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让一切恢复正常

来   源:益阳市星愿(益阳市赫山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总的努力方向是:安全感建立、感统运动、认知教育、自我意识(社会自我)培养,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小孩子的身体能量和心灵能量,进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在孩子小时候,一方面要推进认知教育,另一方面要推进自理能力培养。
关键词:RDI,情绪障碍,孤独症,自闭症,认知,阿斯伯格,刻板行为,ABA,学者症候群,康复训练,感统,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自闭症症状,认知能力

文章来源:AS男人;ID号:gh_f756a2badad1

怎么让一切恢复正常系列,我写了四篇文章,都是比较长的文章。现在,我把它们综述到一起,作了简化和修正,并更名为让一切恢复正常,算是一个专题讲座吧。建议大家再系统地看一下、听一下,对事情和事态发展有个正确的认识。

有的家长看完我的公众号文章,觉得我对整个事情的描述,有一种云淡风轻的感觉,甚至产生错觉,认为我用的都是些正常的手段,怎么就能帮助谱系孩子实现这么大的突破呢,是不是当初误诊了,或者是我夸大其词了。

这里面有两个误读。

第一个误读:认为既然孤独症是病,就必须要通过寻医问药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既然孩子的情况反常,要想改变反常,就必须要采取非常手段。这样的解读是错的。

第二个误读:我采取正常手段培育孩子,说明一路走来很轻松,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样的解读又错了。于非常处行正常手段,不是一般的难。以篮球为例,站在罚球线投篮,一般人都能有一定的命中率,但是,在高强度的球赛中,在激烈的奔跑、冲撞之下,要想再投中就难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激烈的心理冲撞中,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用自身的的表现来影响、带动和教育孩子,这是比较难的。

我在第五本书的第一章里详细写了,我们面对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要怎么抓住问题的核心。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大脑发育、人格塑造,不是一场手术就能解决的,也不是砸个几万、几十万元就能解决的。绝大多数谱系孩子不需要用药,外人也很难帮上忙,需要的是家庭持久耐心的接纳、教育、引导、推动,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修复过程。

我说过,孩子在幼儿期呈现出来的“小孤独”、少儿期呈现出来的“傻乎乎”、青春期呈现出来的“满身心愤怒”、成年后呈现出来的“纠结无助”,都是正常的,都是孩子的底层需要未被满足(或被破坏)而呈现出来的表面现象。

面对孩子的所谓“病症、障碍、愚钝、失控”,我们不能只看表象,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诱发这些行为的原因。如果只看现象,就会认为孩子是异常的,自然就会采取干预、围堵、压制等非常手段,给孩子造成伤害,长此以往,孩子的人格会逐渐变形,大了就会管不住或者发展成以暴制暴,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还会不断加剧,甚至发展成家庭和社会的悲剧。只有穿越这些现象看本质,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理解孩子的所有言行都是正常的,都是可以通过正常手段来引导解决的。

有这么几种状态,你看你处于哪一种。

第一种是被表面现象吓坏了,不知所措,束手无策,或者听天由命,放弃努力。

第二种是积极与表面现象作斗争,累个够呛,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由于不得其法、不入其道,效率非常低下(搞不懂孩子为什么就是不配合,为什么教他这么难),家长与孩子的身心都受损伤。

第三种是知道了事情的原理,接纳了孩子的状况,遇事不纠缠不纠结,冷静寻找原因并加以解决,用爱与引领的方式与孩子一起成长。

在孩子当初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先是经历了第二种状态,慢慢过渡到第三种状态。在早期,虽然知识匮乏,但是勇敢顽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尽心尽力教好孩子,不过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后来,随着实践积累与学习总结,眼前的路越来越清楚,我们进入了第三种状态。

虽然我们最后进入了正途,但是很遗憾,在前期探索的过程中,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鲜血淋漓,我们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这是今日我和妻子身体不断出状况的根源。那段时间,我们除了劳力,更多的是劳心,走了冤枉路,背了冤枉债。我妻子因为身体弱,我则是因为心思重,都出现了很严重的睡眠问题。睡眠得不到保障,对身体的透支是非常大的,因此,我在公众号看到深夜留言的朋友,都会提醒一句“不要熬夜”。关于睡眠的重要性和如何克服睡眠障碍、抑郁症,我在第四本书里有过详细的记述。

在孩子6岁时,我发现了所谓的孤独症障碍不是大问题,问题的重点在于家长的理念、方法以及孩子潜藏的心理问题,随后几年,我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并且发出了要打破“终身不愈”这个魔咒的宣言。

应该说,在没有太大外力支持的情况下,我凭着自己非凡的勇气和斗志,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但是,回顾来路,还是有很大的遗憾。

最大的遗憾就是,虽然我坚信路可以走通,但是,这只是设想和愿望,只有走过了,我才能确认路真的是通的。在走的过程中,前途是迷茫的、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带来巨大的压迫感,紧张、焦虑、挣扎,让身体和心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那个时候,对于孤独症,医学界给出的结论是“原因不明、终身不愈”,社会形成的偏见是“精神不正常、智障”,我们能够得到的正面支撑和科学资讯太少了。

那些年,我整夜整夜地查找和学习研究各种资料,不惜一切代价寻觅一切有可能突破的地方。我曾经花了半年时间,根据蛛丝马迹在网上找到一位孤独症成年人士,从她那里得知孩子在绷紧和放松肌肉过程中能够释放压力和体验快感,由此而理解了孩子的真实状况,放下了对抽动症的恐惧和焦虑。

