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打破自闭圈中的魔咒一:工具手

来   源:章丘林迪向日葵(济南市章丘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图片三群搜索截图其实这就是我所说的这个圈子里的如同咒语一般的专有名词的杀伤力,这些名词的一次次出现,不单是让家长崩溃抑郁,其实更重要的是,会让家长陷入,孩子确实是有病,你看这些症状多明显,那么孩子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这辈子没希望了,终身不能自理,智力大概率有问题什么的。
关键词:自闭症,认知,问题行为

文章来源:诺爸说;ID号:nuobashuo

恐惧与勇敢近在咫尺,而且互相共存。而向敌阵突进的人,最晓得个中实情。

——棱罗

对于所有小朋友的家长而言,无论是找医生诊断的,在网上搜索孩子说话晚,不理人等,还是“热心人士”友情提醒,或者其他方式,接触了“自闭症”这三个字的家长,就如同将潘多拉的魔盒打开,无论是医生的说法,各个网络渠道信息,“老家长”的经验之谈,各种专家和从业人员的言之凿凿,总之无数的绝望负面的结论,庞杂悲观的信息,揪心难过的那些故事,充斥其中的种种,几乎要将各位新入坑的家长吞没一般,都拼命的向家长展示,孩子的未来的暗淡无光。

而这一切信息之中,这个圈子独有的专业术语,有如魔咒一般,让人心悸。原本觉得挺正常的行为,就接二连三的变成了孩子“自闭”的铁证。这些刻意且具体的“咒语”,犹如一根高高抡向的家长的铁棍,一次次击碎好不容易燃起的希望和信心。

从今天开始,就从这些可以说是这个圈子里的罄竹难书的恶的存在的咒语,为何是让家长跌入深渊的重要帮凶,以及关于文字的咒语对于我们的心理暗示和影响的可怕之处,抛砖引玉的揭开一角。

希望通过诺爸个人的思考和亲身经历,以及和退圈近千家长的交流沟通与验证,分享从我自身全新视角,试着和大家一起“打破魔咒”,一起走进孩子内心真实的样子。

圈中咒语之泼向孩子的脏水-“工具手”

工具手,也称机械手。

顾名思义就是,孩子日常的小事都要拿着父母的手帮自己完成,即使是非常简单,或者孩子自己之前就会和能做到的事,自己也不来,去拉着父母来帮忙的表现。

诺诺最初的时候,这种情况其实非常严重,比如小星星形状的小饼干,即使帮他倒到桌子上,伸手就能自己拿到吃的,他都不肯,都一定是拉着我们帮忙,甚至是要拿着我的手来拿饼干放进他的嘴里。

而很多时候在贴吧,在网络,在群里,工具手被当做认定孩子的标签的核心指征。

我随手搜了一下一个微信群里关于这工具手这三个字的聊天记录,86次提及。很多父母也因为孩子这个特点,将标签坐实,因为这点的对号入座,陷入绝望与巨大焦虑之中。

其实这就是我所说的这个圈子里的如同咒语一般的专有名词的杀伤力,这些名词的一次次出现,不单是让家长崩溃抑郁,其实更重要的是,会让家长陷入,孩子确实是有病,你看这些症状多明显,那么孩子就像他们所说的那样,这辈子没希望了,终身不能自理,智力大概率有问题什么的。

而我们就因为这些“咒语”,错失了去了解孩子真正想法,去走进孩子心理的难得机会。

今天来聊聊这个起源于昨天的一个三班的家长的提问:

“诺爸,想请教一下我今天想的一个问题,大家说的工具手,到底是孩子通过肢体语言与大人沟通呢,还是就是像大家认为的工具手呢?比如我们家孩子,想去找吃的,每次是拉着大人走到放零食的地方,然后拉着你的手让你去零食。我判断应该不是工具手,应该是和家人通过肢体语言沟通。但如何判断医生所谓的“工具手”呢?”

结合昨天的回答这里来和大家聊聊我对于这种现象的看法:

这就是这个圈子最黑暗的地方了,孩子的用肢体的,用这种非语言沟通的方式,跟大人去表达他心里的想法,来寻求大人的帮助,就变成机械手,变成工具手了。

这一个动作就变成了很多专业人士和“老家长”去认定孩子问题的“决定性证据”了。这些词语对于每一个父母都有如子弹一般,一次次击中那颗柔软脆弱的内心。

所以其实我一直呼吁,自己有信心,趁早退圈,远离这个圈子那些笼罩在家长心头的魔影。这类的名词有很多,如NT(默认自己孩子一定不正常),机械语言,鹦鹉学舌,情感缺乏,自我沉迷,自我刺激,刻板,认知障碍等等等等。但是其实这些表象,只是孩子在还未掌握语言,以及因为自身的敏感和情绪强烈,倔强加上一些成长过程中的原因,导致对于人的逃避的正常阶段性表象而已。

