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医教结合”模式下儿童康复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医教结合”模式下儿童康复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 2022-11-04 11:14:10
  • 3K次
来   源: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作   者:
摘   要:据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现有0~14岁残疾儿童共计387万。针对各种类型的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关系到这类人群及其家庭的终生生活质量,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想要推动儿童康复事业发展,使残疾儿童人人都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康复服务,必须牢牢把握“医教结合”模式,对于残疾儿童而言,“医教结合”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医院康复、亦不同于传统学校课程的、专注满足残疾儿童生活学习需求的新模式;对于儿童康复从业者而言,“医教结合”是一种需要跨学科合作的、对治疗师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更高的新型工作模式;对于社会而言,“医教结合”是一种打破传统卫生、教育两个封闭系统重要工具,推动更多弱势群体积极融入主流社会。在“医教结合”模式下积极推动儿童康复事业持续发展,有助于推动残疾儿童事业的发展,提高残疾儿童综合服务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医教结合模式,儿童康复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李秋竹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摘要】“医教结合”模式日益成为儿童康复工作者的重要关注方向,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投入到“医教结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中。推动特殊教育与康复治疗跨专业融合,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关注残疾儿童教育康复费用的稳定来源,促进残疾儿童康复事业真正落地,实现“医教结合”模式下儿童康复事业长期良性发展。

【关键词】医教结合残疾儿童瓶颈对策


无论是在儿童这个群体,还是在残疾人这个群体,人们普遍认可残疾儿童是一个特殊存在。和普通儿童比起来,残疾儿童在生活、学习诸多方面面临多种功能限制,难以像普通儿童那样进入普通学校生活、学习;和成年残疾人相比,他们除了需要常规的医疗康复服务以外,还需兼顾儿童终身发展,如生活常识、认知能力、自理能力。这要求从业人员在面对残疾儿童时,既需要为其提供教育的帮扶,又需要为其提供必要的康复服务,二者缺一不可。随着这种认知的逐步加强,医教结合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所认可,“医教结合”的工作模式也成了儿童康复领域主要关注方向,部分特殊教育界与康复界的专家已对此展开了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医教结合模式下儿童康复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浅析并尝试对策研究。


一、“医教结合”模式下儿童康复发展的瓶颈

(一)康复治疗与特殊教育结合不紧密

虽然康复治疗与特殊教育的服务对象都是残疾儿童,但事实上这两者从来都属于不同的工作系统。康复治疗通常由医院康复科来完成,隶属于卫生系统;特殊教育则由特殊教育学校提供,隶属于教育系统。两者在运行过程中相互独立,互不干扰。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双方都意识到残疾儿童需要的服务从来都不是片面的,他们更需要康复治疗与特殊教育通力合作。但这样的认识想要在工作中实践开来,仍然存在不小的难度。由于他们分属于不同的工作系统,导致双方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定上就存在巨大差别。一方面,特殊教育工作人员所持证书为教师资格证,无法进入医疗系统工作,另一方面,康复治疗工作人员所持资格证书为康复治疗师资格证,无法进入教育系统工作。这样的体系虽然看似有序,但却导致了工作环境的相对封闭,进而导致了“医”“教”的人为分离。

(二)人才培养未实现“医”“教”跨专业合作

在进行儿童康复工作的过程中,想要实现“医教结合”模式,需要的是“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型专业人才。但事实上,在现有人才市场中,要么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育型人才,要么是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的医疗康复型人才,很难发现兼具两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究其原因,这与我国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发展史密切相关,我国现有高校多数是由单一型专业学校发展而来,最终形成某某师范大学、某某农业大学、某某医科大学等等。师范类院校针对残疾儿童需求专门开设特殊教育专业以培养特殊教育型人才,不涉及康复医学相关课程教授;医学类院校则专门开设符合其医学背景的康复治疗专业以培养康复型人才,不涉及特殊教育相关课程教授。即便是在综合型大学里,两者也是泾渭分明,没有哪一个专业能系统培养“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型专业人才。这导致从事儿童康复的工作人员,或是不会上特殊教育课,或是不会操作康复设备,从而导致市场面临“医教结合”型人才难找、难用的被动局面,限制了儿童康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乏稳定资金保障

