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的研究方法、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

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的研究方法、行为表现及影响因素*

  • 2023-06-02 11:48:28
  • 1.7K次
来   源:《中国特殊教育》2022年第2期(总第260期)
作   者:
摘   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是一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通常是非典型社会行为模式、受限的兴趣范围以及重复刻板行为等。孤独症者在社会交流和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缺陷,包括启动或回应社会互动,以及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缺陷。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特殊教育,程序时间表,个人工作系统

张龙飞**万鹏于腾旭胡金生***
(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摘要社会定向是指个体在注意选择过程中对社会刺激优先觉察和注视的倾向。社会定向缺陷是孤独症谱系障碍者的核心缺陷。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社会刺激注视时间比例更低;首次注视社会刺激潜伏期更长;首次注视社会刺激试次比例更小。目前,该缺陷的研究范式多样,如注视偏好范式采用眼动技术直接探讨社会定向缺陷的眼动特征,视觉探测、视觉搜索和中断连续闪光抑制范式采用手动按键方式分析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行为特征。社会定向缺陷会受到测量范式、被试性别、社会刺激复杂程度和凝视与声音线索的影响。未来,应该进一步区分孤独症社会定向亚型,研发有效眼动检测算法,整合相关影响因素,并开发具体有效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社会定向研究范式影响因素早期检测
分类号G448


1引言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是一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通常是非典型社会行为模式、受限的兴趣范围以及重复刻板行为等。孤独症者在社会交流和互动方面存在持续性缺陷,包括启动或回应社会互动,以及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缺陷[1]。
社交缺陷是孤独症核心缺陷。心理理论(TheoryofMind)以及社会动机(SocialMotivation)理论均对孤独症异常社交行为模式做出了独特的解释。心理理论认为孤独症者由于心理理论发育异常,难以理解他人观点和行为目标,致使对他人社会交往意图认识不足,最终导致社交缺陷[2]。与之不同,社会动机理论指出孤独症心理理论受损及孤独症个体社会交往缺陷均是早期社会动机不足的结果。孤独症个体社会动机由杏仁核、纹状体、眶额叶皮层组成的神经网络所支配。神经机制发育异常使其难以加工社会性刺激,从而表现出社会动机不足,进而导致个体社会性注意损伤;对社会性刺激接触减少,又会进一步影响相关脑区的发展,最终导致社交缺陷[3]。社会动机理论得到许多实证证据支持,例如,研究发现孤独症个体在获得心理理论之前已经表现出社会动机不足的特质。孤独症个体在两至六个月时便表现出社会定向缺陷,尤其是对眼睛注视时间显著少于同龄正常发育的个体[4-5]。此外,其他研究亦发现已经通过心理理论测试的孤独症个体,依然表现出社会动机不足的特点[6]。这表明社会动机理论在解释孤独症社会缺陷时强于心理理论。
社会动机理论包含三个成分,分别是社会定向(socialorienting)、社会寻求和喜好(socialseekingandliking),以及社会维持(Socialmaintainin)。孤独症者早期对社会性信息注视程度不足,存在明显的社会互动缺陷,在日后的生活中丧失了重要的社会学习机会,严重影响其社交技能发展。并且大量研究发现当社会刺激和非社会刺激竞争呈现时,多项指标表明孤独症者更倾向于注视非社会刺激,与普通个体不同,该群体对社会刺激注视显著减少[7-12]。鉴于此,基于社会动机理论,本研究从社会定向角度整理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社会定向是指个体在注意选择过程中对社会刺激优先觉察和注视的倾向[13]。普通群体的社会定向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与模式,孤独症者的社会定向并不遵循典型发展个体的一般模式。孤独症患者的社会定向异常导致该群体对社会刺激注意减少,并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社会学习和社会交流能力。此外,一些研究指出社会定向的非典型注视模式可以作为孤独症早期筛查的预警指标[14-15]。目前该领域仍存在一些争议,例如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不同的实证结论[16-17]。基于上述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造成的影响以及该领域研究现状存在的争议,本综述整理总结了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的研究方法、行为表现以及影响因素,并为未来孤独症干预策略开发提出意见。


