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结合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中早期干预效果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结合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中早期干预效果

  • 2023-04-03 19:11:44
  • 2.2K次
来   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2年6月第30卷第6期
作   者:
摘   要:儿童运动发育迟缓,通常用于描述儿童运动功能的落后,达不到该儿童正常发育里程碑所需的内容[1]。其多以明显的运动发育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如抬头、独坐、行走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患儿可伴有姿势、反射及肌张力等其他异常症状。引起小儿运动发育迟缓的病因很多且发病机制复杂,其中主要因素包括脑发育不完全、宫内缺氧和窒息、后天营养不良等
关键词:精细运动,儿童早期干预,发育迟缓,康复中心,特殊儿童

周峰,蒋黎艳,高萍萍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结合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中的早期干预效果,为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康复中心收治确诊为运动发育迟缓且符合标准的患儿101例,按不同训练方案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早期运动干预训练。根据PDMS-2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在常规早期干预训练下进行相应Peabody配套运动训练,而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早期干预训练。训练1个疗程后采用PDMS-2对两组患儿的运动能力进行再次评估,比较两组的运动评估结果。结果干预前干预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总体运动商(TMQ)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评估显示干预组患儿较治疗前GMQ、FMQ、TMQ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3.17、3.97,P<0.01),且干预组GMQ、FMQ、TMQ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t=2.13、2.04、2.44,P<0.05)。干预前,两组精细运动或粗大运动偏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0,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1,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3,P>0.05)。结论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干预训练中使用PDMS-2及其配套运动训练方案,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功能的发育。

关键词:运动发育迟缓;运动训练;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早期干预;儿童

中图分类号:R749.94;R4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579(2022)06-0603 04doi:10.11852/zgetbjzz2021-0674


儿童运动发育迟缓,通常用于描述儿童运动功能的落后,达不到该儿童正常发育里程碑所需的内容[1]。其多以明显的运动发育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如抬头、独坐、行走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患儿可伴有姿势、反射及肌张力等其他异常症状。引起小儿运动发育迟缓的病因很多且发病机制复杂,其中主要因素包括脑发育不完全、宫内缺氧和窒息、后天营养不良等[2]。儿童运动能力的发育是一个伴随人体成长不断分化、多样化、复杂化的过程,而临床上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运动发育未按照正常发育规律,达不到同一年龄段小儿运动发育水平[3],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跟不上其实际月龄的增长,且差距逐渐增大。因此对于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低刺激治疗、运动训练等手段来改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运动能力,以及促使对患儿的身体机能的改善[4]。本研究旨在运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DevelopmentalMotorScale-2)配套运动训练方案作为早期干预手段,通过PDMS-2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各能区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配套运动训练,分析其在运动发育迟缓儿童早期干预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

2019年6月—2020年6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康复中心收治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10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纳入标准:1)符合Oberklaid等[5]学者提出的早期诊断依据,采用标准化的运动技能测试以评估其运动能力,且评估结果低于其年龄期望值两个以上标准,诊断为运动发育迟缓的儿童[6];2)年龄3.0~24.0月龄,男女不限;3)无代谢障碍疾病、严重的听力障碍、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及其他急慢性传染病者;4)符合医学伦理学,经患儿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干预训练且能坚持到治疗结束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运动发育迟缓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者;2)先天性心脏病、肌性斜颈、髋关节发育不良需带支架等其他不适合训练的先天性疾病;3)因治疗时间过短、中途退出等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的患儿;4)受试患儿依从性差、发生其他不宜继续接受训练的并发症者等。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1-037)。


1.2方法

1.2.1早期诊断依据相关文献表明,家长对儿童是否存在运动发育迟缓的观察,与医生的诊断有较强的吻合度,其敏感性可达83%[7]。本研究选择Oberklaid等[5]提出的诊断依据中把父母是否对儿童的运动发育有任何担忧作为发育监测的一部分,能够快速的筛选出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诊断依据:1)观察婴幼儿发育是否达到运动发育的里程碑;2)医生的临床判断;3)患儿父母对于过去儿童发育里程碑的回顾以及反应当下最近的儿童行为等;4)使用发育筛查量表对儿童进行发育筛查。

