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AS妈妈陪读手记:家校共育

来   源:成都艾米熊儿童康复中心(成都市青羊区)( 电话:16754475068 )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第二阶段:信任、依赖、回避非常巧的是,新的民办幼儿园竟然是一家融合园,老师们有丰富的教育自闭症孩子的经验。在幼儿园大班时,当他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环境和玩耍,与规则产生冲突,被老师批评,被小朋友拒绝,甚至攻击时,如果他感到焦虑,可能会躺在地上,拒绝参加活动,搞一些小破坏,或是去找老师。
关键词:自闭症,认知,社会认知,行为塑造,影子老师,自闭症孩子,行为刻板,行为问题,问题行为

文章来源:【公众号】心像之旅;ID号:gh_97959ff7960c

真诚沟通

信任合作

认真陪读

家校共育

“陪读手记”开更以来,我被私信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是否应该如实告诉学校孩子的情况?”

家长们对此有很多的的顾虑:怕学校因此歧视孩子、怕消息传出后孩子和家庭遭遇社交拒绝、怕学校知情后以各种理由要求孩子转学、怕自闭症的标签影响孩子发展……再加上有的医生和专家也会建议不说为妙,家长的心就更为焦虑了。

去年年底,朝阳某小学举行元旦演出,一年级某班的两位老师因为第一排一个小女孩看同学演出时不断的捂耳朵,觉得她很没礼貌,破坏了气氛,就不断讽刺挖苦这位小姑娘,直接把孩子羞辱、打击到痛哭。

这两位老师还把整个教训孩子的过程拍了视频,发到了班级群里。这条视频迅速传遍了网络,也在我们的“AS星球”微信群里引起了大家的愤怒。

恰好这件事发的前两天我们群里刚刚热火朝天的讨论过开篇提到的问题,视频里老师糟糕的言行似乎一时间成为了某种令人不寒而栗的“佐证”。就是很多小学老师素质很低,压根无法交心,如果如实相告,恐怕后患无穷。

三段历程、三种关系

看过我文章(多舛的人生)的朋友都知道,我和无忧的老师们的关系也是经历过一些变化的。

第一阶段:怀疑、对抗

公立幼儿园小班、中班时,因为我不知道无忧是自闭症,因为孩子在家的行为表现和在学校有很大的反差,因为孩子年龄小(无忧是8月份的孩子),还不会讲话,所以我一直对老师们反馈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表现心生疑虑,甚至产生误解。认为老师们是缺乏耐心,厌烦孩子淘气、又说不清楚话,见图1。

这样紧张的家园关系,带给我巨大的压力。于是大班时我就给无忧转园了。

第二阶段:信任、依赖、回避

非常巧的是,新的民办幼儿园竟然是一家融合园,老师们有丰富的教育自闭症孩子的经验。在无忧入园之后不久,老师们就已经能够判断出他的情况,并且开始有条不紊的引导发展。经历过公立园时被老师频繁投诉的紧张,这个阶段老师们的淡定和包容,让我有如久旱逢甘露,甭提多轻松了。

难道这家经验丰富的民办园,看到我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情况缺乏准确的把握,就没给我提一些建议么?当然不可能了,实际上园长还专门找我谈过话,让我尽早带孩子进行必要的训练,为入学做好准备。

可是我依然缺乏直面的勇气,我觉得随着无忧语言水平的稳步提高,在友善、温和的集体环境中慢慢成长,孩子需要的只是时间。

然而伴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的提高,社交需求的增加,自我意识的增强,他自己开始体验到社交方面的各种挫折,挑战行为也越来越多了。以至于去年6、7月份那阵子,反倒成了我最为焦虑的时候。

总的来说,大班这一年,我一方面信任且依赖幼儿园老师们对孩子的引导,另一方面却持续地回避着老师们善意且必要的提醒和建议,没能抓紧时间、重视问题、家园共育。

于是一转眼,在无忧还没准备好时,他就要上小学了。

第三阶段:真诚、信任、合作

去年9月份开学,3周后我就被校长约谈,明确要求陪读和诊断,否则孩子就不能继续上学。

这次和校长的谈话,有种昨日重现的感觉。因为不了解孩子的自闭特质,校长对孩子行为表现非常不满,对我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一些误会。校长的状态和孩子小班、中班时老师们的状态是一样的。