2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的研究方法


2.1注视偏好范式

注视偏好范式(GazePreferenceParadigms)被广泛应用于孤独症个体社会定向缺陷研究中,主要测量个体对社会刺激注视的基本特点。在该范式下,首先,在屏幕上呈现包含社会和非社会元素的单一场景或竞争呈现社会刺激和非社会刺激。然后,要求被试注视屏幕自由浏览。同时,记录被试眼睛注视的位置,并产生多个眼动指标,用于计算社会定向程度。使用注视偏好范式研究竞争呈现的社会刺激和非社会刺激时,有研究发现孤独症者对社会刺激注视程度更低,而对非社会刺激注视程度显著高于普通群体[18-19]。
从实验结果来看,该方法有助于检测出孤独症个体社会定向的缺陷。同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有助于检测全年龄段的孤独症个体的社会定向程度,包括儿童[20]、青少年[21]、成年人[22]等。并且该技术没有侵入性损伤,不需要孤独症者做出明显的行为反应。更重要的是,该技术的使用不依赖于被试的智商水平[23-24]。这意味着,该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研究高功能孤独症者,而且未来还可能适用于研究低功能孤独症者的社会定向。


2.2视觉探测范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偏好的事物反应速度快于非偏好事物。为此,研究人员在以往点探测范式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出适用于考察孤独症社会定向的视觉探测范式(VisualProbeParadigms)。在该范式中,首先,主试要求被试对屏幕中心保持注视。接下来,在短时间内(通常为500毫秒),在中心注视点两边分别呈现社会和非社会图像(线索)。移除两边的线索后,若探针刺激出现在社会图像之前所占据的位置,称之为有效位置;若该探针刺激出现在非社会图像之前所占据的位置,则为无效位置[25]。被试的任务通常是尽可能快速准确地指示探针出现的位置。该范式的逻辑是:如果被试优先倾向于社会图像,当探针出现在有效位置时,相对于探针出现在无效位置,被试的响应时间将更快。Moore等人采用该范式探讨高功能孤独症者的面孔图像和非社会图像注意分配,并将范式以200ms为界分为阈上和阈下两种,考察被试在注意早期阶段中,是否更加偏好社会图像。结果显示:在阈下探测范式中,并未发现普通个体和孤独症者对面孔图像偏好;在阈上范式中,普通群体表现出对面孔图像的偏好,孤独症者并没有表现出对面孔图像的偏好[26],表明孤独症者社会兴趣减弱。
视觉探测范式所测量的社会定向是以手动按键方式表现出来,因变量计算局限于反应时和准确率,并且实证研究数量较少。未来,研究者需要开展更多实证研究,进一步确认该范式测量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的有效程度。


2.3视觉搜索范式

在日常互动中,个体会观察到多种刺激,对社会刺激优先注视有助于个体进行有效交流互动,反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正常的社会交往。为了探讨孤独症者在这一过程中的社会定向程度,研究人员使用了视觉搜索范式(VisualSearchParadigms)。在该范式中,主试先给被试呈现一系列社会和非社会刺激,例如,呈现多个非社会刺激和一个社会刺激。随后要求他们在众多非社会刺激中检测到社会刺激时做出按键反应,并记录观察到社会刺激时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应用该范式研究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的基本逻辑是: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表现为对社会刺激的延迟检测。然而,基于此范式研究人员并未得出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的实证结论。Pruett等人采用视觉搜索范式测出了两个群体的按键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发现两个群体差异不显著[27],这表明孤独症者拥有与普通群体相似的视觉搜索能力,两个群体社会定向表现差异不显著。随后,Moore等人采用基于Face-in-the-Crowd范式的视觉搜索任务检验孤独症成人对面孔社会刺激的注意分配。该任务要求被试在一个九宫格图像矩阵中寻找一个与其他八个图像不同的目标图像。结果发现,在非社会图像中,孤独症群体和普通群体均可快速识别面孔图像[28]。这意味着,当注意力处于意识控制之下时,两个群体均对面孔产生注意偏向。
总而言之,该范式并未区分出孤独症者和普通群体的社会定向程度。这类任务的指导语本身可能会增加被试注意力投入,进而使其快速选出正确答案。此外,该范式本身对言语能力要求较高,更适合言语能力较好的高功能孤独症者。当前采用这类范式的实证研究较少,未来研究人员可以结合眼动技术,加强相关研究。


