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心理关怀视阈下的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困境及干预对策

心理关怀视阈下的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困境及干预对策

  • 2024-02-27 14:02:49
  • 2.4K次
来   源:2021年6月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作   者:
摘   要:心理关怀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差异,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从理性的角度关怀人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 。特殊儿童的出生无疑打破了家庭内在原有的平静,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困扰,如果不及时给予疏导,将给家长造成一定的心理困境 。主动探究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困境及干预方法,关注其多样的心理需求,尊重其内在的心理困惑体验,激发其心理调试的主动性, 将有助于家长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
关键词: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困境,社会交往,自闭症儿童,行为矫正,王芳

马仁海1,梁海涛2

(1.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 湖北 襄阳 441050;2.襄阳市残疾人联合会,

湖北 襄阳 441021)


【摘要】:特殊儿童家长面临着焦虑、怀疑、自责、无助、幻想等心理困境,经济与精神压力大、家庭矛盾多、个人心理冲突、社会接纳不够、融合教育师资缺乏是造成家长心理困境的主要因素。 完善残疾人教育及康养相关保障制度,组建专业化心理干预团队,开设特殊儿童家长培训学校, 搭建助人自助的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实施生命至上的社会关怀引导,参与教育康复的专项体验, 推进心理相融的团体辅导等,是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困境干预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心理关怀;家长;心理干预;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6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6584-(2021)03-0038-05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双高建设背景下特殊教育专业群建设研究”(2019GA078)、2020年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双高 ”建设重点课题“‘以群建院 ’路径与实践研究——以高水平特殊教育专业群为例”(XYZYZB-2020006)

作者简介:马仁海( 1969-),男,湖北襄阳人 。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教学管理;梁海涛( 1970-),男,湖北随州人 。在职硕士研究 生,襄阳市残联康复部主任,研究方向:残疾儿童预防、康复和融合教育。


前言

心理关怀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差异,肯定人的价值追求,从理性的角度关怀人的精神生活,[1]促进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 。特殊儿童的出生无疑打破了家庭内在原有的平静,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困扰,如果不及时给予疏导,将给家长造成一定的心理困境 。主动探究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困境及干预方法,关注其多样的心理需求,尊重其内在的心理困惑体验,激发其心理调试的主动性, 将有助于家长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


一、特殊儿童家长面临的心理困境

拥有特殊儿童的家庭几乎面临着经济、教育、 康复及社会角色融入等各方面的压力,给自己的心理带来较大的困扰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其困 扰所经历的时间长短、深浅程度各不相同,特殊儿 童家长心理困境都会出现几个阶段。

(一)焦虑

许多家长因对残障缺乏认识,一旦面临时内 心会久久不能平复,思虑过多,过度担心孩子的未 来,显得着急、紧张、慌恐、不安等 。这些症状难以 消退,随着儿童的成长会持续加深,部分家长会伴 随着身体上的不适感,焦躁烦恼,有的家长情绪始 终处于紧绷状态,动辄大发脾气,难以自抑,或感 觉自己的关爱没有得到孩子应有的回应,产生养 育满足度下降但又感到缺乏应对能力的痛苦体 验,且女性照顾者的焦虑心理问题出现率高于男 性照顾者。[2]

(二)怀疑

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的一个问题不停地怀疑 自己 ,自我加压 ,迫使自己寻找出孩子致残的原 因 。主观上将遗传、情感、意外、生病、营养等影响 纳入孩子致残因素的臆断范围,有的家长便不停 地往来医院,做各种检查,想要即时性地得出一个 确切的答案 。伴随着不停的质疑,便反复向他人 倾诉,社会交往的范围逐步缩小 。少数会对家庭 逐渐疏离,对亲人的支持力减弱。[3]比较之下康复 效果不佳的儿童,有的家长会疑惑孩子继续接受 教育及康复的选择,主观上降低对孩子的悦纳度。

(三)自责

部分家长自我反省,寻找自身的不足,经常会 对自己的某种过失作出一番剖析,并通过内部言 语或外部言语来斥责自己的过失,产生强烈的内 疚感 。有的家长也因受到家庭成员的谴责而不断 地责备自己,便会产生一定的负罪感,却没有具体 的自我缓解办法 。在中重度特殊儿童家庭中,家 长的内疚、自罪感体验普遍强烈,少数家长难以自 拔 。部分家长没有明确的目标,过多地增加对儿 童的依赖感,对孩子过度保护或宠爱。