如果当初,能够有像我所写的这五本书,对孤独症的所有现象作出系统的解释,比如四个螺旋阶段理论,并针对问题给出明确的解决方案,比如四个基本原则,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得到它们,我会毫不动摇地选择进入第三种状态。

面对当初的困境,我们以非常的状态,以自我消耗为代价,作出了正确应对,为了完成这个挑战,付出了太多太多。其实,如果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知道前途将实现光明,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以正常心态行正常事,那样该避免多少损伤啊。

因此,希望后来的家长们能够真正读懂我写下的这些文字,避免重复同样的伤害,既不要错误选择第一种状态,也不要重蹈第二种状态的覆辙,一定要加强学习,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第三种状态。

以下说一说怎么直取本质,把一切恢复正常吧。

第一步,重点是接纳。

幼小的孩子,来自于父母的保护,是他安全感的基础。慢慢长大的孩子,有些会和家长离心离德,问题的根源也是相互的接纳出了问题。

无论孩子处于什么状态,他都是你的孩子,是你的亲爱小孩。尽力培养好孩子,不抛弃、不放弃,无论孩子能走到哪一步都接纳他、陪伴他,努力过才有机会,努力过了就不用后悔。这方面我写得很多了,不重复了。

第二步,重点是读懂。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被理解和尊重,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源泉。总的原则是,孩子的任何言行都包含着信息,都是一种表达,你要去读懂其中的信息。

比如,在物质非常缺乏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生在乡下穷困家庭的我,儿时竟然很挑食,只吃青菜叶子、不吃青菜梗,即使几个月都没有机会吃一次肉,也只吃瘦肉、不吃肥肉,吃到青菜梗和肥肉我都会吐出来。对这个怪癖,我父亲极其痛恨,每次不是打就是骂,但是我依然如故。好在,妈妈很心痛我,每次都把青菜梗咬掉再把叶子给我吃,遇到吃肉的机会都会耐心找一点瘦肉,细心地咬掉上面附着的肥肉再喂给我。

放在当时,我无法解释自己的行为,旁人也难以理解。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两岁时患过一次严重的中毒性痢疾,消化系统几乎被摧毁了,肥肉和青菜梗都是难以消化的,我的身体会自然排斥。当然,这个问题没有一直存在,经过锻炼,我的身体强壮起来,就什么都吃了。

孤独症小孩也是这样,对于刺激到他们(或他们不接受)的事物,他们会产生抗拒、过激或自我安慰的反应,因为他们不会解释,这些反应就被视作怪癖、障碍和病症。因此,我们要懂得,行为障碍、刻板障碍、情绪障碍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找到背后的原因并加以彻底解决。

总的努力方向是:安全感建立、感统运动、认知教育、自我意识(社会自我)培养,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小孩子的身体能量和心灵能量,进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小孩子也是,读懂了他,你就有机会改变他。

第三步,重点是开拓。

孩子的能力进步始于迈步,无论是你牵着他,还是他自己走,向前才是正确的方向。

谱系孩子的自身能力和心理能量比较弱(社会评价也因此而偏低),对确定性的依赖比较重,表现出来不愿意尝试、不接受改变、畏惧失败等状态,如果我们因此而惩罚孩子或缩回援助的手,那么孩子是很难学习进步的。我们要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内生动力,这个内生动力得益于内在的兴趣和外在的鼓励。我们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用这些兴趣来引导孩子尝试新事物,比如孩子喜欢什么,你就围绕这个事物帮助孩子接受相关的知识点。我们要善于煽风点火,为孩子些微的进步而大张旗鼓地庆祝和表扬,即使是失败也要充满乐趣地失败,让孩子不由得想再来一次。我们要善于泛化,孩子理解了一个概念,那么就通过这个概念帮助孩子理解新的概念,孩子学会了一样技能,那么就利用这个技能帮助孩子解锁新的技能。我们要学会放手,孩子长大起来,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一定要及时放手,即使他做得不够好,也不要包揽,更不要指责,犯错也是孩子的权利,有些失误是成长必须的代价。对于大孩子,时机到了一定要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开拓前行,事前、事中只远观不近言,一定要憋住嘴边的话,否则会导致孩子的反弹,如果实在想教一下孩子,事后以温和的方式指点几句就行了。

指责会让孩子退缩,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开拓,道理很简单,做到却不易。欲速则不达,放下短视的功利心,以孩子有没有兴趣,以你有没有给出鼓励,来判断一件事情该怎么做,切记,牢记在心。

第四步,重点是引领。

对于大孩子来说,干预和训练已不再适合,引领是我们给他的最大帮助。

谱系孩子长大了,能力上会有非常大的进步,但是在情绪值上,还是会存在升温过快和表达偏差的问题。谱系孩子是很单纯的,有了情绪就会表达,但是本意是不坏的,有时候他们看起来像洪水猛兽,其实是人畜无害的。我们要重视与孩子共情,但是绝不能与孩子“为伍”,尤其是在负面情绪上不要与孩子纠缠。如果说孩子的情绪是炸药,那么家长的情绪就是雷管,只要家长的情绪不失控,孩子的情绪问题就不会升级。

孩子大起来了,我们家长一定要在自身能量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有个家长样,如果你表现不出家长样,孩子会看不起你、不跟随你,甚至反过来控制你。如果看懂这一点,你会明白,你与孩子之间的任何争辩、争吵、甚至打斗都是无益的。