2.4中断连续闪光抑制范式

在中断连续闪光抑制范式(BreakingContinuousFlashSuppressionParadigms)中,主试随机选择被试的一个眼睛呈现动态刷新的掩蔽刺激,接着将目标刺激如人脸通过增加对比度逐渐呈现到另一个眼睛上,直到参与者做出反应。这种模式会抑制被试另一个眼睛对呈现目标刺激的有意识感知。抑制过程持续一段时间,直到被试打破这种抑制并观察到目标刺激。该范式的逻辑是,孤独症者对社会刺激定向减少表现为对社会刺激延迟检测,抑制持续时间更长[29-30]。
研究者采用该范式考察孤独症和普通群体青少年的社会偏好,并未发现两个群体存在差异,在连续闪光抑制条件下,孤独症青少年和正常发育青少年都表现出对直立原始面孔刺激的偏好[31]。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该范式本身比较复杂,可能会增加孤独症的认知负荷,比较适用于高功能孤独症群体。此外,该范式在孤独症社会定向研究中使用较少,缺乏实证对比,所得结论不能普遍推广。因此,未来研究者可以将该范式与眼动技术相结合,使其更有利于孤独症者研究。


3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的行为表现


3.1社会刺激注视时间比例更低

注视偏好范式主要依托眼动技术来研究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研究发现,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表现在当孤独症者注视竞争呈现的社会和非社会刺激时,注视社会刺激的时间占总注视时间的比重低于普通群体[32-33]。该指标是指被试在兴趣区内所有注视点的持续时间之和,通常可以反映被试对某类刺激的注意程度。Franchine等人采用眼动技术研究了普通幼儿和孤独症幼儿对呈现在显示器上的社会刺激和非社会刺激的注视行为差异,主试要求被试盯着屏幕无需做任何行为操作。结果发现,与普通幼儿相比,孤独症患儿注视社会刺激时间比例更低[34]。孤独症者减少对社会刺激偏好意味着该群体存在社会定向缺陷。
同样,该结论也适用于中国孤独症儿童。Kou等人使用动态视频任务考察了中国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定向缺陷。研究采用眼动技术,并要求被试注视屏幕上并排呈现的社会刺激和几何图案的非社会刺激。结果发现,在该任务中孤独症者花费更多时间注视非社会刺激,注视社会刺激时间比例显著低于普通群体[35]。对社会刺激注视时间比例降低是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的有力证据。


3.2首次注视社会刺激潜伏期更长

早期研究认为普通个体偏好社会刺激,并且该偏好会持续一生[36-37]。孤独症者的社会定向与普通个体有所差别。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孤独症者注视社会刺激潜伏期更长。潜伏期即首进入时(TimeToFirstFixation),该指标是指从视频或者图片开始呈现到被试第一次注视兴趣区之间的时间,通常能反映被试对某类情景的觉察速度。Liang等人呈现给被试社会场景图片,采用眼动技术记录被试注视社会刺激的时间。结果发现,孤独症者与普通个体注视社会刺激的潜伏期存在显著差异,孤独症者首次注视社会刺激时间显著长于正常群体[38]。这意味着,孤独症者对社会刺激觉察速度更慢。尽管研究通过首进入时发现孤独症者存在社会定向缺陷,但是该结果是基于图片材料所得出的,而图片任务缺乏生态效度。因此,最近研究者开始采用生物光点运动材料进一步研究该群体的社会定向缺陷。
研究者在电脑屏幕一边呈现生物光点运动,另一边放置非生物光点运动。要求被试注视屏幕上的刺激,并记录他们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相对于普通个体,孤独症者首次注视生物运动所花费时间更长,这一结果意味着该群体对社会刺激偏好低于普通群体[39]。


