闭症,认知,辅助,刻板行为,康复训练,生活自理,脑瘫,自闭症孩子,认知能力,语言康复


轩轩爸爸昨日分享的好消息,让人振奋。

我该辞职带娃吗?孩子的康复路线如何规划?语言怎么教?普校和特校咋选择?兴趣爱好如何培养?时常崩溃,家长情绪怎么调节……

ALSO新一季微课,我们迎来了抖音网红“自闭症轩轩”的爸爸。秋爸和轩爸两位老家长连麦对谈,说的都是以上大家关心的话题。轩轩一家人可以说是ALSO理念的自然贯彻者。

今天的训练必包含未来的需求;未来的目标必在今天得以练习。如何规划小龄儿童的干预重点,从而避免当下小龄儿童重蹈当年小龄儿童的覆辙,使大多数孩子获得一个可观、可期的预后,真正解除自闭症人士不能独立生活的后顾之忧,这是很多家长和从业者关心的问题。

作为一名重度自闭症,同时还患有脑瘫、癫痫、地中海贫血的孩子,15岁的轩轩走过了小龄阶段所有的坎,正在迈向成人。听完轩轩爸爸的分享,我们对三四年后成年的轩轩充满了信心和期望。轩轩爸爸的肺腑之言也值得我们一听再听。

轩轩确诊后如何进行家庭分工?为什么爸爸后期又要辞职带孩子?

轩轩确诊自闭症后,我们一家人达成共识:不要再纠结过去,更重要的是眼下和未来怎么办?

很快地,在轩轩一岁多时,我们就马不停蹄把他送进了机构,一康复就是5年。其间,通过一次家庭会议,我们确定了分工:当时我跟爱人工资都不高,考虑到长远花费,奶奶主动承担起照顾轩轩的重任,我和妈妈把经济支撑起来,这是很无奈但最现实的选择。

奶奶特别辛苦。只要放学回家,她会把机构学的知识挨个给轩轩在生活中尝试一遍。这对老人来讲是很困难的,她要消化理解老师的内容才能教轩轩,这需要时间。

奶奶一直带了轩轩10年,是康复路上的最大功臣,直到2019年我辞掉工作,成为全职爸爸。

为什么辞职?

轩轩没出生前,我在重庆跨城工作,一个月回家几次团聚。2015年,轩轩8岁,我开始有辞职的想法,并为回归家庭做具体准备,陆续结束手上的工作。

是轩轩推动我做出了这个决定。

每次从重庆回家前,我都提前告诉轩轩和妈妈什么时候到家。每次一推开家门,我都发现,轩轩一定坐在门口,准备好的拖鞋就放在一边。为了等我,他每次都会在门口坐好几个小时,这也跟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有关,非常专注。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己在轩轩心中的分量,也发现了情感刺激对孩子的重要性。

后来,成都到重庆开通高铁。我开始坚持每个礼拜五下班后坐高铁回家,星期一早上坐第一班高铁回重庆。那时到家都晚上11:00了,轩轩仍然会等我。

他的感情在见到我的一瞬间完全爆发,把我的头掰过去掰过来仔细看,像看西洋景似的,陌生又亲切。周末晚上我会跟他说:“爸爸明天要去工作,挣钱给你交学费。”他会模模糊糊把这句话重复一遍。

这种情况下,我开始思考,怎么对轩轩进行深度陪伴,最终在2019年做出辞职的决定。那时轩轩11岁了,青春期要来了,作为父亲,我应该要介入了。

辞职时,经过跟妈妈商量、测算,照现在这种模式生活,妈妈一个人工作的话,我们能维持5年。这5年我要做的是,尽全力帮助轩轩提升能力,5年后重返职场。

有人问我,家庭失去重要的经济来源不慌吗?只能说,这些年在经济上,我们是入不敷出的,一直在吃老本。但没办法,孩子更重要。

也有人好奇,为什么是我带孩子而不是妈妈?

我觉得妈妈母性非常强,更适合教孩子生活类的技能,真正让孩子成长、进入社会,父亲的角色非常重要。

这并不是说妈妈不参与孩子的康复,结婚至今,我俩一直比较融洽,为了孩子,愿意互相妥协,相互之间不要总那么强势。平时谈论最多的也是孩子,也有过争论。我不反对争论,争论让我们能深刻分析给轩轩选的路是否正确,能持续多久。

轩轩是重度,但康复效果这么好,如何给孩子制定干预计划?