家长们或许会问,遇到孩子胡来,就不管他了吗?我说过,谱系孩子的暴躁言行只是一种情绪表达,他并不是真的要那样,你千万别当真,你当成真的了,逮住他所谓的“严重问题”不放,各种苦口婆心、围追堵截,这对他是一种负面强化,他反倒可能就会真的胡来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像如来佛一样,站得高高的,给孩子一个释放空间,就像看着孙悟空翻跟斗,翻就翻吧,反正翻不出我的手掌心。等他不想翻了,我们再来调教他,这时候他就会听。适时选取一些案例,让孩子看一看情商的作用,让他感受一下自我控制带来的好处和情绪失控带来的坏处。坚持这样的做法,孩子的情绪值会不断降低,最终会趋向理性。

要让孩子听你的,首先,你得懂他。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很干净(很单纯),同时也很刺眼(表达直接)。我们要利用好他的这些特质,帮助他描绘和塑造自己。比如,我前面讲到的情绪表达过激和偏差问题,我们要容下这些事,不要把“暴躁”“精神病”“反社会”这些符号印到他的白纸上,我们要用我们的包容和引导,帮助孩子修正他的表达偏差,慢慢把他引入平和状态,再把他真实的、良好的状态印到他的白纸上。

孩子很单纯,他们对自己的言行没有掩饰,所以会有一些表达方式显得很出格,这是孩子的可贵之处,我们要懂得尊重孩子,然后再加以引导。比如,我儿子在高中时期常用一个动漫美少女做微信头像,也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儿子成人后有COSPLAY美少女的想法,从我们的经验角度来想,看到这样的现象,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不是孩子性取向有了问题。然后,满脑子都是“性变态”“同性恋”之类的,看什么都像,于是免不了向孩子“科普”这些知识,做法粗暴的会直接指责和叱骂孩子,把孩子根本不懂得的或者没有做过的东西,用痛苦的体验强化给他,这是很糟糕的。本来,孩子只是暂时有这么一个兴趣和关注点,经这么一折腾,他反倒会真的生出怀疑来,“我父母说我是什么,我是不是真的是什么”,等于是家长把奇怪的印章盖到孩子的白纸上了。我儿子,还有我提到的想COSPLAY美少女的小伙子,这种现象在他们身上持续了两年左右都消失了。孩子长大了,我经常和他做一些男人做的事、谈一些男人的话题,把“猛男”这个符号深深地盖到他的白纸上。

要让孩子听你的,你得是一个好向导。向导不是问题提出者,而是方案提出者。我们遇事总有解决方案,跟着你走总是安稳的,总是能够达到目标,这是对孩子最大的说服力。如果你遇事就抓狂,孩子不仅不会听从你,还会屏蔽你的。形象一点来讲,家长要给自己升维。做到在思想上是清醒的,在理念上清晰的,在方法上是具体的,这会让孩子感觉你很强大。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不难,学习会让我们变强大,学点哲学对厘清思想有帮助,学点百科知识对拓展眼界有帮助,学点新知识新技能能够帮助我们跟上时代。坚持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他进步,你也进步,让他始终觉得你懂他、你有方法,他就愿意听你讲、向你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两代人共同的幸运。我们就是这么走下来的,获益匪浅。

我在第三本书里给出过一个关于学龄前孩子认知教育的课程建议,一节课包括认识教育和感统游戏,大概用时45分钟到一个小时,一天上一到两节课。

有位家长(孩子只有3到4岁)看完后,很忧心地来问我,“你们当初除了上课,一天还有十几个小时,这些时间用来干什么?”我回答:“其它时间在上幼儿园和玩耍”。

我想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僵化思想影响。就像我前面讲到的,如果只看字面意思,自闭症是病,要治。寻医问药不管用,训练有用,那就训练,问题越大,训练强度就要越高。这是简单的线性思维。

在孩子小时候,所谓的自闭症症状最严重,家长们会觉得时不我待,不把孩子送进机构,每天十几个小时不排满课,总是觉得是在浪费关键期。这是对的吗?这是不对的,这些都是家长的认知局限和思维局限。

除了训练,你想过孩子的接受度和承受力吗,你想过孩子的身心需要和人格吗?

三四岁大的孩子,每天有两个小时的强化学习和运动量就够了,我们不要把精力放在时间数量的简单堆砌上,而是应把精力放在学习质量的提高上。对幼儿,一定要采取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有乐趣的方式,而不是强迫的方式,做到这一点需要家长用很多心思,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把心思用在这方面,比用在加码训练数量上要好。

认知教育可以用桌面方式,也可以用地面方式,在强化课程之外,其实也没有浪费,认知教育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只要孩子有兴趣,就抓住他的兴趣点输入信息。感统运动也不是一定要有固定的场地和模式,很多亲子互动游戏都有感统作用,比如最简单的“拉大锯扯大锯”,在家长和孩子都哈哈大笑的状态下进行,既是感统也是亲情粘合剂。

前段时间,另外一位家长问我:“孩子四年级了,情绪常常不稳定,有一些不影响人的刻板行为,掌握不了与人友好相处的方法。目前成绩在班上排前几,但也不是牛娃的那种,我需要给他压力,在学业上让他做得更好吗?还是应该多花点时间和他去看看大自然呢?”(家长列举了这么多需要发展的方面,但是,着眼点最后只是落到抓学习成绩上了。)

一个月前,有一个13岁的孩子崩盘了。他妈妈与我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交流,她说孩子从小就是完美小孩,升入的也是当地最好的初中,但是,孩子因为不守纪律被学校驱逐了,孩子的整个状态崩了,整天吵着“我要回那个最好的学校”,家长解释“要振作起来,改了毛病才能回到那个最好的学校,”“回不到那个学校,我就振作不起来”,于是,打成了一个死结。(完美、最好的学校、成绩,这些是这个家庭强调得最多的。)