3.3首次注视社会刺激试次比例更小

尽管Pierce等人采用注视偏好范式发现两个群体存在社会定向差异,但是该研究将两类刺激固定呈现在屏幕两边,并未考虑到孤独症者是否会对屏幕一侧粘滞凝视。因此,研究人员在最初范式的基础上,将原先的一分钟动态视频刺激切分成10个6秒钟视频刺激,并随机变换社会刺激和非社会刺激在屏幕上呈现的位置。考察两个群体首次注视社会刺激试次比例是否存在差异。试次比例即指,记录一个实验过程中对社会刺激的首次注视,将首次注视社会刺激的试次累加,除以总试次数,最终得出该被试的首次注视社会刺激的试次比例。结果发现,与普通群体相比,孤独症者的首次注视社会刺激试次比例更低[40]。可见,孤独症者注视随机呈现的社会刺激和非社会刺激时,社会定向缺陷表现为首次注视社会刺激试次比例更低。


3.4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的其他表现

除了上述缺陷表现之外,研究者还探讨了一些其他缺陷表现。例如眼跳次数,研究者发现孤独症者注视社会刺激眼跳次数更多,注视非社会刺激眼跳次数更少。这意味着孤独症患者更愿意注视非社会刺激,更偏好该类型刺激[41]。另外,瞳孔指标也可以反映个体对某类刺激的偏好。然而,研究人员在考察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时,并未发现两个群体存在瞳孔指标差异[42]。这可能是因为瞳孔指标的计算需要严格的实验环境和材料选取,从而影响了该指标检测孤独症者的社会定向缺陷。同时,采用该指标的研究较少。未来研究人员可以精心设计实验材料,并重复瞳孔指标计算,从而进一步确定瞳孔指标在证实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时的有效程度。


4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的影响因素


4.1测量范式

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的四种研究范式中,仅有注视偏好范式采用眼动追踪技术直接考察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其余三种范式都是从反应时和正确率角度间接研究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近年来,研究人员使用注视偏好范式发现,与普通个体相比,孤独症者注视非社会刺激花费时间明显更多,注视社会刺激花费时间更少[43],这意味着孤独症者更偏爱非社会刺激。然而,研究人员采用其他三种研究范式间接考察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时,发现两个群体社会定向程度差异不显著,表现出正常的社会偏好[44]。这意味着不同研究范式测量出的结论存在差异。此外,不同于注视偏好范式,其余三种范式本身实证研究数量较少,实证结论缺乏有效对比。未来,研究者可以探讨范式之间的差异,并结合脑电和核磁等技术深入探讨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的神经机制。
除此之外,在注视偏好范式基础上,研究者采用动态视频、静态图片任务来研究孤独症者的社会定向缺陷,结果表明,采用动态视频偏好任务比静态图片任务发现孤独症者和普通群体存在更大差异[45],这意味着动态视频任务更能发现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
综上所述,在孤独症社会定向研究中,不仅测量范式的不同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的统一性。即使相同的测量范式,采用不同的研究任务得出的研究结论依然存在差异。这启示研究者需要整合研究范式之间的不同,对比考察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


4.2被试性别

在孤独症文献研究中,被试样本主要由男性构成,男性被诊断为孤独症的概率是女性的四倍[46],大多数眼动研究并没有涵盖足够多的女性孤独症者。而且女性孤独症者社会经验和行为与男性孤独症者存在差异。这意味着主要从男性样本中得出的社会定向缺陷结论并不一定能准确捕捉女性真实行为,从而导致在评估社会定向缺陷方面存在潜在性别差异。为了探讨性别差异是否影响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研究人员采用眼动技术,招募23名男性和19名女性孤独症者,将动态视频分为社会互动场景和社会非互动场景。要求被试注视电脑屏幕,检验孤独症者在观看面孔等社会刺激时是否出现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在观看社会非互动场景时,女性孤独症者对面孔注视程度高于男性孤独症者,与普通男性并无显著差异;在观看社会互动场景时,女性孤独症者对面孔注视程度显著少于正常女性,与普通男性仍然没有显著差异[47]。这意味着,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程度高于男性孤独症者。未来,研究者需要探讨女性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加强早期筛查和诊断力度,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的干预措施。


