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AS妈妈陪读手记:家长的情绪调节

来   源:商洛慧灵(商洛市商州区)( 电话:0914-2381229 )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作为家长我本应该提前做好安排,不带滑板车去公园,或者在他出现这种行为后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将他带离孩子多的地方就好。在通过暂停获得理性的空间后,扩宽视野,用开阔的视野去看待孩子,有助于我们对养育中的问题进一步作出理性的选择的行动(action)。
关键词:自闭症,认知,刻板行为,孩子情绪,情绪激动,语言发育,语言训练,郭延庆

文章来源:【公众号】心像之旅;ID号:gh_97959ff7960c

“养子方知父母恩”,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知道养育是一件充满压力的事情。

我们常常一方面难以平衡自己的工作与养育,在忙忙碌碌中感到身心疲惫,另一方面又时常因为养育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感到沮丧和焦虑。

还有一些家长,在这些普遍的育儿压力以外,还会面临婚姻问题、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等等,这些额外的问题进一步带给她(他)们的巨大挑战。

关于养育的压力,我算是深有体会的了。

“多舛的人生”这篇文章发表以后,一些亲戚、老友、同学有的给我打电话,有的给我发微信,纷纷表示过去几年我太不容易了,还给我点赞,说我太厉害了。其实,如果没有两位的朋友慷慨资助,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度过这些艰难岁月。

过去自己带娃的那些日子,真是一言难尽……

单亲妈妈的困境

2018年初我和无忧生父离婚的时候,无忧2岁半,我39岁。

我那时刚刚大跨度从物理学转行到心理学从业,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和个人发展压力。当时全部存款只有不到6万,我自己要学习,家庭要开支,经济压力巨大。无忧快上幼儿园了,却还不会讲话,有可能上不了公立幼儿园,这意味着我可能还得在家照顾他一年,没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工作。母亲于2012年因病去世后,父亲再婚,他自己身体高血压、高血脂、外加糖尿病,实在不方便叫他来帮我照顾孩子。

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谓压力重重,压力山大。那时候的生活常态经常是:

约早 6:00  起床、学习、处理工作上的事、我自己吃早餐

8:00  给无忧做早餐、带孩子吃饭

9:00  陪无忧在家活动或者外出去公园、博物馆

12:00 (回家)做午餐、吃饭

14:00 陪无忧在家活动或者外出在附近公园玩

17:00 (回家)做晚餐、吃饭

18:00 带无忧在家中活动

21:00 哄无忧睡着、自己学习、处理工作上的事儿、打扫房间卫生

次日凌晨 2:00  睡觉

无忧从2岁起中午就不再午休,因此从他早晨大约8点起床,到晚上9点多他睡着,白天的这将近12个小时我基本都是陪伴他,吃喝拉撒、看绘本、玩儿玩具、外出活动。晚上等他睡着,我就开始收拾房间、洗衣服,然后开始自己学习和工作,直到凌晨两三点再睡觉。睡4、5个小时后,早晨6点多我就起床,吃点儿东西,看看书。快到8点时开始给无忧做早餐……

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从我2018年3月份离婚,到无忧10月份上幼儿园持续了7个多月。

无忧的语言训练,是从2018年5月份开始到11月份结束,起初2个月是1周去语言训练机构4次,后来逐渐过渡到1周1次。机构训练之外,更多的是我自己持之以恒的不断带无忧训练发音和表达。无忧2岁半到5岁半这3年,我感觉我说的话比过去那么些年说的都还要多,普通话都因此变得更标准了。

给大家发一段无忧4岁3个月时我和他的一段睡前对话的录音,相信你一下子就能直观地感受到无忧与同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巨大差距。而那时我已经马不停蹄的带他进行了1年多高强度语言训练,家里、公园里、交通工具上、路上、白天、黑夜……到处都留下了我一遍遍重复、鼓励、引导无忧发音、说话的身影。

我一个人带无忧进行语言训练这个过程,是孤独、漫长而困难重重的。

2018年10月份无忧幸运的上了小区里很好的公立幼儿园之后,我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儿,他的AS的情绪和行为特征就开始频繁的和班级环境产生冲突。不听老师指令、不参加集体活动、无法沟通、活动过度、不能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不能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期待……

班里老师几乎天天和我告状,副园长、园长轮流找我谈话,令我感到十分的紧张、戒备、焦虑。而我自己也逐渐愈发清楚地观察到无忧在社交方面的令人尴尬的行为表现,以及他过分冲动的行为带来的危险。