康复头几年,轩轩能力还非常差,尤其是认知能力;想让他看你,简直是天方夜谭。

现在,通过整个家庭通过努力,我们总结出一些适合轩轩的康复方法,自身状态也在不断调整、妥协。其实,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不断妥协的过程。

2015年,轩轩又确诊为地中海贫血,我们对自闭症已完全接受了。最担心的还是地中海贫血,他的肝功、肾功很容易出问题,每次住院医生都要求他输血,我们就通过锻炼、补充营养品,不断提高他的免疫能力,现在对孩子最大的期待就是健康生活。

轩轩早上6:40起床,然后会拿着瑜伽垫,把我布置的康复训练挨个做完,大约半小时,这个习惯已坚持了两三年,之前还需要我督促,现在自己就去做了。

然后是洗漱、早餐,早餐后腾出15~20分钟练琴,8:15准时出门上学。

出门前这段时间可以训练很多内容,比如盛饭,起初他一到桌子上就来端我们的碗,但我们不给,大家各自盛自己的饭,这是求生本能,自己喂饱自己。

中午12:20,我准时接他回家,吃饭、午休,下午继续学习。课余时间,轩轩投入时间比较多的两项重头活动是弹钢琴和游泳。

像奶奶所说的,我们是5年一个大计划,还有年计划、季度计划,依次进行,哪怕有些目标在这一阶段达不到,我会把目标移到下个计划中,继续进行。

变化需要不断累积。我以前也希望孩子很快发生变化,“我的孩子怎么可能呢?他总有奇迹发生的呀!”现在回想起来,是我们以前的努力才奠定了今天轩轩肉眼可见的康复成果。所以,基础搭建是非常重要的,而不要着眼于眼前一定要让孩子发生变化。

20岁之前,我对轩轩的康复目标是,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20岁之后的事情,可能随着轩轩的康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计划得越多,后期变化得越快。

谱系家长们有一个终极目标,让孩子将来独立生活,我也一样,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会反推回来,知道我20岁之前要干嘛?20岁之前为达到这个目标,再推回来,10岁时要干嘛,我是这样分析、倒推的。

深度陪伴/情感刺激怎么做?

情感刺激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有目的、有意识地激发孩子的某种情感,能使之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从而达到传达信息、吸引注意的目的。比如上文说到的,我在异地工作回家时,孩子的激动表现。

深度陪伴就是在和孩子的共处中,表达对他的尊重、欣赏和认可。我们一定要非常细心地去观察了解、陪伴、尊重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改变的是谁?家长!

陪伴孩子时,哪怕你一句话不说,什么都不干,就在他旁边晃悠,说不定他的反应也会让你产生一些新的理解。

当陪伴够多的时候,你自然而然会知道孩子在某个阶段需要什么,感觉到孩子对你的情感依赖,他一个眼神、动作,就知道他要什么、怎么辅助他,这个得落实到家长的身体力行上。

有些家长感叹,太难了,告诉大家,只要稳得住就是胜利。谱系孩子很容易“退化”,就是康复过程没有可持续的原因。量化够了,所有的坚持就不叫坚持了,叫习惯——坚持的量达到了就是习惯。

去年8月27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陪伴、坚持带来的质变。

当天午休,我跟轩轩在各自的房间休息。模模糊糊中,我被关门的声音惊醒,一下子蹿了起了——家里只有我和轩轩,有关门声肯定不对劲。跑出来,发现轩轩在换鞋子,不确定是要出去还是刚回来。

“轩轩你干嘛?”我问他。

他指着客厅的垃圾桶,说了三个字:“扔垃圾!”

哇!我发现垃圾桶已经空了,他还给我指了一下钥匙盘的钥匙,虽然什么话都没讲,但他想表达的是:“我用钥匙出去了。”

我马上脑补了他倒垃圾的所有画面,发现过去教孩子的单点技能全串联起来了:比如午休后穿衣服起床;垃圾桶满了要拿出去扔掉;出门得带钥匙和门禁卡,戴口罩并换鞋子;扔了垃圾以后不到处乱跑赶紧回家;回来后刷门禁卡,坐电梯知道坐几楼;电梯按钮开门进来,摘口罩、钥匙回归原位;去洗手……这些看着很简单,但所有细节都有逻辑关系,任何一环没有掌握都无法完成这个任务。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细节——他知道起床了!这个能力教了多少年都没教会,但那天中午他是自己醒的,以后就知道自己起床了,这很关键。

这次独立倒垃圾让我备受振奋,我的干预方向是对的,接下来就是我们胆大心细地去尝试其他技能,坐公交、过马路等。

学钢琴、学游泳是为了什么?