有一个概念,我想细致讲一下,大家一定要看明白。

刻板障碍是阿斯弟孩子面临的三大障碍之一,主要体现为兴趣狭窄、单调重复和思维死板。造成刻板障碍的诱因主要是安全感缺乏(感官超敏和自我意识弱小造成的)。除了亲子依恋,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自于确定性,对确定性的依赖,进一步放大了单调和重复问题,强化了刻板问题。

孩子到了小学后半段,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特别是到了青春期,社会自我开始觉醒,他们开始有了社会尊重需要,什么能带给他足够的回馈,满足他的社会尊重需要,他就会对这样东西形成依赖,包括学业、技能、环境等。崩塌了的孩子,会退缩回来,在感官刺激上寻求安慰,手机成瘾问题会高发,这是一种退缩型依赖,也是一种刻板障碍。

还有一种现象,进入成年期的谱系人士,尤其是那种高智商的,他们对所从事的专业、所研究的课题非常专注,甚至达到痴迷的状态,一旦进入状态就是昏天黑地、牛拉不回,专业和课题就是最大的正确,其它都是非正义的。这种学者症候群,比如陈景润,其实就是对自我实现的路径依赖,这种自我实现比社会尊重高一个层次,是高尚化和高级化了的刻板障碍。

好了,讲完这些现象,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想自己的孩子走出刻板吗?你想避免自己的孩子崩盘吗?你想让孩子有一个合理的人生状态吗?

我想,绝大多数家长的想法都是肯定的,只想让孩子做一个普通人,用可靠的方式过幸福的一生。

那么怎么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呢?我们除了要消除孩子对刻板障碍发生对象的依赖,比如某个安慰物、某种行为、学业成绩、完美执念。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孩子的世界多元化发展,让孩子的认知领域和兴趣泛化,尽量多地带他接触大自然,能力具备后要尽量多地接触社会。

十几年前,当社会上还在鼓噪自闭症的天才特征时,当时我在博客里写下过“如果我有一桶水,我会把它均匀地浇下去,在孩子的世界里培育出一片草地,而不是在戈壁滩上栽一棵树。草地活了,才有可能长出树来”。

这两年,我多次在公众号与大家探讨,我们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是能满足家长虚荣心的,是能够满足孩子刻板需要的,包括单一的社会尊重和自我实现路径,还是支撑孩子未来世界的综合能力?

现在,我再进一步来打个比方,你看一看你的孩子,他的世界是不是一个蘑菇亭,是不是只有一条腿在支撑着他的世界,这条腿一断,他的世界能不塌吗。如果是,那么就不要再强化那条独腿了,赶快找几根棍子在周围支起来,赶快转变思维,帮助孩子建起更多的坚固支柱,把他的世界建成正常的房屋,未来孩子才有可能把它发展成宫殿。

在我们培养孩子的十几年过程中,有一个核心问题要注意把握好,就是始终维持孩子世界的稳定和平衡。在我的第五本书里,我把孩子在各个阶段的状态比作泡泡、气球、篮球和轮胎,大致对应“小孤独”“傻乎乎”“满身心愤怒”“纠结无助”这四个螺旋阶段,我也对自己孩子在这四个阶段(相比普通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进行了评分,大致是30-40分、50-60分、70-80分、90-100分这样的水平。

回到前面讲到的几个问题上来。

1.对3岁多的那个孩子。在这个阶段,要根据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来教育培养孩子,在“小孤独”阶段,他们的世界就像泡泡,崩溃是常事,我们首要的是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减少他的情绪崩溃。然后,再根据孩子的接受度和理解力来培养他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自理能力、认知能力,并适度开展感统运动,注意,有个30分的回报预期就好了,免得家长心情失落。

2.对心智未开的孩子,即所谓的“傻乎乎”阶段的孩子,他们看起来像气球一样飘飘乎乎,似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在乎,但是,这个阶段孩子的输入通道是通的,你对他的知识、规则意识输入,每时每刻都在作正面积累,你对他的人格攻击每时每刻都在作负面积累,到了孩子社会自我和人格觉醒时,潜移默化的效果就会显现,他们会以起飞来回报你,或者以崩溃来回击你。不管正面还是负面,你的所作所为终究会发挥作用。阿斯伯格孩子尤甚。

3.青春期的孩子,像篮球一样,一拍就跳,这是一段情绪不稳定期,同时也是能力快速提升期,很多能力,包括学习成绩都可以追上普通孩子,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护和理顺孩子的社会自我,让他们对自己和世界有一个理性、客观的认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运动、家务、社会阅历,相关的能力培养强度可以适当增强,但是心理疏导要及时跟上,帮助孩子始终保持一定弹性,斗而不破。在这个阶段,出现崩溃的谱系孩子,基本是蘑菇亭结构的,他们的世界没有第二、第三支撑,没有缓冲,非常脆弱。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家长要展现出强有力的支撑,我们不能慌了神,这是孩子最后的安全感;其次,我们要迅速抛弃虚荣心和完美执念,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真实的状况,帮助孩子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和未来的多种可能性;第三,我们要帮助孩子从一些具体的小事(孩子曾经成功或喜欢过的)来重塑自信心。当然,最好的是从小就进行多元化培养,这是治本的手段。