我万分困惑,不知道无忧这是怎么了。这个阶段的养育,令我有如置身迷雾,感到危机四伏,又丧失方向感,无助、心碎、踉踉跄跄、身心疲惫。

那时候心里面最不堪重负的时候,常常只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能因为我自己承受的压力而伤害孩子”。

是的,我开始感受到了自己在压力的冲击下对无忧的愤怒和失望的情绪。

其中最令我难过的,是这些消极的情绪开始蚕食我对无忧的耐心和爱。到无忧大班后半学期时,我至今清晰的记得在我被他的一些难以理解的行为彻底激怒后,我暴怒的姿态里没有一点点爱的温度。

甚至,我开始想不起来那些我最为宝贝的,初见无忧我儿时的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受。曾经正是这些爱的力量,不留痕迹的支撑我走过那些艰难的时光。

就在今晚,当我写到这里时,泪水依旧止不住的滑落脸庞。

我们曾经迷失在迷雾里,所幸,如今我们又找到了彼此。

这些就是我作为一个单亲妈妈的全部么?当然不是。

离婚带给我对孩子深深的愧疚感,因为我的失败婚姻,我的孩子不能像别的小孩儿一样拥有完整的家,这一点让我很痛苦。我想竭尽所能让无忧过的不比别的孩子差,甚至比别的孩子拥有更多。

尽管囊中羞涩,却因为无忧喜欢数学,赖在一家数学机构玩儿益智玩具不走,就给他报了数学思维班,从不到3岁一直上到大班。之后在他整个幼儿园阶段,还给他报了英文班、游泳班、武术班、轮滑班以及钢琴课。

6万的存款,是无法支持这些养育的费用的。于是我开始向朋友借钱,朋友毫不迟疑的借给了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后来又有朋友在得知我的情况以后,主动借给我一笔钱,正是这笔钱让我能给无忧转园。我犹记得她说,“这笔钱在你那里比在我这里有价值的多,你不要有顾虑,不够我这里还有。”

朋友们慷慨的经济支援,好似冬日暖阳,帮助我挨过了困难的处境。但是毫无疑问我背负着巨大的经济的压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上这些钱的日子,虽然心存感恩,也并不好过。

我不会开车,那时候每周都要打车好几个来回带孩子上各种课外班。犹记得从某机构回家的路上,正值下班高峰,出租车缓慢地移动,刺眼的红色汽车尾灯似乎排成了一道带刺的高墙,阻隔着我和我梦想的生活,有时令我感到无望。

而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呢?

从物理学转行心理学是我心所属,是我从2015年就开始考虑的一种职业生涯的转变。对我而言心理学即是我从初中就有的兴趣,又是我觉得非常有社会价值的领域。但即便如此,要放弃研学多年的物理学专业也绝非易事。

而且我是在2017年底博士后出站,顺转副研究员以后,辞去研究所的工作,转行心理学的。那时候也正好赶上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的末班车,顺利的取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取得了执业资格。而这个证书也是博士后在站期间,完成本职工作和带娃之余,熬夜学习考取的。

我对新的职业方向充满了确认、喜爱和期待。我是多么想能全情投入其中,好好发展,成为优秀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但是婚姻的变故和单亲妈妈的生活状态让我不得不在时间的夹缝中学习,时间的不自由和经济的压力也让我无缘参加很多喜爱的课程。我离婚前在工作的5个咨询也都被迫暂停,直到无忧上了幼儿园,感谢我的来访者们的信任,才恢复了其中3个。也是在无忧上幼儿园之后,我才能有多一些的时间去安排咨询工作,但也时常被老师的传唤所影响。

我和前夫的长期不睦让我早已对离婚有所准备,这虽不是我内心所期待,但也是我认为的理性选择。既然是我的选择,也就没有太多的抱怨。

很多女性离婚后,都能获得自己父母的帮忙,让自己有时间、有精力去工作、去发展,不会像我这般狼狈。但是我的母亲在2012年因病去世后,我父亲再婚了,他和他的后老伴儿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他自己身体也一直不大好。我没办法让他们来帮我照看家和孩子。

缺乏支持的单亲妈妈的生活状态比我想象中的更加辛苦,无忧的状态也完全超出我的预期。各种困难纷至沓来,我的心理学专业发展在那一两年毫无疑问受到了影响,

不过,现在回顾走过的人生之路,接纳了各种痛苦之后,也能转化为精神财富。

我记得那时候所在的一家咨询机构的同事曾经问我,为什么我的时间总是这么紧张,类似的问题。有谁能想到我是奔波在带孩子去机构训练语言、去上各种课、被老师传唤要提前接孩子回家,或者就是简单的,要接孩子放幼儿园回家的路上呢?

