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普通孩子如何融入自闭症?

  • 2020-06-26 23:44:37
  • 刘艳虹
  • 社会关注;
  • 1.9W次
  • 分享
来   源:恩启北京海淀中心(海淀区)
作   者:刘艳虹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普通小孩能和自闭症小孩一起玩吗? 这是每一个要经历融合的孩子家长都会关注的问题。普通孩子的家长更关注:自闭症孩子会不会欺负我孩子?老师会不会偏心?会不会忽略我的孩子?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则关注:如果现在不融合,以后怎么办?如何找到一个可以融合的地方?我怎样与老师和其他家长沟通?看起来,两种担心都有解答。​但是为什么,融合还是很难实现呢?
关键词:CBA,自闭,自闭症,自闭症的孩子,自闭症孩子,自闭症小孩

普通小孩能和自闭症小孩一起玩吗?

 这是每一个要经历融合的孩子家长都会关注的问题。

普通孩子的家长更关注:自闭症孩子会不会欺负我孩子?老师会不会偏心?会不会忽略我的孩子?

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则关注:如果现在不融合,以后怎么办?如何找到一个可以融合的地方?我怎样与老师和其他家长沟通?

看起来,两种担心都有解答。

但是为什么,融合还是很难实现呢?

 

那个彼此融合的世界

不曾对我停止诱惑

文 | 第四纪


这个问题很尖锐。

一方面,融合对自闭症的孩子将来融入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在学习期去跟孩子们更好地接触,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孩子到20岁,到30岁,只会更难融入社会。

 很多家长看到的可能是:“我不能接受一个自闭症的孩子在自己孩子身边,我要避免'风险'”。

但自闭症孩子的家长看到的可能是:“我的孩子现在不能和普通孩子接触,那他到30岁以后怎么办?如果我,发生了不幸的事情,那以后孩子怎么办?”

 眼前的是一段“我可以培养我的孩子的时间”(2-18岁),后面是一段“我可以养着我孩子的时间”(18-30),再后面是一段“我可能会养不动我孩子的时间”(30岁之后),后面怎么办?

 但另一方面,我们从普通家长的视角去观察,又要面对一个问题:“如果接触自闭症孩子有一定风险,我可以直接拒绝接受这个孩子吗?”

如果,我们从功利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是不是出于功利心,普通家长是有足够动机去拒绝让这样的孩子接近自己的孩子呢?

 普通孩子可以和自闭症孩子一起玩吗?大家可能不清楚这个问题有多深刻。

表面上,你是在问“如何让一个普通家长接受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但实际上,你是在问这个问题——“我们如何为所有的普通家长,提供一个接纳自闭症孩子的动机?”

 你在问的是:自闭症群体和普通群体,他们之间这条深刻的隔阂要如何弥合。

 所以我们在行业内,我们每天都会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会拿这个问题去问整个链条里的每一个人,看看他们的答案是什么,包括:


1. 普通人家长

2. 成功融合的家长

3. 融合幼儿园的老师

4. 我的老板

5. 大龄自闭症扶助机构的老板

6. 从事特教行业的高学历精英

7. 我自己

8. 准备加入这个行业的新人

 

每个人提供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

 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深度,每个人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经常在想的是:


世界上存在自闭症群体和普通群体友好相处的国度吗?

如果存在,那么我们和他们缺了什么?

我们把这些缺的东西补足,就可以弥合彼此的隔阂吗?

弥合需要时间吗,还是需要更珍贵的东西?

那么谁有能力去推动这个弥合呢?


 这个群体还不像很多其他行业,比如心理学行业。比如我现在是一个健康的人,但我不能保证哪一天我会抑郁甚至患上抑郁症。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在很多行业存在着相互转化,包括像医学,或者教育学,今天你是学生,明天你可能是老师,身份上是存在相互转化的。

 

但是自闭症不是这样的。

 一个人在自闭症的十字路口,只有一次机会——

如果他的孩子不是自闭症,那这个人可能这一生都不需要接触任何和自闭症有关的信息。我们在这里写自闭症有关的文章,很多读者是理所当然地自动略过的——因为这个抉择的过程真的很残酷,他是不可逆的。

 在自闭症行业碰到的问题是这样的。在其他行业,你可以说“将心比心”,例如我买了一份保险,但我没有碰到不好的事情,我的费用就用来保障别人。OK,这没有关系,我还会买下一份保险,因为万一,别人会来保障我。

 但是自闭症行业,你可能就要碰到这样的问题:今天,普通群体在帮助自闭症群体;明天,还是普通群体在帮助自闭症群体;甚至到了后天,有些自闭症的孩子长大了,还是需要别人帮助他——这才是那个真正的问题。

 这个问题已经不可能在功利的层面去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变成了:是否存在一种“非功利”的机制,去让普通人和自闭症这个群体去互相理解。

 问题就变成了,你想要一个完全功利的世界,还是相信,在商业和利益背后,还有更值得追求的东西。

 你看,我们离题主题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远了,但是,现在我们才真正开始触及到这个问题的核心——

 

在中国,“人本主义”,可能吗?