4.顺利走到第四螺旋阶段的孩子,基本到了成年阶段,他们的状态到达了轮胎阶段,如果前期多元化的基础已经打好,那么他们的能力会加快发展,单纯上进的优点会越来越突出,他们会有自己的价值追求,有些还会努力自我实现,家长基本可以松口气了。不过,危险依然在的,家长要继续当好引路人,一是要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泄气了适当鼓一鼓,气压过大要赶快疏解,不要让问题沉积,轮胎要是炸了,后果会很严重;二是要教会孩子自我控制、自我调适,教会他们用思辨来确认正确方向,好比给他们的车轮装上了方向盘,让他们当好自己人生的司机。

鉴于谱系障碍孩子容易刻板的特质,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不管孩子在某方面有多出色、有多痴迷、有多执着,我们都不要妥协和放弃,都不要忽视对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因为,再强的能力,在孩子世界中占比过高,都会挤占过多空间,造成孩子世界的同质化,同质化其实就是沙漠化。

切记,坚持多元化的能力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多元化的思维习惯,孩子才能走得稳、走得远,他的眼界、心胸和世界才会宽广。

我之前讲过,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庭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天和地,中间要交给学校来完成。“地”指的是基础能力,是孩子的生存支柱,天是孩子的性格和人格,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天和地总结起来,最起码要有这几条:能活、会玩、动得起来、走得出去、说得上来。

1.能活。

是指孩子的生活能力,即孩子生活能够自理,能自己吃饱、穿暖,能把自己收拾干净,既能够独自安全在家,也能够独立安全出行,这是孩子的基本的生存支柱。我的第五本书第四章能力发展中,专门辟出一节讲了生活能力培养。

我们在孩子小时候,一方面要推进认知教育,另一方面要推进自理能力培养。洗脸、刷牙、穿衣、吃饭、如厕,这些基本的能力要在幼儿园阶段就培养好;独立洗澡、洗衣、收拾书包、简单家务、独自在家和上学外出,这些要在小学阶段过关;用电、用火、做饭洗碗、独自旅行,这些在中学阶段要尽量掌握。做到这些,孩子才可能独立上大学,进而走向社会。

生活能够自理,是孩子基本的生存需要,也是孩子基本尊严的来源。如果忽视自理能力培养,即使孩子有一些天才表现,人生也是悲催的,高分低能不是一个好词,会给孩子的社会认同带来极大的障碍,对于孩子将来就业和成家也会形成巨大影响。

现在,每次饭前饭后,我们都会提示儿子做家务,他也乐意配合。我常跟他讲,一个男人学会做饭是好事,这与忙事业不冲突。能炒三五个好菜,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照料自己的女人和孩子,既是一种责任和爱,还是生活情趣,何乐而不为呢。小伙子这方面还有点天赋,做的菜不咸不淡,挺好吃的,相信将来在择偶时能够给他加分。

2.会玩。

这是娱乐放松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也是社交的需要。在孩子小时候,还没有学业负担的时候,除了认知教育和感统运动,其它时间我们都在陪孩子玩。

我们与他玩得比较多的是桌面游戏。在幼儿园阶段,参照了一些ABA的做法,通过有趣的方式(辅以奖励)玩桌面游戏,对孩子的基础能力进行强化,锻炼他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功能,详见我的第三本书。在学龄前,为了适应未来学校生活,我们通过桌面游戏培养孩子的学习技能、思考习惯、安坐能力,经常坐下来开展一些手工、棋类、桌游、描画、书写活动。少年期和青年期,我们一家三口经常会凑在一起打扑克牌,小的时候打21点,侧重练习孩子的心算、记忆和表达能力;中学和大学阶段打斗地主,侧重练习孩子的情商和配合意识,一边打牌一边聊天,在互动中启发孩子的思维。

我们开展比较多的还有感统游戏。既解决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也兼顾娱乐和体育锻炼的需要,每次玩下来都会一身大汗。就像有些家长讲的那样,感统并不复杂,机构就那些套路,家长完全可以掌握。我们当初自己找了一个30平米的房间,对墙角、柱子等进行了软包防撞处理,添置了一些如篮球架、羊角球、充气隧道等装置和用品,有些是买的,有些是自己做的。在孩子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期间,我们每天都会在那里穿插着玩上一两个小时感统游戏和RDI游戏。

孩子能力增强后,室外游戏活动增多,遇到友好的小朋友,会有意识地让孩子与他们互动一下,比如一起挖一挖沙子、捉一捉迷藏、打一打仗。有一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天带孩子到公园玩,有时是家人一起散步、捉迷藏,有时是家长设计一些好玩游戏,邀请其他陌生孩子一起玩,慢慢把孩子的自信和勇气培养起来。孩子再大一点,我们经常和他一起到山野间探险,有时我还带着他故意干点捣蛋的事,为的就是要他有点冒险精神。

孩子在玩中可以学会很多才艺,比如乐高、绘画、乐器、唱歌等等。我儿子有一段时间把画画和唱歌玩出了点名堂,虽然都半途而废了,但是给了他不少闪光点。孩子八九岁时回老家,因为他会的玩意挺多,而且是个唱K高手,交到了不少新朋友,对他的自信心帮助很大。因为成见,他当时在学校的处境不算太好,看到他在老家的表现,我的心里有底了,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交能力,在排除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他是可以交到朋友的。