我强烈建议家长将这些不去深究原因,而将所有问题都强行施加在孩子身上,作为他有问题的“罪证”一般的词语,换种表述,或者直接从自己的脑海中重新认识,而不是用一种暗示的状态,去默认和接受是孩子有问题。

对于这些词语,我们需要真正的站在孩子的视角,需要追溯孩子的发展历程和当下能力状态,去分析孩子为何如此,而不是用一个“有病”的描述,去否定和打击孩子。

对于所谓“工具手”的现象产生的原因的看法

所谓工具手是在孩子还没有很好的掌握语言能力,还不能很好的表达他自己,孩子本身其实是处于特别害怕失败不敢尝试的这个阶段的时候,这种现象是非常正常的一个表现。被套上这些词之后,其实是对于孩子的一个巨大的“曲解”。

我来简单聊一下这个所谓的工具手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这里总结三点。

第一:在语言未发展到足够清楚表达自己想法时的一种主动表达,其实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已经是一种主动,以及对于父母不逃避的一种很好的现象了。因为如果如网络上所言,孩子应该是活在自己世界,连请求都不愿了。而如果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足够,其实孩子就会直接说,妈妈我不敢,你帮帮我什么的,而不是一味的拉着我们,拿着我们的手来做这些事情。

第二:是对于自身的极度不自信,极度害怕尝试失败的挫败感的一种表现。

我印象最清楚的一件事是,诺诺两岁半的时候,家里有个发声的挂画,孩子喜欢听各种动物的叫声,但是按钮是属于那种没有按击反馈的那种,诺诺每次都是拿着我的手去按按钮,我鼓励他,建议他,还是如此。我发现其实小朋友就是觉得,自己尝试了,却按不响,那种挫败感,他无法承受。于是不愿,认为自己做不到,也不敢做,就借助于大概率能做好的父母之手来做这些事情。其他的包括像彩虹堂的盖子打不开,近在咫尺的东西找不到,不愿拿之类的非常多。

第三:不知道如何面对没有掌握的技能,以及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或是害怕做错了被嘲笑被指责。

这点很好理解,孩子觉得自己不行,但又想去尝试,于是让愿意理解和帮助他的父母来完成。其实这些事情在所有孩子身上都会出现,是孩子发展的正常阶段,但是到了这个圈子里,就变成了十恶不赦的“问题行为”了。

孩子很多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去处理一些开放性问题,比如说他想去找个小车,他不知道在哪儿,你说在那里去拿。他看不见,他找半天都找不到,这对小孩来讲太正常了。但是特别害怕他自己做不到,或者是面对这种未知,这种不确定性以及做的失败了,被指责被否定了。

或者是他自己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挫败感,所以他特别会依赖他信任的家人,希望拉着他们,让他们给予的帮助。孩子只是暂时还不能很好的做到,而不是一辈子做不到。

关于“工具手”的现象的诺爸的几条建议

关于主动邀请父母协助自己完成的请求行为(我就直接不用工具手这个词了),这里给各位家长的建议其实也涵盖在前面的分析里了。

一:绝对不要带着偏见和有色眼镜看待孩子这种很好的请求帮助的行为。

因为他愿意这么做,是对于父母的信任,他也知道父母会满足的,父母会帮助他,他是在打开的自己接纳他人过程,这是很好,也是很正常的一种表达意愿的体现。是我们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很好途径。

二:在帮助孩子的同时,鼓励和在足够的示范之后,让孩子多尝试自己动手,让他知道,其实他很棒,他自己也可以做到。

而在孩子尝试了,即使没做好,没做到时,不要笑话他,不要表现得很失望去否定他,而是让他知道,爸爸妈妈知道他自己愿意尝试了,我们真的非常开心,即使没做好,没关系,爸爸妈妈会手把手教你,而且为已经敢于勇敢的尝试自己的做不到的这个厉害的宝宝而骄傲,孩子会在这种包容和鼓励之中获得勇气,愿意下次继续尝试。

三:适当帮助孩子降低难度,以及在背后偷偷帮帮他,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比如诺诺当时拧不开圆形的糖的盖子,每次找我帮忙时,我就把那个盖子提前拧的得特别松,让孩子他自己可以觉得他自己能够做得到。让他自己能够意识到他自己是可以做一些事情,他自己是很棒的。让他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小朋友信心会越来越足,他也会越来越愿意去尝试一些他自己以前做不到的一些事情。这个时候,他就不用去完全去寻求你的帮助。

