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高功能与低功能学龄期孤独症儿童共患病研究

高功能与低功能学龄期孤独症儿童共患病研究

  • 2020-02-03 17:00:15
  • 1.5W次
来   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4年11月 第29卷 第11期
作   者:
摘   要:为何孤独症患儿易于共患焦虑障碍,原因尚不清晰,可能孤独症与焦虑障碍存在某些相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或者易感基因。为何高功能孤独症患儿较低功能孤独症患儿更易共患焦虑障碍及广泛焦虑障碍,原因也很复杂,原因之一考虑为高功能孤独症患儿较低功能孤独症患儿有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如上学),情感世界更加丰富,自我意识相对好,而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患儿交往方式与常人不同,沟通交流也存在障碍,因此常常不被同伴理解和接纳,因此出现更多的情绪问题和焦虑障碍。在本研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患儿共患率仅次于焦虑障碍的共患病,也是低功能孤独症患儿最为常见的共患病之一。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孤独症,孤独症儿童,孤独症诊断,孤独症症状,贾美香,社会交往,提示

余明,刘靖,李 雪,贾美香

文章编号:1005 - 2224(2014)11 - 0865 - 06DOI:10.7504/ek2014110616

摘要:目的 了解学龄期高功能与低功能孤独症儿童共患病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2011年9月至2011年11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连续就诊、能够配合检查的62例孤独症儿童,年龄6~16岁、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儿童进行调查和评定。内容包括:一般状况调查、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评定(不能进行韦氏测查者进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比奈测验或图片词汇测验评定)、学龄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K-SADS-PL)评定、儿童总评问卷(C-GAS)评定、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定。结果 高功能孤独症组(IQ≥70)共患病终生共患率 100%(29/29),目前共患率为96.5%(28/29)。低功能孤独症组(IQ<70)共患病终生共患率及目前共患率均为 100%(33/33)。高功能孤独症组终生及目前共患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广泛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的比例高于低功能孤独症组(P均<0.05)。高功能孤独症组精神科用药史、目前上学比例高于低功能孤独症组,自幼发育落后比例低于低功能孤独症组(P均<0.05)。高功能孤独症组CARS得分低于低功能孤独症组,C-GAS得分高于低功能孤独症组(P均<0.05)。结论 共患病在学龄期高功能及低功能孤独症儿童中均非常常见。高功能孤独症患儿较低功能孤独症患儿具有更多的情绪行为障碍、较轻的孤独症症状、更多的精神科用药史,总体功能优于低功能孤独症患儿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高功能;低功能;共患病;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志码:A

Comorbidity in school-aged children with high-functioning and low-functioning autism disorder. Y

U Ming,LIU Jing,LI Xue,JIA Mei-Xiang. 

Pe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Health(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19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of comorbidity in school-aged children with high-functioning andlow-functioning autism disorder.MethodsSixty-two outpatients in Pe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aged6 to 16 years old,meeting the criteria of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visiting the hospital for autism were includ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September 2011 to November2011. They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elf-made general condition questionnaire and Chinese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for Children(WISC). Raven’s Standard Progressive Matrices(SPM),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 and 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PPVT)were performed for patients who could not perform WISC test). Kiddie-Sade-Present andLifetime Version (K-SADS-PL),Child-Global Assessment Scale(C-GAS )and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were also performed.ResultsThe lifetime prevalence and current prevalence of comorbidity in high-function⁃ing autism(HFA)group(IQ≥70)were 100%(29/29)and 96.5%(28/29)respectively. The lifetime prevalence and cur⁃rent prevalence of comorbidity in low-functioning autism(LFA)group(IQ<70)were all 100%(33/33). The lifetimeprevalence and current prevalence of mood disorders,anxiety disorders,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and tic disorders in high-functioning autism group were higherthose of low-functioning autism group(all P<0.05). High-functioning autism group had more psychiatric medicationtaking history and poor development history,higher cur⁃rent percentage of attending school,and lower CARSscore and higher C-GAS score than low-functioning au⁃tism group(all P<0.05).ConclusionComorbidity inschool-aged children with high-functioning andlow-functioning autism disorder are very common. Children with high-functioning autism disorder have more emotionaland behavior disorders,milder symptoms of autism,more psychiatric medication taking history,and higher overall func⁃tion than children with low-functioning autism disorder.