这背后隐藏的各种辛酸故事只能自己消化罢了,现在回味起来,如同自己跑马拉松时的身体反应,熬过来了,慢慢就变得更加坚韧起来。

“你是怎么应付得过来的?”看到“多舛的人生”这篇文章后,很多人问我。

“孩子养的很不错”,带无忧去六院郭延庆医生那里诊断自闭症当日郭医生对我说。

这么艰难,孩子却也还算养的不错,我自己的职业发展也还可以,一定是有什么做对的地方。

其实我自己知道,在过去三年独自育儿的过程中,我确实是有一些好的“习惯”和方法,它们帮助我抵御了部分生活洪流的冲击。

我也在今日清楚地觉看到,如果当时当日有些地方我能较早地有所觉察和改善,我和孩子都会更好一些。

保持你开阔的视角

“你是怎么应付过来的?”

听到朋友们类似的问题,我能感觉到,大家可能只是留意了我过去几年单亲妈妈生活中困难、辛酸的地方。但是当我自己面对这个问题时,浮上我心头可不仅仅是这些艰难困苦,当然有艰难困苦,但也有很多满足和喜悦,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我离婚独自带娃的生活,在我眼里完整说来,实际是这样一副场景:

结束一段糟糕婚姻实际上是需要勇气和能力的,我觉得自己很棒,当然如果处理得再更有智慧一点儿就更好了;我特别喜欢孩子,带孩子生活对我而言是种享受,当然也是十足的修行;我很庆幸自己一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论是理论物理还是心理学。转行到心理学,是我综合考虑了我的个人能力、个人兴趣的变化、我喜欢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及工作的社会价值做出的慎重的选择,我对此感到很满意,也有信心能在新的职业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此我的单亲妈妈生活其实是充满了内心的喜悦、奋进的充实和育儿的满足这些积极的情感的。

视角的转换,从只关注消极的困难,扩展到事情的全部面貌,有助于我们保持一个放松而灵活的状态。那些负面的感受还在那里,但是它们不会再那么醒目刺眼,就只是事情的一个部分而已,我们对自己生活的看法会更为客观和准确。这也会促使我们以更加友好的姿态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人。

这就如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如果只是看到枯草、野火燃烧、古道、荒城,就会满怀凄凉,但是,如果看到繁荣、新生、春风、芳草、晴翠,内心自然就会充满希望。

开阔的视角很好,但是我自己的切身体验是,在心情风和日丽,没有太多压力的情况下,我能够比较容易的让自己的注意力状态处在一个开阔而平静的状态。可一旦我感到精疲力竭、压力重重、信心不足、自我批判时,我就开始倾向于只关注那些消极的状况。

这种只关注负面体验的就像滚雪球,紧张的身体感受、各种消极的想法往往很迅速就占满了我全部的心绪,就拿对无忧养育来说,会从之前的比较全面的看待孩子变成这个样子:

这种变化大家是不是也感到很熟悉?疲惫和压力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仅倾向于只关注那些消极的事物,还会将之不断放大,让我们被负面感受狠狠淹没。

不仅如此,在我们陷入这种消极注意的陷阱后,我们往往还会做出让自己事后后悔的言行。

我记得无忧5岁多的时候,有一阵子喜欢用手拿着他的滑板车抡着转圈。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但这也是无忧刻板行为的一个表现,他喜欢这种感觉。作为家长我本应该提前做好安排,不带滑板车去公园,或者在他出现这种行为后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将他带离孩子多的地方就好。

可是因为我那时还没能从正确的视角看待无忧的行为意图,已经积累了太多的困惑和不满,又在带他出去玩儿时频繁的被人“投诉”甚至“威胁”,压力已经悄然超越了我的极限。

有一天,当无忧在公园玩儿时,接连两次用滑板车撞到别人,一次被一位老人训话,一次被一个年轻男子用拳头威胁过后,回到家里,我压根无法控制我的怒火。

我冲孩子说他“你是一个坏孩子!我不想当你的妈妈了!我讨厌你!”。

如今写下这几句刻薄的话,我都不由得闭上了眼睛,不忍直视。

那天无忧哭的很厉害,他不断的问我,“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是!我不爱你了!我压根不想当你的妈妈!”这是我当时的回答……

这是多么可怕啊!

