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文章库
  • 利用『成就归因』理论,拆解阿斯伯格受挫后的逃避和干预

利用『成就归因』理论,拆解阿斯伯格受挫后的逃避和干预

来   源:济南安安(济南市历城区)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原创由仲作者:李莉前言自闭症干预如果合理,其特征会随着社交沟通能力的提高而下降。反之很多阿斯伯格的高功能ASD(简称HFASD)同样会因干预不当导致情绪失控,行为更加异常。在教学中不乏看到这样的现象:遇到一件自己不擅长的课程内容就会马上开启另一个擅长话题或拿出喜爱的物品巧妙地进行逃避。玩到很喜欢的某
关键词:强化物,情绪激动,提示,自闭,自闭症,自闭症干预,认知,辅助,阿斯伯格,执行功能,社交沟通,由仲

原创 由仲 


作者:李莉

前言

自闭症干预如果合理,其特征会随着社交沟通能力的提高而下降。反之很多阿斯伯格的高功能ASD(简称HFASD)同样会因干预不当导致情绪失控,行为更加异常。在教学中不乏看到这样的现象:遇到一件自己不擅长的课程内容就会马上开启另一个擅长话题或拿出喜爱的物品巧妙地进行逃避。玩到很喜欢的某些伴随结果的游戏(如:拯救小企鹅、jenga又名叠叠高),但当游戏要以一个不好的预测性编码结束时,往往表现出害怕、情绪激动、逃避;大喊“不玩了”,或者说一些与游戏无关的话进行干扰。特别在玩带有比赛和竞争性的游戏时,一定要自己赢,否则无法接受失败,更有甚者直接情绪崩溃、声嘶力竭、躲藏进桌子底下。还有些已在校的阿斯也容易因课举手被拒,回答问题错误而感到挫败,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等情况。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孩子在一点挫折、困难面前就轻言放弃,甚至暴躁如雷。我们试着安慰他们“没关系,重新来”“这不就好了吗!”“下次努力”“你怕什么啊?”,有时儿童能够再次去尝试,但很多时候儿童不敢再尝试,越让他去做,反而情绪越糟糕。我们很想透彻地了解和明白他们这种表现的原因,很想从根本上为他们提供帮助和引导,那我们就要知道他们在这些时候的心理机制是什么。这里就是我们要讲的利用“成就归因”(achievement attribution)理论拆解HFASD的逃避行为并进行恰当干预。


[什么是“成就归因”理论?]


成就归因是指人们对某种状况产生的原因的主观认知,再明确的说就是,人们对成败原因的知觉和推理、解释的过程。是决定未来态度和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Rotter教授(1966)认为,人类行为产生和改变的原因并不是单纯由外界的强化物所致,更重要的是人们本身是否理解是什么导致了强化物的出现。这就与行为分析派(ABA)忽视人类的心理动态的特点产生了明显的对比(ABA强调一个结果一定会强化或消除某个行为)。确实,显示中ABA无法解释为什么面对同样失败的结果,有的人可以勇往直前,而有的人却选择中途放弃。

 

成就归因论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被纳入心理学研究课题,其中最被认可并广泛使用的是Bernard Weiner教授及其同事(1970)在研究成就动机时发现: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与成就动机的高低相关,并且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他们把成败原因归结为4种:①能力高低、②努力程度、③任务难度、④运气好坏。并从稳定性和控制源这两个维度对它们进行分类;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同样情境下具有一致性?控制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自身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其中,能力高低和努力程度属于内控。


控制源影响人们对结果的重视程度,比如把成功/失败归因于个人的能力或努力程度的内部原因的话,那在成功时会更自豪、失败时更沮丧,如果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好坏的外部原因的话,在面对成功或失败时的情感反应就会很低。而稳定性则影响人们的成就期望,即如果把成功/失败的原因归为能力高低/任务难度的话,这就是相对稳定的因素,所以以后遇到类似的挑战时就不会期待结果产生变动。同样,如果认为自己的成果/失败是由于努力程度/运气好坏,那么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则会期待结果产生变化。


[ASD儿童与成就归因]


回顾文章开头处列举的例子,呈现出这些表现的ASD儿童,即使是HFASD儿童,他们在日常的社交表现上也往往存在很多特异的地方,如较自我,不停谈论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少主动关注别人的感受,当遇到别人和自己不同意见时就不知所措或者退让,喜欢有规律的事情,围绕特定主题却很难扩展话题,学习记忆能力强尤其是视觉学习。

了解的读者一定会从心智解读和弹性思考方面来解释,同样,这两种能力也可以来解释ASD儿童与成就归因之间的关系:

心智解读能力的缺失致使他们更加注重自我感受,忽略他人及外部因素,即在归因时更倾向于归因为内控,而不去考虑外控的因素。另外,弹性思考的缺失使他们更乐于去寻找相对稳定的,缺少变化的因素。如此推断HFASD在成就归因时很大可能只归因于“能力高低”一项原因上。根据Weiner教授的理论,当人们认为成功/失败是由于自己的能力高低时,成功是会感受到很大的成就感,但一旦失败就会体现强烈的挫败感。并且一旦成功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预测性编码输入一定是好结果,认为这次也一定会成功,对成功的期待感更高,不过一旦失败后再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也会认为同样会失败,对成功的期望很低。也就是说,很多儿童在开始一件事之前,就已经想到了结果。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儿童只喜欢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乐此不疲,却不敢重拾曾经让自己失败过,或者认为有挑战的事情。