Keywords:child;autism;high function;low function;comorbidity;cross-sectional studie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508)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卫生部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 100191(第一作者现工作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科 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石家庄 050031)通讯作者:刘靖,电子信箱:ljyuch@163.com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病因不明,各种证据支持是一种由多种生物学因素所致的神经发育障碍[1]。儿童孤独症临床表现非常复杂,患儿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2],同时也常伴多动、注意障碍、情绪不稳、冲动攻击等症状。这些伴随症状可能构成某个共患病,与孤独症核心症状一起对患儿预后产生更严重影响。目前,国外研究报道儿童孤独症共患病较常见,90%的患儿至少存在一种共患病[3]。国内吴宝铮等[4]2011 年报道 75.9%孤独症儿童符合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标准。国内余明等[5]2013 年研究报道学龄期儿童孤独症共患病较常见,终生共患率为 100%,目前共患率为 98.4%。但关于不同智力水平孤独症共患病研究很少,国内未见相应研究报道,国外针对高功能及低功能孤独症共患病情况有报道。故本研究旨在调查学龄期高功能与低功能孤独症共患病情况,为孤独症儿童全面诊断及充分治疗奠定基础。


资料与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为 2011 年 9 月至 2011 年 11 月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门诊连续就诊的62例孤独症儿童,符合以下入组标准:年龄6~16周岁;由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专业主任医师根据文献[6]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Ⅳ ,DSM-Ⅳ)确诊为儿童孤独症;能够配合检查;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未遭受过严重应激事件(如虐待或性侵犯等)。本研究通过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研究对象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其中男56例(90.3%),女6例(9.7%);年龄72~192 个月,平均(111.1±36.1)个月;正在上学 33 例(53.2%),未上学29例(46.8%);智力水平:根据智力测试(即韦氏儿童智力测试,不能进行韦氏儿童智力测试的进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或比奈测验、图片词汇测验的评定)结果评定为:智力低下[智商(IQ)<70]33例(53.2%),智力边缘(IQ 70~<90)17 例(27.4%),智力正常(IQ≥90)12 例(19.4%)。参见文献[3]根据 IQ 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功能组(IQ≥70)29 例、低功能组(IQ<70)33 例。高功能组男 27 例、女 2 例;年龄 72~192 个月,平均(117.6 ± 36.9)个 月 ,IQ 值 70~105,平 均(82.1 ±10.6);低功能组男 29 例、女 4 例,年龄 72~190 个月,平均105.4±34.9)个月,IQ 20~66,平均(47.7±10.8)。两组年龄、母亲怀孕时年龄、患儿出生体重、目前身高、目前体重、发现异常年龄、首次就诊年龄、确诊年龄、阳性家族史、剖宫产史、家庭月收入、总治疗费用、曾经在机构训练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高功能组精神科用药史、目前上学比例高于低功能组,自幼发育落后比例低于低功能组(P均<0.05)。见表1。

表1 高功能组与低功能组孤独症儿童一般情况比较

年龄 母亲妊娠时 出生体重 目前身高 目前体重 自幼发育落后 发现异常年龄 首诊年龄(个月) 年龄(岁) (kg) (cm) (kg) [例(%)] (个月) (个月)

高功能组(29例) 117.6±36.9 29.9±4.2 3.3±0.4 142.4±19.5 38.8±16.9 9(31.0) 43.8±30.8 61.6±31.8

低功能组(33例) 105.4±34.9 28.1±4.4 3.2±0.5 132.7±20.2 31.4±12.6 21(63.6) 37.6±17.8 55.4±34.2t

(χ2) 1.33 1.74 0.86 1.94 1.97 (6.37) 0.99 0.74P 0.188 0.088 0.392 0.058 0.054 0.010 0.329 0.463