4.3社会刺激复杂程度

由于单一的社会刺激并没有传递出复杂的社会信息,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采用更加复杂的社会刺激来考察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研究发现,社会互动刺激比单一的社会刺激可以检测出更大的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Chevallier等人在研究中采用了静态图片偏好任务、动态视频偏好任务以及社会互动探索任务,其中前两种任务均采用单一的社会刺激,最后一种任务采用复杂的社会互动刺激。研究者要求被试注视屏幕,并记录被试的注视时间。结果表明,使用单一社会刺激的任务并未发现两个群体的注视差异,而社会互动内容刺激的任务中孤独症者存在明显社会定向缺陷,对互动刺激的注视程度显著低于普通群体[48]。此外,其他研究人员采用动态视频偏好任务来探讨简单和复杂社会场景对孤独症者的社会定向影响。该研究呈现给被试单人简单社会场景和双人或者多人复杂社会场景。结果发现,在注视单人简单社会场景时,两个群体社会定向差异不显著,但在注视多人社会场景时,孤独症者注视程度显著低于普通群体,相比较单人社会场景,孤独症者表现出更大的社会定向缺陷[49]。
最近的研究表明,当呈现互动和非互动场景时,孤独症者注视人物面孔的时间低于普通群体,且在注视互动场景中人物面孔时,两个群体注视面孔时间的差异大于非互动场景[50],这意味着孤独症者在注视互动场景时表现出更大的社会定向缺陷。可见,社会刺激复杂程度会影响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只有当社会刺激更加复杂且传达出更多的信息时,才能更大程度检测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


4.4凝视与声音线索

当孤独症患者与他人交流时,对方眼睛凝视方向和讲话声音可能会影响该群体的社会定向程度。Shic等人采用选择性注意眼动任务考察讲话声音和眼睛直视对孤独症幼儿面孔注意的影响。通过操控这两种因素是否出现排列组合成四种条件。接着要求被试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有一名女演员演示四种条件,即女演员演示眼睛直视与讲话、眼睛直视不讲话、闭眼与讲话以及闭眼不讲话,她身边有四个玩具。研究者记录了被试在四种条件下对面孔的注意程度。结果表明,孤独症者和普通幼儿在眼睛直视和讲话声音均缺失时对面孔注意程度差异不显著。然而,在两种因素均存在时,孤独症者对面孔注意程度低于普通群体[51]。这意味着,当眼睛直视和讲话声音存在时,孤独症者对社会刺激定向程度相比正常群体显著降低。
之前研究者也发现了这一现象。研究人员与被试进行了一项一对一交流任务,并采用眼动技术记录被试对研究人员面孔的注意程度。结果表明,当研究人员直接注视被试进行交流时,与普通群体相比,孤独症者花费更少的时间来注视研究人员的面孔。而当研究人员转移视线时,两个群体对面孔注视程度差异不显著[52]。
综上所述,相较于两种因素缺失条件,当眼睛直视和讲话声音存在时,孤独症者对面孔注视程度显著低于普通群体,表现出更大的社会定向缺陷。


5展望


5.1重视孤独症社会定向亚型区分

孤独症谱系障碍包含多种不同表型,对孤独症者不同表型的社会定向缺陷研究将有助于干预策略的开发。从过去研究来看,大多数研究并未明确区分孤独症不同表型。尽管社会定向缺陷是孤独症者一个核心特征,但是每个个体会表现出不同的水平,甚至一些孤独症个体能力很强、语言流利。因此,将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解析为有意义的亚型至关重要。
研究人员招募大量孤独症被试,采用眼动技术记录被试对社会和非社会刺激的注视情况。结果表明,孤独症被试存在社会偏好亚型和非社会偏好亚型。研究者将两个孤独症亚型群体进行临床比较,进一步发现,与孤独症社会偏好亚型相比,孤独症非社会偏好个体ADOS总分显著增加[53],也就是说更喜欢看非社会刺激的个体,其孤独症状更加严重。
对于两个孤独症社会定向亚型区分后,未来研究还可以采用更周密的仪器,如脑电及核磁等来进一步研究他们之间脑机制的差异,为今后干预策略的开发和完善提供更多电生理指标。