家长们,尤其是AS孩子的家长们,不知道你们是否能够感同身受,我们在自己情绪失控,“发疯”的时候,是多么的具有破坏力!

而往往在这之后,我们又会陷入对孩子的愧疚、依然的厌烦,对自己的失望和依旧的无助之中。

我们首先需要有办法,能够让自己处于情绪压力时,也能够保持开阔性的视角,而不是进入一种一触即发的非常强烈的情绪反应之中。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为客观的看待养育中的问题,才能避免用消极的偏见去看待孩子,才能更好的照顾自己,更怜悯自己的处境。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从狭隘的负性关注中解脱出来,投入富有创造性的,灵活而有效的养育之中。这对我们自己、对孩子、对家庭,都至关重要。

那么该怎么做呢?

从reaction到action的转变

人类在压力反应下的那些身体、情绪、行为的自动化反应(reaction),是来自自然选择的进化特征。

那种反应的力道为什么那么大?看看动物世界就知道了,要想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界生存下来,面对潜在的生死攸关的威胁,我们的祖先必须要有一种能不假思索、不过脑子的快速反应的应变力。

只不过现在我们所面临威胁更多是一些社会性的威胁,比如老师、医生等权威对孩子的评价、孩子遭到了社交拒绝、甚至就是孩子赖床,大家都要迟到这样的日常事件。

威胁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内置的反应还是一样的剧烈。就像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无忧赖床事件,孩子偶尔迟到一次又怎么样呢?我至于那么情绪激动么?

其实尽管养育中我们的反应过激,看起来有种与情境不相符合的夸张,但也货真价实是来自祖先的遗传,当然,也有不少来自原生家庭中创伤记忆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对自己这类反应充满善意的理解和接纳,不用过分苛责自己。

但是,我们也再三地看到这种遗传成为我们养育路上的拦路虎,它制造了大量的亲子冲突,破坏了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同时也压根儿没有更好的帮助我们教养孩子。

我们必须培养自己非反应性教养的能力。

基于对自身压力反应的感受和觉察,之后做出的暂停调整,是我觉得简单好用的办法之一。

所谓暂停(STOP),其实是在感受到压力之后,对压力的一个回应。如果我们不能感知到自己已经处在压力之中,又该如何去及时做出调整呢?

我们需要去感受和观察我们自己在养育压力下的身体反应,常见的情况是呼吸急促、肌肉紧张、胸口紧绷、头脑发昏。还有的人会出现身体局部的疼痛,比如头痛、腰痛、背痛、胃痛等等。

我们需要保持和自己身体的连接,才能够接收到身体传递给我们的信号,并在压力反应全面倾泻而来之前,有机会做出暂停和调整。

感受到压力之后,适合不同的人的暂停的办法会有些不同,比如我的一位听觉很敏感的来访者,她就发现在她自己有压力的情况下,只要她把注意力转移到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当中,比如窗外的车流声,她通常就会逐渐平静下来。

还有一位来访者对味道很敏感,她的胸前总是挂着一个香氛的小瓶子,里面是一种香皂味道的香水。当她感到压力很大时,就会拿在手里凑近鼻子闻上一闻,就会感觉好很多。

对于我而言,我是一个视觉型的人,当我内心浮现出本文中类似的图时,往往能够有效提示我该注意什么。

更为普遍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关注我们的身体来调节我们的注意力,对身体的关注可以帮助我们中和一些压力反应时出现的消极思维,带来一种暂新的空间感,有利于我们及时地做出调节。

觉察自己的身体,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重置注意力,激活大脑皮层,帮助我们减慢甚至中断自动化的压力反应,进而有力量对养育压力做出更为智慧的回应。

我也鼓励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有效帮助自己转移注意力,从压力反应中暂停下来的办法。

在通过暂停获得理性的空间后,扩宽视野,用开阔的视野去看待孩子,有助于我们对养育中的问题进一步作出理性的选择的行动(action)。

在上一节中,我已经通过我自己的例子向大家展示了所谓开阔的视角,其实是一种开放的注意。这种开放的注意让我们能够相对客观而全面的看待我们经验的所有部分,而不是仅仅关注那些消极的部分。

这种开阔的视角也是在变化和不断丰富的,就比如在我意识到无忧是AS儿童之后,迅速的补充了ASD的各个维度的知识,这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这种理解,本身也是帮助家长情绪调节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感受了、暂停了、视角开阔了,面对养育,我们终归还是要回到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作为家长,我们想教给孩子什么?