确诊年龄 阳性家族史 剖宫产史 精神科用药史 家庭月收入 总治疗费用 曾经在机构训练 目前上学(个月) [例(%)] [例(%)] [例(%)] (万元) (万元) [例(%)] [例(%)]

高功能组(29例) 72.7±29.7 9(31.0) 19(65.5) 16(55.2) 1.3±1.8 7.7±18.4 20(71.4) 24(82.8)

低功能组(33例) 66.1±34.9 6(18.2) 17(51.5) 10(30.3) 0.7±0.5 6.9±8.2 21(63.6) 9(27.3)

t(χ2) 0.79 (1.39) (1.24) (3.92) 1.70 0.42 (0.20) (19.09)P 0.432 0.238 0.265 0.048 0.094 0.841 0.518 0.0001 . 

研究工具

1 . 2 . 1 

一般状况调查表 研究者自编,用于调查患儿一般情况,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家族精神病史、母孕期异常史、剖宫产史、服用精神药物史、目前上学与否等。

1 . 2 . 2 

专业量表 (1)学龄儿童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问卷(Schedule for Affective Disorders andSchizophrenia for School Age Children-Present andLifetime Version,Kiddie-Sade-Present and LifetimeVersion,K-SADS-PL)[7]:为半定式诊断工具,用于评定儿童青少年当前和既往是否存在精神障碍,评定依据为 DSM-IV。实施 K-SADS-PL包括:①非定式引导性检查;②筛查;③补充检查完成清单;④适当的诊断补充检查;⑤终身诊断归总清单;⑥儿童总评评定问卷(Child Global AssessmentScale,C-GAS)[8]:用于评估患儿总体功能水平,需进行两次评估,分别评估发病前最佳功能和目前功能水平。该问卷需患儿及其父母同时在场进行评估。已被广泛用于儿童共患各类精神障碍的筛查及诊断。(2)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9]:Schopler等于1980年编制,为儿童孤独症半定式诊断量表,共包括15个项目,采用 1、2、3、4 四级标准评分,每级评分意义依次为:与年龄相当的行为表现、轻度异常、中度异常、严重异常,总分≥30 分诊断为儿童孤独症。(3)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hinese Wechsler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WISC):用于评定智力 ,由 林 传 鼎 与 张 厚 粲 教 授 于 1982 年 主 持 修订[10]。(4)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aven’s StandardProgressive Matrices,SPM,简称瑞文测验):英国心理学家 Raven 于 1938 年编制的非文字智力测验,张厚粲教授于 1985 年主持修订[11],用于评定智力水平。(5)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用于评定智力,由吴天敏教授于1981 年修订[12]。(6)图片词汇测验(Peabody picturevocabulary test,PPVT):上海新华医院修订[13]。通过对图片的指认,评定智力。实施方法:对于符合入组标准儿童,请了解情况的家长填写一般状况调查表,由测查一致性符合研究要求的本文作者对患儿进行 K-SADS-PL、C-GAS、CARS 评定,由测查一致性符合研究要求的心理测查工作人员对患儿进行 WISC 评定。对于不能配合WISC测查患儿,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对患儿进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或比奈测验或图片词汇测验评定。

1 . 3 

统计方法 应用 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 . 1 

高功能组与低功能组共患病发生情况 通过 K-SADS-PL 问卷评定,本组疾病终生共患率为100.0%(62/62),目前共患率为 98.4%(61/62)。高功能组终生共患率 100.0%(29/29),其中 4 例 1 种、5 例 2 种、5 例 3 种、15 例 4 种;目前共患率为 96.5%(28/29),其中1例无共患病、6例1种、5例2种、7例3 种、10 例 4 种。低功能组终生共患率及目前共患率均为100.0%(33/33),其中终生共患病:4例1种、11 例 2 种、6 例 3 种、12 例 4 种;目前共患病:6 例1 种、11 例 2 种、10 例 3 种、6 例 4 种(表 2、3)。

