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流量门户 自闭症机构入驻

家长手记|走过孤独(1}

来   源:孤工委(朝阳区)( 电话:010-66580049 )
关注机构:
联系机构:
摘   要:原创董天鹂家长手记走过孤独(上篇)作者:董天鹂作者简介:警察,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游走在各类特需人群中的服务者。相信每一种经历都是在完成自己。每一个生命都自带光芒。一直在体悟生命,践行使命的路上。引言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在中国官方文献名称是孤独症,除此外的华语地区则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关键词:RDI,儿童孤独症,感觉统合,孤独症,孤独症儿童,孤独症训练,康复训练,统合,自闭,自闭症,贵人语迟,辅助,唐氏综合征,模仿,特教,星星雨

原创 董天鹂


家长手记

走过孤独(上篇)

作者:董天鹂

作者简介:警察,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游走在各类特需人群中的服务者。相信每一种经历都是在完成自己。每一个生命都自带光芒。一直在体悟生命,践行使命的路上。


引言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在中国官方文献名称是孤独症,除此外的华语地区则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患者发病于三岁前,因此又称儿童孤独症。目前还不能确定发病的原因,也不能确定发病的部位,也就是说没有器质性损伤。确定诊断是依据患儿的症状表现。一般孤独症儿童会同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典型症状:语言的理解和表达障碍;人际交流的障碍;狭窄的兴趣和刻板行为。

近十年来,全国各地的社会组织做了大量的宣传倡导工作,特别是每年4月2日国际孤独症日,壹基金的各合作机构开展的“蓝色行动”,声势浩大,影响广泛。

这种情况导致普罗大众对“孤独症”一词很熟悉,但对具体的疾病则仍是一无所知,甚至很多人把它与唐氏综合征、脑瘫,以及发育迟缓等其他疾病混为一谈。

孤独症儿童,无法与人目光对视,对外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活在自己的世界。他们听力没有问题,但听不懂别人的话。他们目光炯炯,但只被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们的需要通过“哭”和简单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其实,每个一岁以内的婴儿都是这样的,此时的婴儿认为全世界都是围绕着他,为他而服务的存在,妈妈和奶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一岁以后,随着发育,他会渐渐地发现世界不是他一个人的,他开始有了“我的”概念。此时的孩子开始学说话,而且喜欢说这是“宝宝的”,那是“宝宝的”(宝宝代指婴儿自己的名字)。这代表着他开始走出自闭的世界,而语言作为人际交流的工具,不需要成人刻意去教,宝宝们就会主动去模仿。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快速发现的。而孤独症儿童,则从此时开始,与同龄的儿童渐渐地活在了不同世界,他们除了身体自然发展,其他则固着在了以前的某一阶段。就像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周围有一圈无形的围墙,彻底切断了和我们的连接。时光是人们无法主宰的,岁月疯长,即使围城里的孤独症儿童也一样长大了,对着我们的世界时,身材高大的他们目光呆滞,面孔单纯,或者用我们听不懂的声音,看不懂的动作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甚而有一些处于应激状态,会有攻击行为或大声尖叫等。

孤独症儿童在早期,从外貌上看不出来,而且很多孩子长得很漂亮。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各自闪亮,人们也称之为来自“星星的孩子”。而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们也常常自称“星妈星爸”。

而我,就是个“星妈”。


天使到我家

我是1998年初结婚的。现在看来结婚比较早,我属于心智晚熟的,婚后仍没有过日子的自觉,喜欢呼朋唤友来家。更没有准备要孩子。当时的工作环境比较压抑,那个年代在内陆省份敢于辞职者属于勇士。而我本人,学历不高,专业不成,一直在学习,但也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只好纠结着继续。那时候请病假都是不太容易的事,生孩子就成了可以逃避工作的途径。此刻回想那段日子,哪种煎熬彷徨仍清晰如昨。在这样的情绪下,我的情绪可想而知,对新生命的期待也不能把工作中的焦虑和愤怒冲散。