1.2.2PDMS-2评估采用PDMS-2对所有患儿进行两次评估,即训练前以及训练疗程后(3个月后)各评估1次运动能力。评估人员为获得相关评估资质认证的康复治疗师。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监护人配合检查者使得患儿能够对评估项目做出充分的反应。按量表要求对2岁内的早产儿进行年龄矫正。该量表可评定0~6岁儿童的粗大运动功能,对<12月儿童需测反射(8个项目)、姿势(30个项目)、移动(89个项目)3个能区;1~6岁儿童需测姿势(30个项目)、移动(89个项目)、实物操作(24个项目)3个能区。在评定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时主要针对抓握(26个项目)、视觉-运动整合(72个项目)两个能区。不同年龄被测者中测试项目相同。各运动能区中的每个项目都分为0、1、2分3档,各患儿测试得分总和称原始分,再通过该量表附带的评分表,可得到粗大运动商(grossmotorquotient,GMQ)、精细运动商(finemotorquotient,FMQ)、总体运动商(totalmotorquotient,TMQ)。这些发育商可以确定被测试者运动功能水平,同时可用于确定是否有发生运动分离;如果GMQ与FMQ分值相差8分以上者,表明有发生粗大或者精细运动偏移[8]。

1.2.3常规早期运动干预训练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早期运动干预训练(以神经发育学技术为主,根据Bobath技术原理,并辅以Vojta法,在遵循儿童运动发育规律的基础上,抑制患儿异常发育姿势,促进其正常发育),每次30min,1次/d,1周训练3d,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师均获得相关训练资质认证。

1)Bobath法:基本手法包括抑制手技(关键点的控制为主)、促通手技及刺激本体感受器和体表感受器手技等。主要训练内容为头部的控制训练、支撑抬起训练、翻身训练、坐位训练、爬行训练、站立行走训练等;2)Vojta法:治疗师让患儿采取一定的体位,对身体一定部位(诱发带)给予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全身性、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和改善患儿的移动运动,包括反射性翻身和反射性腹爬。

1.2.4Peabody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干预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早期运动干预训练治疗时,增加相应Peabody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同时根据首次的PDMS-2评估结果,对每位儿童制定相应的个性化训练方案,该方案的每个单元都与PDMS-2评估子单元直接相关,每个训练项目对应1个评估项目,且每个训练项目的训练方法都包含5种,治疗师在常规治疗后给予配套训练,有效提高其运动技能。患儿每周在医院强化训练3次,每次30min。同时,指导家长在家进行日常训练。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

一般资料干预组男33例,女18例,平均月龄(8.83±4.64)月;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平均月龄(10.07±4.29)月;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干预组和对照组

患儿干预训练前后运动偏移情况及运动发育商结果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运动偏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训练前GMQ、FMQ、TMQ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儿的GMQ、FMQ、TMQ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3.1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早期干预的必要性

据过往相关资料显示,儿童运动发育迟缓患病率为1%~3%[9]。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社会压力的急剧增加,造成孕妇体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同时不断进步的医疗技术使高龄妊娠、早产等婴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因此近年来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运动发育迟缓是引起患儿运动、认知等其他能区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对患儿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也给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以及经济负担,影响家庭的幸福和谐[10]。早期的运动干预训练旨在增强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运动发展能力,防止或减少所有发展领域的延迟。目前研究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文献较多,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早期对患儿进行干预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发育迟缓,对预防进一步的运动缺陷和认知障碍有着重要的意义[11]。


3.2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

早期干预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运动系统发育迟缓患儿的预后,其理论基础基于两点:神经可塑性的敏感期理
论和表观遗传论。前者认为神经组织虽然不能再生,但完全可以再构造,即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可以通过轴突和树突建立新的联络,恢复兴奋传递,发挥代偿作用。有研究指出处于大脑敏感期的患儿,对外部环境特定的适宜刺激更容易接受,因此能够更好的促进大脑结构的发展、功能的运用[12]。脑内新生的神经环路形成主要在生后关键期的早期,相较于其他时期,在此期内的患儿,大脑对外部适宜刺激以及经验更加敏感,表现出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13]。早期干预训练作为刺激手段,在关键期刺激患儿大脑,可以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分化和感觉回路的形成,能有效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发育和改善患儿的各项功能。因此,越是早期,年龄越小的时候开始干预,能进一步促进患儿运动水平的发展。