 

01


我们采访过一个杭州的家长,他的孩子和普通孩子融合的情况非常好。

 同学很喜欢他,那个孩子也慢慢开始具备了一些社交能力,用孩子爸爸的话说:“一开始他不社交是能力不够,后来能力够了就也想去认识朋友”。

 我就问过他这个问题:他是怎么让普通孩子的家长,去接受他的孩子同堂上课的?

他的孩子很乖,很听话,但也难保证,或者说确保不会有一点点问题,所以我们就请教他,问他是怎么让家长们去接受他的孩子的。

 他前后说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1. 他很勤于去自己和孩子们搞好关系


刚进学校的时候,他去陪读,会经常带一点小玩具去给其他孩子,他自己会成为那个孩子王,成为他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之间的桥梁;


2. 他会去帮老师和学校去解决一些问题,去争取关系的缓和


小到修理教室里的水壶,大一点的,比如计算班级成绩的时候,把他的孩子的成绩略去,不会影响到班主任的评优,再大一点的,他也会能出力就出力;


3. 他平时的积累会在关键时刻帮他渡过难关


他经常帮助别人,然后别人也会在关键时刻帮助他。是有家长会不太满意,但是他说,这个时候老师很重要,如果学校支持他,很多时候家长是不会那么强硬的,他很愿意把关系搞好——虽然大家可能没有共同的自闭症孩子的经验,但是大家都有带孩子的共同体会,在这一点上,彼此是可以共情的;


4.但是最后他说,最关键的原因还是运气好,找到了一所愿意接纳的学校。

 

我们从这个父亲的身上,从一个非常个体、非常微观的一个视角,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非常可贵的东西。

 

一方面,我们可以确切地观察到,两个群体之间的隔阂是确实存在的,否则也不需要他去做这么多努力。

但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关系的弥合是有可能的。


我的意思是,当我们从博弈的角度去看,我们会觉得每一个人都自私、有自己的想法、索取大于付出。

但是,我们很多人并不是完全的理性人,我知道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是你真的面对的时候,你还是会觉得很多事情是不一样的。

 这是我想回答这个问题的第一个答案——它来自一个融合很成功的家长,他告诉我,人类是有共情的,并不是完全功利的一个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有很多空间可以去争取的。

 但是,他同时也在提醒我们,这个空间即使用尽全力去争取,也是有可能失败的。

 因为他说过,他运气很好,他的运气给了他争取的空间。

 

02

 

我们拿到的第二个答案,是来自徐紫薇(BCBA-D)老师,她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特殊教育系博士,我们问了她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只有在她的视角才可以观察到的问题。

 我们发现,国内的自闭症群体,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明明有一个这么大的人群,但大家好像都不知道这些人一样。那国外就不一样,大家从小就知道身边有这样或者那样,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

 我们问她:中国的环境,有可能发展到美国那样的状态吗?或者说,在美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中国这样的环境吗?

她提到,其实美国也是有这样一个阶段的,在达到今天这样的水平之前,他们也曾经历过漫长的斗争。

我们往往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互相关心是理所应当的,我们认为“残疾人受教育是理所应当的”,但实情并不是这样,我们在2019年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是近30年前,在1990年,是过去的那一批人去争取的。

 我们现在读到这段历史,好像它就是维基百科里面的几行字。

但是我们把这段历史往前推,1943年肯纳就提出了这种病,这种disorder,1943年到1990年是整整47年。这47年并不是停滞的,包括我们知道铅是非常恶名昭著的神经毒素,但是到1973年美国人才完全意识到它的危害,这47年也每一年都在诞生新的自闭症的孩子,他们的家人也会非常痛苦。

1943年的那道光,到1990才开始照到这些家人的身上。

 47年是两代父母,到2019年又是新的一代,这之中有多少努力,我们很难看到,好像我们看到那个结果是大家接受了身边的人,就觉得这个结果是理所应当的——并不是,需要努力的空间非常大。

 先贤们付出的代价可能是难以想象的,布鲁诺、哥白尼,还有那些没办法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当我们在历史书上读到他们的时候,好像就是轻轻松松几行字,但是他们到底经历过什么,是不是我们正在经历的那些痛苦,和他们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03


在北京的城南,有一家大龄的自闭症扶助机构,我们去过那里两次。

第一次抱着采访的目的,负责人也零零碎碎地告诉我们很多,我们看到了他是在真正在做一些事情。

 第二次我们去的时候,发现那里有很多,在我们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工作,是从工厂要过来的。我们和负责人说,请他把我们当做自闭症的孩子,教我们做那些自闭症孩子做的工作。

 我们在那里学到了很多,这是其中一种,它是这样的:

 正面、背面

1

这里面有两个刀片

2

需要把刀片通过

螺丝的方式拧下来

3

然后把线穿过去

再拧紧螺丝

4

但是自闭症的孩子可能会手抖,他们有时候会没办法做这么精准的工作,怎么办?