但因为有过前车之鉴,也经历过大班时老师们对孩子情况的直言相告和各种建议,以及老师们和我先生对孩子上小学可能遇到的问题的提前预警。所以这次和校长谈话,听到校长疾声厉色的批评,我的内心反倒是平静的。

我没有再一次埋怨和误解老师,痛定思痛,激发着我对无忧的成长过程进行深度复盘和自我的反思。我迅速行动起来:带娃诊断,认真陪读,学习目前有关自闭症的各种理论,和班主任蔡老师积极沟通,谦虚听取老师的建议,多多向老师取经,不断调整自己的养育行为。

3个月,说长不长,但在我心里却好似过了许久、许久。陪读的这3个月,在我们家和蔡老师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下,在各位科任老师温暖、包容的支持下,无忧我的孩子,终于渐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尽管无忧还有很多需要成长的地方,但是我们家长、老师和孩子自己,都对未来充满信心。

家长朋友们,不知道我的这三段经历,我和无忧的老师们之间这三种关系,是否能带给您些许借鉴意义?

从怀疑、不信任,到信任、亲密合作,我走的太蹒跚,太曲折,太令人惋惜。

前段时间我把我的一篇文章发给无忧小班的班主任看,感谢当初老师不厌其烦的找我谈孩子的情况,其实是希望能一起找到办法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老师看后只淡淡的说:“没事,终归我们之间的误会都解开了。这都是应该的,总之希望无忧能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

而无忧现在的班主任蔡老师,在我感谢她对孩子的耐心和帮助时,也曾经说过:“这都是应该的,是我们老师的职责。”

两位老师的“应该”和“职责”,令我肃然起敬。如果说教育是一场接力跑,在无忧的成长过程中,老师们从不曾“掉棒”。反倒是我作为母亲,一而再的“不接棒”。相形见绌,令人惭愧。

教育这场接力跑,作为家长,我们如何才能稳稳的接过老师们递过来的棒?是诚实、信任、整合、互相配合?还是欺瞒、多疑、割裂、互相指责?在老师们说“应该”,说“职责”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的“应该”和“职责”是什么?

问题的答案,或许已在您的心中。

莫让认知偏差毁了家校关系

其实我很理解家长们的担忧。

社会新闻中“频繁的”爆出某些幼儿园、小学老师的恶劣行为,无论是某幼儿园老师用针扎不守规矩的孩子,是某小学老师恶语相向不交补课费的孩子,还是去年年底朝阳某小学令人震惊的“批斗”视频,都揪紧了家长们的心,让家长们难以安心。

但这些触目惊心的新闻,很容易让我们的社会认知产生“易得性偏见”,见“新冠疫情期间的心理学—如何改进”,倾向于泛化的认为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素养普遍不高。

而这种偏见又会进一步滋生误解,在不知不觉中产生“验证性偏差”,带着有色眼镜去打量自己孩子的老师,敏感的误读老师的言行。

人际关系是相互的,消极的偏见和验证性偏差会影响家长和老师相处的姿态,另老师感到不被尊重、信任和支持,可能在和家长互动时也不自觉的进入防御的状态。而老师的这种状态,对家长而言又成了一种“我就知道”一般的“行为确认”,似乎验证了家长内心对老师的负性预期……

这种被想象和认知偏差构建出来的敌对,实在是令人遗憾。良好的人际关系、家校关系,是要靠我们去创造、保护和维护的。

我当然不是在维护像朝阳某小学打击羞辱学生那样的老师,但是坦白讲,当我看到那个视频,作为一个和自己孩子的老师们关系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的家长,我的第一感觉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这个孩子的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存在问题,那两位老师失控的情绪和行为背后,有我们不知道的隐情。