无论是特殊教育中提到的个别教育计划,还是康复治疗中强调的一对一训练,无一不在说明这是一项需要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的工作,此类工作的推进往往需要稳定的资金保障,这也是大部分残疾儿童家庭所面临的重要困难。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在特殊教育学校,因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内,学校内的一切活动所需经费由政府专项教育拨款予以支付,残疾儿童家长无需为孩子在校的教育及其相关服务额外支付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师资往往是以1:3~1:5的比例进行配备,对于残疾儿童高强度一对一的特殊教育与康复治疗需求而言,这样的师资无疑是严重紧缺的;若寻求校外教育或医疗机构帮助,则需额外支付费用,以重庆市为例,针对此种情况,重庆市残联组织一批定点机构以每年每人两万元专项经费补助开展服务,但这对于大部分中重度残疾儿童每月动辄上万的康复费用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残疾儿童想要进行长期稳定的教育康复服务,仍旧缺乏必要资金保障。


二、“医教结合”模式下儿童康复发展的对策

(一)整合资源,加强医院康复科与特殊教育学校点对点合作

在确保从业人员专业资质的前提下,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医院康复科的合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为残疾儿童提供尽可能优质的、符合写生长发育需求的教育康复服务。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和医院康复科的双向帮扶制度,对于儿童康复发展较好的优势地区,可采用特殊教育学校以轮班形式派人常驻医院康复科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医院康复科派专业康复治疗师前往特殊教育学校提供康复治疗设备使用培训和康复手法培训的方式,互通技术有无;对于儿童康复刚刚起步、发展困难的地区,可组织优势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医院康复科建立特殊教育、康复治疗专业人才资源库,以季度或半年为单位跨地区实现点对点人才交流与技术支援,携手发展儿童康复事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二)加强“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型人才培养

随着人们意识的逐步转变和国家人才培养政策的扶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儿童康复相关人才的培养。截至2015年,全国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高校已超过240所,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也超过100所,对着这些专业人士的加入,我国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意识到培养“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型人才已愈发紧迫。建议有计划的加强师范类院校与医学类院校的跨专业合作,通过对在校学生进行联合培养的方式,增强师范生的医学康复知识和医学生的教育学知识。对以工作的儿童康复从业人员,可采用继续教育在职在岗培训的方式,加强其对医学课程和教育学课程的融会贯通,培养一批可支撑儿童康复事业持续发展的“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型人才。

(三)完善资金保障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残疾儿童教育康复资金的来源已由单一的家庭自筹过渡到财政兜底、家庭补充的形式。截至2020年,我国绝大部分省市针对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问题,先后出台了不同程度的财政救助政策,以重庆市为例:若儿童被相关定点医疗机构确定为残疾儿童,即可申请每人每年两万元的定点康复专项经费补助。此类补助可极大程度的缓解中轻度残疾儿童教育康复经济压力,但对于每月动辄需要上万元教育康复经费的重度残疾儿童而言,仍是杯水车薪。绝大部分家庭无力应对每月上万的教育康复经费,若全部依靠财政补助无疑会极大地增加地方财政压力。


三、整体情况

从数据分析来看,所有被调研课程都实施了课程思政融入(比例100%),在线课程团队普遍重视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良好。被调研的课程中,融入课程的思政元素数量超过10个的,有12门课程(比例60%),最高为57个,最少为3个,平均每门课程融入的思政元素为16个。统计发现大部分思政元素(87%)来自授课视频(微课),其余部分主要来自课件、案例等文本素材。从课程思政元素的分类来看,所有被调研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比例最高(69%),其次是职业道德(67%)、思想品德(67%)、工匠精神(67%)、创新精神(60%),在课程中融入“浙江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法制意识”、“爱党爱国”元素的比例分别为53.3%、30%、40%。所有被调研课程中,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中每门课程融入的思政元素数量平均值为17.3个,高于自然科学类课程的平均值(10.7)。本科类课程平均每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数量为12.4,高职类课程平均每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数量为19.1,这说明高职学校的在线课程更重视思政元素的融入。国家级在线课程每门课中,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平均数量为20个,省级在线课程每门课中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平均数量为18.2,一般在线课程中思政元素融入的平均数量为10.8个,由此可见高级别在线课程往往更重视课程思政教育。由于大部分在线课程的内容结构在8-12个章节,所以可以测算每个章节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在1.4个左右。

20门课共来自于10个学科领域,其中本科课程10门,高职课程10门;2门课程被立项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课程被立项为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为普通在线开放课程;其中含有浙江区域研究的课程3门,总体上这些课程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从对学员调研的反馈结果中,可以看到学习者对在线课程的整体满意度为4.6分(满分5分);学员对课程思政融入的感知度为45%(即45%的同学意识到思政教育行为),比较符合课程思政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要求;88%的被调研学员认为在线课程思政教育对学习是有用的。