3.动得起来。

运动能力,既是强壮身体、强化胆魄的需要,也是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我非常重视运动,这点老一点的家长都知道,我曾经写过一篇《用好运动这个加速器》的文章,第五本书也有专节写对孩子的运动能力培养过程。孩子小时候,运动能力超级差,我们带他开展得比较多的是感统运动,重点解决平衡感和力量弱的问题。到了七八岁,户外运动开始增多,教会了孩子跳绳、骑车、滑板、轮滑。八至九岁,每周开展两次、每次两小时的高强度游泳训练。中学开始坚持两公里跑和快速跳绳,中考体育成绩是满分。一路的运动开展下来,孩子的体质有了很大改善,长得又高又壮,高中和大学期间,他的体育成绩基本都能拿到优。

孩子上大学后,我们通过运动减下了体重,孩子觉得意义特别大。另外,他也意识到自己承压能力还不够,因为学习或者思想压力大,在承受力过载时,他偶尔还会有失态表现,他特别想克服这个问题。最近两天,孩子放寒回到家,给自己做了个计划,每天举杠铃和跑步,主动通过运动来磨炼自己的意志力,看得出来他非常努力。

运动还有社会属性,从动物天性来看,运动能力弱的往往会被集体排斥,谱系孩子小时候普遍肢体控制能力不好,适当重视运动有好处。孩子长大后,通过运动可以增强社会性,比如通过运动会体验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比如通过日常健身运动和团建活动,加强与人的互动交流,认识结交新的朋友。

4.走得出去。

指的是能够在大自然中放松自己,丰富感官和精神体验,能够把自己的世界变大。

谱系孩子小时候很容易困在狭窄兴趣和狭小空间里,当初,我以孩子感兴趣的公交车和地铁为突破口,带着孩子走出家庭、走出小区,慢慢地发展到每周末都来一次城市穿行和远足,每个长假和寒暑假都来一次旅行。远足和旅行,对孩子的认知范围有很大拓展,对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自理能力都有促进,孩子经常是出一次远门长大一次。

最初,带孩子尽量走远,是因为孩子虽然不断进步,但是身边依然没有什么固定的朋友,成见是很可怕的,在熟悉的环境里,他会受到歧视和攻击。我们就去没有人认识的地方,孩子的幼稚言行和特别的兴趣爱好不会太过引人侧目,很少引发冲突。出去得多了,孩子看到的世界大了,对于淡化和破除他对车辆、电梯、厕所的偏狭关注很有帮助,特别是到郊外去,在山川草树、花鸟虫鱼——完全不同于城市生活的世界里,孩子的天地被打开,家长也得到了放松。

当初,我们通过旅行,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生存能力,十岁时他就可以自己坐飞机回老家玩了。后来,每次出行,我们都让孩子参与行程规划和管理,他是扛行李的主力。到了他上大学,他完全可以四处穿行,不再需要我们操心,这是实现真正独立的重要基础。

5.说得上来。

说话是一种技能,既是指聊天的能力,也指比较丰富的知识量和精神世界,张口能言、言之有物。

我们当初是通过认知、聊天、阅读、影视和社会生活,来扩大孩子的知识量和说话技巧的。

说话,对于谱系孩子来说,是非常难的。在幼年期,他们的说话能力比较弱,主要是认知量、逻辑思维弱,说起话来颠三倒四,不分你我他;少年期,他们的兴趣面和知识面窄,说的都是自我为中心的话,单调重复比较多,基本无法与人共鸣;青年期,上述两个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由于心理问题积累,孩子的自信心容易不足,有些方面也比较容易出现偏执现象,他们往往还不如少年时爱说话了。在青年期适当沉淀不是坏事,随着知识积累和心理问题的消化,他们才能进入正确的轨道。

我在书里写过,当初因为我们操作不当,本来孩子有很强的认字能力,但是他就是不太爱阅读,我们就从陪他看漫画开始,然后我结合孩子的兴趣点,自己编故事、写故事给孩子听和看,慢慢再过渡到看童话书,到七八岁时,他基本能够独立读完一本书了。

更多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是读书会,一家三口坐在一起,选本好书,一人读上一段,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孩子的说话能力。后来,我们把读书变为一个引子,主要是交流读后感,顺着孩子的兴趣和感悟,与他一起自由地表达和畅谈,孩子灵活言谈的能力提升了不少,而且经常会擦出思想火花,对于他的知识面和思考能力帮助也很大。

放寒假以来,这几天,我们已经读了一本书,看了两场电影,收获挺大的。

有的家长说,孩子没有前进的动力,没有与人交往的愿望和劲头。我想,遇到这样的情况,不要强迫孩子,要在不经意间给他加温,这个世界有很多温暖而涌动的力量,会鼓励我们走出去、向前进。在当初的成长过程中,有过很多东西温暖和鼓舞了我的儿子,比如在他小时候我们一起看过的那些美好的电影和书籍,包括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海蒂与爷爷、美丽人生、阿凡达、窗边的小豆豆、绿野仙踪;比如我们一起走过的山和大海,我们一起在草原上看到了牛羊、云朵和满月;我们一起与老家亲人们烤过的全羊、喝过的松茸汤、放过的烟花。

学会在点滴生活中发现和吸取精神力量,这是形成孩子精神支柱的非常好的办法。有时候,我感受到了什么,比如灿烂的晚霞、一段精彩的描写、一个比较独到的感悟,我都会指给孩子看、说给孩子听,当他有了这样的发现,也会来告诉我,这对他的精神成长帮助也比较大。