即便是对于AS孩子这样特殊的孩子,当我们自己搞清楚了上面的问题,心中的很多困惑和消极情绪通常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但这绝不是一个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教养中的智慧回应

我常常在反思一个问题,就是无忧当下的心智状态,除了与他自身的生理因素有关之外,和我的养育有无关系?

1

界限的设定

现在回忆,无忧从小就表现出社交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参加集体活动时从来不听指令,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时从来玩儿不到一起,不是抢玩具,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疯玩儿,让别人不舒服。

在幼儿园老师反馈相关的问题时,我似乎也没有更加重视相关的问题,而是认为随着年龄增长、语言发育,他会慢慢变好。

这里的要点是,无忧的社交表现不好,似乎在我这里“不成问题”,因此我才不够警惕和重视。

这是什么原因呢?

现在想来,我能体会到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我在养育过程中,有些忽视和逃避界限的设置。

无忧在集体活动中不听指令,四处乱跑影响他人时,我没有和孩子做出有效的沟通,也没有将之带离现场,任由他一次次破坏秩序,只是把他一次次拉回来而已。

在他不懂该如何和小朋友交往,让别人感到不舒服时,我也没有进一步引导孩子在这些方面有所成长。

诚然,因为无忧AS的特征,他在社交方面本身就有天生的缺陷,难以像其他孩子一样自然而然学会社交。他就是不理解社交规则,过于自我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有行为冲动控制的问题。我也并非全然的没有教给他要遵守规则,也并非是喜欢他的这些行为表现。

我理解我自己作为一个单亲妈妈,很多时候因为疲劳会忽视界限的设定,因为界限的设定是一件认知负荷很高的事情,这会让我觉得更加消耗。

我也承认因为对孩子感到内疚,我希望我能让孩子开开心心的,而不知不觉的逃避界限设定过程中孩子出现的愤怒和不满的情绪。

我更理解给无忧这样的孩子设定界限是多么的困难。

但如今回头去看,逃避和忽视界限的设置,对无忧的成长是不利的。内在的基因特质,加上养育中规矩的缺乏,伴随无忧的成长,其行为的破坏性,不仅给他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的麻烦,又反过来带给我极大的困扰。

我真希望当初尽管再困难,我也能坚持给无忧设定规则和界限。

而说到给孩子设定界限,又回到那个问题,就是我们希望教给孩子什么?我们又该怎么教呢?

2

接纳情感,引导行为

回忆养育无忧的过程,在立规矩这方面,除了上面讲到的原因,我发觉我有可能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搞混了两件事,就是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我内心里一方面认为孩子可以有他自己的各种情绪,不应该以成人的视角去要求他,另一方面我又把树立规则和界限体验为一种对孩子情绪的不接纳。

我这种心态内在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父亲过于严厉的教养方式带给我的情感忽视的感觉。父亲总是不能体会我的情感,但其实他的很多要求并没有错。而我母亲教养我的方式,则是很能接纳我的情感,但是不怎么给我立规矩。

当我意识到我的这些心理,一种轻松的感觉让我的呼吸都感觉轻盈起来。

是的,我们应该接纳和连接孩子所有的情绪,允许孩子的情绪和我们很不相同,甚至相反。我们要去理解和安抚孩子的情绪,不责怪孩子的情绪。

但是,在这种对情感的接纳和连接过后,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用智慧去引导孩子,给孩子树立他们成长所必要的规则。

我们接纳孩子任何的情绪,但不是无条件接纳他们所有的行为。

毕竟,我们有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人生价值,这包括对规则和他人的尊重,友好地与人相处,合作地解决冲突等等。我们也有希望孩子具备的能力,比如良好的自知力、自控力,以及与他人共情的能力。

对孩子情绪的接纳是养育的重要前提。

情绪是我们大脑边缘系统的活动,在情绪的状态下,成年人都难以理性地进行思考,何况大脑皮层远未发育完全的孩子。我们只有帮助孩子情绪平稳下来,才能进一步调动他们的思考力。

