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儿童语言沟通障碍的成因与改进措施

儿童语言沟通障碍的成因与改进措施

  • 2023-05-21 19:04:04
  • 2.1K次
来   源:
作   者:
摘   要: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发展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以行为理论为指导,充分认识影响儿童语言沟通的障碍的成因,科学开展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有效实施应对儿童语言沟通障碍的改进措施,不断促进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儿童语言,认知能力,语言沟通,语言沟通障碍

杨航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发展备受社会关注,教师与家长都非常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性能力。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出发,教导儿童如何精准有效地获取信息,强化对语言沟通内容的认知,进而促进他们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


一 言语行为理论简介


言语行为理论是培养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理论基础。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语言哲学学说,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丁(JohnAustin)提出,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JohnSearle)等人加以发展。奥斯丁认为语言是人的一种特异的行为方式,人们在实际交往过程中离不开说话和写字这类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理论聚焦行为的本身,去剖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除了需要理解说话的内容以外,还需要探究所表述内容背后隐藏的目的。奥斯丁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下提出了新的理论,即言语行为三分说。言语行为三分说这一理论是把一个语言行为抽象地划分为三种行为,这三种行为分别是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发话行为是说出词、短语和分句的行为,它是通过句法、词汇和音位来表达字面意义的行为。行事行为是讲述者在说话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行为,行事行为意在让他人清楚讲述者说话时所要表明的意图。取效行为是代表一种影响,是指讲述者的话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听者,但所取得的效果不一定符合讲述者的意图,具体所取得的效果还是由听者决定,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听者的意愿倾向。


二 儿童语言沟通障碍概述


儿童语言沟通障碍是指有的儿童在说话时会出现表达不准确、意思不连贯等情况,在说话的时候声音细而且小,眼神飘忽不定,不敢与人对视或看他人,甚至在整节课中会出现沉默不语的现象。社会性行为是指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为了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和各种行为特征。[1]社会性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适应社会。
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语言沟通能力占据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沟通技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流非常重要。这里的口头交流并不一定指深入对话,在日常生活中见面打声招呼,或者问候一下也属于交流,交流是个动作,与谈话内容的深浅无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特别重视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而要想提高儿童的口语交际水平,首先必须消除儿童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的障碍。
在解决儿童语言沟通障碍方面,学者丁莹认为教师应该结合教学主题精心去预设,科学计划口语交际能力的课堂环节。[2]学者何林英认为为了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教师应该以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增强儿童与儿童之间、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交流。[3]而笔者则是从言语行为理论这一角度尝试分析、解决儿童语言沟通障碍问题。


三 儿童语言沟通障碍的成因分析


有些儿童在话语表述方面不一定能够构建言语或句子,即使他们认识汉字或短语,他们也很难向他人表达清楚自身的意图,也就是说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难以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通过学习言语行为理论中的发话行为、行事行为及取效行为,许多教师已经摒弃了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开始带领儿童从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现实生活中,通过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不仅可以使儿童的口语交际兴趣及习惯得到更好的培养和提升,还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同样存在不足的地方:有的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存在词不达意的现象;有的儿童性格胆怯,与人交流时不敢直视对方的目光,且说话声音小;还有的儿童整堂课下来缺乏交流互动,一言不发……以上都是儿童在进行语言沟通交流中产生的沟通障碍,而这些障碍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话行为存在障碍
发话行为具体是指说出一个词或发出一个声音,再根据一定的规律组合成字词,进而表述成语句。适龄儿童在入学前会受到当前生活中语言环境的影响,在正式学习汉语前接触的基本上是方言词汇、语句等,普通话的积累较少。我国北方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没有太大的出入,但南方地区的方言在发音、词汇上与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当南方地区儿童在讲话时,需先在脑海中将方言转成普通话再表达出来,这一过程增加了儿童的口语交际心理压力,导致有的儿童可能开口说话比较困难,也就是在进行发话行为时产生了障碍。