应该说,谱系孩子最终实现在社交场合侃侃而谈,还是比较难的。即使到了十几岁,在社交场合,我儿子还是会出现走神、冲动、不知道说什么的问题。到十八岁后,我们刻意多安排他参加社交活动,告诉他从在饭局上控制食量开始做起,有时会特意先吃个半饱再去赴宴,在注意用餐礼仪的同时,学会少说多听多看,克制自己的冲动,当好一个安静的旁观者。然后,再从与身边人的交流着手,努力与大家的话题保持同步,累了就离场休息,避免失态。当然,这一切都是从与亲朋好友的聚会开始的,等孩子心态定了,技巧熟练了,再向外拓展。

这五个方面,既平凡也重要。如果你孩子的世界里有了这五条支柱,那对他的重塑就基本成功了,可以放心让他开启独立自主的人生了。

最近,有位家长告诉我:在今日头条上,有一个妈妈讲她的阿斯伯格女儿时,跟粉丝留言说:“当年孩子确诊时,有些励志故事说有些天才是阿斯伯格,然而现实很残忍,阿斯伯格比经典自闭症更麻烦,尤其进入了青春期以后,更容易发展成精神分裂。”

阿斯伯格孩子到了青春期,真的容易精神分裂吗?

去年底,其实已经有不少家长来反映,自己家十三四岁的孩子突然崩溃了,有一个孩子还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精神分裂是阿斯孩子的结局吗?肯定不是。我们在青春期要面对的问题很复杂吗?一点都不复杂。

孩子的人格是可以培养的,相关道理我在我的第一、第五本书里,已经系统讲过了,大家一定要认真看啊。

我在谱系孩子成长的四个螺旋阶段那篇文章里,特别介绍了孩子在青春期会有个愤怒的螺旋。

这个螺旋没有处理好,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崩溃。问题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是因为在孩子小时候问题没有被发现,或者说没有被理解和正视,没有得到及时而正确的解决,日积月累变成大问题的。

为什么这类问题会集中在青春期呢?因为,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到了十二岁以后,大脑会出现快速发育,他们的社会自我出现,他们的自我高自尊与社会低评价之间,有着巨大的落差,孩子不能理解、不能接受,会表现得很愤怒,甚至有失控言行,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可不是什么精神分裂症。

那位家长说,阿斯伯格比经典自闭症更麻烦,尤其进入了青春期以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阿斯伯格孩子,包括轻度的谱系孩子,他们的身心更加敏感,因此,他们对外界压力反弹更大;他们的表达能力更强,因此,他们会通过语言方式把反弹呈现出来,显得杀伤力更大,显得更像所谓的精神分裂症,但是,只是显得而已,不是真的。

以下,我讲一个我自己编的寓言,看大家能不能理解。

我是一个预言家。我预言一个孩子一定会残疾,并且会变成精神病。你们说,这个预言会不会实现呢?

想象一下,有一个孩子,他的腿骨断了,这个骨折常人却看不出来。他会遭受什么呢?!

首先,孩子无法走路,这一点很不好。他与其他孩子不一样,就是不正常的。按照旁人的建议,这个孩子无法走路,说明是行走能力缺失,需要锻炼走路能力,让他与其他孩子一起奔跑,他就会好起来的。他的父母照做了。

但是,孩子完全跟不上其他孩子,还不断哭叫,走起路来左扭右拐,有时还在地上爬,完全是一副不正常的样,大家都嘲笑他,他的父母觉得被丢尽了脸,恼羞成怒,恨铁不成钢之下,于是棍棒相加。

最终,孩子的腿感染了,他发高烧说胡话,却无人理解,还被认为是精神分裂了。于是,他只好就精神分裂了。

寓言讲完了。完以后,你们会不会觉得是笑话!骨折了,赶快治疗啊,打石膏、拄拐杖,伤筋动骨一百天,小心地保护起来,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常识啊。

为什么要逼着孩子走路,还打他骂他,这是人干的事吗!

这不是人干的事,但是,很多人干了。

我们的孩子是谱系孩子,他的大脑发育上遇到了困难,他的社会性骨折了,这与腿骨折了有什么两样。你看看你是怎么做的,你有保护他吗?还是整天把他与那些机灵孩子比较,你有没有觉得他丢了你的脸,你有没有因为教了几十遍,而孩子都不会而恼羞成怒,你有没有伤害过孩子的人格?!

朋友们,认真想一想啊,如果孩子真的断了腿,你们会因为他走不动路而失望吗?!你会因为教了他几十遍,他都迈不出一步而愤怒吗?!

为什么孩子的社会性断了,你就要失望、愤怒,进而伤害孩子和自己。社会性断了,可是比断腿严重多,孩子面临着更大的麻烦,他的人格和心灵需要加倍保护和修复,而不是被践踏。

想想吧,你做对了吗?如果没有做对,你还认为孩子容易精神分裂,这与逼着断腿孩子跑步,还认定他迟早会残疾,有什么两样?!

现实生活中,孩子的腿骨折了,打个石膏、拄个拐杖,三个月后骨头就长好了,然后慢慢康复训练,最终他还是可以走路和奔跑的。你会因为孩子需要三个月的康复期,而折磨和殴打孩子吗,谁都不会这样做。

谱系孩子的成长过程比断腿的康复期要长,可能需要三年、十年时间,你会因为孩子成长慢了,而摧残他吗,按理说谁都不会,但是,很多人却这么做了。

教育培养谱系孩子,必须要走过一个理解、保护、引导的过程,他们的社会性才会慢慢生长和强大起来。这其实就是我提出来的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步,在问题刚发现时,安全感和自我意识优先,这等于是给孩子的精神世界打个石膏、支了个拐杖,把他先保护起来,让他的精神好好生长。