学钢琴的初衷不是为了成为音乐家,现在也不是。那为什么学?因为他手指能力太差,经常痉挛、僵硬,钢琴可以练习手指灵活度。

我对轩轩的指法、弹的好坏都不是很在意。大家看视频里好像我经常“指导”轩轩,我其实是在帮他数和弦,他弹一下我数一下,而不是说我懂钢琴。

我不懂,也不想去学,为什么?怕干扰孩子,担心我掌握一点基本知识后,会忍不住指出孩子的错误或不足,那时孩子是什么心情?肯定很受挫。

我跟钢琴老师各有分工,弹得对错归老师管,我只负责接送,回到家后陪伴和欣赏,哪怕错了也没关系。

学钢琴孩子苦,但更苦的是家长。光让轩轩对钢琴产生兴趣我们就花了半年时间,入门后还要花大量时间陪伴、鼓励,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与此道理相同的是学游泳,是为了锻炼他的气息。我家附近就有游泳馆,但我偏偏要带轩轩坐地铁到一小时之外的游泳馆上课,是为了训练自理能力、出行能力,他要学会整理游泳包,自己拿着“绿本子”(残疾人证)坐地铁、过安检,得知道坐多少站,哪一站下,出地铁后怎么过马路等。

现在,他可以独立进游泳馆,换洗完后去找老师,我就在门口等着。以前他换衣服得磨蹭一个小时,我总结了很多方法教他,现在只需要20分钟。这个过程花了半年。

怎么教?类似于教孩子上厕所、刷牙,其实就是辅助递减的过程。

家庭自理小能手轩轩

刚开始全辅助,每天帮他换,然后流程一项项递减,千万别着急。其间可以把刻板行为利用起来,很多内容一旦教会了,再慢慢练习,他就能把所有环节串连起来。

下个阶段,我会让他学习独自从家坐地铁到游泳馆,再返回来。到时安排一个他不认识的人跟着他。只有尝试之后我才知道这项技能他是否掌握了,还差多远。

在实施之前有一点很重要——孩子的能力家长得心里有数。

语言怎么教?

轩轩五六岁时,一些专家、机构老师跟我讲:“努力这么久都没效果,想出语言基本上已不太可能,因为过了最好的阶段。”现在你也能发现,轩轩说话只听得到声音,但看不见他嘴唇的动作。

回想一下,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他的语言,而且还作为重中之重训练。奶奶甚至自制了一些帮助口腔发音的器具,每天练习,为将来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奶奶曾经自制器具,给轩轩做口腔训练。7岁时还没有语言,一度是奶奶最大的遗憾。

去年,我重新启动了轩轩的语言康复。因为感觉他各方面的能力起来了,以前是掰开他的嘴也没办法,他没有说话的欲望。当他有欲望开口表达时,又容易情绪化,这就需要我们去平衡的。怎么平衡?在孩子开心的时候去教他,这是前提。

去年我开展了一项长期工程,给孩子下载了一个练习语言的软件,坐车的时候都让他坚持练习,循环播放,就为了让他开口。

在家里,为了怕扰民,我就带他到车里去,关上窗户谁都听不见。后来我有一个发现,只练开口音——“啊”,使劲吼,吼得越开心越好。这非常有效,太复杂的,他学着也费劲。

孩子的语言跟理解能力有关系,所以要提升理解能力。这很难,有时轩轩状态不好,不听不看,没关系,我们仍然每天教,这个过程我们只做量化,不做具体要求。

从量变到质变,每个孩子的过程都不一样,有的可能需要10年。有时我也坚持不了,但想到轩轩通过我们的努力会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还是得继续,我始终相信:平凡的坚持会给希望带来无限光芒。

特校跟普校的选择?