2000年的一月,我的儿子千千诞生了。我觉得初为人母的我是做好了准备的,我给他记日记,也对他的教育和未来有各种各样的设想。婴儿时期的千千白胖白胖,消化功能特别好,能吃能尿能睡,一天一两的速度长大。到百天时,整整长了十斤,而且就在那天他可以自如地翻身了。五个多月就会坐,七个多月会爬,十个月时候能扶着栏杆站。

他七个月的时候,我结束产假上班了。姥姥和奶奶轮流来帮我带孩子。当时住在单位家属区,每天上下午,我会回去哺乳,奶奶说听到楼梯间的脚步声他就会抻着脖子往家门口望,一旦脚步声消失,知道不是妈妈,就又扭回来。若脚步声一直到家门才停,就会一直不动,直到看到妈妈进门。

他小时候很乖,除了要吃奶,要换尿布,其他时候很少哭。喜欢出门,从四个月之后,几乎每天很长时间户外活动。六个多月时,我带他去超市,坐在推车里东看西瞅,一点也不哭闹,陌生阿姨逗他,睁着圆圆的眼睛看看对方,高兴了就冲人家咧下嘴,不高兴了,一转过头自顾自浏览货架上的商品。四五个月大开始,我带着他坐各种交通工具:火车,长途汽车,出租车,公交车,摩托车,去各种场合:超市,医院,饭店,亲戚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不同,别人也没有反馈他有什么不同。

从儿子出生到一岁前,即使上班,也不用值班,工作的压力似乎离我远去,心情放松,我的情绪也比较稳定平和。

不成熟的妈妈养育小天使,体会到了快乐,也有睡不够的苦恼。总体上那是一段宁静温馨的时光。


重大事件

【以下事件不知道是不是导致孩子成为孤独症的主要原因。目前学界认为孤独症原因未明,基本的定论是基因变异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按照这个理论,那以下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件最起码是主要的环境因素吧。】

好景不长,2000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单位突然改变规定,哺乳期由一岁半改为孩子一岁就要开始值夜班。当时临近春节,我计划让同事们帮忙顶替一下,过了元宵节就断奶,这个时间差也就是十天左右。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那年除夕接到单位电话,春节期间加强值班,值班安排临时有变,我被安排了两个班。那时候都没有手机,同事们都回婆家娘家了,联系不上,请假不批准,我也压根没有想过不去不理,之后无数次回忆起来自问为啥不想其他办法,实在是当下的我就没有往别的路想过。这可能也是我们70后的特点,习惯于听从指挥,执行命令。当时的唯一反应就是要给孩子断奶。正月初五一早要接班,无知的我初四晚上把孩子放在老家就走了。

后来知道了,我有多可恨,那个无助的婴孩,被放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因为奶奶年纪大了,家里生火炉,担心半夜起来感冒。大伯家有暖气,大妈也是好意,主动承担),妈妈不见了,白天还在吃的母乳也没有了,取代的是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奶瓶(因为母乳喂养,拒绝不用奶瓶喝水,一直是小勺喂水)!感觉被遗弃了!据说儿子一直哭了20夜,才开始用奶瓶喝奶。期间一直是半夜吃大妈现做的拌汤。(直到儿子彻底断奶,我们接他回来才知道他一直夜夜大哭。)而从开始喝牛奶后,儿子再不吃拌汤了,一直坚持到后来我们关系有质的改善,才慢慢又能吃拌汤。关于这点,后文另述。

断奶前,儿子已经开始试着学走路,这件事的直接影响就是他不肯迈步走了。断了奶,我们又把他带回家,几天后,他又可以拉着我的手蹒跚学步,而且不到一周后就走稳当了。

这样又过了三个多月,我们单位通知我们开展攻坚工作,全封闭70天。奶奶提出我家楼太高,老人带孩子不方便,想带回老家的平房住。我觉得反正每天不让回家,只有吃饭时间能见一面,我骑摩托车回去也一样,而婆婆回去住可能更舒服点就同意了。我自己也是从小在奶奶家长大的,上学才回到父母家住,所以觉得这很正常,岂料就是这一走,对孩子造成了无法逆转的创伤,而我也需要终生为此买单。

