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 您当前位置:
  • 自闭症康复
  • 精神分裂症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

精神分裂症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

  • 2022-08-01 12:01:12
  • 1.5W次
来   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年第27期第1卷
作   者:
摘   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儿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动力学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的关系,为该病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干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陈一心,家庭动力学

李沙沙1陈一心1詹明心1张宇琼1张久平1

(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南京210029)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理疾患防治研究与示范项目(2009BA177B05)
作者简介:陈一心 chenyone@gmail.com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特征的关系,为探索如何通过改善养育方式促进家庭动力学特征良性互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相应的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儿童84例,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84例。对两组儿童采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SSFD)评定家庭动力学特征的4个维度,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评定父母养育方式11个因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的SSFD家庭气氛[(26.1±7.3)vs.(22.5±6.9),P<0.01)]、系统逻辑维度[(16.9±4.6)vs.(15.1±3.5),P<0.05]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EMBU的母亲情感温暖因子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53.3±10.6)vs.(56.6±9.6),P<0.05],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得分高于正常组[(12.1±2.8)vs.(10.9±3.3),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MBU中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β=-0.23、-0.28)、个性化(β=-0.26、-0.20)、疾病观念(β=-0.09、-0.09)得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EMBU中父亲过分干涉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得分呈正相关(β=0.46,P<0.01),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星正相关(β=0.28、0.18.均P<0.05);EMBU中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维度呈正相关(β=0.5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父母低情感温暖和理解或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可能与家庭动力学不良的互动模式相关。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家庭动力学横断面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and family dynamics in children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Totally 84 adolesc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eting the criteria of 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Third version(CCMD-3) and 84 gender-and age-matched normal control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elf-rating Scale of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SSFD) to a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dynamics,and with the Egma Minnen Bardndom Uppforstran(EMBU) to assess parental rearing style.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the children with schizophrenia showed lower scores in SSFD family atmosphere[(26.1±7.3) vs.(22.5±6.9),P< 0.01]and systemic logic[(16.9±4.6) vs.(15.1±3.5),P< 0.05]and lower scores of EMBU emotional warmth and understanding of mother[(53.3±10.6) vs.(56.6± 9.6),P< 0.05],and higher scores of partiality of father[(12.1±2.8) vs.(10.9±3.3),P<0.01].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scores of EMBU emotional warmth and understanding of parent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SFD family atmosphere(β=-0.23,-0.28;Ps <0.05),individuation(β=-026,0.20;Ps <0.05) and disease conception(β=-0.09,-0.09;Ps <0.05).The EMBU excessive interference of father scor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dividuation(β=0.46,P<0.01),and the scores of EMBU excessive interference and protection of mother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SFD individuation and systemic logic(β=0.28,0.18;Ps <0.05),and the scores of EMBU rejection and deny of mother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ores of SSFD family atmosphere(β=0.52,P<0.01).Conclusion:It suggests that family dynamics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of children with schizophrenia may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normal children,and low emotional warmth and understanding,excessive interference and protection,rejection and deny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may be related to bad family dynamics.

Keywords:schizophreniachildrenparental rearing stylefamily dynamicscross-sectional studies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指起病于18岁以前的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1]。该病发病率较低,但复发率和致残率高,易造成患儿严重的社会功能损害。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因素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展和转归有一定影响,精神分裂症患儿的家庭存在不良的养育方式和家庭动力学特征[2-4]。系统家庭治疗作为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损害水平,减少复发[5]。研究发现,系统家庭治疗前后精神障碍患者疗效的改善与其家庭动力学的改变相关[6]。父母养育方式作为家长教养儿童的主要态度和行为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的关系,目前尚缺少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儿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动力学的特点,进一步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的关系,为该病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病例组:为2010年4月到2011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确诊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以方便取样的方式顺序入组。入组标准:①经副主任以上的儿童精神科医师确诊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患儿。所有患儿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riteria of 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3rd version),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7]。②病情均处于痊愈期或恢复期(痊愈期,症状完全消失,病情稳定;恢复期,症状基本消失,但有部分症状未完全消失,或偶有复发及波动)。患者的认知水平恢复正常、能够认识并理解题目、独立完成问卷。③患儿与父母自幼年时期起大部分时间一起生活,无共患其他类型精神障碍及严重躯体疾病。④年龄10~18岁,受教育程度为四年级及以上,成绩居班级中上水平。⑤患儿自愿配合参加评估,父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最终入组84例,其中痊愈期61例,恢复期23例;男34例,女50例;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5±2)岁。

对照组: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期间,按1:1的比例选取与病例组患儿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南京市普通学校的正常学生为对照,入组标准:①智力水平在正常范围(发育正常,成绩居班级中上水平)。精神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②年龄10~18岁,受教育程度为四年级及以上。③儿童与父母均知情同意,自愿配合参加评估。共入组84例,男34例,女50例;年龄10~18岁,平均年龄(15±2)岁。
两组儿童的家庭类型(,P=0.692)、经济水平(χ2=5.48,P=0.140)、父亲和母亲受教育程度(χ2=4.37、0.35,P=0.112、0.839)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工具