表2 高功能组与低功能组孤独症儿童终生共患率比较

[例(%)]情感障碍 焦虑障碍抑郁 双相 广泛焦虑障碍 分离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 社交恐怖症 单纯恐怖症 强迫障碍

高功能组(29例) 6(20.7%) 1(3.4) 12(41.4) 3(10.3) 1(3.4) 1(3.4) 9(31.0) 16(55.2)

低功能组(33例) 2(6.1%) 0 1(3.0) 1(3.0) 1(3.0) 1(3.0) 8(24.2) 12(36.4)

χ2   2.94 - 12.75 1.37 0.01 0.01 0.36 2.21P 0.086 - 0.000 0.242 0.926 0.926 0.550 0.138

注意缺陷及破坏性行为障碍 未特定的 排泄障碍抽动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 精神病性障碍 遗尿症 遗粪症

高功能组(29例) 22(75.9) 3(10.3) 7(24.1) 8(27.6) 4(13.8) 1(3.4) 7(24.1) 0

低功能组(33例) 17(51.5) 0 1(3.0) 6(18.2) 8(24.2) 5(15.2) 2(6.1) 33(100)

χ2   3.92 - 6.12 7.81 1.01 2.42 4.07 -

P 0.048 - 0.013 0.377 0.299 0.120 0.044 -

注:“-”表示无意义

··867功能组间共患率比较 高功能 孤 独 症 组 终 生 及 目 前 共 患 情 感 障 碍[7 例(24.1%)、6例(20.7%)]、焦虑障碍[28例(96.6%)、23 例(79.3%)];低功能孤独症组终生及目前共患情感障碍[2 例(6.1%)、1(3.0%)]、焦虑障碍[17 例(51.5%)、17(51.5%)]。高功能孤独症组终生及目前共患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广泛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均高于低功能孤独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见表 2、3。

2 . 3 

高功能组与低功能组 CARS 得分及 C-GAS得分比较 高功能孤独症组 CARS 得分低于低功能孤独症组,C-GAS 得分高于低功能孤独症组(P均<0.05),表4。

表4 高功能组与低功能组CARS及C-GAS评分比较(分)目前CARS评分 目前C-GAS评分 既往C-GAS评分

高功能组(29例) 30.0±3.1 66.7±9.7 59.8±13.8

低功能组(33例) 37.3±5.7 47.1±16.2 41.1±17.7

t -6.34 5.88 4.61P 0.000 0.000 0.000

注: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GAS:儿童总评评定问卷

讨论

儿童孤独症是一个临床表现非常复杂的疾病,充分了解和认识其临床表现和特征,对全面诊断和干预该障碍、改善该障碍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均显示儿童孤独症共患病常见[3],共患率高达90%以上;国外还报道,在学龄期(6~15 岁)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少年中,90%至少存在1种共患病,其共患病的排序依次为多动注意缺陷障碍(60%)、精神病性障碍(50%)、对立违抗障碍(30%)、强迫障碍(20%)。但国内尚未见不同功能水平的孤独症儿童共患病的研究报道。故本研究就不同功能水平的孤独症儿童的共患病进行研究,其结果对全面了解该障碍的临床特征、充分干预该障碍具有一定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学龄期高功能及低功能孤独症患儿中,共患病均是常见临床现象。在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患儿中终生共患率为 100.0%(29/29),目前共患率为96.5%(28/29);在学龄期低功能孤独症患儿中终生共患率及目前共患率均为 100.0%(33/33)。该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90%)基本一致[3,14-15]。提示,无论在学龄期高功能或低功能孤独症患儿中,共患病都是一个需要引起特别关注、并及时干预的临床问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在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患儿中,终生共患病共患率顺序依次为:焦虑障碍(96.6%),注意缺陷多动障碍(75.9%),未特定的精神病性障碍(27.6%),情感障碍、抽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均为 24.1%),遗尿症(13.8%),品行障碍(10.3%),遗粪症(3.4%);目前共患病共患率顺序依次为:焦虑障碍(79.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75.9%),未特定的精神病性障碍(27.6%),抽动障碍(24.1%),情 感 障 碍 、对 立 违 抗 障 碍(均 为20.7%),遗尿症(13.8%),遗粪症(3.4%)。在学龄期低功能孤独症患儿中,终生共患病共患率的顺序依次为:精神发育迟滞(100%),焦虑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均为51.5%),遗尿症(24.2%),未特定的精神病性障碍(18.2%),遗粪症(15.2%),抽动障 碍 与 情 感 障 碍(均 为 6.1%),对 立 违 抗 障 碍(3.0%);目前共患病共患率的顺序依次为:精神发育迟滞(100%),焦虑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均