一般而言,老师在班里观察到不同孩子的需要改善的行为表现,会及时和家长做一个反馈。即是向家长了解孩子相关的成长经历,了解孩子最近在家的状态,也是希望家长能重视起来,配合老师的工作,一起帮助孩子成长和发展。

这是老师们的工作日常,尤其是对一年级的新生,老师们尤其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好习惯的养成。一年级也是老师和家长沟通最频繁的一个学年,就是希望家长能和老师一起努力,行之有效的帮助孩子。

老师们带孩子也很有经验和方法,常常不怒自威。孩子们通常适应和进步的也很快。遇到个别难带、行为问题突出的孩子,老师们就会和家长沟通的更多一些,也会给家长一些必要的建议。

这是一个家校互动、共同教育孩子的过程。老师们绝不会因为孩子在一次联欢会中因为表演的同学声音太大捂了耳朵就歇斯底里,情绪失控。这完全不符合常理。更像是开学以来在孩子的行为问题上一直沟通不畅,积攒的一个结果。

无论如何,老师们不该如此,这是严重的失职和失德,会对孩子造成重大的伤害,也断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但是我更期待我们作为家长看到这则新闻时,不是任由认知偏差再一次加深我们对老师的偏见和敌意,离间家校关系。

而是能更为冷静和全面地看待问题,能看到老师也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不然老师可能会崩溃,能意识到糟糕的家校关系可能带给孩子的伤害,能承担起家长的“应该”和“职责”之所在。

合作共赢,共创未来!这不仅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更是给孩子示范和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自己做人的原则体现。

我们家的不二选择,是遵守学校要求,支持老师的教学工作,认真陪读孩子,和老师密切配合,积极有效的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

而“是否应该陪读?”,则是我经常被问的另一个问题。

陪读的必要性

老实说起初陪读无忧的时候,我内心多少是有一些不情愿的。我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陪读无疑完全扰乱了我的节奏。

我记得陪读伊始我也曾经想过要找影子老师代替我,但左思右想,我想明白一件事儿,就是只有我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感受到无忧的状态,我才能真实的体察到孩子当下的困境,并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找到帮助孩子的具体办法。

也就是说一开始陪读的时候,我想的更多是要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看看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想想该怎么帮助他。

只是不曾想,陪读这个经历,让我的心灵从多个角度受到了震撼。

无忧和同龄人的差异

我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我的孩子和班上同龄孩子在诸多方面的差异。

尤其是在沟通方面。

当我和孩子们能用眼神进行层次丰富的交流时;当无忧的行为令大家感到尴尬,孩子们纷纷用善意的小表情安慰我时;当孩子们和我分享他们最喜欢的书籍,用百灵鸟一般的声音耐心的帮助我理解书中有趣的内容时;当认识不久的孩子互相之间那么自然而然、可可爱爱的互动时……

有一天,我坐在教室的后面,眼泪无声的滑落。

我这几年做的什么妈妈呢?是孤独的妈妈么?

无忧,世界上我最爱的孩子,我常常忍不住要去亲吻他可爱的面庞。但我的孩子显然更多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很少让我感受得到温暖而细腻的母子互动。甚至,我的孩子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他制造的社交尴尬给我带来的疲惫感,让我从一个乐于交友,经常张罗妈妈聚会的人,转变成一个独行侠。

孩子,我愿意,为你而改变。但是妈妈更期待能带着你,去往正确的方向。

这份感悟,让我对我自己多了许多同情和悲悯。

无忧在小学困难重重

入校陪读,也让我对无忧在集体环境中的情绪和行为有了深刻的感触。

小学环境和幼儿园很不一样:变化的教学场景、不同的科目和老师、班级的规则和纪律要求、更加复杂的同龄人际,明显让无忧感到很吃力,应接不暇,难以应对。

在幼儿园大班时,当他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环境和玩耍,与规则产生冲突,被老师批评,被小朋友拒绝,甚至攻击时,如果他感到焦虑,可能会躺在地上,拒绝参加活动,搞一些小破坏,或是去找老师。而老师一般会带着他,安抚他,给他一个缓冲的空间。