5.2开发有效眼动追踪算法帮助筛查孤独症

当前,全世界每160名儿童中就有一名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54]。《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指出,我国ASD发生率约1%,并推算我国ASD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0至14岁儿童人数可能超过200万。并且目前我国ASD诊断水平参次不齐,诊断结果可靠性不足[55]。因此,迫切需求更具操作性、规范性和临床效果的诊断手段。
近年来,研究人员设计了眼动追踪算法,该算法主要包含五个过程,分别是数据搜集、图像增强、处理、特征提取和注视识别。该算法在便携平板电脑上运行,并测量儿童对社会场景和非社会场景凝视偏好,且不需要像眼动仪那样进行校准以及固定头部。儿童观看一分钟左右视频,该视频由社会场景和非社会场景组成并在屏幕左右两侧随机呈现。研究表明,该算法能够正确区分儿童的视觉偏好,排除干扰并保持较人工分类较高的准确率。研究者认为,这种基于平板的凝视偏好,不需要对患儿进行校准、训练或约束。可以对ASD患儿和非ASD患儿的凝视偏好进行高度准确估计[56]。
该算法作为一种便携且经济有效的潜在ASD筛查工具,值得未来研究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5.3影响因素的进一步整合

从上文影响因素来看,研究者们分别从四种角度对孤独症者社会定向缺陷进行了分析。然而,单独的影响因素存在其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整合,构建更有综合性和解释力的研究模型。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将多因素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如Harrop等人将被试性别和社会刺激复杂程度等影响因素整合在一起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被试也会因社会刺激复杂程度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定向缺陷[57]。另外,除了对当前影响因素整合外,还应体现跨学科的合作创新。例如将心理学、遗传学和生物医学相结合,综合多水平和多角度的研究对孤独症社会定向缺陷进一步深入探索。


5.4开发具体有效的干预策略

相比普通儿童,孤独症儿童对社会刺激的注视困难将会损害他们社交技能的学习,影响社会认知技能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相应的干预策略。有研究者开发出自动凝视修正训练技术,使用眼动技术测量普通儿童注视社会场景的热点图,接着对热点图进行处理,将其中观看数值较高的部分变得和原始场景一样明亮清晰,而观看数值较低的区域变得灰暗和模糊。然后将孤独症儿童分成两组,一组是线索提示组,另一组是非提示组。前者接受该技术训练,后者则正常观看视频。研究发现,经过训练后,在注视社会场景人物面孔的百分比上,孤独症线索提示组高于非提示组[58]。可见,该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孤独症者对场景人脸的注意力下降。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探讨在早期心理干预期间结合结构化教育是否可以进一步提升孤独症者的社会能力。结构化教育是针对患者在沟通、社交方面的弱点进行教育训练,包括环境结构、视觉结构、常规、程序时间表以及个人工作系统。基于此,研究者将88名孤独症患儿划分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模式康复,另一组则接受结构化教育联合早期心理干预。经过六个月干预后,研究发现,结构化教育组的儿童在ATEC社交指标及ABC交往指标上得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59]。可见,结构化教育可以促进孤独症儿童社会能力提升,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该教育干预方法是否可以进一步提升孤独症社会定向能力。