就比如无忧的操场事件,那天回家我们对他的关心明显让孩子感到很放松,他也因此能够表达出他行为背后的情绪和想法,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他的内心世界。这既是一个美妙的亲子关系时刻,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时刻。

我们对孩子情绪的接纳、促进孩子对情绪的表达和理解,也有助于他们自身情绪调节能力和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长远来看就是在塑造孩子的情绪智力,这对孩子的精神健康和保持心理的灵活性都至关重要。

而在安抚过孩子的情绪过后,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坚定的给孩子树立行为的规则。

给孩子树立规则,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自我约束方面的能力。不论是平复情绪、集中注意力、控制冲动还是与他人共情,今日的学习和训练,都会在未来更好的帮助他们适应这个多变而复杂的世界。

规则的制定非常重要,尽管这个过程有时令人感到非常消耗,但是它可能是我们给到孩子最好的爱。这个爱关乎能力与良知,自我与道德。

制定的规则的过程有时可以邀请孩子的参与,这会促进他们的思考力,增加他们的积极性,也能开发他们换位思考的能力。但是家长要把关,可以通过巧妙的方式让孩子“自己选择”最终的规则。

我们家里在养育无忧的过程中,其实是利用他对于图像、数字的优势,将社会规则给与一些视觉化的提示和数字量化的指标,这些都是无忧参与讨论和制定的,他执行起来也比较积极。

规则制定好,就要落实。否则规则就形同虚设,孩子也会因此轻视规则。因此我们也要提前制定出违反规则的处理方案。

我们一般会通过撤销无忧在意的东西这种办法来作为他违反规则的“惩罚”。和爸爸下棋,如果他耍赖乱下,爸爸可能不会再和他下棋。在学校里,如果他在操场上不能听从指令,就平静的把他带离他喜欢的操课就好。

你或许会发现,孩子会在持续的训练中内化这些规则,无非就是时间长短,学习的快慢的问题。

回到那个问题,我希望教给无忧什么呢?

长远说来,我希望他能够是一个有自我觉察力和自我约束力的人。我希望他能过上一种有责任感的,有意义的,仁爱而丰富的生活。

这长远的目标会落实到每一天的教养当中,在每一个习惯养成的瞬间,在帮助孩子学习规则的过程中,逐渐越来越靠近。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商洛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
机构简称:商洛慧灵
成立时间:2012年03月09日
区     域 :陕西商洛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 社会公益机构
优势课程:融合课程 | 公益事业 | 托养服务 | 就业技能 | 特殊教育
最新文章
1商洛慧灵_商洛商州区自闭症儿童康复/语言训练怎么联系?
2自闭症ABA干预过程中最易犯的10个错误
3提高多动孩子专注力之视觉统合训练

作者专栏sign up

段军
段军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所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区     域 :安徽合肥市
单位性质:脑瘫智障机构| 公办康复机构| 公办诊疗医院
热点文章
1关爱折翼天使 护航特殊教育
2感统失调是怎么回事?
3梁兵献身康复医疗
相关文章sign up
  • 作为家长我本应该提前做好安排,不带滑板车去公园,或者在他出现这种行为后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将他带离孩子多的地方就好。在通...
  • 实际上考虑到AS孩子大脑的三大核心网络:DMN(默认网络),FPN(额顶控制网络),SN(突显网络),网络内部和网络之间...
  • 再次强调,依恋关系这种内隐记忆,一如刚才的例子中T对W的反应那样,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
  • 第二阶段:信任、依赖、回避非常巧的是,新的民办幼儿园竟然是一家融合园,老师们有丰富的教育自闭症孩子的经验。在幼儿园大班时...
  • 在家长宝典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ASD孩子由基因决定的神经结构和神经连接方面的特异性,使得他们有独特的感知、注意、记忆和行...
  • 自闭症孩子的价值神经网络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连接特征,见AS妈妈手记:心智和自我的核心、AS妈妈陪读手记:遗传基因和养育环境...
  •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深爱本职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我的工作的很大一部分乐趣正是来自于感受心理过程、理解心理现象、解决心理问题...
  • 这不上篇文章发了以后,如我所料,有一部分自闭症娃的家长,私信我,说我总结的那三条“自闭症孩子的核心障碍”很有用,说看过后...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