可是在小学里,无忧发现他习惯的节奏完全被打破了。学校里有这么多的规则,连坐着和站着也有要求,不允许他我行我素,老师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去照顾他一个人的情绪,同学们还会帮着老师一起维持秩序。

无忧可谓四处碰壁,困惑、挫败、紧张。以至于刚开学不久后,就出现了频繁眨眼这样的抽动行为。

感受着孩子的状态,我的心里难过极了。

是我长久以来的回避现实,避重就轻,误解老师们的用意,让我没能尽早正确的认知无忧独特的感知觉、认知、情绪和行为特质,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养育行为,没有有效的帮助孩子塑造行为习惯,成长起来,为学校生活做好准备。

如今孩子这般模样,我作为母亲,要负最大的责任。

这层体悟,让我几个月前对无忧的急躁和不耐烦烟消云散。

孩子的自闭基因和我有关,养育不当造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也与我有关。

我还说啥呀?

我对无忧的老师们深表歉意

陪着无忧上学,感触着他对班级秩序的干扰,对老师教学工作的影响,我发自肺腑、油然而生对无忧的各位老师们的歉意!

回想起无忧在公立园上幼儿园时,他的天天老师不厌其烦的和我沟通。我们有时能在微信上聊将近一个小时,她给我讲孩子的各种问题行为,希望能从我这里更好的了解孩子,给我支招助我养育孩子……

我则一直心存疑虑,因为无忧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完全不像是老师说的那样。现在想来这种家里家外的差异正是很多自闭症孩子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只可惜那时因为认知不足,我莫名怀疑老师们是不是嫌弃孩子不会讲话又淘气?甚至担心老师是不是有意在班里排挤孩子,导致孩子有情绪压力?更是在一次天天老师建议我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时,恼羞成怒,对她说了不该说的话……

如今翻看我和天天老师之间那么多、那么多的聊天记录,我时常感动不已。作为一个成熟起来的妈妈,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担心,以及对我的理解和帮助。是我肤浅了!

之后不论是民办园里的王老师,还是现在无忧的班主任蔡老师,都是非常耐心、细致,极责任感的老师。

可以说如果没有各位老师们的帮助和支持,无忧不会这么快的适应小学生活。无忧健康的情绪,对人的信任,他的自信,都和老师们的关爱和引导密不可分!

在此我要向我的孩子的各位老师们深深的鞠一躬!一日为师,终生为师!感恩老师!

我对优秀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感到敬佩

自闭症孩子有时是多么令人感到尴尬和恼火,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去年小学开学前夕,我被无忧的问题行为彻底搞崩,老是发火,着急跳脚的,却一点作用也没有。

孩子确诊后,入校陪读,尽管我已经知道了孩子的特质,但有时还是感到束手无策,着急心慌的。

然而我惊喜的发现,无忧的班主任蔡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是有一套,堪称孩子行为塑造的高手。

如果哪个学生不遵守班级规则,她从来不发火,而是讲清楚道理和规则,让孩子品尝其行为的后果。

东张西望随堂作业完不成,那就别去上下一节课;写字不认真,随便划拉,那就一遍遍的改,直到认真改好……而在孩子们表现好的,可以贴班级小红花的方面,蔡老师则规定的清楚又明了,能有效的激励孩子。她也对孩子们的进步看在眼里,不吝赞美,语气真诚又欣赏。

这不就是我们在智慧养育中,倡导的爱与规则兼具,温和而坚定的教育方式么?