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儿子两次承受了与我们分离的痛,最重要的是不告而别。他一定以为妈妈不要他了。第一次,他大声哭,我们不知道,听到的亲人也没听懂他的呼号。第二次,他可能觉得哭也没用,对我漠视,所谓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太大的伤害让他退缩回到自闭的世界,自娱自乐。

记得攻坚工作中,我多次趁晚饭时间回去看他,他撇我一眼,然后又继续自己玩,奶奶还说这孩子真奇怪,不理妈妈,倒是紧跟着爸爸后面。而我们就这样忽视了许多的征兆。


诊断之路

儿子被送至奶奶家,我则投入工作。一岁多的他,仍不会说话。家里人说“贵人语迟”,大家都没当回事。夏天时,又把儿子送去姥姥家。有个邻居曾是做儿保工作的,发现叫他的名字没有反应,也不会说话,提醒姥爷带孩子去检查下听力。姥爷很疑惑,听到电视里天气预报的声音就从院里跑回家看电视了,怎么会是听力有问题呢?但觉得专业人士的提醒也不能忽视,还是找医生确诊一下好。姥姥又带着他坐火车来太原,去省儿童医院检查,听力正常。对我们“既然听力没有问题,为什么他还不会说话”的疑问,医生的回答是“大概你家孩子性格 各廖(太原土话,大约是古怪的意思)。而且频繁转换语言环境,两种方言可能孩子听不懂,不利于学说话”,还建议我们把孩子带在身边养育。

没有得到确切答案,我们忽略了医生的建议,考虑老人不愿离家来我这的想法,又加上我当时工作实在是忙,就把孩子送走了。

这一耽搁就又过了近一年。他一直没有开口说话,虽然很着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2002年5月的一天,堂嫂打电话说看到电视里的报道觉得和我儿子的情况很像,让我带孩子去医院看看是不是孤独症。

我值了个夜班,第二天交班后带孩子去了省儿童医院,不知道挂哪科的号,问导医台,挂了儿保的专家号,是个老太太,(后来知道是退休返聘回来的老院长)。医生问我孩子怎么啦?我说看看孩子是不是得了孤独症?(因为不懂,所以那会儿语气轻松,真的是想要个解释)记得老院长拿着病历本,抬起头盯着我问:“要来诊断是不是孤独症?”我说是啊。她语气突然严厉起来,问我孩子的情况,平常谁带着孩子?又问我什么学历,之后对我说:“你这个妈妈,国家白培养你了,怎么在养孩子的问题上这么不负责任!”我听懵了,不知道怎么回事,接着看到她一边在病历本上写字,一边说:“你挂错号了,我现在给你转到我们国外回来的专家哪里”。就这样,我跟着去到了另一个科室,一位年轻的女医生在她走后,给我开了检查交费的单子,我们带孩子去做了智力测试后,那个女医生说是孤独症。我们问吃什么药?她说吃药没什么用,如果我们想要就给开点辅助的维生素类的,我顾不上细细思考她的话,她轻描淡写的态度让我很不舒服,就想着我们可以去北京治。这样就准备离开了,拿回病历本没看到她写上诊断结果,问她,被告知我们不是挂她的号,她不能出具负责任的诊断结果。

中午回家后,找北京的同学求助。那时候电脑没有普及,互联网对我来说只认识这个名字。老武的效率很高,下午上班就给搜到了结果。确定再去北医六院诊断,同时给我发来了星星雨出的有关孤独症知识的资料。

去到北医六院时已经是2002年的6月初,去之前,看过老武发来的文字资料,我已经隐约有数,只是人总是在没撞上南墙时不愿死心。抱着侥幸,去了医院,得到了终审判决!