2.行事行为存在障碍
在进行语言沟通交流过程中所进行的行为就是行事行为,行事行为可以让听者明白讲述者说话的意图。
(1)儿童行事行为存在障碍可以理解为儿童的知识水平存在障碍,即难以根据现有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应有的意图判断。当儿童不清楚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非真伪时,其对这件事情便缺乏自身的判断能力,那么即使他敢于表达,也会因为脑子空白而不知道如何表达。所以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影响其社会性发展,特别是语言沟通能力的发展。道德判断力的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发展在指导和规范道德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et)提出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根据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将其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可逆性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儿童可以反映所看到的事物变化,会比较前后变化,并思考它们是如何发生的。经过教育引导,他们对某些事物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或者道德规范来判断正误,有了自己心中的“一杆秤”。

(2)当儿童无法清晰表达自身意图便是行事行为存在障碍,也有可能是心理存在障碍。有的儿童本身胆小内向,由于紧张而导致无法清晰表达自身意图。根据活动心理学的理论,儿童的心理发展取决于行为活动,而行为活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同的。正值小学阶段的儿童,其社会性发展内容之一是存在依恋行为。依恋行为是指双方通过给予对方安全感、温暖感和情感支持而形成的亲密关系。一般婴儿自出生起的第一依恋对象便是母亲,从母亲那里寻求安慰。随后,依恋对象扩展为父亲及其他亲人。随着儿童的心理逐渐成熟,当儿童走进校园,他们会产生对同伴的依恋,这种依恋会使儿童有安全感,做事有底气并且阳光开朗。当儿童有足够充分的依恋行为,也就是俗称的“安全感”时,他整个人便是自信的、充满阳光的,那么在与他人进行语言沟通交流时是从容不迫的。那些在众人目光注视下依旧可以侃侃而谈的儿童,他们是不存在语言沟通方面的心理障碍的。但是当有的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时,就有可能怯于沟通交流。比如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出现站起来却一字不说的情况,或者在与同伴交流时怯于或者羞于说出自己对事情的真实看法等。


3.取效行为存在障碍
取效行为可以指讲述者的话语对听者的思想、行为、意志、情感等产生的某种作用或影响,但所取得的效果不一定符合讲述者的意图。比如讲述者表述“这个铅笔很好看”,取效行为可能是听者在听到这句话后,把铅笔借给讲述者欣赏;也可能是听者把购买途径告诉讲述者;也可能是听者回答“是吧,我挑了很久才买的”;还有可能是听者没有任何反应。儿童取效行为存在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儿童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自身出发,会清晰地阐述当时的客观环境,但是不会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因为他们认为不完全表达也可以让听者清楚自己的意图。


四 应对儿童语言沟通障碍的改进措施


为使儿童能够清晰地表达自我,并使语言沟通能力得到健康和迅速的发展,应尽早减少或消除沟通的障碍。言语行为理论在儿童语言沟通教学实践中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教学准备方面
言语行为理论中包含四种规则,分别是构成性规则、协调性规则、规范性规则和建设性规则。基于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理解,在构成性规则和协调性规则的支持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掌握言语行为的构成性规则,并完成真实交际任务的能力可称为口语交际能力。另外,规范性规则是指规范现有行为活动的规则,以使其效力最大化。建设性规则会回答与“如果”相关的问题。如果一个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建设性规则,那么这个行为就不存在了。言语交流是指发生一系列言语行为的过程。为了正确和有效地进行沟通,有必要发展适当的口语交际技能,口语交际教学最终指向儿童社会性发展能力的培养。言语行为理论能为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与设计教学内容方面提供启示。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发展中起着调节和指导作用。为了设计口语交际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前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等。口语交际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以一般课程教学目标和儿童实际水平为基础,并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生活经验等,从而明确每个口语交际主题的交际能力目标。
(2)设计教学内容。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在能力培养与教学重难点上有着不同的倾向,在教学内容方面不能一概而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中的协调性规则,需要先看具体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分析发展不同方面的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及需要准备的材料等,并以此为线索设计教学内容。