( 四)无助

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看法变得消极,部分家 长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 比 如脑海中反复重现以往被人嘲笑的画面 、孩子受 到周围邻居的不公平的待遇 、孩子康复及学业上 的受挫等 。有些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期待落差较 大,得不到外力援助,产生一种应激困难 。许多家 长误以为子女就是自己的全部生活,长期内心感 到恐惧和压抑,自我效能感降低,[4 ]自我挫折感上 升,对未来缺乏信心。

(五)幻想

部分家长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患上这种“不 治之症”,并期盼着短期内通过医疗、教育或康复 手段,孩子会立即康复 。部分家长会担心邻居、亲 戚、同事等发现孩子的障碍而受到排斥和歧视,一 旦看到社会上虚假就医的宣传广告,便急于求医 问药 ,短期内迅速治愈的想法无法控制 ,回避现 实,心态难以平和 。积极乐观、热情勇敢的家长虽 然能够建构一定的心理适应弹性,但更多的家长 仍然会想象着能够通过医疗手段使孩子完全康复,从而失去了干预治疗的最佳时间。


二、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困境成因分析

社会的快速发展,多元价值观的冲击,社会风 气的不良影响,家长主观认识的不足以及个人心 理特质等,都会给家长带来一定的心理困扰 。通 过调研,特殊儿童家长产生的心理困境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压力大

许多家长长期带着孩子就医,医药的成本较大;部分家长因陪同孩子接受教育或康复训练,不得不辞去原有的工作,收入水平降低;部分家长为孩子选择异地就读与康复,增大了家庭的生活开销,经济状况入不敷出,大大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中重度特殊儿童家庭中,家长不得不选择自己带孩子,并承担着照顾、养育、教育、就医和康复的多重压力,生活上的拮据带来精神上的困扰, 忙碌而焦灼。

(二)家庭矛盾多

特殊儿童家庭由于有残障这一特殊角色的存 在,许多家长在孩子确诊后可能会面临着家庭内 部矛盾,基于家庭成员缺乏正确的认知,带来夫妻 间、父母间、亲戚间的不理解,时常出现家庭中成 员的抱怨、指责或言语上的冲撞,影响到家庭的心 理氛围 。面临着孩子的教育和康复效果达不到心 中的期许目标时,常常显得焦躁沮丧,影响到成员 之间的正常沟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滋生误解,产 生心理上的隔阂。

(三)个人心理冲突

据调查,当特殊儿童出现后,一般家庭都会选择由母亲全职照顾特殊儿童而父亲负责提供家庭经济来源 。孩子的教育与康复效果,就成为了家庭成员讨论的焦点,无形之中增加了母亲的压力, 加之丈夫的不理解或是沟通的缺乏,导致夫妻关系的稳定性受到冲击等,[5]都会成为母亲的心理负担 。隔代照顾者,常因得不到应有的体谅与支持, 而带来长辈与子女间的冲突,精神压力与日俱增, 长久之后,甚至可能导致家庭解体。

( 四)社会接纳不够

全纳教育理念的缺乏,人们对残障缺乏正确 的认知,不良的关注及社会的偏见等因素,给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训练带来很大的误解,导致家长 不愿意带孩子进入社区交流 。许多普通儿童的家 庭对残障儿童宽容不足,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和 特殊儿童交往 。不仅影响到孩子之间的往来,也 带来邻里关系的紧张,给家长带来心理压力,导致 许多家长将孩子封闭在家里,[6]因缺乏社会交流带 来的内心压力难以排解。

(五)融合教育师资缺乏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教基〔2017〕6号)提出:“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 、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但由于专业师资的缺乏,学龄前的特殊儿童的教育,多半仍然是以家长参与为主,幼儿园、小学因缺乏融合教育的教师,随班就读出现了孩子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的现象,导致孩子“进得去、学不好、留不住”, 其教育与康复质量不尽如意,[7]在一定程度上给特殊儿童家长带来了心理上的困扰。


三、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困境干预路径

积极构筑心理关怀的社会实践平台,全面实 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家长完成心理调试,摆脱困 境,提高家长的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促使心理关怀 与健康教育贯穿于心理干预活动的全过程,进一 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生活适应的实效性。