表3 高功能组与低功能组孤独症儿童目前共患率及其比较[例(%)]

情感障碍 未特定的 焦虑障碍抑郁 双相 精神病性障碍 广泛焦虑障碍 分离焦虑障碍 惊恐障碍 单纯恐怖症 强迫障碍

高功能组(29例) 5(17.2) 1(3.4) 8(27.6) 11(37.9) 1(3.4) 0 8(27.6) 16(55.2)

低功能组(33例) 1(3.0) 0 6(18.2) 1(3.0) 1(3.0) 1(3.0) 8(24.2) 12(36.4)

χ2   3.57 - 7.81 12.05 0.01 - 0.09 2.21

P 0.059 - 0.377 0.001 0.926 - 0.764 0.138

注意缺陷及破坏性行为障碍 排泄障碍抽动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品行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 遗尿症 遗粪症

高功能组(29例) 22(75.9) 3(10.3) 6(20.7) 4(13.8) 1(3.4) 7(24.1) 0

低功能组(33例) 17(51.5) 0 1(3.0) 7(21.2) 3(9.1) 2(6.1) 33(100)

χ2   3.92 - 4.81 0.58 0.81 4.07 -

P 0.048 - 0.028 0.445 0.367 0.044 -

注:“-”表示无意义为 

51.5%),遗尿症(21.2%),未特定的精神病性障碍(18.2%),遗粪症(9.1%),抽动障碍(6.1%),情感障碍与对立违抗障碍(均为3.0%)。提示在学龄期高功能和低功能孤独症患儿中,各种共患病均可发生,各种共患病的共患率顺序基本一致。除所有低功能孤独症患儿共患精神发育迟滞外,学期高功能和低功能孤独症患儿最常见的共患病均是焦虑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该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14-15]。本研究结果尚显示,相比较学龄期低功能孤独症患儿,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患儿各种终生及目前共患病中,情感障碍、焦虑障碍、广泛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抽动障碍的共患率显著高于低功能孤独症组(均P<0.05),提示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患儿共患情绪及行为障碍更多。该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16]。在本次研究中,焦虑障碍是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患儿最为常见的共患病,同时也是低功能孤独症患儿最为常见的共患病之一。在高功能孤独症患儿中,各种焦虑障碍的共患率顺序依次为:强迫障碍、广泛焦虑障碍、单纯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分离焦虑障碍。在低功能孤独障碍患儿中,强迫障碍、单纯恐怖症最为常见,广泛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惊恐障碍、分离焦虑障碍共患率相同。上述结果均与既往国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6-18]。一项针对青壮年 Asperger 综合征患者共患病的研究中[16],焦虑障碍共患率为 56%,其中 22%共患社交恐怖症,22%共患广泛焦虑障碍,13%共患惊恐障碍,15%共患广场恐怖症,7%共患强迫症。国外有回顾性研究显示[17],在儿童少年孤独谱系障碍患者中,焦虑是普遍存在的,11%~84%的孤独谱系障碍患儿存在焦虑症状或者焦虑障碍。另外有研究报道在 3 个阿拉伯国家 60 例 6~11 岁平均智商约50的孤独谱系障碍儿童青少年中,58.3%的患儿共患焦虑障碍,各种焦虑障碍的共患率依次为,强迫症(55%),恐怖症(40%),广泛焦虑障碍(10%),分离焦虑障碍(8.3%)[18]。为何孤独症患儿易于共患焦虑障碍,原因尚不清晰,可能孤独症与焦虑障碍存在某些相同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或者易感基因。为何高功能孤独症患儿较低功能孤独症患儿更易共患焦虑障碍及广泛焦虑障碍,原因也很复杂,原因之一考虑为高功能孤独症患儿较低功能孤独症患儿有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如上学),情感世界更加丰富,自我意识相对好,而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患儿交往方式与常人不同,沟通交流也存在障碍,因此常常不被同伴理解和接纳,因此出现更多的情绪问题和焦虑障碍。