2.教学过程方面
儿童建构知识的过程可以在言语交际、共享学习资源的基础上达成。言语行为理论认为口语交际的运行是由话题、语境、参与者等主要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整体。教师在相应教学过程中应对各个要素起到指导作用。
(1)建构共同知识背景。口语交际是在双方共享的知识基础上交换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在正式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让儿童先通过课前预习建构共同知识背景。
(2)选择交际活动话题。口语交际教学是由教师和儿童共同参与,并围绕交际话题展开。在日常开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儿童喜欢的事物、看事情的角度或者与儿童家庭有关的话题出发,这些都是儿童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让儿童有话说并且有想法。
(3)创设生活化交际情境。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相比,课堂上的交流显得更加严肃和正式,导致有的儿童会比较紧张和焦虑。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需要创设生活化交际情境,即接近儿童生活状况的情境,以强化儿童对有关事件的感受,进而有效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敢于表达自我。


3.有效沟通方面
语言学提供口语交际教学建议,但没有提供很多具体的方法。言语行为理论涉及对言语行为最基本标准的要求,比如质量性原则涉及规范言语的质量和真实性;充分性原则涉及对言语数量的控制;礼貌性原则涉及使用礼貌性表达来维持友谊和增加合作的可能性;适应性原则涉及交流策略对交流环境的适应。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质量性、充分性、礼貌性和适应性等实用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把控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且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1)端正交际态度。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态度。在口语交流中,有的儿童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或者有的儿童只听前面内容,不听后面内容。还有的儿童在与教师的意见不一致时,就会变得不耐烦,随意地插话,扰乱课堂秩序。教师应鼓励儿童认真思考,诚实和真诚地表达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并引导儿童学会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
(2)关注交际方法与技巧。言语行为理论中的充分性和适应性原则与口语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有关。充分性原则是关于言语“量”的把控,适应性原则要求根据交际语境适当调整交际策略。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基础,是有技巧的、以理解为导向的活动,教师在教学口语交际时需要引导儿童掌握语言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4.评价方面
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人类的言语行为有一定的目的,交流的成功取决于所采取的行动与交流意图的一致性。取效行为清楚地表明讲述者的话语对听者有很大的影响。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儿童的交流行为进行及时的诊断和评估,但评估是目前口语交际教学中最薄弱的部分。教师可以从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及注重鼓励和引导儿童进行口语交际这两方面入手。
(1)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语言的行动功能体现在它被用来实现交际目标的程度,也就是实现有效性。作为口语交际的设计者和评价者,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口语交际评价标准,以有效评价儿童的口语交际表现和效果,同时促进教师检验教学成果。
(2)注重鼓励与引导。教师对儿童的学习反馈应该是积极、主动和有建设性的。具体来说,它应该是及时的、真正鼓励人心的反馈。教师要多认可儿童在课堂上的语言沟通表现,在鼓励与引导的氛围中对儿童的口语交际学习产生强化作用。


五 总结


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发展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指导,充分认识影响儿童语言沟通的障碍的成因,科学开展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有效实施应对儿童语言沟通障碍的改进措施,不断促进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文,郑淮.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心理学观[J].现代教育论丛,2002(4)
[2]丁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J].语文建设,2016(32)
[3]何林英.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究[J].教学与管理,2020(11)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无锡晨星点点儿童成长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无锡晨星点点儿童成长中心
成立时间:2023年06月25日
区     域 :江苏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社交训练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融合课程 | 小组课 | 影子老师
最新文章
1无锡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晨星点点具体地址在哪里?

作者专栏sign up

张昭军
张昭军

无锡市

人物性质:机构督导 | 行为分析师
所属单位:无锡晨星点点儿童成长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机构督导 | 行为分析师
区     域 :江苏无锡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