我也非常希望轩轩能融入到普校,但我知道他的能力在哪儿。还有一点,如果进普校需要我陪读,我可能受不了。

陪读不是考验孩子,而是家长,有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面对这一切。学校里那么多普通孩子,家长很容易受负面情绪影响,我觉得我受不了,也不想把自己搞崩溃。所以最终放弃了普校。

如果特校质量还不错,加上家长引导,孩子将来未必不可以进入一些职业学校。

我希望看到孩子有变化,但同时我又极力降低自己的欲望,降低后,我就很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内心又充满了希望,希望就是从一点一滴中汇聚起来的。而不是我把欲望调得很高后再去实施干预,这样很可能适得其反。

家长情绪管理怎么做?有些家长说,自己甚至无法面对邻居的目光,轩爸为什么能勇敢带孩子走进公众场合?

当我带孩子出门时,我就想好了,是孩子融入社会环境重要,还是面子重要?

刚开始,我也很顾虑那么多人看我,感觉目光能把人淹没掉。但后来就想通了:“我没有在别人家盛饭,没有占用别人的资源,生活是自己的,我需要给提孩子提供融合的氛围,这是爸爸该做的。”

孩子的康复和面对别人目光,完全没有可比性。当我想明白这个事时,一片光明。我带孩子出门,接触不同群体,展现他的真实情况,我在旁边仔细观察,再针对其表现做总结、改进。

谱系孩子本身社交就弱,多带他出去看看,他对外界就习惯了,就不那么好奇了,那时,我们就可以完全带孩子融入社会。

记得有一次,在轩轩出门时遇到一家花圈店,他非得进去看,怎么解释都没用。结果进去了,看看这看看那,我就跟他讲这个是干嘛的。以后再遇到这样的店,他再也不去了。

在家里,我们一定要给孩子融入社会创造机会。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蕴含了无数锻炼机会,在家里把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好了,孩子在公共场合才能更得体。

下一阶段的打算及带孩子的几点心得?

我给轩轩规划的一定是可持续的路线,现在轩轩弹钢琴、游泳,明年我会让他学书法。这三项兴趣坚持下去,到了80岁他都可以做。

为什么是书法?轩轩现在学一样就感兴趣一样,我要选择对他来讲最实用的。他不需要成才,快乐健康地生活就好,将来他一个人的时候不要那么寂寞,所以我把这三项列入长远规划。

轩轩的兴趣爱好非常多,爸爸在为他选择学什么时,都经过细细思量。

怎样把这些兴趣坚持下去?

回到小龄段,就要给孩子养习惯,习惯好了自律性会强很多,有了自律性的孩子,你让他学什么不容易。

养习惯没什么捷径,还是那两个字——坚持,坚持成习惯。

最后,总结几点经验——

1.家长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特别重要。

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细节,发现孩子的优点并进行延伸;利用好孩子的缺点,比如刻板行为。

2.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砸锅卖铁。家都没有了,康复就是水中捞月。

一定要在维持好生活现状的前提下,对孩子做长远规划,调整可用的时间进行深度陪伴,尊重接纳孩子,降低欲望,定好阶段性的康复目标,做好长期坚持的准备,“家长的坚持就是孩子的未来”。

3.坚持家校(机构)共育。

小龄家长刚开始不懂干预,此时一家专业学校(机构)的作用非常明显,孩子可以通过学校(机构)掌握基本技能,再回家泛化。

要承认,不管家长多厉害,家庭环境中都无法给予孩子集体的氛围和感觉。在机构,看上去孩子们相互之间好像不沟通、不交流,但孩子身处一两个人的空间和有10个孩子的空间,概念完全不同,他的感知力会出来,会感受到周围有那么多人,我转过去转过来,哪里有障碍,这是家庭无法给予的。

家长要紧密配合学校(机构),和老师沟通今天教了什么,回去如何引导,这才是我们应该掌握的家校共育技能。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北京阿叟阿巴科技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北京ALSOLIFE
成立时间:2017年02月07日
区     域 :北京昌平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最新文章
1孤独症康复很快进医保,就业、托养也有新政策
2重磅消息:父母和自闭症子女可以同时住进公立养老院了
3两会信号:自闭症领域这些方面可能迎来重大变化

作者专栏sign up

杨勤
杨勤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所属单位:蒲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区     域 :四川成都市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事业单位
热点文章
1如何教自闭症孩子回答这3大类问题:选择、是/否、5W1H
2得主们开个中彩票培训班,怕没有几百几千的学员进来?
3【自闭症书籍】10本ABA训练好书分享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