参考文献


1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Arlington:AmericanPsychiatricPublishing,2013.50-59
2AndreouM,SkrimpaV.TheoryofMindDeficitsandNeurophysiologicalOperationsinAutismSpectrumDisorders:AReview.BrainSciences,2020,10(6):393
3王磊,贺荟中,毕小彬,等.社会动机理论视角下自闭症谱系障碍者的社交缺陷.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1):1-15
454ElsabbaghM,MercureE,HudryK,etal.Infantneuralsensitivitytodynamiceyegazeisassociatedwithlateremergingautism.Currentbiology,2012,22(4):338-342
5JonesW,KlinA.Attentiontoeyesispresentbutindeclinein2-6montholdinfantslaterdiagnosedwithautism.Nature,2013,504(7480):427-431
6ChevallierC,KohlsG,TroianiV,etal.Thesocialmotivationtheoryofautism.Trendsincognitivesciences,2012,16(4):231-239
7PierceK,ConantD,HazinR,etal.Preferenceforgeometricpatternsearlyinlifeasariskfactorforautism.Archivesofgeneralpsychiatry,2011,68(1):101-109
82250ParishMorrisJ,PallathraAA,FergusonE,etal.Adaptationtodifferentcommunicativecontexts:aneyetrackingstudyofautisticadults.Journalofneurodevelopmentaldisorders,2019,11(1):1-10
91941PierceK,MarineroS,HazinR,etal.Eyetrackingrevealsabnormalvisualpreferenceforgeometricimagesasanearlybiomarkerofanautismspectrumdisordersubtypeassociatedwithincreasedsymptomseverity.Biologicalpsychiatry,2016,79(8):657-666
10FalckYtterT,RehnbergE,BølteS.Lackofvisualorientingtobiologicalmotionandaudiovisualsynchronyin3-year-oldswithautism.PloSone,2013,8(7):e68816
111753MooreA,WozniakM,YousefA,etal.ThegeometricpreferencesubtypeinASD:identifyingaconsistent,early-emergingphenomenonthrougheyetracking.Molecularautism,2018,9(1):1-13
1249ShiL,ZhouY,OuJ,etal.Differentvisualpreferencepatternsinresponsetosimpleandcomplexdynamicsocialstimuliinpreschoolagedchildren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PloSone,2015,10(3):e0122280
1332HedgerN,DubeyI,ChakrabartiB.SocialOrientingandSocialSeekingBehaviorsinASD.AMetaAnalyticInvestigation.NeuroscienceandBiobehavioralReviews,2020,119:376-395
1421KlinA,JonesW,SchultzR,etal.Visualfixationpatternsduringviewingofnaturalisticsocialsituationsaspredictorsofsocialcompetenceinindividualswithautism.Archivesofgeneralpsychiatry,2002,59(9):809-816
15王磊,张珍珍,刘春玲.自闭症谱系障碍婴幼儿面孔加工的研究进展.中国特殊教育,2021,(6):9
1625ShahP,GauleA,BirdG,etal.Robustorientingtoprotofacialstimuliinautism.CurrentBiology,2013,23(24):P1087-P1088
2035KouJ,LeJ,FuM,etal.Comparisonofthreedifferenteyetrackingtasksfordistinguishingautisticfromtypicallydevelopingchildrenandautisticsymptomseverity.AutismResearch,2019,12(10):1529-1540
20MkkaB,AmA,CcbA,etal.TypicalLevelsofEyeRegionFixationinToddlers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AcrossMultipleContexts.JournaloftheAmericanAcademyofChildandAdolescentPsychiatry,2019,58(10):1004-1015
23ChitaTegmarkM.SocialattentioninASD:Areviewandmetaanalysisofeyetrackingstudies.Researchin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2015,48(3):79-93
24QuanW,CampbellDJ,MacariSL,etal.Operationalizingatypicalgazeintoddlers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Acohesion-basedapproach.MolecularAutism,2018,9(1):25
26MooreDJ,HeaveyL,ReidyJ.AttentionalprocessingoffacesinASD:aDotProbestudy.JournalofAutism&DevelopmentalDisorders,2012,42(10):2038
2744JrJ,HoertelS,ConstantinoJN,etal.ImpairedEyeRegionSearchAccuracyinChildrenwithAutisticSpectrumDisorders.PlosOne,2013,8(3):e58167
28MooreDJ,ReidyJ,HeaveyL.Attentionalallocationofautismspectrumdisorderindividuals:SearchingforaFace-in-the-Crowd.Autism,2015,20(2):163
29HedgerN,GrayKLH,GarnerM,etal.Arevisualthreatsprioritizedwithoutawareness?Acriticalreviewandmetaanalysisinvolving3behavioralparadigmsand2696observers.PsychologicalBulletin,2016,142(9):934-968