求教之始

从医院出来的那天,外面太阳很大,北京天气很热,我却没有感觉。知道了孤独症无药可医,唯有教育训练,可以改善症状。

第二天一早,我们急慌慌地去了医生推荐的十五所幼儿园,看了看环境,了解了课程和收费,就赶着去星星雨。

星星雨距离市区很远,交通不方便。老公的亲戚专门开车陪我们去的,交费咨询才知道,报名后要排队,最快也得等一年。买了当时所有的《星星雨》期刊,交了报名押金,我们回到了市区住地。

住在老武家,趁夜囫囵读了手头的资料,觉得看起来不是很难,可以试着自己先在家做。

这样,我们一家三口带着有限的资料坐上了回家的火车。为了省钱,来去都是坐最慢的慢车,太原到北京要13个小时,返程好像更慢一点。一路上,儿子不肯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我们俩就得有一个人跟着他满车厢溜达,只有睡觉的时候才能消停会。偏偏他的觉很少。于我来说,真是身累心更累。

回到家,开始了我人生的新征程。年轻时候的我是很天真单纯的,根本分不清爱和责任是两码事,每天盘桓在心头的都是自己的人生舞台到底该在哪里?带孩子就诊前还想着考公务员离开现单位。突然一个晴天霹雳,被劈中的我顾不上思考,就一头扎进了特教的新领域,学习孤独症训练的方法。人们都说那是母爱的力量,其实,后来我才明白,那是责任感的焦虑驱使我在行动。

从手头拿到相关资料开始,我就迅速向特教专业转型,学习了解相关知识,这个过程大概从2002年5月开始到2007年,持续了五年多。

而这些学习反应在儿子训练中主要有三个阶段。开始阶段是以ABA为主的行为训练,之后是以美国费城脑潜能研究会理论为指导的康复训练,然后是以台湾xxx的“视、听、动”理论为主导的学习能力训练阶段。期间还穿插学习感觉统合理论,颅底骨按摩技术,RDI ,PCI 等理论方法,并付诸实践。


【未完待续】

展开全部

作者专栏sign up

唐静文
唐静文
人物性质:诊治医生
所属单位:湖南省儿童医院
人物特长:诊治医生
区     域 :湖南长沙市
单位性质:公办诊疗医院| 科研学术机构| 事业单位
热点文章
1怎么样制作自闭症社交故事疗法?
2“一起守护星海”杯孤独症儿童融合足球赛在海南举行
3孩子的重复刻板动作,别强迫纠正,更好的方法在这里
相关文章sign up
  • 实际上考虑到AS孩子大脑的三大核心网络:DMN(默认网络),FPN(额顶控制网络),SN(突显网络),网络内部和网络之间...
  • 原创董天鹂家长手记走过孤独(上篇)作者:董天鹂作者简介:警察,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游走在各类特需人群中的服务者。相信...
  • 原创董天鹂家长手记走过孤独(下篇)作者:董天鹂作者简介:警察,心理咨询师,催眠治疗师,游走在各类特需人群中的服务者。相信...
  • “妈妈,鱼!”儿子奶声奶气地跟我说。“好,我们去看鱼!”我微笑着对他说。儿子两岁三个多月了,大部分时候他还只会说单个字,...
  • 原创纪香华作者简介:纪香华,山东平度人,现于山东德州临邑生活,工作,是一个23岁自闭症男孩的妈妈,一直希望自闭症患者能被...
  • 作为家长我本应该提前做好安排,不带滑板车去公园,或者在他出现这种行为后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将他带离孩子多的地方就好。在通...
  • 原创孙梅萍作者简介:孙梅萍,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做管理工作20年,9岁自闭症儿童母亲,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的儿子是个天...
  • 原创轩妈简介:10岁低功能自闭症男孩的妈妈,现居住在北京。从2014年到2019年一人带孩子在深圳接受康复训练。轩妈热爱...
相关资讯sign up

人工快速找机构

注: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文案

信息接受方式

点击进入东营所有机构列表
本站人工服务电话:400—1334-1414
本站人工服务微信号