3.3PDMS-2配套运动训练方案

在早期干预中的应用PDMS-2是目前国内外儿童早期干预中被广泛使用的一个全面的运动评估量表,主要用于评估儿童相对于同龄儿的运动能力,以及确定小儿精细运动与粗大运动之间是否存在相对的分离。该量表适用于评估0~72个月的所有儿童的运动发育水平。PDMS-2是一个同时具有定量和定性功能的评估量表,包括两个独立的部分,粗大运动评估量表和精细运动评估量表,可分别评估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育水平,还可以根据配套训练方案对患儿进行训练,改善其运动功能。本研究将PDMS-2及配套运动训练方案运用于患儿早期干预训练中,结果干预组训练前后GMQ、FMQ、TMQ均明显提高(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使用PDMS-2及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在经过1个疗程训练后,能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发育落后,这与王益梅等[14]的研究一致。同时经过训练后,干预组中存在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偏移的患儿改善较为明显,显示训练前两组运动偏移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后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或精细运动偏移有促进作用,这与曾萍芳等[15]的研究一致。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早期干预中,发育评估量表的使用极常见。康复技师需根据量表的评估结果确定患儿的运动发育年龄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程度,制定出与患儿匹配的训练方案和训练目标。PDMS-2相较于其他临床上常用的评估量表,能够客观全面细致地评估患儿的运动能力,且国内外有多篇文献报道PDMS-2与Gesell、Bayley-Ⅲ的信度和效度具有高度一致性[16-18]。由于运动发育迟缓的原因和表现多样,每个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都具有个体差异,训练方案不能千篇一律,需要个体化,同时常规早期干预训练方法注重粗大运动的训练,不能很好的兼顾精细运动。而本研究采用的PDMS-2,通过评估能够反映出患儿在各测试项目中的现有能力,进而采取相对应的运动方案进行训练,填补动作发育中的空缺,并为尚未掌握的动作设定客观目标,方案详细具体,因此能够使得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的早期干预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励建安.特殊儿童物理治疗[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91.
[2]何慧.儿童发育迟缓的进展研究[J].健康前沿,2016,9:204-205.
[3]陈彬.儿童精神运动发育迟缓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6):51-52.
[4]陈彩云,王琦.群体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婴幼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07.
[5]OberklaidF,EfronD.Developmentaldelayidentificationandmanagement[J].AustFamPhysician,2005,34(9):739-742.
[6]刘振寰,戴淑凤.儿童运动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图谱[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
[7]HarrisSR.Earlyidentificationofmotordelay:Familycentredscreeningtool[J].CanFamPhysician,2016,62(8):629-632.
[8]刘玉凤.早产儿头颅CT配套干预方案对运动发育预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0):1025-1027.
[9]周文萍,余波,陈文华,等.肌内效贴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38-940.
[10]李书丽.Bobath康复疗法联合头针滞针法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7):107108.
[11]曾鹏,于利,钟小萍,等.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在小儿运动发育迟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内科,2017,12(1):88-89.
[12]周念丽.特殊婴幼儿早期发现和干预的医教结合模式建构[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1(1):58-61.
[13]杨珍珍,吴德.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学,2011,32(8):1196-1197.
[14]王益梅,张惠佳,何金华,等.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配套运动训练方案在运动发育落后患儿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3,10(15):1403-1404.
[15]曾萍芳,李燕娟,张瑞霞.Peabody运动评估方法及配套训练方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8):105-106.
[16]王跑球,张惠佳,覃蓉,等.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2与Ge-sell发育量表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平行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7):452-455.
[17]BarbaraHC,McCluneNO,RobertaG.ConcurrentvalidityoftheBayley-ⅢandthePeabodyDevelopmentalMotorScale-2[J].PediatricPhysicalTherapy,2012,24(4):345-352.
[18]GillK,OsiovichA,SynnesA,etal.ConcurrentvalidityoftheBayley-ⅢandthePeabodyDevelopmentalMotorScales-2at18months[J].PhysicalOccupationalTherapyInPe-diatrics,2019,39(5):514-524.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上海棕榈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上海棕榈星健康成长中心
成立时间:2021年07月08日
区     域 :上海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融合课程 | 小组课
最新文章
1【交通指引】上海​运动发育迟缓训练机构棕榈星怎么去?
2上海感统失调康复机构棕榈星有哪些优势?
3自闭症孩子学过的东西反复出错怎么办?

作者专栏sign up

宋雅萍
宋雅萍

松江区

人物性质:机构特教
所属单位:上海棕榈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特教
区     域 :上海松江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