1.2.1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家庭类型、家庭经济水平、父母受教育程度等。


1.2.2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Self-rating Scale of Systemic Family Dynamics,SSFD)[8]
包括29个条目,分别从家庭气氛、个性化、系统逻辑、疾病观念4个维度来评价家庭动力学特征。家庭气氛是指家庭系统内部交流、沟通的情绪特征,分值越高表示家庭气氛越“沉闷、敌对”,越低表示家庭气氛越“轻松、愉快”;个性化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和行为的分化程度,分值越高分化程度越低,分值越低分化程度越高;系统逻辑指家庭成员价值判断的逻辑特征,高分为典型的“非此即彼”的二元认知模式,低分为典型的“既……又……”的多元认知模式;疾病观念是指家庭成员关于患者对疾病过程的自我责任的看法,分值越高越倾向于“完全的受害者”,分值越低越倾向于“完全的行为者”。每一项条目采用1 (完全符合)~5 (完全不符合)5级评分。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同质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1,4个维度α系数为0.67~0.89,4个维度的重测信度0.74~0.93,总分重测相关为0.89。


1.2.3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Bardndom Uppforstran,EMBU)[9]
共有66个条目,每一项条目采用1~4级评分。其中父亲有6个因子,分别为因子Ⅰ(情感温暖、理解),因子Ⅱ(惩罚、严厉),因子Ⅲ(过分干涉),因子Ⅳ(偏爱被试),因子V (拒绝、否认),因子Ⅵ(过度保护);母亲有5个因子,分别为因子Ⅰ(情感温暖、理解),因子Ⅱ(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Ⅲ(拒绝、否认),因子Ⅳ(惩罚、严厉),因子V (偏爱被试)。本研究中,父亲养育方式6个因子Cronbach's系数为0.64~0.91,母亲养育方式5个因子Cronbach'sα系数为0.61~0.90。


1.3评定程序

研究开始前,先对所有参与研究者统一进行规范化培训。施测前,研究者首先向患儿及其父母介绍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用统一的指导语对整套问卷进行说明后,由受评儿童独立完成填写问卷。所填问卷最终由研究者收回并检查有无遗漏信息,有漏项者及时提醒评定者补充完整。


1.4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均先进行统一编码,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双人录入法进行核对检错。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例组和对照组SSFD、EMBU得分比较

病例组的家庭气氛维度得分和系统逻辑维度得分高于正常组;病例组的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得分低于正常组,父亲偏爱被试因子得分高于正常组(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SSFD、EMBU得分比较
注:SSFD,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EMBU,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2.2 病例组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得分与家庭动力学中家庭气氛(r=-0.36、-0.33)、个性化(r=-0.40、-0.42)、疾病观念(r=-0.30、-0.32)得分呈负相关(均P<0.01);父母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及惩罚、严厉因子得分均与家庭动力学中家庭气氛、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呈正相关(r=0.22~0.49,均P<0.05),父亲偏爱被试因子与家庭动力学中系统逻辑得分呈负相关(r=-0.23,P<0.01)。


2.3 病例组父母养育方式与家庭动力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家庭动力学4个维度为因变量,选取上述父母养育方式中与家庭动力学各维度相关的因子为自变量,在引入水准α=O.05、剔除水准β=0.10情况下,采用enter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对家庭动力学影响有意义的变量。结果显示:EMBU中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β=-0.23、-0.28,均P=0.000)、个性化(β=-026、-0.20,P=0.000、0.001)、疾病观念(β=-0.09、-0.09,P=0.006、0.003)得分均呈负相关,EMBU中父亲过分干涉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得分呈正相关(β=0.46,P=0.005),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得分与SSFD中个性化、系统逻辑得分呈正相关(β=0.28、0.18,P=0.004、0.036);EMBU中母亲拒绝、否认因子与SSFD中家庭气氛维度呈正相关(β=0.52,P=0.002)。


3 讨论


养育方式是父母在教养过程中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模式,而家庭动力学描述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科学的养育方式和健康的家庭动力学与儿童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10-16]。本研究发现:①精神分裂症患儿的养育方式特征为:母亲低情感温暖和理解,父亲偏爱被试;②精神分裂症患儿家庭动力学特征为:家庭气氛相对“敌对、沉闷”,系统逻辑倾向于“非此即彼”的二元认知模式。与既往的一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支持儿童精神分裂症家庭环境有其特征性的观点[16-19]。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患儿父母养育方式与其家庭动力学有相关性。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家庭气氛、个性化、疾病观念呈负相关,即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得分越高,家庭气氛越轻松愉快、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和行为的分化程度越高、面对疾病时越倾向于“完全的行为者”。而精神分裂症患儿母亲具有低情感温暖和理解的养育特点,因此导致其家庭容易呈现气氛沉闷敌对、个体分化程度低、面对疾病时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受害者的互动特征。原因可能为,低情感温暖和理解的养育方式使精神分裂症患儿得到的关心理解少,容易产生内向、孤僻、退缩等心理特征,面对疾病时缺少心理支持,从而造成上述不良的家庭互动模式。Fromm-Reichmann曾提出“精神分裂症源性母亲”的概念,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母亲具有冷酷性、拒绝性、占有欲强、制造负罪感的特征[17]。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还发现:患儿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系统逻辑得分呈正相关,同时患儿父母过分干涉与个性化得分呈正相关,即过分干涉的养育方式易导致患儿形成“非此即彼”的二元认知模式和低个性化程度。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是高控制型的养育方式,使患儿遇到问题时缺少从不同角度尝试解决的机会,依赖性大,因此容易导致其认知模式僵化和低分化度。这或许能够解释精神分裂症患儿对现实评价极端,表现出广泛牵连、被害妄想等思维障碍,同时亲子关系常常受损。Simon曾经指出:精神分裂症家庭的人际互动特征是混沌、缺乏结构的模式,每个人的行为要么含糊不清,要么非此即彼,家庭内缺乏共同的规则,使个体以及整个家庭系统的行为能力都受损害[18]。他的观点与本研究相似。