在本研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患儿共患率仅次于焦虑障碍的共患病,也是低功能孤独症患儿最为常见的共患病之一。该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4%~78%)[19]。但是孤独症可否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同时诊断一直争论不休。根据 DSM-Ⅳ-TR 和 ICD-10 诊断标准,两种疾病不能够做共患病诊断,在两种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均需除外另外一种疾病,但在DSM-Ⅴ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已不再需要除外孤独谱系障碍,故可将孤独谱系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同时做出诊断。而孤独谱系障碍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共病诊断,使得孤独谱系障碍患儿共患的注意缺陷多动症状得以重视,并由此可能得以及时诊断和治疗。为何孤独症患儿易于共患ADHD,原因尚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既往研究显示两种疾病患者均存在执行功能异常[20],神经影像学研究也提示两种疾病患者可能有相似的大脑网络系统[19],可能共享某遗传基因[21]。此外,国外研究显示,高功能孤独谱系障碍患者共患情感障碍比例较高。如一项国外研究显示,在 44 例连续就诊的年龄>12 岁或成人高功能孤独谱系障碍患者中,16例(36.4%)诊断为情感障碍或者存在相关症状,其中 4 例诊断为抑郁障碍,12 例诊断为双相障碍[14];另有国外研究显示,54%高功能孤独症存在抑郁情绪,而低功能孤独症仅42%[15];在另一项针对54例青壮年Asperger综合征患者共患病研究中,70%经历过至少 1 次抑郁发作,50%经历过多次抑郁发作,9%的患者诊断为双相障碍Ⅱ型[16]。尽管本研究结果中高功能孤独症患儿情感障碍共患率低于既往国外研究结果,但是高功能孤独症患儿的情感障碍共患率显著高于低功能孤独症患儿,该结果与国外相应研究相一致[14-16]。为何高功能孤独谱系障碍患者易于共患情感障碍,原因尚不清晰。有学者提出可能由于情感障碍与孤独谱系障碍存在共同的遗传基础[14]。此外,高功能孤独谱系障碍患者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情感世界更加丰富,但其交往方式、沟通交流存在异常,易于在上学等过程中遭遇挫折,而所受挫折可能作为诱发因素诱发患儿情感障碍发作。本研究结果显示,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中24.1%终生及现患抽动障碍,该结果与国外报道相一致[3]。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高功能孤独症组患儿发生抽动障碍的比例显著高于低功能孤独症组,为何如此,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在本研究中,虽然学龄期高功能孤独症患儿共患对立违抗障碍(20.7%)低于国外研究报道(30.0%)[3],但高功能组发生对立违抗障碍显著高于低功能组,其原因需进一步研究探讨。高功能组患儿 CARS 得分低于低功能患儿,C-GAS 得分高于低功能孤独症患儿(P均<0.05),提示高功能组虽然共患情感障碍、焦虑障碍、行为障碍的比例高于低功能,导致其病情更加复杂,但是孤独症整体症状较低功能轻,总体功能较低功能好,如果给予及时干预及治疗,其总体社会功能会更加完善。本研究探讨了学龄期高功能与低功能孤独症的共患病情况,得到了初步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意义,但也存在以下不足:样本量偏少,不能充分地反映高功能及低功能孤独症患儿的共患病情况;使用的方法具有局限性,对于过去患有的共患病采取的是回顾式调查,从而可能使调查结果存在偏倚;未对共患病的治疗进行调查。因此,在未来工作中,应扩大样本量,采取更加客观的共患病诊断方法,进一步跟踪及调查共患病的治疗情况,从而对孤独症的共患病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陶国泰郑毅,宋维村.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社,2008:190-201.