30TimoS,HebartMN,PhilippS.BreakingContinuousFlashSuppression:ANewMeasureofUnconsciousProcessingduringInterocularSuppression?.FrontiersinHumanNeuroscience,2011,5:167
31Akechi,Hironori,Kikuchi,etal.Preferentialawarenessofprotofacialstimuliinautism.Cognition:InternationalJournalofCognitivePsychology,2015,143:129-134
33郑玉玮,李文浩,黄亮,自闭症谱系障碍个体社会性注意的眼动特征及干预策略.中国特殊教育,2020,(3):49-54
3443FranchiniM,WooddeWildeH,GlaserB,etal.Briefreport:Apreferenceforbiologicalmotionpredictsareductioninsymptomseverity1yearlaterinpreschoolers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Frontiersinpsychiatry,2016,7:143
36FrankMC,VulE,JohnsonSP.Developmentofinfantsattentiontofacesduringthefirstyear.Cognition,2009,110(2):160-170
37FrankMC,VulE,SaxeR.Measuringthedevelopmentofsocialattentionusingfreeviewing.Infancy,2012,17(4):355-375
38LiangJ,WilkinsonK.Gazetowardnaturalisticsocialscenesbyindividualswithintellectualand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Implicationsforaugmentativeandalternativecommunicationdesigns.JournalofSpeech,Language,andHearingResearch,2018,61(5):1157-1170
39KaliukhovichDA,ManyakovNV,BangerterA,etal.VisualPreferenceforBiologicalMotioninChildrenandAdults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AnEyeTrackingStudy.JournalofAutismandDevelopmentalDisorders,2021,51(7):2369-2380
40FranchiniM,GlaserB,WooddeWildeH,etal.Socialorientingandjointattentioninpreschoolers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PLoSOne,2017,12(6):e0178859
42HongMP,GuilfoyleJL,MooneyLN,etal.EyegazeandpupillaryresponseinAngelmansyndrome.Researchin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2017,68:88-94
45SpeerLL,CookAE,McMahonWM,etal.Faceprocessinginchildrenwithautism:Effectsofstimuluscontentsandtype.Autism,2007,11(3):265-277
46ChristensenDL,BaioJ,BraunKV,etal.PrevalenceandCharacteristicsofAutismSpectrumDisorderAmongChildrenAged8YearsAutismandDevelopmentalDisabilitiesMonitoringNetwork,11Sites,UnitedStates,2012.MMWRSurveilSumm,2016,63(3):1-23
4757HarropC,JonesD,ZhengS,etal.Visualattentiontofacesinchildren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aretheresexdifferences?.MolecularAutism,2019,10(1):1-10
48ChevallierC,ParishMorrisJ,McVeyA,etal.Measuringsocialattentionandmotivationinautismspectrumdisorderusingeye-tracking:Stimulustypematters.AutismResearch,2015,8(5):620-628
51ShicF,WangQ,MacariSL,etal.Theroleoflimitedsalienceofspeechinselectiveattentiontofacesintoddlerswithautismspectrumdisorders.JournalofChildPsychologyandPsychiatry,2020,61(4):459-469
52FreethM,BugembeP.Socialpartnergazedirectionandconversationalphase;factorsaffectingsocialattentionduringface-to-faceconversationsinautisticadults?.Autism,2018,23(2):503-513
55李金花,刘春玲,安文军,等.中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发生率研究现状比较.绥化学院学报,2019(7):64-67
56VargasCuentasNI,RomanGonzalezA,GilmanRH,etal.Developinganeyetrackingalgorithmasapotentialtoolforearlydiagnosisofautismspectrumdisorderinchildren.PlosOne,2017,12(11):e0188826
58WangQ,WallCA,BarneyEC,etal.Promotingsocialattentionin3yearoldswithASDthroughgaze-contingenteyetracking.AutismResearch,2020,13:61-73
59李潘红.结构化教育联合早期心理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康复的影响.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3):4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新乡市新星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新乡新星语儿童能力训练中心
成立时间:2021年10月18日
区     域 :河南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认知理解 | 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融合课程 | 幼小衔接
最新文章
1【交通指引】河南新乡言语障碍康复机构新星语怎么去?

作者专栏sign up

杜亚丽
杜亚丽

新乡市

人物性质:行为分析师 | 机构特教
所属单位:新乡市新星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人物特长:行为分析师 | 机构特教
区     域 :河南新乡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