理想的归因方式

Weiner教授认为,较为理想的归因方式是将成功归结为能力强,因为这种内部的稳定的归因模式使我们更加看重自己的成功,并使我们期望能再次成功。另一方面,将失败归结于努力不足,因为努力是不稳定的,这使我们相信如果我们努力,下次会更好。同样,Dweek也将儿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掌控取向型,即他们将成功归结于自己的能力,但将失败归结为外部原因,或者自己的不努力;另一类是习得性无助取向型,这些儿童往往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不稳定因素,从而无法体验到因为自己能力强而产生的骄傲和自尊,又常常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内部稳定因素(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对以后成功的期望过低而放弃。这也是很多HFASD儿童的归因方式。


既然形成了这种思考方式,那应该如何帮助他们改变呢?

Dweek为了帮助习得性无助取向的儿童,她发明了“归因训练”(attribution retraining)成功的将习得性无助的儿童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即不够努力,不再继续归因于自己很难改变的能力不足。她让一些无法完成一系列数学难题而变得无助的儿童接受了两种不同的治疗,为期25个疗程。在治疗中,让参加的儿童每天解答15道数学题,其中会设计几道不会解答的困难题目。一半的儿童只接受成功的治疗,他们的合格标准较低,很容易就成功;另一半儿童接受归因训练,他们的合格标准较高,相对容易感受失败。当失败时,实验者会鼓励他们努力争取下次成功,并告诉他们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不够。结果发现,成功经验群的习得性无助感并没有得到改善,相反,归因训练群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也就是说,这些儿童通过努力克服失败体验成功,如此不断经验积累,逐渐让他们的认知产生了变化,也纠正了学习性的无力感,从而有了挑战的勇气和克难的决心。


[使用“归因”的ASD支援方式]


综上,我们可以得到提示:在支援ASD儿童的强烈的受挫感时,除了从解决其心智解读、执行功能和中央聚合的根本能力缺失上,我们也可以加入使用归因训练,在儿童日常活动中加入对他们来说有些难度的事情,一旦失败要引导儿童从外界找原因,或者从自身的努力程度找原因。也会有很多家长和老师告诉儿童“下次努力”、“你再努力一下”,却效果甚微。需要注意的是,“努力”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难以估量的词汇,对很多儿童来说可能并不很清楚要怎样才是努力,在引导时需要把努力具体化数量化,如什么动作、什么心情状态、什么眼神、多少次等,这样他们就知道该怎么努力了。

还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长强调独立性训练,尤其是对ASD儿童,觉得现在不练习他的独立性,今后更不能自立。于是过分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然而,想要培养儿童的自理和自立精神不是单单把他们扔在一边任其完成其布置的任务。根据维果斯基“鹰架”理论,强调合作辅助学习的理念和相关研究发现,那些有父母在近侧发展区域内合理充当脚手架(鹰架),适时协助他们完成任务的ASD儿童,一年后,在成就环境下最为适应,动机最强。

 另外一定要注意表扬方式,彻底摒弃ABA那种无论何种正向行为就夸张的大呼小叫式强化,减少个人表扬“你真聪明,你真棒”之类用语。特别面对HFASD时要减少“成绩结果”的强调,如“我们失败了”“叠叠高倒了”“小企鹅掉在冰下面了”,而应该更多的是进行过程导向的引导,如做的好可以表扬为“很努力”“这个方法不错”“这个想法很好”,“你越来越会玩越有创意了”等等,让他们的成就感不是单单停留在某个短暂结果上,而是要体会游戏和课程的过程中,拟或引导其人与人互动的乐趣上。 


总之,利用“成就归因”理论,以克服自闭症核心障碍为切入点,在国际ICF功能分类理念指导下,通过对其心智解读、执行功能和中央聚合能力缺失入手,努力提升他们的社交沟通能力和动机,是目前解决ASD人士融入社会的根本保障。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济南市安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
机构简称:济南安安
成立时间:2007年01月04日
区     域 :山东济南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小组课 | | 言语训练 | 职能治疗 | 地板时光 | ABA训练 | 社交训练 | 认知理解 | 沟通理解
最新文章
1孤独症的诊断有多难
2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会叙述个人情感吗
3我们是否有自己的残障文化?——残障身份发展理论述评及其本土化思考

作者专栏sign up

梁丽
梁丽
人物性质:机构督导 | 机构特教 | 机构管理
所属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星语儿童素质训练中心
人物特长:机构督导 | 机构特教 | 机构管理
区     域 :广东广州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做手工,送温暖!团市委联合爱心企业开展关爱特殊儿童活动
2自闭症的认识过程和发展是什么?
3出生时脑损伤,《脱口秀大会》演员小佳“想做个笑话”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热搜话题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