[2] Papadopoulos N,Mc Ginley J,Bruce JT,et al.An investigation of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high functioning autism andAsperser’s disorder using a repetitive Fitts’aiming task[J].Res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2,6(1):286-292.

[3] Herguner S,Motavalli N.Psychiatric comorbidity in children andadolescents with high functioning autism[J].Eur Psychiatry,2009,24(Suppl 1):S795.

[4] 吴宝铮,李雪,刘靖.门诊孤独症患儿感觉统和失调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调查[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3):203-206.

[5] 余明,刘靖,李雪,等.学龄期儿童孤独障碍共患病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46(3):142-146.

[6] First MB,Spitzer RL,Gibbon M,et al.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IV-TR axis I disorders. Research version(SCID-I /NP).Non-patient ed[M].New York:Biometrics Re⁃search,New York State Psychiatric Institute,2001.[7] Kaufman J,Birmaher B,Brent D,et al.Schedule for affective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for school-age children-present andlifetime version(K-SADS-PL):initial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data[J].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1997,36(7):980-988.

[8]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45-148.

[9]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The pediatrician's role in the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in chil⁃dren[J]. Pediatrics,2001,107(5):1221-1226.

[10] 林传鼎,张厚粲.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国修订本测验指导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2.

[11] 张厚粲,王晓平.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手册(中国城市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60.

[12] 吴天敏.中国比奈测验指导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1-90.

[13] 龚中心,郭迪.学前和初小儿童智能筛查—图片词汇测试法[J].心理学报,1984,4:392-401.

[14] Munesue T,Ono Y,Mutoh K,et al.High prevalence of bipolardisorder comorbidity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high-functioning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 preliminarystudy of 44 outpatients[J].J Affect Disord,2008,111(2/3):170-175.

[15] Mayes SD,Calhoun SL,Murray MJ,et al.Anxiety,depression,and irritabilit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relative to other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and typical development[J].Res AutismSpectrum Disorders,2011,5(1):474-485.

[16] Lugnegard T,Hallerback MU,Gillberg C.Psychiatric comorbid⁃ity in young adults with a clinical diagnosis of Asperger syn⁃drome[J].Res Dev Disabil,2011,32(5):1910-1917.

[17] White SW,Oswald D,Ollendick T,et al.Anxiety in childrenand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Clin Psy⁃chol Rev,2009,29(3):216-229.

[18] Amr M,Raddad D,El-Mehesh F,et al.Comorbid psychiatricdisorders in Arab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Res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2012,6(1):240-248.

[19] Gargaro BA,Rinehart NJ,Bradshaw JL,et al.Autism and AD⁃HD:how far have we come in the comorbidity debate?[J].Neu⁃rosci Biobehav Rev,2011,35(5):1081-1088.

[20] Rommelse NN,Geurts HM,Franke B,et al.A review on cogni⁃tive and brain endophenotypes that may be common in autismspectrum disorder an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nd facilitate the search for pleiotropic genes[J].NeurosciBiobehav Rev,2011,35(6):1363-1396.

[21] Rommelse NN,Franke B,Geurts HM,et al.Shared heritabilityof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J].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10,19(3):281-295.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北京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机构简称: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成立时间:1942年01月01日
区     域 :北京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 科研学术机构 | 事业单位
优势课程:学术科研 | 评估诊断 | 能力评估
最新文章
1贾美香:不同的年龄段,家长如何帮助孤独症儿童?
2郭延庆谈《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怎么读:怎样“开卷”,才能“有益”
3郭延庆《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第二版自序

作者专栏sign up

刘靖
刘靖

海淀区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所属单位:北京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区     域 :北京海淀区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科研学术机构| 事业单位
热点文章
1英国自闭症女孩在医疗中心,被当做“狗”关着?
2湖南张家界市孤独症/语言训练/多动症儿童康复中心
3研究者系统检索并筛选出30篇单一被试研究元分析文献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