另外,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患儿父亲具有偏爱患儿的特点。这从亲子关系的角度体现了精神分裂症家庭“假性互惠”的交流模式,即其家庭表面上一团和气,实际上往往是因为惧怕分离而掩盖了冲突,结果形成既不能容忍温暖亲密,又难以容忍独立自主的纠结状况[19]。

综上,精神分裂症患儿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动力学特征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父母低情感温暖和理解或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易使家庭动力学呈现不良的互动模式。本研究虽不能预测精神分裂症患儿不良的养育方式和家庭动力学特点是疾病的因还是果,但家中有一个精神分裂症患儿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对患儿家庭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对于儿童精神分裂症家庭的干预,要促使父母采用温暖和理解的养育态度,信任、接纳、支持的养育方式,使家庭呈现良性的互动模式,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儿的康复和防止复发。


4未来研究方向


今后可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儿单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家庭治疗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论;也可结合儿童气质和父母人格特点,更科学地探索儿童精神分裂症家庭特征及相关因素,做好干预和指导;在扩大样本量的基础上,还可将受试对象分为不同年龄阶段,以控制年龄跨度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此外,本研究仅对10岁及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儿进行了调查,对于10岁以下患儿,今后可采用访谈法或父母评价等方法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陶国泰,郑毅,宋维村.儿童少年精神医学[M].南京:江苏科学出版社,2008:291.
[2]范建华,覃宗厚,魏炎.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5):306-308.
[3]江爱国.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5(5):19-420.
[4]焦公凯,陈一心,陈图农,等.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特征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1):4-7.
[5]张明廉,袁国祯,姚建军,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系统家庭治疗的疗效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8):711-712.
[6]赵旭东,许秀峰,杨昆,等.系统家庭治疗前后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动力学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0,33(2):81-84.
[7]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7-158.
[8]杨建中,康传媛,赵旭东,等.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263-265.
[9]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61-167.
[10]Cheng HG,Huang YQ,Liu ZR,et al.Associations linking parenting styles and offspring personality disorder are moderated by parental personality disorder,evidence from China[J].Psychiatry Res.2011.189(1):105-109.
[11]Baker CN,Hoerger M.Parental child-rearing strategies influence selfregulation,socio-emotional adjustment,and psychopathology in early adulthood:Evidence from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Pers Individ Differ,2012,52(7):800-805.
[I2]Zimmermann JJ,Eisemann MR,Fleck MP.Is parental rearing an associated factor of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hood?[J].Q Life Res,2008,17(2):249-255.
[13]李沙沙,陈一心,陈图农,等.情绪障碍儿童的家庭动力学特征[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3):238-240.
[14]马希权,郑占杰,姚玉红,等.焦虑障碍少年的家庭动力学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5):356-360.
[15]方慧,王明春,陈图农,等.不同发育障碍儿童家庭动力学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4):327-329.
[16]栗克清,赵素银,王新立.138例大学生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方式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5):287.
[17]Morey C.Impaired Agency in Schizophrenia:Family Therapy with a Young Adult Patient[J].J Fam Psychother,2008,19(4):345-357.
[18]Simon FB.A Clinical Approach to Family Typology and Patterns of Conflicts in Families[J].德国医学,1998,15(4):211-214.
[19]施琪嘉,Wolfgang Senf.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310.

展开全部

来源机构专栏sign up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
机构简称:南京脑科医院
成立时间:1970年01月01日
区     域 :江苏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 事业单位
优势课程:感觉统合 | 言语训练 | ABA训练 | 学术科研 | 评估诊断 | 能力评估
最新文章
1柯晓燕:至少10%自闭症能脱帽,有两个误区太害人
2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柯晓燕关于自闭症早筛查早干预的意见
3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所长柯晓燕做专题讲座

作者专栏sign up

陈一心
陈一心

南京市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所属单位: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中心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 科研专家
区     域 :江苏南京市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事业单位
热点文章
12022年12月30日珠海市自闭症训练机构十大品牌热度排行数据
2中国自闭症机构名单(2022年11月补充名单)
3邗江区举行首届“牵牛花”特殊教育教师演课评选活动
相关文章sign up
相关论文sign up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