(一)助人自助的咨询服务

选聘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开展个体咨询服务。 让助人关怀在社会关怀中培养和升华,形成社会共有的责任感,更多地关注这一弱势群体 。在心理咨询服务的引导中,让家长体会所处温暖的社会环境及关爱的氛围,学会心理困境的疏通技巧, 树立正确的残疾观、儿童观、教育观和康复观,接纳孩子的独立人格、不同需求、能力差异,了解社会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与支持,更加珍惜已经拥有的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及早树立信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与康复保障。

(二)生命至上的关怀引导

生命关怀着重于生命的信仰,从生命的深处 去理解人生观和世界观 。通过对生存的意义理解,引导家长对生命意义的关注 。通过引导家长 参与社会实践,观看特殊儿童自强不息的真实案 例,在真实情景的触动中、内心强烈的感受中理解 儿童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扩大心胸和认知视 野,避免和消除出现的消极情绪和悲观厌世的负 面心理 。在相互的帮助中学习责任和义务,体现 自身的价值,获得有意义的情感升华。

(三)人皆平等的理性疏导

所有人皆生来平等,具有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利用全媒体向家长展示社会的公共服务、国家的特殊教育相关政策、教育安置及养护形式等 。 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正确看待特殊儿童的教育发展需求,掌握特殊儿童潜能开发的途径 、辅具适配的基本方法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 重新认识特殊人群,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 。既要承认差异,又要尊重每个儿童应有的权利,科学规划特殊儿童的未来。

( 四)教育康复的专项体验

带领家长参与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实践, 了解基本的教育与康复训练方法,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儿童的运动、语言、情绪、认知和精细动作等方面的训练 。参与家庭个别化服务计划,让家长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感受到特殊儿童的进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成就感。教会家长与特殊儿童沟通的技巧,增进与儿童的交流,逐步悦纳儿童,把导致不良心理的因素降到最低,[8]客观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特征,增强参与教育康复的信心。

(五)心理相融的团体辅导

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和方法, 通过家长之间的互动,引导大家共同讨论关心的问题,彼此启发反馈,相互分享经验,促进家长在相互交往中更新观念,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增强自信心 。让尽可能多的家长参与其中,特别是要给那些内向、沉静、腼腆的家长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主动调整与改善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因势利导,正确看待社会、自己、他人的心态,预防或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自身的心理成长。


四、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困境干预对策

不同残疾类别儿童家长的心理压力具有差异性 。构建专业化的家长心理关怀服务的体系,增 强参与干预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扩大家长融合 社会的范围,营造理解尊重残障的社会氛围,[9]在 心理关怀中都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打造一批志 愿服务团队并付诸于行动,培养社会的一种积极 态度,广泛地提高社会的包容度。

(一)完善落实残疾人相关保障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21至第29条:“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残疾人就业条例》中要求,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内容涉及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区服务、法律责任等权利与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于残疾人的就业,给予了明确的规定 。定期向家长进行宣讲,让家长了解国情,认识到国家的托幼、 教育及康养政策 。在实践中体现人文关怀理念, 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关注特殊儿童教育康复的形式和模式,打破自我心理闭锁,提高家长的社会群体归属感。

(二)组建专业化的家长心理干预团队

由各级残联在县级以上城市设立心理服务机 构,心理危机干预团队的组建应以当地的心理咨 询机构为主,团队成员可以来自于精神卫生机构 的精神科医生、精神科护士、残联工作者、特殊教 育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等 。运用合理的心理学的 方法及知识,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后,识别出家长立 即需要给予关切和解释的问题,可即刻投入到家 长的心理干预工作中 。增强心理疏导工作的预见 性,以关心凝聚人心,与家庭成员建立短暂的或长 期的联系 ,并在相关行政部门的指挥下 ,统一管 理,承担相应的职责,多贴近实际,多贴近生活,增 强心理疏导工作的知识含量,[10]提高心理干预的 成效。