无忧刚开学那会儿,行为刻板、情绪极端,常因为一点不如意就缠着蔡老师一直哭。这也是他在民办幼儿园大班时老师教给他的一种缓解情绪压力的办法,就是“有事找老师”。

蔡老师一点儿也没有因此而厌烦孩子,而是一边观察和体会着孩子的状态,一边并不被他的哭泣所影响。态度平静又温和的安慰他,用清晰的语言给他描述规则,并且坚定的告诉他规则是班里每个小朋友都应该遵守的。

其实蔡老师已经调整了对无忧的要求,照顾到他的刻板和极端。但是蔡老师在和我商量教育无忧的方法时,我们都一致的认为,所谓成长,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孩子们是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下,做一些对自己而言有些难度的事情,要克服一些困难,才能进步。

我们日复一日,温和而坚定的践行着智慧的教育,给孩子树立清晰的规则,接纳孩子的畏难情绪,用孩子容易懂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规则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孩子、信任孩子,步调一致的给孩子搭建成长的脚手架。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一次因为无忧好了两三天,又再度“打回原形”而感到气馁和无助。我向蔡老师求助,她说:“别说孩子了,大人的状态也有好,有坏的时候。无忧在某些方面就是比别的孩子慢,需要持续的强化。还真和孩子置气啊?”

三言两语,扫清我心里的阴霾。尤其是最后那句“还真和孩子置气啊?”,让我顿悟,优秀的小学教育工作者简直就是家庭的宝!

老师们的身份和位置,天然的具有权威感,也具备自然的界限感。老师们不会像我们家长看自己孩子时那样产生过于强烈的情绪卷入,丰富的教育经验又让她们有很多好方法,能行之有效的塑造孩子的行为习惯。

我们作为家长,要珍惜我们身边的宝。保护老师,支持老师,老师才能发挥出那一身的才能。

在我们和蔡老师的密切配合中,无忧不到3个月就较好地适应了学校的生活。而且孩子精神面貌很好,爱上学,信任老师,学业表现不错,自信。每天回家如数家珍地诉说着在学校做了哪些事儿,还能自己复盘哪些地方表现不错,哪些地方还需要进步。

这是家校共育的果实,是我们践行智慧养育的收获,是孩子真实的成长和进步。

真诚沟通、入校陪读、家校共育,是我们送给家庭、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我们自身三观的体现。

希望能带给家长们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成都艾米熊儿童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机构简称:成都艾米熊儿童康复中心
成立时间:2019年12月09日
区     域 :四川成都市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 民办诊疗医院
优势课程: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职能治疗 | 能力评估 | 评估诊断
最新文章
1我和我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孩子们——2023理解、接纳、关爱
2全国各地融合教育专家参加中国融合教育推进会
3自闭症孩子在学校遭遇欺凌,该如何帮助他们应对?

作者专栏sign up

贺莉
贺莉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所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区     域 :陕西西安市
单位性质:脑瘫智障机构| 公办康复机构| 事业单位
热点文章
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孤独症/语言训练/多动症儿童康复中心
2孤独症男孩因痴迷公交车屡次走丢,孩子易走失该怎么办?
3广平妇幼儿童康复中心救助自闭症儿童
相关文章sign up
  • 实际上考虑到AS孩子大脑的三大核心网络:DMN(默认网络),FPN(额顶控制网络),SN(突显网络),网络内部和网络之间...
  • 再次强调,依恋关系这种内隐记忆,一如刚才的例子中T对W的反应那样,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去...
  • 第二阶段:信任、依赖、回避非常巧的是,新的民办幼儿园竟然是一家融合园,老师们有丰富的教育自闭症孩子的经验。在幼儿园大班时...
  • 作为家长我本应该提前做好安排,不带滑板车去公园,或者在他出现这种行为后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将他带离孩子多的地方就好。在通...
  • 在家长宝典这篇文章中,我们看到ASD孩子由基因决定的神经结构和神经连接方面的特异性,使得他们有独特的感知、注意、记忆和行...
  • 自闭症孩子的价值神经网络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连接特征,见AS妈妈手记:心智和自我的核心、AS妈妈陪读手记:遗传基因和养育环境...
  •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深爱本职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我的工作的很大一部分乐趣正是来自于感受心理过程、理解心理现象、解决心理问题...
  • 这不上篇文章发了以后,如我所料,有一部分自闭症娃的家长,私信我,说我总结的那三条“自闭症孩子的核心障碍”很有用,说看过后...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