 中心负责人发明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他们真的有专利)一种辅具,可以把这些小东西固定住,让自闭症的孩子拿稳它们:

 而且不光只有一种,还有帮助孩子们定位手的辅具。

很多很多。

 那里的自闭症孩子都不是来自于一些比较富有的家庭,所以他们没办法去接受贵族的精英式的特殊教育。他们面对的困难是全方位的,他们甚至没办法抓稳自己手里的工具。

 但是只要找办法,他们就不仅可以参加劳动,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他们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甚至可以获得一笔收入。

 

所以有困难吗?

有的。

有办法解决吗?

也有的。

解决的过程辛苦吗?

辛苦。

 

这就是我想说的,如果我们想让普通孩子和自闭症孩子一起玩,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我们必须非常坚定地走完一条辛苦的路——但我们有榜样,有领袖,还有支持我们的人,最重要的是,还有值得我们去帮助的人。

 这些过程都是非常真实,也非常辛苦的。我们永远不能妄想我们想要的东西,会自动走到我们面前。

 

04


最后说一点加入行业的新人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他们的答案其实都比较千篇一律,因为可能是在百度啊或者谷歌直接搜索到的答案,未经思考就呈现上来,比如他们经常回答:

“因为和自闭症小朋友做朋友,可以学会爱啊,可以学会宽容啊,都是很有气质,很有好处的品质。”

 但我前文已经说了,这不是一个功利的事业,这些答案其实都在一个很浅层的角度在回答这个问题,而且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爱,因为很多人可能没有多想一层。

教人恨很容易,但教人爱很难。

 比如我经常拿健身和酗酒打比方,我会问他们,健身和酗酒哪一种生活方式更健康?答案都是健身。但选择哪一个的多呢?他们就不会说了。

 因为他们潜意识里会觉得,即使健身比酗酒健康,选择酗酒的人也不一定比健身的人少。

 这就是我想说的事情,我们很容易把一些事情想得太美好,就像学会爱啊,学会宽容啊,感觉很美好。对,有很多肌肉身体很健康也很美好,但很多人不愿意出力气。

 所以你在网络上看到的“教给孩子爱啊,宽容啊”,在很多家长看来就是“教我孩子付出,教我孩子忍耐”,他们当然是不愿意的,就像很多人觉得“我在教你健身”,但做起来就会是“你在教我吃苦”。

 我不知道说了这么多,大家能不能理解。我们问的:普通孩子和自闭症孩子能不能一起玩?实际上就是在问:


我们是否有可能,越过重重阻碍,让很多人去体会,为一些没有回报能力的群体做一些事情,本身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我的答案是:

可能一直都是在的,但可能多久变为现实,取决于我们能付出多少。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北京正在关怀科技有限公司
机构简称:恩启北京海淀中心
成立时间:2014年07月18日
区     域 :北京海淀区
单位性质:民办康复机构 | 连锁康复机构
优势课程: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融合课程 | 能力评估 | 特殊教育
最新文章
1孩子在校被孤立,不会处理冲突?这些方法帮助TA
2做评估不踩雷,有经验的家长这样说!
3语言及言语评估和OT评估是怎么样的呢?

作者专栏sign up

刘艳虹
刘艳虹
人物性质:科研专家
所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
人物特长:科研专家
区     域 :北京海淀区
单位性质:脑瘫智障机构| 科研学术机构| 行业服务机构
热点文章
1如何提升孤独症儿童的话题谈论能力?
2认知能力对自闭症儿童有什么重要性?
3阿斯伯格症是自闭症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关文章sign up
  • 推荐我们的孩子来参加我们的融合预备课程,融合预备课程主要面向发展年龄3-5岁的小朋友,在这里我们以小组教学为主,也会给孩...
  • 普通小孩能和自闭症小孩一起玩吗? 这是每一个要经历融合的孩子家长都会关注的问题。 普通孩子的家长更关注:自...
  • 原创然和教育中国青年网最近报道了这样一篇新闻:美国一位4岁的自闭症男孩Braysen随着他的家人准备进行一次平静祥和的旅...
  • 初到普通班,如何帮助孩子融入集体殊心工作室特邀作者|星仔在天涯上次和大家分享了我和儿子初到美国的故事,接下来带大家回顾下...
  • 小逸一开始不会说话,跟爸爸妈妈、小朋友几乎没有互动,喊他名字也没有回应,爸妈为此感到非常紧张焦虑,想陪伴他却又不知道如何...
  • 3,有效的利用孩子的刻板行为,帮助自闭症孩子融入集体自闭症孩子大多都具有动作重复、爱好单一,行为刻板的特征,有些孩子在饮...
  •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孩子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其说话能力、语言理解能力或表达能力相较于同龄孩子有所滞后。这可能会对他们在校园中...
  • 和谐融入

    2020-08-11

    马凌冬BCBA一位妈妈朋友跟我讲,她上个月去儿子的中学开家长会,看到操场上有几个男孩子在说话,旁边站着一位ABA“影子老...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