第二步,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了,在自我意识得到保护的基础上,我们再开始发展他的能力。在发展孩子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一方面不要让他们受到外界不理解的伤害,另一方面要注意方法,以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来帮助他,一边搀扶和一边鼓劲,他才会有迈开步伐的勇气。

第三步,孩子的能力发展起来了,相当于孩子的腿骨长好了,我们还要考虑到他的承受能力,孩子的社会性毕竟是断裂过的,我们要帮助孩子选择适合的学业和事业,加强家庭的缓冲作用,先不要承受过大的压力,逐步逐步地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慢慢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这样稳稳地,帮助孩子过好这一生,总比逼得孩子失控,被认为是精神分裂要好吧。

阿斯弟孩子的特质,决定了他们不容易得到社会的理解和认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太多的否定、误会和挫折,甚至遭受过暴力(包括语言暴力)侵害,这些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极大的干扰和破坏。因此,很多阿斯弟孩子的心灵是高度敏感的,些微的社会压力都会导致他们易怒和抑郁,有些孩子甚至有暴力倾向。

但是,必须要看到,这种暴力倾向的诱因不复杂,他们只是想表达不满,希望宣泄一下压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人们的重视,他们从根子上是希望得到理解和认同的。同样是暴力倾向,阿斯弟孩子的情况与精神分裂症是完全不同的。最重要的是,只要心中的压抑能够得到理解和开导,阿斯弟孩子的暴力倾向随时可以解除。

同样,阿斯弟孩子的情绪问题和心理问题,也是由各种困惑、不解、委曲、愤怒堆积而成的,如果这些困惑和不解能够得到及时的指点和解答,委曲和愤怒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和化解,那么孩子的情绪和心理不会出现严重问题,人格不会扭曲。

在这方面,我深有体会。自从选择与孩子做朋友加兄弟以后,遇到不会的事,孩子都会向我请教,有了心事也不会闷在心里,总会在我引导下说出来,整个人的心理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扭转。在初中阶段因为校园欺凌事件,高中阶段因为学习压力和失眠问题,孩子曾经出现过比较严重的失控倾向,但是,因为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孩子最终选择听从我的分析和建议,从牛角尖里走了出来。

现在,风浪早已过去,我儿子成为了一个平和温暖的人,有上进心和正义感,懂得体恤和关心同学师长,与父母的感情尤其好,每次见面都要来个热烈拥抱,每次有好吃的都要先夹到父母碗里。

基于我的经验,建议家长们,一定要给孩子当好保护神和引路人,做他的心灵使者,给他们在这个世界当好向导。大孩子需要,小孩子也需要,越早做好引导,问题解决得越好。

我们在面对孩子时,要破除成见和功利心,把爱和包容放在最前面,努力建立亲昵的关系,真正进入到孩子的心灵里面去,为孩子搭建一个桥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给他们的世界寻找一个出口,帮助他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勇敢地寻求外部世界的帮助。

最后,再问大家一下。

伤筋动骨一百天正常吗?骨折的孩子瘸着走路正常吗?孩子因腿痛而哭泣正常吗?如果你觉得是正常的,那么,谱系孩子相对缓慢的成长过程就是正常的,谱系孩子的幼稚言行就是正常的,谱系孩子因浮想联翩、思维外化而自言自语就是正常的,谱系孩子因承受力超载而出现的情绪崩溃就是正常。

谱系孩子的世界的确很容易破,我们作为家长,就是要减少这些破,而不是扩大这些破。用我们的爱、包容和引导,帮助孩子的身心保持好平衡,在稳定的状态中成长,让稳定成为常态,一切就会恢复正常。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益阳市星愿儿童能力发展中心
机构简称:益阳市星愿
成立时间:2021年03月31日
区     域 :湖南益阳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 残联定点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最新文章
1孩子能听懂却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这6种实用的语言训练方法学起来!
2​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睡眠问题有哪些表现?如何帮助多动症儿童处理睡眠问题?
3如何让自闭症孩子在幼儿园提高辨认能力?如何让自闭症孩子尽快融入幼儿园?

作者专栏sign up

王婧
王婧
人物性质:机构特教
所属单位:上海棕榈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特教
区     域 :上海松江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泗县残联对残障儿童康复训练救助项目进行电话回访
2湖北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与自闭症家庭共建“星宝家园路
3轻度自闭症孩子进入小学后,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相关文章sign up
  • 总的努力方向是:安全感建立、感统运动、认知教育、自我意识(社会自我)培养,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小孩子的身体能量和心灵能量,进...
  • 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林志颖真是个颜值爆棚、纯天然的男神。涅槃重生,必有后福。祝小志生日快乐!完全看不...
  • 在孩子小时候,所谓的自闭症症状最严重,家长们会觉得时不我待,不把孩子送进机构,每天十几个小时不排满课,总是觉得是在浪费关...
  • 如果当初,能够有像我所写的这五本书,对孤独症的所有现象给出解释(四个螺旋阶段),并针对问题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四个基本原...
  • 我们在孩子小时候,一方面要推进认知教育,另一方面要推进自理能力培养。有一段时间我们几乎每天带孩子到公园玩,有时是家人一起...
  • 现在的时尚界不仅重视设计和美,还融入了人文关怀、关注少数群体等议题,妮娜也通过自己的模特身份呼吁社会关注自闭症。她还常会...
  • 发育迟缓是指儿童的身体、智力、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发展与同龄人相比存在延迟或差距。发育迟缓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身体矮小、体重不...
  • 轻微自闭症,也被称为亚型自闭症或高功能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通常表现为社交和沟通困难、刻板和重复性行为和兴趣,以及...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