四、特色与亮点

(1)普遍重视课程思政教育。

从数据分析来看,被调研的浙江省高校在线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比例为100%,这说明省内高校普遍重视课程思政教育,各课程团队已经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中,能够将专业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起来,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全程,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的有机统一。

(2)思政元素融入较为合理。

课程思政重在把价值观、专业伦理等内容基因式地融入课程,做到在润物无声中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育重在合理,不能勉强、不宜直白。从被调研的课程来看,大部分课程建设者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理解到位,对思政元素的选用比较合理,能够结合课程特点、章节内容特点合理融入思政内容,比如在讲新媒体营销时植入了“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观念,讲授工程科学时指出要有创新精神,讲授船舶模压工艺时点到工匠精神的重要。虽然自然科学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难度大于社会科学类课程,但是也在创新创业、拼搏奉献精神方面有所体现,提及钱学森、黄大年等榜样人物,以及中国制造2025、低碳环保等重要战略及理念。

(3)建有思政特色在线课程。

随着国家对在线课程建设的重视,以及课程思政教育逐渐实施,浙江省在线课程中的思政特色越来越鲜明,尤其是省级和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课程资源中思政融入普遍做的比较出色,甚至在课程配套教材中也有所体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团队还专门建设了一门课程思政特色在线课程《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


五、存在的不足

(1)在线课程思政教育表现不均衡。

从被调研课程中发现,在线课程思政教育实施情况表现不均衡,“浙江乡土旅游”、“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等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超过30个,也有几门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少于5个。高级别在线课程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普遍较好,而普通在线课程准备相对不足,在课程规划、教学设计、内容选取、教学资源开发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2)没有很好地利用在线讨论区功能。

根据对在线课程在线讨论区的应用情况分析,发现大部分课程能够利用线讨论区开展教学互动,但是空间利用率不够高,也没有很好地利用讨论区、交流区来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这是今后需要提升的地方。


六、结论

当前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选课学生和社会学员越来越多,基于在线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变得日益重要,它可以取得更广泛的教育效果,做到线上线下教学同步实施。本项目通过大数据分析与网络调查,对部分在线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与行为进行跟踪评价,发现课程教学团队都能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建设质量较高,教育成效较为显著。

据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现有0~14岁残疾儿童共计387万。针对各种类型的残疾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关系到这类人群及其家庭的终生生活质量,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想要推动儿童康复事业发展,使残疾儿童人人都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康复服务,必须牢牢把握“医教结合”模式,对于残疾儿童而言,“医教结合”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医院康复、亦不同于传统学校课程的、专注满足残疾儿童生活学习需求的新模式;对于儿童康复从业者而言,“医教结合”是一种需要跨学科合作的、对治疗师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更高的新型工作模式;对于社会而言,“医教结合”是一种打破传统卫生、教育两个封闭系统重要工具,推动更多弱势群体积极融入主流社会。在“医教结合”模式下积极推动儿童康复事业持续发展,有助于推动残疾儿童事业的发展,提高残疾儿童综合服务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要确保残疾儿童能持续稳定地接受教育康复服务必须要稳定其教育康复经费来源,引进社会爱心企业和慈善基金支持,形成行之有效的、可循环的资金支持制度,实现“家庭+政府+社会”的资金保障体系,才能真正确保残疾儿童持续享受教育康复服务。


参考文献:

[1]加快医教结合促进残疾儿童教育和康复同步发展[N].民主,2019-1.

[2]何侃,王姣艳,张秀伟.坚持医教结合,突出“儿童康复”特色—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8(6).

[3]张伟锋.残疾儿童“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9).

[4]张飞.残疾儿童“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9(25).

基金项目: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大数据背景下浙江省高校在线课程思政教育融入情况研究”Y201942816。

基金项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校级一般项目“‘医教结合’模式下儿童康复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906282413。


作者简介:

李秋竹,女,重庆涪陵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智慧康养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儿童康复、大健康领域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北京指南家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北京指南家教育
成立时间:2017年08月24日
区     域 :北京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融合课程 | 小组课 | 能力评估
最新文章
1北京指南家教育_石景山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收费情况?
2怎样前往北京指南家教育,指南家具体地址在哪里?
3行为矫正的三大方法之一——消退

作者专栏sign up

任碧琪
任碧琪

石景山区

人物性质:机构创始人 | 机构督导 | 机构管理 | 行为分析师
所属单位:北京指南家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创始人 | 机构督导 | 机构管理 | 行为分析师
区     域 :北京石景山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连锁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1检察院干警来到市特教中心献爱心
2学习动机下降的原因与激发方法
3宁夏银川孤独症/语言训练/多动症儿童康复中心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