(三)健全家长中心的心理关怀干预机制

家长面对新的教育康复环境,常常会遇到各 种暂时性的困难,产生许多心理矛盾,以致心理问 题也日益凸显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面对孩子的择业、照护、升学、工作等压力越来越大,情绪整体浮躁,这就使得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更显得迷茫、 不知所措 。预防胜于治疗 。依托社区,成立心理咨询师工作室,选聘兼职的心理咨询师或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定期走访,对有心理障碍的家长,提供沟通倾诉的机会 。像对待家人一样去尊重和理解,像对待朋友一样去关心和帮助,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家长心理干预网络,构建畅通的家长的心理宣泄与预警通道。

( 四)建立特殊儿童家长培训学校

在残联部门的指导下,依托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中心,成立家长培训学校 。用知识解惑释疑,用知识开阔眼界,定期向家长科学地普及残疾儿童康复知识及技能,促使孩子能够早发现、早干预、 早康复 。学会聆听,真情感化,帮助家长挖掘自身潜力,更新家长康复理念,充分发挥家长在儿童全面康复中的作用,提高家庭康复训练及护理的质量 。多提供给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使孩子尽早融入社会,和健全孩子一样参与社会生活,让家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通过学校建立家长互助组织,开展家长喜闻乐见的交流活动,增进家长之间的信任,改善心理自我疗愈功能,逐步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

(五)特殊儿童家长行为分析技术应用支持

应用现代行为分析技术为残疾儿童家长提供心理援助,开展行为矫正师与家长的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引起情感共鸣,解决心中的障碍,唤起他们的热情和活力 。建立残疾儿童家长档案, 定期对残疾儿童家长心理状况进行有效性评估 。 教会他们应用认知疗法 、理性情绪治疗 、厌恶疗法、消退、塑造、正强化、模仿疗法等基本技术 。学会分析自身的行为问题,寻找自我矫正的路径,熟练掌握个体心理调试的基本方法,积极应对困难 挫折,和谐心理与人际关系,化阻力为动力,用健康的心态去帮助孩子成人成才,从而推动我国特殊儿童教育及康复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 1]李慧.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做好思想工作[J].企业文明,2019(6):85-85.

[2]郁婷. 自闭症儿童家长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7.

[3]赵小红.残疾儿童家庭教育支持状况调查研究及立法建议[J]. 中国德育,2019(22):32-36.

[4]王丽军.智力障碍儿童家长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9.

[5]吴巧敏.特殊儿童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J]. 中国社会工作,2018(27):42-43.

[6]马万华. 民族地区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压力及社会支持的个案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8. [7]刘星星.城市残疾儿童精准康复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8.

[8]李天琪.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政策研究[D]. 沈阳:辽宁大学,2018.

[9]王芳.特殊儿童家长早期教育需求问卷编制与初步应用[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8.

[ 10]卢露.城市小学残疾儿童融合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9.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台湾儿童发展早期疗育协会
机构简称:台湾早疗协会
成立时间:1999年07月12日
区     域 :台湾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最新文章
1台湾早疗协会_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怎么样?
2星孩|每一个自闭症孩子都是天上的星星

作者专栏sign up

张乃文
张乃文

人物性质:科研专家
所属单位:台湾儿童发展早期疗育协会
人物特长:科研专家
区     域 :台湾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2021-2022学年教师读书分享活动
2百问百答丨针对ASD儿童的音乐疗法科学吗?
3孤独症(自闭症)孩子不能回避的“性表现”
相关文章sign up
  •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杨先农。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
  • 除了该疗法外,疗法实施者极力向家长宣称其它疗法都是伪科学,都是骗子的把戏,都不可能有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 自闭症对于患者及其家庭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给予家长适当的心理支持可以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挑战,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家长需...
  • ​TEACCH方案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州Schopler与其同事兴起,是一种影响较大的ASD教育及治疗模式...
  • 自闭症的心理干预常用干预方法如下。游戏疗法,游戏是儿童自然而发的沟通语言,是儿童期最主要的活动。儿童可以在游戏的自然过程...
  • ​对于一个自闭症家庭来说,孩子给家长带来些许喜悦的同时,却带来了更多的痛苦和无奈。于是自闭症家长也就出现三种不同的心态:...
  • 当自闭症孩子面临开学被劝退的情况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有没有办法降低孩子被劝退的可能性?对于孩子的入学,我们建议家长采取...
  • 研究者认为ASD个体的心理理论严重受损,并据此发展了ASD的心理理论干预方法。另外,研究者将心理理论干预与计算机技术相结...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