四:就是鼓励孩子表达,让孩子从这种非语言的表达方式慢慢过渡到语言的表达方式。让他能够愿意告诉我们他的想法。让他知道语言用处,直接说,爸爸吃糖,你帮我打开。比他拉着你的手,让你父母去猜,是要更好的一种方式。告诉爸爸说,爸爸这个我按不了,想你帮我按一下。比拉着大人的手,让你去帮他按是更好的一件事情。

用语言的方式去表达出来之后,你会发现,当那孩子请求你的帮助,当孩子有所谓的工具手,就是孩子对自己特别没自信,孩子对自己特别自卑,孩子对于自己很多做不到的事情,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当他失败的时候,他会觉得特别沮丧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办。就这么简单。那回归到这个原点,那就是对于孩子。进行该有的这种鼓励帮助示范。

最后再来聊聊关于孩子的价值感的建立。所谓价值感,就是让孩子慢慢找到对自己的自信。让他对自己是一个很棒的人这一点,能够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让他意识到他自己是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尝试很多事情,甚至可以帮助家人。即使做的不好,做的不对,没事儿,父母不会去笑话,他也不会去指责他,也不会去说他不行什么之类的,而是会非常包容他,理解他,去鼓励他,为他感到厉害,为他鼓掌。

所以父母。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不害怕失败。拓宽对于挫败感的情绪的承受窗口。因为这才是让孩子敢于尝试,并且逐渐在一次次失败中成长和学会新技能的核心。

孩子即使面对到一些挫败感,面对到一些自己做不到的那种无力感的时候。让他能够在我们的身上获得该有的这种力量感。让他愿意再次去尝试。

所以对于这些咒语般的“专业术语”,请大家一定要小心,在不经意之间,这些词对于孩子的定“性”和污名,对于让我们用问题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心理暗示”。

其实,如果各位大家真的去接触了足够多的这些孩子,足够多的所谓“正常”孩子,去了解他们的发展,你会发现,其实我们所极度恐慌的各种“问题现象”,大多都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进程”,绝大多数孩子都出现和经历过,只不过可能出现的时间早一些,持续的时间短一些而已。

而如果我们能够从这些“咒语”之中,去反思和领悟到更多的拉近我们和孩子内心的距离的思考,其实反而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们和帮助他们。

祝大家能够拥有一颗真诚欣赏,从光明处去观察和思考孩子的行为状态的“火眼金睛”,更能够用一颗包容鼓励,向阳而生的柔软的心,去温暖这个善良的小家伙。

愿所有的孩子被温柔以待。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济南市章丘区林迪向日葵特需儿童发展中心
机构简称:章丘林迪向日葵
成立时间:2021年11月12日
区     域 :山东济南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最新文章
1章丘林迪向日葵_济南章丘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有些什么课程?
2阿斯伯格人士就业中会碰到很多困难,如何才能解决这些困难?
3​为什么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

作者专栏sign up

李泽豪
李泽豪
人物性质:机构特教 | 行为分析师
所属单位:青岛奥烨星空康复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特教 | 行为分析师
区     域 :山东青岛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什么是元宇宙治疗自闭症儿童的质疑?
22.28 脑科学日报| 哪些早期指标可预测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
32022年九月份星空半步教育研究中心招生啦!
相关文章sign up
  • 文章来源:诺爸说;ID号:nuobashuo恐惧与勇敢近在咫尺,而且互相共存。而向敌阵突进的人,最晓得个中实情。——棱罗...
  • 图片三群搜索截图其实这就是我所说的这个圈子里的如同咒语一般的专有名词的杀伤力,这些名词的一次次出现,不单是让家长崩溃抑郁...
  • 恐惧与勇敢近在咫尺,而且互相共存。而向敌阵突进的人,最晓得个中实情。——棱罗对于所有小朋友的家长而言,无论是找医生诊断的...
  • ​前几天我们为大家推送了一篇文章:我要不要带“暴躁”的自闭娃去亲戚家串门? 除了串门这件事让家长们特别头疼之外,还...
  • 孩子刻板不会拓展,但是我们不能刻板其实孩子的重复和沉迷,只是因为他们恰恰还没学会复杂玩法的暂时性过程,或者是在练习和尝试...
  • 1、孩子刚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技能对于一些孩子刚刚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正确率的技能,在假期时我们的爸爸妈妈需要每天进行技能的...
  • 这也是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的,因为孩子需要知道每一张图片上的含义,才能用图片交流,告知对方自己想要表达的含义,达到沟通的目...
  • VB-MAPP评估工具

    2023-04-15

    VB-MAPP评估工具是目前常用于评估儿童自闭症发展水平的工具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VB-MAPP的背景、构成、使用方法以...
相关资讯sign up
热搜话题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